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眼眶肿瘤因其复杂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上鉴别诊断相对困难,亟需利用新的诊断学技术鉴别其良恶性。目的分析眼眶肿瘤患者的超声造影特点,比较眼眶良性肿瘤和眼眶恶性肿瘤的增强模式及增强类型的差异,评价超声造影对眼眶肿瘤的...背景眼眶肿瘤因其复杂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上鉴别诊断相对困难,亟需利用新的诊断学技术鉴别其良恶性。目的分析眼眶肿瘤患者的超声造影特点,比较眼眶良性肿瘤和眼眶恶性肿瘤的增强模式及增强类型的差异,评价超声造影对眼眶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确诊的眼眶恶性肿瘤患者24例和眼眶良性肿瘤5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在口头知情同意下采用MyLabTwice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患者由肘静脉注射2.0ml Sono Vue造影剂,收集眼眶肿瘤造影的静态和动态图像,用SonoLiver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参考《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中关于肝脏超声造影的增强水平和增强模式的分类方法对眼眶肿瘤超声造影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组织学类型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增强类型特点,利用SonoLiver软件定量分析法获得时间一强度曲线(TIC)和动态血管模式(DVP)参数,比较眼眶恶性肿瘤与眼眶良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影像学特征。结果按照增强强度分型法发现,眼眶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中病灶出现高增强者百分比分别为62.5%(15/24)和27.5%(14/51),等增强者百分比分别为20.8%(5/24)和49.0%(25/51),眼眶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的增强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0,P〈0.01)。按照增强模式分型法发现,眼眶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病灶非均匀性增强者百分比分别为75.0%(18/24)和25.5%(13/51),均匀性增强者百分比分别为25.0%(6/24)和47.1%(24/51),眼眶恶性肿瘤病灶的非均匀增强比例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0,P〈0.01)。眼眶恶性肿瘤中58.3%的病灶TIC形态表现为快升快降型,75.0%的DVP曲线形态表现为正负双相波型,眼眶良性肿瘤中78.7%的TIC形态表现为快升慢降型,74.5%的DVP曲线形态表现为正向波型,不同曲线形态的眼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IC:Z=-3.130,P=0.002;DVP:Z=-4.730,P=0.000)。结论超声造影检查显示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眼眶肿瘤增强方式及曲线形态不同,超声造影有助于眼眶恶性肿瘤与眼眶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高危人群中诊断<2 cm HCC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进行B超筛查,其中对<2...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高危人群中诊断<2 cm HCC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进行B超筛查,其中对<2 cm肝占位的77例患者86个病灶行CEUS和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EUS与CECT检查诊断<2 cm 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CEUS和CECT在诊断<2 cm 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0%、88.6%、84.9%和76.2%、90.9%、83.7%,分别比较两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对CECT检查不能确定的2个病灶显示出典型的HCC增强模式,最终该2个病灶经病理诊断为HCC。结论对于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CEUS在诊断<2 cm HCC的效能上与CECT检查一致;CEUS对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的随访及部分可疑病灶的诊断较CECT检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眼眶肿瘤因其复杂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上鉴别诊断相对困难,亟需利用新的诊断学技术鉴别其良恶性。目的分析眼眶肿瘤患者的超声造影特点,比较眼眶良性肿瘤和眼眶恶性肿瘤的增强模式及增强类型的差异,评价超声造影对眼眶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确诊的眼眶恶性肿瘤患者24例和眼眶良性肿瘤5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在口头知情同意下采用MyLabTwice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患者由肘静脉注射2.0ml Sono Vue造影剂,收集眼眶肿瘤造影的静态和动态图像,用SonoLiver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参考《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中关于肝脏超声造影的增强水平和增强模式的分类方法对眼眶肿瘤超声造影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组织学类型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增强类型特点,利用SonoLiver软件定量分析法获得时间一强度曲线(TIC)和动态血管模式(DVP)参数,比较眼眶恶性肿瘤与眼眶良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影像学特征。结果按照增强强度分型法发现,眼眶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中病灶出现高增强者百分比分别为62.5%(15/24)和27.5%(14/51),等增强者百分比分别为20.8%(5/24)和49.0%(25/51),眼眶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的增强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0,P〈0.01)。按照增强模式分型法发现,眼眶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病灶非均匀性增强者百分比分别为75.0%(18/24)和25.5%(13/51),均匀性增强者百分比分别为25.0%(6/24)和47.1%(24/51),眼眶恶性肿瘤病灶的非均匀增强比例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0,P〈0.01)。眼眶恶性肿瘤中58.3%的病灶TIC形态表现为快升快降型,75.0%的DVP曲线形态表现为正负双相波型,眼眶良性肿瘤中78.7%的TIC形态表现为快升慢降型,74.5%的DVP曲线形态表现为正向波型,不同曲线形态的眼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IC:Z=-3.130,P=0.002;DVP:Z=-4.730,P=0.000)。结论超声造影检查显示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眼眶肿瘤增强方式及曲线形态不同,超声造影有助于眼眶恶性肿瘤与眼眶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高危人群中诊断<2 cm HCC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进行B超筛查,其中对<2 cm肝占位的77例患者86个病灶行CEUS和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EUS与CECT检查诊断<2 cm 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CEUS和CECT在诊断<2 cm 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0%、88.6%、84.9%和76.2%、90.9%、83.7%,分别比较两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对CECT检查不能确定的2个病灶显示出典型的HCC增强模式,最终该2个病灶经病理诊断为HCC。结论对于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CEUS在诊断<2 cm HCC的效能上与CECT检查一致;CEUS对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的随访及部分可疑病灶的诊断较CECT检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