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2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s in depressants for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u–Fe sulfide minerals at low alkalinity:A critical review
1
作者 Qicheng Feng Wenhang Yang +3 位作者 Maohan Chang Shuming Wen Dianwen Liu Guang 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u–Fe sulfide minerals at low alkalinity can be achieved using selective depressants.In the flotation system of Cu–Fe sulfide minerals,depressants usually preferentially interact with the...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u–Fe sulfide minerals at low alkalinity can be achieved using selective depressants.In the flotation system of Cu–Fe sulfide minerals,depressants usually preferentially interact with the pyrite surface to render the mineral surface hydrophilic and hinder the adsorption of the collector.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dvances in depressants for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u–Fe sulfide minerals at low alkalinity.These advances include use of inorganic depressants (oxidants and sulfur–oxygen compounds),natural polysaccharides (starch,dextrin,konjac glucomannan,and galactomannan),modified polymers (carboxymethyl cellulose,polyacrylamide,lignosulfonate,and tricarboxylate sodium starch),organic acids (polyglutamic acid,sodium humate,tannic acid,pyrogallic acid,salicylic acid,and lactic acid),sodium dimethyl dithiocarbamate,and diethylenetriamine.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inorganic and organic depressants in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u–Fe sulfide minerals at low alkalinity is reviewed.The advances in the use of organic depressants with respect to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u–Fe sulfide minerals are comprehensively detailed.Additionally,the depression performances and mechanisms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c depressants on mineral surfaces are summarized.Finally,several perspectives on depressants vis-à-vis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u–Fe sulfide minerals at low alkalinity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 sulfide minerals flotation separation selective depressants depression mechanism
下载PDF
双尺度Fe_(3)Si相调控对Cu-2.5Fe-0.2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于翔宇 邱文婷 +3 位作者 郑良玉 王永如 项燕龙 龚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通过在铜铁合金中添加微量Si元素,并利用组合形变热处理工艺对亚微米级Fe_(3)Si相和纳米级Fe_(3)Si相的析出行为进行调控。结果表明:处理后的Cu-2.5Fe-0.2Si合金中形成了大量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其抗拉强度、电导率和伸长率分别为401MPa、... 通过在铜铁合金中添加微量Si元素,并利用组合形变热处理工艺对亚微米级Fe_(3)Si相和纳米级Fe_(3)Si相的析出行为进行调控。结果表明:处理后的Cu-2.5Fe-0.2Si合金中形成了大量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其抗拉强度、电导率和伸长率分别为401MPa、69.25%IACS和12.50%。合金中纳米级Fe_(3)Si析出相与铜基体的位向关系为[011ˉ]Cu//[11ˉ1]Fe_(3)Si。双尺度Fe_(3)Si相对合金屈服强度的提高均有贡献。其中,纳米级析出相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值更大,约为亚微米级第二相的6倍。相比于Cu-2.5Fe合金,Si的添加促进了合金基体中铁相的析出及细化,降低了动态再结晶温度,进而实现了合金强度、电导率和塑性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Si合金 力学性能 电导率 fe_(3)Si相 双尺度相
下载PDF
滇西保山地块金厂河Fe-Cu-Pb-Zn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黑柱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3
作者 陆波德 刘学龙 +8 位作者 周云满 赵成峰 王基元 李方兰 李庆锐 王海 李守奎 曹振梁 周杰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4-1182,共19页
黑柱石是一种矽卡岩型铅锌及铁矿床中少见的矿物,与铅锌矿体、磁铁矿体关系密切。为查明黑柱石成矿过程中与铅锌铁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本文对金厂河Fe-Cu-Pb-Zn多金属矿床中的黑柱石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分带性等开展了... 黑柱石是一种矽卡岩型铅锌及铁矿床中少见的矿物,与铅锌矿体、磁铁矿体关系密切。为查明黑柱石成矿过程中与铅锌铁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本文对金厂河Fe-Cu-Pb-Zn多金属矿床中的黑柱石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分带性等开展了研究。根据电子探针数据计算可得,金厂河矿区黑柱石的化学式为:Ca_(0.95-1.08)(Fe_(0.87-1.97)Mn_(0.08-0.36)Mg_(0.01-0.06))^(2+)_((1.89-2.03))(Fe_(0.82-1.04)Al_(0.01-0.03))^(3+)_((0.88-1.15))[Si_(1.94-2.08)O_(7)]O(OH)。结合矿物组合类型、产状、分带特征等,推测矿床内矽卡岩由内带逐渐向外带交代的趋势。金厂河矿区主要有3种矿物共生组合:黑柱石+磁铁矿组合,黑柱石+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组合,黑柱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组合,分别对应三个不同的蚀变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代表组合Ⅰ),以石榴子石的分解为主,形成大量的黑柱石;退蚀变阶段(代表组合Ⅱ),以阳起石、黄铜矿、黄铁矿发育为主;石英-硫化物阶段(代表组合Ⅲ),以发育大量的方铅矿、闪锌矿为主,同时这一阶段内黑柱石分解,形成阳起石、方解石、磁铁矿等。此外,黑柱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石榴子石的类似,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认为:黑柱石是早期石榴子石退化分解的产物,矿床自内向外逐渐交代,形成了铅锌铜矿体中以锰质黑柱石为主,而磁铁矿体、铜矿体中以含锰黑柱石为主的分带特性。锰质黑柱石有利于铅锌矿的形成,而对于磁铁矿有贫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为矿区揭露中酸性岩体和深部找矿提供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LA-ICP-MS原位微区 黑柱石 fe-cu-Pb-Zn多金属矿 金厂河
下载PDF
Fe^(2+)、Cu^(2+)诱导工艺对柞木表板颜色变化规律的影响
4
作者 侯豪杰 齐华春 +3 位作者 王宏兴 黄茹 李春风 刘明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木材中的木质素、抽提物等物质具有能与金属盐溶液产生颜色反应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以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作为诱导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色差最大时的工艺参数,探究金属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 木材中的木质素、抽提物等物质具有能与金属盐溶液产生颜色反应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以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作为诱导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色差最大时的工艺参数,探究金属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对实木复合地板柞木表板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对柞木表板色彩色调的影响极为显著(F值分别为20.4453、8.8442);柞木表板的明度色品指数(L^(*))、红绿轴色品指数(a^(*))、黄蓝轴色品指数(b^(*))均随着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总色差(ΔE^(*))逐渐增大,最大为31.53、9.90,表板色调逐渐偏暗、偏绿、偏蓝;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Fe^(2+)、Cu^(2+)诱导时的柞木表板总色差都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木表板 fe^(2+) cu^(2+) 诱导变色
下载PDF
Ce掺杂海绵Fe/Cu-C复合微电解填料制备及己内酰胺废水降解研究
5
作者 刘庆 罗佳 +1 位作者 姜永晴 李桂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己内酰胺废水COD高,可生化性较差。为了提高微电解降解己内酰胺的效率,制备掺杂铈的复合微电解填料,并对其使用条件、降解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复合微电解填料的制备方法为利用化学置换法向海绵铁(s-Fe)表面负载铜,形成的双金属还... 己内酰胺废水COD高,可生化性较差。为了提高微电解降解己内酰胺的效率,制备掺杂铈的复合微电解填料,并对其使用条件、降解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复合微电解填料的制备方法为利用化学置换法向海绵铁(s-Fe)表面负载铜,形成的双金属还原颗粒与活性炭、碳酸锰、氧化铈等组分混合,随后高温焙烧。使用BET,SEM及XRD等方法,分析不同组分配比填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探究各组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铈掺杂的复合微电解填料对己内酰胺的降解效果显著提升。在双金属颗粒(s-Fe/Cu)、碳酸锰、活性炭按照m(s-Fe)∶m(Cu)∶m(Mn)∶m(C)为15∶5∶1∶6.3、铈含量为9%、膨润土含量为30%的最佳制备条件下,复合微电解填料对己内酰胺废水的降解率达到74.68%,COD的去除率达到90.43%。与市售填料相比,自制填料对己内酰胺废水的去除率比市售填料高55.65%,B/C由原水的0.25提高到0.81,高于市售填料0.43,可生化性显著提高。XPS分析和淬灭实验表明,该填料通过微电解反应过程产生·OH,·O-2和1O2三种自由基团,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组分 微电解 己内酰胺 CEO2
下载PDF
Fe元素含量和形变工艺对Cu-Fe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云 陈晓佳 +3 位作者 耿军 张王军 吴玉娜 江静华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3年第6期79-87,共9页
高强高导铜合金在电子、机械、交通通信等领域应用广泛,而Cu‐Fe合金因其较好的强度和导电性,低廉的成本成为了高强高导铜合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综述了高强高导Cu‐Fe合金的研究进展,针对Cu‐Fe合金强度和导电性倒置问题,总结了Fe元... 高强高导铜合金在电子、机械、交通通信等领域应用广泛,而Cu‐Fe合金因其较好的强度和导电性,低廉的成本成为了高强高导铜合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综述了高强高导Cu‐Fe合金的研究进展,针对Cu‐Fe合金强度和导电性倒置问题,总结了Fe元素含量对合金组织、抗拉强度和导电性的影响规律;阐述了拉拔、轧制等形变工艺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展望了高强高导Cu‐Fe合金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第三元素(如P,Ag,Co,Ni或稀土)的合金化调控是有效改善Cu‐Fe合金综合性能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 fe元素含量 形变工艺 抗拉强度 导电率
下载PDF
超声法制备负载Cu-Fe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雪平 徐晋春 +5 位作者 史楷文 李蕊 田欣慧 翟大宁 李海洋 宋忠贤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6,共8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设计并制备高效催化剂降解VOCs尤为重要。作为商业应用的催化剂,分子筛具有稳定性好和抗毒能力强等优点,然而单一分子筛催化活性较差,需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设计并制备高效催化剂降解VOCs尤为重要。作为商业应用的催化剂,分子筛具有稳定性好和抗毒能力强等优点,然而单一分子筛催化活性较差,需要负载活性组分进一步提高催化性能。采用超声法,分别以ZSM-5、Beta和SAPO-34分子筛作载体同时负载Cu、Fe过渡金属氧化物制备了Cu-Fe/ZSM-5、Cu-Fe/Beta和Cu-Fe/SAPO-34催化剂并用于甲苯催化氧化。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Cu-Fe/ZSM-5催化剂表现出最佳催化活性,300℃下甲苯转化率可达90%。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同时负载Cu、Fe金属氧化物未对分子筛结构造成明显破坏,且金属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分散性。NH_(3)程序升温(NH_(3)-TPD)分析结果表明,酸性不是影响催化活性的唯一因素。原位漫反射红外(in situ DRIFT)和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催化活性较好的催化剂上生成的中间产物较少,而催化活性较差的催化剂上会生成更多的中间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负载 分子筛 超声法 甲苯 催化氧化
下载PDF
激光熔化沉积Cu-Fe合金的液相分离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赵玲 胡立威 +1 位作者 王斗 刘学 《铜业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44-49,共6页
难混溶合金由于亚稳难混溶间隙的存在,在制备过程中极易产生偏析甚至分层现象,严重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激光熔化沉积小熔池无宏观偏析的特点,为制备均质难混溶合金提供了潜在途径。本文选取典型难混溶Cu-Fe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 难混溶合金由于亚稳难混溶间隙的存在,在制备过程中极易产生偏析甚至分层现象,严重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激光熔化沉积小熔池无宏观偏析的特点,为制备均质难混溶合金提供了潜在途径。本文选取典型难混溶Cu-Fe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熔化沉积制备了薄壁状Cu_(35)Fe_(65)难混溶合金,研究了合金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形貌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由体心立方(bcc)结构的α-Fe相与面心立方(fcc)结构的Cu相组成;合金呈现典型的液相分离形貌,由网络状Cu相与块状α-Fe相构成,α-Fe相平均直径为8μm;合金屈服强度为397 MPa,抗拉强度为484 MPa,延伸率为16.5%,断裂方式主要为韧性断裂;合金的导电率为19%IACS,较高的α-Fe相体积分数可能是影响合金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表明,激光熔化沉积技术有望成为高性能难混溶合金的有效制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cu-fe合金 相分离 力学性能 导电率
下载PDF
Cu元素添加对Fe基非晶合金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范雪茹 凡双玉 +5 位作者 谢磊 黄照文 高梦琦 李永泰 李强 王安定 《铜业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15-27,共13页
非晶合金(metallic glass, MG)因其独特的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结构,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其中,Fe基非晶合金(Fe-based metallic glass, Fe-MG)由于优异的磁性能、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及其原材料成本低等优势,显示出巨大的应... 非晶合金(metallic glass, MG)因其独特的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结构,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其中,Fe基非晶合金(Fe-based metallic glass, Fe-MG)由于优异的磁性能、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及其原材料成本低等优势,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通过合金成分设计调控Fe-MG的结构,进而改变材料的变形行为与性能特征。研究发现,Cu元素的添加可以显著影响FeMG的理化性质和力学性能。通过深入分析Cu元素对传统Fe-MG、纳米晶合金和高熵MG结构和性能的不同影响,探讨Cu元素的添加对MG的弛豫行为、晶化行为、熔化和凝固行为、玻璃转变行为、玻璃形成能力、机械性能、磁性能与其他性能的作用机制,发现Cu元素的添加能够促进Fe-MG基体中α-Fe团簇的析出,从而改变材料的变形行为与性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有望通过成分设计来调控MG的变形行为,进而为实现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非晶合金 cu含量 弛豫行为 晶化行为 非晶形成能力 力学性能 磁性能
下载PDF
(Si+Mn)/Fe对Al-5Cu合金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胡文杰 郭洪民 +2 位作者 邓奔 杨坤义 余词胜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158,共6页
在Al-5Cu-0.3Fe高强铸造合金中添加Mn和Si,采用OM、SEM、EDS及DSC等分析方法研究(Si+Mn)/Fe质量比(K=3、4、5和6)对其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值的增大,富Fe相形貌的变化趋势为针状→汉字状→粗大汉字状富Fe相聚集,富F... 在Al-5Cu-0.3Fe高强铸造合金中添加Mn和Si,采用OM、SEM、EDS及DSC等分析方法研究(Si+Mn)/Fe质量比(K=3、4、5和6)对其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值的增大,富Fe相形貌的变化趋势为针状→汉字状→粗大汉字状富Fe相聚集,富Fe相由针状Al 3FeMn向汉字状Al 6FeMn转变。Al-5.0Cu-0.3Fe-1Si-x Mn合金,K=4时,拉伸断口展现良好的塑性特征,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比K=3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了22%和65%。Si和Mn元素对Al-5.0Cu-0.3Fe合金的富Fe相有良好的变质作用。适当减少Mn的添加量,而增加Si的含量,保持(Si+Mn)/Fe=4,有助于减少合金的孔洞缺陷,降低热裂敏感性,较好地调控富Fe相形貌和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铸造铝合金 fe (Si+Mn)/fe质量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Mn含量对Fe-Cu-Mn-Ni合金中富Cu相析出影响的相场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康红 位明光 张中文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3期57-62,共6页
通过耦合CALPHAD热力学数据库建立了一个模拟多元合金固态相变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的相场模型,并以Fe-Cu-Mn-Ni合金为例,从动力学角度揭示了Mn含量对富Cu相析出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富Cu相的析出,Mn和Ni原子在富Cu相的中心发生偏聚... 通过耦合CALPHAD热力学数据库建立了一个模拟多元合金固态相变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的相场模型,并以Fe-Cu-Mn-Ni合金为例,从动力学角度揭示了Mn含量对富Cu相析出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富Cu相的析出,Mn和Ni原子在富Cu相的中心发生偏聚,导致在富Cu相界面形成B2环。Mn含量变化会改变富Cu相的形貌和析出机制。在Mn含量较低时,富Cu相仅发生Ostwald粗化,其形貌为球形;而在Mn含量较高时,富Cu相的粗化机制包括Ostwald粗化和合并长大,其形貌从球形转变为棒状。提高Mn含量会促进富Cu相的析出,其体积分数和半径也增大,但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法 fe-cu-Mn-Ni合金 cu 固态相变
下载PDF
粉末冶金化学共沉淀法制备Cu-50Fe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诸璠 甘雪萍 刘超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405-1416,共12页
传统铸造方法制备Cu-Fe合金难度较大,特别是当Fe含量较高时。这是因为铜(Cu)和铁(Fe)之间存在液体组元亚稳不混溶区,使得Cu-Fe合金中成分偏析严重,造成合金强度低,电导率不理想。在本研究中,采用粉末冶金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u-50Fe合金... 传统铸造方法制备Cu-Fe合金难度较大,特别是当Fe含量较高时。这是因为铜(Cu)和铁(Fe)之间存在液体组元亚稳不混溶区,使得Cu-Fe合金中成分偏析严重,造成合金强度低,电导率不理想。在本研究中,采用粉末冶金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u-50Fe合金。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Cu-Fe混合粉末的平均粒径约为3.5μm,呈近似类球形。所制备的合金中铜相和铁相相互交织。冷变形后,铜相和铁相沿冷变形方向拉长成条状。在时效处理过程中,合金中有大量10~50 nm的Fe颗粒在Cu基体中析出。变形时效后Cu-50Fe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电导率分别为651 MPa和41.5%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 化学共沉淀 粉末冶金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下载PDF
形变热处理工艺对Cu-Fe-P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郑济森 张峻嘉 +1 位作者 唐天轶 付莹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9-494,共6页
Cu-Fe-P合金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和低廉的制备成本,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制备.随着对材料强度和电导率要求的愈发苛刻,如何进一步提高Cu-Fe-P合金的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本文中从成分设计与工艺优化两方面着... Cu-Fe-P合金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和低廉的制备成本,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制备.随着对材料强度和电导率要求的愈发苛刻,如何进一步提高Cu-Fe-P合金的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本文中从成分设计与工艺优化两方面着手,采用双级变形+时效的形变热处理方法使Cu-3.19Fe-0.024P-0.077Zn合金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合金强度达到477.1 MPa时,维氏硬度达到157.5,电导率保持在51.3%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P合金 形变热处理 显微组织 性能
下载PDF
Cu-Fe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现状
14
作者 韩宗恩 王旭峰 +3 位作者 李运刚 齐艳飞 任喜强 赖智博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9期849-854,共6页
Cu-Fe合金由于其优良的导电性和较高的硬度及强度等物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强高导合金领域。本文综述了Cu-Fe合金的制备方法,分析对比了各种Cu基合金制备方法的优劣性,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强化手段对不同方法所制得合金相关性能的影响,... Cu-Fe合金由于其优良的导电性和较高的硬度及强度等物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强高导合金领域。本文综述了Cu-Fe合金的制备方法,分析对比了各种Cu基合金制备方法的优劣性,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强化手段对不同方法所制得合金相关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微观组织与合金电学及力学性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提出了快速凝固制备Cu-Fe合金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 制备方法 强化 物理性能
原文传递
活性金属负载量及配比对CuFe双金属催化剂催化合成混合醇的影响
15
作者 钱炜鑫 田婧 +1 位作者 徐艳波 黄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17,共6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CuFe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活性金属负载量及Cu、Fe摩尔比对催化剂反应活性和C_(2+)混合醇选择性的影响,分析了活性金属负载量、Cu/Fe摩尔比、催化剂结构及反应性能间的构-效关系,优化了催化剂的制备配方。结果表明,...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CuFe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活性金属负载量及Cu、Fe摩尔比对催化剂反应活性和C_(2+)混合醇选择性的影响,分析了活性金属负载量、Cu/Fe摩尔比、催化剂结构及反应性能间的构-效关系,优化了催化剂的制备配方。结果表明,活性组分负载量的增大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但过量的金属负载量会导致活性组分发生团聚,影响总醇及C_(2+)混合醇的选择性;Cu/Fe摩尔比的增大抑制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但有助于增强CO吸附能力及Cu、Fe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产物中醇类及C_(2+)醇的选择性。综合考虑CO转化率、总醇及C_(2+)醇选择性,液相还原法制备CuFe双金属催化剂较适宜的活性组分总负载量为30%、铜铁摩尔比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双金属催化剂 活性金属负载量 铜铁摩尔比 混合醇合成
原文传递
C与Cr含量对粉末锻造Fe-Cu-C-Cr合金组织和物理性能影响
16
作者 万霖 张继峰 +2 位作者 孙露 邱天旭 申小平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8-515,共8页
通过改变粉末锻造Fe-Cu-C-Cr合金中C、Cr的质量分数,研究C、Cr含量对合金组织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Cr的情况下,合金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渗碳体,合金硬度和抗拉强度随C含量的增加小幅增加,C含量对合金最终摩擦系数的影... 通过改变粉末锻造Fe-Cu-C-Cr合金中C、Cr的质量分数,研究C、Cr含量对合金组织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Cr的情况下,合金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渗碳体,合金硬度和抗拉强度随C含量的增加小幅增加,C含量对合金最终摩擦系数的影响不大;添加Cr元素后,合金密度降低,组织也较为复杂,合金硬度随C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HRA68.6。C和Cr共同影响合金高温抗拉强度,Fe-2Cu-0.5C-5Cr抗拉强度最高,为378 MPa。合金摩擦系数随Cr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Cr质量分数为10%时,合金最终摩擦系数为0.195,磨损方式为氧化磨损和少量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锻造 fecu–C–Cr合金 元素含量 物理性能
下载PDF
Fe/Cu-氨磺酸强化去除畜禽养殖废水中总氮研究
17
作者 刘燕兰 刘子玉 +2 位作者 马红 王真然 曾韵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64-4471,共8页
以畜禽养殖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构建Fe/Cu-氨磺酸联合体系对废水中总氮进行去除,并考察最佳工艺参数,分析体系脱氮效果及机理。结果显示:在铜化率为2.0%、pH值为3.0、温度为30℃、Fe/Cu双金属投加质量浓度为240 g/L、c(NH_(2)SO_(3)H)∶... 以畜禽养殖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构建Fe/Cu-氨磺酸联合体系对废水中总氮进行去除,并考察最佳工艺参数,分析体系脱氮效果及机理。结果显示:在铜化率为2.0%、pH值为3.0、温度为30℃、Fe/Cu双金属投加质量浓度为240 g/L、c(NH_(2)SO_(3)H)∶c(NO_(2)^(-)-N)=2.5∶1、总反应时间为140 min的条件下,畜禽养殖废水中总氮(TN)质量浓度由90.8 mg/L降低到34.87 mg/L,其中处理出水中氨氮(NH_(4)^(+)-N)质量浓度为22.57 mg/L,硝态氮(NO_(3)^(-)-N)质量浓度为10.17 mg/L,亚硝态氮(NO_(2)^(-)-N)未检出,完全满足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含氮化合物排放要求。机理分析表明,通过液相还原制备Fe/Cu双金属材料的腐蚀促进硝态氮还原,且材料表面性状决定还原产物的组成,其中硝态氮选择性还原为亚硝态氮是总氮降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fe/cu双金属 畜禽养殖废水 总氮去除
原文传递
硼和铈对Cu-Fe-P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陆德平 王俊 +3 位作者 陆磊 刘勇 谢仕芳 孙宝德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479,共5页
Cu-Fe-P系合金是广泛应用的制造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材料。本文通过对Cu-0.22Fe-0.06P,Cu-0.22Fe-0.06P-0.05Ce,Cu-0.22Fe-0.06P-0.02B和Cu-0.22Fe-0.06P-0.05Ce-0.02B(%,质量分数)这4种合金的杂质元素含量、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率... Cu-Fe-P系合金是广泛应用的制造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材料。本文通过对Cu-0.22Fe-0.06P,Cu-0.22Fe-0.06P-0.05Ce,Cu-0.22Fe-0.06P-0.02B和Cu-0.22Fe-0.06P-0.05Ce-0.02B(%,质量分数)这4种合金的杂质元素含量、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率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添加铈和硼对Cu-Fe-P合金纯净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的铈和硼,一方面具有显著的脱S,Bi,Pb等杂质元素作用;另一方面显著地提高合金的再结晶温度,使合金经冷轧加工+时效处理后可以获得加工硬化和时效强化的效果,而对导电性的影响微小,从而使合金获得高强度和高导电率的良好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组织 性能 稀土
下载PDF
石墨粒度对Cu-Fe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樊毅 张金生 +2 位作者 高游 吴芳 刘伯威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5-477,共3页
采用 MM- 10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石墨粒度对 Cu- Fe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石墨粒度的细化 ,材料的硬度提高而强度降低 ;材料及偶件的磨损增大 ;此外 ,石墨粒度对 Cu-
关键词 石墨 粒度 cu-fe基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Ce添加对Cu-Fe/SiO_2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毛东森 郭强胜 +2 位作者 俞俊 韩璐蓬 卢冠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39-2645,共7页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添加不同Ce含量(相对于SiO_2的摩尔分数为0-20%)的Ce-Cu-Fe/SiO_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其催化CO加氢合成低碳醇反应的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N_2吸附、程序升温还原(H_2-TPR)、CO吸附...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添加不同Ce含量(相对于SiO_2的摩尔分数为0-20%)的Ce-Cu-Fe/SiO_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其催化CO加氢合成低碳醇反应的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N_2吸附、程序升温还原(H_2-TPR)、CO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CO-FTIR)和CO程序升温脱附(CO-TP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吸:添加适量的Ce,一方面降低了Cu的晶粒大小,提高了Cu的分散度,进而提高了对CO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掺入的Ce和Cu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提高了CO解离和非解离吸附的能力,从而有利于CH_x的生成和CO的插入反应.上述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同时提高了Cu-Fe/SiO_3催化剂的活性和醇的选择性.当Ce含量为10%时,在压力为3.0 MPa,温度为250℃,空速为6000 mL·g^(-1)·h^(-1)和H_2/CO摩尔比为2的反应条件下,Ce-Cu-Fe/SiO_2催化剂上醇的时空产率达到121.0 g·kg^(-1)·h^(-1),比未添加Ce的Cu-Fe/SiO_2催化剂的时空产率(58.0 g·kg^(-1)·h^(-1))提高了一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助剂 cu-fe/SiO_2催化剂 合成气 催化加氢 低碳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