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nte Carlo Analysis of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Regiments for Isavuconazole against <i>Candida spp.</i>and <i>Aspergillus spp.</i>
1
作者 Jiuli Hu Chanchan Hu Xiaoqin Zhu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21年第12期311-318,共8页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our study, we aimed to optimize the dosage regimen of Isavuconazol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our study, we aimed to optimize the dosage regimen of Isavuconazol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gainst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andida spp.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nd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spergillus spp.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y Mo</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e Carlo simulation (MSC).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microbiological data of Isavuconazole were collected. Then we used MSC to simulate 10,000 patients analyzed by Crystal Ball to calculate 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 (PTA) and 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 (CFR). With dosages of 1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g, 2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g, and 4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g in oral group and dosages of 1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g, and 2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g i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all have different degre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of antifungal effect. But when the dosage regimen was 5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g IV,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savuconazole against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spergillus spp.</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d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andida spp.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were not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SC) Isavuconazole candida spp. Aspergillus spp.
下载PDF
Analysis of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Parameters and Dosage Regimen of Posaconazole against <i>Candida</i>spp. and <i>Aspergillus</i>spp.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Ying Wang Jingyi Zhao +2 位作者 Junhui Hu Xinhong Zhao Yinhui Yao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20年第1期17-28,共12页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 have recently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prevalent,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d risk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oth Candida spp. and Aspergillus spp. are major causes of IFI. In this stu...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 have recently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prevalent,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d risk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oth Candida spp. and Aspergillus spp. are major causes of IFI.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 of various dosage regimens of posaconazole against nine Candida spp. and six Aspergillus spp. in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CS) was performed to optimize selection of posaconazole dosage regimens. For children, a dosage regimen of 120 mg/m2 posaconazole tid was sufficient to treat fungal infections caused by all six Aspergillus spp. and six of the nine Candida spp. (but was not effective against C. glabrata, C. guilliermondii and C. krusei). In contrast, a 400 mg dosage regimen of posaconazole bid achieved the target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s (PK/PD) parameters against all six Aspergillus spp. and eight of the nine Candida spp. (but was not effective against C. glabrata) in the adults. Dosage regimens of 50 mg bid, 100 mg bid, or 200 mg bid were not effective. Posaconazole dosage regimens are likely to achieve their desired PK/PD targets against Candida spp. and Aspergillus spp. in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ACONAZOL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candida spp. ASPERGILLUS spp.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Candida Species and Molecular Typing of C. albicans Isolates in a Mexico City Tertiary Care Hospital from 2011 to 2013
3
作者 Haydee Torres Guerrero Israel Martínez Espinosa +1 位作者 Misael Gonzales Ibarra Magdalena Aguirre García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16年第2期66-79,共14页
The incidence of yeast infection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constituting a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hospitalised patients.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iasis is im... The incidence of yeast infection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constituting a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hospitalised patients.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iasis is important for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nd to facilitate tracing the sources of infection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Here, we report a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re study of Candida spp. distribution and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from January 2011 to May 2013 at a hospital in México City,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elucidating the identity of the infection-causing Candida species in order to improve prophylactic measures and treatment.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 medical records and the laboratory database. Isolates were initially identified using standard mycology techniques, and then confirmed by PCR-based system using amplification of intergenic spacers (rDNA ITS) and restriction length polymorphism of PCR products after sequence-specific enzymatic cleavage (PCR-RFLP). We observed no shift from C. albicans to non-albicans Candida species: Candida albicans (73.7%) was the most prevalent species isolated, while C. dubliniensis was not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was determined using FUNGITEST<sup>&reg</sup>;17.4% of C. albicans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fluconazole and 21.7% to itraconazole. Multiplex PCR microsatellit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C. albicans isolates using primers for the CAI, CAIII and CAVI loci identified 29 different alleles for CAI, 8 alleles for CAIII and 31 for CAVI. The combined discriminatory power of these three microsatellites was 0.98, which was considered reliable for molecular typing. Genetic analysis of these isolates revealed a clonal population with a total of 62 genotypes from the examined isol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DIDIASIS RDNA-ITS RFLP Microsatellites Molecular Typing CAI candida spp.
下载PDF
蒙特卡洛模拟法评价念珠菌性尿路感染时氟康唑的给药方案
4
作者 张梦翔 徐玥玮 杨满琴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 结合氟康唑的药动/药效(PK/PD)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2种氟康唑给药方案对白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以提示临床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有效地给药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这两年内通过... 目的 结合氟康唑的药动/药效(PK/PD)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2种氟康唑给药方案对白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以提示临床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有效地给药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这两年内通过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检测过氟康唑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的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并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分别模拟两种常见的氟康唑给药方案对“5 000名念珠菌致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 PTA),并计算各方案以AUIC≥25抗感染成功为目标阈值的累计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 CFR)。结果 共计分离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分别73株与108株(共计181株),其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2.3%、57.4%。200 mg/d给药方案的氟康唑对于白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的CFR均小于90%(分别为85.85%和38.08%),400 mg/d给药方案的氟康唑对于白念珠菌的CFR>90%(为90.15%),对光滑念珠菌的CFR<90%(为45.54%)。当白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的MIC≤4 mg/L时,2种给药方案的PTA均大于90%,当白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的MIC≤8 mg/L时,400 mg/d的给药方案PTA均大于90%。结论 400 mg/d的氟康唑对于白念珠菌感染导致的尿路感染能达到满意的抗感染治疗效果,而对于光滑念珠菌导致的尿路感染时,两种治疗方案均不能达到满意的抗感染治疗效果,存在较大治疗失败风险。对于此类耐氟康唑念珠菌感染导致的尿路感染,氟康唑治疗成功概率低,建议采用相关指南推荐的其他药物例如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尿路感染 蒙特卡洛模拟 给药方案 念珠菌属
下载PDF
酵母菌-活性污泥法吸附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性能 被引量:30
5
作者 尹华 叶锦韶 +2 位作者 彭辉 张娜 谢丹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4,共4页
研究了解脂假丝酵母 (Candidalipolytica 1977)、产朊假丝酵母 (Candidautilis 12 2 5 )和活性污泥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吸附与还原性能 结果表明 ,解脂假丝酵母对废水的 pH适应范围广 .当 pH =3 2~ 6 0时 ,2 5g/L菌体对电镀废水中 30 ... 研究了解脂假丝酵母 (Candidalipolytica 1977)、产朊假丝酵母 (Candidautilis 12 2 5 )和活性污泥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吸附与还原性能 结果表明 ,解脂假丝酵母对废水的 pH适应范围广 .当 pH =3 2~ 6 0时 ,2 5g/L菌体对电镀废水中 30 2mg/L总铬的去除率达 85 0 % ;对 2 7 7mg/LCr6+ 的还原率高达 10 0 % .2株酵母协同处理电镀废水 ,可以有效的提高铬的生物吸附效率 ,对 30 2mg/L总铬的去除率达 91 1% .曝气生物吸附法研究结果表明 ,该法是本研究中处理含铬电镀废水最有效的方法 .10 g/L酵母菌 ,5 g/L活性污泥处理 5 0 3mg/L总铬、4 6 2mg/LCr6+ 水样 8h后 ,去除率达 93 8% ;而当污泥浓度为 10 g/L时 ,去除率高达 99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剂 假丝酵母 电镀废水 活性污泥
下载PDF
146株念珠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杨莉莉 范严严 +3 位作者 邓英 何明春 杨克勤 朱巧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03-704,共2页
目的 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念珠菌 ,进行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常规方法转种培养 ,经涂片染色 ,发现孢子或菌丝者转种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纯 ,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32细菌仪专用YBC卡鉴... 目的 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念珠菌 ,进行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常规方法转种培养 ,经涂片染色 ,发现孢子或菌丝者转种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纯 ,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32细菌仪专用YBC卡鉴定 ,用ATBFungus进行耐药监测 ,其中氟康唑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监测。结果 分离出念珠菌 14 6株 ,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 ,其次是光滑念珠菌 ;药敏结果敏感率由高到低为 :两性霉素B 87 7%、氟康唑 87 7%、5 氟胞嘧啶 84 3%、制菌霉素 72 6 %、益康唑 17 8%、咪康唑 15 0 %、酮康唑 14 4 %。结论 念珠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 ,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 ;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真菌感染 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感染组织中念珠菌 被引量:11
7
作者 狄梅 涂平 +1 位作者 李若瑜 王端礼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71,共3页
为了探索原位杂交在感染组织中鉴定念珠菌种属的应用,采用探针O20对实验小鼠白念珠菌感染组织和可疑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组织病理标本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并与PA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探针O20可特异性检出组织中白... 为了探索原位杂交在感染组织中鉴定念珠菌种属的应用,采用探针O20对实验小鼠白念珠菌感染组织和可疑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组织病理标本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并与PA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探针O20可特异性检出组织中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与PA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一致。由此可见,原位杂交为组织中确定真菌和鉴定真菌种属提供了新的可靠方法,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探针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感染组织 检测
下载PDF
念珠菌性龟头炎及其致病菌种、药敏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军 郑和义 +1 位作者 孙秋宁 闫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8-400,共3页
目的:了解引起男性念珠菌性龟头炎的主要致病菌种,及念珠菌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02年2月—2003年2月到北京协和医院性传播疾病(STD)医疗中心就诊的龟头炎患者347例进行标本采集,做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目的:了解引起男性念珠菌性龟头炎的主要致病菌种,及念珠菌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02年2月—2003年2月到北京协和医院性传播疾病(STD)医疗中心就诊的龟头炎患者347例进行标本采集,做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47例患者共培养出62株阳性标本(17.87%)。其中白念珠菌(CA)56株(90.32%),非白念珠菌6株(9.68%)。受试菌株对各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分别为:氟康唑75.81%(47/62)、6.45%(4/62),伊曲康唑74.19%(46/62)、4.84%(3/62),特比奈芬67.74%(42/62)、14.52%(9/62),两性霉素B43.55%(27/62)、12.90%(8/62),咪康唑29.03%(18/62)、25.81%(16/62),酮康唑22.58%(14/62)、16.13%(10/62)。结论:念珠菌感染是引起男性包皮龟头炎的常见病因。CA为念珠菌性龟头炎的主要致病菌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男性龟头炎念珠菌显示一定的敏感性,酮康唑和咪康唑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头炎 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光发 刘双 +8 位作者 张蔚 杨京华 刘泽英 米玉红 陆艳辉 张京岚 张颖 宗华 徐秋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呼吸、急诊和外科ICU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05年5月—2006年11月共有13例接受了卡泊芬净治疗。13例中确诊IFI6例,包括念珠菌菌血...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呼吸、急诊和外科ICU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05年5月—2006年11月共有13例接受了卡泊芬净治疗。13例中确诊IFI6例,包括念珠菌菌血症4例(白念珠菌2例,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各1例)、肺IFI2例(光滑念珠菌和曲霉各1例);拟诊肺IFI3例(白念珠菌1例,曲霉2例);疑似肺IFI4例,病原真菌不明。基础疾病为心血管外科术后8例,骨科与普外科术后各1例,肺癌术后复发化疗、间质性肺疾病和成人Still′s病各1例。卡泊芬净中位疗程14(1~55d)d。1例于用药当天死于心脏骤停疗效无法判断,12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4例(4/12,33.3%),显效4例(4/12,33.3%),总有效率(8/12,66.7%),进步和无效各2例。死亡6例(6/13,病死率46.2%)。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IFI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侵袭性真菌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念珠菌属 曲霉属
下载PDF
健康老年人口腔念珠菌与义齿修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昕 周学东 +2 位作者 李秉琦 李继遥 肖晓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1,47,共4页
目的研究健康老年人群口腔念珠菌的定植状况,分析义齿修复对老年人口腔念珠菌定植的影响。方法212例健康老年人分为4组:A1组(男性,有义齿),B1组(男性,无义齿),A2组(女性,有义齿)和B2组(女性,无义齿)。标准含潄法取样,样本接种于沙堡琼... 目的研究健康老年人群口腔念珠菌的定植状况,分析义齿修复对老年人口腔念珠菌定植的影响。方法212例健康老年人分为4组:A1组(男性,有义齿),B1组(男性,无义齿),A2组(女性,有义齿)和B2组(女性,无义齿)。标准含潄法取样,样本接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培养念珠菌,CHROMagarCandidaTM鉴定培养基鉴定白色念珠菌,碳水化合物同化反应鉴定体系鉴定念珠菌菌种。培养基中念珠菌菌落计数为每个样本的念珠菌检出强度。比较4组健康老年人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212例老年人中116例检出念珠菌,检出率为54.72%。检出念珠菌包括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10个菌种。A1、B1、A2和B2组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66.67%,36.07%,64.15%和56.00%;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56.25%,21.31%,56.60%和38.00%。A1组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高于B1组(P<0.05)。高念珠菌强度者在A1、A2组所占比例分别较B1、B2组高(P<0.05)。结论健康老年人口腔总念珠菌及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增高与义齿修复相关。老年人口腔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的差异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的差异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念珠菌临床株 老年人 义齿修复
下载PDF
从包皮龟头炎患者及正常人群分离鉴定念珠菌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晓莉 冉玉平 +2 位作者 熊琳 代亚林 周光平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481-482,共2页
目的 :了解包皮龟头炎患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2 16例包皮龟头炎患者及 70例正常人的临床标本用透明胶带粘贴包皮龟头处皮屑取得 ,经 10 % KOH溶解后直接镜检 ,同时接种在不含放线菌酮的沙堡培养基平板上培养。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 目的 :了解包皮龟头炎患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2 16例包皮龟头炎患者及 70例正常人的临床标本用透明胶带粘贴包皮龟头处皮屑取得 ,经 10 % KOH溶解后直接镜检 ,同时接种在不含放线菌酮的沙堡培养基平板上培养。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结合在米粉土温 - 80培养基上的形态学特点鉴定念珠菌菌种。结果 :从患者组和对照组包皮龟头处念珠菌的分离率分别为 4 6 .8%和 15 .7% ,其中白念珠菌的构成分别为 76 .7%和 36 .4 %。包皮过长的发生率在包皮龟头炎患者为 72 .2 % ,而在正常对照组为 38.6 %。结论 :近半数的包皮龟头炎与念珠菌有关 ,白念珠菌是患者的主要病原菌 ,包皮过长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龟头炎 念珠菌 危险因素 细菌分离 细菌鉴定
下载PDF
高危人群阴道念珠菌带菌情况及抗真菌药物药敏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锡宝 李季 +3 位作者 李平 费实 丘成文 曹文苓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 : 为了解性病高危人群酵母菌的带菌情况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 对 16 7例特殊职业的性病高危女性人群进行了阴道分泌物涂片及培养检测 ,对分离出的临床菌株进行了 8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结果 : 性病高危女... 目的 : 为了解性病高危人群酵母菌的带菌情况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 对 16 7例特殊职业的性病高危女性人群进行了阴道分泌物涂片及培养检测 ,对分离出的临床菌株进行了 8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结果 : 性病高危女性人群中阴道念珠菌带菌率为 12 .1% ,优势主要菌株仍以白念珠菌为主。结论 : 伊曲康唑、氟康唑、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和5 -氟胞嘧啶的药物敏感性显示 ,前 4种均属高度敏感 ,后 4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中度敏感及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高危人群 药敏试验 阴道念珠菌病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亚新 王亚霞 魏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念珠菌感染送检标本分离出的念珠菌,进行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ICU 2002年1月~2004年12月,181株念珠菌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院内念珠菌感染老年患者居多;感...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念珠菌感染送检标本分离出的念珠菌,进行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ICU 2002年1月~2004年12月,181株念珠菌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院内念珠菌感染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基础疾病则为脑血管疾病的感染率最高;并与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有关;分离出的181株念珠菌中以热带念珠菌为多见,其次是白色念珠菌;药敏结果敏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两性霉素B 96.1%、制霉菌素96.1%、5-氟胞嘧啶90.6%、酮康唑81.2%、咪康唑76.2%、益康唑75.1%、伊曲康唑75.0%、氟康唑64.9%.结论高龄、严重 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是ICU念珠菌感染的易感因素;ICU念珠菌感染以热带念珠菌最为多见,药物敏感性以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为高;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念珠菌感染 医院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体外抗念珠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建钊 王英 +2 位作者 顾军 张丽娟 李秀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在体外抗深部致病念珠菌的活性。方法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伏立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对受试菌株总体而言,伏立康唑...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在体外抗深部致病念珠菌的活性。方法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伏立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对受试菌株总体而言,伏立康唑的活性最高(MIC90≤0.5μg/ml)。伏立康唑对6种念珠菌的MIC90从小到大依次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伏立康唑对各受试菌种的MIC90均低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MIC90低于伊曲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的MIC90低于两性霉素B。结论伏立康唑在体外能有效抑制深部致病念珠菌的生长,其抗菌谱较广,尤其对唑类药耐药的两种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也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部分菌种抗真菌活性甚至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念珠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米卡芬净对分离自中国的念珠菌和曲霉临床株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乔建军 刘伟 +1 位作者 万喆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年第1期5-9,13,共6页
目的了解新型抗真菌药物米卡芬净(micafungin,MFG)对分离自中国的念珠菌和曲霉临床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参照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以前为NCCLS)制定的M27-A2和M38-A方案测定86株念珠菌和35株曲霉的最低... 目的了解新型抗真菌药物米卡芬净(micafungin,MFG)对分离自中国的念珠菌和曲霉临床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参照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以前为NCCLS)制定的M27-A2和M38-A方案测定86株念珠菌和35株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有效浓度(MEC)。结果MFG对大多数念珠菌属和曲霉属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念珠菌属的MIC90从高到低依次为:氟康唑(FLC)敏感的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为0.125μg/ml,FLC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株为0.25μg/ml,克柔念珠菌为0.5μg/ml,近平滑念珠菌8μg/ml,季也蒙念珠菌>16μg/ml。MFG对烟曲霉的MEC90为≤0.03μg/ml,对非烟曲霉的曲霉属MEC90为0.06μg/ml。MFG与唑类药物、两性霉素B(AMB)不存在交叉耐药,对FLC耐药的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的曲霉、AMB不敏感的曲霉均有好的抑菌活性。结论MFG对多数念珠菌属和曲霉属(包括对唑类耐药和AMB不敏感的菌株)有较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体外 米卡芬净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 念珠菌 曲霉 耐药
下载PDF
念珠菌败血症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丁士芳 周炜 +4 位作者 孙恩华 王可富 陈晓梅 李琛 翟茜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讨念珠菌败血症的发生特点 ,病原菌的种类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3月— 2 0 0 3年 9月间的2 3例念珠菌败血症患者的易患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病情危重 ,均有 3种或以上易患因素 ,其中主要为使... 目的 :探讨念珠菌败血症的发生特点 ,病原菌的种类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3月— 2 0 0 3年 9月间的2 3例念珠菌败血症患者的易患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病情危重 ,均有 3种或以上易患因素 ,其中主要为使用广谱抗生素 (2 3例 /2 3例 )、应用抗生素≥ 4d时仍发热 (≥ 38.5℃ ,2 3例 /2 3例 )、中心静脉插管 (16例 /2 3例 )、全胃肠外营养(12例 /2 3例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 (12例 /2 3例 )、气管切开 (12例 /2 3例 )和机械通气 (10例 /2 3例 )等 ,少数患者 (5例 /2 3例 )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自入院至念珠菌血培养阳性时间为 (76 .2± 75 .6 )d ,非白念念珠菌是主要致病真菌 (18株 /2 3株 )。17例经抗真菌治疗者 3例死亡 ,而 6例未治疗者均死亡。结论 :真菌败血症多发生在具有多种易患因素者 ,特别是入住ICU者。念珠菌属是主要致病真菌 ,其中以非白念念珠菌为主。对高危患者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测定 ,消除易患因素 ,及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败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8例早产儿真菌败血症临床特点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强 黄瑞文 +1 位作者 杨慧 肖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19-621,共3页
目的对某院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18例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早产儿胎龄为27~36周,出生体重为1 050~3 100 g,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VLB... 目的对某院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18例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早产儿胎龄为27~36周,出生体重为1 050~3 100 g,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8例;均有广谱抗菌药物用药史,感染前均长时间静脉营养,10例机械通气,2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临床表现以呼吸暂停、抽搐、喂养困难、反应差等为主;出现症状时间为出生后3 h^52 d。13例(72.22%)早产儿血白细胞(WBC)计数异常,12例(66.67%)血小板(PLT)<100×109/L,18例(100.00%)C反应蛋白(CRP)均增高,平均CRP浓度为(41.90±26.77)mg/L。感染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共17例(94.44%),其中包括近平滑假丝酵母菌7例,白假丝酵母菌5例,白假丝酵母菌生物变种4例,无名假丝酵母菌1例。用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治疗,15例治愈(83.33%),2例好转(11.11%),1例死亡(5.56%)。结论早产儿真菌败血症以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应严密观察具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临床症状,定期检测血常规及CRP等指标,及时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假丝酵母菌属 真菌 新生儿 早产儿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下载PDF
真菌血症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晓波 吕晓菊 +3 位作者 牛菲菲 过孝静 潘晓夫 高燕渝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对真菌血症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8月—2005年12月期间我院31例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超过80%的真菌血症患者患有2种或以上的基础疾病。半数以上患者均有导管留置,而... 目的对真菌血症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8月—2005年12月期间我院31例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超过80%的真菌血症患者患有2种或以上的基础疾病。半数以上患者均有导管留置,而且83.9%患者在血培养采样前1周内均不同程度使用抗菌药物。31例真菌血症中,24例(77.4%)与念珠菌有关,但仅3例由白念珠菌引起,念珠菌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45.8%。不同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结论真菌血症多发生于基础疾病严重者,由非白念珠菌导致的败血症在真菌血症中占很大比例;部分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症 病原菌 念珠菌属
下载PDF
采用葡萄糖消耗法快速测定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剑 万喆 李若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葡萄糖消耗法进行快速念珠菌药敏试验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采用葡萄糖消耗法快速检测104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并和NCCLS M27-A方案微量法进行比较。受试菌株主要分离自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包括白念... 目的:探讨采用葡萄糖消耗法进行快速念珠菌药敏试验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采用葡萄糖消耗法快速检测104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并和NCCLS M27-A方案微量法进行比较。受试菌株主要分离自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包括白念珠菌(C. albicans)45株、近平滑念珠菌(C. parapsilosis)24株、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17株、克柔念珠菌(C.krusei)10株、光滑念珠菌(C. glabrata)8株。结果:对于氟康唑,两种方法在±1个、±2个稀释度范围内的一致性为76.0%和89.4%;对于伊曲康唑,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分别为82.7%和89.4%。结论:葡萄糖消耗法和NCCLS M27-A方案微量法的一致性较高,可以用于念珠菌药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葡萄糖 药物敏感试验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下载PDF
念珠菌引起深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文莉 张润梅 +2 位作者 杨静 张荣丽 王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7年第8期603-606,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现状,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血培养使用BacT ALERT 3D血培养检测仪,其他各种临床标本用沙堡培养基培养,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 目的了解近年来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现状,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血培养使用BacT ALERT 3D血培养检测仪,其他各种临床标本用沙堡培养基培养,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念珠菌;用ATB Fungus 2药敏卡对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年间从深部标本中共分离出念珠菌2256株,菌种分布依次为:白色念珠菌(72.61%)、光滑念珠菌(10.28%)、克柔念珠菌(9.40%)、热带念珠菌(4.97%)、其他念珠菌(2.74%);162株念珠菌药敏结果: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对所有念珠菌敏感度都很高,但各种真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白色念珠菌仍为主要的致病真菌,但非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属 病原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