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批评话语研究的超学科与跨文化转向——以文化遗产的中国话语重构为例 |
吴宗杰
侯松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12 |
14
|
|
2
|
春秋决狱——从实践出发的审判思路 |
孙倩
赵晓耕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3
|
论“春秋笔法”的叙事策略及其内涵的变迁 |
倪爱珍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4
|
试论春秋笔法及其历史书写中的客观性 |
骆扬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5
|
钱钟书对“春秋笔法”的修辞解读和运用 |
叶荭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6
|
《史记》对“《春秋》笔法”的渊承与创新(上) |
赵彩花
|
《湘南学院学报》
|
2004 |
3
|
|
7
|
“春秋笔法”视角中的《围城》 |
叶荭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2 |
3
|
|
8
|
崇拜意识与礼法文化 |
吴海龙
|
《铜陵学院学报》
|
2014 |
1
|
|
9
|
王船山《春秋》解经学探微 |
谷继明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0
|
董仲舒《春秋繁露》考辨 |
黄朴民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1
|
褒贬即从字面求——由《于役志》看欧阳修《春秋》学的特色 |
成玮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2
|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春秋笔法”解读 |
叶荭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3 |
0 |
|
13
|
春秋笔法的框架语义观 |
王晓军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4
|
董仲舒法律思想的独特内涵 |
李建才
|
《大理大学学报》
CAS
|
2016 |
2
|
|
15
|
对话关系中的中西空白美学——从“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与本文空白理论说起 |
常芳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2 |
2
|
|
16
|
董仲舒《春秋》书法论的诠释学意蕴 |
张树业
|
《衡水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7
|
论春秋书法义例对欧阳修著史的影响 |
丁翌
|
《济宁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8
|
董仲舒与春秋决狱 |
周建英
|
《衡水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9
|
欧阳修对春秋书法义例的领悟和实践 |
王玉华
|
《菏泽学院学报》
|
2000 |
0 |
|
20
|
“春秋笔法”与《公羊传》词义研究 |
杨恩慈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