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productive farming technology in Japanese eel and chub mackerel 被引量:1
1
作者 Hiroshi Miyanishi Naoki Nagano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2022年第5期595-600,共6页
Japanese eel(Anguilla japonica)and chub mackerel(Scomber japonicus)are commercially valuable species in Asian aquaculture.The reduction in eel and chub mackerel resources has been a serious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tha... Japanese eel(Anguilla japonica)and chub mackerel(Scomber japonicus)are commercially valuable species in Asian aquaculture.The reduction in eel and chub mackerel resources has been a serious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by reducing the catch of their natural populations to halt their decline and reac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Furthermore,securing sufficient food supply by aqua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addressing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fish products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ly,juveniles of the Japanese eel and chub mackerel have been captured to be raised in aquaculture.Owing to the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se species,new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full-lifecycle aquaculture of Japanese eel in 2011 and chub mackerel in 2014.These technologies are expected to stop the declin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rovide a stable food supply.Recently,seed production of these species has increased ow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ccessful broodstock management and larval rearing techniques.Fundamental information on oocyte maturation and ov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artificial induction of sexual maturation is needed to produce good quality seeds of the Japanese eel and chub mackerel.Here,hormonal mechanisms and previously and newly developed methods for artificial seed production have been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eel chub mackerel Full-lifecycle aquaculture Hormonal maturation Saccus vasculosus
原文传递
鲐鱼为原料制备低分子质量肽及其功能特性
2
作者 廖慧琦 杨留明 +3 位作者 张慧恩 曹少谦 杨华 戚向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162,共8页
为研究分子质量与鲐鱼多肽功能特性的关系,采用超滤技术对鲐鱼多肽进行分级截留,获得>10 kDa、5~10 kDa、<5 kDa等3个超滤组分,研究其功能特性、抗氧化活性以及免疫活性。结果表明,pH为3~11时,鲐鱼多肽不同分子质量组分均具有较... 为研究分子质量与鲐鱼多肽功能特性的关系,采用超滤技术对鲐鱼多肽进行分级截留,获得>10 kDa、5~10 kDa、<5 kDa等3个超滤组分,研究其功能特性、抗氧化活性以及免疫活性。结果表明,pH为3~11时,鲐鱼多肽不同分子质量组分均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随着分子质量的降低,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以及乳化性等功能特性均发生显著变化。同时鲐鱼多肽不同分子质量组分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与免疫活性,其中<5 kDa超滤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与免疫活性最高。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鲐鱼多肽各超滤组分氨基酸含量丰富。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鲐鱼多肽在保健食品中的加工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活性肽 超滤 抗氧化活性 免疫活性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和栖息地指数模型预测东、黄海日本鲭渔场分布
3
作者 曹睿星 官文江 +1 位作者 高峰 贺伟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81,共10页
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和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均广泛应用于渔情预报研究中。为比较两模型渔情预报效果以提升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本研究利用2003-2012年东、黄... 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和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均广泛应用于渔情预报研究中。为比较两模型渔情预报效果以提升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本研究利用2003-2012年东、黄海日本鲭的渔业数据以及海表温度、海面高度、海表盐度、海表温度梯度等海洋环境数据,构建最大熵模型和HSI模型,以分析、比较两模型对东、黄海日本鲭栖息地的预测效果,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模型预测的渔场概率与实际渔获量百分比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两模型渔情预报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最大熵模型预测的渔场发生高概率位置与捕捞位置基本重合,在无历史捕捞数据海域预测渔场发生的概率较低;HSI模型预测的高栖息地指数位置与捕捞位置部分重合,在无历史捕捞数据海域也可获得较高的栖息地指数,将非渔场预测为渔场的概率较高;(2)最大熵模型和HSI模型的月平均AUC值分别为0.95和0.66,故最大熵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对较好;(3)使用HSI模型时,应在模型中加入非渔场数据,并加强对此类数据的收集,否则该类模型预报渔场时有扩大化的可能;使用最大熵模型时,必须提高渔业数据的空间覆盖率,否则无法全面反映渔场时空分布动态。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提升东、黄海日本鲭渔情预报精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栖息地指数模型 模型比较 日本鲭
下载PDF
基于框架法的东黄海日本鲭产卵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楚珠 严利平 +4 位作者 李建生 吕振波 张壮丽 张辉 李圣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8-917,共10页
利用2010年1月至5月在闽南、闽东、温台和烟威渔场采集的254尾产卵期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样品,分析了4个海域日本鲭产卵群体的形态差异。每尾样品先以框架测量法(truss method)测定20个框架的数据;再利用相对生长测定法(allometri... 利用2010年1月至5月在闽南、闽东、温台和烟威渔场采集的254尾产卵期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样品,分析了4个海域日本鲭产卵群体的形态差异。每尾样品先以框架测量法(truss method)测定20个框架的数据;再利用相对生长测定法(allometric method)对框架数据进行标准化,消除个体大小差异对分析的影响。用254尾样品标准化后的框架数据进行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了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6.63%。第2主成分主要受第二背鳍基底长度和臀鳍基底长度的影响;第3主成分主要受鳃盖腹部末端至腹鳍起点距离的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日本鲭产卵群体的形态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体型的长短引起的。通过逐步判别分析(Stepwise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DFA)建立了4个日本鲭产卵群体的判别公式,其判别准确率P1为97.06%~100%,判别准确率P2为97.14%~100%,综合判别率为99.2%。研究结果显示,源自4个海域的日本鲭产卵群体具有显著的形态差异。本研究旨在为东黄海日本鲭种群的划分从形态特征上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黄海 日本鲭 产卵群体 形态差异 框架法
下载PDF
东海鲐鱼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凯 严利平 +1 位作者 程家骅 李建生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4期337-343,共7页
利用1970-2006年每年取样鲐鱼所得叉长体重组构成资料,重点分析了70、80、90年代的鲐鱼生物学表征;并结合我国围网捕捞的发展变化情况,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LVPA)对各个年代的鲐鱼捕捞死亡系数(F)做了分析对比,研究显示,东... 利用1970-2006年每年取样鲐鱼所得叉长体重组构成资料,重点分析了70、80、90年代的鲐鱼生物学表征;并结合我国围网捕捞的发展变化情况,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LVPA)对各个年代的鲐鱼捕捞死亡系数(F)做了分析对比,研究显示,东海区日本鲭F由70年代的0.68上升为90年代的1.60,开发利用程度在不断地加大中。根据1990年以来的日本鲭渔获量资料,估算了1990-2001年东海区日本鲭资源量,结果表明,东海区日本鲭年平均资源量在(73.34-116.88)×10^4t之间波动。以LVPA法估算所得的90年代鲐鱼F值和最小开捕叉长的数据,利用B-H动态综合模型估算了不同渔业条件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的变化,结果显示,以目前的捕捞强度,日本鲭的开捕年龄从0.25龄提高为1.22龄,即最小开捕叉长由185 mm调整为247.61 mm,Y/R可提高15.1%,具有一定增产潜力。建议在实际渔业中,渔期适当推迟,禁止利用日本鲭幼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LVPA B-H动态综合模型 捕捞死亡系数 开捕年龄 开捕叉长
下载PDF
基于提升回归树的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 被引量:25
6
作者 高峰 陈新军 +1 位作者 官文江 李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9-48,共10页
为提高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准确率、降低渔业生产成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回归树的渔场预报模型。研究采用2003—2010年我国大型灯光围网渔捞日志数据,以有网次记录的小渔区为渔场,以渔捞日志未记录的区域作为背景场随机选择假定... 为提高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准确率、降低渔业生产成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回归树的渔场预报模型。研究采用2003—2010年我国大型灯光围网渔捞日志数据,以有网次记录的小渔区为渔场,以渔捞日志未记录的区域作为背景场随机选择假定非渔场数据,以海表水温等环境因子作为预测变量构建东、黄海鲐鱼渔场预报模型并以2011年的实际作业记录对预报模型进行精度验证。验证计算得到预报模型的AUC(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值为0.897,表明模型的预报精度较高。模型的空间预测结果表明,预报渔场与实际作业位置基本吻合,其位置移动也与实际情况相符。这表明基于提升回归树的渔场预报模型可以用来进行东、黄海鲐鱼渔场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回归树 鲐鱼 渔场预报 东、黄海
下载PDF
东、黄海日本鲭种群鉴定和划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严利平 张辉 +1 位作者 李圣法 李建生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1,共5页
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cus)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韩、中日渔业协定的生效,开展日本鲭等重要经济鱼类的种群归属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20世纪中日两国学者利用标志放流和渔业... 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cus)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韩、中日渔业协定的生效,开展日本鲭等重要经济鱼类的种群归属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20世纪中日两国学者利用标志放流和渔业调查数据分别进行了研判,但中日间以及国内对其种群划分存在不同见解。21世纪以来,中国一些研究者利用形态框架法和分子遗传学方法对前辈的种群划分进行了验证并提供了一些证据,但分析结果值得商榷。总结相关研究结果,多数中国学者将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划分为东海西部种群、五岛西部种群和闽南—粤东地方种群,也有中国学者将其划分为东海群系和闽南—粤东地方种群;日本学者将分布于东海不同越冬场日本鲭归属为对马暖流群系,也有日本学者将分布于东、黄海和日本海西部的日本鲭划分为九州西部群系和东海西部群系。针对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存在的不同观点,今后研究者应同时利用目前较为先进的、相对可操作的鱼类框架形态和分子遗传等判别技术,增加产卵场样本采集覆盖面,以获得判别东、黄海日本鲭种群相对最为科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鲭 种群结构 判别技术 东、黄海
下载PDF
复合种群管理的风险评估——以日本鲐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官文江 高峰 +1 位作者 李纲 陈新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682-3692,共11页
单一种群是目前渔业资源评估的基本假设,但渔业资源常由多个地方种群或产卵种群组成,并且种群间存在交流,构成复合种群。根据复合种群概念,以东、黄海日本鲐为例,对其12种种群动态情况进行了模拟。利用模拟所得的数据及剩余产量模型,分... 单一种群是目前渔业资源评估的基本假设,但渔业资源常由多个地方种群或产卵种群组成,并且种群间存在交流,构成复合种群。根据复合种群概念,以东、黄海日本鲐为例,对其12种种群动态情况进行了模拟。利用模拟所得的数据及剩余产量模型,分别分析了在复合种群、两独立种群及单一种群假设下所设置的10种评估管理方案,结果表明:(1)基于复合种群假设的评估管理方案与模拟的种群动态一致,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观测误差较小情况下,该方案为最佳方案,可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但随CPUE观测误差增大,该方案种群灭绝率增大,管理效果随之退化。(2)基于两独立种群假设的评估管理方案均使资源过度开发,不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3)在单一种群假设下,选择不同CPUE作为资源指数和采用不同捕捞量分配方法的评估管理方案存在过度捕捞和开发不足两种状况,其管理效果受种群本身参数及空间交换率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若采用的CPUE反映部分种群动态信息,则其评估管理方案至少在一种模拟情况下出现种群100%灭绝;若CPUE能反映整个种群资源量的动态变化,且捕捞量能按种群的空间结构进行分配,则管理效果与(1)类似,但不能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若忽略种群的空间结构影响而均匀分配捕捞量,则至少在一种模拟情况下出现种群100%灭绝。据此,对于复合种群的管理,建议:(A)如果种群数据收集及数据精度能得到保证,该资源的评估与管理应基于复合种群假设;(B)如果目前收集种群数据存在较大困难,且CPUE数据存在较大误差,则可采用单一种群假设,但必须设定更保守的捕捞量和采用基于种群空间结构的总许可渔获量(TAC)管理方案;(C)在制定渔业管理政策时,应结合种群生态、数据、模型假设及参数估计方法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对管理控制规则进行系统的管理策略评价以避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鲐 复合种群 资源评估 渔业管理 风险分析
下载PDF
用剩余产量模型专家系统(CLIMPROD)评估东海鲐鲹鱼类最大持续产量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卫忠 李长松 俞连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4-408,共5页
根据统计资料,利用剩余产量模型专家系统对东海鲐Shen鱼类最大持续产量作了谰估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鲐Shen鱼类化整为零分析时的MSY在34.5-44.2万吨之间,按种类分别评估时,鲐鱼的MSY为16.1万吨、蓝圆S... 根据统计资料,利用剩余产量模型专家系统对东海鲐Shen鱼类最大持续产量作了谰估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鲐Shen鱼类化整为零分析时的MSY在34.5-44.2万吨之间,按种类分别评估时,鲐鱼的MSY为16.1万吨、蓝圆Shen万吨,按区域分析时,鲐Shen鱼类东海北部群的MSY为12.5-13.2万吨,福建沿海群为20.1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Shen鱼 最大持续产量 剩余产量模型 专家系统
下载PDF
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模型及管理策略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广文 陈新军 李纲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7-452,共6页
鲐鱼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如何综合考虑生物、经济和社会效益来科学制定渔业管理目标是确保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根据中、日、韩三国鲐鱼围网生产作业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构建基于Schaefer剩余产量的生物经济模型,探讨... 鲐鱼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如何综合考虑生物、经济和社会效益来科学制定渔业管理目标是确保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根据中、日、韩三国鲐鱼围网生产作业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构建基于Schaefer剩余产量的生物经济模型,探讨不同管理目标下的产量及其对应捕捞努力量,以及1年(短期)、5年(中期)和10年(长期)的经济效益和资源状况。结果表明,最大持续产量(MSY)、最大经济产量(MEY)和生物经济平衡点(BE)对应的捕捞努力量(以我国大型灯光围网的单位网次产量为准)分别为23964网次,13816网次和27631网次,其对应的第1年产量和利润分别为39.29万t和5.56亿元,22.65万t和3.20亿元,及45.30万t和6.41亿元;前5年累计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181.88万t和19.78亿元,131.04万t和25.81亿元,及192.10万t和13.12亿元;前10年累计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354.62万t和34.53亿元,272.32万t和57.24亿元,及362.08万t和14.07亿元。研究表明,以BE为管理目标则其短期经济效益为最大,而以MEY为管理目标则其长期经济效益为最大。探讨了不同管理方法对鲐鱼渔业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生物经济模型 大型灯光围网渔业 东黄海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生产量和允许总渔获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颜尤明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06-510,共5页
以海洋生态系营养动力学为基础 ,采用Steele模式估算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 86 4.6 3kt,进而以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比例 ,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年生产量为 5 1 9.5 6kt。Gulland和MSY简单模... 以海洋生态系营养动力学为基础 ,采用Steele模式估算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 86 4.6 3kt,进而以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比例 ,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年生产量为 5 1 9.5 6kt。Gulland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 2 5 0 .5 7kt和 2 5 9.78kt。Schae 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 2 36 .0kt和2 34.1kt,最大持续捕捞力量分别为 1 1 40 4.1和 1 2 6 6 6 .6MW·d ,折算为福建灯光围网渔船分别为 42 4和 471组 ,并从开发现状和种群生态学及捕捞死亡等参数分析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Shen鱼类 资源生产量 鱼类资源 最大持续捕捞力量 允许总渔获量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鲐鲹鱼类群聚资源的评估 被引量:14
12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颜尤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1-45,共5页
: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 ,应用Steele模式估算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16 9.88× 10 4 t。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量为 10 2 .0 8× 10 4 t。Gulland模式和简单模式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的MSY分别为 50 .6 6... :以初级生产力为基础 ,应用Steele模式估算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16 9.88× 10 4 t。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量为 10 2 .0 8× 10 4 t。Gulland模式和简单模式估算鲐鱼类群聚资源的MSY分别为 50 .6 6× 10 4 t和 51.0 4× 10 4 t。Schaefer和Fox 2种剩余产量模式所估算的MSY分别为52 .4 1× 10 4 t和 51.73× 10 4 t,估算的fMSY换算为福建灯围渔船分别为 10 17组和 10 75组 ,并从海峡南、北 2个不同群系的鲐鱼类主要种群结构和生态学变化及渔业现状 ,讨论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中上层鱼类 蓝圆Shen 资源评估
下载PDF
应用渔业资源评估专家系统预测东海鲐年产量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芬 陈卫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9-473,共5页
利用渔业资源评估专家系统估算和预测了东海鲐年产量,实际的应用和对过去年产量的回顾预测都表明,该专家系统具一定的实用性,其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比较接近,平均预测精度为87.8%,预测结果可供渔业生产和管理部门参考。从近十... 利用渔业资源评估专家系统估算和预测了东海鲐年产量,实际的应用和对过去年产量的回顾预测都表明,该专家系统具一定的实用性,其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比较接近,平均预测精度为87.8%,预测结果可供渔业生产和管理部门参考。从近十多年鲐的渔业生产和资源状况来看,鲐实际捕捞产量已接近我们所评估的现存资源量。同时,渔获物的组成以当龄鱼为绝对多数,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说明东海始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并开始出现过度利用的迹象,资源前景并不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估 专家系统 年产量 东海区 渔业资源
下载PDF
鲭鱼中组胺降解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和基本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欧昌荣 汤海青 +2 位作者 张宇琼 郑洁 李海波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鲭鱼亚目的海洋鱼类在捕获后易产生组胺,导致鲭鱼中毒.为研究组胺消长与微生物的关系,通过平板分离和摇瓶发酵,以荧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力,从鲭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皮肉、内脏和腮中分离筛选组胺降解菌,并对所产组胺降解酶的酶学... 鲭鱼亚目的海洋鱼类在捕获后易产生组胺,导致鲭鱼中毒.为研究组胺消长与微生物的关系,通过平板分离和摇瓶发酵,以荧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力,从鲭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皮肉、内脏和腮中分离筛选组胺降解菌,并对所产组胺降解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自内脏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组胺降解酶活力较高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从生长产酶曲线推测该酶为初级代谢产物.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7.2.在pH 6.0~8.0和温度20~35℃范围内有较好的稳定性.Mn2+、Ca2+、Na-、Mg2+、K+等金属离子存在时酶活力增加,Zn2+、Al3+、Fe3+、Fe2+、Cu2+等金属离子存在时,酶活力下降,在EDTA存在条件下酶活力完全丧失.对其动力学研究表明,在甘氨酸-NaOH缓冲反应体系中,最大反应速度Vmax=156.25 U.mL-1,米氏常数Km=0.22 mg.mL-1.组胺降解菌国内还未见报道,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水产品组胺生物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鲭鱼 组胺 组胺降解酶 酶学性质
下载PDF
鲐鱼鱼精中5′-脱氧核苷酸的分离工艺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汉民 张芝芬 +1 位作者 娄永江 韩素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5-279,共5页
论述了用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M71菌株 ,经液体培养制得的 5′ -磷酸二酯酶降解鲐鱼鱼精DNA成5′ -脱氧核苷酸的分离工艺。分离采用 2 0 1× 8阴离子交换树脂 ,具体条件为 :柱床高 1 0 5mm ,柱床直径 45mm ,样品浓度 2 1 3mg&#... 论述了用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M71菌株 ,经液体培养制得的 5′ -磷酸二酯酶降解鲐鱼鱼精DNA成5′ -脱氧核苷酸的分离工艺。分离采用 2 0 1× 8阴离子交换树脂 ,具体条件为 :柱床高 1 0 5mm ,柱床直径 45mm ,样品浓度 2 1 3mg·mL-1,洗脱流速 0 .5mL·cm-2 ·min-1。分离结果表明 ,采用 0 .0 0 5MHCl+0 .0 4MNaCl作洗脱剂 ,流速为 0 .7mL·cm-2 ·min-1时 ,四种 5’ -脱氧核苷酸组分能完全被洗脱下来 ,且呈一个大峰 ,同其它成分分开 ,再先后采用 0 .0 0 1 8MHCl、0 .0 0 2 8MHCl、0 .0 36MNaCl(pH6 .0 )、0 .0 0 5MHCl+0 .0 2MNaCl作洗脱剂时 ,则能分别将dCMP、dAMP、T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鱼精 脱氧核苷酸 分离工艺 产出率 洗脱剂
下载PDF
东海南部鲐鲹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晓荣 许柳雄 《海洋渔业》 CSCD 2001年第3期117-121,共5页
本文对东海南部的鲐鲹鱼类的叉长、体重及性腺成熟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1999年5月份东海南部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6~28cm,优势体重组为200~300g;7、8月份优势叉长组为24~26cm,优势体重组为100~200g。蓝圆鲹优势叉长组为20~21cm。2... 本文对东海南部的鲐鲹鱼类的叉长、体重及性腺成熟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1999年5月份东海南部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6~28cm,优势体重组为200~300g;7、8月份优势叉长组为24~26cm,优势体重组为100~200g。蓝圆鲹优势叉长组为20~21cm。2000年7、8月份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4~26cm。1999年鲐鱼叉长组成基本呈正态分布,2000年鲐鱼叉长组成明显存在两个峰值。2000年相同叉长的鲐鱼体重要略低于1999年,认为跟1999年、2000年海洋环境因子变化有关。从相关系数来看,2000年的曲线更贴近实际情况。并认为5月份北上参加产卵洄游的鲐鱼群体、其性腺已开始发育成熟,并沿途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南部 鲐Shen鱼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东、黄海鲐鯵鱼渔场与海洋环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飞 钱伟国 田思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71,共8页
根据2000~2004年7~12月东、黄海鲐鯵鱼生产统计以及表层温度和盐度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鲐鯵鱼产量分布及作业渔场与表层温度、盐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鲐鯵鱼高产(2000t)区域主要在122~125°E、26... 根据2000~2004年7~12月东、黄海鲐鯵鱼生产统计以及表层温度和盐度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鲐鯵鱼产量分布及作业渔场与表层温度、盐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鲐鯵鱼高产(2000t)区域主要在122~125°E、26~28°N和123~125°E、32~38°N之间的海域。整个渔场的产量分布呈南部和北部高而中部低的态势。南北渔场汛期差异明显,南部渔场高产期集中在8~9月份,北部渔场高产期集中在10~11月份,且北部渔场高产期的产量比南部渔场高出22.7%。鲐鯵鱼适温范围为9.5~29.5℃,最适范围为28.5~29.5℃;适盐范围为30.9~34.4,最适范围为32.8~34.2。经非参数统计K-S检验结果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鯵鱼 产量分布 渔场 海洋环境
下载PDF
浅谈资源租金理论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雅丽 陈新军 李纲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4-240,共7页
在综述地租理论、产权理论和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等自然资源租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渔业资源的经济特性,提出了渔业资源租金的理论框架及其计算方法。渔业资源除稀缺性外,还具有再生性、洄游性、共享性等特性。由于具有共享性以及存在所... 在综述地租理论、产权理论和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等自然资源租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渔业资源的经济特性,提出了渔业资源租金的理论框架及其计算方法。渔业资源除稀缺性外,还具有再生性、洄游性、共享性等特性。由于具有共享性以及存在所有权和产权分离等问题,使得渔民在捕捞作业中只重视使用捕捞权利,而忽视对捕捞种类的养护,因此在自由入渔情况下捕捞生产中存在"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在我国近海实施渔业资源租金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借鉴国内外渔业资源租金研究方法,以近海鲐鱼(Scomber japanicus)资源为例,提出了鲐鱼资源租金计算的基本框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租金 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租金 鲐鱼
下载PDF
速食鲐鱼软罐头的研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晓春 王志铮 +1 位作者 李仁伟 娄永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研究了速食鲐鱼软罐头的制作工艺。根据鲐鱼加工特性,采用去皮,复合盐液漂洗、压榨、雪菜汁浸渍等工序连续脱脂。对主要工艺参数的研究表明:复合漂洗液中NaHCO3最佳浓度为2%;用6.0°Bé雪菜汁浸渍1h可得最佳效果;鱼片40℃干燥5... 研究了速食鲐鱼软罐头的制作工艺。根据鲐鱼加工特性,采用去皮,复合盐液漂洗、压榨、雪菜汁浸渍等工序连续脱脂。对主要工艺参数的研究表明:复合漂洗液中NaHCO3最佳浓度为2%;用6.0°Bé雪菜汁浸渍1h可得最佳效果;鱼片40℃干燥5.5h。121℃、25min杀菌后得最终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软罐头 雪菜汁 制作工艺 盐液
下载PDF
基于环境因子的东、黄海日本鲐Pella-Tomlinson生物经济模型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炜 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环境因子的生物经济模型,研究环境因子对鲐鱼资源的影响。【方法】根据2006—2015年中国鲐鱼生产统计鱼产卵场和索饵场海洋表面温度(SST)、索饵场海洋表面温度梯度(GSST)和索饵场海表面高度(SSH)等数据,假设产卵场和索... 【目的】建立基于环境因子的生物经济模型,研究环境因子对鲐鱼资源的影响。【方法】根据2006—2015年中国鲐鱼生产统计鱼产卵场和索饵场海洋表面温度(SST)、索饵场海洋表面温度梯度(GSST)和索饵场海表面高度(SSH)等数据,假设产卵场和索饵场环境因子对东、黄海日本鲐剩余产量产生影响,基于剩余产量模型分析环境因子对东、黄海日本鲐资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产卵场和索饵场关键因子共同影响内禀增长率r,产卵场关键因子影响环境容纳量K,进而影响剩余产量和资源量;2011、2012和2015年日本鲐遭受过度捕捞;每年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SY)、最大经济产量(MEY)和生物经济参考点(BE)及其对应的捕捞努力量fMSY、fMEY和fBE随着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在渔业管理中应考虑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鲐 Pella-Tomlinson模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