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orectal Pharmacodynamics and In Vitro Drug Release of 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Extract Gel
1
作者 Shuyan ZHANG Yifei LI +2 位作者 Qianchen JIAO Chunmei LI Likou ZOU 《Medicinal Plant》 CAS 2023年第3期61-65,共5页
[Objectives]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extract gel by orthogonal test and gel quality test method in General Rule 0114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Volume IV,2020 Edition)... [Objectives]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extract gel by orthogonal test and gel quality test method in General Rule 0114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Volume IV,2020 Edition),and to study its anorectal pharmacodynamics and drug release in vitro.[Methods]Carbomer 940,propylene glycol and absolute ethyl alcohol were selected as the main factors,and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C.bungei Steud.extract gel was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test.The mouse model of ulcerative hemorrhoids was established with glacial acetic acid(HAC)and compared with Ma Yinglong musk hemorrhoids ointment.The recovery of trauma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t the same time,porcine small intestine was used as semi-permeable membrane to make diffusion cell to simulate anal environment,and the drug release in vitro was studied.[Results]The C.bungei Steud.extract gel was smooth in appearance and good in stability.It could effectively treat anal ulcer in mice and release quickly in vitro.[Conclusions]The formula is reasonable,and the effect of animal experiment is remarkable,which can provide a new treatment plan for ulcerative hemorrho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extract gel Anorectal pharmacodynamics Diffusion cell Drug release MICE
下载PDF
The Total Flavonoids of Clerodendrum bungei Suppress A549 Cells 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 Invasion by Impacting Wnt/β-Catenin Signaling 被引量:2
2
作者 Na Yu Ke-Jian Zhu +2 位作者 Si-Jing Ma Hao Tang Xiao-Ning Tan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年第4期15-20,共6页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of Clerodendrum bungei(TFCB) on the proliferation,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A549 lung cancer cells through the Wnt signaling ...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of Clerodendrum bungei(TFCB) on the proliferation,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A549 lung cancer cells through the Wnt signaling pathway. Materials and Methods: A549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a β-catenin overexpression plasmid and the empty vector pcDNA3.1. The A549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normal A549 cell group, normal A549 cells with TFCB group, vector control group, vector with TFCB group,(3-catenin overexpression group, and β-catenin with TFCB group. We used th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to detect cell proliferation, a scratch test was used to observe cell migration, and a transwell experiment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cell invasion. Proteins related to the Wnt pathway were detected with Western blot analysis, including β-catenin, GSK-3 β, P-GSK-3 β, c-Myc, and CyclinD1. Results: The proliferation, invasion,and metastasis of A549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fter being transfected with the β-catenin overexpression plasmid(P< 0.05 or 0.01),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β-catenin, C-Myc, CyclinD1 and reduced expression of Gsk-3 β and P-GSK-3 β. Treatment of cells with TFCB resulted in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β-catenin, C-Myc, and CyclinD1;and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GSK-3 β and P-GSK-3 β,especially in the β-catenin overexpression group. Conclusion: TFCB has the potential to inhibit the Wnt/β-catenin pathway by prohibiting the overexpression of β-catenin and regulating its downstream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tion and invasion total flavonoids of clerodendrum bungei β-catenin overexpression plasmid 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原文传递
臭牡丹苯乙醇苷类成分的鉴定及体外抗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王芬 唐皓 +5 位作者 周厚元 余湘蓉 朱克俭 李顺祥 余娜 唐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44-452,459,共10页
臭牡丹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的作用,为了鉴定臭牡丹提取物的成分及探究其对A549细胞体外抑制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CCK-8、细胞划痕法、Transwell、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检测。鉴定了臭... 臭牡丹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的作用,为了鉴定臭牡丹提取物的成分及探究其对A549细胞体外抑制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CCK-8、细胞划痕法、Transwell、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检测。鉴定了臭牡丹提取物中34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其中类叶升麻苷含量为32.95%,异类叶升麻苷5.49%。体外实验表明,臭牡丹提取物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且IC 50为0.125 mg/mL,还能下调A549细胞中EphA2、p-AKT、mTOR、p-mTOR、p-GSK-3β和β-catenin的表达,上调EphrinA1的表达,减少EphA2在A549细胞膜与膜质上的表达,并将A549细胞周期阻滞于G1/S期。本研究证实臭牡丹地上部分富含苯乙醇苷类成分,尤以类叶升麻苷和异类叶升麻苷为多,且可通过调控EphA2/Akt/mTOR通路达到抗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苯乙醇苷 肺腺癌细胞 EphA2/AKT/mTOR通路
下载PDF
臭牡丹调控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4
作者 温婷 虞子宁 +4 位作者 鞠艺楠 黄成炬 王安琪 黄诚 胡志苹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877-884,共8页
目的:探讨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CBS)的镇痛作用是否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相关。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 目的:探讨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CBS)的镇痛作用是否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相关。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组(SNI组)和30 g·kg^(-1)CBS治疗组(SNI+CBS组)。SNI+CBS组于SNI术后第7 d灌胃给予CBS,持续21 d,Sham组和SNI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第26~28 d检测大鼠步态;第28 d取脊髓,qPCR方法检测NMDA受体亚基GluNR1、GluN2A、GluN2B和GluN3A 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GluN2A和GluN2B蛋白水平,分子对接方法模拟CBS中主要成分与GluN2B的亲和力。结果:与Sham组相比,SNI模型组大鼠患肢的站立时间、最大接触时的最大强度、足印长度、足印宽度和爪印面积降低,最大接触时间百分比升高,脊髓GluN2A、GluN2B和GluN3A mRNA表达降低,GluN2A和GluN2B蛋白水平升高。与SNI组相比,SNI+CBS组大鼠患肢的站立时间、最大接触时的最大强度、足印长度和足印宽度升高,最大接触时间百分比降低,脊髓GluN2A、GluN2B和GluN3A mRNA表达升高,GluN2A和GluN2B蛋白水平降低。各组GluNR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对接实验结果显示,原始配体Ro25-6981与GluN2B对接的结合自由能(△G)为−11.72 KJ·mol^(-1),估计抑制常数(Ki)为2.58 nmol;CBS主要成分α-香树脂醇、赪桐酮和木栓酮与GluN2B对接的△G及Ki与Ro25-6981接近,甚至优于Ro25-6981;从对接构象上看,Ro25-6981与木栓酮占据了GluN1B结合位点,α-香树脂醇和赪桐酮则占据了GluN2B结合位点,呈现出较强的NMDA受体抑制作用。结论:CBS对SNI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MDA受体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臭牡丹 N-甲基-D-天冬氨酸 周围神经损伤 大鼠
下载PDF
臭牡丹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影响
5
作者 鞠艺楠 黄成炬 +3 位作者 王安琪 温婷 黄诚 胡志苹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索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CBS)是否通过调控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缓解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 目的:探索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CBS)是否通过调控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缓解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SNI模型组(SNI组)、SNI+CBS治疗组(SNI+CBS组)。各组连续给予30 g·kg^(-1)CBS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21 d。PCR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NMDA受体亚基NR1、GluN2A、GluN2B、GluN3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RG中GluN2A、GluN2B和IL-10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SNI模型大鼠DRG中NR1、GluN2B和GluN3A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NI组相比,SNI+CBS治疗组NR1、GluN2B和GluN3A mRNA表达升高,各组GluN2A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相比,SNI模型大鼠DRG中GluN2A和GluN2B蛋白水平升高,IL-10蛋白水平下降;与SNI组相比,SNI+CBS组GluN2A和GluN2B降低、IL-10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GluN2A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牡丹可能通过抑制DRG炎症和调控NMDA受体缓解SNI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臭牡丹 N-甲基-D-天冬氨酸 周围神经损伤 大鼠
下载PDF
遮光对臭牡丹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建新 颜赟 方炎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3,共6页
对全光照(遮光率0%,对照)以及遮光率25%、50%和75%条件下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遮光率的提高臭牡丹枝长生长量和比叶面积逐渐增加、枝条直径生长量和比叶质量逐渐减小,叶面积... 对全光照(遮光率0%,对照)以及遮光率25%、50%和75%条件下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遮光率的提高臭牡丹枝长生长量和比叶面积逐渐增加、枝条直径生长量和比叶质量逐渐减小,叶面积呈波动变化,其中在遮光率25%条件下叶面积最小。在遮光条件下叶片以及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小于对照。在遮光条件下叶片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总体上随遮光率提高逐渐增加且均高于对照,仅在遮光率25%条件下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在遮光率25%和75%条件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有明显"午休"现象,Pn日变化曲线近似于"双峰型";而在对照和遮光率50%条件下Pn无"午休"现象,日变化曲线近似于"单峰型";4个处理组Pn峰值的大小以及峰值出现时间有差异。在上午9:00,在遮光率25%和50%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Gs)略有降低,而在对照和遮光率75%条件下Gs明显升高;此后随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Gs总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各处理组叶片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均呈早晚略高、中午略低的趋势,谷值均出现在13:00。在对照及遮光率25%和75%条件下,叶片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而在遮光率50%的条件下Tr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日变化曲线近似于"单峰型"。总体上看,4个处理组叶片的Pn、Gs、Ci和Tr日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且在遮光率25%、50%和75%条件下臭牡丹叶片的Pn与Tr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臭牡丹是偏阴生植物,在栽培中适度遮光有利于臭牡丹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遮光 生长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臭牡丹叶提取液对2种植物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18
7
作者 尹礼国 林娜 +2 位作者 魏琴 张超 周黎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笔者以广泛引发植物病害的松赤枯病菌(Pestalobia funerea)和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ria solani Kuha)为检测菌,对臭牡丹的抗植物病菌活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 臭牡丹 提取液 松赤枯病菌 玉米纹枯病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重金属镉胁迫下臭牡丹的生理响应及富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建新 张婷婷 +5 位作者 龙昌莲 崔乐怡 张航 苟秋 吴玉环 刘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03-709,共7页
为探究镉胁迫对臭牡丹生理响应及各部位镉富集特征的影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浓度(0.00、0.10、0.30、0.60和0.90mmol·L^(-1))镉梯度,测定12、24和36 d后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各部位镉含量。结果表明... 为探究镉胁迫对臭牡丹生理响应及各部位镉富集特征的影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浓度(0.00、0.10、0.30、0.60和0.90mmol·L^(-1))镉梯度,测定12、24和36 d后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各部位镉含量。结果表明,SOD、CAT活性随胁迫浓度增加总体先升后降,POD活性在高浓度下变化显著,前期增强,后期减弱;短时间、低浓度的镉污染会刺激臭牡丹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b以适应不良环境,长时间、高浓度的胁迫则产生较强的抑制效应;叶片Fv/Fm在高浓度后期明显减小,ETR先升后降;臭牡丹各器官镉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根>茎>叶,其富集系数与各部位镉富集量呈负相关,表明胁迫加深会阻碍根部镉富集过程从而产生毒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生理变化 镉富集 抗逆性
原文传递
臭牡丹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小枫 杜德极 +1 位作者 谢定成 冉长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687-690,共4页
臭牡丹提取物B部分腹腔或皮下注射均能延缓S_(180),H_(22)的生长;干扰S_(180)肿瘤细胞DNA代谢,抑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其SRBC所致溶血素抗体的产生。臭牡丹提取物C部分对H_(22)肿瘤也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臭牡丹 抗肿瘤作用 免疫抑制
下载PDF
臭牡丹总黄酮抑制小鼠Lewis肺癌实体瘤及其与p53、bcl-2、bax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思勤 朱克俭 +1 位作者 李勇敏 周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臭牡丹总黄酮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与p53、bcl-2、bax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取近交系雄性C57BL/6小鼠50只,造模,将造模成功的Lewis肺癌小鼠4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顺铂组,臭牡丹总黄酮高、低剂量组;另取10只无瘤小鼠... 目的:探讨臭牡丹总黄酮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与p53、bcl-2、bax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取近交系雄性C57BL/6小鼠50只,造模,将造模成功的Lewis肺癌小鼠4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顺铂组,臭牡丹总黄酮高、低剂量组;另取10只无瘤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01 m L/g,连续14 d;顺铂组给予顺铂0.4mg/kg连续5 d;臭牡丹高、低剂量组分别予臭牡丹总黄酮提取物0.6 g/kg、0.3 g/(kg·d),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次日处死小鼠,称取瘤重,计算肿瘤抑制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p53、bcl-2及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对瘤重影响:4组瘤重结果如下(±s):模型组(4.70+1.29)g、顺铂组(2.24+0.68)g、总黄酮高剂量组(3.26±1.06)g、总黄酮低剂量组(3.99±1.31)g;其中顺铂组、总黄酮高剂量组瘤重低于模型组(P<0.05),并且该2组瘤重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抑制率:顺铂组:53.4%;臭牡丹总黄酮高剂量组:30.6%,臭牡丹总黄酮低剂量组:15.1%。3)对基因表达影响:臭牡丹总黄酮高、低剂量组皆能上调p53和bax mRNA表达(高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P<0.05);顺铂组能下调bcl-2(P<0.05)及上调bax mRNA表达(P<0.01)。结论:臭牡丹总黄酮能够改善Lewis肺癌小鼠生存状况,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并且其抑制肿瘤生长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和bax mRNA的表达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黄酮 LEWIS肺癌 REAL-TIME PCR
下载PDF
臭牡丹总黄酮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力及Wnt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余娜 朱克俭 +2 位作者 马思静 谭小宁 唐皓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978-983,987,共7页
目的:观察臭牡丹总黄酮对β-catenin过表达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力以及Wnt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构建β-catenin真核过表达载体并转染A549细胞,将其分为6组,分别为未转染细胞、未转染细胞+臭牡丹总黄酮、空载组、空载+臭牡... 目的:观察臭牡丹总黄酮对β-catenin过表达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力以及Wnt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构建β-catenin真核过表达载体并转染A549细胞,将其分为6组,分别为未转染细胞、未转染细胞+臭牡丹总黄酮、空载组、空载+臭牡丹总黄酮、β-catenin过表达组、β-catenin过表达+臭牡丹总黄酮。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Wnt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GSK-3β、P-GSK-3β、c-myc、CyclinD1的表达。结果:转染β-catenin过表达的A549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力均明显增强(P<0.05),并显著上调wnt通路相关因子β-catenin、C-Myc,CyclinD的蛋白表达,下调P-GSK-3β的蛋白表达(P<0.05)。采用臭牡丹总黄酮干预后,能明显降低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向划痕区域迁移的能力,减少侵袭小室穿过基膜的细胞数(P<0.05)。并下调β-catenin、C-Myc、CyclinD1表达(P<0.05),上调P-GSK-3β表达(P<0.05)。臭牡丹总黄酮的干预作用对转染β-catenin过表达细胞尤为明显。结论:转染β-catenin过表达的A549细胞其增殖、迁移、侵袭力均明显增强,能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臭牡丹总黄酮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中β-catenin的高表达从而调控下游的一系列因子而起到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总黄酮 上皮间质转化 WNT信号通路 β-catenin过表达载体
下载PDF
臭牡丹中一个新的过氧化物(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辉 王佳 +1 位作者 梅双喜 孙汉董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234-236,共3页
从四川眉山地区产的臭牡丹 (ClerodendrumbungeiSteud .)地上部分分离到一个新的过氧化物 ,命名为bungeinA .其结构通过各项波谱分析得到鉴定 ,这是首次从马鞭草科桐属植物中分到的过氧化物。
关键词 马鞭草科 臭牡丹 过氧化物 bungeinA
下载PDF
臭牡丹通过促炎细胞因子和NF-κB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4
13
作者 江茜 王英 黄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中药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CBS)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 目的:探讨中药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CBS)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I)和给药组(30 g/kg CBS组)。CBS组于SNI术后第7天给予30 g/kg CBS,0.5 ml/100 g灌胃,持续28天;其它3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前1天、术后7、14、21、28、35天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灌胃28天后,应用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臭牡丹对NF-κB、TNF-α、IL-6和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与SNI组相比,CBS干预后的第14、21和28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上升(P<0.05);给予30 g/kg CBS灌胃后可使SNI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NF-κB、TNF-α、IL-6和IL-1β的mRNA和蛋白含量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CBS对SNI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械痛敏具有缓解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与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其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臭牡丹 NF-ΚB 促炎细胞因子
下载PDF
逆境条件下镉对臭牡丹幼苗生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婷婷 崔乐怡 +5 位作者 龙昌莲 张航 张琪 苟秋 陈建华 刘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94-99,共6页
为探究镉胁迫对臭牡丹幼苗生理变化的影响,进行土培试验,设0、0.1、0.3、0.6、0.9 mmol/L 5种镉胁迫浓度处理,测定其对臭牡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浓度升高,叶片P... 为探究镉胁迫对臭牡丹幼苗生理变化的影响,进行土培试验,设0、0.1、0.3、0.6、0.9 mmol/L 5种镉胁迫浓度处理,测定其对臭牡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浓度升高,叶片PSⅡ潜在活性(Fv/Fo)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 P)逐渐减小,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3.10%和37.82%,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逐渐增加,最大增幅达48.13%;低浓度镉胁迫使臭牡丹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39.01%和73.07%,而高浓度镉则对植株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产生抑制作用。叶片MDA、脯氨酸含量随镉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其中丙二醛含量在胁迫前期增长平缓,后期增长趋势显著,最高增长率达45.29%。可见臭牡丹对镉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以通过调节自身光合特性和累积渗透调节物质缓解胁迫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渗透调节 丙二醛 抗性
下载PDF
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纪南 黄海英 +2 位作者 余瑞金 赵丽萍 邓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提取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所考察的因素中,对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程度为:提取时间>乙醇浓...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提取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所考察的因素中,对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程度为: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600 W,乙醇浓度为50%,料液比1∶40(g∶ml),超声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黄酮类化合物能基本被提取完全,总提取率为2.653%。结论该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强化提取,工艺简单可行,达到省时、高效和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黄酮类化合物 超声波辅助提取
下载PDF
铝锰复合胁迫下臭牡丹抗逆性及其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建新 闵佳丽 +5 位作者 俞沁媛 郑佳梦 陈楚 吴玉环 楼泱泱 刘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56-1864,共9页
以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幼苗为试验对象,配制Al^(3+)浓度梯度为0.00、0.05、0.20、0.40和0.80 mmol·L^(-1),Mn^(2+)浓度梯度为0.00、2.00、4.00、8.00和12.00 mmol·L^(-1)的胁迫液,在土培条件下进行单一和复合... 以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幼苗为试验对象,配制Al^(3+)浓度梯度为0.00、0.05、0.20、0.40和0.80 mmol·L^(-1),Mn^(2+)浓度梯度为0.00、2.00、4.00、8.00和12.00 mmol·L^(-1)的胁迫液,在土培条件下进行单一和复合胁迫处理,研究10、20、30 d后臭牡丹幼苗的抗氧化酶含量等生理应答及DNA状态,以探究臭牡丹对Al、Mn胁迫的抗性,以期为臭牡丹的扩大生产提供参考,为植物抗逆性研究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1)Al-Mn复合胁迫对3种抗氧化酶的互作效应有所不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胁迫浓度升高而降低,最高抑制率达45.1%,趋势与单一胁迫处理大致相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复合胁迫下呈先升后降趋势,且低浓度复合胁迫处理所受影响小于单一胁迫处理,高浓度下则抑制效应加重;相较铝、锰单一胁迫处理,低浓度复合胁迫使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84.1%和140.1%,高浓度则分别降低61.5%和40.1%;(2)Al^(3+)、Mn^(2+)共存时均促进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的积累,表现为协同效应;(3)利用CASP软件对彗星电泳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浓度Al^(3+)、Mn^(2+)单一及复合胁迫下,臭牡丹根系DNA几乎没有受到损伤,而当胁迫较强时(Al 0.80 mmol·L^(-1)、Mn 12.00 mmol·L^(-1)、Al 0.40 mmol·L^(-1)-Mn 8.00 mmol·L^(-1)、Al 0.80 mmol·L^(-1)-Mn 12.00 mmol·L^(-1)),OTM大幅增加,Al 0.40 mmol·L^(-1)-Mn 8.00 mmol·L^(-1)复合胁迫分别是单一胁迫的1.40倍和1.44倍,且T3较T4增幅达67.9%,说明高浓度胁迫造成的损害较严重,复合胁迫产生的损伤较单一胁迫更强。综合分析认为:低浓度单一金属离子对臭牡丹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当铝、锰浓度分别大于或等于0.40 mmol·L^(-1)和8.00 mmol·L^(-1)时则会对其造成损伤,且复合处理对不同指标具有不同效应。因而,在实际大规模生产中应考察土壤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依据臭牡丹的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培育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MN 复合胁迫 臭牡丹 抗逆性 DNA损伤
下载PDF
臭牡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培源 霍丽妮 +3 位作者 邓超澄 何春玲 卢澄生 苏炜 《广西中医药》 2010年第4期56-57,共2页
目的:研究臭牡丹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臭牡丹叶和花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方法对这两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臭牡丹花挥发油中鉴定了2... 目的:研究臭牡丹不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臭牡丹叶和花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方法对这两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臭牡丹花挥发油中鉴定了28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9.52%)、亚油酸(15.26%)、二十七烷(9.27%)和叶绿醇(8.99%);从臭牡丹叶挥发油中确定了20个化合物,含量最多的为叶绿醇(32.79%),其次为芳樟醇(5.95%)。该植物花和叶部位共测定出5个相同的化合物,分别为芳樟醇、α-松油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棕榈酸和叶绿醇。结论:臭牡丹的挥发油成分中含有大量具有明显生物活性的挥发油成分,可为综合开发利用臭牡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臭牡丹总黄酮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鑫 李振想 姜孝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3967-3972,共6页
目的:探讨臭牡丹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clerodendrum bungei,TFCB)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臭牡丹总黄酮溶液干预人胃癌SGC7901细胞,然后采用MTT法检测TFCB对SGC7901细胞增殖能... 目的:探讨臭牡丹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clerodendrum bungei,TFCB)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臭牡丹总黄酮溶液干预人胃癌SGC7901细胞,然后采用MTT法检测TFCB对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修复及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TFCB对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TFCB对SGC7901细胞Keap1、Nrf2及ma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低、中、高剂量组TFCB均显著抑制了SW62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随着药物干预浓度的增加,抑制程度逐渐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剂量干预组TFCB处理后Nrf2及ma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Kea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但Keap1、Nrf2及maf mRNA表达量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高中剂量干预组TFCB处理后Nrf2及maf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亦显著下降,Keap1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并且在高中低剂量干预组间Keap1、Nrf2及maf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FCB可明显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FCB阻滞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信号传导,抑制通路蛋白及mRNA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总黄酮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 人胃癌SGC7901细胞
下载PDF
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纪南 冯斯宇 邓斌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51-55,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以臭牡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考察目标,利用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溴([bmim]Br)离子液体水溶液为提取剂,提取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分别考察了离子液体浓度、料液比、微波功率、p H值、提取温度和时间对臭牡丹...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以臭牡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考察目标,利用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溴([bmim]Br)离子液体水溶液为提取剂,提取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分别考察了离子液体浓度、料液比、微波功率、p H值、提取温度和时间对臭牡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臭牡丹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离子液体浓度为1.0 mol/L,料液比为1∶30,微波功率为500 W,p H值为8.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4.318%.与传统乙醇提取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溶剂使用量少、绿色环保、提取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bmim]Br 臭牡丹 黄酮类化合物 微波辅助提取
下载PDF
臭牡丹叶化学成分及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立卫 罗泽萍 陈俏燕 《大众科技》 2018年第10期18-20,共3页
文章研究臭牡丹叶化学成分及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系统预实验法对臭牡丹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同时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出臭牡丹叶醇提物的不同部位,并通过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臭牡丹叶不同极性部... 文章研究臭牡丹叶化学成分及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系统预实验法对臭牡丹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同时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出臭牡丹叶醇提物的不同部位,并通过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臭牡丹叶不同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臭牡丹叶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水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其中正丁醇部位抑菌作用最强,为深度研究和开发臭牡丹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牡丹叶 预实验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