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ng the nephrotoxici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based on a Bayesian network model
1
作者 Li-Juan Tan Liang Chen +2 位作者 Jia-Hui Huang Ze-Hai Fang Hong-Jie Liu 《TMR Pharmacology Research》 2022年第1期22-29,共8页
Objective:Based on a Bayesian network model(BNM),we constructed and evaluated a predictive model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CHMs)nephrotoxicity,explore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 Objective:Based on a Bayesian network model(BNM),we constructed and evaluated a predictive model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CHMs)nephrotoxicity,explore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ephrotoxicity.Methods:We searched for CHMs with nephrotoxicity through academic journals and academic works,screened non-nephrotoxic CHMs,and then tes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ephrotoxic and non-nephrotoxic CHMs and their four properties,five flavours,and channel tropism.The screened variable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Bayesian network model(BNM),predic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nephrotoxici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CHMs),draw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of the model,and calculate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to evaluate the forecasting effect of the model.Results:Medicinal property theory(four properties and five flavours)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nephrotoxicity of CHMs.Nephrotoxic and non-nephrotoxic CHMs are related to their four propertiesand five flavours(P<0.05).BNM showed that sweetness and flatness wereimportant protective factors for nephrotoxicity of CHMs;the prediction accuracy was 77.92%,the AUC result of the model ROC curve was 0.661(95%CI:0.620-0.701),and the best sensitivity(0.736)and specificity(0.571)were obtained at 0.65.Discussion:Moder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modeling methods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prediction of CHMs nephrotoxicity and toxicology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four properties five flavours channel tropism prediction of nephrotoxicity Bayesian network model
下载PDF
From ancient wisdom to modern science:Gut microbiota sheds light on property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
作者 Ya-nan Yang Jia-guo Zhan +1 位作者 Ying Cao Chong-ming W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13-444,共32页
The property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has been practic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playing a pivotal rol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While advancements in energy metabolism,chemical compositio... The property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has been practic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playing a pivotal rol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While advancements in energy metabolism,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machine learning, ion current modeling,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have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 into how aspects of TCM property theory may be measured, these studies only capture specific aspects of TCM property theory in isolation, overlooking the holistic perspective inherent in TCM.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CM property theory from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we consulted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2020 edition) to compile a lis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 Then, using the Latin names of each CMM and gut microbiota as keywords, we searched the PubMed database for relevant research on gut microbiota and CMM. The regulatory patterns of different herbs on gut microbiota were then summ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four natures, the five flavors and the meridian tropism. In terms of the four natures, we found that warm-natured medicines promoted the colonization of specific beneficial bacteria,while cold-natured medicines boosted populations of some beneficial bacteria while suppressing pathogenic bacteria. Analysis of the five flavors revealed that sweet-flavored and bitter-flavored CMMs positively influenced beneficial bacteria while inhibiting harmful bacteria. CMMs with different meridian tropism exhibited complex modulative patterns on gut microbiota, with Jueyin(Liver) and Taiyin(Lung) meridian CMMs generally exerting a stronger effect. The gut microbiota may be a biological indicator for characterizing the TCM property theory, which not only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classic TCM theory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its scientific advanc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health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perty theory Gut microbiota Four natures Five flavors Meridian tropism
原文传递
Understanding channel tropis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ntext of systems biology 被引量:2
3
作者 Ping Liu Songlin Liu +1 位作者 Gang Chen Ping Wang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277-279,共3页
Channel tropism is investigated and developed through long-term clinical practice.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channel tropism theory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This study analyzed channel tropism theory... Channel tropism is investigated and developed through long-term clinical practice.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channel tropism theory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This study analyzed channel tropism theory and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it.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theory and systems biology have a similar holistic viewpoint.Systems biology could provide novel insights and platform in the study of channel tropism.Some problems in channel tropism theory,including pharmacology and action mechanism,wer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s biology channel tropism theo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TION
原文传递
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再探索
4
作者 宋明 费文婷 +6 位作者 刘金莲 陈亮 杜军 王林元 王淳 高学敏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0-1554,1562,共6页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究日益增多。但当前其暂无中药标准,仅有少量药性记载。辣木叶的中药药性亟待完善,以有利于辣木叶与中药合理配伍运用从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以“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为路径构建新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策略与范式,以临床应用为依据、实验研究为参考,进行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的深入探讨,对规范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外来中药 药性理论 功能主治 应用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香蜂草的药性探讨
5
作者 刘洋 王林元 +7 位作者 王淳 张建军 费文婷 叶丹妮 赵尹铭 李爱民 赵明明 陈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1-1598,共8页
香蜂草为唇形科植物Melissa officinalis L.的叶。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欧洲、北美、亚洲各大洲均有分布,我国的中南、西南部以及台湾也有野生种分布。香蜂草在国外有长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 香蜂草为唇形科植物Melissa officinalis L.的叶。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欧洲、北美、亚洲各大洲均有分布,我国的中南、西南部以及台湾也有野生种分布。香蜂草在国外有长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也作为抗焦虑药、睡眠辅助剂以及解毒剂。目前香蜂草在我国作为香料使用,并有多种以香蜂草为原料的专利。中医药学自古就广泛吸收外来药物不断扩大我国中药资源,如藿香、丁香、木香等源自域外的“香药”至今也是我国的常用中药。将香蜂草列入中药潜在的引入对象进行研究,以其临床研究和应用文献为基础,结合中医药理论对香蜂草的中药药性进行理论分析。结果为香蜂草药性辛、凉,归心、肝经,具有宁心安神益智、疏肝解郁、缓急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健忘,心悸;情志抑郁,烦躁多虑;腹痛、牙痛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蜂草 外来中药 中药药性 新中药 药用植物 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非洲马铃果皮的药性研究
6
作者 姜砚馨 张惠 +8 位作者 费文婷 王淳 裴欢 刘曦 郭宝林 王林元 奥恰·巴尔纳巴斯 夏立营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7-1543,共7页
目的:分析非洲马铃果皮的中药药性,为促进非洲马铃果作为外来中药引入中国,实现其与传统中药配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纳入、排除、分类及统计。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非洲马铃果皮的中... 目的:分析非洲马铃果皮的中药药性,为促进非洲马铃果作为外来中药引入中国,实现其与传统中药配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纳入、排除、分类及统计。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非洲马铃果皮的中药药性,总结分析相关历史应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研究。结果:非洲马铃果皮为夹竹桃科马铃果属植物非洲马铃果(Voacanga africana Stapf)的根皮和树皮,中药药性为味苦、甘,性凉,归脾、胃、心、肝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痢、镇惊安神、止痉止痛之功。可用于热毒血痢、休息痢,呆钝健忘,胃脘痛、睾丸肿痛、痛经、跌打伤痛、惊厥等。水煎服,10~25 g/d,无毒。结论:研究赋予非洲马铃果皮中药药性,可为其引入中医临床并进一步与中药配伍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对丰富我国中药资源、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铃果 中药药性 外来中药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丽杯角的中药药性研究
7
作者 张惠 姜砚馨 +7 位作者 费文婷 王淳 刘曦 郝春晖 郭宝林 奥恰·巴尔纳巴斯 夏立营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4-1549,共6页
目的:基于外来植物药丽杯角[Hoodia gordonii(Masson) Sweet ex Decne]的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为丽杯角引入中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 目的:基于外来植物药丽杯角[Hoodia gordonii(Masson) Sweet ex Decne]的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为丽杯角引入中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查阅,筛选丽杯角可信度高和结论可靠的科学研究文献。最终纳入132篇相关文献,将其分为综述研究、历史应用、化学成分、临床研究、药理作用、安全性文献共6类,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结果:通过概括、归纳以及理论研究分析丽杯角中药药性为苦,微寒;归脾、胃、肝经;具有清热泻火、化浊降脂、疏肝解郁的功效。主要用于胃火炽盛,多食易饥,形体肥胖,内热消渴,肝气郁结,胸胁胀闷。结论:赋予丽杯角中药药性对将非洲植物资源引入中药,加强物种多样化,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杯角 中药药性 新外来中药 临床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下载PDF
基于临床新用的青钱柳中药药性探讨
8
作者 刘佳琪 扈觐玺 +6 位作者 张维 刘双巧 冯颖童 王淳 张建军 高学敏 王景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1-1707,共7页
青钱柳为双子叶植物纲胡桃科青钱柳属速生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部亚热带的山区,是我国独有的珍贵树种,目前在我国已有大规模种植。青钱柳作为药物最早记载于1975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之后又陆续被《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华... 青钱柳为双子叶植物纲胡桃科青钱柳属速生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部亚热带的山区,是我国独有的珍贵树种,目前在我国已有大规模种植。青钱柳作为药物最早记载于1975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之后又陆续被《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华本草》等中药专著以及4个地方药材标准收载。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标准,功能主治与当前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异,没有紧跟临床进展不断总结并及时更新,尤其缺乏系统的“方-证-症”与之相对应,难以指导青钱柳临床辨证用药和合理用药。青钱柳叶作为别样茶已经有5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于2013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列入新资源食品目录。因而青钱柳是一味药食两用中药。以临床应用为依据、实验研究为参考,总结青钱柳现有的研究成果,运用中医药思维对其中药药性进行再探索,完善其中药药性,总结和归纳了功能主治,为统一和提升青钱柳药材标准,为其合理配伍配方和辨证用药提供参考与指导。基于临床新用深入探讨青钱柳中药药性对进一步挖掘其价值,提高使用的准确性、规范性及科学性,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中药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辨证用药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白果槲寄生的中药药性探讨
9
作者 热依塞·努尔买买提 梁唯灿 +8 位作者 李一芃 邸松蕊 付祥郴 王梓旭 王淳 郭宝林 王林元 朱映黎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4-1590,共7页
白果槲寄生是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的新鲜带叶茎枝和果实,中国无分布。在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被列入《美国顺势疗法药典》《德国顺势疗法药典》等。目前,以白果槲寄生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的海利升注射液已... 白果槲寄生是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的新鲜带叶茎枝和果实,中国无分布。在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被列入《美国顺势疗法药典》《德国顺势疗法药典》等。目前,以白果槲寄生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的海利升注射液已作为进口的天然药物进入我国临床,主要用于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辅助治疗。通过总结分析白果槲寄生科学研究文献,结合中医理论对其中药药性进行探讨。通过对白果槲寄生的活性成分、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等文献分类研究,归纳出白果槲寄生具有抗癌和提高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降血糖、降血压、抗氧化、抗癫痫等药理作用;依据临床应用和使用情况,结合中药药性理论,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赋予了白果槲寄生中药药性。白果槲寄生的性味归经为性平味甘;归肝、肾、脾经。功效为解毒散结、平肝潜阳、益气养阴,可用于治疗癥瘕积聚,肝阳上亢,痫证,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供配制成药用(皮下注射),建议从1 mL 0.000 1 mg开始,每周注射次数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槲寄生 中药药性 新外来中药 性味归经 功效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归经特点分析
10
作者 王雪纯 李秀敏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应用较为广泛的454味中药归经特点,为临床应用中药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以《中药学》收纳中药名称为主题词收录中药,建立一级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SPSS Clementine 12.0、IBM SPSS Statis...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应用较为广泛的454味中药归经特点,为临床应用中药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以《中药学》收纳中药名称为主题词收录中药,建立一级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SPSS Clementine 12.0、IBM SPSS Statistics 21统计软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及其归经进行频次分析;以《中医内科学》五脏疾病为条目,整理选用代表方剂常用药物,建立二级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应用剂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结果:《中药学》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共收录454味,频次排前3的归经分别为肝经(18.29%)、肺经(15.94%)和胃经(14.43%)。治疗五脏病同时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共249味,高频药物频次≥24次,共25味,甘草(93次)、茯苓(86次)、陈皮(68次)、当归(67次)、半夏(64次)、白术(61次)的用药频次居多。关联规则分析有37组药物组合置信度=100%,其中白术-黄连(补虚药-清热药)、陈皮-半夏-当归(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支持度最高,均大于39%。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得出6类新的药物组合。治五脏病药物在12条经脉中以入肝经(18.23%)和肺经(15.89%)占比居多,即药用部位多以肝脏和肺脏为主。结论: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临床实践,反过来可指导组方用药,对临床选择用药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归经 特点分析 数据挖掘 应用剂量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五脏疾病
下载PDF
基于《证类本草》的鲜药应用特点研究
11
作者 冯艺凡 张双丽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2-1398,共7页
目的:通过统计与分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中可鲜用中药及应用特点,为鲜药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证类本草》收录的中药进行筛选,并将纳入的鲜药相关信息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统计与分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中可鲜用中药及应用特点,为鲜药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证类本草》收录的中药进行筛选,并将纳入的鲜药相关信息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类本草》中发现鲜药种类总计296种,其中鲜植物药234种(79.05%),鲜动物药62种(20.95%);鲜药药性以寒凉为主,植物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动物药药味以甘、咸、苦为主,无毒鲜药最多,有191种(82.33%);在用法中,外用最多337次(53.32%);在主治疾病上,记载最多的是外科疾病201次(30.04%)。结论:《证类本草》中明确记载了多种动植物药的临床鲜用方法,但目前鲜药的应用十分有限,有待进一步加强鲜药资源开发与相关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中药 鲜药 性味 用药特点 数据挖掘 本草古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旋覆花药性研究古今演变及原因探析
12
作者 李念真 赵翔凤 +1 位作者 田静 宋咏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55-360,共6页
考证旋覆花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的演变脉络,初步探析已有记载中对旋覆花药性认识不一的成因。《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奠定了旋覆花药性理论的基础,历代本草文献以此为主体进行了扩充。隋唐以后,旋覆花的临床应用范... 考证旋覆花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的演变脉络,初步探析已有记载中对旋覆花药性认识不一的成因。《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奠定了旋覆花药性理论的基础,历代本草文献以此为主体进行了扩充。隋唐以后,旋覆花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将其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宋代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旋覆花“性专主下”的认识,开始从味苦辛、性走散的角度阐释其药性特点。至明清时期,出现了“性专主下”“能升能降”“药性旋转”的多元化认识。古代医籍中所载旋覆花药物品种有差异、药用部位不统一、临床配伍变化较丰富,上述因素均有可能对药性的判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花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药性演变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亚利 毛堂友 +2 位作者 焦瑶 陈慧慧 谢春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372-2376,2381,共6页
目的:挖掘现有数据库中中药复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现有文献数据库中所有中药复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搜集具有明显疗效的中药复方,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建... 目的:挖掘现有数据库中中药复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现有文献数据库中所有中药复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搜集具有明显疗效的中药复方,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通过数据挖掘板块中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纳入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统计、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并且得出核心组方。结果:共纳入122篇文献,包含122首中药复方,132味中药。使用频次最多的前5味中药分别为:防风、陈皮、茯苓、白芍、柴胡。所有中药中平性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温性、微寒及微温。药味以甘味为主,辛味、苦味、酸味、淡味次之。药物归经以脾经为主,其次为肺经、肝经、胃经。结论:肝郁脾虚证IBS-D的治疗应当在疏肝健脾之品中酌加驱散风邪之药,重视寒热的兼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中药复方 频数分析 四气五味 归经
下载PDF
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肾功能衰竭用药性味归经分析
14
作者 金伟东 张鑫 +9 位作者 陈仓颉 王丹丹 王刚 纪玉堂 李晓锐 范兆亮 孟强 王宗宝 王红 丁夕霞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肾功能衰竭用药性味归经的规律.[方法]收集国医大师张大宁临证治疗肾功能衰竭处方共120个,分析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结果]所收集的120个处方中四气方面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寒性药物,共41例(33.9%),...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肾功能衰竭用药性味归经的规律.[方法]收集国医大师张大宁临证治疗肾功能衰竭处方共120个,分析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结果]所收集的120个处方中四气方面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寒性药物,共41例(33.9%),温、平性药物次之,均为36例(29.5%),凉性和热性分别为7例(5.7%)和2例(1.6%);五味方面使用甘味药物频次最多,共71例(37.6%),苦味药物55例(29.1%),辛味药物36例(19.0%),酸味药物15例(7.9%),咸味药物12例(6.3%);归经方面使用入肝经的药物为69例(22.4%),入肾经的为48例(15.6%),入脾经的为46例(14.9%),入肺经的为38例(12.3%),入胃经的为30例(9.7%),入心经的为24例(7.8%),入大肠经的为20例(6.5%),入膀胱经的为12例(3.9%),入胆经的为12例(3.9%),入小肠经的为4例(1.3%),入心包经的为3例(1.0%),入三焦经的为2例(0.6%).[结论]张大宁大师治疗肾功能衰竭用药偏寒,药味多甘、苦,多入肝、肾、脾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病 国医大师张大宁 性味归经
原文传递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配伍禁忌配伍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尚尔鑫 范欣生 +1 位作者 段金廒 叶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药配伍禁忌的组成特点和配伍方式,寻找配伍禁忌特定的属性组和,揭示配伍禁忌部分标志性属性。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 ,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属性上挖掘药典中的中药配伍禁忌组合与常用药对之间的属性组合差... 目的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药配伍禁忌的组成特点和配伍方式,寻找配伍禁忌特定的属性组和,揭示配伍禁忌部分标志性属性。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 ,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属性上挖掘药典中的中药配伍禁忌组合与常用药对之间的属性组合差异。结果部分属性组合如热-肺、热-寒、热-苦、热-甘、胃-热等在配伍禁忌中出现频率很高,而在药对中的出现频率则很低。其他属性组合如肾-肺、心-肺、脾-肺等在配伍禁忌和药对中都出现较多,特异性较差。结论通过挖掘研究,证明在配伍禁忌组合中存在着特定的性味归经属性组合,与药对存在明显的差异。若用于判别其他可能的配伍禁忌组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禁忌 药对 性味归经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常用中药性味归经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萍 王平 +3 位作者 田代志 刘军锋 刘松林 陈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07-2208,共2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常用药物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篇溃疡性结肠...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常用药物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篇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用SPSS 17.0软件对其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涉及的"性"进行描述统计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主要是温性(占31.8%),其次是微寒(占21.2%)、寒性(占15.1%)、平性(占15.1%),此4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83.2%,其它药性使用较少;味则以苦味(32.2%)为先,其次为甘(30%)、辛(27.3%),此3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89.5%,其它药味则使用较少;"归经"以归脾经(22.36%)的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胃经(18.63%)、肺经(13.66%)、肝经(13.04%)、大肠经(11.8%)的药物。结论苦寒入脾经药物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具有清热燥湿、健脾和胃功能是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 性味 归经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建立中药肾毒性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红杰 陈亮 +3 位作者 李天昊 詹莎 陈灵修 陈利国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1-577,共7页
目的研究四性、五味和归经与中药肾毒性的相关性,建立中药肾毒性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肾毒性中药111味、非肾毒性中药398味。记录上述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咸、淡和涩... 目的研究四性、五味和归经与中药肾毒性的相关性,建立中药肾毒性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肾毒性中药111味、非肾毒性中药398味。记录上述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咸、淡和涩)和归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和肝经),进行肾毒性中药、非肾毒性中药与其四性、五味和归经的相关性检验,相关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绘制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概率的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在四性归属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241;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在五味归属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0.210;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在归经归属无相关性(P>0.05)。四性、五味两个方面12个变量因素入选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四性中的热、平和五味中的苦、甘共4个变量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概率分界值为0.28)。结论中药四性、五味、归经3个方面24个变量因素当中,四性、五味两个方面12个变量因素与其肾毒性具有相关性,其中四性中的热、平和五味中的苦、甘为肾毒性的影响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于中药肾毒性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肾毒性预测 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 四性 五味 归经
原文传递
四性、五味和归经对中药肝毒性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红杰 李天昊 +3 位作者 詹莎 陈灵修 崔会营 陈青山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8-713,共6页
目的筛选四性、五味和归经中对中药肝毒性预测的重要因素,并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肝毒性中药107味,非肝毒性中药431味。记录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咸、淡和涩)和归经(肺经、胃经、脾经、... 目的筛选四性、五味和归经中对中药肝毒性预测的重要因素,并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肝毒性中药107味,非肝毒性中药431味。记录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咸、淡和涩)和归经(肺经、胃经、脾经、大肠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和肝经),进行肝毒性中药、非肝毒性中药与其四性、五味和归经的相关性检验,并将相关性变量纳入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模型,筛选重要预测变量。使用Med Calc绘制各个模型预测概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筛选各个模型预测的最佳分界值。结果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模型,3种模型预测变量重要性排名的前2位均有辛味;3种模型最佳预测分界值均在0.2附近(默认0.5),3种模型预测中药肝毒性的能力均距最优模型有一定差距。结论辛味可能是预测中药肝毒性的重要因素;数据挖掘技术对于中药肝毒性预测研究以及中药毒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毒性预测 中药 四性 五味 归经
原文传递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凡 巩江 +5 位作者 崔超 李玮 郝保华 刘建利 孙文基 倪士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中药归经的历史、原理、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进行了概述,为中药现代化提供资料。
关键词 中药 归经理论 历史 原理 临床应用 研究
原文传递
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胃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小梅 李续娥 +2 位作者 孙桂波 刘金珠 郭宝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探讨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胃机能的影响。方法:用温热药干姜水煎剂连续灌胃大鼠15 d,造成胃热证模型。再分别以黄连、蒲公英、枳实水煎剂灌胃治疗10 d,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液中与胃机能相关的生化指标血栓素B_2(TXB_2... 目的:探讨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胃机能的影响。方法:用温热药干姜水煎剂连续灌胃大鼠15 d,造成胃热证模型。再分别以黄连、蒲公英、枳实水煎剂灌胃治疗10 d,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液中与胃机能相关的生化指标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结果:胃热证模型大鼠血液中的TXB_2/6-keto-PGF_(1α),MTL,Gas较空白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6-keto- PGF_(1α)则有显著性降低(P<0.05)。分别予以黄连、蒲公英、枳实治疗后,6-keto-PGF_(1α)与SS有不同程度升高,TXB_2, TXB_2/6-keto-PGF_(1α),Gas,MTL有不同程度降低。各寒性中药治疗组的药效以黄连组最强,其次是蒲公英组,然后是枳实组,且黄连、蒲公英、枳实的高剂量组药效均强于低剂量组。结论:归胃经寒性中药黄连、蒲公英、枳实可有效改善胃热证大鼠的胃机能,且疗效因药物的寒性程度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胃经寒性中药 胃热证 胃机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