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ive volatiles of cabernet sauvignon wine from Changli County 被引量:5
1
作者 Yong-Sheng Tao Hua Li 《Health》 2009年第3期176-182,共7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to the overall aroma of Cabernet Sauvignon wines from Changli County (China). Win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vintages from 2000 to 2005. Volatile compo...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to the overall aroma of Cabernet Sauvignon wines from Changli County (China). Win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vintages from 2000 to 2005.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by PDMS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fi- bers and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 ss Spectrometry (GC-MS). A total of 65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in-cluding higher alcohols, ethyl and acetate esters, and fatty acids. According to their odor active values (OA-Vs), 21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con- sidered to be the powerful impact odorants of Cabernet Sauvignon wines from Changli. Odor descriptions of impact volatiles suggested Cab-ernet Sauvignon red wines from Changli County as having a complex aroma, which included not only pleasant floral and fruity odors, but also cheese, clove flavors, and grassy and smoky aro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ernet sauvignon RED wine AROMA compounds OAV GC-MS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Vineyard Cover Crop on Main Monomeric Phenols of Grape Berry and Wine in Vitis viniferal L. cv. Cabernet Sauvignon 被引量:13
2
作者 XI Zhu-mei ZHANG Zhen-wen CHENG Yu-feng LI Hu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40-448,共9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over crop inter-row in vineyard on main mono-phenol content of grape berry and wine. Three such cover crops, two perennial legumes (white clover and alfalfa) and ...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over crop inter-row in vineyard on main mono-phenol content of grape berry and wine. Three such cover crops, two perennial legumes (white clover and alfalfa) and a perennial gramineous grass (tall fescue) were sown in vineyard. The main phenolic compounds of mature grape berry and wines vinifi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were extracted with ethyl acetate and diethyl ether and analyz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by comparing to soil tillage. A total of ten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in the different grape berry and wines, including nonflavonoids (hydroxybenzoic and hydroxycinnamic acids) and flavonoids (flavanols and flavonols). The concentration of flavonoid compounds (409.43 to 538.63 mg kg^-1 and 56.16 to 81.30 mg L^-1) was higher than nonflavonoids (76.91 to 98.85 mg kg^-1 and 30.65 to 41.22 mg L^-1) for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 and wine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In the flavonoid phenolics, Catechin was the most abundant in the different grapes and wines, accounting for 74.94 to 79.70% and 48.60 to 50.62% of total nonanthocyanin phenolics quantified,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soil tillage, the sward treatments showed a higher content of main mono-phenol and total nonanthocyanin phenolics in grapes and win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cover crop treatments (tall fescue and white clover) and soil tillage for the content of benzoic acid, salicylic acid, caffeic acid, catechin, and total phenolics in the grape berry (P 〈 0.05 or P〈0.01). The wine from tall fescue cover crop had the highest gallic acid, caffeic acid and catechin. Cover crop system increased the total nonanthocyanin phenolics of grapes and wines in order of the four treatments: tall fescue, white clover, alfalfa, and soil tillage (control). Cover crop in vineyard increased total phenols of grape berry and wine, and thu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wine evid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EYARD cover crops inter-row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 berry wine monomeric phenols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葡萄园不同方位摘叶对赤霞珠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英 王静 +4 位作者 李娜 姜琳琳 杨洋 胡宏远 张晓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酿酒葡萄转色后摘叶会改变微气候,从而影响葡萄果实糖、酸、酚类物质等品质因子的积累。以南北行向种植的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果园开展葡萄东面摘叶、西面摘叶和东西两面摘叶三种方式摘叶试验,以田间正常叶... 酿酒葡萄转色后摘叶会改变微气候,从而影响葡萄果实糖、酸、酚类物质等品质因子的积累。以南北行向种植的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果园开展葡萄东面摘叶、西面摘叶和东西两面摘叶三种方式摘叶试验,以田间正常叶幕水平为对照,研究不同摘叶方位对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赤霞珠酿酒葡萄果实转色后进行东面摘叶可使成熟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总酸、糖酸比、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和单宁含量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果糖、柠檬酸和酒石酸含量增加显著;果实还原糖、总酚、花青素含量比对照减少,但差异不显著。(2)西面摘叶处理下成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酚和花青素含量略下降,果糖、苹果酸、柠檬酸和单宁显著上升,葡萄糖和酒石酸含量略上升。(3)双面摘叶葡萄果实的单宁含量显著增加,葡萄糖、果糖、柠檬酸和酒石酸含量略增加,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苹果酸、总酚和花青素含量都比对照要低。综合分析认为,摘叶后葡萄果实糖的含量整体呈不显著增加,但东面摘叶处理葡萄果实中酸含量均提高、单宁含量增加,总酚和花青素虽然略有减少,减少幅度相对最小。针对目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糖高酸低现状,建议在贺兰山东麓南北行向种植的葡萄园,采用东面摘叶为主的叶幕管理模式进行果实品质因子调控,从而达到平衡葡萄果实整体风味物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 赤霞珠 摘叶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基于电学参数的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酒子产区判别
4
作者 马海军 朱娟娟 +2 位作者 周乃帅 安雅静 侯丽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82,共8页
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银川、青铜峡、红寺堡、石嘴山和农垦产区)自然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和电学特性,分析不同产区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特征频率和有效电学... 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银川、青铜峡、红寺堡、石嘴山和农垦产区)自然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和电学特性,分析不同产区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特征频率和有效电学参数,初步探索基于电学特性识别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葡萄酒的能力,以期为简捷快速有效识别产区葡萄酒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的葡萄酒理化指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农垦产区的葡萄酒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而还原糖含量最低;银川产区的葡萄酒挥发酸含量最低,石嘴山产区的葡萄酒酒精度最高。通过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筛选出电压2 V下,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电学特性特征频率为0.1 kHz,有效电学参数为Z、L_(p)、X、C_(p)和Q。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均显示,利用葡萄酒电学参数能够明显区分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其回代检测和交叉验证正确率均为100%。因此,利用葡萄酒电学特性识别产区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产区判别 赤霞珠 自然发酵葡萄酒 电学特性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菌剂对葡萄园土壤、果实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慧珍 张齐 +4 位作者 高邦牢 缪成鹏 王群力 惠竹梅 王雪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充分发挥有机肥效应并有效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_(1))、100%有机肥(O_(1))、100%有机肥+菌剂(O_(1)B)、60%化肥+40%有机肥(C_(0.6)O_(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_(0.6)O_(... 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充分发挥有机肥效应并有效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_(1))、100%有机肥(O_(1))、100%有机肥+菌剂(O_(1)B)、60%化肥+40%有机肥(C_(0.6)O_(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_(0.6)O_(0.4B))6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含量一致,研究不同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园土壤养分、果实及葡萄酒基本理化性质以及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土壤环境因子与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酿酒葡萄的科学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O_(1)和C_(0.6)O_(0.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30.22%和70.65%、27.45%和31.37%、10.10%和20.11%、438.93%和491.60%。与C_(1)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菌剂处理(O_(1)B、C_(0.6)O_(0.4B))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01.30%和104.78%、27.45%和47.06%、13.58%和23.12%、2.23%和15.81%。有机肥配施菌剂可显著提升葡萄园土壤肥力;与CK相比,C_(0.6)O_(0.4B)处理的葡萄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糖酸比分别提高了4.93%、10.35%和49.78%;葡萄酒酒度提高了6.67%、总酸含量降低了7.93%;果皮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26.98%和19.56%,葡萄酒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11.13%和56.98%;冗余度分析和Spearman相关系数表明,酿酒葡萄果实和葡萄酒品质指标的变化与土壤环境因子(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密切相关,证实了生物菌剂和有机肥共施可提高酿酒葡萄品质。综合比较,施用有机肥及菌剂可以改善土壤性状及酿酒葡萄品质,进而提高葡萄酒口感和色泽品质,其中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菌剂(C_(0.6)O_(0.4B))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微生物菌剂 土壤 赤霞珠 葡萄酒品质 单体花色苷
下载PDF
不同产区赤霞珠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珊 史红梅 +3 位作者 赵现华 李翠霞 南海龙 宋建强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以山东蓬莱、宁夏红寺堡及新疆和硕3个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产区该种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东蓬莱产区此种葡萄酒中总酚含量最高,达到2.32 mg/mL... 以山东蓬莱、宁夏红寺堡及新疆和硕3个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产区该种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东蓬莱产区此种葡萄酒中总酚含量最高,达到2.32 mg/mL;宁夏红寺堡产区此种葡萄酒中总花色苷含量最高,达34.32 mg/L;新疆和硕产区此种葡萄酒中总类黄酮和总黄烷醇含量最高,高于蓬莱2.67%,高于红寺堡6.23%;宁夏红寺堡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o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高;新疆和硕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高;对Fe3+还原能力的检测(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得出山东蓬莱产区葡萄酒较高;对酚类物质的综合评价得出宁夏红寺堡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抗氧化能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干红葡萄酒 不同产区 酚类物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3株商业克鲁维酵母对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增酸效果及酒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孙文静 陈建胜 +2 位作者 束超 朱佳祺 张军翔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4,共14页
为探究商业化的克鲁维酵母对葡萄酒增酸效果及酒品质的影响,以贺兰山东麓的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选取了3株商业化的克鲁维酵母:2株耐热克鲁维酵母(Lachancea thermotolerans,1株商品名Excellence X-FRESH,简称“卓越X”;1株商品名ZYMAFLORE... 为探究商业化的克鲁维酵母对葡萄酒增酸效果及酒品质的影响,以贺兰山东麓的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选取了3株商业化的克鲁维酵母:2株耐热克鲁维酵母(Lachancea thermotolerans,1株商品名Excellence X-FRESH,简称“卓越X”;1株商品名ZYMAFLORE OMEGALT,简称“ZO”)和1株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thermotolerans,商品名CV E-7,简称“CV E-7”),将它们与酿酒酵母(商品名Excellence XR,简称“XR”)以10∶1的接种量进行顺序发酵实验。分析了3株克鲁维酵母对葡萄酒中有机酸含量、基本理化指标、香气成分组成及感官特性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卓越X酒样和CV E-7酒样具有显著的增酸效果,特别是乳酸的质量浓度有所提高。所有接种克鲁维酵母的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均符合GB/T 15037—2006要求。卓越X酒样和CV E-7酒样的紫红色色调有显著提高(P<0.05)。相比仅使用酿酒酵母的对照组酒样,混菌发酵制得的酒样中香气化合物种类更丰富,质量浓度更高,尤其是乳酸乙酯、高级醇和脂肪酸的总质量浓度有显著提高(P<0.05)。对OAV大于1的香气活性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卓越X酒样具有更丰富的酯类化合物、高级醇和脂肪酸;CV E-7酒样增加了癸醛、2,3-丁二酮、己酸异戊酯等化合物的质量浓度;ZO酒样中酯类化合物丰富并且异戊醇质量浓度较高。主观评价结果表明,卓越X酒样和CV E-7酒样的得分较高,其次是ZO酒样,最低是未混菌发酵的对照组。研究表明,3株商业克鲁维酵母对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酒品质都具有积极影响,特别是卓越X和CV E-7的增酸效果良好,可作为贺兰山东麓低酸赤霞珠原料的增酸菌株。希望研究可为赤霞珠葡萄酒的增酸酿造技术提供参考,为葡萄酒品质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鲁维酵母 增酸 赤霞珠 葡萄酒 品质
下载PDF
单宁添加对赤霞珠葡萄酒颜色和花色苷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懿 喻康杰 +5 位作者 赖晓琴 肖雄峻 熊蓉 谢李明 魏紫云 黄慧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8,共8页
为探究不同酿酒单宁对葡萄酒颜色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使用五种不同的酿酒单宁进行葡萄酒酿造及120 d的陈酿。在发酵完成以及陈酿过程中对葡萄酒总酚、总花色苷、总黄烷醇、单体花色苷含量、色度以及感官评价进行分... 为探究不同酿酒单宁对葡萄酒颜色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使用五种不同的酿酒单宁进行葡萄酒酿造及120 d的陈酿。在发酵完成以及陈酿过程中对葡萄酒总酚、总花色苷、总黄烷醇、单体花色苷含量、色度以及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酒精发酵前添加单宁可以提高葡萄酒总酚含量、影响葡萄酒颜色以及提高葡萄酒感官品质。BSO组(橡木单宁)总酚含量的提升最明显,最高峰值达到1850.13 mg/L。陈酿120 d后,BRE组(绿茶单宁)b^(*)(黄色调)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颜色偏黄褐色。陈酿120 d后,PTZ组(葡萄籽单宁)和ECA组(栗木单宁)a^(*)(红色调)比陈酿后的对照组(不使用单宁)分别提升了38.19%、27.76%,颜色更加稳定,颜色偏紫红色调。由相关性共线网络分析可知,葡萄酒的红色与大多数单体花色苷呈正相关(P<0.05,|r|>0.6),与部分乙酰化花色(乙酰化二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苷、花翠素-3-O-乙酰化葡萄糖苷、香豆酰化3'-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苷)呈负相关(P<0.05,|r|>0.6)。综上所述,发酵前添加酿酒单宁更有利于提高红葡萄酒的品质,来自葡萄籽的缩合单宁具有最优质的辅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颜色 酿酒单宁 赤霞珠葡萄酒 相关性网络
下载PDF
微氧处理下赤霞珠葡萄酒香气的外源多酚基质效应
9
作者 朱袁正鸿 石方舟 +4 位作者 张众 杨慧 王征 孙文静 张军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1-117,I0001,I0002,共9页
该文研究了不同浓度葡萄皮色素、葡萄籽单宁和复合单宁添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在微氧处理后香气成分及感官的变化。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通过孟氏洗气瓶进行微氧处理,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 该文研究了不同浓度葡萄皮色素、葡萄籽单宁和复合单宁添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在微氧处理后香气成分及感官的变化。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通过孟氏洗气瓶进行微氧处理,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籽单宁与复合单宁有利于微氧处理后葡萄酒果香味和花香味的增加,添加0.2 g/L复合单宁酒样的香气品质显著高于未添加外源多酚的酒样(CK)。微氧处理后,所有酒样较原酒香气成分总量均有所上升;较CK而言,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皮色素使酒样醇类物质含量上升,占比达到82%以上,酯类物质占比降至16%以下,其中异戊醇、正丁醇、正戊醇和正己醇等含量上升;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籽与复合单宁使酒样酯类物质含量上升,占比达到19%以上,醇类物质占比降至77%以下,其中丁酸乙酯、异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庚酸乙酯和正己酸乙酯等含量上升;所有酒样醛酮类和酸类物质含量均有上升,萜烯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添加1 g/L葡萄皮色素的酒样微氧处理后香气成分总量最高,醇类物质占比最高;添加0.2 g/L葡萄籽单宁的酒样微氧处理后酯类物质占比最高。综上所述,适量添加外源多酚物质的葡萄酒在进行微氧处理后会对香气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基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氧 外源多酚 赤霞珠葡萄酒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不同容器陈酿对赤霞珠葡萄酒瓶储香气的影响
10
作者 朱袁正鸿 张众 +3 位作者 杨慧 孙文静 王征 张军翔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43-2154,共12页
为探究前期不同容器陈酿及后期瓶储过程中赤霞珠葡萄酒香气及感官特征的变化,本研究以旧橡木桶、陶罐和微氧罐陈酿的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和定量描述(QDA)法进行12个月的香气变化跟... 为探究前期不同容器陈酿及后期瓶储过程中赤霞珠葡萄酒香气及感官特征的变化,本研究以旧橡木桶、陶罐和微氧罐陈酿的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和定量描述(QDA)法进行12个月的香气变化跟踪,随后装瓶并分析18个月的香气与感官特征变化。结果表明,3种容器陈酿期间葡萄酒香气物质总质量浓度具有差异,随着陈酿时间的增加,酯类物质质量浓度上升,醇类物质质量浓度下降,酸、醛酮、萜烯类物质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规律。瓶储期间,香气物质总质量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瓶储12个月时达到最高。在瓶储3~9个月时,旧橡木桶与陶罐陈酿葡萄酒中酯类物质质量浓度低于醇类物质;12~18个月时,酯类物质质量浓度高于醇类物质。多数香气物质质量浓度在瓶储9~12个月时达到最高,异丁醇、正丁醇和苯甲醇质量浓度持续下降,苯甲醛、苯乙醛和糠醛质量浓度持续上升。感官分析表明,旧橡木桶和陶罐陈酿葡萄酒在瓶储后香气更加浓郁,旧橡木桶陈酿使奶油味等特征增强,陶罐陈酿的青椒味突出,微氧罐陈酿的香料味突出。不同容器陈酿会影响葡萄酒及其后期瓶储香气,橡木桶与陶罐陈酿均会提升瓶储香气总质量浓度及酯类物质占比,微氧罐陈酿对香气质量浓度的提升幅度低于其他两种容器。本研究可为合理选择不同葡萄酒陈酿方式、确定瓶储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酒 容器陈酿 瓶储陈酿 香气物质 感官特征
下载PDF
乳酸菌剂结合碳酸钾优化赤霞珠葡萄酒降酸工艺研究
11
作者 杨建 陈俞佑 +2 位作者 郑语涵 刘达玉 邹强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34-38,63,共6页
本文以降低赤霞珠葡萄酒的酸度为目的,探究赤霞珠葡萄酒以乳酸菌剂结合碳酸钾降酸工艺对葡萄酒中总酸含量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混合降酸最佳工艺条件:碳酸钾与乳酸菌剂总质量浓度1.5 g/L、碳酸钾与乳酸菌剂... 本文以降低赤霞珠葡萄酒的酸度为目的,探究赤霞珠葡萄酒以乳酸菌剂结合碳酸钾降酸工艺对葡萄酒中总酸含量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混合降酸最佳工艺条件:碳酸钾与乳酸菌剂总质量浓度1.5 g/L、碳酸钾与乳酸菌剂混合比例100∶1 g/g、反应时间7 d、反应温度26℃,在此条件下,赤霞珠葡萄酒的总酸含量为3.2054 g/kg,感官评分为88.7分。该研究为赤霞珠葡萄酒乳酸菌剂结合碳酸钾混合降酸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酒 乳酸菌 碳酸钾 混合降酸
下载PDF
基于LiCl法优化酿酒葡萄叶片的RNA提取
12
作者 成丹丹 范丽娜 +2 位作者 王美娇 于放 王燕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为获得纯度高、质量好的酿酒葡萄植株叶片RNA以用于荧光实时定量分析,为后续以酿酒葡萄叶片RNA为材料研究相关转录水平的调控提供技术保障,以经典酿酒葡萄赤霞珠叶片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重蒸酚法、Trizol法、改良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 为获得纯度高、质量好的酿酒葡萄植株叶片RNA以用于荧光实时定量分析,为后续以酿酒葡萄叶片RNA为材料研究相关转录水平的调控提供技术保障,以经典酿酒葡萄赤霞珠叶片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重蒸酚法、Trizol法、改良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LiCl法(基于改良的SDS法)4种方法对酿酒葡萄叶片R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蒸酚法提取RNA浓度较低,完整性较差,存在部分降解;Trizol法提取的RNA则有部分DNA污染;改良CTAB法提取浓度较高,但蛋白和DNA污染严重;LiCl法提取结果显示,28S的条带亮度是18S的2倍,条带无拖尾,完整性较好,存在DNA污染和少量的蛋白污染。进一步在LiCl法基础上利用醋酸钠、DNAase消化、苯酚抽提法进一步优化,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验证,结果表明,醋酸钠的加入RNA质量无明显改善;然而,经氯仿和水饱和酚(体积比1∶1)抽提2次,氯仿抽提1次,氯仿和水饱和酚(体积比1∶1)抽提1次,并经DNAase进行消化,最终提取出质量浓度为173.611μg/mL、A_(260/280)为1.803纯度高、完整性较好且无蛋白和DNA污染的葡萄叶片总RNA;经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该方法提取的RNA经反转录后获得较好的扩增曲线以及融解曲线,并能够对相关基因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赤霞珠 RNA提取 LiCl法优化 QRT-PCR
下载PDF
不同种类单宁对赤霞珠葡萄酒品质及风味感官的影响
13
作者 马懿 喻康杰 +5 位作者 赖晓琴 肖雄峻 谢李明 熊蓉 魏紫云 禹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1期25-33,共9页
为比较不同酿酒单宁对葡萄酒品质及风味感官的影响,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在酒精发酵前添加5种不同酿酒单宁进行葡萄酒酿造,陈酿120 d后,对葡萄酒总酚含量、单体酚含量、抗氧化活性、氨基酸含量、挥发性香气成分以及感官特点进行分析。结... 为比较不同酿酒单宁对葡萄酒品质及风味感官的影响,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在酒精发酵前添加5种不同酿酒单宁进行葡萄酒酿造,陈酿120 d后,对葡萄酒总酚含量、单体酚含量、抗氧化活性、氨基酸含量、挥发性香气成分以及感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酒精发酵前添加酿酒单宁能显著提高赤霞珠葡萄酒的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部分酚酸含量(咖啡酸、丁香酸、绿原酸)和部分氨基酸含量(脯氨酸、苏氨酸)。此外,还能增加部分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己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癸酸乙酯、辛酸乙酯),从而提升酒体品质和感官品质。添加葡萄籽单宁的葡萄酒总酚含量和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1580 mg/L、44%。橡木单宁对脯氨酸、丝氨酸这类甜味氨基酸促进作用最明显,对比不添加单宁的对照组,分别提升了77.76%、38.36%。风味感官分析中,添加葡萄籽单宁的葡萄酒总风味物质含量高达20482.05μg/L,芳香族风味物质响应最大,花卉、香料等香气描述得分最高。综上,单宁可以提高葡萄酒的品质和感官品质,其中添加葡萄籽单宁的葡萄酒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酒 酿酒单宁 挥发性香气成分 风味感官 品质
下载PDF
河西走廊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陈酿过程香气特征分析
14
作者 刘霞 朱涛涛 +4 位作者 贾玉莹 邢佳雨 刘志芳 曹礼 杨彬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114,共9页
为了揭示河西走廊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经惰性容器陈酿过程(3个月(3M)、6个月(6M)、9个月(9M)、12个月(12M)、15个月(15M))的香气演变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感官定量描述法,分析葡萄酒陈酿期... 为了揭示河西走廊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经惰性容器陈酿过程(3个月(3M)、6个月(6M)、9个月(9M)、12个月(12M)、15个月(15M))的香气演变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感官定量描述法,分析葡萄酒陈酿期间的香气物质及感官特征。结果表明,葡萄酒陈酿期间共检出8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种类最多依次为酯类和高级醇类、含量最高依次为高级醇类和酯类;筛选出6种香气活力值(OAV)>1的关键风味物质,其中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在3M酒样中含量最高(OAV=56.39、71.86和25.47),丁酸乙酯在9M酒样含量最高(OAV=5.36),3-甲基丁酸乙酯在12M酒样含量最高(OAV=2.08),而β-大马士酮在6M酒样含量最高(OAV=491.80)且在6~15M酒样无显著差异(P>0.05)。经惰性容器陈酿12个月时,河西走廊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总香气特征量化强度值(MF)最高(513.80)、异味MF值最低(5.87),在甜美花果香中带有烘烤、香料以及其他风味,展现出良好的香气层次感和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干红葡萄酒 陈酿 香气 感官分析 河西走廊
下载PDF
‘赤霞珠’风干葡萄酒酿造工艺优化研究
15
作者 西晨旭 胡涛 +5 位作者 冯敬轩 金亚楠 闫帆 熊科钰 王平 牛见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3,共7页
目前我国对风干葡萄酒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酿造工艺还不完善,产品较少。试验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以风干程度、酵母添加量、初始pH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了‘赤霞珠’风干葡萄酒的酿造工艺。结果表明,本研究中‘... 目前我国对风干葡萄酒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酿造工艺还不完善,产品较少。试验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以风干程度、酵母添加量、初始pH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了‘赤霞珠’风干葡萄酒的酿造工艺。结果表明,本研究中‘赤霞珠’风干葡萄酒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风干程度26.0%、初始pH3.7、酵母添加量210 mg·L^(-1)。在此条件下,酿造的‘赤霞珠’风干葡萄酒酒精度为15.5%,酒体清澈透亮、丰满协调、口感柔和、香气特征突出、余味绵长,感官评分达到93.5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风干葡萄酒 发酵工艺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不同产区赤霞珠葡萄酒酚类物质特征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真真 焦中高 +4 位作者 杨文博 张强 刘杰超 刘慧 陈大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77-183,共7页
目的探究赤霞珠葡萄酒酚类物质的产区差异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新疆天山北麓产区、焉耆盆地产区与山东半岛产区赤霞珠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组成与含量,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新疆天山北麓产区、焉耆盆地产区与山东半岛... 目的探究赤霞珠葡萄酒酚类物质的产区差异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新疆天山北麓产区、焉耆盆地产区与山东半岛产区赤霞珠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组成与含量,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新疆天山北麓产区、焉耆盆地产区与山东半岛产区赤霞珠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新疆两产区的原花青素B_(1)、儿茶素、表儿茶素、对香豆酸、总黄烷醇类、总黄酮醇类、总类黄酮及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山东半岛产区(P<0.05),焉耆盆地产区芦丁、槲皮苷、白藜芦醇含量显著高于山东半岛产区(P<0.05)。基于酚类物质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欧氏距离超过15时,山东半岛产区样品聚为一类,新疆两个产区葡萄酒样品聚在一起;基于酚类物质的Fisher判别分析能区分山东半岛产区样品,对新疆两个产区个别样品有误判,回代检验与交叉验证合计正确率分别为91.30%和86.96%。结论新疆天山北麓、焉耆盆地与山东半岛产区赤霞珠葡萄酒酚类物质具有明显的产地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葡萄酒 产区 酚类物质 产区差异性
原文传递
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产区土壤和葡萄及葡萄酒品质差异化分析
17
作者 许泽华 黄小晶 +2 位作者 牛锐敏 沈甜 陈卫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65-70,共6页
为探明贺兰山东麓5个产区赤霞珠葡萄种植土壤与葡萄品质及酒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土壤性质、葡萄品质及葡萄酒品质检测分析,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明确了葡萄酒差异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土壤养分和结构差异显著进而导致... 为探明贺兰山东麓5个产区赤霞珠葡萄种植土壤与葡萄品质及酒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土壤性质、葡萄品质及葡萄酒品质检测分析,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明确了葡萄酒差异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土壤养分和结构差异显著进而导致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品质差异显著,御马基地赤霞珠葡萄风味物质总酚含量、花色苷、单宁含量分别为10.76 mg·g^(-1),0.82 mg·g^(-1)和52.02 mg·g^(-1),均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4.64%,可滴定酸含量为6.64 g·L^(-1),果实糖酸适中、粒重最大,葡萄品质最优,且葡萄酒中的单宁、总酚、花色苷、黄酮、黄烷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园林场基地、玉泉营和金沙林场等产区。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葡萄酒中的多酚类物质、酒精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挥发酸呈极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多酚类物质(花色苷除外)、pH呈显著正相关,与挥发酸、酒精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则与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挥发酸、残糖、酒精度及pH呈显著负相关,全盐含量则与酒中pH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土壤pH是影响葡萄酒品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赤霞珠 葡萄 品质 葡萄酒 差异化
下载PDF
河西走廊产区“厂”字形整形方式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转转 张波 +6 位作者 王学庆 杨培玉 郝燕 陈建军 张竹林 张军强 缪长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3-81,共9页
为探究“厂”字形整形方式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多主蔓扇形和“厂”字形2种整形方式下的‘赤霞珠’葡萄和葡萄酒为试材,测定其总糖、总酸与酚类(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总花色苷和单宁)等指标,并利用GC-MS对其香气物质... 为探究“厂”字形整形方式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多主蔓扇形和“厂”字形2种整形方式下的‘赤霞珠’葡萄和葡萄酒为试材,测定其总糖、总酸与酚类(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总花色苷和单宁)等指标,并利用GC-MS对其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厂”字形整形方式下的葡萄果实与对应干红葡萄酒酚类含量均显著高于多主蔓扇形(P<0.05),且“厂”字形酒样颜色参数更优。“厂”字形样品中香气化合物总量也均显著高出多主蔓扇形(P<0.05),特别是“厂”字形酒样中醇类和酯类等化合物含量的增加,为其提供更为浓郁的果香和花香。综上所述,与多主蔓扇形相比,“厂”字形整形方式更有利于果实酿酒品质的提升,从而改善葡萄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干红葡萄酒 整形方式 酚类物质 挥发性香气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及其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亚巍 蔡军社 +5 位作者 户金鸽 白世践 易明玥 魏登攀 赵宾宾 李学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0-75,共6页
为确定吐鲁番产区赤霞珠最佳采收期,对不同成熟度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确定赤霞珠果实的最佳采收期,并对瓶储6个月的赤霞珠葡萄酒进行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在8月12日后采收的赤霞珠葡萄果实... 为确定吐鲁番产区赤霞珠最佳采收期,对不同成熟度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确定赤霞珠果实的最佳采收期,并对瓶储6个月的赤霞珠葡萄酒进行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在8月12日后采收的赤霞珠葡萄果实能达到理论成熟度,不同成熟度果实酚类物质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PCA结果显示,在9月5日采收的赤霞珠果实综合得分最高,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感官分析结果显示,成熟度高的赤霞珠果实所酿葡萄酒样果香、焦化香和木质香更浓郁,而成熟度相对较低的赤霞珠果实所酿葡萄酒样植物香更突出。综合赤霞珠葡萄理论成熟度、酚类物质含量和葡萄酒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在9月5日前后采收的赤霞珠果实品质以及葡萄酒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采收期 葡萄酒品质 感官分析 酚类物质
下载PDF
橡木片对‘赤霞珠’葡萄酒酚类物质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赵益梅 王新 +2 位作者 唐佳代 王雪秋 王芙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08-113,共6页
以河北产区‘赤霞珠’葡萄所酿葡萄酒为样本,分析不同橡木片处理的葡萄酒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及相关性。对样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经橡木片处理的葡萄酒理化指标变化明显,色度、色调和酚类物质含量... 以河北产区‘赤霞珠’葡萄所酿葡萄酒为样本,分析不同橡木片处理的葡萄酒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及相关性。对样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经橡木片处理的葡萄酒理化指标变化明显,色度、色调和酚类物质含量均增加。陈酿过程中,所有样本的总花色苷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在90 d时较显著。橡木片处理葡萄酒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OH的清除力均较强,在陈酿60和90 d时,法国重度烘烤橡木片处理的葡萄酒·OH的清除力均最强,分别为44.0%和44.6%。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与·OH的清除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抗氧化能力贡献较大的3个指标依次为总酚、总类黄酮和总单宁。经综合评价,美国重度烘烤橡木片处理的葡萄酒的得分最高,认为其综合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葡萄酒 橡木片 酚类物质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