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法视野下的南海海盗治理与合作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琪 唐丽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9-15,共7页
日益猖獗的南海海盗对南海的航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国际法对海盗治理形成了一些规范,但这些国际法的规范有的不具法律拘束力,有的规定得过于原则不够具体,有的目前不能适用于南海。而南海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南海的航行安全关乎到... 日益猖獗的南海海盗对南海的航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国际法对海盗治理形成了一些规范,但这些国际法的规范有的不具法律拘束力,有的规定得过于原则不够具体,有的目前不能适用于南海。而南海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南海的航行安全关乎到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中国应当在南海发挥更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海盗治理问题上,应采取"搁置争议、加强合作"方略。具体应遵从四个步骤:完善国内的刑事立法;积极开展海盗治理、保障南海航行安全的双边合作;推动南海反海盗合作新的多边协议的达成;积极参加国际上打击南海海盗犯罪的联合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盗 治理与合作 国际法 中国对策
下载PDF
中国参与北极航运治理的国际法依据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唐尧 夏立平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1-61,共11页
北冰洋海冰消融使得北极航道得以开通,而北极航道的利用也带来了相应的治理需求。作为世界航运大国,中国在北极享有航行、航行中的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以及航行中的搜寻和救助权利义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国际准... 北冰洋海冰消融使得北极航道得以开通,而北极航道的利用也带来了相应的治理需求。作为世界航运大国,中国在北极享有航行、航行中的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以及航行中的搜寻和救助权利义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国际准则》等国际法律制度为中国参与北极航运治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现有国际法依据主要围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展开,同时它们还显现出了从软法向硬法过渡以及全球性条约区域化的特征。基于此,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北极国家合作以及提升本国履约能力等方式,充分利用相关国际法依据,积极参与北极航运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极 国际法依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与行政法国际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泰 赵学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150,共9页
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传统上属于国内公法的行政法也呈现向域外扩张的趋势,行政法国际化已经不再仅仅流于纯粹理论上的探讨,而是在实践中已经有某些迹象可循。行政法国际化分为两种实现方式,其最终结果就是作为相对独立意义上的国际行... 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传统上属于国内公法的行政法也呈现向域外扩张的趋势,行政法国际化已经不再仅仅流于纯粹理论上的探讨,而是在实践中已经有某些迹象可循。行政法国际化分为两种实现方式,其最终结果就是作为相对独立意义上的国际行政法体系的产生。因为私人主体一方的参与,新兴的国际行政法体系是对传统国际、国内二元对立结构的颠覆。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到行政法国际化的进程中去,避免在其中话语权的旁落。新兴的国际行政法必然会催生我国的国际行政法学科产生,至少首先会在行政法学领域产生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我国学界应当对此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行政法国际化 国际行政法 中国应对
下载PDF
知识产权的国际私法保护:中国的实践 被引量:4
4
作者 吕岩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95,共7页
由于地域性特点的存在,知识产权的国际私法保护一直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个难题。然而,随着"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尤其是TRIPS协议的出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朝着国际化方向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越来越重... 由于地域性特点的存在,知识产权的国际私法保护一直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个难题。然而,随着"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尤其是TRIPS协议的出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朝着国际化方向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对涉外知识产权的保护,先后缔结或参加了一些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在国内立法中也对涉外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作出了相应规定,特别是在2010年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设立专章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这些立法措施,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国际私法 中国实践
下载PDF
国家责任--中国宪法学新的理论支点 被引量:2
5
作者 石文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49,共6页
不同于违宪责任、政府责任、政党责任等,国家责任是比上述概念含义更广、更具有时代特征的概念。国家责任这一概念一开始出现于国际法中,并由国际法的概念转化而来成为我国宪法学的新概念。国家责任的形成具有现实必然性,新时期国际、... 不同于违宪责任、政府责任、政党责任等,国家责任是比上述概念含义更广、更具有时代特征的概念。国家责任这一概念一开始出现于国际法中,并由国际法的概念转化而来成为我国宪法学的新概念。国家责任的形成具有现实必然性,新时期国际、国内的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国家责任得以诞生的现实土壤,国际人权法的发展,是国家责任形成的催化剂。国家责任的提出与构建,必将促进中国宪法的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宪法发展的新的理论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责任 中国宪法学 中国宪法 国际法 政党责任
下载PDF
北极治理法治化与中国的身份定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晨光 《领导科学论坛》 2016年第1期76-85,共10页
近年来,气候变化使北极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北极治理也逐渐"嵌入"到全球治理的范围和进程之中。在全球治理法治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在全球、多边、双边和北极国家国内等四个层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治理机制... 近年来,气候变化使北极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北极治理也逐渐"嵌入"到全球治理的范围和进程之中。在全球治理法治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在全球、多边、双边和北极国家国内等四个层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治理机制,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各治理主体的重视和遵循。但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下,这些机制存在规定不明确、权威性不足、"碎片化"等缺陷,且面临着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冲击。随着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意愿和能力的增强,中国在北极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应坚持一贯的"建设型的现状性国家"的身份定位,审时度势地扮演好参与者和建设者、遵法者和立法者、响应者和引领者等角色,努力塑造"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治理法治化 全球治理 国际机制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 国家身份
下载PDF
南海争端走向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邵建平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8年第6期56-66,136,137,共13页
南海局势在2016年下半年以来趋稳转圜,但南海争端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发酵的可能性仍然比较大。从未来趋势看,南海争端将会呈现以下态势:随着中国在南海维权力度的加大,美国、日本等域外大国将会继续加强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南海争端大国政... 南海局势在2016年下半年以来趋稳转圜,但南海争端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发酵的可能性仍然比较大。从未来趋势看,南海争端将会呈现以下态势:随着中国在南海维权力度的加大,美国、日本等域外大国将会继续加强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南海争端大国政治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南海仲裁案的消极影响将无法完全消除,南海争端法律斗争更加白热化。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仍然是周边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因此要将南海政策放在中国周边外交整体布局之下进行考量,实现维权与维稳的平衡。具体来说,继续倡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争取有所突破;加大推进"双轨策略"的力度;在东南亚打造战略支点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争端 域外大国介入 法律斗争 中国的政策
下载PDF
评大西广《关于钓鱼岛主权之争的思考》
8
作者 陈多友 邓宇阳 《战略决策研究》 2012年第6期3-7,共5页
钓鱼岛领土争议在中日两国引发起民族主义的惊天骇浪,两国知识界也被卷进这场国权之争,双方学者各执一词,剑拔弩张。但是,在日本,也能够听到一些有历史洞见力和远见卓识的学者,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所发表的具有良知和良识的声音。京都大学... 钓鱼岛领土争议在中日两国引发起民族主义的惊天骇浪,两国知识界也被卷进这场国权之争,双方学者各执一词,剑拔弩张。但是,在日本,也能够听到一些有历史洞见力和远见卓识的学者,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所发表的具有良知和良识的声音。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庆应义塾大学教授,日本著名经济外交研究专家大西广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今年8月27日,他在由京都大学经济学研究科东亚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东亚经济研究通讯《京大东亚中心新闻简报(第432号)》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关于钓鱼岛主权之争的思考》。在该文中,作者客观公允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以下,笔者就其主要观点略作评述,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领土争议 国际法 历史学 中国主权
下载PDF
论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在《示范法》上的新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岳霞 《襄樊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23-27,共5页
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是我国现行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核心内容。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制定的民间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吸取英美国家的实践,在第八节第二分节对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作了较为全面... 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是我国现行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核心内容。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制定的民间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吸取英美国家的实践,在第八节第二分节对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作了较为全面的科学规定,将传统的法律选择方法和新发展趋势进行结合和协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涉外侵权立法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地法 法律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
下载PDF
留学生如何课程思政?留学生国际法教学的中国叙事分析
10
作者 王鹏 《法学教育研究》 2022年第3期291-307,共17页
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留学生项目为例,基于三届留学生的课堂教学观察和问卷调查,讨论在留学生国际法教学中进行中国立场宣传的挑战、重点和难点。留学生国际法教学中的中国叙事,面临配套教材建设滞后、授课内容中国特色不足、课题... 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留学生项目为例,基于三届留学生的课堂教学观察和问卷调查,讨论在留学生国际法教学中进行中国立场宣传的挑战、重点和难点。留学生国际法教学中的中国叙事,面临配套教材建设滞后、授课内容中国特色不足、课题讨论受限等挑战。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留学生国际法教学应注意坚持专业精神,宣传中国特色;建构具体情境,促进共情理解;注重言传身教,促进文化认同。作为配套,留学生项目的日程管理,也应留意以大国气象化解文化冲突,善用中国发展成果增强感召力,加强高校英文宣传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国际法 中国立场 中国故 文化冲突
下载PDF
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多元视角 被引量:9
11
作者 那力 王彦志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7,共7页
当代国际经济法应该具有多元开放的法学视角和理论进路,例如,法律视角、经济视角、政治视角、历史视角、人权视角、哲学视角、发展视角、可持续发展视角,等等。Jackson的实用主义宪法制度分析、Petersmann的理想主义自由宪政分析、Qure... 当代国际经济法应该具有多元开放的法学视角和理论进路,例如,法律视角、经济视角、政治视角、历史视角、人权视角、哲学视角、发展视角、可持续发展视角,等等。Jackson的实用主义宪法制度分析、Petersmann的理想主义自由宪政分析、Qureshi的全球化多元综合法律分析为国际经济法学术领域的三种主要视角。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多元标志着国际经济法学术开始走出理论的幼稚和贫困,迈向理论的成熟和繁荣,进而超越概念之争,进入理论之争,乃至开启范式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经济法 法理学 理论多元 中国学术
原文传递
公司属人法的确定:真实本座主义的未来 被引量:9
12
作者 邢钢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8-208,共21页
真实本座主义与内部事务主义是公司属人法确定的两大基本理论。真实本座主义旨在保护公司真实本座所在地国的相关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但也限制了公司的自由设立和流动。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与公司自治思想理念的深入,公司属人... 真实本座主义与内部事务主义是公司属人法确定的两大基本理论。真实本座主义旨在保护公司真实本座所在地国的相关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但也限制了公司的自由设立和流动。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与公司自治思想理念的深入,公司属人法确定的标准将逐渐演变为以内部事务主义为主、真实本座主义为辅的混合适用模式。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范立场游移不定,司法实践很有可能走向真实本座主义。改进之路在于明确中国法律的规范立场,赋予"法人主营业地"法律含义或者证明的方法,将"主营业地法律"的适用严格限定在保护第三人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属人法 真实本座主义 内部事务主义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原文传递
论国际法治研究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与中国视角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陶南颖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8-206,共19页
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对中国存有偏见:中国总是被视为国际法律体系中的“违法者”。这种偏见主要来源于国际法治研究中长期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即某些学者总是机械地将西方国际法理论和思维套用到对中国国际法律实践的理解中去。... 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对中国存有偏见:中国总是被视为国际法律体系中的“违法者”。这种偏见主要来源于国际法治研究中长期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即某些学者总是机械地将西方国际法理论和思维套用到对中国国际法律实践的理解中去。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自我意识的提高,逐渐兴起了中国视角。中国视角既研究国际法律体系的规范,也考察这些规范所关联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强调本土文化和价值标准对中国国际法立场的影响,也承认并包容其他文明对中国国际法立场形成的重要作用。中国视角的发展方向是探索构建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这将促进国际法治研究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治研究 西方中心主义视角 中国视角 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论海洋渔业资源的法律地位——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中心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传良 张晏瑲 《国际法研究》 2019年第1期44-60,共17页
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基于主权、主权权利、公海捕鱼自由原则乃至"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有权由其国民在相应海域从事渔业资源捕捞活动。同时,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和管理制度也是国际渔业法的重要内容。国际... 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基于主权、主权权利、公海捕鱼自由原则乃至"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有权由其国民在相应海域从事渔业资源捕捞活动。同时,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和管理制度也是国际渔业法的重要内容。国际法没有关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所有权制度,这些制度属于国内法的内容。检视我国所有权制度,我国内水、领海中的海洋渔业资源作为所在海域的成分,归国家所有,但珍贵、濒危的海洋野生动物资源单独作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依据我国渔业法律制度,海洋渔业捕捞活动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渔业经营者获得捕捞权,是其在各海域从事捕捞活动并获得渔获物所有权的国内法依据。另外,规范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也是我国渔业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渔业法 我国渔业法律制度 海洋渔业资源 法律地位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国际法解读——评黄惠康大使著《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法》
15
作者 严文君 《国际法研究》 2020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法》是我国资深外交官和知名国际法学者黄惠康大使的最新力作。作者结合自身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以法律与外交的融合作为切入点,解析了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传承和发展脉络,总结了中国在经略海洋、应对气候...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法》是我国资深外交官和知名国际法学者黄惠康大使的最新力作。作者结合自身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以法律与外交的融合作为切入点,解析了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传承和发展脉络,总结了中国在经略海洋、应对气候变化、境外追逃追赃、网络空间治理、涉港澳条法事务等重要外交新领域的恢弘实践,解读了“一国两制”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伟大构想,系统、深入地讨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特征、丰富内涵和所面临的诸多国际法问题,内容丰富而发人深省。在过去70年的时间里,中国外交的条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总结中国经验、分析中国问题、探寻中国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条法人神圣的使命担当和孜孜以求的学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国际法 条约机构 自卫权 “一国两制”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