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Chuzhou City, China:1996-2005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Jian 《Ecological Economy》 2007年第2期159-167,共9页
Nowadays the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about serious conflicts between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ing land demand in Chuzhou City.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structure also restrict economic de... Nowadays the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about serious conflicts between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ing land demand in Chuzhou City.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structure also re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progress in this area. Because different cities have different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the city area and each county (city) have formed characteristic land utilization struc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by analyzing the 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the city area and each county (city) in Chuzhou City. Based on the data of land use modification of Chuzhou City from 1996 to 2005 and adopting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this paper studies quantitatively the temporal division of regional land use structure and its dynamic chan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is method can reveal the law of the variation; (2) the 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Chuzhou City: increasing diversification, evenness and heterogeneity; (3) the intensity of change in land use from 1996 to 2005 in the city appeared in the sequence: grass land > traffic land > garden land > virgin land > forest land >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land > cultivated land > other agricultural land > water facility land; (4) there wer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ity area and each county (city) in the relative change and the land use structure change from 1996 to 200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Chuzhou City, and finally proposes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土地资源 城市化 房地产开发
下载PDF
滁菊多糖结构特性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2
作者 韩天祥 刘文卓 +3 位作者 徐佳铭 李俊杰 赵哲 陈春旭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0-328,共9页
目的分离纯化滁菊多糖(Chuzhou chrysanthemum polysaccharides,CCPS),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并研究其免疫活性。方法以滁菊为原料,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得到CCPS;通过快流速二乙氨基乙基-琼脂糖凝胶(diethylaminoethyl-sepharose fast flow,DE... 目的分离纯化滁菊多糖(Chuzhou chrysanthemum polysaccharides,CCPS),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并研究其免疫活性。方法以滁菊为原料,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得到CCPS;通过快流速二乙氨基乙基-琼脂糖凝胶(diethylaminoethyl-sepharose fast flow,DEAE-FF)和葡聚糖凝胶G-100(Sephadex G-100)层析柱分离纯化CCPS,得到中性多糖CCPS-1-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刚果红实验等进行CCPS-1-1结构解析,建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mouse mononuclear macrophages cells,RAW264.7)的免疫模型探究其免疫刺激活性。结果CCPS-1-1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组成,具有三股螺旋结构。体外免疫活性实验表明,CCPS-1-1可以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和吞噬作用,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分泌及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释放。结论分离纯化得到的滁菊CCPS-1-1具有促进免疫活性的作用,在调节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多糖 结构 免疫活性
原文传递
滁州市一次持续性臭氧污染过程气象与传输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雷 周颖 龚年祖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2019年6月8日至17日,安徽省滁州市发生一次持续性臭氧(O_(3))污染过程,O_(3)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3%~45%。基于滁州市老年大学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数据、滁州市气象站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运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 2019年6月8日至17日,安徽省滁州市发生一次持续性臭氧(O_(3))污染过程,O_(3)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3%~45%。基于滁州市老年大学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数据、滁州市气象站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运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方法,研究污染发生时段的气象和区域传输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此次O_(3)污染过程中,日最高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5.5~34.7℃,风速整体小于4 m/s,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午后的相对湿度在40%左右。在该时段内,滁州市基本处于均压场的控制之中,且受到锋面气旋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大气层结稳定。②O_(3)污染发生期间,滁州市主要受东南方向气流的影响,但来自山东省、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北部的气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6月9日夜间至10日上午的O_(3)浓度异常高值,与9日下午的气压异常低值及9日夜间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异常高值密切相关。上述气压及大气边界层高度异常值的出现使得上风向高浓度O3被输送至滁州。③此次污染过程的潜在贡献源区主要分布于安徽省东南部、江苏省中西部和浙江省北部等地。上述区域的加权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值大于0.4,加权浓度权重轨迹(WCWT)值超过了100μg/m^(3)。今后,滁州市在O3污染防控工作中应加强与上述区域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气象 污染输送 潜在贡献源区 滁州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滁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研究
4
作者 华俊玮 白琳 +3 位作者 邢程 凌遵斌 熊世为 郁凌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利用2017—2019年滁州市6种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资料、气象要素及ECMWF数值预报作为输入参数,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预报模型,其中AQI预报按季节划分为4个模型。结果表明:6种污染物中O_(3)的预报效果最好,相关... 利用2017—2019年滁州市6种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资料、气象要素及ECMWF数值预报作为输入参数,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预报模型,其中AQI预报按季节划分为4个模型。结果表明:6种污染物中O_(3)的预报效果最好,相关系数为0.84,PM_(2.5)、PM_(10)和NO_(2)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2和0.72,SO_(2)和CO预报效果略差;基于分季节模型AQI的24 h预报结果TS评分为0.77,空报率(FAR)和漏报率(PO)分别为15%和12%,相较于非季节模型预报效果更好;春季和秋季的TS评分分别为0.88和0.86,相较于冬季和夏季预报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预报模型 随机森林算法 滁州
下载PDF
一株滁菊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生防效果的研究
5
作者 吴瑞 陈雨婷 +2 位作者 曹启荣 朱琳 周成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筛选出滁菊枯萎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株,可为滁菊枯萎病的防治提供菌株资源。使用连作滁菊根际土壤作为供试土壤分离微生物,经过CAS培养基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产铁载体拮抗菌株。共分离纯化出183株细菌分离株,通过CAS培养基筛选出77株具有... 筛选出滁菊枯萎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株,可为滁菊枯萎病的防治提供菌株资源。使用连作滁菊根际土壤作为供试土壤分离微生物,经过CAS培养基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产铁载体拮抗菌株。共分离纯化出183株细菌分离株,通过CAS培养基筛选出77株具有产铁载体功能的菌株,与尖孢镰刀菌平板对峙试验复筛出5株拮抗菌。其中TZ-8抑菌率为59.68%,且具备固氮、解磷、解钾和分泌IAA的能力,鉴定表明该菌株为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侵染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够有效抵御病原菌侵染植物组织,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滁菊枯萎病具备良好的生防效果。通过侵染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滁菊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纳入滁菊枯萎病生防菌剂的菌株资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根际促生菌 拮抗菌 生物防治 连作障碍
下载PDF
滁菊米酒发酵工艺优化
6
作者 林春寅 李雅丽 杜传来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目的:探究滁菊米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酵母、发酵时间、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物料比,通过响应面试验构建Box-Behnken多元回归模型确定滁菊米酒的最佳工艺。结果:本试验最佳酵母为安琪酿酒曲,最佳配比为200 ... 目的:探究滁菊米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酵母、发酵时间、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物料比,通过响应面试验构建Box-Behnken多元回归模型确定滁菊米酒的最佳工艺。结果:本试验最佳酵母为安琪酿酒曲,最佳配比为200 g糯米,滁菊与糯米物料比2%,酵母接种量0.9%,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 d;在此工艺下生产的滁菊米酒酒精度为9.10%vo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0°Brix,黄酮含量为1.98 mg/L,总酸含量为2.48 g/L。结论:在该条件下的滁菊米酒色泽均匀,并带有滁菊香味,口感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糯米 发酵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王阳明与明代滁州的讲学活动
7
作者 周凯 陶会平 陈光锐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6-21,45,共7页
正德年间,王阳明来滁任职,聚徒讲学。阳明走后,阳明后学继续在滁开展了众多的讲学活动。阳明后学在滁的讲学活动,特别是早期的讲学活动,遭到了当地学术领袖、程朱学者和甘泉学派门人的排斥和压制,这也显示出明代滁州学术环境的多元性和... 正德年间,王阳明来滁任职,聚徒讲学。阳明走后,阳明后学继续在滁开展了众多的讲学活动。阳明后学在滁的讲学活动,特别是早期的讲学活动,遭到了当地学术领袖、程朱学者和甘泉学派门人的排斥和压制,这也显示出明代滁州学术环境的多元性和竞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滁州 讲学
下载PDF
滁州地区汉族指纹嵴线数分布研究
8
作者 李勋华 高国柱 卢齐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滁州地区汉族人群的指纹嵴线规律和分布特点。方法分析830例(男397例,女433例)滁州地区汉族成人手指纹嵴数的特征,并与国内上海、湖北、广东、文西、宁夏、河南、河北、辽宁、安徽地区、湖南、吉林等11个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滁... 目的探讨滁州地区汉族人群的指纹嵴线规律和分布特点。方法分析830例(男397例,女433例)滁州地区汉族成人手指纹嵴数的特征,并与国内上海、湖北、广东、文西、宁夏、河南、河北、辽宁、安徽地区、湖南、吉林等11个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滁州地区的男性指纹嵴数为(148.13±37.74)条,女性为(138.53±40.16)条,有显著性别差异(P<0.01);男女在拇指、示指、中指的总指纹嵴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同一性别的左右手指纹对比中,除了女性拇指存在差异外(P<0.01),其他手指均无显著差异(P>0.05)。滁州汉族群体指纹嵴数的分布与宁夏、安徽淮北两地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九个地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滁州地区汉族人群的指纹嵴线存在性别差异;同性左右指纹嵴线在手指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滁州地区汉族人群手指纹嵴线分布与南方群的均质性较高,倾向南方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 汉族人群 指纹嵴数
下载PDF
推进宁滁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
9
作者 吕小瑞 杨磊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17,共6页
加强跨区域合作,探索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所在。构建以毗邻示范区促县,以县促市,以市促圈,以圈成群的一体化传导机制,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近年来... 加强跨区域合作,探索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所在。构建以毗邻示范区促县,以县促市,以市促圈,以圈成群的一体化传导机制,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宁滁省际毗邻区域在建立协作机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环保联防联治等方面取得务实成效。随着南京都市圈毗邻地区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有必要对宁滁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存在的决策思维障碍、体制机制障碍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并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长三角更多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探索道路、提供战略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滁省际毗邻区域 一体化 发展
下载PDF
滁菊粉对面团特性和面包风味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鲍雨婷 孙玥 +1 位作者 李雪玲 梁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4,共8页
为探究将滁菊粉应用至面包加工中,对面团特性以及面包风味、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Mixolab 2混合试验仪对面团热机械学特性进行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检测及分析面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测定面包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 为探究将滁菊粉应用至面包加工中,对面团特性以及面包风味、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Mixolab 2混合试验仪对面团热机械学特性进行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检测及分析面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测定面包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面包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滁菊粉的加入显著增加了面团的吸水率同时降低了淀粉的峰值黏度和回生值,与对照面包相比,滁菊面包的风味物质含量更加丰富,其中d-樟脑为滁菊的特征风味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种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在抗氧化活性方面,滁菊面包的总黄酮含量为260.47 mg/100 g,明显高于对照面包,且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大于对照组。综上可知,面包中添加滁菊粉能够丰富面包的风味成分同时提高面包的抗氧化活性,为滁菊在面包类焙烤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 滁菊 混合试验仪 抗氧化活性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风味
下载PDF
滁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基磊 晋秀龙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区域旅游竞争力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表现。通过文献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滁州市为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IPA象限以及最优尺度方法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去... 区域旅游竞争力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表现。通过文献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滁州市为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IPA象限以及最优尺度方法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去模糊值为3.764,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制约层竞争力去模糊后的值排序如下:自然生态环境(R6)>交通设施条件(R3)>社会政治环境(R2)>旅游资源基础(R1)>产业服务质量(R4)>市场营销能力(R5);27项具体指标层中优势保持项有6项,潜在资源项有7项,后续改进项有8项,急需改进项有6项;年龄和职业特征与急需改进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提升滁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从旅游资源、服务质量以及市场营销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竞争力 模糊综合评价 IPA模型 最优尺度分析 滁州市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滁菊花盘和花蕊面积的计算方法
12
作者 丁海涛 武斌 +1 位作者 李兰兰 宫强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3期22-26,共5页
【目的】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计算滁菊花盘和花蕊的面积,为滁菊分级划分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滁菊图像进行蓝色通道灰度化处理;其次进行图像分割,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从而去除孔洞;最后分别用区域生长算法、... 【目的】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计算滁菊花盘和花蕊的面积,为滁菊分级划分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滁菊图像进行蓝色通道灰度化处理;其次进行图像分割,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从而去除孔洞;最后分别用区域生长算法、差值运算分离出参考装置区域、滁菊花盘区域和花蕊区域,并统计各区域像素点的个数。由于参考装置的面积已知,根据比例关系可计算出滁菊花盘面积和花蕊面积。【结果】采用该方法计算出的滁菊花盘和花蕊面积准确,效率高。【结论】该方法解决了人工计算滁菊花盘和花蕊面积存在的数据不可靠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花盘 花蕊 面积
下载PDF
滁州学院南校区不同类型绿地微气候效应分析
13
作者 许进 杨纪坤 潘琤琤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5期61-66,共6页
为了探究微气候效应与人体热舒适度,提升校园生活环境质量,以滁州学院南校区不同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测量法对微气候要素进行实测,并在实测点2 m外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空气温度在3.6℃~14.4℃、相对湿度为39.6%~69.4%、风速为0.... 为了探究微气候效应与人体热舒适度,提升校园生活环境质量,以滁州学院南校区不同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测量法对微气候要素进行实测,并在实测点2 m外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空气温度在3.6℃~14.4℃、相对湿度为39.6%~69.4%、风速为0.4~1.5 m·s^(-1)、太阳辐射为6.4~185 w/m^(2)的条件下,3/4的学生对室外热环境有不同的感觉,热舒适接受为72.79%,不可接受为27.21%。人体热舒适度(PET)范围为9.1℃~22℃,PET与温度之间有极强正相关性,系数区间为0.667~0.984;PET与相对湿度有着极强负相关性,系数为0.639~0.955;PET与风速有负相关性,系数为-0.457~-0.524;太阳辐射与PET有正相关性,系数为0.536~0.694。此研究可为校园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依据,以加强冬季校园热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学院 绿地类型 微气候
下载PDF
安徽滁州市堤坝白蚁防治现状与技术探讨
14
作者 刘向阳 郎金慧 +1 位作者 杜浩 肖承宏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5期40-44,共5页
堤坝白蚁危害具有隐蔽性、反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极易诱发堤坝散浸、渗漏、跌窝,甚至垮坝、崩堤等多种险情,严重威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堤坝白蚁预防对于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发挥至关重要。分析了安徽省滁州市堤坝白蚁危害现状,分类介绍... 堤坝白蚁危害具有隐蔽性、反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极易诱发堤坝散浸、渗漏、跌窝,甚至垮坝、崩堤等多种险情,严重威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堤坝白蚁预防对于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发挥至关重要。分析了安徽省滁州市堤坝白蚁危害现状,分类介绍了滁州市新建、改建、除险加固堤坝和已建成堤坝的白蚁防治措施及具体做法,在此基础上总结滁州市堤坝白蚁普查、诱杀、防治、监测预警等方面的经验,提出加大白蚁防治力度、加大白蚁防治经费投入、加快人才培养、探索白蚁防治新技术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防治 化学防蚁 堤坝 远程实时自动化监测 安徽滁州
下载PDF
新见文徵明书《滁阳卢氏祠堂记》碑刻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浩远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8-22,共5页
明嘉靖三十三年,滁州人卢守益远赴广东,请致仕乡居的大学者湛若水撰写《滁阳卢氏祠堂记》,并向湛若水问学,再续师生之缘。卢守益携湛若水所撰碑记辗转苏州,请文徵明书写碑文。文徵明因早年客居滁州,与滁阳卢氏有世交之好,欣然命笔,以行... 明嘉靖三十三年,滁州人卢守益远赴广东,请致仕乡居的大学者湛若水撰写《滁阳卢氏祠堂记》,并向湛若水问学,再续师生之缘。卢守益携湛若水所撰碑记辗转苏州,请文徵明书写碑文。文徵明因早年客居滁州,与滁阳卢氏有世交之好,欣然命笔,以行书写成碑文并篆额。卢氏家族成员以贡生步入仕途,家族地位并不显赫,却能将两大名士联署一碑,又转而成为沟通二人的桥梁。2002年《滁阳卢氏祠堂记》碑刻重现滁州,该碑刻既是文徵明晚年书法佳作,也成为明嘉靖礼制革新、名士风采的珍贵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守益 湛若水 文徵明 滁州 《滁阳卢氏祠堂记》
下载PDF
宋代处州诗歌研究
16
作者 肖田田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21,共10页
宋代处州诗歌是指以歌咏处州为主题、使用以处州为中心的一系列意象的诗歌作品,既包括本土文人的创作,又包括宦游和寓居丽水的域外人士的创作。宋代处州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有山水园林诗、感事抒怀诗与唱和赠答诗。其中山水园... 宋代处州诗歌是指以歌咏处州为主题、使用以处州为中心的一系列意象的诗歌作品,既包括本土文人的创作,又包括宦游和寓居丽水的域外人士的创作。宋代处州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有山水园林诗、感事抒怀诗与唱和赠答诗。其中山水园林诗是典型题材,处州山水作为诗人的“心灵镜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典型意象。宋代处州诗歌使事用典,自然妥帖;融入佛禅思想,富有理趣;题材日常化、地域化、私人化,体现出“情境诗学”的总体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处州诗歌 处州意象 情境诗学
下载PDF
论明代滁州文人的醉翁情结——以《南滁会景编》为例
17
作者 裘新江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3-100,共8页
欧阳修在滁州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流风余韵影响着后来无数的滁州为官者或驻足文人,陶冶着他们的情操,激发着他们的文人性情,并留下诸多佳篇美文,表达着他们对醉翁风范的仰慕,在徜徉琅琊山水中怀有一种独特的醉翁心态。通过明代《... 欧阳修在滁州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流风余韵影响着后来无数的滁州为官者或驻足文人,陶冶着他们的情操,激发着他们的文人性情,并留下诸多佳篇美文,表达着他们对醉翁风范的仰慕,在徜徉琅琊山水中怀有一种独特的醉翁心态。通过明代《南滁会景编》编纂动机以及景欧主题作品分析,由此透视明代滁州文人胸中挥之不去的醉翁情结,从中体会出一代文宗欧阳修对后世作家创作的深刻影响与精神浸染作用,对于一个地方文化昌盛所发挥的文化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滁会景编 明代 滁州文人 醉翁情结 心态
下载PDF
滁州地域形象传播的多模态话语建构研究
18
作者 杨小敏 孙静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0-73,共4页
滁州地域形象传播的多模态话语不仅建构着滁州区域的社会现实,而且建构着滁州在国内外的形象。为了展示良好的滁州地域形象,全面融入“长三角”,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笔者提出应重点从滁州的人文特色文化符号、改革创新精神的主人翁社会... 滁州地域形象传播的多模态话语不仅建构着滁州区域的社会现实,而且建构着滁州在国内外的形象。为了展示良好的滁州地域形象,全面融入“长三角”,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笔者提出应重点从滁州的人文特色文化符号、改革创新精神的主人翁社会身份以及新发展理念三个方面构建相应的多模态话语,以便更好地向国内外传播滁州地域发展的优势与特色,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形象传播 多模态话语 建构 滁州
下载PDF
辛弃疾«声声慢»(征埃成阵)的创作背景及其寓意
19
作者 胡玉尺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8-56,共9页
辛弃疾在南归之初,仕途顺利,升迁迅速,在乾道年间与当政的南宋名臣虞允文关系良好,受到虞允文的重视和提拔.辛弃疾十分关注南宋在淮南地区的抗金防务,并多次上疏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上述缘由,辛弃疾在乾道八年(1172),被时相虞允文选任为... 辛弃疾在南归之初,仕途顺利,升迁迅速,在乾道年间与当政的南宋名臣虞允文关系良好,受到虞允文的重视和提拔.辛弃疾十分关注南宋在淮南地区的抗金防务,并多次上疏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上述缘由,辛弃疾在乾道八年(1172),被时相虞允文选任为淮南边防要地滁州的知州.他在知州任上励精图治,政绩卓著,还兴建了奠枕楼,以纪念滁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新面貌.词作«声声慢»(征埃成阵)创作于奠枕楼竣工后,其寓意是表达词人心中的喜悦,而不是对投降派的讥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声声慢 滁州
下载PDF
景观人类学视角下滁州城市环境设计的策略研究
20
作者 甘翔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景观人类学将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分为“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滁州环境设计的“外部视角”,需要将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内容的拓展和内涵的深耕,实现城市文化的多元和深度发展;也应基于“内部视角”,在尊重当地人特有的记忆和认知的基础上... 景观人类学将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分为“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滁州环境设计的“外部视角”,需要将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内容的拓展和内涵的深耕,实现城市文化的多元和深度发展;也应基于“内部视角”,在尊重当地人特有的记忆和认知的基础上,重视“新滁人”的情感需要,完成内外视角的二元对立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人类学 内部视角 外部视角 滁州 当地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