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叶色猴樟花青素含量与光合特性比较
1
作者 张楠 韩浩章 +3 位作者 张丽华 李素华 赵荣 王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叶色猴樟花青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差异,初步分析猴樟春季叶色形成的机理。方法:以3种不同叶色的猴樟种苗为材料,测定其功能叶片花青素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作用参数及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紫... 目的:比较不同叶色猴樟花青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差异,初步分析猴樟春季叶色形成的机理。方法:以3种不同叶色的猴樟种苗为材料,测定其功能叶片花青素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作用参数及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紫叶猴樟和红叶猴樟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与绿叶猴樟无明显差异,花青素含量分别是绿叶猴樟的134.24倍和49.80倍;红叶猴樟和紫叶猴樟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高于绿叶猴樟,胞间CO_(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低于绿叶猴樟;红叶猴樟和紫叶猴樟的初始荧光(Fo)、暗适应下最大荧光(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光适应下PSII的最大量子产额(Fo’/Fm’)均高于绿叶猴樟,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适应下PSII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低于绿叶猴樟,暗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差异不显著;紫叶猴樟的CbDFR、CbANS和CbUFG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绿叶猴樟,红叶猴樟的CbDFR、CbANS和CbUFGT基因表达量高于绿叶猴樟,其中仅有CbUFGT基因表达量差异显著。结论:花青素是猴樟叶片呈紫、红色的主要色素,花青素对猴樟叶片光合系统具有保护功能;CbDFR、CbANS和CbUFGT可能是猴樟叶片呈色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樟 花青素合成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盐碱胁迫诱导的猴樟酵母cDNA文库构建及CbP5CS上游调控因子筛选
2
作者 韩浩章 张丽华 +3 位作者 李素华 赵荣 王芳 王晓立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6-245,共10页
盐碱土壤环境是限制猴樟引种推广的主要因素,脯氨酸是植物适应盐碱胁迫过程中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筛选并鉴定出调控脯氨酸合成的转录因子对于猴樟耐盐碱分子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猴樟实生苗为材料,在水培培养基础上,采用0 mmol/L和1... 盐碱土壤环境是限制猴樟引种推广的主要因素,脯氨酸是植物适应盐碱胁迫过程中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筛选并鉴定出调控脯氨酸合成的转录因子对于猴樟耐盐碱分子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猴樟实生苗为材料,在水培培养基础上,采用0 mmol/L和10 mmol/L的Na_(2)CO_(3)溶液分别进行处理,选取处理6 h、48 h的根系组织,提取总RNA,构建盐碱胁迫诱导的猴樟根系酵母c DNA文库;以猴樟根系总DNA为模板,克隆CbP5CS启动子序列,采用Y1H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出与CbP5CS启动子存在互作的蛋白,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出调控猴樟脯氨酸合成的转录因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cDNA文库库容为4.88×10^(7)CFU/mL,总克隆数为9.76×10^(7)CFU,文库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在1000 bp左右,cDNA片段重组率为100%,符合酵母杂交试验的要求。克隆出的CbP5CS启动子序列长2012 bp,成功构建出诱饵质粒pHIS2-CbP5CS,利用共转化方法从文库中筛选到31个与CbP5CS互作的EST序列。经酵母回转验证,31个EST序列均与CbP5CS存在互作。经NGS测序和BLAST比对搜索,获得6个转录因子基因,分别为锌指CCCH结构域蛋白25异构体x1、AtbHLH104、转录因子TFIIIC、RING/FYVE/PHD锌指超家族蛋白、GATA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蛋白、AtbHLH96。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植物脯氨酸代谢响应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酵母cDNA文库 CbP5CS 猴樟 上游调控因子 转录因子
下载PDF
猴樟根系适应碱胁迫的代谢组学分析
3
作者 韩浩章 张丽华 +2 位作者 李素华 赵荣 王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32,共9页
为阐明猴樟适应碱胁迫的代谢机制,培育耐碱品种,扩大推广面积,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对碱胁迫的猴樟根系差异代谢产物和代谢通路进行研究,分析猴樟适应碱胁迫的代谢机制。结果表明:碱胁迫时,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生物碱类、聚酮类、有机酸类... 为阐明猴樟适应碱胁迫的代谢机制,培育耐碱品种,扩大推广面积,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对碱胁迫的猴樟根系差异代谢产物和代谢通路进行研究,分析猴樟适应碱胁迫的代谢机制。结果表明:碱胁迫时,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生物碱类、聚酮类、有机酸类、核酸、苯丙素类、脂类、抗生素和萜类;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差异丰度得分结果显示,当碱胁迫处理6 h时,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中大部分显著下调或趋于下调,只有脂肪酸生物合成和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显著上调,托烷、哌啶和吡啶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通路、嘧啶代谢通路、磷酸转移酶系统通路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趋于上调;当碱胁迫处理48 h时,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中只有半乳糖代谢通路和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趋于上调,其他通路均显著下调或趋于下调。因此,猴樟通过提高氨基酸、糖类、有机酸和生物碱的质量分数适应初期碱胁迫,通过抗氧化活性抵抗后期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樟根系 碱胁迫 代谢组学
下载PDF
猴樟与香樟幼苗的耐盐碱性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浩章 张丽华 +4 位作者 王晓立 李素华 王芳 张颖 蒋亚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4,共8页
为研究猴樟和香樟幼苗的耐盐碱能力,以一年生猴樟和香樟幼苗为材料,采用0、50mmoL/L、100mmoL/L、300mmoL/L的Na2CO3和NaHCO3(物质的量比为1︰1)混合溶液进行处理,测定幼苗叶片的SPAD值、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 为研究猴樟和香樟幼苗的耐盐碱能力,以一年生猴樟和香樟幼苗为材料,采用0、50mmoL/L、100mmoL/L、300mmoL/L的Na2CO3和NaHCO3(物质的量比为1︰1)混合溶液进行处理,测定幼苗叶片的SPAD值、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在50mmoL/L盐碱胁迫处理条件下,香樟幼苗叶片SPAD值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100mmoL/L盐碱胁迫处理条件下,猴樟幼苗叶片SPAD值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300mmoL/L盐碱胁迫处理条件下,猴樟和香樟幼苗叶片的SPAD值、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MDA值显著提高(P<0.05);随着盐碱胁迫程度的增加,猴樟和香樟的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值D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猴樟幼苗的综合评价值D在100mmoL/L盐碱胁迫处理条件下达最大值,而香樟的在50mmoL/L盐碱胁迫处理条件下达最大值;在同一盐碱胁迫处理条件下,猴樟的综合评价值D均高于香樟。实验结果表明,猴樟和香樟幼苗均能耐低浓度盐碱胁迫,猴樟幼苗的耐盐碱能力优于香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樟 香樟 耐盐碱性 综合评价值
下载PDF
猴樟叶片转录组测序及盐碱胁迫响应基因表达模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浩章 张丽华 +3 位作者 李素华 赵荣 王晓立 王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为了解猴樟响应盐碱胁迫机制,以2个耐盐碱猴樟品系和1个盐碱敏感型猴樟品系3年生种苗叶片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TM)平台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对6个精氨酸和脯氨酸通路相关基因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共获得72369条Unigen... 为了解猴樟响应盐碱胁迫机制,以2个耐盐碱猴樟品系和1个盐碱敏感型猴樟品系3年生种苗叶片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TM)平台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对6个精氨酸和脯氨酸通路相关基因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共获得72369条Unigenes,其中39156条Unigenes在NR、NT、KEGG、SwissProt、PFAM、GO、KOG数据库中获得注释;HDHZ vs. HJHZ组有5415个DEGs,其中4003个得到GO注释;YYHZ vs. HJHZ组有4665个DEGs,其中331个得到GO注释。此外,KEGG通路分析发现,HDHZ vs. HJHZ组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和生物碱合成相关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倍半萜和三萜的生物合成,以及光合作用相关通路;YYHZ vs. HJHZ组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倍半萜和三萜的生物合成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色素代谢和酚类物质代谢相关通路。结合6个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结果,生物碱类、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可能在猴樟响应碱胁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所得基因的表达模式与RNA-Seq数据结果一致,证实RNA-Seq数据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猴樟 叶片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碱胁迫对猴樟幼苗钾钠离子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华 韩浩章 +4 位作者 李素华 王芳 赵荣 王晓立 张颖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1年第11期27-31,39,共6页
目的:研究猴樟幼苗钾、钠离子吸收与分配对碱胁迫的响应规律。方法:采用水培培养的方式,检测不同浓度Na_(2)CO_(3)处理下猴樟幼苗根、茎、叶器官中的K^(+)/Na^(+)、S_(K,Na)(根-茎)和S_(K,Na)(根-叶)的变化。结果:Na_(2)CO_(3)处理显著... 目的:研究猴樟幼苗钾、钠离子吸收与分配对碱胁迫的响应规律。方法:采用水培培养的方式,检测不同浓度Na_(2)CO_(3)处理下猴樟幼苗根、茎、叶器官中的K^(+)/Na^(+)、S_(K,Na)(根-茎)和S_(K,Na)(根-叶)的变化。结果:Na_(2)CO_(3)处理显著降低猴樟根系的K^(+)/Na^(+)比值,浓度越高越明显。10 mmol/L Na_(2)CO_(3)处理6 h后,茎器官中的K^(+)/Na^(+)和S_(K,Na)(根-茎)显著高于对照,30 mmol/L Na_(2)CO_(3)处理6 h后,茎器管K^(+)/Na^(+)、叶器官K^(+)/Na^(+)、S_(K,Na)(根-茎)和S_(K,Na)(根-叶)显著高于对照;对照根、茎、叶的K^(+)/Na^(+)均在处理后的48 h和120 h时出现高峰,Na_(2)CO_(3)处理的根、茎器官K^(+)/Na^(+)和S_(K,Na)(根-茎)均在处理后的6 h至12 h显著提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叶器官K^(+)/Na^(+)和S_(K,Na)(根-叶)在处理后的6 h至12 h提高,在48 h和120 h时又出现高峰。结论:猴樟通过提高S_(K,Na)(根-茎)响应10 mmol/L碱胁迫;通过提高S_(K,Na)(根-茎)和S_(K,Na)(根-叶)来响应30 mmol/L碱胁迫;碱胁迫影响猴樟K^(+)、Na^(+)的吸收与分配的节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胁迫 猴樟幼苗 钾离子 吸收与分配
下载PDF
猴樟幼树在不同岩性土体上的生长反应 被引量:13
7
作者 谢双喜 《江苏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22-23,31,共3页
在黔中地区 7种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猴樟栽植试验 ,3a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岩性土体对猴樟的生长影响显著。从树高与地径的生长来看 ,以在灰质白云岩上生长最好 ,其次为玄武岩与变余砂岩 ,而以在煤系砂页岩、石英... 在黔中地区 7种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猴樟栽植试验 ,3a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岩性土体对猴樟的生长影响显著。从树高与地径的生长来看 ,以在灰质白云岩上生长最好 ,其次为玄武岩与变余砂岩 ,而以在煤系砂页岩、石英砂岩、紫色砂岩与第四纪红色粘土上的生长较差。表明猴樟对土壤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但更适生于微酸至微碱性的通透性能与保水、保肥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及壤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樟 岩性土壤 生长反应 适应性 幼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