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鳢(Channa maculata)微囊藻毒素去毒相关基因sGST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
作者 肖圣杰 梁旭方 +2 位作者 廖婉琴 雷腊梅 韩博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4-239,共6页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淡水鱼类斑鳢sGST基因cDNA全序列,推测得到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其结构功能域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斑鳢sGST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898bp,编码225个氨基酸。斑鳢sGST与真鲷、金头鲷、鲽、黑头鲦、川鲽...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淡水鱼类斑鳢sGST基因cDNA全序列,推测得到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其结构功能域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斑鳢sGST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898bp,编码225个氨基酸。斑鳢sGST与真鲷、金头鲷、鲽、黑头鲦、川鲽、大口黑鲈等最新定名为ρ型的sGST氨基酸同源性较高,ρ型sGST为水生生物所特有并共同占据进化树上独立的分枝;与大鼠、小鼠、人等哺乳动物sGST现有所有类型同源性均很低,并且在进化树上距离也较远,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的sGST基因应属于ρ型,可能在鱼类等水生生物对水栖环境的适应上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sGST 克隆 序列分析 微囊藻毒素 去毒
下载PDF
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在斑鳢全雄育种上的应用
2
作者 杨慧荣 张淑瓶 +5 位作者 曾芳 李水生 刘云 杨菁 黄晓声 叶树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了快速筛选培育出全雄斑鳢,本研究结合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和三系配套育种技术,开发了全雄斑鳢的育种方法。将健康的七日龄斑鳢幼鱼随机分成3组进行雌化处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雌二醇(E2)100、300、600 mg/kg,饲养60 d。利用性别特异分子... 为了快速筛选培育出全雄斑鳢,本研究结合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和三系配套育种技术,开发了全雄斑鳢的育种方法。将健康的七日龄斑鳢幼鱼随机分成3组进行雌化处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雌二醇(E2)100、300、600 mg/kg,饲养60 d。利用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引物M12、P2鉴定筛选出决定型为XY型斑鳢,将XY型正常雄鱼与XY型伪雌鱼交配,获得的子代分为两组,一组为投喂正常饲料,另一组进行雌激素投喂,利用MX1和MX3引物筛选出YY超雄鱼,最后将YY超雄鱼和正常雌鱼作为亲本交配生产出全雄斑鳢子代。结果显示,600 mg/kg激素浓度组的性逆转率最高,达75%,从508尾经雌激素E2投喂的家系中筛选获得235尾具有XY基因型斑鳢。XY伪雌鱼与正常雄鱼交配获得的子代在2月龄时检测到22尾YY超雄鱼,7月龄时检测到14尾YY超雄鱼,筛选获得YY超雄鱼个体用于生产全雄子代。本研究方法显著提高了全雄化斑鳢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周期,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应用价值,为其他鱼类开展性别特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借鉴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生长二态性 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 全雄育种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或牛磺酸对杂交鳢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培佳 闫辰 +5 位作者 侯冬强 李敏 彭凯 黄文 曹俊明 赵红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9-591,共13页
实验旨在探讨饲料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或牛磺酸(Taurine)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幼鱼肠道生长、消化、抗氧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均重为(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 实验旨在探讨饲料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或牛磺酸(Taurine)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幼鱼肠道生长、消化、抗氧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均重为(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以及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3%N-氨甲酰谷氨酸、1%牛磺酸的3种实验饲料,记作对照组,0.03%NCG组和1%Taurine组,饲喂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3%NCG或1%Taurine可显著提高杂交鳢蛋白质沉积率(P<0.05),提高肠道淀粉酶和肌酸激酶活性(P<0.05),促进前肠肌层厚度、中肠绒毛宽度、中肠肌层厚度和后肠肌层厚度生长(P<0.05),增强肠道厚壁菌群和支原体属丰度(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和肠道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降低肠道梭杆菌群和梭菌属丰度(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0.03%NCG可显著提高杂交鳢肠道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缓解肠道病理状态(P<0.05),显著提高杂交鳢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钠钾ATP酶活性(P<0.05),促进前肠绒毛长度、前肠绒毛宽度和后肠肌层厚度生长(P<0.05),并显著提高肠道OUT占比、Chao和Ace指数(P<0.05),增强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NCG在增强肠道抗氧化活性,缓解肠道氧化损伤方面优于添加牛磺酸,但饲料添加牛磺酸可以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增强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维持肠道稳态并促进肠道生长,其作用效果优于补充N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甲酰谷氨酸 牛磺酸 生长性能 肠道 杂交鳢
下载PDF
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的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肝脏免疫反应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4
作者 李培佳 陈冰 +5 位作者 李敏 彭凯 胡俊茹 黄文 曹俊明 赵红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181,共13页
为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抗氧化酶活性、葡萄糖代谢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 为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抗氧化酶活性、葡萄糖代谢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1.34%(低,LC组)、27.45%(高,HC组)和27.38%(添加Arg,Arg组)的3种实验饲料饲喂8周。结果显示,与低碳水化合物饲料(LC组)相比,高碳水化合物饲料(HC组)显著降低杂交鳢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沉积率(PDR),饲料系数(FCR)提高,精氨酸组(Arg组)的添加显著降低了FCR,显著提高了WGR、SGR、PDR、全鱼粗蛋白和血浆蛋白含量。与LC组相比,HC组血浆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显著升高,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肝脏POD、GSH-Px活性、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氧化应激和肝脏炎症提示,喂食高碳水化合物饲料的杂交鳢患有肝脏疾病。饲喂添加Arg的饲料可以通过减少MDA的含量和增强T-AOC、POD、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与HC组饲料相比,饲喂添加Arg饲料的杂交鳢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降低,抗炎因子TGF-β、HSP70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量显著升高,提示饲料补充Arg后肝脏炎症反应得到缓解。研究表明,Arg通过上调肝脏胰岛素相关基因蛋白激酶B(AKT)、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丙酮酸激酶(PK)的表达来促进胰岛素的产生和糖原分解,从而调节鱼类的肝糖代谢。综上,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可诱发杂交鳢的氧化应激和炎症,而补充Arg可增强抗氧化活性,缓解炎症,促进葡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精氨酸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 抗氧化 免疫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f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Three Species of Channa Based on ITS Sequence Analysis
5
作者 Shuren ZHU Qinglei MENG +1 位作者 Yongan ZHU Xirong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 Objective ]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genetic variation of ribosomal ITS region sequences in Channa argus, C moculata and C. asiatica, and to in- vestigat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Charma species based ... [ Objective ]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genetic variation of ribosomal ITS region sequences in Channa argus, C moculata and C. asiatica, and to in- vestigat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Charma species based on ITS sequences. [ Method] ITS sequences of three Channa speci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cloned and assembled to obtain the full length of ITS sequences. [ Result] The full length of ITS sequences of C. argus, C. maculata and C. asiatica was 902, 927, and 902/903 bp, respectively. ITS sequences of C. argus, C. maculata and C. asiatica exhibited higher G + C (72%) than A + T. Interspecific nucleotid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traspecific differences of these three Channa species. Thus, these remarkably differential ITS fragments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 C. argus, C. maculata and C. asiatica.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by Neighbor-joining and Maximum Likehood methods showed that C. argus shared the lowest genetic distance with C. maculata and the highest genetic distance with C. asiatica. [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 for classification, i- dentificati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of Channa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a argus C. maculata C. asiatica ITS sequence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下载PDF
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牛磺酸对杂交鳢生长性能、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抗氧化活性及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培佳 吕旦 +5 位作者 李敏 彭凯 胡俊茹 黄文 曹俊明 赵红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320-7334,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牛磺酸对杂交鳢生长性能、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抗氧化活性及免疫应答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组:低碳水化合物组(LC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1%)、高...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牛磺酸对杂交鳢生长性能、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抗氧化活性及免疫应答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组:低碳水化合物组(LC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1%)、高碳水化合物组(HC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7%)和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牛磺酸组(HT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7%,牛磺酸添加量为1%),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饲喂8周。结果表明:与LC组相比,HC组的血浆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增加(P<0.05);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HC组相比,HT组的饲料系数(FC),血浆GLU含量及ALT、AST活性,肝脏丙二醛(MDA)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沉积率(PPV),血浆总蛋白(TP)含量、ALP活性、胰岛素含量,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肝脏胰岛素相关基因蛋白激酶B(AK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丙酮酸激酶(PK)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肝脏白细胞介素-10(IL-10)、TGF-β和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白细胞介素-8(IL-8)、IL-1β、TNF-α、TLR4和MyD88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可诱发杂交鳢的氧化应激和炎症,而添加牛磺酸可提高杂交鳢的抗氧化活性,缓解炎症,促进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牛磺酸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低鱼粉条件下添加磷脂酸、胆固醇及其复合物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贠彪 张含乐 +3 位作者 涂永芹 张凯凯 朱选 钱雪桥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96,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磷脂酸和胆固醇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配制四种试验饲料,即不添加功能性成分的低鱼粉饲料(D1组,对照组)、添加0.5%磷脂酸(D2组)、添加1.0%胆固醇(D3组)以及0.5%磷脂酸+1.0%胆固醇复合物... 试验旨在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磷脂酸和胆固醇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配制四种试验饲料,即不添加功能性成分的低鱼粉饲料(D1组,对照组)、添加0.5%磷脂酸(D2组)、添加1.0%胆固醇(D3组)以及0.5%磷脂酸+1.0%胆固醇复合物(D4组)的试验饲料。用四种饲料分别投喂杂交鳢[初始规格为(30.58±1.55)g]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磷脂酸和胆固醇可以显著增加鱼体增重和蛋白质沉积率(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磷脂酸显著提高了肠道胰蛋白酶活性,而添加胆固醇可以显著提高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同时添加二者复合物后可进一步显著提高增重,降低饲料系数,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P<0.05)。综上,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磷脂酸、胆固醇以及复合物均可以显著促进蛋白质沉积,提高杂交鳢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磷脂酸 胆固醇 生长性能 肠道消化酶
下载PDF
杂交鳢(斑鳢♀×乌鳢♂)内脏类结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春 李凯彬 +6 位作者 王庆 常藕琴 梁慧丽 王芳 潘德博 石存斌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9-1125,共7页
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 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系统细菌自动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为舒伯特气单胞菌。采用16S rRNA基因、DNA促旋酶的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7%;分离菌株与GenBank上登录的舒伯特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均最高,达99%以上;分离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舒伯特气单胞菌聚为一族,进一步确认分离株为舒伯特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健康鱼后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内脏类结节病症状,从发病鱼内脏组织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综合理化特性分析、基因鉴定和人工感染实验确认舒伯特气单胞菌是杂交鳢内脏类结节病的致病菌。药敏实验发现分离菌株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14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2种药物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舒伯特气单胞菌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苏 朱新平 +3 位作者 陈昆慈 赵建 潘德博 李凯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8-493,共6页
运用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在体色方面,头顶部、体侧及尾鳍基部,斑鳢与乌鳢的体色斑纹差异明显,杂交鳢偏向于斑鳢。在11项可数性状中,三者腹鳍一致,杂交鳢胸鳍超父本偏离,其他... 运用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在体色方面,头顶部、体侧及尾鳍基部,斑鳢与乌鳢的体色斑纹差异明显,杂交鳢偏向于斑鳢。在11项可数性状中,三者腹鳍一致,杂交鳢胸鳍超父本偏离,其他可数性状介于两者之间,平均杂交指数为53.45。对可数性状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鳢与乌鳢除胸鳍无差异外,均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杂交鳢与乌鳢在尾鳍、鳃耙、侧线鳞和侧线下鳞无差异,其他则差异极显著;杂交鳢与斑鳢除尾鳍和鳃耙无差异外,其他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可数性状中背鳍条数、侧线鳞和侧线上鳞可作为初步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对10项可量性状参数计算的杂交指数显示,杂交鳢可量性状偏父本(乌鳢)遗传,其平均杂交指数为73.90。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三者形态差异明显,杂交鳢在体型上偏向于乌鳢。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公式可以有效区分三者,判别准确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乌鳢 杂交鳢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下载PDF
基于Biolog-ECO技术分析杂交鳢和大口黑鲈高产池塘水体微生物碳代谢特征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志斐 谢骏 +6 位作者 郁二蒙 王广军 余德光 夏耘 王海英 龚望宝 魏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5-192,共8页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高产池塘高峰养殖季节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华南地区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s♂)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两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高产池塘高峰养殖季节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华南地区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s♂)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两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杂交鳢和大口黑鲈两种池塘不同水层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在使用增氧机条件下,每种池塘的上、中、底3水层间水体微生物活性(AWC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种池塘间的AWCD为杂交鳢池塘强于大口黑鲈池塘;两种池塘水体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率规律相似,碳源的代谢利用率由强到弱为碳水化合物类>聚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酚类。水体微生物代谢特征PCA分析表明,两种池塘间的样方分布在不同区域,但池塘间样点间离散程度较大,表明两种池塘水体微生物存在一定的代谢差异性。决定两种池塘间代谢差异的碳源有:D-半乳糖酸内脂(D-Galactonic Acid Lactone)>D-纤维二糖(D-Cellobiose)>肝糖(Glycogen)>D-木糖(D-Xylose)>L-丝氨酸(L-Serine)。Biolog-ECO技术可用于分析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差异,以及造成代谢差异的决定因素,同时可有效识别容易被养殖水体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 碳源利用 池塘养殖 微生物群落代谢 杂交鳢 大口黑鲈
下载PDF
斑鳢内脏白点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3
11
作者 罗霞 邓国成 +4 位作者 廖国礼 杨小静 赵长臣 黄志斌 苏建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100,共6页
从患内脏白点病的斑鳢Channa maculata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致病菌GC1,对该病菌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均符合舒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的特性。以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该菌的... 从患内脏白点病的斑鳢Channa maculata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致病菌GC1,对该病菌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均符合舒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的特性。以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该菌的部分16S rRNA基因序列,长约1 502 bp。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序列与舒氏气单胞菌的同源性高达99%。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极强的致病力,LD50为104.5CFU/mL。29种药物筛选结果显示:该菌对菌必治、先锋必、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先锋V、萘啶酸、四环素、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等1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G、杆菌肽、苯唑青霉素等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舒氏气单胞菌 生理生化 16SrRNA
下载PDF
斑鳢嗜水气单胞菌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病理组织学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言峰 马文山 +3 位作者 陈文慧 梁日深 廖富蘋 邹记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4-520,共7页
从患病斑鳢Channa maculata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FS20100810),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该菌株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能运动,无芽孢,无荚膜,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七叶苷,氧化酶反应、接触酶反应、吲哚试... 从患病斑鳢Channa maculata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FS20100810),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该菌株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能运动,无芽孢,无荚膜,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七叶苷,氧化酶反应、接触酶反应、吲哚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阳性。该菌株对斑鳢的半致死浓度为6.83×105 cfu/mL。16S rRNA基因序列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同源性为99.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菌必治、先锋噻肟等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等中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耐药。通过对人工感染的斑鳢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病鱼的鳃、心肌、肝脏、肾脏、脾脏、肠道等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嗜水气单胞菌 16S RRNA 毒力因子 组织病理
下载PDF
乌鳢、斑鳢及其杂交F_1代肌肉营养成分和含肉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罗青 陈昆慈 +3 位作者 赵建 洪效友 朱新平 史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杂交鳢的经济性状和杂交优势,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a、乌斑鳢C.argus♀×C.maculata♂和斑乌鳢C.maculata♀×C.argus♂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杂交鳢的经济性状和杂交优势,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a、乌斑鳢C.argus♀×C.maculata♂和斑乌鳢C.maculata♀×C.argus♂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了其肌肉品质。结果表明:乌鳢、斑鳢、乌斑鳢、斑乌鳢平均含肉率分别为68.24%、71.34%、70.71%、70.18%;乌鳢、斑鳢、乌斑鳢和斑乌鳢粗蛋白质含量为20.6%~21.4%,粗灰分含量为1.2%~1.5%,水分含量为76.1%~76.7%,脂肪含量〈1.7%;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9.40%~49.65%,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35%~38.87%,其中乌斑鳢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研究表明,乌鳢、斑鳢、乌斑鳢和斑乌鳢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均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乌斑鳢蛋白质营养水平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相当,但其蛋白质氨基酸水平所体现的肌肉品质则优于乌鳢、斑鳢和斑乌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斑鳢 杂交种 肌肉 含肉率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池塘养殖斑鳢弹状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霞 邓国成 +3 位作者 赵长臣 廖国礼 陈昆慈 杨小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0-625,共6页
从患暴发性死亡的斑鳢病灶中分离出一株弹状病毒。取病鱼肝、脾、肾组织过滤液接种EPC、FHM细胞,连续传至第3代后28℃培养35h出现细胞病变(CPE),测得病毒半数细胞感染量为10 5.746/0.1 mL。将病变细胞制成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 从患暴发性死亡的斑鳢病灶中分离出一株弹状病毒。取病鱼肝、脾、肾组织过滤液接种EPC、FHM细胞,连续传至第3代后28℃培养35h出现细胞病变(CPE),测得病毒半数细胞感染量为10 5.746/0.1 mL。将病变细胞制成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质中存在大量呈子弹状的病毒颗粒,大小约53 nm×140 nm。用上述组织过滤液及F3代细胞培养病毒液回归感染健康斑鳢均能显示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的症状,死亡率达100%。根据鳜鱼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SCRV)N蛋白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对斑鳢病毒的基因组RNA进行RT-PCR扩增,得到大小约400 bp的阳性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发现该基因序列与SCRV同源性最高,为94%。选取GenBank中已登录的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VHSV)、鳢弹状病毒(SHR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鳜鱼弹状病毒(SCRV)、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狂犬病毒(RV)、牙鲆弹状病毒(HIRRV)相关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与SCRV聚为一支。由于该病毒粒子的形态大小与SCRV(100 nm×200 nm)存在一定差异,暂将其命名为斑鳢弹状病毒(CH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分离 初步鉴定 弹状病毒
下载PDF
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卓孝磊 梁日深 +2 位作者 陈言峰 梁桂洪 邹记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75,79,共5页
本研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和血涂片制作方法,对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a♀)与其亲本相比,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在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 本研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和血涂片制作方法,对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a♀)与其亲本相比,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在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上,杂交鳢都比亲本高,差异显著(P<0.05);在红细胞体积上,杂交鳢均比亲本小,差异显著(P<0.05);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液中都含有较少比例的DNA合成期(S期)细胞,但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channaargus♂×C.maculata♀) 乌鳢(channa argus) 斑鳢(channa maculata) 血液指标
下载PDF
乌鳢、斑鳢及杂交种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新铖 朱新平 +1 位作者 陈昆慈 洪孝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6-118,共3页
对乌鳢、斑鳢及其正反交杂交种(斑乌鳢和乌斑鳢)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5.1℃条件下,平均体重48.88 g的乌鳢、45.30 g的斑鳢、44.20 g的斑乌鳢和46.76 g的乌斑鳢的耗氧率分别为0.22、0.16、0.19、0.17 mg/g.h... 对乌鳢、斑鳢及其正反交杂交种(斑乌鳢和乌斑鳢)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5.1℃条件下,平均体重48.88 g的乌鳢、45.30 g的斑鳢、44.20 g的斑乌鳢和46.76 g的乌斑鳢的耗氧率分别为0.22、0.16、0.19、0.17 mg/g.h,窒息点分别为2.47、1.45、1.18、2.01 mg/L。并分析了这4种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窒息点的差异原因,讨论了4种鱼窒息点高于其他常见鱼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斑鳢 杂交种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鳢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病原分离鉴定与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常藕琴 石存斌 +3 位作者 王亚军 刘春 陈绮梨 霍礼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3-1220,共8页
为寻找冬春季鳢(Channa maculata)烂身病的病原,应用组织压片、组织切片、扫描电镜技术、HE 常规染色法和 Grocott 六胺银染色法、霉菌分离纯化及 ITS 的序列分析等对冬春季患疑似溃疡综合征的烂身病鳢进行了病原学与病理学研究。病变... 为寻找冬春季鳢(Channa maculata)烂身病的病原,应用组织压片、组织切片、扫描电镜技术、HE 常规染色法和 Grocott 六胺银染色法、霉菌分离纯化及 ITS 的序列分析等对冬春季患疑似溃疡综合征的烂身病鳢进行了病原学与病理学研究。病变组织压片观察到大量直径 10~20 μm,分枝较少、纤细菌丝。扫描电镜观察到肌肉组织中延伸出大量的纤细的丝状真菌。患病鳢皮肤和肌肉表现为变性、坏死与炎性细胞浸润,溃疡灶肌肉内可见大量的慢性肉芽肿结节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节基本结构由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炎性细胞、霉菌菌丝(横断面呈圆形,斜断或纵断呈丝状)组成,霉菌位于结节中央。Grocott 六胺银染色观察到结节中有大量棕色菌体。无菌分离培养可观察到典型丝状霉菌;霉菌在灭菌池塘水 20℃过夜, 12 h 后可观察原代孢子群形成,真菌 ITS 序列分析表明其与侵袭丝囊菌(Aphanomyces invadans)同源性为 100%。侵袭丝囊霉菌(A. invadans)是杂交鳢溃疡综合症病的主要病原,为鱼类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防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丝囊霉菌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斑鳢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四秀 蒋艾青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62-664,共3页
对斑鳢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斑鳢含肉率平均为(58.40±3.21)%,粗水分75.39%、粗蛋白25.75%、粗脂肪4.70%、粗灰分1.08%、磷0.55%、钙0.78%。肌肉蛋白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9.64%(干样),其中人体必需... 对斑鳢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斑鳢含肉率平均为(58.40±3.21)%,粗水分75.39%、粗蛋白25.75%、粗脂肪4.70%、粗灰分1.08%、磷0.55%、钙0.78%。肌肉蛋白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9.64%(干样),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30.23%,占氨基酸总量的37.94%;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0.79%,较月鳢、青鱼、草鱼、鲢、鳙的高。斑鳢是一种蛋白质高,味道鲜美,易于人体消化吸收的优良淡水鱼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含肉率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斑鳢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昌福 刘毅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由患细菌性败血症的斑鳢分离到11株菌,根据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结果,对其中7株菌的菌落特性进行了观察,分析了菌株的生化特性,并测试了其对斑鳢、乌鳢和鲫的致病力。结果证明。
关键词 斑鳢 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菌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洞庭湖水系3种鳢科鱼类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春英 刘良国 +2 位作者 杨品红 韩庆 邹万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3-498,共6页
【目的】研究洞庭湖水系的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a)和月鳢(C.asiatica)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洞庭湖水系的乌鳢、斑鳢和月鳢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洞庭湖水系乌鳢... 【目的】研究洞庭湖水系的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maculata)和月鳢(C.asiatica)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洞庭湖水系的乌鳢、斑鳢和月鳢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洞庭湖水系乌鳢的核型2n=48=4SM+20ST+24T,臂数:NF=52;斑鳢的核型为2n=42=4M+2SM+16ST+20T,NF=48;月鳢的核型为2n=44=6M+6SM+16ST+16T,NF=56。3种鳢科鱼均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结论】洞庭湖水系的乌鳢为这3种鳢科鱼类中最原始类群,月鳢为最特化类群;乌鳢与月鳢的亲缘关系最远,斑鳢与乌鳢的亲缘关系比之与月鳢更近;并推测鳢科鱼类应为鲈形目中较为特化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水系 乌鳢 斑鳢 月鳢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