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ctions of copper,cadmium and molybdenum in buffalo calves:the levels of trace element in blood,urine and tissues
1
作者 Zeng Zhiming and Fan PuDepartment of Veterinary medicine i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15-122,共8页
Ten male buffalo calves were randomly allotted into five groups of two each. Four groups were fed with cadmium, molybdenum, cadmium-molybdenum, and copper-cadmium-molybdenum respectively for 130 days to determine the ... Ten male buffalo calves were randomly allotted into five groups of two each. Four groups were fed with cadmium, molybdenum, cadmium-molybdenum, and copper-cadmium-molybdenum respectively for 130 days to determine the elements’ metabolic interactions in calv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dmium and molybdenum could increase the accumulation of molybdenum and cadmium in liver and kidneys in buffalo calves, but copper could not. reduce to normal the levels of molybdenum and cadmium in liver and kidneys caused by cadmium-molybdenum. In addition, we found the copper concentrations in liver and kindey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reatment calves than in contr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s CADMIUM COPPER MOLYBDENUM BUFFALO calves.
下载PDF
EDXRF测定铜钼含量的滤光片优化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蔡顺燕 周建斌 +1 位作者 庹先国 喻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34-1939,共6页
在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定量分析钼铜矿中低含量Cu和Mo元素过程中,X光管的原级谱对测量结果影响非常大。为了降低这一影响,采用蒙特卡洛软件模拟了用Ag,Cu和Mo,Ti三种材质的滤片,在不同厚度情况下对原级谱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 在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定量分析钼铜矿中低含量Cu和Mo元素过程中,X光管的原级谱对测量结果影响非常大。为了降低这一影响,采用蒙特卡洛软件模拟了用Ag,Cu和Mo,Ti三种材质的滤片,在不同厚度情况下对原级谱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 mm Ti滤片测铜钼元素效果优于0.2 mm Ag滤片、0.02 mm Cu和0.1 mm Mo滤片。根据模拟结果,在实验室用三种滤片对样品进行了实测,谱线图对比显示,用Cu+Mo作滤片测钼元素时,本底计数大于200,用Ag和Ti作滤片测钼元素,几乎没有本底影响。但相同的样品,用Ti作滤片测得钼最高计数为800左右,而用Ag作滤片时测得钼最高计数为300左右。由此可见,用Ti作滤片测钼元素时,X光管原级谱对被测量元素的干扰影响小,其本底低于用银滤片和铜钼滤片。Ti滤片在降低本底影响的同时,钼的计数率最高,说明射线强度损失最少。用Cu+Mo作滤片测铜元素时,铜最高计数为300,用Ag作滤片时铜最高计数为180左右,而用Ti作滤片铜最高计数为500左右。由此可见,在铜元素含量较低时,用Ti作滤片测铜元素,铜的计数率最高,射线强度损失最少。通过公式计算显示:用1 mm Ti滤片测钼铜矿中铜的检出限为5.63 mg·kg^-1,钼的检出限为1.39 mg·kg^-1,检出限明显降低。采用不同含量的标准样品进行测量与化学分析拟合,通过工作曲线可见,高、低含量的样品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误差水平符合正常化学分析误差标准,R2为0.99及以上,说明1 mm Ti滤片测量精密度高。同一个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其Cu元素的RSD(%)=0.59,Mo元素的RSD(%)=0.3,均小于1,表明仪器测量稳定性好,样品测试结果具有重现性。研究结果为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钼铜矿中的钼和铜滤光片的选择及其厚度的确定提供了可信的依据,推荐选用1 mm Ti滤片。经过实际现场的检验。该方法稳定可靠,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 原级谱 铜钼元素 滤光片 检出限
下载PDF
摄入过量钼对家兔不同组织中钼和铜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卜凤泉 孙文伟 +2 位作者 刘景英 姜熙罗 刘忠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2-854,共3页
目的:观察在兔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钼(Mo)的家兔不同组织中钼和铜(Cu)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研究钼对铜的生物学拮抗作用的机制。方法:家兔50只分为5组(对照组和添加不同剂量钼组),喂养4个月,测定兔不同组织中钼和铜含量。结果:兔血、肝、... 目的:观察在兔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钼(Mo)的家兔不同组织中钼和铜(Cu)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研究钼对铜的生物学拮抗作用的机制。方法:家兔50只分为5组(对照组和添加不同剂量钼组),喂养4个月,测定兔不同组织中钼和铜含量。结果:兔血、肝、肺、脾、胰、心肌和骨骼肌中的钼和铜都随钼摄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钼和铜的增加曲线基本上呈对数曲线。肾中钼和铜含量在所有上述器官中其增加幅度最大,均与钼摄入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r=0.9995,r=0.9997)。成骨、软骨和毛发仅钼含量随钼摄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铜含量则基本无改变。结论:钼对铜的生物学拮抗作用,可能是在动物组织或血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没有生物活性的Mo-Cu蛋白质络合物,堆积于组织不能被利用,因而造成铜相对缺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元素 拮抗作用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纳日贡玛斑岩铜钼矿成矿元素沉淀机制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南征兵 唐菊兴 李葆华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0,共3页
纳日贡玛铜钼矿是青海南部发现的一个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床。通过分析成矿元素铜和钼的迁移形式,对成矿元素的沉淀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中,温度降低、pH值增大,是本矿床中黄铜矿、辉钼矿等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 成矿元素 沉淀机制 纳日贡玛
下载PDF
西准噶尔苏云河钼矿Ⅱ号岩体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董少峰 王居里 +5 位作者 胡洋 王建其 郑国平 杨猛 王敏 令伟伟 《矿产勘查》 2016年第6期891-903,共13页
苏云河钼矿位于西准噶尔西部,巴尔鲁克山西段,是近年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矿区Ⅱ号岩体主为灰—灰白色二长花岗斑岩及斑状二长花岗岩,发育较强钼铜矿化。岩体高硅,中等富碱,A/CNK=0.98~1.06,σ=1.39~2.18,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花... 苏云河钼矿位于西准噶尔西部,巴尔鲁克山西段,是近年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矿区Ⅱ号岩体主为灰—灰白色二长花岗斑岩及斑状二长花岗岩,发育较强钼铜矿化。岩体高硅,中等富碱,A/CNK=0.98~1.06,σ=1.39~2.18,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花岗岩,经过了较强烈的分异演化;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弱,Eu负异常较明显,相对富集Rb、Th、U、K等,亏损Ba、Sr、P、Ti等。岩体应源于新元古代新生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晚石炭世俯冲相关的岛弧环境。结合前人研究,认为Ⅱ号岩体和Ⅰ号岩体源区相同(似),分离结晶作用导致其发育不同的成矿元素组合;Ⅱ号岩体的形成演化为区内斑岩型钼、铜矿化提供了重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钼矿床 构造背景 岩浆源区 成矿元素组合 西准噶尔
下载PDF
秘鲁南部Don Javier斑岩铜钼矿床岩石地球化学与岛弧成因
6
作者 金文强 高光明 +5 位作者 高祥 肖娟 牛英杰 王自力 孙佳 薛志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1-942,共12页
秘鲁南部古新世—始新世斑岩铜钼成矿带是安第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出有大量世界级斑岩铜钼矿床,最近勘探的Don Javier斑岩铜钼矿床是该成矿带中的又一重大发现。本文对Don Javier矿床的含矿斑岩、围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 秘鲁南部古新世—始新世斑岩铜钼成矿带是安第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出有大量世界级斑岩铜钼矿床,最近勘探的Don Javier斑岩铜钼矿床是该成矿带中的又一重大发现。本文对Don Javier矿床的含矿斑岩、围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岩石成因和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1)含矿斑岩体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英安斑岩,围岩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的花岗闪长岩,且二者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2)两类岩石均具有轻稀土富集,富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图上呈明显的右倾型,左陡而右缓,且二者均显示Eu负异常,表明岩浆岩的成岩过程中有结晶分异作用或其他地质作用参与;(3)含矿斑岩体和围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为经典岛弧岩石;(4)Don Javier铜钼矿床可能是在纳斯卡板块向南美板块俯冲,熔融形成的钙碱性岩浆、岩浆弧走滑挤压环境的有利条件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构造环境 斑岩铜钼矿床 DonJavier 秘鲁
下载PDF
河北省木吉村铜(钼)矿床蚀变分带过程中元素迁移定量分析
7
作者 陈超 牛树银 +8 位作者 张建珍 马宝军 张福祥 孙爱群 王宝德 张醒 张浩亮 马国玺 陈志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18-2130,共13页
为了研究木吉村斑岩型铜(钼)矿床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拟推流体演化规律,笔者通过对赋矿闪长玢岩体的强硅化带、钾长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中分别取样测试分析,利用Grant方程定量探讨了各蚀变带围岩中主量元素... 为了研究木吉村斑岩型铜(钼)矿床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拟推流体演化规律,笔者通过对赋矿闪长玢岩体的强硅化带、钾长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中分别取样测试分析,利用Grant方程定量探讨了各蚀变带围岩中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带入、带出特征,结果表明:岩浆初始热液流体富K而贫Na。相对原岩(蚀变弱的青磐岩化带),在各蚀变带中Fe2O3、MgO、P2O5和TiO2从深部强硅化带到浅部石英绢云母化带总体上由带出变为带入,SiO2、MnO则与上述大体相反,FeO在各蚀变带主体为带出元素。各稀土元素从深部向浅部石英绢云母化带带入特征明显,同时各蚀变带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上表现出斜率一致的右倾型特征,说明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Cu和Mo在石英绢云母化带中富集尤为明显,其次在钾长石化带也明显富集,即海拔400~500m为主要的Cu、Mo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铜(钼)矿床 元素迁移 Grant方程 闪长玢岩 河北木吉村
下载PDF
地表土壤微细粒测量中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对福建罗卜岭隐伏铜钼矿床的示踪与判别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亭 刘雪敏 +2 位作者 王学求 韩志轩 江瑶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45,共14页
在已知隐伏矿——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上方采集了表层土壤以及典型钻孔中的矿石和围岩样品,分析了6个微量元素(Cu、Mo、Ba、Pb、Zn、V)的含量变化以及硫、铅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来验证土壤金属活动态测量技术、微细粒级土壤全量测量技术... 在已知隐伏矿——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上方采集了表层土壤以及典型钻孔中的矿石和围岩样品,分析了6个微量元素(Cu、Mo、Ba、Pb、Zn、V)的含量变化以及硫、铅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来验证土壤金属活动态测量技术、微细粒级土壤全量测量技术在隐伏矿区的找矿效果,并根据铅、硫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来识别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的来源。研究表明:微细粒级土壤全量测量技术对该矿区深部矿体的指示效果最好,其中Cu、Ba、Mo的含量高值区与深部隐伏矿体的展布相关性较强。土壤金属活动态、微细粒级土壤全量均显示出14、15号采样点下方极有可能存在着隐伏矿体,同时两种测量方法均可以根据V、Pb、Zn的含量变化较为准确地圈定出接近地表矿化岩体的范围。由于异常区土壤全量的硫同位素组成大多数信息继承自非赋矿围岩,掩盖了来自深部矿体的贡献,故在本矿区用硫同位素指示地表土壤中的异常来源效果较差,建议测量土壤金属活动态中的硫同位素组成应更为合理。异常区土壤全量的铅同位素继承了来自深部矿体铅同位素的特征,直接为微细粒级土壤全量测量技术在覆盖区的矿产勘查提供了证据,同时^(206)Pb/^(204)Pb在地表微细粒级土壤全量中的变化与下伏隐伏矿体的展布相关性较强,可以有效指示深部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卜岭铜钼矿床 铅、硫同位素 微量元素 土壤微细粒测量 覆盖区找矿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烧结铜钼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卫 《湖南冶金》 2000年第2期7-10,共4页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 F0 2 1 1 J烧结铜钼钢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稀土在烧结铜钼钢中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适量加入混合稀土 ,可明显提高烧结铜钼钢的机械性能 ,特别是抗拉强度与冲击韧性 ;用含 0 .6%混合稀土的 F0 2 1 2 J烧结铜钼钢生产...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 F0 2 1 1 J烧结铜钼钢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稀土在烧结铜钼钢中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适量加入混合稀土 ,可明显提高烧结铜钼钢的机械性能 ,特别是抗拉强度与冲击韧性 ;用含 0 .6%混合稀土的 F0 2 1 2 J烧结铜钼钢生产中高强度结构零件 ,约可减轻重量 1 2 % ,降低成本 2 5 %~3 0 %。稀土在烧结铜钼钢中具有脱氧保碳 ,细化晶粒 ,改变孔隙形态与分布以及变质夹杂物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烧结铜钼钢 机械性能 粉末冶金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烧结铜钼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庆定 曾席珍 《粉末冶金工业》 CAS 1999年第4期21-26,共6页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烧结铜钼钢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稀土在烧结铜钼钢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量加入混合稀土,可明显提高烧结铜钼钢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拉强度与冲击韧性;含0.6%混合稀土的F0212J烧结铜钼钢,当用于生产中...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烧结铜钼钢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稀土在烧结铜钼钢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量加入混合稀土,可明显提高烧结铜钼钢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拉强度与冲击韧性;含0.6%混合稀土的F0212J烧结铜钼钢,当用于生产中高强度结构零件时,可减轻重量约12%,降低成本25%~30%。作者认为,稀土具有脱氧保碳、细化晶粒、改变孔隙形态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烧结铜钼钢 性能 粉末冶金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烧结铜钼钢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吴庆定 曾席珍 曾卫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1998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烧结铜钼钢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稀土在烧结铜钼钢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量加入混合稀土,可明显提高烧结铜钼钢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抗拉强度与冲击韧性;含0.6%混合稀土的F0212J烧结铜钼钢,当用于生产中高强度结构零件...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烧结铜钼钢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稀土在烧结铜钼钢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量加入混合稀土,可明显提高烧结铜钼钢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抗拉强度与冲击韧性;含0.6%混合稀土的F0212J烧结铜钼钢,当用于生产中高强度结构零件时,可减轻重量约12%,降低成本25%~30%。作者认为,稀土具有脱氧保碳、细化晶粒、改变孔隙形态与分布、变质夹杂物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烧结铜钼钢 性能 机理
下载PDF
随州吴山铜钼矿成矿元素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韩岭 向祥辉 罗雪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23期91-92,共2页
通过对随州吴山铜钼矿矿区原生晕剖面的采样测试,对矿区主要元素进行强弱相关聚类分析,划分元素组合,在提取主因子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极大化旋转后,按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确定与主要成矿元素相关的成矿元素组合。
关键词 吴山铜钼矿 原生晕 元素组合 因子分析
下载PDF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钼矿床元素迁移趋势及蚀变分带特征
13
作者 曹振梁 刘学龙 +6 位作者 陶兴雄 李守奎 魏志毅 周杰虎 李方兰 陆波德 刘雪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4,共14页
通过对红牛-红山铜钼矿床主要矿物岩(矿)石(矽卡岩、大理岩、角岩、斑岩等)进行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其成矿阶段元素富集迁移规律,同时对该区蚀变分带特征进行厘定,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发现该区共有三种成... 通过对红牛-红山铜钼矿床主要矿物岩(矿)石(矽卡岩、大理岩、角岩、斑岩等)进行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其成矿阶段元素富集迁移规律,同时对该区蚀变分带特征进行厘定,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发现该区共有三种成矿类型((1)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矽卡岩;(2)角岩→矽卡岩化角岩→矽卡岩;(3)斑岩→矽卡岩→矽卡岩矿石),其中(3)类型为矿区最主要的蚀变矿化类型,最主要的成矿元素Cu、Mo在该阶段中大量富集成矿,不同的是Cu为全阶段大量富集迁入,而Mo主要在斑岩→矽卡岩阶段大量富集,而在矽卡岩→矽卡岩矿石过程迁入趋势明显减弱.将三种蚀变矿化类型视为一个成矿系统,计算其元素质量迁移率,发现虽然都是主要的蚀变矿化类型,但是(3)类型的质量迁移率远大于其他两种,(1)的大理岩矽卡岩化阶段质量迁移率仅为-0.64%,原因是在大理岩矽卡岩化热液蚀变过程中CaO、MgO为矽卡岩化过程提供物质来源,他们的大量迁出为形成矽卡岩创造了环境条件,总体仍呈迁出状态.同时该区具有明显的垂直蚀变分带特征,大理岩、角岩、矽卡岩三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牛-红山铜钼矿床 矽卡岩 元素迁移 质量平衡 蚀变分带
原文传递
内蒙古准苏吉花铜钼矿床稀土元素特征及对成矿作用的约束 被引量:8
14
作者 席明杰 马生明 +1 位作者 朱立新 弓秋丽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3-512,共10页
准苏吉花高-中温热液脉型铜钼矿床是近年来中蒙边境新发现的众多中型铜钼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中,仅少量产于宝力高庙组变质粉砂岩中,多呈透镜状产出,具尖灭再现现象。矿床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表明: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 准苏吉花高-中温热液脉型铜钼矿床是近年来中蒙边境新发现的众多中型铜钼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中,仅少量产于宝力高庙组变质粉砂岩中,多呈透镜状产出,具尖灭再现现象。矿床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表明: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脉稀土配分模式相似,表现为强负Eu异常和极弱或无负Ce异常,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变质粉砂岩稀土组成与岩浆岩截然不同。辉钼矿矿石稀土元素组成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矿石表现为明显的负Eu异常,Ce表现为由弱异常过渡为无异常的特征,与矿区花岗闪长岩稀土组成相似;另外一组矿石表现为弱负Eu异常和极弱负Ce异常,介于花岗闪长岩与变质粉砂岩稀土元素组成之间,暗示成矿过程中岩浆热液与地层之间发生了水/岩交换。说明区内成矿物质一部分来源于花岗闪长岩,另一部分来源于宝力高庙组变质粉砂岩。矿石δEu值指示矿石沉淀于高温、低氧的相对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成矿作用 铜钼矿床 准苏吉花
原文传递
深圳市一般人群血液中铜铁锌等6种微量元素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洪烈城 张慧敏 +6 位作者 张艳炜 谢昌辉 王兴鲍 魏雅臻 符霞 张进 程锦泉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深圳市一般人群全血中铜、铁、锌、硒、钴、钼含量及人群分布特点。方法于2016年6月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深圳市罗湖区和宝安区常住居民共2 160名(0~59岁),采集其肘静脉血并登记基本信息;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 目的研究深圳市一般人群全血中铜、铁、锌、硒、钴、钼含量及人群分布特点。方法于2016年6月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深圳市罗湖区和宝安区常住居民共2 160名(0~59岁),采集其肘静脉血并登记基本信息;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全血中铜、铁、锌、硒、钴、钼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深圳市一般人群血液中铜、铁、锌、硒、钴、钼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中位数(M)分别是778.24μg/L、497.97 mg/L、6.36 mg/L、153.44μg/L、0.20μg/L、0.86μg/L;血液中铜、铁、锌、硒、钴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有性别差异(P<0.05),其中铁、锌和硒在男性血液中含量高于女性,而铜和钴在女性血液中含量高于男性。一般人群血液中铜、铁、锌、硒、钴、钼6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一般人群血液中铜、铁、锌、硒、钴、钼6种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性别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锌与硒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微量元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