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临漳曹村窑与内丘邢窑陶瓷器的胎釉组成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茂林 王建保 +1 位作者 李其江 吴军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59,共3页
2009年在河北省临漳县曹村发现北朝窑址,其中青黄釉器与邢窑早期器物在釉色、造型等方面皆非常相近。为进一步探讨邢窑与临漳曹村窑的渊源关系,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对相关曹村窑和邢窑早期陶瓷器物做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邢窑与曹... 2009年在河北省临漳县曹村发现北朝窑址,其中青黄釉器与邢窑早期器物在釉色、造型等方面皆非常相近。为进一步探讨邢窑与临漳曹村窑的渊源关系,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对相关曹村窑和邢窑早期陶瓷器物做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邢窑与曹村窑器物在胎、釉组成配方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暗示两窑址在陶瓷制作工艺方面存在一定的经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村窑 邢窑 EDXRF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曹村窑青黄釉陶表面腐蚀物成分及形成原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何秋菊 吕淑玲 +2 位作者 裴亚静 李玉玲 赵瑞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共6页
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出土的青黄釉陶器残片表面覆盖着一层有光晕的层状腐蚀物。为了明确这层腐蚀物的来源,以便为后续的考古修复提供参考,采用了显微观察(O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立叶变... 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出土的青黄釉陶器残片表面覆盖着一层有光晕的层状腐蚀物。为了明确这层腐蚀物的来源,以便为后续的考古修复提供参考,采用了显微观察(O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该腐蚀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腐蚀物可分为三层,最上层土褐色,中间金黄色,最下层银白色,主要成分是白铅矿和石英。曹村窑地下埋藏环境很潮湿,釉中的铅离子和土壤中的碳酸根等可溶性盐类在表面析出。沉积物与釉面的接触并不紧密,故水份仍能进入空隙继续溶蚀。反复进行后层次不断增多。达到一定厚度时,由于光线的干涉作用,就产生银白色光泽,氧化铁含量较高时便呈现金黄色甚至土褐色。目前,器物上的"银釉"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录,一般不予去除,在保存中要注意防潮,防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村窑 铅釉陶 腐蚀物 银釉
下载PDF
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址考察报告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建保 张志忠 +1 位作者 李融武 李国霞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I0003-I0007,共11页
2009年,在河北临漳县曹村发现古窑址。该窑址主要烧制精细的酱釉、青黄釉与青釉器物。通过与范粹墓出土"白瓷"、"白釉绿彩"器物及讲武城墓葬出土的同类器物比对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联系,极有可能是同一窑口所产... 2009年,在河北临漳县曹村发现古窑址。该窑址主要烧制精细的酱釉、青黄釉与青釉器物。通过与范粹墓出土"白瓷"、"白釉绿彩"器物及讲武城墓葬出土的同类器物比对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联系,极有可能是同一窑口所产。曹村窑可能属于官营窑场。经过对窑址资料的研究,发现酱釉与青黄釉应属陶器,两处墓葬的同类器物亦然。曹村窑址应属于磁州窑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漳县 曹村窑址瓷片 青黄釉陶器 考察与分析
原文传递
北齐铅釉器的定位和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小林仁 刘晶晶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11,162,共8页
北朝陶瓷可分为瓷器和铅釉器两大类。瓷器主要指高温青瓷,铅釉器则以低温烧成,施以铅釉。两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也时常难分彼此,因此更需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讨论白瓷起源这一问题的时候,高温釉瓷器和低温铅釉器的区别为一... 北朝陶瓷可分为瓷器和铅釉器两大类。瓷器主要指高温青瓷,铅釉器则以低温烧成,施以铅釉。两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也时常难分彼此,因此更需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讨论白瓷起源这一问题的时候,高温釉瓷器和低温铅釉器的区别为一大关键。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过去被认为是北齐"白瓷"的范粹墓(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出土随葬器物,实际上是铅釉器。诸如此类,在北朝陶瓷研究领域中依然存在着不少如定名、区分等需要重新检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聚焦北朝陶瓷中自成一重要体系的"铅釉器",联系新近的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成果,来讨论北齐铅釉器物的定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陶瓷 北齐 瓷器 铅釉器 曹村窑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