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mbial Variants in the Family Menispermaceae in Taiwan 被引量:2
1
作者 Sheng-Zehn Yang Po-Hao Che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6年第6期841-854,共14页
Anatomical data regarding the climbing modes and cambial variants of the stem transverse section in the Menispermaceae in Taiwan are lacking. Here, we examined the climbing modes and anomalous structure of climber ste... Anatomical data regarding the climbing modes and cambial variants of the stem transverse section in the Menispermaceae in Taiwan are lacking. Here, we examined the climbing modes and anomalous structure of climber stems in this family. Reviewing the previous reports of cambial variants in angiosperm liana families, a list of angiosperm liana families processing specified types of cambial variants and the terms based on description for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a stem were provid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cculus laurifolius DC. is a shrub, Stephania cephalantha Hayata and Stephania longa Lour. are vines, and the remaining 13 species are lianas. In all species, the climbing mode was twining and dextrorse stems. The anomalous structure of the stem comprised successive cambia in Cocculus laurifolius, a combination of xylem in plates and dissected xylem in Cocculus orbiculatus (L.) DC., and xylem in plates in the remaining 14 species. In the genus Cyclea, parenchyma proliferation from the secondary xylem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1 - 3 linear lobes in each collateral vascular bundle. The vessel diameter of C. laurifolius is <50 μm which is the smallest size due to shrub in its life stage. C. orbiculatus had the longest collateral vascular bundles, longest rays and widest rays. Cyclea ochiaiana (Yamam.) S. F. Huang & T. C. Huang had the widest collateral vascular bundles. Sinomenium acutum (Thunb.) Rehder & E. H. Wilson had the highest vessel density. Tinospora crispa (L.) Hook. F. et Thoms develops blunt tubercles on the epidermis and 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bears conspicuous phellem layer. Those findings, such as the climbing mode, the features of parenchyma proliferation, the features of collateral vascular bundles (number, width, length), dimorphic vessels, and size and density of vessels, highlight new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n the Menispermaceae in Taiw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cambial Variants MENISPERMACEAE Stem Transverse Section TAIWAN
下载PDF
Overexpression of INCREASED CAMBIAL ACTIVITY, a putative methyltransferase, increases cambial activity and plant growth
2
作者 Hyunsook Kim Mikiko Kojima +4 位作者 Daeseok Choi Soyoung Park Minami Matsui Hitoshi Sakakibara Ildoo Hw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74-889,共16页
Cambial activity is a prerequisite for secondary growth in plants; however, regulatory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activity of the secondary meristem in radial growth remain elusive. Here, we identified INCREASED CAMBIAL ... Cambial activity is a prerequisite for secondary growth in plants; however, regulatory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activity of the secondary meristem in radial growth remain elusive. Here, we identified INCREASED CAMBIAL ACTIVITY (ICA), a gene encoding a putative pectin methyltransferase, which could function as a modulator for the meristematic activity of fascicular and interfascicular cambium in Arabidopsis. An overexpressing transgenic line, 35S:'1CA, showed accelerated stern elongation and radial thickening, resulting in increased accumulation of biomass, and increased levels of cytokinins (CKs) and gibberellins (GAs). Expression of genes encoding pectin methylesterases involved in pectin modification together with pectin methyltransferases was highly induced in 355::ICA, which might contribute to an increase of methanol emission as a byproduct in 35S:ICA. Methanol treatment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GA- or CK-responsive genes and stimulated plant growth. Overall, we propose that ectopic expression of ICA increases cambial activity by regulating CK and GA homeostasis, and methanol emission, eventually leading to stem elongation and radial growth in the inflorescence 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bial activity CYTOKININ GIBBERELLIN methanol METHYLTRANSFERASE PECTIN shoot growth
原文传递
热带喀斯特森林多花白头树木质部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3
作者 刘亚男 韦小练 +3 位作者 范泽鑫 陈礼敏 林友兴 付培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171-10181,共11页
多花白头树(Garuga floribunda var.gamblei)是西双版纳热带喀斯特森林中常见的落叶树种,容易受水分亏缺的影响。为探究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该研究利用生长环和微树芯两种方法监测了多花白头树在2020—... 多花白头树(Garuga floribunda var.gamblei)是西双版纳热带喀斯特森林中常见的落叶树种,容易受水分亏缺的影响。为探究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年内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该研究利用生长环和微树芯两种方法监测了多花白头树在2020—2021年的树干径向变化和木质部生长动态,并分析了树干径向变化和木质部生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微树芯法的监测表明,在2020年,多花白头树在3月底开始出现扩大细胞,9月底细胞壁加厚结束;在2021年,多花白头树在4月中旬开始出现扩大细胞,10月中旬细胞壁加厚结束。生长环的监测表明,2020年和2021年的径向生长开始时间均晚于扩大细胞出现时间,径向生长结束时间均早于细胞壁加厚结束时间。多花白头树在2020年和2021年的木质部生长持续时间大致相同,2020年的木质部生长量((2.87±1.46)mm)也与2021年((2.98±1.02)mm)几乎一致。多花白头树的月径向生长量、扩大细胞区域宽度和细胞壁加厚区域宽度均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水分状况在多花白头树的木质部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细胞区域宽度还与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温显著正相关,并且与日最低气温的相关系数在2021年高于2020年;细胞壁加厚区域宽度还与相对湿度、20 cm土壤含水量、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其中在2021年的相关性更高。该研究揭示了热带喀斯特森林多花白头树的年内木质部生长动态,有助于理解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木质部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评估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喀斯特森林树木径向生长趋势的改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树芯 形成层活动 生长环 径向生长
下载PDF
西双版纳楝径向生长和木质部发生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4
作者 陈礼敏 韦小练 +4 位作者 范泽鑫 刘亚男 肖春芬 黄国良 付培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92-3202,共11页
热带森林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热带树木的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助于预测全球变化下热带森林固碳能力的变化。目前对热带树木径向生长以及木质部发生季节动态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微树芯和生长环法对西双版... 热带森林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热带树木的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助于预测全球变化下热带森林固碳能力的变化。目前对热带树木径向生长以及木质部发生季节动态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微树芯和生长环法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的落叶树种楝(Melia azedarach)2021年的年内径向生长和木质部发生季节动态进行监测,结合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了楝的径向生长过程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21年楝的扩大细胞在3月1日(年积日(DOY):60.2±1.6)开始出现,细胞壁加厚在12月11日(DOY:345.4±3.1)结束,年生长量为7.76 mm,最大生长速率为0.039 mm/d。生长环监测显示,楝在3月18日(DOY:76.6±8.6)左右开始生长,10月13日(DOY:286.4±6.8)生长结束,年径向生长量为(6.25±2.35)mm,最大生长速率为(0.056±0.02)mm/d。楝的径向生长速率与降水(r=0.77,P<0.001)、平均温度(r=0.61,P<0.05)和最低温度(r=0.67,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r=-0.45,P<0.05)呈显著的负相关。本研究有助于认识热带树木的径向生长季节动态以及热带树木生长-气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环 微树芯法 径向生长 形成层活动 气候响应
下载PDF
无菌苗来源的人参干细胞的分离及悬浮培养体系的构建
5
作者 金司阳 刘青 +4 位作者 魏宁 陈其龙 卢伊娜 施雪梅 田军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60-63,共4页
目前,培养人参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CMCs,也称作干细胞)的材料来源于贮藏根形成层。但植物内生菌感染给后续培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本文以人参无菌苗为原材料培养CMCs,避免了植物内生菌感染的问题。另外,在无菌苗培育阶段,对根尖C... 目前,培养人参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CMCs,也称作干细胞)的材料来源于贮藏根形成层。但植物内生菌感染给后续培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本文以人参无菌苗为原材料培养CMCs,避免了植物内生菌感染的问题。另外,在无菌苗培育阶段,对根尖CMCs进行诱导培养,同时抑制根的分化,又避免了渗透剂的使用。本文构建制备的无菌苗来源CMCs悬浮后多以单细胞或者2~3个细胞的小细胞团的形式存在,单细胞率高达95%,为建立人参CMCs后续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 植物干细胞 CMCs 无菌苗
下载PDF
白皮松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崔克明 张仲鸣 李举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9-196,共8页
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枝条不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的酶谱也不同,而且每种组织中这两种酶的同工酶酶谱随形成层活动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休眠期,形成层区域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 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枝条不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的酶谱也不同,而且每种组织中这两种酶的同工酶酶谱随形成层活动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休眠期,形成层区域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酶带最多,这时周皮和韧皮部中酯酶同工酶酶谱在正极端出现一些酶带,这可能与抗寒有关。活动开始时形成层区域负极端出现一特异酯酶酶带,可能与形成层开始分化有关。活动期中,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中酯酶的正极端也有特异性表达的酶带,这些酶带与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分化密切相关。一些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在形成层恢复活动时消失,到休眠期又出现,这可能与IAA(3-吲哚乙酸)水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松 形成层活动周期 酯酶 同工酶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构树形成层的活动周期及其淀粉贮量的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崔克明 李正理 +2 位作者 魏令波 李绍文 李举怀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1期53-57,共5页
在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形成层活动周期中,每年7月末以后,未成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逐渐减少,成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急剧增多。8月初开始分化晚材。进入9月后木质部的形成逐... 在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形成层活动周期中,每年7月末以后,未成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逐渐减少,成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急剧增多。8月初开始分化晚材。进入9月后木质部的形成逐渐停止,而一个半月以后才停止形成韧皮部。淀粉贮量的消长与形成层的活动周期有很强的相关关系。早春形成层恢复活动后,淀粉贮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尔后,形成层活动减慢,特别是木质部分化停止后,淀粉又开始积累。当韧皮部分化也停止后,淀粉又消失,直至翌年1月才重新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形成层 活动周期 淀粉 贮量 桑科
下载PDF
杜仲形成层活动周期及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罗立新 崔克明 +1 位作者 李正理 李举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9-216,共8页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形成层3月中旬恢复活动,7月下旬形成层细胞停止分裂,同时停止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但直到8月中旬才停止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12月新形成的未成熟韧皮部和木质部细胞都继续分...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形成层3月中旬恢复活动,7月下旬形成层细胞停止分裂,同时停止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但直到8月中旬才停止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12月新形成的未成熟韧皮部和木质部细胞都继续分化、成熟。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和酶活性在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区域中变化最大。POⅠ和POⅡ组同工酶只在春季形成层恢复活动时期存在。POⅢ的酶活性在夏季减弱,而冬季达到最高水平。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和酶活性亦随形成层的活动状态发生变化。负极端的ESTⅢ~Ⅴ组酯酶同工酶在生长季节消失,当形成层休眠时又重出现。ESTⅡ的酶活性最强并在各个时期均存在,它在维管组织的发育分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形成层活动周期 过氧化物 同工酶
下载PDF
核桃枝条形成层活动周期及其淀粉贮量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杰 李保国 +3 位作者 齐国辉 郭素萍 张雪梅 胡志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了确定核桃的适宜嫁接时期、提高嫁接成活率,以核桃1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番红-苏木精I、2-KI染色方法,对形成层活动周期及淀粉贮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月中旬—4月中旬,形成层带细胞层数由2-3层增加到4-5层,经I2-KI染色的... 为了确定核桃的适宜嫁接时期、提高嫁接成活率,以核桃1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番红-苏木精I、2-KI染色方法,对形成层活动周期及淀粉贮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月中旬—4月中旬,形成层带细胞层数由2-3层增加到4-5层,经I2-KI染色的薄壁组织细胞颜色逐渐变浅,枝条中淀粉逐渐减少,形成层进入活动期;5月中旬—6月中旬,细胞层数由6-7层逐渐增加到11-12层,薄壁组织细胞未见蓝色出现,枝条中淀粉全部消失,形成层进入活动旺盛期;7月—9月中旬,细胞层数由9-10层逐渐减少到5-6层,薄壁组织细胞颜色逐渐变深,淀粉开始逐渐增多,形成层活动减弱;9月中旬—9月底,细胞层数由5-6层逐渐增加到8-9层,薄壁组织细胞颜色逐渐变浅,淀粉逐渐减少,形成层活动加强;9月底—11月中旬,细胞层数由8-9层逐渐减少到2-3层,枝条中薄壁组织细胞颜色逐渐变深,淀粉开始逐渐增多,形成层活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形成层活动周期 形成层带细胞层数 淀粉贮量
下载PDF
杜仲形成层活动周期中多糖贮量和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立新 崔克明 +1 位作者 李正理 李举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31-238,共8页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枝条中的多糖颗粒经Ⅰ-KI溶液染色不显蓝黑色反应,偏光显微镜检查也不显示各向异性。髓、木质部、木射线和皮层薄壁细胞内多糖贮量的变化和形成层的活动周期有关:从5月下旬至12月中旬,逐步积累:从12月下旬至翌年...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枝条中的多糖颗粒经Ⅰ-KI溶液染色不显蓝黑色反应,偏光显微镜检查也不显示各向异性。髓、木质部、木射线和皮层薄壁细胞内多糖贮量的变化和形成层的活动周期有关:从5月下旬至12月中旬,逐步积累:从12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则逐步消失。韧皮部薄壁细胞中的多糖颗粒很少,而且没有季节性变化。淀粉酶同工酶酶谱在不同组织中不同,并随形成层的活动状态而变化,但与多糖颗粒的积累和消失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形成层活动 多糖 贮量 淀粉酶同工酶
下载PDF
构树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克明 魏令波 +2 位作者 李绍文 李正理 李举怀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10期800-806,共7页
同工酶分析表明:在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形成层活动周期中, 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中过氧化物酶酶带变化最大,参与IAA 浓度调节的酶带在晚材形成前出现,当其它生长停止、韧... 同工酶分析表明:在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形成层活动周期中, 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中过氧化物酶酶带变化最大,参与IAA 浓度调节的酶带在晚材形成前出现,当其它生长停止、韧皮部仍在分化时又消失,完全休眠后, 所有酶带又都出现。在周皮、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中,酯酶同工酶酶带变化明显与形成层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形成层活动周期 过氧化物酶 同功酶
下载PDF
白皮松形成层的活动周期及其多糖贮量和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仲鸣 崔克明 李举怀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10期926-932,共7页
4月初,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形成层带细胞开始增大,未成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增多,下旬出现成熟的木质部细胞。5月以后,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形成速度加快,6月初进入晚材形成期。8月初停止产生木质部,9月中旬停止产生韧皮部。多... 4月初,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形成层带细胞开始增大,未成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增多,下旬出现成熟的木质部细胞。5月以后,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形成速度加快,6月初进入晚材形成期。8月初停止产生木质部,9月中旬停止产生韧皮部。多糖颗粒的消长与形成层活动有较强的相关性,恢复活动前后颗粒含量持续增长,6月进入晚材形成期才持续减少,至翌年1月初完全消失,3月又重新积累,并迅速达到高峰。淀粉酶同工酶在活动期只有一条酶带,形成层停止产生木质部后出现了3条特异酶带,12月初又出现了2条特异酶带,这5条酶带都一直存在到形成层恢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松 形成层 活动周期 多糖贮量 淀粉酶同工酶
下载PDF
喜树形成层的发育及周年活动 被引量:3
13
作者 席梦利 施季森 包少康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79,共5页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具非叠生形成层。形成层在进一步发育的过程中,纺锤状原始细胞的长度随着枝龄的增加而变长,射线原始细胞的长度随着枝龄的增加而变短。其形成层活动与大多数散孔材树种相似,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月份芽萌动...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具非叠生形成层。形成层在进一步发育的过程中,纺锤状原始细胞的长度随着枝龄的增加而变长,射线原始细胞的长度随着枝龄的增加而变短。其形成层活动与大多数散孔材树种相似,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月份芽萌动以后,形成层开始活动,4~5月份形成层活动最为旺盛,10月份以后进入休眠状态。淀粉储量的消长与形成层活动周期有很强的相关关系。3—4月份形成层恢复活动以后,淀粉储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8月份淀粉开始积累,9月份淀粉很快消失。11月份又重新积累,直到翌年3月份以后才开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喜树 形成层 发育 活动周期
下载PDF
构树形成层细胞超微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令波 林金星 蔡雪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5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形成层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休眠期形成层带细胞壁比较厚,具有许多小液泡,细胞核占细胞体积较大,核质稀疏,内质网为光滑型,核糖体分散在细胞质中,脂质体较多,活动期形成层带细胞层数较多,细...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形成层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休眠期形成层带细胞壁比较厚,具有许多小液泡,细胞核占细胞体积较大,核质稀疏,内质网为光滑型,核糖体分散在细胞质中,脂质体较多,活动期形成层带细胞层数较多,细胞壁比较薄,纺锤状原始细胞中具1—2个大液泡,而射线原始细胞具许多分散的液泡,这在双子叶植物中还未报道过,细胞质沿细胞壁分布,核膜明晰,核质浓密,内质网为粗糙型,上面附有大量的核糖体,脂质体较少,在休眠和活动期都有淀粉积累,线粒体、微管和内质网大量分布在初生纹孔场附近,而且有大量的小泡沿细胞壁分布,这有可能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形成层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树木形成层活动及木质部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媛媛 江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3-619,共7页
环境条件以及气候变化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影响树木径向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其中温度、日照时长、降水、干旱、融雪、氮沉降等都是重要的环境因子.本文综述了使用微树芯法监测的树木径向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 环境条件以及气候变化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影响树木径向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其中温度、日照时长、降水、干旱、融雪、氮沉降等都是重要的环境因子.本文综述了使用微树芯法监测的树木径向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方面总结了环境因子对树木形成层活动及木质部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另一方面提出了目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层活动 环境因子 木质部发生
下载PDF
湿地松树木形成层恢复活动期、活动期和休眠期原始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有明 周彩霞 +2 位作者 林汉 陶吉云 张菊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5-153,共9页
【目的】以树木形成层细胞分生分化活动为主线,探讨湿地松木材形成过程,为湿地松人工林培育、材性材质改良和森林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作超薄切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湿地松年生长不同活动期形成层原始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其... 【目的】以树木形成层细胞分生分化活动为主线,探讨湿地松木材形成过程,为湿地松人工林培育、材性材质改良和森林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作超薄切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湿地松年生长不同活动期形成层原始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其木材形成过程。【结果】湿地松形成层纺锤形细胞的出现标志着细胞打破休眠期进入恢复活动期。2月底至3月底为形成层细胞恢复活动期,部分自溶现象发生于形成层细胞径向壁,尤其在细胞壁连接处,纺锤形细胞径向壁和弦向壁厚度差异不显著,呈椭圆形或近圆形,形成层纺锤形细胞出现少许质壁分离现象,淀粉颗粒出现明显电子透明区。4月初至10月底为形成层细胞活动期,整个形成层带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形状变得不规则,径向壁和弦向壁均变薄,弦向壁更薄且变得不明显,油滴和淀粉颗粒急剧减少。6月中旬为形成层细胞活动旺盛期,形成层带细胞层数明显增加,次生壁开始加厚,原生质体基本瓦解并消失。10月底至次年2月底形成层细胞处于休眠期,形成层带细胞层数明显减少,只含有1~2层扁平的厚壁纺锤形细胞,径向壁和弦向壁明显增厚,细胞内含物开始积累。整个活动期内形成层细胞径向壁明显比弦向壁厚,休眠期这种差异更明显,细胞壁特别是径向壁变薄是形成层恢复活动的主要特征。整个生长季均出现松针脱落现象,休眠期也有新的松针产生,松针产生和脱落与形成层细胞的休眠和激活无明显关联。次生木质部中成熟的射线细胞一直含有较多内含物,其原生质体没有出现衰退现象,说明次生木质部中的射线薄壁细胞多年内仍保持较高生理活性,以备在形成层细胞受伤后射线薄壁细胞转化为形成层细胞进行新的分裂分生活动。【结论】湿地松形成层细胞层数基本为1~2层,其年活动期内具有明显的休眠期和活动期变化。2月底至3月底为形成层细胞恢复活动期;4月初至10月底为形成层细胞活动期,是木材形成的主要阶段;6月中旬为形成层细胞活动旺盛期;10月底至次年2月底为形成层细胞休眠期。各时期内,形成层细胞层数、径向壁和弦向壁厚度、细胞内含物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形成层 恢复期 活动期 休眠期 形成层原始细胞 超微结构 木材形成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南方红豆杉干细胞培养体系
17
作者 徐玲霞 王景仪 +1 位作者 蒋继宏 曹小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5,共8页
红豆杉细胞培养是生产紫杉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干细胞的生长速度及紫杉醇的诱导生产要优于普通细胞。以南方红豆杉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GA、柠檬酸、抗坏血酸、活性炭对红豆杉干细胞的生长和褐化... 红豆杉细胞培养是生产紫杉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干细胞的生长速度及紫杉醇的诱导生产要优于普通细胞。以南方红豆杉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GA、柠檬酸、抗坏血酸、活性炭对红豆杉干细胞的生长和褐化率的影响。响应面法分析表明:在干细胞基础培养基中,添加GA0.5 mg/L、柠檬酸150 mg/L、抗坏血酸100 mg/L和活性炭100 mg/L为促进南方红豆杉干细胞增殖、抑制褐化的最佳复配质量浓度。研究为南方红豆杉干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干细胞培养 培养基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人参干细胞培养体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司阳 刘青 卢伊娜 《生物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239-247,225,共10页
[目的]研究人参形成层干细胞(Cambial Meristematic Cell,CMCs)培养体系的构建及相关工艺优化。[方法]通过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人参CMCs培养相关工艺。[结果]从人参形成层中分离得到人参形成层细胞CMCs,诱导分离的最佳培养条件... [目的]研究人参形成层干细胞(Cambial Meristematic Cell,CMCs)培养体系的构建及相关工艺优化。[方法]通过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人参CMCs培养相关工艺。[结果]从人参形成层中分离得到人参形成层细胞CMCs,诱导分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B5+IAA 6 mg/L+IBA 6 mg/L+蔗糖20 g/L+琼脂粉7 g/L+L-抗坏血酸100 mg/L+柠檬酸150 mg/L,诱导率为50.54%;固体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B5+IAA 2.9 mg/L+IBA 2.6 mg/L+NAA 5.9 mg/L+蔗糖20 g/L+L-抗坏血酸100 mg/L+柠檬酸150 mg/L,增殖量为1.01 g;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B5+IAA 5 mg/L+IBA 5 mg/L+NAA 5 mg/L+蔗糖20 g/L+L-抗坏血酸100 mg/L+柠檬酸150 mg/L,pH 6.2,增殖量为3.05 g;均为24.6℃暗培养。[结论]人参CMCs具备干细胞特征,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适用于人参CMCs培养工艺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形成层干细胞 植物干细胞 Box-Behnken
原文传递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不宜用于树木年轮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肖生春 肖洪浪 彭小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92-1698,共7页
本文利用2009—2011年春季单次形成层创伤标记法,对梭梭是否具有可辨识的年轮特征和形成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具有清晰的轮层特征,内侧质地致密、颜色较深,外侧散生大量导管,质地疏松、颜色较浅,与其他树种年轮特征恰好相... 本文利用2009—2011年春季单次形成层创伤标记法,对梭梭是否具有可辨识的年轮特征和形成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具有清晰的轮层特征,内侧质地致密、颜色较深,外侧散生大量导管,质地疏松、颜色较浅,与其他树种年轮特征恰好相反;其轮层常不闭合,轮层宽度较为均一;但不具有可辨识的年轮/年层特征,其每年形成轮层数具有区域、个体和单枝不同方向的异质性特征,不宜用于年龄确定和树木年轮学相关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Halo rylon ammodendron) 形成层创伤标记法 轮层 树木年轮学 黑河
原文传递
An Overview of the Biology of Reaction Wood Formation 被引量:15
20
作者 Sheng Du Fukuju Yamamot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1-143,共13页
Reaction wood possesses altered properties and performs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ng a tree's form, but it is a serious defect in wood utility. Trees usually develop reaction wood in response to a gravistimulus. Reacti... Reaction wood possesses altered properties and performs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ng a tree's form, but it is a serious defect in wood utility. Trees usually develop reaction wood in response to a gravistimulus. Reaction wood in gymnosperms is referred to as compression wood and develops on the lower side of leaning stems or branches. In arboreal, dicotyledonous angiosperms, however, it is called tension wood and is form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leaning. Exploring the biology of reaction wood formation is of great valu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od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s, cambial activity, gravitropism, and the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of plants. After giving an outline of the variety of wood and properties of reaction wood, this review lays emphasis on various stimuli for reaction wood induction and the extensive studies carried out so far on the roles of plant hormones in reaction wood formation. Inconsistent results have been reported for the effects of plant hormones. Both auxin and ethylene regulate the formation of compression wood in gymnosperms. However, the role of ethylene may be indirect as exogenous ethylene cannot induce compression wood formation. Tension wood formation is mainly regulated by auxin and gibberellin. Interactions among hormones and other substances may play important parts in the regulation of reaction wood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XIN cambial growth compression wood ETHYLENE GIBBERELLIN GRAVITROPISM indoleacetic acid plant hormone reaction wood tension woo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