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马亚飞 冯毅 +2 位作者 魏利娟 陈小莉 郭仲辉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0期3471-3474,348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12月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及术后3 ...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12月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及术后3 d行TEAS双侧合谷、内关、神门、中府、云门和大包穴,每天2次,每次30 min;对照组穴位选择同观察组,仅接电针刺激仪但不给予刺激。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2、3 d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分;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按压总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3 d时QoR-40量表总评分及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和疼痛评分较对照组升高,IS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按压总次数和补救镇痛率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TEAS双侧内关、神门、合谷、中府、云门和大包穴,可改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的恢复质量,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体外循环 术后恢复质量 心脏手术 心脏瓣膜病
下载PDF
有限资源下创新性吸气肌训练方案对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罗泽汝心 王渝强 +2 位作者 周亚馨 郭应强 喻鹏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69,共7页
目的:探究有限资源下匹配中国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的强化吸气肌训练方案对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以择期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5例。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物理... 目的:探究有限资源下匹配中国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的强化吸气肌训练方案对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以择期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5例。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干预方案,干预组额外增加术前3天的强化吸气肌训练。术后14天内,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记录,在入院和出院当天对所有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和运动能力测试,并统计患者术后住院时长。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经术前3天强化吸气肌训练后,干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1),而出院时的肺功能与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期间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术前3天强化吸气肌训练方案在择期心脏瓣膜患者中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出院时的运动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术后肺部并发症 心脏瓣膜病 预康复 心脏手术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下的漏斗胸患者心脏病纠治1例分析
3
作者 胡星宇 徐萌 +4 位作者 李恩超 章庆春 郑远彪 李建安 程光存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5期128-129,132,共3页
快速成型技术以其独特优势成为当今最先进的加工工艺之一。该文探讨利用3D打印辅助漏斗胸患者心脏病治疗问题。通过分析1例漏斗胸患者心脏瓣膜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利用快速成型技术打印患者的复杂心脏模型,从而在模型上确定手术方式,... 快速成型技术以其独特优势成为当今最先进的加工工艺之一。该文探讨利用3D打印辅助漏斗胸患者心脏病治疗问题。通过分析1例漏斗胸患者心脏瓣膜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利用快速成型技术打印患者的复杂心脏模型,从而在模型上确定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模拟操作,解决实际操作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心脏瓣膜病 漏斗胸 先心病 心脏外科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吴晓 刘守印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6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心胸比]、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心胸比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两组GDF-15、CK-MB、NT-proBN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同期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心功能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早期心脏康复干预对瓣膜并搭桥患者睡眠质量及效果分析
5
作者 黄江珍 林晓 芦玲玲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198-1200,1204,共4页
目的:探析早期心脏康复干预对瓣膜并搭桥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对睡眠质量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 目的:探析早期心脏康复干预对瓣膜并搭桥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对睡眠质量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干预,对比护理效果,评估指标包含睡眠质量、心功能水平、生命质量。结果:2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各评估项目测定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功能水平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2组患者生命质量,观察组测定数值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并搭桥患者早期心脏康复干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依照患者护理需求进行康复计划制定,不仅可以满足患者康复需求,促进心功能恢复还能够提高整体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脏康复干预 常规护理 瓣膜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睡眠质量 护理效果 心功能 生命质量
下载PDF
The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he minocycline plus amiodarone versus amiodarone alone (MINAA) trial for the preven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
6
作者 Abdallah Khaled Alameddine Paul Visintainer +4 位作者 Victor Alimov Jennifer Germain Yvonne A. Alameddine Daniel Engelman John A. Rousou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2年第4期269-276,共8页
Objectives: Amiodarone administration is presently considered in the prevention of new-onset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after cardiac operations, but relapse of PAF requiring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at ho... Objectives: Amiodarone administration is presently considered in the prevention of new-onset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after cardiac operations, but relapse of PAF requiring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at hospital discharge is prevalent despite amiodarone prophylaxis. PAF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cluding complications resulting from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Currently,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y to prevent PAF after cardiac surgery remains undetermined.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may be partly responsible for PAF. Minocycline, a tetracycline antibiotic, has specifically an atrial myocytes anti-apoptotic effect, decreases right atrial tissue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activity. These observations led to this trial’s hypothesis that the addition of minocycline to amiodarone may favorably affect suppression of PAF. Methods: This trial compare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nocycline plus amiodarone versus amiodarone alone, in the prevention of PAF among adult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procedures. All patients receive Beta-blocker agent. The primary outcome is PAF occurrenc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 thromboembolic stroke, need for pharmacologic or electric cardioversion, mediastinal exploration for sepsis or for anticoagulation-related bleeding, serious drug side effect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30-day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 Results: This is an ongoing prospective single 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Conclusion: The trial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this low-risk prevention therapy of PAF that could be integra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Clinicaltrials.gov number, NCT 01422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HYTHMIAS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Drugs 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 cv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v surgery: valvular disease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下载PDF
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a child with 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 undergoing open heart surgery:A case report
7
作者 Oguzhan Arun Bahar Oc +3 位作者 Esma Nur Metin Ahmet Sert Resul Yilmaz Mehmet Oc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22年第1期54-63,共10页
BACKGROUND 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CdLS)is a congenital multisystemic genetic disorder.The expected lifespan of children with this disorder has been prolonged in parallel with the advances in medicine in recent yea... BACKGROUND 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CdLS)is a congenital multisystemic genetic disorder.The expected lifespan of children with this disorder has been prolonged in parallel with the advances i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However,they still more frequently undergo cardiac surgery.There are some challenges for clinicians when faced with CdLS patients.We present th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 child with CdLS undergoing open-heart surgery.CASE SUMMARY Severe pulmonic and subpulmonic valvular stenosis,enlargement of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rt,mil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atrial septal defect,an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were diagnosed in a 14-month-old boy with manifested cyanosis,developmental delay,and malnutrition.Attempted balloon valvuloplasty was unsuccessful due to a severe stenotic pulmonary valve,therefore it was decided to perform an open surgical repair.Following a successful and uncomplicated intraoperative course,the patient was extubated on postoperative day 5,and adrenalin and dopamine infusions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stopped on postoperative days 6 and 10,respectively.Moderate laryngomalacia and suboptimal vocal cord movements were diagnosed,and tracheotomy an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were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the same session at postoperative day 32.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on postoperative day 85 after a challenging postoperative period with additional airway and nutritional problems.CONCLUSI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perioperative anesthetic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 CdLS patient undergoing open-heart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 Brachmann de Lange Syndrome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 valvular heart disease Cardiac surgery ANESTHESIA Case report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不同年龄组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朴雄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0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不同年龄组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CH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CHD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不同年龄组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CH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CHD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两组均给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VEDD、LVEDV低于术前,LVEF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瓣膜病合并CHD中,年龄对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和心功能影响不大,但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做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瓣膜置换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欣培 任珍平 +2 位作者 张一杰 王莎莎 赵巧燕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瓣膜置换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瓣膜置换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72、10.945、17.80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能够缩短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利英 赵月红 +4 位作者 时卫刚 李琼 孙文 张晓楠 成林树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0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六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且拟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六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且拟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观察组患者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镇静诱导,对照组患者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30 min(T_(1))、用药后1 h(T_(2))、拔管前10 min(T_(3))、拔管后30 min(T_(4))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_(3),T_(4)时的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当(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妇科腹腔镜手术,能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降低应激反应程度,减轻心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腹腔镜手术 妇科 全身麻醉 复合麻醉 应激反应 心功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贵东 曲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2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择期组(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择期行心脏瓣膜手...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择期组(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同期组(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同期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长、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长、总住院时长短于择期组(P<0.05)。术后,同期组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择期组,微循环抵抗指数(IMR)、阻力指数(RI)低于择期组(P<0.05)。术后,同期组的脑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可溶性ST2蛋白(sST2)水平低于择期组(P<0.05)。术后,同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择期组(P<0.05)。同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择期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心瓣膜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6 位作者 王学锋 钟前进 陈柏成 陈进劲 曾祥君 王咏 郝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 报道合并巨大左心房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在同期 667例瓣膜外科病例中合并巨大左心房 84例 ( 11% ) ,男 3 3例 ,女 5 1例 ,年龄 19~ 5 7( 4 6.7± 15 .2 )岁。最大左心房横径 ( 80 .3± 17.5 )mm( 70~ 15 0mm... 目的 报道合并巨大左心房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在同期 667例瓣膜外科病例中合并巨大左心房 84例 ( 11% ) ,男 3 3例 ,女 5 1例 ,年龄 19~ 5 7( 4 6.7± 15 .2 )岁。最大左心房横径 ( 80 .3± 17.5 )mm( 70~ 15 0mm)。全部患者行瓣膜置换术 ,其中 ,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 12例 ,二尖瓣置换术 72例 ,同期行三尖瓣环缩成形术 42例 ,左心房血栓清出 13例。本组 84例患者均作平行二尖瓣环的左心房折叠 ,同时还行左房顶折叠 19例 ,左心耳结扎 14例 ,切除右侧部分左房 4例 ,折叠房间隔 18例。结果 主要并发症为再次开胸止血或解除心包填塞 6例 ,低心输出综合征 4例 ,呼吸衰竭 2例 ,肝脏功能衰竭 2例 ;手术早期死亡 5例 (死亡率 5 .95 % ) ,其中室性心律紊乱 2例 ,呼吸衰竭 2例 ,低心输出综合征 1例 ,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 1年 ,左心房最大径 ( 5 4.6± 16.1)mm ,恢复良好 ,心功能稳定。结论 合并巨大左心房瓣膜病变患者 ,在行瓣膜置换的同时 ,术中根据左心房扩大方向合理进行折叠 ,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瓣膜病变 合并症 巨大左心房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谭威 李儒正 +1 位作者 邢杰 谢霆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搭桥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施行心脏瓣膜病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16例,分析术后相关心脏功能状态指...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搭桥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施行心脏瓣膜病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16例,分析术后相关心脏功能状态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同期行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46例;二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30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9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结果显示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10例,2次开胸止血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脑梗死5例: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3例,因突发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对高危老年心脏瓣膜病合并严重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超过50%以上狭窄)的患者,应该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积极治疗改善心肺功能,术中合理的心肌保护,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瓣膜病 同期手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政 何江 +2 位作者 李莎 何波 蔡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439-3442,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行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以0.5μg/(kg·h)泵注至术毕,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行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以0.5μg/(kg·h)泵注至术毕,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术毕、术后24、48 h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BUN、Scr和Cys C浓度;记录停留ICU时间。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Scr和Cys C在术后24 h显著上升,而BUN在术后24、48 h均有显著上升(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的Scr、BUN、Cys C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且ICU停留时间更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改善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右美托咪定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肾功能
下载PDF
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朝元 韩培立 +4 位作者 苏国宝 段长恩 刘晓晨 李保春 王帅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72例,依据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72例,依据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术后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及术后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两组T0、T1、T2时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及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两组体外循环前cTnI、CK-MB、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运重建后cTnI、CK-MB水平均持续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T0、T1时的NT-proBNP水平无变化,研究组T2时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机应用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少。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低。两组术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及心胸比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损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方式。2种术式同期进行,有利于降低对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能够加强心肌保护,缩短心肌缺血时间,避免术后感染,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炎症因子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梁丽梅 刘燕 +6 位作者 黄达 韦宝敏 李志乐 李克拉 周柳芳 潘兴寿 黄照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炎症因子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炎症因子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心脏瓣膜手术非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TNF-α及hs-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炎症 心功能
下载PDF
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建立的经验 被引量:10
17
作者 许李力 尤斌 +4 位作者 高峰 李平 徐屹 刘硕 李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86-589,共4页
目的:讨论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及建立量化学习曲线并减少学习所需例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行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患者217例,其中包括瓣膜病145例(66.8%),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71例(32.7%),外伤1例(0.5%... 目的:讨论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及建立量化学习曲线并减少学习所需例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行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患者217例,其中包括瓣膜病145例(66.8%),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71例(32.7%),外伤1例(0.5%)。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均为经股动静脉及右侧颈静脉插管,食道超声术中引导并调整插管位置至上下腔静脉开口处。双腔气管插管。经右侧胸骨第3或4肋间经胸腔入路,左侧肺单侧呼吸情况下,以Chitwood钳经胸阻断升主动脉的情况下,升主动脉根部灌注晶体或HTK停跳液,心脏停跳行心脏手术,或者不灌注停跳液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结束后,拔除股动静脉置管,6-0prolene线缝合股动脉重建通路,股静脉荷包打结止血,颈静脉压迫止血。结果:此种体外循环建立方式较之常规体外循环的建立方法有很大不同,有操作例数经验的学习曲线,体外循环建立和撤销时间在经过50例左右的操作经验后,可以安全快速的完成。结论:在跨越学习曲线后,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是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的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瓣膜病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早期死亡发生的时间规律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冬青 李功宋 +1 位作者 朱朗标 余翼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6期333-335,共3页
1986年7月~1990年2月,我科施行瓣膜替换术267例,早期死亡26例,死亡率9.7%。本文试图摸索术日、术后1周内及术后2~4周的多发死亡原因规律,从而预见性地进行处理。经分析,术日死亡9例(34.6%),原因以急性泵衰、左室破裂、出凝血障碍为主... 1986年7月~1990年2月,我科施行瓣膜替换术267例,早期死亡26例,死亡率9.7%。本文试图摸索术日、术后1周内及术后2~4周的多发死亡原因规律,从而预见性地进行处理。经分析,术日死亡9例(34.6%),原因以急性泵衰、左室破裂、出凝血障碍为主;术后1周内死亡8例(30.8%),常见原因为低心输出量及卡瓣;余9例死亡(34.6%)于2~4周,以多脏器衰竭、感染等为主因。据此,为不同时间段的防治重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死亡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新明 黄杰 +3 位作者 李伦明 闵振兴 曹嘉正 林华赋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5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
原文传递
第3肋间小切口行心脏多瓣膜病变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东 朱仕杰 +1 位作者 张致琦 王春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18,共4页
目的:探讨第3肋间小切口行心脏多瓣膜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采用第3肋间小切口行心脏多瓣膜成形或置换手术23例,与同期23例另一组医师的胸骨正中切口多瓣膜手术进行比较,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 目的:探讨第3肋间小切口行心脏多瓣膜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采用第3肋间小切口行心脏多瓣膜成形或置换手术23例,与同期23例另一组医师的胸骨正中切口多瓣膜手术进行比较,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及输血量、术后疼痛指数及满意度评分等。结果小切口组在术后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胸引量、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明显好于正中切口组[(40.4±7.1) h vs.(48.8±8.3) h, t=-3.713, P=0.001;中位数6 d (5~7 d) vs.9 d(8~14 d), Z=-5.927, P=0.000;(479.6±81.2) ml vs.(855.7±114.7) ml, t=-12.820, P=0.000;(5.1±0.9)分vs.(6.2±0.7)分, t=-4.828, P=0.000;(9.2±0.4)分vs.(7.1±0.8)分, t=10.908, P=0.000],但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长[(4.64±0.47) h vs.(4.15±0.45) h, t=3.626, P=0.001;129 min (113~153 min) vs.101 min(85~133 min), Z=-4.572, P=0.000;(87.4±13.6) min vs.(71.6±13.0) min, t=4.036, P=0.000],术后1个月射血分数低(55.7%±5.3%vs.59.4%±4.6%, t=-2.525, P=0.015)。结论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相比,第3肋间小切口心脏多瓣膜病变手术在多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手术方式安全可靠,能够以较小的创伤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肋间 小切口 心脏手术 多瓣膜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