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牡丹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友宾 李军 +1 位作者 李萍 屠鹏飞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2-727,共6页
目的研究臭牡丹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臭牡丹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 目的研究臭牡丹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臭牡丹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clerodendronoside(1),acteoside(2),isoacteoside(3),cistanosideC(4),jionosideC(5),leucosceptosideA(6),cistanosideD(7),campneosideI(8),campneosideII(9),cistanosideF(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分离技术 药材鉴定 化学成分 中药材
下载PDF
臭牡丹提取物抗炎镇痛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红林 刘建新 +2 位作者 周俐 周青 连其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027-2029,共3页
目的:探讨臭牡丹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抗过敏作用。方法:以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以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以2,4-二硝基氟苯(DNFB)致敏法观察其抗过敏作用。结果:臭牡丹提取物显... 目的:探讨臭牡丹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抗过敏作用。方法:以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以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以2,4-二硝基氟苯(DNFB)致敏法观察其抗过敏作用。结果:臭牡丹提取物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炎性渗出,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并降低DNFB诱导的小鼠过敏反应。结论:臭牡丹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及抗过敏作用,与其相关的中医临床疗效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抗炎 镇痛 抗过敏
下载PDF
臭牡丹根正丁醇提取物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建新 周俐 +1 位作者 周青 连其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正丁醇提取物对疼痛小鼠的影响。方法:化学方法制备臭牡丹根正丁醇提取物。镇痛试验中,采用扭体实验和热板法,在热板法中小鼠分别注射臭牡丹正丁醇与纳洛酮或吗啡与纳洛酮,探测药物对不良刺激的延迟时间。炎性疼痛试验...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正丁醇提取物对疼痛小鼠的影响。方法:化学方法制备臭牡丹根正丁醇提取物。镇痛试验中,采用扭体实验和热板法,在热板法中小鼠分别注射臭牡丹正丁醇与纳洛酮或吗啡与纳洛酮,探测药物对不良刺激的延迟时间。炎性疼痛试验中,采用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脚趾肿胀模型,前列腺素类含量的测定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经过0.5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在50℃的温度中为异构后,在波长为278nm处检测。结果:腹腔注射臭牡丹提取物,发现能明显抑制0.6%醋酸诱发疼痛(P<0.01),在热板法中,在给臭牡丹药15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后小鼠明显延长对不良刺激反应时间。实验表明同时给予臭牡丹提取物与纳洛酮15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后小鼠明显延长对不良刺激反应时间,提示纳洛酮不能翻转其镇痛作用。在抗炎试验中,臭牡丹提取物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角叉菜胶诱发炎性肿胀的前列腺素生成。结论:臭牡丹正丁醇提取物具有镇痛作用,该作用阿片受体无关,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正丁醇 前列腺素 角叉莱胶
下载PDF
臭牡丹全草化学成分的研究(一) 被引量:9
4
作者 董晓萍 乔蓉霞 +2 位作者 郭力 谢杰 刘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5期8-10,共3页
从臭牡丹全草的乙醇提取物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三个单一成分 ,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证明 ,化合物 为新化合物臭牡丹甾醇 ( bungesterol) ,化合物 为桢桐酮( clerodone) ,化合物 为α-香树脂醇 (α- amyrin)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关键词 臭牡丹 臭牡丹甾醇 桢桐酮 α-香树脂醇
下载PDF
臭牡丹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摘要)(英文)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娜 尹礼国 +2 位作者 陈超众 魏琴 李华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5期130-133,共4页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方法]制备了乙醇、乙醚、乙酸乙酯和蒸馏水4种臭牡丹提取物,采用菌饼法研究臭牡丹根的抑菌能力,包括抑菌圈直径(十字交叉法)、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并以小...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方法]制备了乙醇、乙醚、乙酸乙酯和蒸馏水4种臭牡丹提取物,采用菌饼法研究臭牡丹根的抑菌能力,包括抑菌圈直径(十字交叉法)、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并以小麦赤霉为指示菌,观察了pH值为5~8范围内臭牡丹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臭牡丹根的4种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蒸馏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为乙酸乙酯、乙醚,8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差。4种溶剂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的抑制效果几乎都优于其他的菌种,而对玉米大斑的抑制效果最差,可能是其抑菌机理不同,导致对不同菌的抑菌能力产生差异。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小麦赤霉、小麦纹枯、水稻纹枯和玉米大斑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6、20、20、25mg/ml;80%乙醇提取液对水稻纹枯和小麦赤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0mg/ml,而对小麦纹枯和玉米大斑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5mg/ml;蒸馏水提取液对小麦纹枯和小麦赤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mg/ml,水稻纹枯和玉米大斑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6、20mg/ml;乙醚提取液对小麦赤霉、小麦纹枯、水稻纹枯和玉米大斑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10、20、20、30mg/ml。总的看来,臭牡丹根提取物对这几种常见植物致病菌的MIC均在35mg/ml以下。臭牡丹根提取物在pH值5~8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80%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中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较好,然后,随着pH值增加或减小而变差;乙醚提取物在酸性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的抑制作用大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而蒸馏水的则与乙醚相反,表明其抑菌活性受pH值的影响较大。[结论]臭牡丹根对4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活性受pH值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根 提取物 抑菌效果
下载PDF
臭牡丹总黄酮介导Wnt/β-catenin信号转导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琦 谭小宁 +3 位作者 余娜 朱沛 陈思勤 朱克俭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954-957,共4页
目的:探讨臭牡丹总黄酮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臭牡丹总黄酮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法检测臭牡丹总黄酮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对β-catenin、Tcf-4、CD44v6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流式... 目的:探讨臭牡丹总黄酮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臭牡丹总黄酮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法检测臭牡丹总黄酮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对β-catenin、Tcf-4、CD44v6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随着臭牡丹总黄酮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比例亦相应增加。PT-PCR结果显示不同剂量臭牡丹总黄酮作用下β-catenin、Tcf-4、CD44v6 mRNA的表达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臭牡丹总黄酮诱导HepG2凋亡,能下调β-catenin、Tcf-4、CD44v6基因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抑制其关键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总黄酮 肝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凋亡
下载PDF
臭牡丹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林娜 尹礼国 +2 位作者 陈超众 魏琴 李华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884-15886,15898,共4页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菌饼法研究臭牡丹根的抑菌能力。[结果]臭牡丹根的4种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菌饼法研究臭牡丹根的抑菌能力。[结果]臭牡丹根的4种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蒸馏水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乙醚提取液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都MIC都为10mg/ml。臭牡丹根提取物在pH值5~8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结论]臭牡丹根对4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活性受pH值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根 提取物 抑菌效果
下载PDF
臭牡丹根提取物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邹晓琴 欧阳娟 黄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臭牡丹根提取物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4,7,10,14,21天观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各组于术后21... 目的探讨臭牡丹根提取物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4,7,10,14,21天观察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各组于术后21天处死大鼠,通过酶联免吸附法测定大鼠腰段脊髓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术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升高(P<0.05),大鼠腰段脊髓TNF-α、IL-1β、IL-6降低。中剂量组术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术后热缩组反射潜伏期升高,TNF-α、IL-1β、IL-6含量均下调(P<0.05),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牡丹根提取物低剂量(10 g/kg)、中剂量(30 g/kg)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剂量(30 g/kg)效果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1β、IL-6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根提取物 神经病理性痛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臭牡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余爱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 :研究臭牡丹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臭牡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 质谱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与结论 :共鉴定出 33个化合物。臭牡丹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是乙醇、丙酮、1 戊烯 3 醇、2 ... 目的 :研究臭牡丹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臭牡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 质谱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与结论 :共鉴定出 33个化合物。臭牡丹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是乙醇、丙酮、1 戊烯 3 醇、2 戊醇、(Z) 2 戊烯 1 醇、3 呋喃甲醛、3 己烯 1 醇、4 己烯 1 醇、1 己醇、1 辛烯 3 醇、3 辛醇、苯甲醇、氧化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芳樟醇、2 ,5 二甲基环己醇、苯乙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化学成分 中药 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 阵发油
下载PDF
臭牡丹根提取液的镇静和催眠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建新 叶和杨 +5 位作者 连其深 许桂发 周青 周俐 胡晓 杨敬格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目的 :研究臭牡丹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①臭牡丹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抖笼法 )。②臭牡丹液对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③臭牡丹液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影响。结果 :臭牡丹具有明显减少小鼠... 目的 :研究臭牡丹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①臭牡丹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抖笼法 )。②臭牡丹液对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③臭牡丹液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影响。结果 :臭牡丹具有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作用、协同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耐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镇静作用 催眠作用 药理
下载PDF
臭牡丹根提取液的局部麻醉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建新 周青 +5 位作者 连其深 周俐 黄贤华 许桂发 何尉 赖飞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 :初步研究臭牡丹的局麻作用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实验 ;小白鼠足部浸润麻醉实验 ;对抗小鼠的最大电休克发作实验。结果 :臭牡丹能完全抑制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 ,阻滞传导 ;还具有浸润麻... 目的 :初步研究臭牡丹的局麻作用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实验 ;小白鼠足部浸润麻醉实验 ;对抗小鼠的最大电休克发作实验。结果 :臭牡丹能完全抑制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 ,阻滞传导 ;还具有浸润麻醉作用。结论 :臭牡丹根提取液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局部麻醉 根提取液 阻滞传导作用 浸润麻醉作用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臭牡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琦 蒋佳红 +4 位作者 李游 邓知敏 石媛媛 卢丹阳 朱克俭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444-1448,共5页
目的观察臭牡丹含药血清对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及人肝癌MHCC97-H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癌的可能机制。方法15%臭牡丹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作用于MHCC97-H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目的观察臭牡丹含药血清对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及人肝癌MHCC97-H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癌的可能机制。方法15%臭牡丹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作用于MHCC97-H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剂量臭牡丹含药血清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形态发生稀疏杂乱、折光性增强等改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随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凋亡比例和G2/M期细胞比例亦相应增加,S期细胞比例降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臭牡丹含药血清干预下各组Bax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臭牡丹含药血清可以促进MHCC97-H肝癌细胞凋亡并阻止其细胞周期,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下调Bcl-2蛋白,影响Bax/Bcl-2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 Bcl-2相关x蛋白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管碟法研究臭牡丹提取物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娜 魏琴 +3 位作者 谷玉兰 尹礼国 陈良敏 李华兰 《宜宾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96-97,116,共3页
采用管碟法研究臭牡丹根和茎的水提取物对四种试用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臭牡丹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放线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随提取液浓度的加大而增强.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总体比茎好.大肠杆... 采用管碟法研究臭牡丹根和茎的水提取物对四种试用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臭牡丹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放线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随提取液浓度的加大而增强.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总体比茎好.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在浓度为8.0mg/mL时具抑菌效果,而放线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浓度为4.0mg/mL具抑菌效果.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能力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放线菌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管碟法 提取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臭牡丹的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建新 周青 +3 位作者 连其深 何尉 叶和杨 黄贤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研究臭牡丹的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电刺激致痛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结果 :臭牡丹提取液明显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 ;显著提高热板法和电刺激致痛小鼠的痛阈 ;纳洛酮可拮抗吗啡的镇痛作用 ,但不能拮... 目的 :研究臭牡丹的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电刺激致痛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结果 :臭牡丹提取液明显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 ;显著提高热板法和电刺激致痛小鼠的痛阈 ;纳洛酮可拮抗吗啡的镇痛作用 ,但不能拮抗臭牡丹根提取液的镇痛作用。结论 :臭牡丹有镇痛作用 ,此作用与其激动中枢阿片受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镇痛
下载PDF
臭牡丹对神经病理性痛机械痛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晓琴 刘立 黄诚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臭牡丹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的作用。方法:选择神经病理性疼痛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SNI)大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分离坐骨神经但不剪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臭牡丹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的作用。方法:选择神经病理性疼痛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SNI)大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分离坐骨神经但不剪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坐骨神经剪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坐骨神经剪断+腹腔注射臭牡丹30 g·kg-1)。运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检测机械痛敏,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脊髓背角中谷氨酸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予臭牡丹组后第7、10、14、21天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明显升高(P<0.05,P<0.001),在第7天及21天观察到臭牡丹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P<0.001)。结论:臭牡丹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谷氨酸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神经病理性痛 机械痛敏 谷氨酸
下载PDF
臭牡丹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防治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眭荣燕 宋桂兰 +2 位作者 刘建新 周俐 连其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臭牡丹根提取液对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方法:用排水法测定大白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肿胀度。结果:臭牡丹提取液5、10g/kg于致炎前3d开始腹腔给药,每日一次,连续给药27天,不仅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急性足爪肿胀,而且对于... 目的:探讨臭牡丹根提取液对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方法:用排水法测定大白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肿胀度。结果:臭牡丹提取液5、10g/kg于致炎前3d开始腹腔给药,每日一次,连续给药27天,不仅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急性足爪肿胀,而且对于继发性的足爪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臭牡丹根具有防治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根 佐剂性关节炎 防治作用
下载PDF
臭牡丹含药血清抑制人肝癌MHCC97-H细胞侵袭与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琦 朱定耀 +3 位作者 谭小宁 李勇敏 蒋佳红 朱克俭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691-2694,共4页
目的探讨臭牡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MHCC97-H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5只。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给予臭牡丹提取物0.55,1.09,2.18 g·kg^-1... 目的探讨臭牡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MHCC97-H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5只。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给予臭牡丹提取物0.55,1.09,2.18 g·kg^-1;模型组给予0.9%Na Cl,每日灌胃2次,连续3 d。腹主动脉取血后分离血清,制备各组含药血清,体外培养MHCC97-H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磷酸Akt(p-Akt)和PI3K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256.0±28.6),(181.0±15.7),(118.0±14.7)和(66.0±12.4)个,3个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的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灰度值)分别为0.68±0.03,0.65±0.02,0.48±0.01和0.15±0.01;上述这4组的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灰度值)分别为0.37±0.04,0.33±0.02,0.25±0.01和0.09±0.01,中、高2个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臭牡丹含药血清具有抑制肝癌MHCC97-H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人肝癌细胞MHCC97-H 侵袭 迁移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臭牡丹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体内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琦 朱定耀 +2 位作者 谭小宁 李勇敏 朱克俭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459-1462,共4页
目的研究臭牡丹提取物对H22实体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皮下接种H22瘤株建立小鼠H22实体移植瘤模型。按照体重将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12只。模型组给予0. 9%NaCl灌胃;对照组给予5-... 目的研究臭牡丹提取物对H22实体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皮下接种H22瘤株建立小鼠H22实体移植瘤模型。按照体重将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12只。模型组给予0. 9%NaCl灌胃;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5-Fu) 25 mg·kg^-1腹腔注射;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臭牡丹提取物0. 55,1. 09,2. 18 g·kg^-1,1次/天,连续14 d。称重法检测小鼠肿瘤重量;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以免疫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肿瘤重量分别为(4. 13±0. 51),(1. 16±0. 15),(3. 09±0. 49),(2. 68±0. 43)和(1. 98±0. 16) g,对照组和中、高2个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上述这5组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灰度值)分别为0. 51±0. 06,0. 25±0. 04,0. 47±0. 07,0. 32±0. 04和0. 18±0. 03;上述这5组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灰度值)分别为0. 38±0. 06,0. 16±0. 02,0. 37±0. 04,0. 33±0. 04和0. 13±0. 01,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上述这5组CD4+/CD8+比值分别为1. 84±0. 12,1. 65±0. 11,3. 48±0. 15,3. 56±0. 23和3. 77±0. 18,3个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结论臭牡丹提取物能够抑制H22实体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H22荷瘤小鼠 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臭牡丹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体内抑瘤作用及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琦 朱定耀 +2 位作者 谭小宁 李勇敏 朱克俭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研究臭牡丹提取物对H22实体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与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皮下接种H22瘤株建立小鼠H22实体移植瘤模型。6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臭牡丹高、中... 目的研究臭牡丹提取物对H22实体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与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皮下接种H22瘤株建立小鼠H22实体移植瘤模型。6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臭牡丹高、中、低剂量(2.18、1.09、0.55 g/kg)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25 mg/kg,1次/d)及不同浓度的臭牡丹提取物干预。连续给药14 d后处死,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抑瘤率及脾脏和胸腺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臭牡丹高、中剂量组小鼠的肿瘤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同时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臭牡丹提取物能够抑制H22实体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Bcl-2比值和免疫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H22荷瘤小鼠 Bcl-2:Bax
原文传递
臭牡丹含药血清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琦 朱定耀 +1 位作者 谭小宁 朱克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8-33,共6页
目的: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角度探讨臭牡丹含药血清对肝癌MHCC97-H细胞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臭牡丹15%含药血清作用于MHCC97-H细胞,细胞增殖/毒性法(CCK-8)观察臭牡丹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 目的: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角度探讨臭牡丹含药血清对肝癌MHCC97-H细胞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臭牡丹15%含药血清作用于MHCC97-H细胞,细胞增殖/毒性法(CCK-8)观察臭牡丹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筛选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臭牡丹含药血清作用于细胞72 h后对PI3K/Akt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磷酸化Akt(p-Ak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臭牡丹含药血清作用于细胞72 h后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臭牡丹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中高剂量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在24,48,72 h的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28%,32%,43%;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随着臭牡丹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细胞的生长均受不同程度抑制,细胞的凋亡比例亦相应增加,72 h干预组抑制作用显著(P <0. 01),臭牡丹含药血清组各时间段最大凋亡率达19. 48%,19. 72%(P <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臭牡丹含药血清干预下各组PTEN表达量均升高(P <0. 05),PI3K,p-Akt蛋白表达均减少(P <0. 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臭牡丹含药血清可以下调NF-κB mRNA表达,上调TNF-αmRNA的表达(P <0. 05)。结论:臭牡丹含药血清可以有效抑制MHCC97-H肝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并影响其关键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肝癌细胞MHCC97-H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 含药血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