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李雨 李小风 张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Myc、CKIT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只健康成年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每组各12只。研究1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Myc、CKIT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只健康成年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每组各12只。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均制备成胃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第24周处死取材;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制备成胃癌大鼠后分别于第8、16、24周取材。分析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切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 mRNA的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法测定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表达与胃癌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大鼠胃黏膜完整正常,外膜层、肌层、黏膜下层、黏膜层等结构清晰,且无炎症细胞浸润;研究1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与对照组大鼠接近,不存在炎症细胞,且黏膜腺体结构基本正常;研究2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存在破损,细胞核变大,基底部部分腺体细胞形态异常,存在轻度异型性,为早期胃癌;研究3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增加破损,核质比变大,细胞形态不规则,部分腺体存在扩张,黏膜下层及肌层存在炎症细胞浸润,为胃癌进展期。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蛋白均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蛋白在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中逐渐升高趋势。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 mRNA均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 mRNA在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中逐渐升高趋势。采用Spearman相关性结果分析显示,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表达与胃癌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82、0.781、0.993,均P<0.001)。结论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呈高表达,其与胃癌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模型 胃黏膜组织 cyclin d1 C-MYC CKIT 胃癌病变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cyclin D1和SLeX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2
作者 左利媛 刘凌云 +4 位作者 尚培中 苗建军 张伟 王丽娜 李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13,1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8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胃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plus二步法检测cyclin D1和SLeX在胃癌及癌旁胃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8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胃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plus二步法检测cyclin D1和SLeX在胃癌及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yclin D1和SLeX与患者性别、癌灶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浸润及5年生存期6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分别为61.2%(52/85)和85.9%(73/85),癌旁胃组织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分别为0和6.7%(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性别及癌灶大小无关(P>0.05),在低分化、进展期、有转移浸润和5年内死亡患者中,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早期、无转移浸润和5年内生存患者(P<0.05)。Cyclin D1和SLeX表达呈正相关(r=0.40)。结论Cyclin D1和SLeX与胃癌发生发展显著相关,两者共阳性表达预示胃癌分化程度低、进展快、易浸润转移、生存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yclin d1 SLEX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IL-6、STAT3和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申东洋 赵帅 +3 位作者 尚静 陶月佳 宋小萍 黄允宁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I0001,共6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STAT3和Cyclin D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STAT3和Cyclin D1在80例结直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通过生物学数据库验证结果。结果 癌组织中IL-6、STAT3和Cyclin D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3.8%、63.8%、62.5%,癌旁组织中IL-6、STAT3和Cyclin D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5%、25.0%、15.0%(P<0.05)。癌组织中IL-6与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TAT3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IL-6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TAT3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Cyclin D1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Cyclin D1是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Cyclin D1是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L-6、STAT3和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过表达。Cyclin D1是结直肠腺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IL-6 STAT3 cyclin d1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点
下载PDF
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表达及其意义
4
作者 谭凤梅 曹彩霞 +4 位作者 宋小萍 王雪霁 肖红燕 李燕 刘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生(ADH)和导管原位癌(DCIS)组织中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UDH中均少量表达;在CCL、ADH和DCIS中均明显表达,且随着病变的级别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在CCL、ADH和DCIS中着色强阳性(++~+++)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因子3 细胞周期蛋白d1 P53基因编码蛋白 增殖细胞核蛋白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免疫组化
下载PDF
miR-16通过调控Cyclin D1蛋白逆转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赵娟 张保祯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3-1199,共7页
目的 研究miR-16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探索逆转他莫昔芬耐药的潜在靶点。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CF-7细胞与他莫昔芬耐药株MCF-7/TAM细胞中miR-16的表达;转染miR-16 NC和miR-16 mimics至MCF-7/TAM细胞中,MT... 目的 研究miR-16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探索逆转他莫昔芬耐药的潜在靶点。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CF-7细胞与他莫昔芬耐药株MCF-7/TAM细胞中miR-16的表达;转染miR-16 NC和miR-16 mimics至MCF-7/TAM细胞中,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Target Scan数据库检测miR-16的靶目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yclin D1-WT+miR-16 NC组、Cyclin D1-WT+miR-16 mimics组、Cyclin D1-MUT+miR-16 NC组、Cyclin D1-MUT+miR-16 mimics组MCF-7细胞的荧光活性;WB检测miR-16 NC组和miR-16 mimics组MCF-7细胞中Cyclin D1的表达;转染Cyclin D1 NC和Cyclin D1至MCF-7/TAM+miR-16 mimics细胞中,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 miR-16在他莫昔芬耐药株MCF-7/TAM细胞中低表达(P<0.05)。MCF-7/TAM+miR-16 mimics细胞活性降低,凋亡增加,细胞周期受阻(P<0.05)。miR-16和Cyclin D1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Cyclin D1-WT+miR-16 mimics组细胞荧光素酶的活性降低(P<0.05),且MCF-7/TAM+miR-16 mimics细胞Cyclin D1水平较MCF-7/TAM细胞降低(P<0.05)。转染Cyclin D1质粒后的MCF-7/TAM+miR-16 mimics细胞其增殖水平增加,凋亡减少,细胞周期加速(P<0.05)。结论 miR-16通过调控Cyclin D1的表达逆转乳腺癌细胞TAM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6 cyclin d1 乳腺癌 他莫昔芬 耐药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yclin D1、Ki-67表达和5项相关基因突变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冯倩倩 王也 +4 位作者 王晓伟 徐晶晶 史艳芬 黄崎鑫 钟定荣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259-262,266,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Cyclin D1、Ki-67的表达和5项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22年12月PTC发生远处转移病例(18例)和未发生转移病例(25例)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和Ki-67... 目的:探讨Cyclin D1、Ki-67的表达和5项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22年12月PTC发生远处转移病例(18例)和未发生转移病例(25例)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和Ki-67的蛋白表达,PCR法检测5项基因(KRAS、NRAS、BRAF、TERT和HRAS)突变情况,比较远处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组间差异。结果:①PTC远处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中Cyclin D1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2.2%和40.0%,Ki-67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6.7%和3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PTC远处转移组中检测到甲状腺癌相关5项基因改变15例次(其中BRAF V600E突变10例次,TERT启动子突变4例次,NRAS突变1例次);PTC未转移组中检测到基因改变15例次,均为BRAF V600E突变。③PTC远处转移组TERT突变率22.2%,显著高于PTC未转移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lin D1、Ki-67高表达或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共突变可作为预测PTC发生远处转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cyclin d1 KI-67 远处转移
下载PDF
cyclin D1表达模式深度学习识别和预测模型对HPV阴性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7
作者 杨可 孙雅楠 +4 位作者 胡雅英 吕宜楠 郑小风 李易玮 张佳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8-315,共8页
目的:通过评估cyclin D1的表达状态与HPV阴性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及口咽鳞状细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PSCC)患者预后的关系,建立基于cyclin D1表达模式的图像识别评分和生存预... 目的:通过评估cyclin D1的表达状态与HPV阴性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及口咽鳞状细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PSCC)患者预后的关系,建立基于cyclin D1表达模式的图像识别评分和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610例HPV阴性OSCC和OP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比较cyclin D1在不同评价方式以及联合p16/p53表达等多种因素评价体系下患者总体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的差异,检测cyclin D1对OSCC、OP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利用YOLOv5图像识别算法建立cyclinD1表达模式评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用DeepHit和DeepSurv算法分别建立预后模型。结果:cyclin D1在OSCC和OPSCC癌巢中存在三级表达模式。该表达模式与OSCC(P<0.0001)、OPSCC(P<0.05)患者预后显著相关,且优于cyclin D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cyclin D1表达模式在OSCC(P<0.0001)及OPSCC(P<0.05)中均为独立的预后风险因素。基于cyclin D1表达模式的评分模型在测试集中的准确率达(78.48±4.31)%。在OS预测中,DeepHit算法建立的模型在测试集中的C-index为0.709±0.019,DeepSurv算法建立模型测试集中C-index为0.715±0.029。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cyclin D1表达模式评分模型联合生存预测模型对HPV阴性OSCC和OPSCC总体生存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d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咽鳞状细胞癌 预后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甲状腺细针穿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p21、Cyclin D1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中的意义
8
作者 王晨晨 张俊 +4 位作者 沈铭红 曹丹 陈汝蕾 张智弘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6-1482,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p21、Cyclin D1免疫组化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p21、Cyclin D1免疫组化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21、Cyclin D1在US-FNAB标本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评估US-FNAB、p21、Cyclin D1及三者联合检测对PTC的诊断价值。结果p21、Cyclin D1在PTC中表达上调,分别为86.36%(57/66)、93.94%(62/66),在良性结节中分别为1.96%(1/52)、5.77%(3/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RAF V600E野生型PTC的p21和Cyclin D1阳性率均为88.89%(8/9)。p21、Cyclin D1表达与PTC肿瘤大小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瘤灶数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无关(P>0.05)。US-FNAB、p21、Cyclin D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98.07%、98.43%和94.44%,均高于US-FNAB独立诊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于BRAF V600E。US-FNAB、p21和Cyclin D1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677),大于US-FNAB(AUC=0.8499)独立诊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4,P=0.021)。三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BRAF V600E(AUC=0.9318)独立检测,US-FNAB与p21(AUC=0.9464)或Cyclin D1(AUC=0.9443)联合诊断,并与US-FNAB联合BRAF V600E(AUC=0.9712)检测接近。结论US-FNAB联合p21、Cyclin D1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提高PTC术前诊断的敏感性,且对于BRAF V600E野生型乳头状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 免疫细胞化学 P21 cyclin d1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Cyclin D1、MYBL2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顾蓓 郭斌 +2 位作者 苏群学 荣鸣 朱启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411-418,共8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Myb相关蛋白B(MYBL2)表达,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确诊为乳腺癌且进行初次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的乳腺癌石蜡组织标本185例,取癌组织和癌旁正...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Myb相关蛋白B(MYBL2)表达,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确诊为乳腺癌且进行初次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的乳腺癌石蜡组织标本185例,取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测定Cyclin D1、MYBL2表达并比较,分析癌组织中二者的相关性以及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癌组织Cyclin D1、MYBL2阳性表达率、二者同时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癌组织Cyclin D1、MYBL2表达呈正相关(P<0.001);双侧患病、Ⅲ~Ⅳ期、未/低分化患者的癌组织Cyclin D1、MYBL2阳性表达率、二者同时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单侧患病、Ⅰ~Ⅱ期、中/高分化患者(P<0.05);患者随访期间死亡率为20.00%,且癌组织Cyclin D1、MYBL2阳性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均短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二者同时阳性表达患者的DFS和OS均短于二者非同时阳性表达患者(P<0.05);癌组织Cyclin D1、MYBL2阳性表达者死亡率均高于Cyclin D1、MYBL2阴性表达者(P<0.05),二者同时阳性表达患者死亡率高于二者非同时阳性表达者(P<0.05);随访期间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60.54%,双侧患病、Ⅲ~Ⅳ期、未/低分化、三阴性乳腺癌、癌组织Cyclin D1和MYBL2阳性表达均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Cyclin D1、MYBL2蛋白阳性表达率、二者同时阳性表达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周期蛋白d1 Myb相关蛋白B 预后
下载PDF
扶正清毒颗粒对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Cyclin D1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陈翊 夏爱军 朱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4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应用扶正清毒颗粒治疗对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150例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应用扶正清毒颗粒治疗对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150例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清毒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PV转阴率,Cyclin D1表达水平,疾病归转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HPV转阴率为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HPV转阴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Cyclin D1表达水平为(78.63±10.36),与对照组的(77.96±10.5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yclin D1表达水平为(32.56±5.23),低于对照组的(58.69±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yclin D1表达水平为(22.36±5.28),低于对照组的(45.25±5.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为CINⅠ。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转为慢性宫颈炎12例(16.00%),与对照组的11例(14.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为慢性宫颈炎伴挖空细胞13例(17.33%),与对照组的10例(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CINⅠ患者5例(6.67%),少于对照组的14例(1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27<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应用扶正清毒颗粒后,可以通过调控Cyclin D1表达来实现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控制作用,以及患者的HPV转阴率明显较高,从而有助于诱发高危型HPV感染细胞凋亡,成为部分高危型HPV感染病变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清毒颗粒 高危型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细胞周期素d1表达
下载PDF
Cyclin D1、P27在小鼠ARDS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许美霞 周贤 +2 位作者 刘涛 戴仲 许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P27在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及肺纤维化中的动态表达规律及作用。方法 56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trol组、LPS组,每组28只,LPS组小鼠腹腔注射LPS(5 mg/kg, 0.2 mL/kg),Control组...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P27在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及肺纤维化中的动态表达规律及作用。方法 56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trol组、LPS组,每组28只,LPS组小鼠腹腔注射LPS(5 mg/kg, 0.2 mL/kg),Control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5 d。每组按时点分为4个亚组(T1、T3、T7、T14),分别于给药后1、3、7、14 d从两组中随机抽取7只,取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Ⅰ型胶原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肺组织中Cyclin D1、P27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Spearman分析对Cyclin D1、P27 mRNA表达水平与小鼠肺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E染色可见,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第3、7、14 d肺部炎症逐步加重,伴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出血,肺部结构破坏明显,肺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第3、7、14 d肺组织纤维化评分明显增加(均P<0.01);LPS组第3、7、14 d HYP含量及Ⅰ型胶原水平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均P<0.01)。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3、7、14 d肺组织中Cyclin D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P27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LPS组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与肺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930,P<0.01),P27 mRNA表达与纤维化评分呈负相关(r=-0.881,P<0.01)。结论 脂多糖致小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P27异常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肺纤维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d1 P27 LPS 急性肺损伤 肺纤维化
下载PDF
Role of Cyclin D1b in Inducing Macrophages Toward a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like Phenotype in Murine Breast Cancer
12
作者 Lei XIANG Qi RAO +5 位作者 Bin HE Xiao-hong GUO Yun-dan XU Bao-ping LUO Gang ZHAO Feng-hua WU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3年第4期655-667,共13页
Objective: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of the M2 phenotype ar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cancer progression.Invasive cancer cells undergoing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have a selective advantage as TA... Objective: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of the M2 phenotype ar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cancer progression.Invasive cancer cells undergoing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have a selective advantage as TAM activators.Cyclin D1b is a highly oncogenic splice variant of cyclin D1.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cyclin D1b enhances the invasiveness of breast cancer cells by inducing EMT.However,the role of cyclin D1b in inducing 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toward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like cells remains unknown.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ast cancer cells overexpressing cyclin Dlb and TAMs.Methods:Mouse breast cancer 4T1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cyclin D1b variant and co-cultured with macrophage cells in a Transwell coculture system.The expression of characteristic cytokines in differentiated macrophages was detected using qRT-PCR,ELISA and zymography assay.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distribution in a transplanted tumor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Th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abil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 was detected using the cell counting kit-8(CCK-8)assay,wound healing assay,Transwell invasion assay,and lung metastasis assay.Expression levels of mRNAs were detected by qRT-PCR.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The integrated analyses of 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datasets and bioinformatics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discover gene expression,gene coexpression,and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Results:After co-culture with breast cancer cells overexpressing cyclin D1b,RAW264.7 macrophages were differentiated into an M2 phenotype.Moreover,differentiated M2-like macrophages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s in turn.Notably,these macrophages facilitated the migra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s in vivo.Further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iated M2-like macrophages induced EMT of breast cancer cells accompanied with upregulation of TGF-β1 and integrinβ3 expression.Conclusion:Breast cancer cells transfected with cyclin D1b can indu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acrophages into a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like phenotype,which promotes tumor metastasis in vitro and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d1b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breast cance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integrinβ3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hMSH2表达水平及其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
13
作者 张荣顺 王庆伟 朱文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6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生存素(surviv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表达水平及其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均完成1年随访)接受手术治疗的BU...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生存素(surviv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表达水平及其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均完成1年随访)接受手术治疗的BUC为研究对象,术中留取癌组织(BUC组)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对照组,距离癌缘2.5 cm)。比较两组不同病理学参数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hMSH2表达水平,分析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hMSH2表达水平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UC组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阳性表达率较高,hMSH2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与未复发患者相比,复发患者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hMSH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表达水平比较:G_(2/3)级高于G_(1)级,T_(2)~T_(4)期高于Tis~T_(1)期,有淋巴结转移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癌组织hMSH2表达水平比较:G_(2/3)级低于G_(1)级,T_(2)~T_(4)期低于Tis~T_(1)期,有淋巴结转移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呈正相关(P<0.05);癌组织hMSH2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hMSH2表达水平联合预测BUC患者术后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P<0.05)。结论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hMSH2表达水平可为临床评估BUC患者病情状况提供依据,并能有效预测术后复发风险,为临床早期制定防治措施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术后复发 SURVIVIN cyclin d1 HMSH2
下载PDF
Cyclin D1、Ki-67、CK19联合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能及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子森 阚炳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6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增殖抗原-67(Ki-67)、细胞角蛋白19(CK19)联合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效能,分析三者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91例PTC患者为PTC组,取同期收治的...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增殖抗原-67(Ki-67)、细胞角蛋白19(CK19)联合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效能,分析三者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91例PTC患者为PTC组,取同期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通过手术获取病变组织,检测Cyclin D1、Ki-67、CK19表达情况,分析三者对PTC的诊断价值。根据PTC患者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成转移组、非转移组,比较两组病理组织中Cyclin D1、Ki-67、CK19表达情况,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三者与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PTC组Cyclin D1、CK1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52%、85.71%,高于对照组的17.31%、17.31%(P<0.05);PTC组Ki-67>1%占比为93.41%,高于对照组的13.46%(P<0.05)。Cyclin D1、Ki-67、CK19单独诊断PTC的敏感度分别为83.52%、93.41%、85.71%,特异度分别为82.69%、86.54%、82.69%,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21%、96.15%。转移组的Cyclin D1、CK1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06%、97.06%,高于非转移组的75.44%、78.9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clin D1阳性表达会增加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OR:3.446,95%CI:1.041~11.407,P<0.05)。结论:PTC患者的Cyclin D1、Ki-67、CK19阳性表达率较高,三者联合对PTC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中Cyclin D1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增殖抗原-67 细胞角蛋白19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ILK、P1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Cyclin D1的关系
15
作者 焦凌玉 黄立娜 李晓丽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18-20,24,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P1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行手术切除的80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为膀胱癌组,另收集8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为正常组织组。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P1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行手术切除的80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为膀胱癌组,另收集8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为正常组织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两组ILK、P16及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膀胱癌组织ILK、P16及Cyclin 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ILK、Cyclin D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正常膀胱组织P1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膀胱癌组织(P<0.05);高分化组织ILK、Cyclin D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组织,高分化组织P1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膀胱癌中ILK与P16表达呈负相关(r=-0.274,P<0.05),Cyclin D1与P16表达亦呈负相关(r=-0.375,P<0.05)。结论ILK、Cyclin D1在膀胱癌中均呈过高表达,P16在膀胱癌中均呈过低表达,同时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紧密相关,提示其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评估肿瘤病理学分期的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组织 整合素连接激酶 P16 细胞周期蛋白d1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BCOR、CD10和Cyclin D1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辉 李元朋 +5 位作者 杨菁茹 蔡凤梅 夏益敏 任雨洁 钱薇 王卉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中BCOR、CD10和Cyclin D1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收集38例ESS,其中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23例、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中BCOR、CD10和Cyclin D1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收集38例ESS,其中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23例、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12例和未分化子宫肉瘤(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UUS)3例,另收集6例子宫平滑肌肉瘤(包括2例黏液性平滑肌肉瘤)和20例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BCOR、CD10和Cyclin D1在不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三者的差异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BCOR在HG-ESS、LG-ESS、UUS、平滑肌肉瘤和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分别为7、1、0、0和0例,CD10在HG-ESS、LG-ESS、UUS、平滑肌肉瘤和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分别为8、21、1、2和4例,Cyclin D1在HG-ESS、LG-ESS、UUS、平滑肌肉瘤和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分别为5、4、1、1和0例。结论BCOR在HG-ESS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特别是在Cyclin D1阴性和伴黏液样背景的HG-ESS中,可联合CD10和Cyclin D1用于HG-ES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高级别 低级别 BCOR Cd10 cyclin d1 黏液背景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Cyclin D1、MMP-7和PRB2/p130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苏赓 莫秋荣 温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Cyclin D1、MMP-7和PRB2/p130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和3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yclin D1、MMP-7和PRB2/p130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 D... 目的探讨Cyclin D1、MMP-7和PRB2/p130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和3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yclin D1、MMP-7和PRB2/p130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 D1、MMP-7和PRB2/p130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74%、67.39%、63.04%;Cyclin D1和PRB2/p130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P<0.05),MMP-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Cyclin D1、MMP-7和PRB2/p130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复发组中的阳性率与无复发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yclin D1与PRB2/p130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与MMP-7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yclin D1、MMP-7和PRB2/p130蛋白的异常表达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和复发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多个指标可能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cyclin d1 MMP-7 PRB2/P13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 D1和P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雪 裴承斌 +5 位作者 杨玲玲 何艳桃 侯巧妮 赵帅 虎娜 马会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440-444,462,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颗粒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在颗粒细胞增殖、分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IVF-ET助孕方式治疗患者的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颗粒细胞,不添加EGF;实...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颗粒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在颗粒细胞增殖、分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IVF-ET助孕方式治疗患者的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颗粒细胞,不添加EGF;实验组为添加10 ng·mL^-1EGF培养24 h的颗粒细胞。利用CCK-8试剂盒在450 nm波长条件下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增殖状况以观察EGF作用的最佳浓度;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F对颗粒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RT PCR技术检测EGF对颗粒细胞cyclin D1和P21 mRNA相对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GF对颗粒细胞cyclin D1和P21相对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采用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以获得生长活力好、细胞纯度高以及较稳定的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CCK-8结果显示EGF最佳作用浓度为10 ng·mL^-1;细胞周期结果显示,EGF使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周期表现为G0/G1期的比例减少,S+G2/M期的比例增高(P均<0.05);RT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GF作用后cyclin D1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P21基因相对表达量下降(P均<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GF作用后,颗粒细胞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2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结论添加10 ng·mL^-1浓度的EGF培养人卵巢颗粒细胞可通过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和P2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促进颗粒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黄素化颗粒细胞 细胞周期 cyclin d1 P21
下载PDF
胃癌中Cyclin D1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顺花 朴熙绪 +2 位作者 金海燕 金永日 许强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0年第2期22-23,21,共3页
目的 检测 72例胃癌和癌旁组织及 2 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CyclinD1和p5 3蛋白 ,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 (SP法 )。结果 胃癌组织中CyclinD1和p5 3蛋白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目的 检测 72例胃癌和癌旁组织及 2 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CyclinD1和p5 3蛋白 ,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 (SP法 )。结果 胃癌组织中CyclinD1和p5 3蛋白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7.2 2 %和 5 2 .78% ,与癌旁组织或正常对照胃粘膜组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二者均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 ,其中p5 3蛋白表达与肿瘤深度 ,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等因素有明显相关 (P <0 .0 1) ,但CyclinD1表达与之无关 (P >0 .0 5 )。胃癌中CyclinD1与p5 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r =+0 .45 )。结论 CyclinD1与p5 3蛋白过表达与胃癌的发生 ,分化有关 ,其中CyclinD1过表达是胃癌发生过程中一个较早的分子事件 ,而p5 3蛋白过表达是相对较晚的分子事件 ,可做为早期诊断 ,判断预后和胃癌分化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yclin d1 P53蛋白
下载PDF
高糖对人角膜上皮细胞创伤修复中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赵楠楠 陈梨萍 +3 位作者 修皓 郑振优 唐平 籍雪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04-1508,共5页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对人角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初步探讨Cyclin D1蛋白在高糖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创伤愈合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模拟糖尿病角膜病变的高糖微环境,人角膜上皮细胞经复苏、培养传代后,分别设置等体积蒸馏水的DMEM完全培...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对人角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初步探讨Cyclin D1蛋白在高糖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创伤愈合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模拟糖尿病角膜病变的高糖微环境,人角膜上皮细胞经复苏、培养传代后,分别设置等体积蒸馏水的DMEM完全培养基的正常对照组和含25mmol/L葡萄糖的DMEM完全培养基高糖处理组的两组细胞,细胞长满后进行划伤刺激,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各组细胞生长状况及其变化,于不同时间点(0、12、24、48和72h)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分析高糖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Cyclin D1 mRNA水平相对表达情况。结果:体外高糖处理条件下,人角膜上皮细胞划伤后修复速度减慢,漂浮细胞增多,细胞重新贴壁少,细胞间距增加,随着高糖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状态变差,生长速度慢;正常组细胞损伤修复较快,细胞密度增大,且形态规则,细胞膜光滑。Western blot检测划伤刺激上调Cyclin D1的表达,但随着时间延长上调作用呈逐渐减弱,两组Cyclin D1最高表达量均出现在12h。高糖处理组Cyclin D1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qRT-PCR结果显示:高糖处理后,Cyclin D1 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但随着高糖处理时间延长,上调作用减弱,且在48h处mRNA水平恢复至与对照组同一水平。结论:在角膜上皮细胞创伤愈合过程中,高糖呈负性调节,抑制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且与角膜上皮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及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人角膜上皮细胞 cyclin d1蛋白 创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