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黄酮在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组织氧化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元林 杨敏 +4 位作者 毛缜 陆军 常晴 朱小碗 胡向兵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1-7,共7页
探讨大豆黄酮在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组织氧化损伤中的保护机制.将昆明系小鼠随机分成D半乳糖致衰老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大豆黄酮大剂量组、大豆黄酮小剂量组.检测肝脏中MDA的含量,SOD和GSH-Px的活性,Bcl-2和Bax的转录水平,以及Casp... 探讨大豆黄酮在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组织氧化损伤中的保护机制.将昆明系小鼠随机分成D半乳糖致衰老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大豆黄酮大剂量组、大豆黄酮小剂量组.检测肝脏中MDA的含量,SOD和GSH-Px的活性,Bcl-2和Bax的转录水平,以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实验显示,大豆黄酮可减少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脏中MDA的含量,并可提高肝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能明显增加Bcl-2的转录水平,降低Bax的转录水平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且大豆黄酮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在Bcl-2的转录水平上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大豆黄酮能清除肝组织内过多的氧自由基,进而抑制过氧化反应后的细胞凋亡损伤,对衰老小鼠的肝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黄酮 d半乳糖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乌鳖颗粒拮抗D半乳糖致小鼠卵巢早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萱萱 王海丹 +1 位作者 倪文鹏 刘志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0期2179-2181,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D半乳糖致雌性小鼠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乌鳖颗粒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有正常动情周期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己烯雌酚组、六味地黄丸组、乌鳖颗粒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 目的:探讨D半乳糖致雌性小鼠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乌鳖颗粒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有正常动情周期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己烯雌酚组、六味地黄丸组、乌鳖颗粒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每天0.5mL/只的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5%D半乳糖溶液。第11天开始,灌胃给予治疗药,连续给药32天。每天定时观察阴道细胞,确定动情周期变化。实验末取血清测E2血清水平,取子宫和卵巢称湿重,计算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卵巢、子宫作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动情间期延长,乌鳖颗粒各剂量组小鼠在给药2周左右出现动情期延长。乌鳖颗粒各剂量组的卵巢指数、子宫指数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小鼠的血清E2水平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乌鳖颗粒大、中剂量组血清E2水平比模型组有明显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乌鳖颗粒各剂量组的卵巢、子宫组织形态学明显改善。结论:乌鳖颗粒能促进子宫、卵巢的生长发育,改善卵巢、子宫的组织形态,调节卵巢内分泌的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鳖颗粒 d半乳糖 卵巢早衰
原文传递
D半乳糖诱导结合双血管结扎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及其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志涛 韩玉生 +5 位作者 熊圣彪 刘翼天 韩晓霞 孙红芳 李东东 尹祖贤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55-258,262,共5页
目的通过D半乳糖(D-gal)诱导结合双血管结扎的方法建立一种能较好地模拟人类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以3月龄青年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D-gal连续皮下注射6周结合双血管结扎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以Garcia量表... 目的通过D半乳糖(D-gal)诱导结合双血管结扎的方法建立一种能较好地模拟人类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以3月龄青年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D-gal连续皮下注射6周结合双血管结扎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以Garcia量表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评价机体氧自由基代谢情况;TTC染色评价大鼠脑梗死体积;HE染色评价缺血区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模型组(10.375±1.188)和半乳糖模型组Garcia评分(7.167±4.714)均低于空白组(20±0;均P<0.01),半乳糖模型组Garcia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半乳糖模型组大鼠SOD〔(393.60±19.02)U/mL vs.(469.37±22.63)U/mL〕和GSHPx(1116.38±76.88 vs.1413.22±102.74)活性降低(均P<0.05),MDA〔(17.58±0.84)mmol/mL vs.(10.89±1.08)mmol/mL〕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半乳糖模型组梗死体积分数(35.75±2.38 vs.24.23±1.92)明显增大(P<0.01)。模型组大鼠缺血区表现为神经元细胞肿胀变性溶解,白质疏松等异常病理变化,半乳糖模型组较模型组更为严重。结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人类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模型 d半乳糖 双血管结扎
下载PDF
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胸腺的结构变化及功能评价
4
作者 黄闰 梁嘉钰 +3 位作者 罗闯 杨佳丽 陈环 谢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胸腺的结构变化和功能改变,并探索合适的胸腺衰老小鼠模型建立方法。方法首先建立不同给药剂量胸腺衰老小鼠模型,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00 mg/(kg·d)]D半乳糖处理组和[1000 mg/(kg·... 目的探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胸腺的结构变化和功能改变,并探索合适的胸腺衰老小鼠模型建立方法。方法首先建立不同给药剂量胸腺衰老小鼠模型,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00 mg/(kg·d)]D半乳糖处理组和[1000 mg/(kg·d)]D半乳糖处理组,每组8只。D半乳糖处理组小鼠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00 mg/kg和1000 mg/kg,对照组小鼠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56 d后,处死小鼠取胸腺观察胸腺大体形态并计算胸腺指数,HE染色法观察胸腺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CD4、CD8阳性细胞比例评价胸腺免疫功能。随后建立不同处理时长胸腺衰老小鼠模型,将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000 mg/(kg·d)]D半乳糖处理组,每组24只。分别在处理后的6周、9周、12周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胸腺结构,ELISA测定血浆中胸腺素β4、胸腺肽α1、胸腺生成素含量。结果D半乳糖处理可诱导小鼠胸腺衰老,胸腺萎缩,胸腺指数减小,胸腺结构紊乱且免疫功能受损。其中[1000 mg/(kg·d)]D半乳糖处理组小鼠胸腺髓质区萎缩更加明显且皮髓质区分界消失,CD4^(+)CD8^(+)胸腺细胞减少,CD4^(+)CD8^(-)胸腺细胞增加。在不同处理时长胸腺衰老小鼠模型中,胸腺萎缩,胸腺指数减小,胸腺髓质区萎缩,皮髓质区分界不清,血浆中胸腺肽α1减少,胸腺分泌功能受损。胸腺衰老现象在D半乳糖处理12周后最明显。结论D半乳糖可诱导小鼠胸腺萎缩,胸腺指数减小,胸腺髓质区萎缩,皮髓质分界不清,致使胸腺免疫功能和分泌功能受损。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1000 mg/kg D半乳糖,连续十二周是建立胸腺衰老模型的合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衰老 d半乳糖 胸腺素β4、胸腺肽α1、胸腺生成素 衰老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灰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减缓D–半乳糖致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的效果
5
作者 韩少凡 程满 +5 位作者 王懿文 陈彦超 朱登峰 彭国平 饶力群 汪启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1,78,共10页
为探讨灰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通过广泛靶标代谢组测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灰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中活性物质,采用20 mg/mL的D–半乳糖处理MEF细胞,建立细胞衰老模... 为探讨灰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通过广泛靶标代谢组测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灰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中活性物质,采用20 mg/mL的D–半乳糖处理MEF细胞,建立细胞衰老模型,试验设置对照组(0 mg/mL的D–半乳糖)、模型组(20 mg/mL的D–半乳糖)、灰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组(100、500、1000μg/mL的灰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添加20 mg/mL的D–半乳糖)、阳性对照组(50μg/mL的三七总皂苷添加20 mg/mL的D–半乳糖),按照试验分组,将细胞在37℃、5%的CO_(2)培养箱中培养48 h,检测细胞抑制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线粒体膜电位(MMP)和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以及p53、p16、线粒体复合体基因、Bcl–2、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灰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中含有酚酸、黄酮、有机酸、萜类等大量活性物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抑制率显著增加,细胞数量显著减少,MMP下降,mtROS水平增加,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线粒体复合体蛋白NDUFV1和抑凋亡蛋白Bcl–2明显下降,Caspase–3明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较,灰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组和阳性对照组有效降低了细胞抑制率,显著提高了细胞数量和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提高MMP水平,降低mtROS含量,有效降低p53、p16、Caspase–3的蛋白水平,升高Bcl–2、NDUFV1的蛋白水平。说明在MEF细胞中,灰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可通过增加线粒体复合体I蛋白富集和减缓细胞凋亡来减弱D–半乳糖所诱导的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毡毛忍冬 乙醇提取物 d乳糖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线粒体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豚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实验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季晖 濮祖茂 +4 位作者 龚国清 周曙 孙晓明 李耐三 徐黻本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用 d-半乳糖125mg/kg/天给豚鼠球后注射,连续32天,造成糖性白内障模型,用裂隙灯镜检分级记分,扫描电镜微观形态分析,晶体 MDA 含量及不溶性和高分子量蛋白病理生化测定,对多项指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证实该模型成功率在90%以上,对考... 用 d-半乳糖125mg/kg/天给豚鼠球后注射,连续32天,造成糖性白内障模型,用裂隙灯镜检分级记分,扫描电镜微观形态分析,晶体 MDA 含量及不溶性和高分子量蛋白病理生化测定,对多项指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证实该模型成功率在90%以上,对考察药物对白内障的防治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d半乳糖 裂隙灯镜检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纳米硒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免疫和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杨陟华 朱茂祥 +3 位作者 龚诒芬 葛桂秀 张劲松 方宇澄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1999年第1期4-7,共4页
用D-半乳糖造成小鼠免疫失衡和氧化损伤,研究纳米硒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硒不但可以降低由于连续注射D-半乳糖引起的小鼠体内自由基的升高,而且可以抑制由于连续注射D-半乳糖引起的小鼠免疫功能的失衡。
关键词 纳米硒 d半乳糖 免疫 氧化损伤 小鼠 衰老
下载PDF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动态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嘉铭 袁博 +2 位作者 朱登祥 王书华 安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512-5513,共2页
目的研究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小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动态影响。方法采用D-gal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3个剂量组,各治疗组从第9周开始每... 目的研究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小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动态影响。方法采用D-gal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3个剂量组,各治疗组从第9周开始每日上午分别口服灌胃给药,1次/d。给药2、4、6、8 w后,分别断头处死小鼠取血,离心得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抗氧化酶系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2、4 w后,各治疗组抗氧化酶系虽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6、8 w后,各治疗组抗氧化酶系显著提高(P<0.05,P<0.01)。荭草苷和牡荆苷相比,给药2、4 w后,各剂量组在提高抗氧化酶系活性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6 w后,荭草苷高、中、低剂量组在提高血清抗氧化酶活性上高于同等剂量的牡荆苷(P<0.05)。给药8 w后,荭草苷中、低剂量组在提高抗氧化酶系的活性上高于同等剂量的牡荆苷(P<0.05),而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具有提高D-gal致衰老小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随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的增加,其提高抗氧酶活性的作用增强。给药8 w后,高剂量的荭草苷和牡荆苷作用与维生素E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荭草苷 牡荆苷 d半乳糖 抗氧化
下载PDF
泰山黄精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齐冰 丁涛 +3 位作者 常正尧 郭淼 刘京昇 李文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11-1812,共2页
目的探讨泰山四大名药之一的黄精对实验性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方法以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同时给予不同浓度泰山黄精和药房购买黄精(产地湖南)煎剂治疗,6周后,分别测定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探讨泰山四大名药之一的黄精对实验性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方法以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同时给予不同浓度泰山黄精和药房购买黄精(产地湖南)煎剂治疗,6周后,分别测定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酸的含量来研究黄精延缓衰老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以及SOD含量明显降低,而谷氨酸含量明显的升高(P<0.01)。黄精治疗组和衰老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的泰山黄精处理后,胸腺和脾脏指数以及SOD含量均显著的升高,而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泰山黄精能显著延缓衰老。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以及增强神经免疫网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d乳糖衰老模型 抗氧化作用 胸腺指数 脾脏指数
下载PDF
脑维康对D半-乳糖致脑老化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丛伟红 刘建勋 徐立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5-158,共4页
目的:观察脑维康(NWK)对D-半乳糖致脑老化大鼠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大鼠背颈部皮下连续注射D-半乳糖生理盐水(80 mg/kg)8周建立脑老化大鼠模型,灌胃给予NWK 8周。以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分光光... 目的:观察脑维康(NWK)对D-半乳糖致脑老化大鼠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大鼠背颈部皮下连续注射D-半乳糖生理盐水(80 mg/kg)8周建立脑老化大鼠模型,灌胃给予NWK 8周。以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分光光度法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的变化,以HE染色进行脑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D半-乳糖致脑老化大鼠在水迷宫中的游泳持续时间、路径长度明显延长。给药8周后,NWK 23 mg/kg、46 mg/kg组大鼠游泳持续时间、路径长度较模型组明显缩短,搜索策略均有改进。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脑AChE活力、MDA含量均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降低。给药8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NWK各给药组大鼠全脑AChE活力明显降低,NWK 46 mg/kg组大鼠全脑MDA含量明显降低,脑组织形态结构有所改善。结论:NWK可改善D-半乳糖致脑老化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维康 d-乳糖 学习记忆
下载PDF
D─半乳糖致大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7
11
作者 陈树元 金伟军 +1 位作者 陈志良 石兴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33-233,共1页
D─半乳糖致大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的建立陈树元,金伟军,陈志良,石兴华南方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根据当前流行的衰老自由基代谢紊乱学说 ̄[1],选择D─半乳糖连续皮下注射,造成大鼠氧自由基代谢紊乱,通过模型鼠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检... D─半乳糖致大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的建立陈树元,金伟军,陈志良,石兴华南方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根据当前流行的衰老自由基代谢紊乱学说 ̄[1],选择D─半乳糖连续皮下注射,造成大鼠氧自由基代谢紊乱,通过模型鼠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以证实该模型的可靠性。材料和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动物模型 d半乳糖
下载PDF
D—氨基半乳糖诱发家兔急性肝损害及治疗期活体组织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青 胡大荣 +2 位作者 朱梅刚 姚云泉 高广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发家兔急性肝损害。32只家兔共进行59次肝活检,其中20只首次肝活检显示≥Ⅱ级改变。存活组病理改变为肝细胞浊肿变性,细胞坏死较轻。该组动物进行末次活检时虽然血清GPT水平已恢复正常,但肝脏仍显示不同程度... 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发家兔急性肝损害。32只家兔共进行59次肝活检,其中20只首次肝活检显示≥Ⅱ级改变。存活组病理改变为肝细胞浊肿变性,细胞坏死较轻。该组动物进行末次活检时虽然血清GPT水平已恢复正常,但肝脏仍显示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及灶性坏死改变。肝细胞受损后,细胞内ACP酶增加,ATP酶及糖原含量降低。结果表明,GPT恢复正常并不提示肝脏病理变化已完全恢复正常;ACP酶增加不是导致肝细胞坏死的直接原因,而可能是肝细胞受损伤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活检 急性 肝损害 氨基乳糖d
下载PDF
还少丹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白介素-2及线粒体DN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梅 刘群良 +2 位作者 谭峰 程莉娟 张波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还少丹对衰老模型小鼠白介素-2(IL-2)及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低剂量药物组和高剂量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100 mg/kg)制备亚... 目的:探讨还少丹对衰老模型小鼠白介素-2(IL-2)及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低剂量药物组和高剂量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100 mg/kg)制备亚急性衰老模型,同时用还少丹水煎液灌胃6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2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脑组织中mtDN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2含量明显减少,肝和脑组织mtDNA含量明显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还少丹低剂量和高剂量组都能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IL-2的含量,降低肝、脑组织mtDNA的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还少丹能够提高衰老小鼠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肝、脑组织中mtDNA的含量,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少丹 抗衰老 d.乳糖 白介素-2 线粒体dNA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D+半乳糖致大鼠卵巢早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包秀芳 孙萍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7年第15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D+半乳糖致大鼠卵巢早衰的结果。方法选取9~12周龄SPF级大鼠58只,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9只大鼠,所有大鼠均予以35%半乳糖食物丸以及20%标准食物丸。在饲养的第80d,对大鼠体...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D+半乳糖致大鼠卵巢早衰的结果。方法选取9~12周龄SPF级大鼠58只,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9只大鼠,所有大鼠均予以35%半乳糖食物丸以及20%标准食物丸。在饲养的第80d,对大鼠体内半乳糖、E2、FSH、清蛋白水平以及总蛋白进行血检测,并对大鼠行促排卵检查对大鼠卵巢功能实施检查。利用光镜对大鼠卵巢以及肝组织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E2、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大鼠中利用35%半乳糖产生的代谢作用,发现建立卵巢早衰动物模型可行性较高,可为卵巢早衰患者生育治疗问题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 d+乳糖 大鼠 卵巢早衰
下载PDF
五味子及其不同炮制品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芷含 庞博 高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究五味子及其不同炮制品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D⁃半乳糖(0.5 g/kg)构建大鼠衰老模型。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生五味子组、酒五味子组、醋五味子组(0.9、1.8、3.6 g/kg)。从第11天开... 目的探究五味子及其不同炮制品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D⁃半乳糖(0.5 g/kg)构建大鼠衰老模型。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生五味子组、酒五味子组、醋五味子组(0.9、1.8、3.6 g/kg)。从第11天开始,阳性对照组灌胃200 mg/kg维生素E,生、酒、醋五味子组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的五味子水煎液,连续给药32 d。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小鼠抓力、体质量及脾脏、肝脏系数,检测小鼠血清中CAT、SOD、GSH、T⁃AOC水平,测定脑匀浆中LDH、AchE、SOD、MDA、D⁃LA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抓力大小及脏器系数高于模型组(P<0.05,P<0.01);各给药组均能提高血清中CAT、SOD、GSH、T⁃AOC水平(P<0.05,P<0.01),提高脑组织匀浆中SOD、D⁃LA水平(P<0.05,P<0.01),降低AchE、MDA、LDH水平(P<0.05,P<0.01)。其中酒五味子作用最佳,中剂量效果较好。结论五味子及不同炮制品均有抗衰老作用,酒五味子抗衰老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醋五味子 酒五味子 抗衰老 d乳糖
下载PDF
中药“863”对大鼠D-氨基半乳糖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同利其 贲长恩 +3 位作者 王德福 杨美娟 王志刚 张东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18-21,共4页
用组织比学,电镜细胞化学,生物化学和腹腔巨噬细胞(PM)吞噬功能测定等方法观察了中药“863”对 D—氨基半乳糖(D—Ga1N)诱发大鼠肝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D—Ga1N 使肝脏某些酶活性降低,肝糖元、SH 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 用组织比学,电镜细胞化学,生物化学和腹腔巨噬细胞(PM)吞噬功能测定等方法观察了中药“863”对 D—氨基半乳糖(D—Ga1N)诱发大鼠肝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D—Ga1N 使肝脏某些酶活性降低,肝糖元、SH 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Ca^(++)含量升高.“863”能促使肝脏某些酶的活性增强,使肝搪元、SH、SOD、Ca^(++)的含量及 PM 的吞噬功能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检查 d—氨基乳糖 组织化学 腺苷三磷酸酶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类 巨噬细胞
下载PDF
红花籽油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的抗衰老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韩小苗 吴苏喜 +1 位作者 吴美芳 马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7-131,167,共6页
为了研究红花籽油的抗衰老作用,采用红花籽油灌胃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利用试剂盒测定这些小鼠脑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统计分析各组之间与衰老和抗衰老有... 为了研究红花籽油的抗衰老作用,采用红花籽油灌胃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利用试剂盒测定这些小鼠脑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统计分析各组之间与衰老和抗衰老有关成分含量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红花籽油组小鼠脑肝组织MDA含量和MAO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衰老模型组;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极显著高于衰老模型组。红花籽油的抗衰老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生;通过改善机体新陈代谢,促进D-半乳糖分解和代谢,改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与衰老有关的基因表达,抑制MAO基因表达,降低脑肝组织的MAO含量;促进GSHPx、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提高脑肝组织GSHPx、CuZn-SOD和Mn-SOD含量。红花籽油能显著降低衰老模型小鼠脑肝组织MDA含量和MAO活性,显著提高GSH-Px、SOD-1和SOD-2活性,具有显著的抗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籽油 抗衰老 d乳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全文增补中
电针耳穴通过SIRT1/PGC-1α途径延缓D-半乳糖致衰老豚鼠听皮层老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帅常娟 刘淑云 +2 位作者 姚宇 杨烨 殷泽登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途径在D-半乳糖致衰老豚鼠听皮层老化中的作...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途径在D-半乳糖致衰老豚鼠听皮层老化中的作用以及电针耳穴是否通过该途径延缓豚鼠听皮层老化。方法 30只4月龄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简称模型组)、D-半乳糖模型+电针组(简称电针组),每组10只;以10只18月龄豚鼠为老年组。模型组和电针组豚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300mg·kg^(-1)·d^(-1))6周制作年龄相关性聋模型,电针组同时予以电针"听宫"穴和"翳风"穴,每日1次,每次15min,共6周;然后检测各组豚鼠ABR反应阈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和Westen Blot法检测各组豚鼠听皮层SIRT1和PGC-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ABR反应阈值比对照组升高(P<0.001),电针组ABR反应阈值比模型组降低(P<0.001);模型组与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组和模型组SIRT1、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SIRT1、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 SIRT1/PGC-1α信号通路参与D-半乳糖致衰老豚鼠听皮层老化过程;电针"听宫"穴和"翳风"穴可能通过激活SIRT1/PGC-1α途径,增强其听皮层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听觉中枢的老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d乳糖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下载PDF
针灸足三里穴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中MDA、GSH-Px和Hyp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春英 徐斌 孙亦农 《上海针灸杂志》 2007年第10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了针灸足三里穴对衰老小鼠皮肤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长期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艾灸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检测皮肤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羟脯氨酸(H... 目的观察了针灸足三里穴对衰老小鼠皮肤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长期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艾灸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检测皮肤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针灸足三里穴能够使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组织中的MDA含量减少,GSH-Px活力增强,Hyp含量增多。结论针灸足三里穴对小鼠皮肤衰老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足三里 d-乳糖 皮肤衰老
下载PDF
乳糖诱导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岚 侯晓彦 +2 位作者 王小红 陈福生 张永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5-260,共6页
以乳糖作为诱导剂代替传统方法中的IPTG,分别从菌龄、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及诱导剂的添加方式等方面,对乳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A,SEA)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组... 以乳糖作为诱导剂代替传统方法中的IPTG,分别从菌龄、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及诱导剂的添加方式等方面,对乳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A,SEA)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表达SEA的优化条件为:在对数生长期(OD600约为0.6),一次性添加终浓度为0.5 mmol/L的乳糖诱导6 h。目标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36.9%,略低于以IPTG为诱导剂时38.1%的表达量。乳糖价格仅为IPTG的1%左右,因此,在SEA的大规模制备中,使用乳糖作为诱导剂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乳糖 异丙基--βd巯基乳糖 基因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