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ake-table testing of a self-centering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with shear walls 被引量:10
1
作者 Lu Xilin Yang Boya Zhao B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self-centering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with shear wall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lateral force resistance was provided by self-centering precast RC shear walls ...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self-centering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with shear wall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lateral force resistance was provided by self-centering precast RC shear walls (SPCW), which utilize a combination ofunbonded prestressed post-tensioned (PT) tendons and mild steel reinforcing bars for flexural resistance across base joints. The structures concentrated deformations at the bottom joints and the unbonded PT tendons provided the self-centering restoring force. A 1/3-scale model of a five-story self-centering RC frame with shear walls was designed and tested on a shake-table under a series of bi-directional earthquake excitations with increasing intensity.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roof displacement, inter-story drifts, residual drifts, shear force ratios, hysteresis curves, and local behaviour of the test specimen were analys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test specimen was satisfactory in the plane of the shear wall; however, the structure sustained inter-story drift levels up to 2.45%. Negligible residual drifts were recorded after all applied earthquake excitations. Based on the shake-table test results, it is feasible to apply and popularize a self-centering precast RC frame with shear walls as a structural system in seismic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centerING shake-table test RC frame with shear walls PRECAST unbonded post-tensioning seismicperformance
下载PDF
Self-centering seismic retrofit scheme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SDOF system study 被引量:5
2
作者 Yunfeng Zhang and Xiaobin Hu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MD 20742,US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0年第2期271-283,共13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parametric study of self-centering seismic retrofit scheme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buildings. The self-centering retrofit system features flag-shaped hysteresis and mi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parametric study of self-centering seismic retrofit scheme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buildings. The self-centering retrofit system features flag-shaped hysteresis and minimal residual deformation. For comparison purpose,an alternate seismic retrofit scheme that uses a bilinear-hysteresis retrofit system such as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BRB) is also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The parametr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 single-degree-of-freedom (SDOF) system framework since a multi-story building structure may be idealized as an equivalent SDOF system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equivalent SDOF system can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multi-story building. A peak-oriented hysteresis model which can consider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degradation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of RC structures. The parametric study involves two key parameters -the strength ratio and elastic stiffness ratio between the seismic retrofit system and the original RC frame. An ensemble of 172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records scaled to the design basis earthquake in California with a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of 10% in 50 years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simulation-based parametric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seismic retrofit schemes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is evaluated in terms of peak displacement ratio,peak acceleration ratio,energy dissipation demand ratio and residual displacement ratio between the SDOF systems with and without retrofit. It is found from this parametric study that RC structures retrofitted with the self-centering retrofit scheme (SCRS) can achieve a seismic performance level comparable to the bilinear-hysteresis retrofit scheme (BHRS) in terms of peak displacement and energy dissipation demand ratio while having negligible residual displacement after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nonlinear analysis SDOF system seismic retrofit SELF-centerING
下载PDF
杭州电竞中心结构设计重难点概述 被引量:2
3
作者 熊森 冯孝宾 +3 位作者 张卫 罗俊 鲁伟 郑小庆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15,共7页
杭州电竞中心内圈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外圈采用“大倾角梭形斜柱+多段钢折梁框架”,是集承重与抗侧力于一体的结构体系,屋盖采用车辐式索承网格自平衡结构形式。详细介绍了地下结构、中央场馆结构的设计要点,门厅处利用建筑造... 杭州电竞中心内圈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外圈采用“大倾角梭形斜柱+多段钢折梁框架”,是集承重与抗侧力于一体的结构体系,屋盖采用车辐式索承网格自平衡结构形式。详细介绍了地下结构、中央场馆结构的设计要点,门厅处利用建筑造型空间设计为多段钢折梁与跨层桁架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室内二层至三层楼面设计一浮空弧形人行桥,截面形式为薄壁钢箱梁,桥宽2.2m,跨度57m,采用“上挂下支”的稳定结构形式。对整体结构进行了静力弹性、动力弹塑性、振动台试验、典型节点有限元、整体稳定以及局部稳定等系列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在静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典型节点极限承载力为荷载设计值的4.17倍;结构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为3.79;斜柱局部稳定安全系数为2.52。合理的设计保证了结构的安全、经济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亚运会 杭州电竞中心 钢框架-支撑 大倾角梭形斜柱 多段钢折梁 车辐式索承网格自平衡结构
下载PDF
基于 Moldflow 的汽车中控台框架翘曲变形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巨保 黄建军 +3 位作者 杨明 李峰 张亮 查翔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以某汽车中控台框架为研究对象,测量试模样品发现其翘曲变形量超过了装配要求。通过Moldflow软件模拟了该塑件实际的注塑过程,翘曲变形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平均值的最大误差为5.98%,发现该塑件翘曲变形的主要因素为冷却不均和收缩不均。本... 以某汽车中控台框架为研究对象,测量试模样品发现其翘曲变形量超过了装配要求。通过Moldflow软件模拟了该塑件实际的注塑过程,翘曲变形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平均值的最大误差为5.98%,发现该塑件翘曲变形的主要因素为冷却不均和收缩不均。本文在原物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玻璃纤维以及优化工艺参数后,翘曲变形量的模拟值与初始方案相比降低了86.22%。试模验证表明,优化后的翘曲变形量模拟值与实测平均值的最大误差为4.35%,证明了Moldflow软件模拟分析的准确性。试模后各检测点的最大翘曲变形量降到了1.6 mm以下,较优化之前降低了80%以上,为类似大型复杂注塑件的翘曲变形分析及优化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成型 中控台框架 翘曲变形 模流分析 玻璃纤维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混凝土框架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5
作者 岳鹏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08,共7页
地震作用会造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发生平面和垂直方向的变形,导致其结构受到更大的地震力,加剧损伤程度。形状记忆合金(SMA)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快速恢复变形前形状,降低框架损伤程度,进一步提高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基于此,有必... 地震作用会造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发生平面和垂直方向的变形,导致其结构受到更大的地震力,加剧损伤程度。形状记忆合金(SMA)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快速恢复变形前形状,降低框架损伤程度,进一步提高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基于此,有必要研究形状记忆合金混凝土框架建筑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采用ANSYS软件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有限元模型,选取天津地震波、北岭地震波、印度洋地震波及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震动输入,记录地震震动下时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筋断裂后,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曲线为饱满的旗帜形,最大层间位移为1/125,残余变形在±10 mm之间,最高峰值荷载为211 kN,水平承载力较强,表明其自复位性能较高、地震响应效果较优、抗震承载力较强,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支撑框架 自复位 钢筋混凝土框架 抗震性能 地震波
下载PDF
SMA碟簧群的循环受压性能及简化模型
6
作者 赵秋红 孙泽旺 谭志伦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175,共13页
该研究提出将多个形状记忆合金(SMA)碟簧片并联排列形成碟簧组,然后在碟簧组间加入垫片分隔、串联排列形成碟簧群,以提供更高的承载力及变形能力。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一系列SMA碟簧群的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循环... 该研究提出将多个形状记忆合金(SMA)碟簧片并联排列形成碟簧组,然后在碟簧组间加入垫片分隔、串联排列形成碟簧群,以提供更高的承载力及变形能力。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一系列SMA碟簧群的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循环受压分析。结果表明:与钢碟簧的“三角形”荷载-位移曲线相比,SMA碟簧群的荷载-位移曲线呈现鲜明的“旗帜形”特性,具有明显的正向及反向转变平台。随着碟簧片数的增加,碟簧组的总可恢复变形量基本不变,极限承载力及割线刚度近似成比例增加,而随着碟簧组数的增加,碟簧群的总可恢复变形量增加,极限承载力不变,割线刚度近似成比例降低。因此,可根据碟簧群总极限承载力及变形能力的需要,灵活调整碟簧片及碟簧组的数量及布置方式。碟簧组的各层碟簧片由于边界条件不同,应力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而变形量亦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哑铃形分布模式,其中加载端碟簧片变形量最大,若超过极限变形量可能发生翻转失效,值得注意。提出了SMA碟簧群的简化模型,通过简化及精细模型的非线性循环受压分析,发现该简化模型的循环受压荷载-位移曲线与精细模型吻合良好,而计算效率提高约38倍。将SMA碟簧群应用于自复位NZ梁柱节点中,并对自复位钢框架进行了验证性的滞回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MA碟簧群的自复位钢框架最大侧移为4%时可完全复位,且二次刚度相比采用预应力钢绞线的传统自复位钢框架提高近100%,极限承载力提高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碟簧 碟簧群 循环受压性能 简化模型 自复位钢框架
下载PDF
自复位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评估与损伤演化分析
7
作者 徐龙河 鞠子薇 江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7,共10页
为研究自复位耗能(SCED)支撑失效前后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韧性及损伤演化规律,设计了一单榀三层自复位支撑钢框架(SCBSF)并对其进行精细化有限元模拟,探究了支撑第二刚度和摩擦力在考虑支撑失效时对结构宏观响应和关键构件损伤状态的... 为研究自复位耗能(SCED)支撑失效前后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韧性及损伤演化规律,设计了一单榀三层自复位支撑钢框架(SCBSF)并对其进行精细化有限元模拟,探究了支撑第二刚度和摩擦力在考虑支撑失效时对结构宏观响应和关键构件损伤状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SCED支撑作为SCBSF第一道抗震防线,激活工作后为结构提供了稳定的耗能与卓越的复位能力,相比屈曲约束支撑(BRB)框架残余变形角最大减小了84.9%,显著降低结构震后修复成本;支撑达到最大行程破坏失效后,结构层间变形加剧,框架梁和柱塑性耗能占比增加了92.33%,主体结构损伤值增加了48.45%,结构的抗震性能与韧性水平明显降低。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支撑的第二刚度和摩擦力能有效降低结构响应,但具有较大第二刚度和摩擦力的支撑框架仍抵抗不了强震作用时,可能导致更多的支撑失效破坏,结构损伤加剧。因此,设计SCED支撑时,需要适当提高支撑第二刚度和摩擦力,建议第二刚度取值为第一刚度的7/50~4/25,支撑摩擦力与预压力比值取为1~1.2;提升支撑第二刚度相比提升摩擦力对结构损伤值控制效果更好,随着地震动强度增大,摩擦力与第二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耗能支撑 钢框架 抗震韧性 损伤分析 耗能能力 残余变形
下载PDF
预应力耗能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
8
作者 王述红 陈浩 +1 位作者 单思镝 魏崴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2-59,共8页
针对预应力耗能(PTED)钢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问题,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框架结构拆除承重构件后不平衡荷载重分配的行为展开研究。并将有限元结果与1/3缩尺PTED钢框架的准静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针对预应力耗能(PTED)钢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问题,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框架结构拆除承重构件后不平衡荷载重分配的行为展开研究。并将有限元结果与1/3缩尺PTED钢框架的准静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PTED钢框架抗连续倒塌受力机制的研究,并分析了初始预应力、预应力钢绞线数量、钢构件材料强度和梁翼缘宽厚比四种因素对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PTED钢框架抗连续倒塌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压拱机制有利阶段和压拱机制不利阶段;倒塌抗力由预应力钢绞线拉力和梁柱之间的竖向作用力共同提供;提高初始预应力、预应力钢绞线数量、钢材屈服强度和降低梁翼缘宽厚比,均会使峰值荷载增大;钢绞线数量的增多使框架在失效柱位移较小时可以提供较大的抗力;增强梁柱构件抵抗局部屈曲变形的能力会提升预应力钢框架抗连续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结构 预应力耗能钢框架 连续倒塌机制 抗力
下载PDF
高速精密数控轧辊磨床中心架液压润滑系统的设计及其优化
9
作者 朱德春 吴怀超 +2 位作者 赵丽梅 杨绿 何沐阳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7,共8页
中心架作为轧辊磨床的重要部分之一,起着支承和卸荷的重要作用。文中以某型高速精密数控轧辊磨床为依据,设计了其中心架的液压润滑系统,基于AMESim软件建立该液压润滑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得出侧瓦和底瓦静压固定活塞直径、静压... 中心架作为轧辊磨床的重要部分之一,起着支承和卸荷的重要作用。文中以某型高速精密数控轧辊磨床为依据,设计了其中心架的液压润滑系统,基于AMESim软件建立该液压润滑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得出侧瓦和底瓦静压固定活塞直径、静压固定活塞杆径及调速阀设定流量对系统中静压腔油压特性具有显著影响。采用遗传算法对影响系统静压腔油压特性的3个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中心架液压润滑系统中,静压腔油压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明显缩短,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其结果可为轧辊磨床液压润滑系统的设计及优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精密数控轧辊磨床 中心架 液压润滑系统 AMESIM 遗传算法 优化
原文传递
中心支撑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
10
作者 王新武 程菁康 +2 位作者 刘欢欢 孙海粟 李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2,M0006,M0007,共11页
为研究单边螺栓与T型钢连接的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对1个1∶2缩尺的单跨单层的钢框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子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子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与精度基础上,通过改变支撑的孔径尺寸、... 为研究单边螺栓与T型钢连接的中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对1个1∶2缩尺的单跨单层的钢框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子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子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与精度基础上,通过改变支撑的孔径尺寸、壁厚以及形状等变量对框架整体抗震性能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良好,可用于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下的性能研究。随着支撑孔径和壁厚的增加,框架的滞回曲线更加饱满,刚度、耗能能力和延性皆有明显提升。方形截面支撑的抗震性能对比圆截面更加优异。梁柱节点的半钢性连接方式较刚性连接方式抗震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钢 中心支撑 钢框架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梁端弹簧型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11
作者 曾敏茹 鲁亮 +1 位作者 夏婉秋 胡宇飞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6-274,共9页
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self-centering frame, SCF)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抗震结构体系,通过梁柱节点铰接构造来使整体结构抗侧刚度弱化,并在梁端设置钢板弹簧来给节点设定确定的转动刚度,从而达到地震作用下结构减震和震后结构自复位的目标... 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self-centering frame, SCF)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抗震结构体系,通过梁柱节点铰接构造来使整体结构抗侧刚度弱化,并在梁端设置钢板弹簧来给节点设定确定的转动刚度,从而达到地震作用下结构减震和震后结构自复位的目标。在已有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此类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以及结构的抗震设计流程。结合一幢三层自复位耗能框架结构的设计实例,进行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通过有限元模拟对该结构的动力响应与常规框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梁端弹簧型自复位耗能框架结构具有较小的加速度响应和层剪力响应,以及良好的变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结构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响应 抗震性能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广州航空轮胎大科学装置主体结构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光雨 刘宁 高峰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4,共10页
广州航空轮胎大科学装置作为科学试验、产业吸引的重要建筑,方案新颖奇特,为竖向及水平圆组合的造型。结构设计时,通过设置防震缝将其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结构主体,同时考虑建筑造型、试验设备、超高大跨吊车等的相关需求。竖向圆为中部通... 广州航空轮胎大科学装置作为科学试验、产业吸引的重要建筑,方案新颖奇特,为竖向及水平圆组合的造型。结构设计时,通过设置防震缝将其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结构主体,同时考虑建筑造型、试验设备、超高大跨吊车等的相关需求。竖向圆为中部通高的六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充分利用吊车支撑做成强支撑框架,减少中部30m高跃层柱的长度系数,同时充分利用建筑形体,在30m以上做成半圆柱面单层网壳结构,实现建筑效果的同时也节约了材料;水平圆为钢框架结构,针对屋面大跨楼盖,采用单向密肋实腹钢梁,钢梁截面最大高度为1.9m,以满足建筑净空和结构挠度等要求;幕墙与主体间采用桁架式铰接支座,实现外鼓幕墙造型;10台半埋式试验台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并设置隔振沟以减轻动力试验对主体结构的影响。设计最终很好地实现了建筑功能及结构安全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轮胎 防震缝 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 钢框架结构 跃层柱 网壳结构
下载PDF
底层自复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13
作者 许势然 李培振 何胤龙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以8度(0.2g)设防的地区为例,建立多层多跨的普通框架结构和底层自复位框架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选取4条地震动,分别以0.07g、0.4g的峰值加速度输入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两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以8度(0.2g)设防的地区为例,建立多层多跨的普通框架结构和底层自复位框架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选取4条地震动,分别以0.07g、0.4g的峰值加速度输入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两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破坏模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自复位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与普通框架结构相近,均在规范限值内;罕遇地震作用下,损伤主要集中于底部两层的梁端。底层自复位结构的柱脚损伤小于普通框架结构,其残余位移角小于普通框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自复位框架结构 ABAQUS 弹塑性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下载PDF
PEC柱-钢梁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抗震试验研究
14
作者 方有珍 高怡 +2 位作者 杨勇 孙敏 孙国华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为系统研究梁柱采用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机理,选取预拉杆长度设置、PEC柱截面强弱轴布置和柱脚连接方式3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了4榀PEC柱-钢梁梁柱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拟静力抗震试验。通过试验现象... 为系统研究梁柱采用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机理,选取预拉杆长度设置、PEC柱截面强弱轴布置和柱脚连接方式3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了4榀PEC柱-钢梁梁柱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进行拟静力抗震试验。通过试验现象观察和数据分析,对试件的滞回特性、抗侧刚度退化、复位能力、滞回耗能等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通过T形件长圆孔合理设置实现了“设计地震水平阶段实现复位,大震设计水平阶段自复位连接连接转化为伴随出现螺栓承压型受力实现部分自复位”的性能化设计目标;设计地震阶段,试件主要通过辅助摩擦耗能件耗能,且卸载残余侧移小于自复位结构侧移限值(0.3%),在大震作用阶段,试件通过辅助摩擦耗能件与结构构件损伤联合耗能,承载能力仍继续增大,且仍具有部分自复位能力;预拉杆设置有限长度可显著增强结构整体性,PEC柱弱轴布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构整体性,而PEC柱脚采用铰接可显著削弱结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PEC柱-钢梁组合框架 复位能力 滞回耗能 拟静力试验
原文传递
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在分析力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何红斌 郑华 +2 位作者 张文超 王新刚 朱励霖 《大学物理》 2024年第5期33-38,共6页
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二者的有机结合能提高学生对有些难懂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的效能.本文以分析力学中的卢瑟福散射、二体碰撞两个典型问题介绍笔者在应用计算机模拟辅助分析力学教学... 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二者的有机结合能提高学生对有些难懂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的效能.本文以分析力学中的卢瑟福散射、二体碰撞两个典型问题介绍笔者在应用计算机模拟辅助分析力学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心力场 卢瑟福散射 二体碰撞 质心系 计算机辅助教学
下载PDF
液压支架千斤类缸筒中心架找正工装的设计与应用
16
作者 石慧林 王红来 +5 位作者 赵鹏 陈克华 白育波 高兵川 李翠翠 张晨光 《煤矿机械》 2024年第4期97-98,共2页
液压油缸作为液压支架的动力执行元器件,主要完成支架的推溜拉架及其他辅助性的动作,因此需要液压油缸具有高可靠性,保证在工作状态时不漏液、渗液。千斤类缸筒现有加工工艺是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在缸筒外圆加工中心架架窝,以此来转换基准... 液压油缸作为液压支架的动力执行元器件,主要完成支架的推溜拉架及其他辅助性的动作,因此需要液压油缸具有高可靠性,保证在工作状态时不漏液、渗液。千斤类缸筒现有加工工艺是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在缸筒外圆加工中心架架窝,以此来转换基准,保证缸筒内壁同轴度要求,为此设计了一种液压支架千斤类缸筒中心架找正工装。实践表明,使用该工装加工中心架架窝,可有效避免因架窝精度差造成缸筒内壁同轴度无法保证的问题,提升了产品质量,改变了现有加工工艺,实现效益和效率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液压油缸 同轴度 中心架架窝
原文传递
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摇摆墙-框架结构协同性能分析
17
作者 苏醒 阎石 潘秋宇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为了研究自复位摇摆墙-框架(rocking wall-moment frame,RWMF)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利用所提出的分布参数模型对自复位RWMF结构的协同工作原理与基本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建立并求解了完整的静力和动力方程;得到RWMF结构的侧移、内力和各阶... 为了研究自复位摇摆墙-框架(rocking wall-moment frame,RWMF)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利用所提出的分布参数模型对自复位RWMF结构的协同工作原理与基本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建立并求解了完整的静力和动力方程;得到RWMF结构的侧移、内力和各阶动态响应的闭合解,通过参数分析研究框架与摇摆墙(rocking wall,RW)之间的刚度特征值λ和RW底部旋转约束R_(f)对协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层间位移集中系数(inter-story drift concentration factor,DCF)量化RW与框架之间的协同性能。结果表明:RW的设计应满足λ<10,否则,RW对协同性能的影响将微乎其微;当λ值适中时,RW底部约束可以增进协同作用,R_(f)>5后,其约束的继续增大不会再增进RW与框架间的协同效果;当λ和R_(f)取1≤λ≤5∩0.1<R_(f)≤10时,自复位RWMF结构可以在分布均匀性和减小主体框架损伤之间实现平衡,达到最优的协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摇摆墙-框架结构 分布参数模型 协同性能 旋转约束 层间位移集中系数
下载PDF
基于剪力比的自复位支撑结构体系主体框架设计
18
作者 王涛 孔涛 +2 位作者 孟丽岩 潘雨桐 刘吉胜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了解决自复位支撑结构体系中支撑与主体框架的匹配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剪力比的自复位支撑结构体系主体框架初步设计方法。根据不同的复位比和剪力比,设计了多组SCBRB钢框架结构,通过结构模型的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确定了剪力... 为了解决自复位支撑结构体系中支撑与主体框架的匹配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剪力比的自复位支撑结构体系主体框架初步设计方法。根据不同的复位比和剪力比,设计了多组SCBRB钢框架结构,通过结构模型的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确定了剪力比的合理取值范围和主体钢框架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建议取值。研究结果表明,剪力比的合理取值范围为0.3~0.5;当剪力比为0.3、0.4、0.5时,主体钢框架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建议取值分别为1/263、1/238、1/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框架 自复位支撑结构 剪力比 复位比
下载PDF
半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
19
作者 张艳霞 沈森 +1 位作者 李杨龙 赵微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2,共11页
为解决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在中震或大震下底层柱可能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的问题,设计一种半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对其子结构进行拟动力试验,对比框架在Taft地震波、LOS000地震波和El-Centro地震波输入及不同等... 为解决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在中震或大震下底层柱可能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的问题,设计一种半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对其子结构进行拟动力试验,对比框架在Taft地震波、LOS000地震波和El-Centro地震波输入及不同等级地震下的节点开口、耗能能力、刚度退化、预应力损失和应变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钢框架在大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能和耗能能力。钢绞线平均预应力损失最多仅为1.58%,说明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是可靠的。钢框架柱脚能够始终保持弹性状态,因此震后仅需修复钢梁,大大降低了修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接柱脚 钢框架 拟动力试验 自复位功能 预应力损失
原文传递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研究综述
20
作者 曹瑞雪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8期167-176,共10页
可恢复功能结构具有杰出的恢复变形能力与良好的消能能力,同时拥有高效的修复效率,属于一种拥有较高地震抗性的结构类型。可恢复功能结构与其他抗震结构相比,在强烈地震后具有较小乃至为零的残余变形是其显著优势。这个特征能有效地保... 可恢复功能结构具有杰出的恢复变形能力与良好的消能能力,同时拥有高效的修复效率,属于一种拥有较高地震抗性的结构类型。可恢复功能结构与其他抗震结构相比,在强烈地震后具有较小乃至为零的残余变形是其显著优势。这个特征能有效地保证单体结构在地震后的功能,对于推动建设具备韧性的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震工程领域,最近数年的关注重点已转向对具有可恢复功能的结构的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关键材料与技术手段,学术界提出了多种可恢复功能结构,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基于此,回顾了自修复结构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可恢复功能结构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结构 自恢复能力 摇摆墙 摇摆框架 自复位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