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angaroo Care (Skin-to-Skin) for Clustered Pain Procedures: Case Study 被引量:2
1
作者 Raouth R. Kostandy Susan M. Ludington-Hoe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6年第1期43-51,共9页
Background: Pain management for term newborns undergoing clustered painful procedures has not been tested. Kangaroo Care (chest-to-chest, skin-to-skin position of infant on mother) effectively reduces pain o... Background: Pain management for term newborns undergoing clustered painful procedures has not been tested. Kangaroo Care (chest-to-chest, skin-to-skin position of infant on mother) effectively reduces pain of single procedures, but its effect on pain from clustered procedures is not known. Aim: The aim was to test Kangaroo Care’s effect on pain in one term infant who received clustered painful procedures while determining feasibility of the Kangaroo Care intervention.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 A case study design was used with one healthy term newborn who received two heel sticks and one injection in one session in the mother’s postpartum room. Method: Heart rate and oxygen saturation (recorded from Massimo Pulse Oximeter every 30 seconds), crying time (total seconds of crying on videotape) and behavioral state (using Anderson Behavioral State Scoring system every 30 seconds) were measured before (5 minutes), during (10.5 minutes) and after (30 minutes) the three clustered painful procedures in a newborn who was in Kangaroo Care during all observations. One staff nurse administered the clustered procedures. Results: Heart rate increased sequentially with each heelstick, oxygen saturation remained unchanged, sleep predominated, and crying was minimal throughout the procedures. Conclusion: Kangaroo Care appeared to reduce pain from clustered painful procedures and can be further t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garoo care PAIN clustered Procedures Healthy Term Infant
下载PDF
术前床上排尿训练联合集束化护理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卧位排尿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魏小英 李嘉蔚 +2 位作者 陈群连 颜琼 殷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83-187,共5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以下称“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治疗期间接受术前床上排尿训练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以下称“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治疗期间接受术前床上排尿训练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射频护理,观察组开展术前床上排尿训练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导尿次数、术后12 h残余尿量、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术后膀胱功能分级、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导尿次数和术后12 h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膀胱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治疗期间接受术前床上排尿训练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改善膀胱功能,保持良好心态,缩短治疗操作时间和恢复时间,减少导尿次数,防止尿潴留的发生,使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术前床上排尿训练 集束化护理 排尿功能
下载PDF
早期饮水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及排尿效果与舒适度的影响
3
作者 张杨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10-12,17,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饮水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及排尿效果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拟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行无痛分娩的68例产妇,利用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产后护理,观察组... 目的:分析早期饮水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及排尿效果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拟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行无痛分娩的68例产妇,利用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产后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饮水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统计并比较两组产后尿潴留总发生率、排尿效果(排尿时间、排尿次数、单次尿量、残余尿量)、舒适度评分(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产后尿潴留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饮水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风险、强化排尿效果并提升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早期饮水疗法 集束化护理 产后尿潴留
下载PDF
PowerPICC导管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4
作者 胡健 聂凌云 +2 位作者 江莹莹 梁锐 刘秀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PowerPICC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5... 目的探讨PowerPICC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PowerPICC导管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干预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一次性穿刺到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服务、环境设施、住院舒适的满意度评分以及综合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次数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到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环境设施、住院舒适的满意度以及综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非计划性拔管)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werPICC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能够提高一次性成功置管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升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PICC导管 全程集束化护理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患者 导管留置时间
下载PDF
启发式k-means聚类算法的改进研究
5
作者 殷丽凤 栗庆杰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启发式k-means聚类算法通过在k-means第一次迭代后查看附近的集群来预测每个数据点可能会被划分到的集群子集,有效地加快了算法的运行速度。但由于启发式算法存在随机选择初始聚类中心以及无法有效识别数据集中离群点的缺陷,导致聚类结... 启发式k-means聚类算法通过在k-means第一次迭代后查看附近的集群来预测每个数据点可能会被划分到的集群子集,有效地加快了算法的运行速度。但由于启发式算法存在随机选择初始聚类中心以及无法有效识别数据集中离群点的缺陷,导致聚类结果的误差平方和较大并且轮廓系数偏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CHk-means算法,该算法引入仔细播种方法,克服了启发式k-means算法随机选择初始聚类中心带来的局部最优解问题;该算法引入局部异常因子LOF算法对离群点进行检测,降低了离群点数据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在多个数据集上对3种算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Hk-means算法可有效降低聚类结果的误差平方和,增强聚类的轮廓系数,使聚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算法 K-MEANS 启发式算法 仔细播种 局部异常因子 离群点
下载PDF
妊娠晚期孕妇症状群的范围综述
6
作者 李伟 王香 +2 位作者 裴丽 高擎擎 黄海超 《护理学报》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目的 对妊娠晚期孕妇症状群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确定症状群特点及研究现状,为完善孕妇妊娠晚期症状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INAHL、PsycINFO、Scopu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妊娠晚... 目的 对妊娠晚期孕妇症状群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确定症状群特点及研究现状,为完善孕妇妊娠晚期症状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INAHL、PsycINFO、Scopu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妊娠晚期孕妇症状群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21日。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症状群的识别要素涵盖症状评估及分析方法。妊娠晚期孕妇症状群类型可划分为3大类,焦虑症状群、抑郁症状群是妊娠晚期孕妇最常见的症状群。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存在多种类型症状群,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查症状群内部一致性,开发统一系统评估妊娠晚期孕妇症状特异性工具及新的分析方法,优化症状群的识别,探究规范化症状群管理方案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孕妇 症状群 护理 范围综述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7
作者 张娜 王淑敏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4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3月—2023年3月,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收的ECMO与俯卧位通气联合治疗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3月—2023年3月,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收的ECMO与俯卧位通气联合治疗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较对照组高,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pH值则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可促进患者生理指标改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俯卧位通气 集束化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群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丽娟 张淼 +2 位作者 肖雯怡 李娟娟 葛玉荣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该文从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症状群、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为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群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应关注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群,加强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多种症状... 该文从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症状群、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为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群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应关注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群,加强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多种症状的困扰,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症状群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脑卒中症状群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蒙 袁竺方 +4 位作者 游旅 丁瑶 陈丽金 罗菁 叶美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编制脑卒中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为精准护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法、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后,选取35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筛选条目... 目的编制脑卒中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为精准护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法、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后,选取35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筛选条目、检验信效度。结果编制的脑卒中症状群评估量表包括躯体活动、认知言语、感知觉、吞咽、消化排泄、情绪心理6个症状群共35个条目,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095%。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05,折半信度为0.728。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86,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20~1.000。结论脑卒中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症状群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症状群 评估量表 信度 效度 症状护理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联合临床路径对老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10
作者 王琰蕾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联合临床路径对老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联合临床路径对老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观察组28例在临床路径护理基础上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不良情绪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8、4.08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2、5.484,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6、4.158,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阑尾炎的老年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或消除患者围术期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临床路径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ERAS Optimization of Cluste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11
作者 Qingyue Li Ruzheng Li +6 位作者 Hong Zhang Tao Chen Yiqiu Cao Pili Deng Shumei Ruan Chunqiong Lin Nanyao Chen 《Health》 2020年第11期1457-1467,共11页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ERAS) can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y minimizing surgically related stress, and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in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surge...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ERAS) can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y minimizing surgically related stress, and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in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surgery have been demonstrated. However,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in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re relatively rare 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studies. This study adopts the method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 accelerate rehabilitation cluster of surgical nursing strategy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nd adopts “accelerate rehabilitation cluster of surgical nursing strategy” and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cluster of surgical nursing strategi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n clinical intervention”, the new nursing concept and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nursing measures, using the optimal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to explore the safety,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intervention mode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the original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n patients’ cluster intervention, to accelerate the rehabilitation surgery in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n the clinical care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 Surgery 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cluster care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匹配研究
12
作者 张语轩 耿秀丽 潘飞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针对智慧养老服务中供需双方评价信息的表达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以及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模块化双边匹配决策方法。该方法无需将信息统一,减少了信息处理损失。考虑老年群体存在需求差异的情况,利用两步聚类法... 针对智慧养老服务中供需双方评价信息的表达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以及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模块化双边匹配决策方法。该方法无需将信息统一,减少了信息处理损失。考虑老年群体存在需求差异的情况,利用两步聚类法对其进行分类;针对智慧养老服务评价属性异质性特点,采用概率语言术语、直觉模糊数处理定性评价信息,用精确数处理定量评价信息;通过改进离差最大化法计算属性权重;运用折衷解决方法得到双边效用满意度,构建双边匹配模型。最后通过上海市老年群体智慧养老供需匹配仿真实验对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识别出了5类老年群体,可以为不同特征的老年群体匹配不同的智慧养老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两步聚类 双边匹配 智慧养老 折衷解决方法
下载PDF
ABCDE集束化护理预防ICU机械通气病人谵妄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张慧颿 曹云 赵欢 《循证护理》 2024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ABCDE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谵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ICU病人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行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ABCDE集束化护理干预,记录两组谵... 目的:探讨ABCDE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谵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ICU病人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行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ABCDE集束化护理干预,记录两组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镇静药物使用量、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舒适度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镇静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BCD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ICU机械通气病人谵妄发生率,缩短ICU病人机械通气时间,改善病人睡眠质量,提升病人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E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谵妄 睡眠质量 舒适度
下载PDF
养老机构智慧化水平测度:理论与实证
14
作者 田钦瑞 李桥兴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7-866,共10页
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探索智慧养老机构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养老事业领域的研究重点。目的建立养老机构智慧化水平的评价模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描述性统计构建共含37个... 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探索智慧养老机构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养老事业领域的研究重点。目的建立养老机构智慧化水平的评价模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描述性统计构建共含37个三级指标的养老机构智慧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各评价指标的变量数据进行层次聚类分析获得聚类谱系图;基于“手肘法”提出等级聚类法,并选取上海市43家高端养老机构进行等级聚类的实证分析。结果上海市的高端养老机构可分为智慧、半智慧和非智慧等三个类别;超过60%的养老机构属于非智慧型;超过70%的养老机构没有完善的智能设备、健全的智慧监管系统并无法提供深度的心理服务。结论上海养老机构的智慧化建设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并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最后基于文献综述和实证结果的分析提出智慧养老机构的内生和外延含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智慧养老 评价体系 层次聚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成人重症监护室PICC相关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王文慧 卫晓静 +3 位作者 王欣静 李婷 景孟娟 袁俊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5期746-751,共6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成人重症监护室(ICU)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中的应用价值,为预防PICC相关血栓提供新思路有望降低PICC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医院202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成人重症监护室(ICU)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中的应用价值,为预防PICC相关血栓提供新思路有望降低PICC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ICU收治并行PICC的患者82例为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2022年6—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3年1—6月开始行集束化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及相关并发症(导管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等)发生率,同时观察不同置管时间患者D-二聚体(D-D)水平变化;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调查比较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CC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7 d后,观察组患者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成人ICU行PICC患者的应用,能够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轻凝血状态,继而有效预防PICC相关血栓发生,具有患者家属认可度高的特点,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D-二聚体
下载PDF
集束化镇痛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谵妄发生率、睡眠质量及疼痛的影响
16
作者 黄焱焱 袁葵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7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镇痛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谵妄发生率、睡眠质量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集束化镇痛护理,... 目的:探讨集束化镇痛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谵妄发生率、睡眠质量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集束化镇痛护理,对照组接受传统镇痛管理。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睡眠质量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护理后,两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睡眠效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镇痛护理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显著改善其睡眠质量,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镇痛护理 重症监护室 谵妄 睡眠质量 疼痛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EICU危重症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高青 李淑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73-176,共4页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危重症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EICU收治的92例危重症人工气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危重症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EICU收治的92例危重症人工气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舒适度[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E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PaO_(2)、SaO_(2)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_(2)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环境等GCQ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E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指导、护理方式、沟通态度、护理效果、安全管理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EICU危重症人工气道患者,可提高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缩短康复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 人工气道 集束化护理 血气分析 舒适度 并发症
下载PDF
集束化预防策略联合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对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18
作者 郭明 栾成艳 来海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预防策略联合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对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集束化预防策略联合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对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预防策略联合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口腔清洁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VAP发生率、撤机失败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预防策略联合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有助于减少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预防策略 改良浓度配比口腔护理液 重症脑卒中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Symptom clusters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art failure 被引量:12
19
作者 Doris SF Yu Helen YL Chan +2 位作者 Doris YP Leung Elsie Hui Janet WH Sit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08-414,共7页
ObjectivesTo 与先进的心失败(HF ) 和与他们 .MethodsThis 是的生活(QoL ) 的质量的独立关系在病人之中识别症状簇会见了 119 个病人与的代表性的研究的第二等的数据分析在香港在一所地区性的医院的衰老老人单位推进了 HF。症状侧面和 ... ObjectivesTo 与先进的心失败(HF ) 和与他们 .MethodsThis 是的生活(QoL ) 的质量的独立关系在病人之中识别症状簇会见了 119 个病人与的代表性的研究的第二等的数据分析在香港在一所地区性的医院的衰老老人单位推进了 HF。症状侧面和 QoL 被使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价规模(ESAS ) 和 McGill QoL 问询表估计。探索因素分析被用来识别症状簇。层次回归分析被用来与他们的 QoL 检验独立关系,在调整病人们在先进年龄的年龄,性,和 comorbidities.ResultsThe 的效果以后(82.9 &#x000b1;6.5 年) 。三不同症状簇被识别:他们是悲痛簇(呼吸,焦虑,和消沉的包括的短小) , decondition 簇(疲劳,睡意,恶心,和减少的胃口) ,和不快聚类(概括不快的疼痛,和感觉) 。这三症状簇说明了病人症状经验的 63.25% 变化。对在这些症状簇之间的中等关联小显示他们是独立人士互相。在调整年龄,性和 comorbidities 以后,悲痛(&#x003b2;=&#x02212; 0.635, P &#x0003c;0.001 ) , decondition (&#x003b2;=&#x02212; 0.148, P = 0.01 ) ,并且不快(&#x003b2;=&#x02212; 0.258, P &#x0003c;0.001 ) 症状簇独立地预言他们的 QoL.ConclusionsThis 学习与先进 HF 在病人之中识别了特殊症状簇。结果使需要清楚些为为这限制生活的疾病优化症状控制开发辩解的照顾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 症状 患者 晚期 二次分析 回归分析 干预措施
下载PDF
A Study Protocol on the Evaluation of Referral Strategies for Inflammatory Arthritis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at the Level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 Patient Relevant Outcomes and Costs
20
作者 Elke Theodora Antonia Maria van Delft Deirisa Lopes Barreto +5 位作者 Jan Arno Matteo Roeterink Khik Hoo Han Ilja Tchetverikov Anna Helena Maria van der Helm-van Mil Johanna Maria Wilhelmina Hazes Angelique Elisabeth Adriana Maria Weel 《Health》 2020年第3期240-252,共13页
Background: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getting the right patient at the right location to maintain and optimize quality of life of inflammatory arthritis patients, appropriate referral by general practitioners is e... Background: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getting the right patient at the right location to maintain and optimize quality of life of inflammatory arthritis patients, appropriate referral by general practitioners is essential.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effect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referral strategies for inflammatory arthritis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Methods: This study follows a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sign. General practitioners from primary care centers in Southwest-The Netherlands a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one of the two strategic interventions for referring adult patients who are in the opinion of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suspected of inflammatory arthritis: 1) Standardized digital referral algorithm based on existing referral models PEST, CaFaSpA and CARE;2) Triage by a rheumatologist in the local primary care center. These interventions will be compared to a control group, e.g. usual care. The primary outcome is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inflammatory arthritis by the rheumatologist. Secondary outcomes are quality of life as a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work participation and healthcare costs. These data, including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parameters, a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at baseline, three, six, and twelve months. Discussion: If this study can demonstrate improvements in appropriate referrals to the rheumatologist, thereby improving cost-effectiveness, there is sufficient supporting evidence to implement one of the referral strategies as a standard of care. Finally, with thes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 higher quality of care can be achieved, that might be of value for all patients with arthralgia. Trial Registration: NCT03454438, date of registration: March 5, 2018. Retrospectively registered: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3454438?term=NCT03454438&draw=1&ran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ARTHRITIS Primary care REFERRAL COST-EFFECTIVENESS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 Value Based Health ca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