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rate coefficients of Cu-like Ta ion
1
作者 金石琦 滕华国 徐至展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1997年第7期732-737,共6页
The knowledge of accurate ionization and recombination rates of heavy ions is crucial for the study of X-ray lasers and inertia confine fusion ( ICF).The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rates of Cu-like Ta44+ (1s22s22p63s2... The knowledge of accurate ionization and recombination rates of heavy ions is crucial for the study of X-ray lasers and inertia confine fusion ( ICF).The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rates of Cu-like Ta44+ (1s22s22p63s23p63d104s1) ion through the (3d1041n’1’n’=4,5) configurations are given.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soelectronic trends of the rate coefficients for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through 3d104141’ and 3d104151’ is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E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cu-like ions.
原文传递
CuZnAl-LDHs结构调控及其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研究
2
作者 王淑媛 赵东民 +2 位作者 尹玲玲 高志华 黄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共9页
为解决Cu基催化剂在合成气制取低碳醇过程中的Cu物种分散度较低等问题,分别采用4种插层方法(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焙烧复原法和返混沉淀法)对[Cu(EDTA)]^(2-)插层ZnAl类水滑石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调控。通过XRD、N_(2)物理吸/脱附、TEM... 为解决Cu基催化剂在合成气制取低碳醇过程中的Cu物种分散度较低等问题,分别采用4种插层方法(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焙烧复原法和返混沉淀法)对[Cu(EDTA)]^(2-)插层ZnAl类水滑石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调控。通过XRD、N_(2)物理吸/脱附、TEM、H_(2)-TPR和XPS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催化剂催化CO加氢制取低碳醇的性能。结果表明,改变插层方法可以有效调控催化剂的Cu分散度、Cu比表面积和氧空位相对含量等,进而影响其催化性能。采用焙烧复原法制备的催化剂Cu分散度最高,Cu比表面积最大,氧空位相对含量最多,且Cu物种与层板上的ZnO相互作用较强,其在反应条件为温度280℃、压力4.0 MPa、反应空速2000 h^(-1)和V(H_(2)):V(CO)=1:1时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总醇时空收率高达17468.7 m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EDTA)]^(2-) 类水滑石 分散度 合成气 低碳醇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Cu@Sc-MOF纳米酶对5'-三磷酸腺苷的比色/荧光检测
3
作者 柴小静 赵瑞瑞 +2 位作者 张羱 董川 双少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738,共11页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铜/钪金属有机框架(Cu@Sc-MOF)纳米酶,在H2O2存在下,Cu@Sc-MOF可催化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得到蓝色氧化产物oxTMB,并在652 nm处产生特征吸收峰。同样,Cu@Sc-MOF也可氧化邻苯二胺(OPD)生成2-氨基吩嗪...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铜/钪金属有机框架(Cu@Sc-MOF)纳米酶,在H2O2存在下,Cu@Sc-MOF可催化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得到蓝色氧化产物oxTMB,并在652 nm处产生特征吸收峰。同样,Cu@Sc-MOF也可氧化邻苯二胺(OPD)生成2-氨基吩嗪(DAP),并在570 nm产生特征荧光发射峰(激发波长为390 nm)。由于5’-三磷酸腺苷(ATP)与Cu2+络合,抑制了Cu@Sc-MOF的催化活性,使得652 nm处的吸光度和570 nm处的荧光强度减弱,基于Cu@Sc-MOF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ATP的比色/荧光双模式光谱法。比色和荧光分析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0~40.00μmol/L和1.00~22.50μmol/L,检出限(LOD)分别为0.60和0.27μmol/L。将上述比色/荧光双模式分析法用于肝癌细胞HepG2细胞裂解液中ATP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0%~101%和93.2%~97.9%,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c-MOF 纳米酶 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比色/荧光 5’-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多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
4
作者 邵路瑶 王志刚 孙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37,47,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ZIF-8、UIO-66、MIL-101(Fe)、MIL-101(Cr)、Cu-TCPP(Fe)等5种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通过观察MOF材料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反应的颜色变化及测定反应液的OD_(450/630)值评价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ZIF-8、UIO-66、MIL-101(Fe)、MIL-101(Cr)、Cu-TCPP(Fe)等5种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通过观察MOF材料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反应的颜色变化及测定反应液的OD_(450/630)值评价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ZIF-8、MIL-101(Fe)、MIL-101(Cr)几乎没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UIO-66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微弱,而二维片状的Cu-TCPP(Fe)显示出超高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Cu-TCPP(Fe)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来源于TCPP(Fe),其类血红素结构能加速TMB反应的颜色变化。MOF材料作为人工模拟酶在纳米生物学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Cu-TCPP(Fe) 类过氧化物酶 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 显色反应
下载PDF
铜基纳米酶的特性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嘉雪 孙思 +2 位作者 柳鹏飞 张晓东 穆晓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9-502,共14页
天然酶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天然酶固有的缺点诸如不稳定、反应条件苛刻和提纯成本高等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与天然酶相比,具有高稳定性、低成本、便于结构调控与改性等优点的纳米酶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关注。纳米... 天然酶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天然酶固有的缺点诸如不稳定、反应条件苛刻和提纯成本高等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与天然酶相比,具有高稳定性、低成本、便于结构调控与改性等优点的纳米酶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关注。纳米酶的类天然酶活性和选择性使其在生物医学、环境治理、工业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铜作为人体内必需元素和天然酶活性中心金属之一,铜基纳米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综述重点介绍了铜基纳米酶的分类,包括铜纳米酶、氧化铜纳米酶、碲化铜纳米酶、铜单原子纳米酶和铜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酶等,并阐述了铜基纳米酶的酶学特性和催化机理,总结了铜基纳米酶在生物传感、伤口愈合、急性肾损伤和肿瘤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铜基纳米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纳米酶 类酶活性 生物医学应用 综述
下载PDF
具有孪晶结构的红细胞状硫化铜的制备及其光-芬顿催化性能
6
作者 李明辉 杨群 +2 位作者 邹星宇 宋武林 曾大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43-2150,共8页
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出具有孪晶结构的红细胞状硫化铜材料。研究不同前驱体比例和反应时间对硫化铜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对孪晶结构红细胞状硫化铜可能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在可见光照射下孪晶结构红细胞状硫化铜与H_(2)O_(2)组成... 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出具有孪晶结构的红细胞状硫化铜材料。研究不同前驱体比例和反应时间对硫化铜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对孪晶结构红细胞状硫化铜可能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在可见光照射下孪晶结构红细胞状硫化铜与H_(2)O_(2)组成的类芬顿系统表现出优异的降解性能,光照50 min后,亚甲蓝降解率可达95%。对比孪晶结构红细胞状硫化铜与合成的花球状硫化铜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含有孪晶结构的红细胞状硫化铜对亚甲蓝的降解性能更好,说明孪晶的存在有利于加速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状硫化铜 孪晶 光-芬顿 污染物降解
下载PDF
高负载Cu单原子纳米酶的制备和类酶活性研究
7
作者 陈心珠 刘晓宇 +2 位作者 张少芳 穆晓宇 张晓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84-2696,共13页
目的 单原子纳米酶(single-atom nanozyme,SAN)因其高原子利用率及丰富的类酶活性被广泛研究。但是目前大多数SAN活性位点负载量较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高原子负载量的SAN,并对其类酶活性进行系统研究,希望... 目的 单原子纳米酶(single-atom nanozyme,SAN)因其高原子利用率及丰富的类酶活性被广泛研究。但是目前大多数SAN活性位点负载量较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高原子负载量的SAN,并对其类酶活性进行系统研究,希望为高负载SAN的制备提供思路,并为SAN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本研究通过原位锚定策略将金属盐前驱体锚定在氨基化石墨烯量子点框架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高温热解稳定Cu原子和载体之间的化学键,制备出负载量高达7.66%(质量百分比)的高负载Cu单原子纳米酶(high-loading Cu SAN)。此外,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氮蓝四唑(NBT)为显色剂,评估了high-loading Cu SAN的类过氧化物酶(POD)、类氧化物酶(OXD)及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与传统金属有机框架锚定法制备的低负载Cu单原子纳米酶(low-loading Cu SAN)作比较。以过氧化氢(H_(2)O_(2))为催化底物,对比研究了高/低负载Cu SAN的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研究表明,本文制备的高负载Cu SAN的类POD和SOD活性分别是低负载Cu SAN的3.4倍和8.88倍,且表现出类酶催化选择性。结论 本研究为高负载SAN的制备和活性研究提供了思路,为SAN在检测传感、疾病治疗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纳米酶 Cu原子 高负载 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原文传递
CuO/γ-Al_(2)O_(3)/SiO_(2)催化剂制备及其苯酚废水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露 刘泽朋 +2 位作者 程亮 林宇飞 许振良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36,共5页
以拟薄水铝石、SiO_(2)微球颗粒和纳米CuO为原料,经有机溶剂分散粘结、相转化和焙烧成型制备了CuO/γ-Al_(2)O_(3)/SiO_(2)负载型催化剂。采用SEM,XRD,BET和ICP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表征和组成分析。在不同浓度、pH、温度和盐浓度下,测试... 以拟薄水铝石、SiO_(2)微球颗粒和纳米CuO为原料,经有机溶剂分散粘结、相转化和焙烧成型制备了CuO/γ-Al_(2)O_(3)/SiO_(2)负载型催化剂。采用SEM,XRD,BET和ICP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表征和组成分析。在不同浓度、pH、温度和盐浓度下,测试了负载型催化剂对废水中难降解酚类物质的催化氧化效果。经60℃下2 h催化氧化处理后,100 mg/L COD的苯酚降解率可达81.79%,出水COD低至19.00 mg/L,因而可应用难降解废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铜基催化剂 含酚废水 高盐废水 类芬顿
原文传递
碱式碳酸铜层状复合材料制备及类芬顿催化性能研究
9
作者 张璐瑶 王卫伟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74-78,共5页
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载体,采用机械混合法将催化活性物质负载于LDHs表面,制备了碱式碳酸铜/NiAl-LDHs层状复合催化剂。以亚甲基蓝为降解物,研究了碱式碳酸铜,NiAl-LDHs和复合后样品的类芬顿反应活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 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载体,采用机械混合法将催化活性物质负载于LDHs表面,制备了碱式碳酸铜/NiAl-LDHs层状复合催化剂。以亚甲基蓝为降解物,研究了碱式碳酸铜,NiAl-LDHs和复合后样品的类芬顿反应活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复合物的结构和形貌、复合材料中碱式碳酸铜和NiAl-LDHs界面结合方式,研究复合催化剂制备方法、界面结合方式等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中碱式碳酸铜和NiAl-LDHs以片/片界面方式结合;碱式碳酸铜/NiAl-LDHs层状材料作为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增加,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催化反应2 min后亚甲基蓝完全脱色,反应速率常数为1.367 min^(-1)。最后,结合亚甲基蓝降解反应动力学阐释了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类芬顿反应 铜基催化剂 片/片界面结合
下载PDF
Mo XIV离子精细结构能级和辐射寿命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晓东 姜仁滨 +1 位作者 裴东 王宛珏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5-90,共6页
用全相对论多组态自洽场方法 ,计算了类铜离子MoXIV的 1s ,2s ,2p- ,2p ,3s,3p- ,3p ,3d- ,3d ,4s,4p- ,4p ,4d- ,4d ,4f- ,4f,5s,5p- ,5p ,5d- ,5d ,5f- ,5f ,5g- ,5g ,6s,6p- ,6p ,6d- ,6d ,6f- ,6f,6g- ,6g ,6h- ,6h ,7s,7p- ,7p ,7d... 用全相对论多组态自洽场方法 ,计算了类铜离子MoXIV的 1s ,2s ,2p- ,2p ,3s,3p- ,3p ,3d- ,3d ,4s,4p- ,4p ,4d- ,4d ,4f- ,4f,5s,5p- ,5p ,5d- ,5d ,5f- ,5f ,5g- ,5g ,6s,6p- ,6p ,6d- ,6d ,6f- ,6f,6g- ,6g ,6h- ,6h ,7s,7p- ,7p ,7d- ,7d ,7f- ,7f,7g- 和 7g轨道的 15 0 8个精细结构能级和辐射寿命以及其它各种跃迁参数 ,能级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另外还发现了一些寿命较长的能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XIV离子 类铜离子 精细结构 能级 辐射寿命 跃迁参数 全相对论多组态自洽场 离化原子
下载PDF
Cu暴露条件下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消化腺内金属和类金属硫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春娣 颜文 +2 位作者 龙爱民 马福俊 陈绍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88-1795,共8页
通过室内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消化腺富集Cu及其MTLP(metallothionein like protein)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Cu浓度暴露条件下(12.7μg/L和63.5μg/L),贻贝消化腺内Cu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 通过室内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消化腺富集Cu及其MTLP(metallothionein like protein)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Cu浓度暴露条件下(12.7μg/L和63.5μg/L),贻贝消化腺内Cu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2.045和7.028μg·(g·d)^-1,富集系数分别为2074和1619.实验测定了所有样本的溶解态Cu与总Cu含量,2个暴露组二者的比值随时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低浓度组先降低随后上升到与对照样本几乎相同的水平,而高浓度组一直呈下降趋势,表明不同污染程度生物体内金属消化机制进程存在差异.利用Brdicka极谱法测定了贻贝消化腺内MTLP的含量,对照组贻贝消化腺的MTLP平均含量为(0.551±0.037)ms/g;12.7μg/L Cu暴露组MTLP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范围是0.407~0.699ms/g,而63.5μg/L Cu暴露组在暴露初始MTLP水平就显著增加(P〈0.001),变化范围由初始0.942mg/g降至0.826mg/g.分析结果表明贻贝消化腺内的MTLP水平随着水体及生物体内的金属含量升高而增加,并与体内Cu浓度成明显的负指数增长关系(P〈0.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贻贝 CU 类金属硫蛋白 Brdicka极谱法
下载PDF
类铜离子的电子碰撞参数及其规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蔚 方泉玉 +1 位作者 邹宇 李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9-207,共9页
用准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系统地计算了Ba、Nd、Gd、Yb、Au、Pb类铜离子组态能级之间的电子碰撞激发强度Ω(nl-nl),3≤n≤7,4≤n≤7,同时给出了高能极限的碰撞强度和外推到阈值的碰撞强度,用最小二乘样... 用准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系统地计算了Ba、Nd、Gd、Yb、Au、Pb类铜离子组态能级之间的电子碰撞激发强度Ω(nl-nl),3≤n≤7,4≤n≤7,同时给出了高能极限的碰撞强度和外推到阈值的碰撞强度,用最小二乘样条方法拟合了全能域碰撞强度及热平均速率系数。对于一个激发过程,用10个参数可以得到碰撞电子在任意能量下的碰撞强度以及任意温度下的速率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 碰撞强度 速率系数 电子碰撞
下载PDF
Cu-石墨烯类Fenton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活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毕慧平 刘立忠 +3 位作者 丁佳佳 何光裕 陈海群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47-2352,共6页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Cu-石墨烯(Cu-RGO)催化剂,实现了Cu纳米颗粒的可控生长和氧化石墨烯(GO)还原的同步进行,并将所制备的Cu-RGO用于亚甲基蓝(MB)的催化降解研究。在H2O2存在条件下,当GO与Cu的质量比为3∶17时,经过4 h催化反应,Cu-RGO...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Cu-石墨烯(Cu-RGO)催化剂,实现了Cu纳米颗粒的可控生长和氧化石墨烯(GO)还原的同步进行,并将所制备的Cu-RGO用于亚甲基蓝(MB)的催化降解研究。在H2O2存在条件下,当GO与Cu的质量比为3∶17时,经过4 h催化反应,Cu-RGO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到99.5%,经过6次循环使用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8.1%以上,CuRGO催化剂展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及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催化剂 Cu-RGO催化剂 类Fenton技术
下载PDF
强磁场对Cu-40%Pb偏晶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林 王恩刚 +1 位作者 左小伟 赫冀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1-544,548,共5页
在强磁场作用下进行了Cu-40%Pb偏晶合金的凝固实验,研究了偏晶共生组织的凝固形态.实验结果表明:12 T强磁场的作用使富Pb组织形态发生变化,试样中部及下部的棒状相伸长,在试样中部形成了超长规则排列的棒状富Pb相.凝固前沿富Pb小液滴的... 在强磁场作用下进行了Cu-40%Pb偏晶合金的凝固实验,研究了偏晶共生组织的凝固形态.实验结果表明:12 T强磁场的作用使富Pb组织形态发生变化,试样中部及下部的棒状相伸长,在试样中部形成了超长规则排列的棒状富Pb相.凝固前沿富Pb小液滴的运动及分布是决定共生组织中棒状相形态的决定性因素.施加强磁场可改变富Pb基体的表观黏度,从而对凝固前沿的富Pb小液滴运动及附近流体流动产生抑制作用,这被认为是规则排列的超长棒状相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晶合金 凝固 强磁场 Cu-Pb 棒状组织
下载PDF
以类水滑石为前驱体的Cu/Zn/Al/(Zr)/(Y)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性能 被引量:34
15
作者 高鹏 李枫 +3 位作者 赵宁 王慧 魏伟 孙予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5-1163,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Cu:Zn:Al:Zr:Y原子比分别为2:1:1:0:0、2:1:0.8:0.2:0、2:1:0.8:0:0.2和2:1:0.8:0.1:0.1的Cu/Zn/Al/(Zr)/(Y)类水滑石化合物.将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500°C焙烧后得到复合金属氧化物,并将其用于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Cu:Zn:Al:Zr:Y原子比分别为2:1:1:0:0、2:1:0.8:0.2:0、2:1:0.8:0:0.2和2:1:0.8:0.1:0.1的Cu/Zn/Al/(Zr)/(Y)类水滑石化合物.将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500°C焙烧后得到复合金属氧化物,并将其用于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分析、N2吸附、氧化亚氮(N2O)反应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H2/CO2程序升温脱附(H2/CO2-TPD)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r和Y的引入使得催化剂BET比表面积大幅增加,金属铜的比表面积和分散度均按以下顺序依次增加:Cu/Zn/Al<Cu/Zn/Al/Zr<Cu/Zn/Al/Y<Cu/Zn/Al/Zr/Y,然而,强碱位数目占总碱位数目的比例的变化顺序为:Cu/Zn/Al<Cu/Zn/Al/Y<Cu/Zn/Al/Zr/Y<Cu/Zn/Al/Zr.活性评价结果揭示CO2转化率取决于金属铜的比表面积,甲醇选择性则随强碱位比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因而,Zr和Y的引入有利于甲醇的合成,Cu/Zn/Al/Zr/Y催化剂上的甲醇收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前驱体 助剂 Cu ZN Al催化剂 二氧化碳加氢 甲醇
下载PDF
液-液界面上Gibbs膜反应技术制备CuS颗粒膜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平伟 高濂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92-796,共5页
报告了一种利用Gibbs膜反应制备颗粒膜的技术.在制备CuS颗粒膜过程中,出现了棒状CuS纳米晶体的奇异现象.用透射电镜(TEM)、电子衍射(ED)和能量色散谱(EDS)等实验手段对所得CuS颗粒膜和棒状CuS纳米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棒状CuS... 报告了一种利用Gibbs膜反应制备颗粒膜的技术.在制备CuS颗粒膜过程中,出现了棒状CuS纳米晶体的奇异现象.用透射电镜(TEM)、电子衍射(ED)和能量色散谱(EDS)等实验手段对所得CuS颗粒膜和棒状CuS纳米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棒状CuS纳米晶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界面 Gibbs膜反应技术 CuS颗粒膜 棒状CuS纳米晶 硫化铜 半导体
下载PDF
影响铜—石墨材料密度的工艺因素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杏囡 谈萍 崔永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3-45,共3页
研究了影响铜—石墨材料密度的工艺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石墨粉的形状和粒度对材料密度的影响不可忽略, 细粒度的天然鳞片状石墨粉有利于提高压坯密度。复压工艺对提高材料最终密度效果显著。烧结温度和初压压力对密度的影响不是主要... 研究了影响铜—石墨材料密度的工艺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石墨粉的形状和粒度对材料密度的影响不可忽略, 细粒度的天然鳞片状石墨粉有利于提高压坯密度。复压工艺对提高材料最终密度效果显著。烧结温度和初压压力对密度的影响不是主要的。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的结果说明, 密度高的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石墨材料 鳞片状粉末 密度 工艺 密封材料
下载PDF
叶状Cu(OH)_2的合成及其向带有纳米孔的CuO的转化(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良苗 陆文聪 +3 位作者 冯永利 倪纪朋 吕勇 尚兴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57-2262,共6页
通过乳液界面反应法,用以Span80(sorbitan monooleate)作为稳定剂的乳液体系控制合成了叶状Cu(OH)2单晶.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有纳米孔的CuO,且保持了原有的叶状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Fourie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 通过乳液界面反应法,用以Span80(sorbitan monooleate)作为稳定剂的乳液体系控制合成了叶状Cu(OH)2单晶.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有纳米孔的CuO,且保持了原有的叶状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XRD)、Fourie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了其形貌和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叶状Cu(OH)2为单晶,且沿[111]晶面定向生长.孔的形成是由于相转变过程中Cu(OH)2失去H2O分子所致.通过观测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形貌,深入探讨了叶状Cu(OH)2纳米结构的组装机理.整个组装过程是由能量高的颗粒状纳米粒子通过端部取向连接定向生长而得到能量相对较低的叶状结构.并且得到的CuO的紫外光谱相对于其块体材料发生了蓝移,显示出比较大的禁带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状Cu(OH)2 乳液 软模板 CUO 纳米孔
下载PDF
纳米铜-镁-铝类水滑石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维 李玉红 王贤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59,共3页
采用恒定pH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铜-镁-铝类水滑石,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在超声波反应器中反应,恒定pH=7.5-9.0,n(铜+镁)/n(铝)=2.0-4.0,n(铜)/n(镁)=0.25-1.0的条件下,采用冷冻干燥法可得到晶相单一的铜-... 采用恒定pH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铜-镁-铝类水滑石,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在超声波反应器中反应,恒定pH=7.5-9.0,n(铜+镁)/n(铝)=2.0-4.0,n(铜)/n(镁)=0.25-1.0的条件下,采用冷冻干燥法可得到晶相单一的铜-镁-铝类水滑石,且制得的产物晶面生长的有序程度高,结晶度好。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大多数分子粒度为纳米级尺寸,粒径为5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镁-铝 类水滑石 冷冻干燥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