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评话语研究的超学科与跨文化转向——以文化遗产的中国话语重构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宗杰 侯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12-16,共5页
批评话语分析如何通过跨文化转向,吸纳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跨学科、超学科的拓展,这是该领域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从中国本土传统出发,挖掘以"春秋笔法"为要义的话语观、批判观、历史观和言说方式,将其运用... 批评话语分析如何通过跨文化转向,吸纳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跨学科、超学科的拓展,这是该领域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从中国本土传统出发,挖掘以"春秋笔法"为要义的话语观、批判观、历史观和言说方式,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文化遗产实践和研究中去,从而拓展话语学的超学科领地和文化多样性。文章通过具体实例的文本分析,特别展现民族志如何通过吸收"叙而不作"的历史书写,形成一种针对当下的话语批判风格,使批判成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化和建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 春秋笔法 文化遗产 超学科 跨文化
下载PDF
春秋决狱——从实践出发的审判思路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倩 赵晓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1,共5页
先秦时代所形成的《春秋》等经典实是先秦时代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写照,而《春秋》决狱正是通过对以往人们实践经验的再阐释来平息争端、解决纠纷,达致各方利益平衡的。从尚存的春秋决狱的六个案例中可看出,从实践出发,针对具体案件,解... 先秦时代所形成的《春秋》等经典实是先秦时代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写照,而《春秋》决狱正是通过对以往人们实践经验的再阐释来平息争端、解决纠纷,达致各方利益平衡的。从尚存的春秋决狱的六个案例中可看出,从实践出发,针对具体案件,解决纠纷才是审判的实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义理 《春秋》决狱 形式逻辑 经验与实践
下载PDF
论“春秋笔法”的叙事策略及其内涵的变迁 被引量:4
3
作者 倪爱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春秋笔法"具有重要的叙事学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叙事影响深远。它通过对"不可叙述事件"的巧妙叙述来传达春秋大义。"不可叙述事件"分为不必叙述的事件、不应叙述的事件和不愿叙述的事件。"春秋笔法&q... "春秋笔法"具有重要的叙事学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叙事影响深远。它通过对"不可叙述事件"的巧妙叙述来传达春秋大义。"不可叙述事件"分为不必叙述的事件、不应叙述的事件和不愿叙述的事件。"春秋笔法"的具体叙事策略为:第一,不必叙述、不应叙述的事件构成事件选择上的隐含法则,如果违背了这个法则,就在显性文本中制造了矛盾,而这矛盾之处就成为蕴含意旨之处;第二,对于不愿叙述的事件,采取的叙述方式是削去和曲笔两种,后者又分为故意省略信息进行不充分报道和故意歪曲信息进行误报两类。"春秋笔法"的本质可概括为叙述之外有叙述,也即"隐含的叙述"。明清小说评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广泛使用"春秋笔法"的,具体内涵包括:隐含的叙述比外显的叙述更丰富;隐含的叙述否定外显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笔法” 叙事策略 不可叙述事件 隐含的叙述
下载PDF
试论春秋笔法及其历史书写中的客观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骆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4,共7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春秋笔法是孔子设立褒贬的标准,是一种历史书写主观意识的体现。然而《春秋》的书写中本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反映客观历史的,即曾经发生过的史事;二是反映主观意识的,即书写者的主观判断。历史文本是主体(书写者)与所... 传统的观点认为春秋笔法是孔子设立褒贬的标准,是一种历史书写主观意识的体现。然而《春秋》的书写中本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反映客观历史的,即曾经发生过的史事;二是反映主观意识的,即书写者的主观判断。历史文本是主体(书写者)与所记录客观对象(史事)结合的产物,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春秋》对史事的记录是经过判断的结果。而史官(孔子)的判断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史实的认定,即客观史事首先要经过史官主观的分析与决断,是书写者所认定的客观真实,但其认定的事实受礼法传统的影响,要理解他们对客观真实的认识不应超越那个时代的意义体系;二是史官的书写规则,即把经过分析认定的事实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这也在长期的历史传统中客体化为春秋笔法,是那个时代历史观念的一种客观体现,在史官传统及主体间的相互认同中不断得以固化和加强,是历史真实赖以存在的条件。在《春秋》的书写中,史官并非不注重历史记录的客观真实性,但他们试图通过凸显自身主体性的方式更好地展示心中的历史之真。这种主观意识来源并受限于客观存在的历史传统,其背后体现了时代的客观合理性。所以,春秋笔法是一种书写客观历史之真的特殊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春秋笔法 历史书写 客观性
下载PDF
钱钟书对“春秋笔法”的修辞解读和运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叶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2-95,共4页
钱钟书关注和重视修辞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言外之意"。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的突出特点是"微言大义"和"尚简用晦",这和钱钟书重视文学的"言外之意"的修辞观是一致的。钱钟书在长期的... 钱钟书关注和重视修辞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言外之意"。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的突出特点是"微言大义"和"尚简用晦",这和钱钟书重视文学的"言外之意"的修辞观是一致的。钱钟书在长期的修辞理论研究和修辞运用实践中非常重视"春秋笔法",不仅对"春秋笔法"进行修辞解读,开拓了"春秋笔法"的修辞研究,还把这种笔法大量地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言外之意 春秋笔法 修辞解读 修辞运用
下载PDF
《史记》对“《春秋》笔法”的渊承与创新(上)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彩花 《湘南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4-49,共6页
《史记》运用"《春秋》笔法",是在渊承中有创新。无论从传承方式还是"微而显"、"志而晦"或"直书其事"的书写方法看都是如此。《史记》的具体实践丰富了"《春秋》笔法"的内涵。
关键词 《史记》 “《春秋》笔法” 传承方式 叙述方法 创新 表达方式
下载PDF
“春秋笔法”视角中的《围城》 被引量:3
7
作者 叶荭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251-254,共4页
"春秋笔法"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该笔法广泛运用在中国的史传和古典小说中,成为中国史籍和小说叙事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围城》中作者钱钟书如何大量运用"... "春秋笔法"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该笔法广泛运用在中国的史传和古典小说中,成为中国史籍和小说叙事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围城》中作者钱钟书如何大量运用"春秋笔法"来提升作品的审美效果,扩大阐释空间,增强幽默和讽刺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笔法 《围城》 微言大义 幽默 讽刺
下载PDF
崇拜意识与礼法文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海龙 《铜陵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75-76,共2页
崇拜作为一种宗教的原始形式,它与中国古代法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崇拜意识对中国古代法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崇拜意识的内化体现在立法原则上——以礼入法,崇拜意识的外化体现在司法活动中——经义断狱。
关键词 崇拜意识 以礼入法 经义断狱 文化 本质
下载PDF
王船山《春秋》解经学探微 被引量:3
9
作者 谷继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97,共7页
船山对《春秋》的解释别具特色:一方面,他探求孔子"属辞"的深意;另一方面却强烈反对立"例"以说经。复次,在他看来,孔子修《春秋》是因鲁史之旧文,并且有一部分特意保留了鲁史之旧,比如鲁史因怠惰而阙略者孔子不更... 船山对《春秋》的解释别具特色:一方面,他探求孔子"属辞"的深意;另一方面却强烈反对立"例"以说经。复次,在他看来,孔子修《春秋》是因鲁史之旧文,并且有一部分特意保留了鲁史之旧,比如鲁史因怠惰而阙略者孔子不更加补苴;鲁史因产生了忠敬哀悯之心而记载特别详细者孔子亦不加删削;对于一些犯罪者,孔子甚至"如其意而书之",此可谓"不修之修"。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理解《春秋》时,不能把每一条都直接看作是圣人的教诲,而是有时要正着读,有时要反着读。这种别具特色的解经方法也出现于《诗经》、《周易》等。船山还区别了大义与微言,认为大义的坚守比微言的阐发更为重要。这在明清之际的春秋学中都是比较有特色和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学 王船山 义例 书法 经典解释
下载PDF
董仲舒《春秋繁露》考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朴民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3-17,126,共6页
董仲舒为西汉儒学的代表性人物,被时人推尊为"群儒首",所谓"文王之文在仲尼,仲尼之文在仲舒"。他的思想学说,主要保留在《春秋繁露》一书之中。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春秋繁露》的真伪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 董仲舒为西汉儒学的代表性人物,被时人推尊为"群儒首",所谓"文王之文在仲尼,仲尼之文在仲舒"。他的思想学说,主要保留在《春秋繁露》一书之中。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春秋繁露》的真伪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其书非后人所依托,而当为董仲舒本人所著,是我们今天讨论董仲舒学说的最基本资料。《春秋繁露》一书的体例虽然杂芜,内容也不纯醇,但是依然有其内在逻辑可以寻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繁露》 真伪辨析 文献价值 体例结构
下载PDF
褒贬即从字面求——由《于役志》看欧阳修《春秋》学的特色
11
作者 成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欧阳修贬官夷陵时,记录赴任行程,撰《于役志》一卷。此作最早在著述层面,表现出他所理解的“春秋笔法”两大旨趣:字面纪实与褒贬表态。后者为治《春秋》者之共识,前者则为欧氏创见,是他置身于中唐以来“舍传从经”新学风之中,重建解经... 欧阳修贬官夷陵时,记录赴任行程,撰《于役志》一卷。此作最早在著述层面,表现出他所理解的“春秋笔法”两大旨趣:字面纪实与褒贬表态。后者为治《春秋》者之共识,前者则为欧氏创见,是他置身于中唐以来“舍传从经”新学风之中,重建解经客观标准的一项努力,在经学史上自有意义。《于役志》用“春秋笔法”记自身之事,乃写作实践之一创新,相较欧阳修其他文字,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于役志》 春秋笔法 字面义 褒贬
下载PDF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春秋笔法”解读
12
作者 叶荭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春秋笔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具有微言大义、一字褒眨、婉而成章等特征的修辞手法。本文以钱钟书和简‘奥斯丁小说为例,从“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四个方面比较中西方两位作家在运... “春秋笔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具有微言大义、一字褒眨、婉而成章等特征的修辞手法。本文以钱钟书和简‘奥斯丁小说为例,从“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四个方面比较中西方两位作家在运用“春秋笔法”提升作品审美价值,增强讽刺幽默效果,激发读者创造性参与和扩大阐释空间方面的不谋而合,探究“春秋笔法”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产生异曲同工之妙的深层修辞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笔法 钱钟书小说 简·奥斯丁小说 修辞机理
下载PDF
春秋笔法的框架语义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69,共5页
"春秋五例"表达了框架语义思想,与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和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有相通之处,它隐含了"一字褒贬"的丰富内涵,解释了框架解读的主观性,加深了对《文心雕龙》隐秀观的理解。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春秋笔法 框架语义 认知机制
下载PDF
董仲舒法律思想的独特内涵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建才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4-66,共3页
董仲舒是两汉时期非常重要的政治家、法学家。他的法律思想远承孔孟,近取荀子,兼收阴阳五行及某些神权思想因素,具有鲜明的特色。由于董仲舒的思想迎合了统治阶级的要求,得到汉武帝的重视,因此,对当时及后世的司法实践影响巨大。
关键词 董仲舒 法律思想 天人合一 德主刑辅 春秋决狱
下载PDF
对话关系中的中西空白美学——从“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与本文空白理论说起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芳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6-89,93,共5页
中国古代历史编撰过程中形成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与西方接受美学的本文空白理论存在着不少相通之处,它们共同张扬一种空白美学与含蓄美学,同样重视本文潜在的意义空间与读者能动作用的发挥,在内在的功能结构... 中国古代历史编撰过程中形成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与西方接受美学的本文空白理论存在着不少相通之处,它们共同张扬一种空白美学与含蓄美学,同样重视本文潜在的意义空间与读者能动作用的发挥,在内在的功能结构上也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它们在文化与思想背景、理论的指涉范围及影响等方面又是异质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白美学 春秋笔法 微言大义 本文空白理论
下载PDF
董仲舒《春秋》书法论的诠释学意蕴
16
作者 张树业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1-58,共8页
董仲舒对《春秋》书法的探讨是其《春秋》学建构的基础。与公羊学史上历代学者重点关注《春秋》条例不同,董仲舒对《春秋》书法的阐释以对其修辞特性和意图的阐发为主。《春秋繁露》通过《春秋》之隐微修辞进行考察,明确了这一写作形式... 董仲舒对《春秋》书法的探讨是其《春秋》学建构的基础。与公羊学史上历代学者重点关注《春秋》条例不同,董仲舒对《春秋》书法的阐释以对其修辞特性和意图的阐发为主。《春秋繁露》通过《春秋》之隐微修辞进行考察,明确了这一写作形式对传达《春秋》义理的关键作用。董仲舒又提出“《春秋》无达辞”的著名论断,以凸显政治哲学中的常变、经权之义。对《春秋》诡辞避讳的书法特征的考察则意在揭示其“不遗善”的苦心。董仲舒通过其《春秋》书法论展示了公羊家政治哲学意义上的诠释风格和理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书法 《春秋繁露》 修辞 诠释学 公羊学
下载PDF
论春秋书法义例对欧阳修著史的影响
17
作者 丁翌 《济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1-63,共3页
春秋书法是指孔子著《春秋》时所采用的方法和原则。这一书法到北宋时期随着儒学的复兴,得以发扬光大。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也是北宋儒学复兴的功臣,他以春秋书法为著史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春秋书法 欧阳修 影响
下载PDF
董仲舒与春秋决狱
18
作者 周建英 《衡水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1-33,共3页
董仲舒倡导的"春秋决狱",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始了我国法律儒家化的进程,为引礼入律,礼法结合开辟了道路;"春秋决狱"也弥补了成文法的不足,对中国古代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决狱 原心定罪 礼法结合
下载PDF
欧阳修对春秋书法义例的领悟和实践
19
作者 王玉华 《菏泽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0-32,共3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欧阳修对孔子春秋书法义例的领悟和实践:一是述文简而有法;二是叙事能别是非,明善恶;三是能申劝戒。
关键词 欧阳修 春秋书法
下载PDF
“春秋笔法”与《公羊传》词义研究
20
作者 杨恩慈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4-78,共5页
《公羊传》针对"春秋笔法"的一字褒贬,阐释了《春秋》的"微言大义"。据此,针对《公羊传》的词义研究以"春秋笔法"为研究切入点,分别从措辞、书例、语序等角度展开,探讨《春秋》大义。
关键词 《公羊传》 春秋笔法 词义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