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t-dry changes in the borderland of Shaanxi,Gansu and Ningxia from 1208 to 1369 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1
作者 戴君虎 葛全胜 +3 位作者 肖树芳 王梦麦 吴文祥 崔海亭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6期750-764,共15页
More than 240 items of historical records containing climatic information were retrieved from official historical books, local chronicles, annals and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yearbooks. By using moisture index... More than 240 items of historical records containing climatic information were retrieved from official historical books, local chronicles, annals and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yearbooks. By using moisture index and flood/drought (F/D) index obtained from the above information, the 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namely wet-dry conditions in borderland of Shaanxi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and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BSGN, mainly included Ningxialu, Hezhoulu, Gongchanglu, Fengyuanlu and Yan'anlu in the Yuan Dynasty)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of the region was generally dry and the ratio between drought and flood disasters was 85/38 during the period of 1208-1369.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ies of drought-flood disasters, the whole perio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1) 1208-1240: drought dominated the phase with occasional flood disasters. (2) 1240-1320: long-time drought disasters and extreme drought events happened frequently. (3) 1320-1369: drought disasters were less severe when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happened alternately. Besides, the reconstructed wet-dry change curve revealed obvious transition and periodicity in the MongoI-Yuan Period. The transitions occurred in 1230 and 1325. The wet-dry change revealed 10- and 23-year quasi-periods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solar cycles, indicating that solar activity had affected the wet-dry conditions of the study region in the Mongol-Yuan Period.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wo other study results reconstructed from natural evidences, and were similar to another study result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All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in BSGN was characterized by long-time dry condition with frequent severe drought disasters during 1258 to 1308. Thus, these aspects of climatic change, might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local vegetation and socio-economic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dry change borderland of Shaanxi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and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BSGN) historical climate yuan dynasty
下载PDF
Downstream Channel Evolution and Its Causes in the Yuan River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2
作者 Dandan Zheng Yuhui Gui +1 位作者 Jian Kuang He Bi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263-1271,共9页
The determination of channel evolutions and the causes is important for reconstructing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river landforms.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downstream channel evolution of the Yuan River in Hu... The determination of channel evolutions and the causes is important for reconstructing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river landforms.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downstream channel evolution of the Yuan River in Hunan Province,China,during the Qing Dynasty via Landsat 8 satellite image data and relevant literature.The objective was to establish the modes of channel evolution and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The downstream paleochannel of the Yuan River was identified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ynasty(1600–1644 AD),the Kangxi-Qianlong periods of the Qing Dynasty(1661–1796 AD),the Late Qing Dynasty(1840–1912 AD),and the World War II(1939–1945 AD),and three main modes of river evolution were determined.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the ancient literature,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leochannel in the Lower Yuan River were analyzed and its distribution across historical periods was comprehensively revealed.The findings reveal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nel evolution,flood events,and climate change.Numerous flood events that occurred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World War II caused a high rate of channel evolution,demonstrating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These findings will help adopt robust and resilient hydrological management methods in the future of a changing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 dynasty downstream of yuan River river evolution river evolution causes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channel evolution.
原文传递
郭守敬“实学”文化窥略
3
作者 葛仁考 《邢台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9-37,共9页
蒙元统治者重视天文、水利、医药等实学,轻视儒学,中断科举八十年之久。元代知识分子“顺应天时”,专注于“实学”。北方地区以刘秉忠为首的“邢州术数家群”因“实学”成就非凡而备受器重,郭守敬可谓“实学”集大成者。在酌古宜今的利... 蒙元统治者重视天文、水利、医药等实学,轻视儒学,中断科举八十年之久。元代知识分子“顺应天时”,专注于“实学”。北方地区以刘秉忠为首的“邢州术数家群”因“实学”成就非凡而备受器重,郭守敬可谓“实学”集大成者。在酌古宜今的利国利民思维、水利综合治理、亲身实践、重器物及轻说教等方面,郭守敬都有“实学”文化体现。随着元代中后期继续开科取士及明清科举盛行,实学日趋式微,郭守敬不被推崇。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背景下,社会上大力推崇科学技术,“实学”文化大行其道,郭守敬再次声名鹊起。长时段考察郭守敬“实学”的文化影响力,有助于认知中国近世的文化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守敬 元代实学 刘秉忠 近世文化变迁
下载PDF
元代和买法律制度考论
4
作者 唐国昌 《交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1期145-159,共15页
和买,泛指官府向民间购买物品的行为。其核心便是“和”,即蕴含着自愿交易、买卖的官民双方地位平等、官府购买民间物品应以货币的形式支付对价等含义。为了规范和买行为和保障和买秩序,元继于宋,确立起了一整套包括均平摊派、时估、法... 和买,泛指官府向民间购买物品的行为。其核心便是“和”,即蕴含着自愿交易、买卖的官民双方地位平等、官府购买民间物品应以货币的形式支付对价等含义。为了规范和买行为和保障和买秩序,元继于宋,确立起了一整套包括均平摊派、时估、法定程序、和买钱货两清的支付原则、税课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和买法律制度体系。然而,和买法律制度在“商品化/赋税化”“和/不和”的博弈中,最终滑向了政府主导、赋税化的境地,而随意的摊派与吏治的败坏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和买法律制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缓其由“和”向“不和”的赋税化性质蜕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买 元代 价值规律 赋税化
下载PDF
元代戏曲中的屠夫书写
5
作者 杨绍固 武文瑜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4-60,共7页
我国现存七部涉及屠夫形象的元代戏曲,从性格、品质、思想三个方面呈现了元代市井屠夫的真实面貌。相较于前代,元代文人在刻画“屠夫”一类人物形象时,不仅展现出去传奇化而近世俗化的新特点,还摆脱了杀生有罪观,注重表现屠夫的正面品... 我国现存七部涉及屠夫形象的元代戏曲,从性格、品质、思想三个方面呈现了元代市井屠夫的真实面貌。相较于前代,元代文人在刻画“屠夫”一类人物形象时,不仅展现出去传奇化而近世俗化的新特点,还摆脱了杀生有罪观,注重表现屠夫的正面品质。同时,元代戏曲中的屠夫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人的精神世界,即他们对儒家政治理想的坚守和对道家超脱世俗的向往。元代戏曲中的屠夫书写为人们了解元代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戏曲 屠夫形象 新变 文人思想
下载PDF
元代中书省户部官员额问题考析
6
作者 白云敏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4-80,共7页
元至元十三年之前户部官员额与户部机构的不断析分、合并相伴而行,且变化比较频繁。主要原因在于立国之初各项制度和官制并不完善,处于探索阶段;至元十三年之后户部官员额比前一阶段整体增加,尤其是户部尚书向多员制的转变,是元代各族... 元至元十三年之前户部官员额与户部机构的不断析分、合并相伴而行,且变化比较频繁。主要原因在于立国之初各项制度和官制并不完善,处于探索阶段;至元十三年之后户部官员额比前一阶段整体增加,尤其是户部尚书向多员制的转变,是元代各族参用的用人政策、户部尚书内部分工、“圆坐署事”制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相对而言,至元十三年之前的户部官员额,有助于户部更好、更高效地发挥其职能。而至元十三年后的户部冗官日益增多,内部多有扯皮,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元代政治制度中蒙古传统与中原“汉法”二元混合体制存在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为户部官员额曲折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调。这也是元代户部官员额与其它朝代户部官员额最大的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中书省 户部 官员员额 变化原因
下载PDF
元代高昌进士偰玉立的河东宦迹与文学书写考论
7
作者 郭磊 高菊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7-34,共8页
偰玉立在河东山西为官六年,今存七首河东山西记游诗词,学界对此尚未有专门的研究。偰玉立河东宦游与文学书写的文化意义在于:参与了当地文士诗歌唱和、同题集咏,构筑了多民族、多层次的士人交游圈;同时,其“林泉之好”成为少数民族士人... 偰玉立在河东山西为官六年,今存七首河东山西记游诗词,学界对此尚未有专门的研究。偰玉立河东宦游与文学书写的文化意义在于:参与了当地文士诗歌唱和、同题集咏,构筑了多民族、多层次的士人交游圈;同时,其“林泉之好”成为少数民族士人化的象征,代表了少数民族士人的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显现。以偰玉立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士人群体对儒家文化的接受、认同与传播,是多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融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过程中带来的地方社会结构的变化、文化的扩散和社会教化的推动,为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学 高昌进士 偰玉立 山西记游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蒙元时期陕甘宁交界地区干湿变化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戴君虎 葛全胜 +3 位作者 肖树芳 王梦麦 吴文祥 崔海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39-849,共11页
从官修正史、方志和历朝纪事本末、区域气象灾害年鉴等历史文献资料中提取关于陕甘宁交界地区(元前期陕西四川行省的西北部以及元后期的陕西行省和甘肃行省的交界地区,主要包括宁夏府路、河州路、巩昌路、奉元路和延安路之间的部分)的... 从官修正史、方志和历朝纪事本末、区域气象灾害年鉴等历史文献资料中提取关于陕甘宁交界地区(元前期陕西四川行省的西北部以及元后期的陕西行省和甘肃行省的交界地区,主要包括宁夏府路、河州路、巩昌路、奉元路和延安路之间的部分)的水涝、干旱等气候信息共240余条,利用湿润指数法、旱涝灾害定级法对其干湿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208-1369年期间,陕甘宁交界地区气候总体以干旱为主。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的比例为85/38。按照旱涝变化类型可将研究区旱涝变化过程分为三个时段,1208-1240年是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局部时段偶发水涝灾害的时期;1240-1320年,基本持续干旱,而且极端干旱事件频发;1320-1369年,旱灾略有好转,但是旱涝交并发生。蒙元时期陕甘宁交界地区的干湿变化具有明显的转折性和周期性。转折主要发生在1230年和1325年前后,以此两点为界,前后气候变化类型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蒙元时期的干湿变化具有10年和23年的准周期,均与太阳活动周期吻合,说明蒙元时期区域干湿变化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变化 陕甘宁交界地区 历史气候 元朝
下载PDF
开封地区宋元时期洪涝灾害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楚纯洁 赵景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0-1156,共7页
整理分析历史文献资料,提取出北宋和元代开封地区的洪涝灾害信息,对比探讨两个时期洪涝灾害发生特征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宋元开封地区洪灾频发,平均2.75~2.89a发生1次,北宋以中度雨涝为主,元代以河流决溢大灾为主。... 整理分析历史文献资料,提取出北宋和元代开封地区的洪涝灾害信息,对比探讨两个时期洪涝灾害发生特征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宋元开封地区洪灾频发,平均2.75~2.89a发生1次,北宋以中度雨涝为主,元代以河流决溢大灾为主。北宋前70a洪灾频发,元代则两头少中间多。宋元洪灾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夏季风降水增多或集中是其主要驱动力。北宋洪灾空间差异较小,元代则因距离黄河改道远近而差异较大。北宋前期约40a气候偏干,之后干湿波动频繁,元代相对湿润并延续至后期;宋元洪灾均具有共同的准3、7a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洪涝成因 洪涝周期 气候变化 宋元时期 开封
原文传递
元明清时期傣族成文法的形成与变迁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云 方慧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5-140,共6页
元代以后,傣族社会被纳入到中央王朝的政治体系中,随着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傣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元代傣族的社会法律规范只是习惯法,至明清时才形成了成文法,其成文法一是体现了内地地主经济因素的影响,二是佛... 元代以后,傣族社会被纳入到中央王朝的政治体系中,随着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傣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元代傣族的社会法律规范只是习惯法,至明清时才形成了成文法,其成文法一是体现了内地地主经济因素的影响,二是佛教精神成为其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时期 傣族 成文法 形成与变迁
下载PDF
宋代法律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志兴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7,共10页
宋朝前期,沿用唐代的法律体系。神宗元丰时期进行法制改革,采用新的立法模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体系,并于孝宗淳熙时臻于完善。宋代法律体系中各法律形式虽多沿用唐代的名称,但其中不少在编纂体例、部门法属性及效力和适用先后等... 宋朝前期,沿用唐代的法律体系。神宗元丰时期进行法制改革,采用新的立法模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体系,并于孝宗淳熙时臻于完善。宋代法律体系中各法律形式虽多沿用唐代的名称,但其中不少在编纂体例、部门法属性及效力和适用先后等方面均已发生重大变化。宋代法律体系弥补了唐代法律体系的某些不足,较唐代法律体系更为完善,具有更多的合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丰改革 宋代法律体系 重大变化 更为完善 合理
下载PDF
元代收继婚俗及其演变与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新林 《殷都学刊》 2004年第2期68-70,共3页
古代的许多民族都曾有过收继婚姻的习俗。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 ,曾在中原地区汉族之中推行这种婚俗。但到后来 ,收继婚俗在汉族和蒙古族中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由社会的和经济的文化的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关键词 元代 收继婚姻 演变 社会因素
下载PDF
传承与出新并行的艺术史进程——再论由宋入元的绘画史变迁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凯 高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45,I0006,共11页
中国传统绘画史,是绘画本身要完成从归于百工之列的“画缋之事”向上发展成为与诗歌、书法并列的士阶层道德修养重要内容的艺术史进程。在这一核心动力的驱动之下,中国传统绘画经历了象征性绘画、视觉性绘画、文学性绘画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传统绘画史,是绘画本身要完成从归于百工之列的“画缋之事”向上发展成为与诗歌、书法并列的士阶层道德修养重要内容的艺术史进程。在这一核心动力的驱动之下,中国传统绘画经历了象征性绘画、视觉性绘画、文学性绘画三个发展阶段。由宋入元的画史变迁,正处于绘画史由视觉性绘画向文学性绘画转变的历史拐点。在这次画史转向过程中,文人画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是内在的传承线索。在文人画理论指导下,文学性绘画形式系统创新发展,“元画”成为文学性绘画最早的成熟形态。同时,由宋至元的社会变迁,如宫廷画院制度中断,文人地位下沉及仕进困境,则成为这次画史转向的助力,加速绘画史转向文学性绘画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变 视觉性绘画 文学性绘画 苏轼 赵孟頫
下载PDF
元代汉儒民族思想的发展进步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少川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77-82,共6页
元朝的统一为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理学、史学、政治等领域,元代汉儒的民族思想从故国思绪和"夷夏之辨",逐步转向以务实态度承认元朝统治、认识多民族统一的历史意义、平等看待各民族的历史地... 元朝的统一为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理学、史学、政治等领域,元代汉儒的民族思想从故国思绪和"夷夏之辨",逐步转向以务实态度承认元朝统治、认识多民族统一的历史意义、平等看待各民族的历史地位和关系。元代进步的民族思想在总结多民族历史、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民族思想 民族融合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从金元四大家临床看方药用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延强 傅延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421-424,共4页
方药用量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从历代名医著作中探寻其用方用药用量规律将是有效方法之一。金元四大家在他们各自的医学著作中散落着众多有关方药用量问题的论述,本文从季节、病位、脉象、症状、病因、正气等六个影响用药用... 方药用量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从历代名医著作中探寻其用方用药用量规律将是有效方法之一。金元四大家在他们各自的医学著作中散落着众多有关方药用量问题的论述,本文从季节、病位、脉象、症状、病因、正气等六个影响用药用量的方面对其规律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四大家 方药用量 规律
下载PDF
袁昶的仕隐困境与“玄又玄”诗歌风貌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之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138,共5页
在诗歌审美分化愈益明朗的背景下,袁昶首次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发掘出"惊四筵"和"适独坐"的文学观念,并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去实现"适独坐"的文学审美。"适独坐"在袁昶的诗中最起码包含两方面的内... 在诗歌审美分化愈益明朗的背景下,袁昶首次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发掘出"惊四筵"和"适独坐"的文学观念,并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去实现"适独坐"的文学审美。"适独坐"在袁昶的诗中最起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乱世文人仕与隐的矛盾。袁昶一生徘徊于其中不能抉择,于是他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市隐"、"朝隐"、"吏隐"的境界,为自己安排一片休憩缓冲的家园。其二是仕隐的思想意蕴。袁昶的诗中山水与老庄并具,写景与玄理兼有,"玄又玄"是又一突出的特点。但是他的"玄又玄"不仅是老庄,而是老庄、理学、佛学甚至神仙思想兼而有之,又佐之考据学,从而呈现出驳杂深刻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诗歌 袁昶 仕隐 玄又玄
下载PDF
元代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及其演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新林 《殷都学刊》 2005年第4期40-42,共3页
元代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有一些特殊的丧葬习俗。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在汉族文化影响下,这些丧葬习俗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对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对于元代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合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元代 少数民族 丧葬习俗 演变
下载PDF
“脸”与“面”的词义演变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祝子媛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4-88,共5页
近年来,关于人体词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脸"与"面"是人体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高频词汇。按照"隋唐以前""、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三个时期进行梳理,发现"脸"... 近年来,关于人体词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脸"与"面"是人体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高频词汇。按照"隋唐以前""、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三个时期进行梳理,发现"脸"与"面"这组人体词语的词义随着历史的演进发生了系列演变。找寻"脸"与"面"两者的替代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探究两者的演变过程,将有助于汉语史人体词汇发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脸”与“面” 词义演变 汉语史 隋唐 五代 宋元明清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傣族法律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5,共5页
元明清时期傣族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傣族法律文化,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发生了变化,法律文化性质由早期的奴隶制性质向明代以后的封建领主制变化;法律形式从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法律文化多方面内容和特征也就随... 元明清时期傣族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傣族法律文化,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发生了变化,法律文化性质由早期的奴隶制性质向明代以后的封建领主制变化;法律形式从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法律文化多方面内容和特征也就随之发生了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时期 傣族法律文化 变迁
下载PDF
柳斗纹器小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党郁 《草原文物》 2020年第2期99-109,共11页
柳斗纹器物作为民间常见汲水工具,从两汉时期发现的陶水井中就有所发现。至五代、辽金时期随着生产技术、文人雅趣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柳斗纹作为一种特殊的纹饰出现在银器、瓷器和陶器之上,但其在不同地域、文化和时代中存在些许差... 柳斗纹器物作为民间常见汲水工具,从两汉时期发现的陶水井中就有所发现。至五代、辽金时期随着生产技术、文人雅趣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柳斗纹作为一种特殊的纹饰出现在银器、瓷器和陶器之上,但其在不同地域、文化和时代中存在些许差异。对目前所收集到的此类纹饰的器物来看,银器的写实性最强,其功用有所变化;瓷器类早期多作为茶盏、酒杯,晚期独特的造型已经由饮具变成储存茶叶或研磨茶叶的器具。而陶器类多见于墓葬之中,作为明器中的汲水器具成为日常生活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元代 柳斗纹 形制变化 功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