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2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D1基因新等位突变体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1
作者 高郡茹 权弘羽 +3 位作者 袁刘珍 李钦颖 乔磊 李文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目的]株高是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挖掘株高控制基因并解析其分子功能,可为作物高产育种提供更多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EMS诱变水稻日本晴获得的矮化突变体d1-11为材料,进行表型和细胞学观察,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鉴定d1-11基因并对... [目的]株高是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挖掘株高控制基因并解析其分子功能,可为作物高产育种提供更多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EMS诱变水稻日本晴获得的矮化突变体d1-11为材料,进行表型和细胞学观察,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鉴定d1-11基因并对基因表达、激素含量和抗旱性进行了分析。[结果]d1-11突变体表现出植株矮化、叶片变短变宽和籽粒形态变圆表型;d1-11突变体叶片中脉萎缩,大脉和小脉数量和面积减少,导致叶片形态变异。d1-11基因被定位到水稻5号染色体R5M15.2和R5M15.8两个分子标记之间;图位克隆结果表明d1-11突变体中D1基因第11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单碱基替换导致基因功能缺失。D1基因在苗期各组织中表达量较高,从分蘖期开始表达量降低;外源脱落酸(ABA)处理24 h后诱导D1基因表达,外源赤霉素(GA)处理抑制D1基因表达,盐胁迫处理24h诱导D1基因剧烈上调表达。d1-11突变体植株GA、油菜素内酯(BR)和生长素(IAA)等激素含量均上升,叶片相对含水量上升、叶片失水速率降低,植株对干旱胁迫抗性显著增强。[结论]鉴定到水稻D1基因新等位突变d1-11,发现d1-11突变体多种内源激素水平上升、叶片含水量增加、植株对干旱胁迫抗性增强。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水稻矮化基因资源并揭示D1基因新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高 矮化 d1基因 d1-11突变体 植物激素 干旱胁迫
下载PDF
基于TM2D1介导铁死亡探讨丙泊酚抑制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路艳 朴宗方 +1 位作者 谭新敏 苏锐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基于丙泊酚通过TM2D1介导铁死亡抑制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方法:测定TM2D1在正常和CRC组织中的表达,将人CRC SW480细胞暴露于50μm丙泊酚中,检测细胞活力。用过表达TM2D1的载体转染SW480细胞并用丙泊酚处理,并评估异丙酚处理SW480细... 目的:基于丙泊酚通过TM2D1介导铁死亡抑制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方法:测定TM2D1在正常和CRC组织中的表达,将人CRC SW480细胞暴露于50μm丙泊酚中,检测细胞活力。用过表达TM2D1的载体转染SW480细胞并用丙泊酚处理,并评估异丙酚处理SW480细胞,观察细胞活力、集落形成、细胞增殖、铁水平、ROS生成和和铁死亡。结果:TM2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异丙酚对SW480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TM2D1在丙泊酚作用下显著下调,丙泊酚还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提高细胞铁和ROS水平。此外,丙泊酚还改变了与铁死亡相关的蛋白的表达,包括CRC细胞中CHAC1和PTGS2的表达上调,以及GPX4的表达抑制,TM2D1过表达阻断了异丙酚对CRC细胞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下调TM2D1的表达引发CRC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丙泊酚 TM2d1 铁死亡
下载PDF
lncRNA SNHG7通过miR-122-5p/CCND1轴调节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肿瘤免疫逃逸
3
作者 闫丹措 马颖才 +4 位作者 逯艳艳 杨桂英 东金花 赵奕 刘芝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lncRNA SNHG)7通过miR-122-5p/细胞周期蛋白(CCN)D1轴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NCI-N87、SNU-1、MKN-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lncRNA SNHG)7通过miR-122-5p/细胞周期蛋白(CCN)D1轴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肿瘤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NCI-N87、SNU-1、MKN-45和人胃癌组织源细胞、人胃黏膜上皮细胞中lncRNA SNHG7、miR-122-5p与CCND1表达。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MKN-45,随机分为对照组、lncRNA SNHG7 siRNA(si-lncRNA SNHG7)组、lncRNA SNHG7 siRNA阴性对照(si-NC)组、lncRNA SNHG7 siRNA(si-lncRNA SNHG7)+miR-122-5p inhibitor组,分组转染后,检测各组MKN-45细胞增殖、凋亡、活化CD8+T细胞杀伤率、miR-122-5p及CCND1、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并检测lncRNA SNHG7对MKN-45细胞miR-122-5p的靶向调节作用。结果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相比,胃癌组织源和MKN-45、SNU-1、NCI-N87细胞lncRNA SNHG7、CCND1 mRNA表达明显升高,miR-122-5p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si-lncRNA SNHG7组细胞活力、EdU阳性率、细胞CCND1、PCN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率、活化CD8+T细胞对各组MKN-45细胞的杀伤率、miR-122-5p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si-NC组细胞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lncRNA SNHG7 siRNA和miR-122-5p inhibitor联合可逆转lncRNA SNHG7 siRNA对细胞各指标的作用。lncRNA SNHG7可靶向下调MKN-45细胞miR-122-5p表达。结论下调lncRNA SNHG7可通过上调miR-122-5p而降低CCND1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减轻其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SNHG7 miR-122-5p/细胞周期蛋白d1 胃癌 增殖 凋亡 免疫逃逸
下载PDF
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表达及其意义
4
作者 谭凤梅 曹彩霞 +4 位作者 宋小萍 王雪霁 肖红燕 李燕 刘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生(ADH)和导管原位癌(DCIS)组织中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UDH中均少量表达;在CCL、ADH和DCIS中均明显表达,且随着病变的级别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在CCL、ADH和DCIS中着色强阳性(++~+++)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因子3 细胞周期蛋白d1 P53基因编码蛋白 增殖细胞核蛋白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免疫组化
下载PDF
IL-6、STAT3和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申东洋 赵帅 +3 位作者 尚静 陶月佳 宋小萍 黄允宁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I0001,共6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STAT3和Cyclin D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6、STAT3和Cyclin D1在80例结直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通过生物学数据库验证结果。结果 癌组织中IL-6、STAT3和Cyclin D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3.8%、63.8%、62.5%,癌旁组织中IL-6、STAT3和Cyclin D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5%、25.0%、15.0%(P<0.05)。癌组织中IL-6与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TAT3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IL-6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TAT3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Cyclin D1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Cyclin D1是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Cyclin D1是影响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L-6、STAT3和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过表达。Cyclin D1是结直肠腺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IL-6 STAT3 Cyclin d1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点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cyclin D1和SLeX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6
作者 左利媛 刘凌云 +4 位作者 尚培中 苗建军 张伟 王丽娜 李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13,1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8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胃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plus二步法检测cyclin D1和SLeX在胃癌及癌旁胃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8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胃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plus二步法检测cyclin D1和SLeX在胃癌及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yclin D1和SLeX与患者性别、癌灶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转移浸润及5年生存期6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分别为61.2%(52/85)和85.9%(73/85),癌旁胃组织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分别为0和6.7%(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和SLeX表达与性别及癌灶大小无关(P>0.05),在低分化、进展期、有转移浸润和5年内死亡患者中,Cyclin D1和SLeX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早期、无转移浸润和5年内生存患者(P<0.05)。Cyclin D1和SLeX表达呈正相关(r=0.40)。结论Cyclin D1和SLeX与胃癌发生发展显著相关,两者共阳性表达预示胃癌分化程度低、进展快、易浸润转移、生存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yclin d1 SLEX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藁本内酯调控PKD1/HIF-1α/VEGF通路对心力衰竭大鼠的改善作用
7
作者 张岚 武永新 +1 位作者 张涛 王东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探讨藁本内酯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蛋白激酶D1(PKD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藁本内酯组、PKD1/HIF-1α/VEGF信号通... 目的:探讨藁本内酯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蛋白激酶D1(PKD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藁本内酯组、PKD1/HIF-1α/VEGF信号通路阻断剂CID755673(CID)组和藁本内酯+CID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藁本内酯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藁本内酯20 mg·kg^(-1),CID组大鼠腹腔注射CID 50 mg·kg^(-1),藁本内酯+CID组大鼠腹腔注射CID 50 mg·kg^(-1)后尾静脉注射藁本内酯20 mg·kg^(-1),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区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CID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间隙增宽,排列紊乱,可见肌纤维断裂和炎性细胞浸润;藁本内酯组和藁本内酯+CID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相对整齐,心肌纤维断裂相对较少,炎性细胞数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藁本内酯组大鼠LVEF和LVFS升高(P<0.05),LVESD和LVEDD减小(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CID组大鼠LVEF和LVFS降低(P<0.05),LVESD和LVEDD增大(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藁本内酯组比较,藁本内酯+CID组大鼠LVEF和LVFS明显降低(P<0.05),LVESD和LVEDD增大(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ID组比较,藁本内酯+CID组大鼠LVEF和LVFS升高(P<0.05),LVESD和LVEDD减小(P<0.05),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CD31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藁本内酯可通过激活PKD1/HIF-1α/VEGF通路发挥促进心力衰竭大鼠血管生成、缩小其心肌梗死面积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再生 藁本内酯 蛋白激酶d1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茂蓉 张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①21只雄性裸鼠,采用皮下注射人肝癌Huh7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溶剂)、5 mg/kg重楼皂苷Ⅵ组、10 mg/kg重楼皂苷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①21只雄性裸鼠,采用皮下注射人肝癌Huh7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溶剂)、5 mg/kg重楼皂苷Ⅵ组、10 mg/kg重楼皂苷Ⅵ组,每组7只。连续腹腔注射给予相应干预10 d,观察各组裸鼠瘤体体积变化。②将人肝癌Huh7和JHH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重楼皂苷Ⅵ组,采用重楼皂苷Ⅵ(0~15μmol/L)给予相应干预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SNRPD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重楼皂苷Ⅵ和SNRPD1蛋白的潜在靶向结合情况。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10 mg/kg重楼皂苷Ⅵ能抑制Huh7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能抑制人肝癌Huh7和JHH7细胞的增殖(P<0.05)、细胞克隆形成(P<0.05)及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滞(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重楼皂苷Ⅵ潜在靶向SNRPD1蛋白;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可以下调SNRPD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但不能下调SNRPD1 mRNA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能下调SNRPD1的下游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重楼皂苷Ⅵ可能通过调控SNRPD1发挥抗肝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重楼皂苷Ⅵ 抗肿瘤 小核核糖核蛋白d1 细胞周期 中药研究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ZmCYP90D1 regulates maize internode development by modulating brassinosteroid-mediated cell division and growth
9
作者 Canran Sun Yang Liu +8 位作者 Guofang Li Yanle Chen Mengyuan Li Ruihua Yang Yongtian Qin Yongqiang Chen Jinpeng Cheng Jihua Tang Zhiyuan Fu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Plant height(PH)is associated with lodging resistance and planting density,which is regulated by a complicated gene network.In this study,we identified a spontaneous dwarfing mutation in maize,m30,with decreased inter... Plant height(PH)is associated with lodging resistance and planting density,which is regulated by a complicated gene network.In this study,we identified a spontaneous dwarfing mutation in maize,m30,with decreased internode number and length but increased internode diameter.A candidate gene,ZmCYP90D1,which encodes a member of the cytochrome P450 family,was isolated by map-based cloning.ZmCYP90D1 was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and showed highest expression in basal internodes,and its protein was targeted to the nucleus.A G-to-A substitution was identified to be the causal mutation,which resulted in a truncated protein in m30.Loss of function of ZmCYP90D1 changed expression of hormoneresponsive genes,in particular brassinosteroid(BR)-responsive genes which is mainly involved in cell cycle regulation and cell wall extension and modification in plants.The concentration of typhasterol(TY),a downstream intermediate of ZmCYP90D1 in the BR pathway,was reduced.A haplotype conferring dwarfing without reducing yield was identified.ZmCYP90D1 was inferred to influence plant height and stalk diameter via hormone-mediated cell division and cell growth via the BR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ZmCYP90d1 BR biosynthesis Dwarf plant
下载PDF
血清HSP70、PKD1、YKL-40对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
10
作者 丁祺 杨红玉 +1 位作者 孙亚楠 刘丽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激酶D1(PKD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与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的126例绝经后早期子宫...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激酶D1(PKD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与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的126例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研究组),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22)和非淋巴结转移组(n=104)。另选取11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P70、PKD1和YKL-4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P70、PKD1和YKL-40水平对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HSP70、PKD1和YKL-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低分化、子宫肌层浸润≥50%及血清CA125、HE4、HSP70、PKD1和YKL-40水平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E4、HSP70、PKD1和YKL-40水平及子宫肌层浸润≥50%均为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HSP70、PKD1和YKL-40水平预测绝经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90.82μg/L、132.23μg/L、75.32μg/L,三者联合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82%、96.15%、0.940。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SP70、PKD1、YKL-40水平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指标,且三者联合预测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绝经 热休克蛋白70 蛋白激酶d1 甲壳质酶蛋白40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血清保护素D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陈桂秀 何蔺 +1 位作者 郭成 李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血清保护素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我院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根据是否急性加重将患者分为非急性加重组(n=322)和急性加重组(n=154)。收集...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血清保护素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我院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根据是否急性加重将患者分为非急性加重组(n=322)和急性加重组(n=154)。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两组患者血清保护素D1的含量,并分析保护素D1的含量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与非急性加重组患者比较,急性加重组患者血清保护素D1的含量显著降低[(488.6±172.9)vs.(146.3±71.8)μg/L,P<0.05];保护素D1低表达组患者的年龄、NYHA分级、FBG、NT-proBNP、全因死亡和复合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保护素D1高表达组(P<0.05),而LVEF明显低于保护素D1高表达组(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保护素D1低表达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保护素D1高表达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保护素D1含量、NYHA分级、NT-proBNP和LVEF是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清保护素D1含量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82,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血清保护素D1的含量显著降低,且保护素D1的含量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保护素d1 预后
下载PDF
LncRNA RUNX1-IT1对恶性多形性腺瘤miR-195/CyclinD1的调控作用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军水 孙鑫 +1 位作者 徐金标 陈逸达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 :探讨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 MPA)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RUNX1-IT1对微小RNA-195(microRNA-195, miR-195)/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MPA组织... 目的 :探讨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 MPA)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RUNX1-IT1对微小RNA-195(microRNA-195, miR-195)/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MPA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LncRNA RUNX1-IT1、miR-195、CyclinD1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MPA临床病理的关系。培养MPA细胞系SM-AP1,转染阴性对照(NC)siRNA、LncRNA RUNX1-IT1 siRNA、miRNC、miR-195抑制物,检测细胞增殖水平A490及miR-195、CyclinD1的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RUNX1-IT1靶向miR-195、miR-195靶向CyclinD1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A中LncRNA RUNX1-IT1、CyclinD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iR-19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LncRNA RUNX1-IT1与miR-195呈负相关、与CyclinD1呈正相关,miR-195与CyclinD1呈负相关。肿瘤直径≥3 cm、复发、远处转移的MPA癌组织中,LncRNA RUNX1-IT1、CyclinD1表达更高(P<0.05),miR-195表达更低(P<0.05)。敲低LncRNA RUNX1-IT1后,SM-AP1细胞的A490水平、CyclinD1表达水平降低,miR-195表达水平增加(P<0.05)。LncRNA RUNX1-IT1通过直接靶向作用于SM-AP1细胞中的miR-195,miR-195通过直接靶向作用于SM-AP1细胞中的CyclinD1。抑制miR-195后,敲低LncRNA RUNX1-IT1降低A490水平及CyclinD1表达水平的作用减弱(P<0.05)。结论:LncRNA RUNX1-IT1可能通过调控miR-195/CyclinD1表达,参与MP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多形性腺瘤 LncRNA RUNX1-IT1 miR-195 CYCLINd1 增殖 靶基因
原文传递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138、FOXD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梁伟腾 王丽娟 +3 位作者 刘凡琪 李玲玲 咸钧 牟戎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138(miR-138)、叉头框蛋白D1(FOXD1)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80例OSCC患者癌组织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38...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138(miR-138)、叉头框蛋白D1(FOXD1)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80例OSCC患者癌组织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38、FOXD1 mRNA表达。分析OSCC组织中miR-138、FOXD1 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OSCC组织中miR-138、FOXD1 mRNA表达均值分为高、低表达者。通过Tar-get Scan网站预测miR-138与FOXD1的结合位点。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OSCC组织中miR-138与FOXD1 mRNA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miR-138、FOXD1 mRNA表达OSCC患者的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O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OSCC组织中miR-138表达降低,FOXD1 mRNA表达升高(P均<0.05)。miR-138与FOXD1的3’非翻译端2942~2948处存在结合位点。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OSCC组织中miR-138与FOXD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21,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OSCC组织中miR-138、FOXD1 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例OSCC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55.00%(44/8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138高表达者总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FOXD1 mRNA高表达者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浸润深度≥5 cm、淋巴结转移、FOXD1 mRNA≥2.18为OS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iR-138≥0.78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OSCC组织中miR-138低表达和FOXD1 mRNA高表达,二者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有望成为OSCC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微小核糖核酸-138 叉头框蛋白d1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Cyclin D1、MYBL2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顾蓓 郭斌 +2 位作者 苏群学 荣鸣 朱启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411-418,共8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Myb相关蛋白B(MYBL2)表达,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确诊为乳腺癌且进行初次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的乳腺癌石蜡组织标本185例,取癌组织和癌旁正...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Myb相关蛋白B(MYBL2)表达,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确诊为乳腺癌且进行初次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的乳腺癌石蜡组织标本185例,取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测定Cyclin D1、MYBL2表达并比较,分析癌组织中二者的相关性以及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癌组织Cyclin D1、MYBL2阳性表达率、二者同时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癌组织Cyclin D1、MYBL2表达呈正相关(P<0.001);双侧患病、Ⅲ~Ⅳ期、未/低分化患者的癌组织Cyclin D1、MYBL2阳性表达率、二者同时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单侧患病、Ⅰ~Ⅱ期、中/高分化患者(P<0.05);患者随访期间死亡率为20.00%,且癌组织Cyclin D1、MYBL2阳性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均短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二者同时阳性表达患者的DFS和OS均短于二者非同时阳性表达患者(P<0.05);癌组织Cyclin D1、MYBL2阳性表达者死亡率均高于Cyclin D1、MYBL2阴性表达者(P<0.05),二者同时阳性表达患者死亡率高于二者非同时阳性表达者(P<0.05);随访期间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60.54%,双侧患病、Ⅲ~Ⅳ期、未/低分化、三阴性乳腺癌、癌组织Cyclin D1和MYBL2阳性表达均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Cyclin D1、MYBL2蛋白阳性表达率、二者同时阳性表达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周期蛋白d1 Myb相关蛋白B 预后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中TTF-1、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鑫 严倩文 王路祎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卵巢癌组织样本和2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正常卵巢组织。制备组织切片进行TTF-1、CyclinD1和D2-40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卵巢癌组织样本和2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正常卵巢组织。制备组织切片进行TTF-1、CyclinD1和D2-40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基于半定量积分法评价TTF-1、CyclinD1染色结果。依据Weidner评价方法评估D2-40染色结果,计算淋巴管密度(LVD)。结果TTF-1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癌组织中分别为58%和83%,均高于其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5%和10%(P均<0.001)。病理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阳性、腹膜转移阳性、T3~T4期、N1期和M1期的卵巢癌组织中TTF-1及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均<0.05);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与卵巢癌组织中TTF-1及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无关(P均>0.05)。病理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阳性、腹膜转移阳性的卵巢癌组织LVD较高(P均<0.05)。卵巢癌组织中TTF-1、CyclinD1阳性表达者的LVD均高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结论TTF-1与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卵巢癌病情较重、出现淋巴管生成和转移者的TTF-1和CyclinD1表达较高。TTF-1和CyclinD1可作为卵巢癌干预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甲状腺转录因子1 细胞周期蛋白d1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生成
下载PDF
miR-16通过调控Cyclin D1蛋白逆转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16
作者 赵娟 张保祯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3-1199,共7页
目的 研究miR-16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探索逆转他莫昔芬耐药的潜在靶点。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CF-7细胞与他莫昔芬耐药株MCF-7/TAM细胞中miR-16的表达;转染miR-16 NC和miR-16 mimics至MCF-7/TAM细胞中,MT... 目的 研究miR-16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探索逆转他莫昔芬耐药的潜在靶点。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CF-7细胞与他莫昔芬耐药株MCF-7/TAM细胞中miR-16的表达;转染miR-16 NC和miR-16 mimics至MCF-7/TAM细胞中,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Target Scan数据库检测miR-16的靶目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yclin D1-WT+miR-16 NC组、Cyclin D1-WT+miR-16 mimics组、Cyclin D1-MUT+miR-16 NC组、Cyclin D1-MUT+miR-16 mimics组MCF-7细胞的荧光活性;WB检测miR-16 NC组和miR-16 mimics组MCF-7细胞中Cyclin D1的表达;转染Cyclin D1 NC和Cyclin D1至MCF-7/TAM+miR-16 mimics细胞中,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 miR-16在他莫昔芬耐药株MCF-7/TAM细胞中低表达(P<0.05)。MCF-7/TAM+miR-16 mimics细胞活性降低,凋亡增加,细胞周期受阻(P<0.05)。miR-16和Cyclin D1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Cyclin D1-WT+miR-16 mimics组细胞荧光素酶的活性降低(P<0.05),且MCF-7/TAM+miR-16 mimics细胞Cyclin D1水平较MCF-7/TAM细胞降低(P<0.05)。转染Cyclin D1质粒后的MCF-7/TAM+miR-16 mimics细胞其增殖水平增加,凋亡减少,细胞周期加速(P<0.05)。结论 miR-16通过调控Cyclin D1的表达逆转乳腺癌细胞TAM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6 Cyclin d1 乳腺癌 他莫昔芬 耐药
原文传递
CircTP53调节miR-873-5p/CCND1轴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侵袭的影响
17
作者 闫军 李建 +2 位作者 赵志浩 倪怀亮 杨维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599-604,共6页
目的:探讨环状TP53(CircTP53)调节miR-873-5p/细胞周期蛋白1(CCND1)轴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甲状腺癌细胞TPC-1,随机分为对照组、CircTP53 siRNA、CircTP53 siRNA阴性对照组、共转染组。检测各组TP... 目的:探讨环状TP53(CircTP53)调节miR-873-5p/细胞周期蛋白1(CCND1)轴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甲状腺癌细胞TPC-1,随机分为对照组、CircTP53 siRNA、CircTP53 siRNA阴性对照组、共转染组。检测各组TPC-1细胞CCND1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Vimentin、E-cadherin)表达。结果:与人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 3-1相比,人甲状腺癌组织源细胞和人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C643、SW579中CircTP53、CCND1 mRNA表达升高(P<0.05),miR-873-5p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ircTP53 siRNA组凋亡蛋白Bax/Bcl-2比值、细胞miR-873-5p及E-cadherin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敲低CircTP53可通过促进miR-873-5p分泌下调CCND1表达,抑制甲状腺癌细胞集落形成,降低细胞活力及迁移侵袭活性,并促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环状TP53 miR-873-5p/细胞周期蛋白d1 增殖 凋亡 迁移侵袭
下载PDF
扶正清毒颗粒对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Cyclin D1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陈翊 夏爱军 朱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4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应用扶正清毒颗粒治疗对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150例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应用扶正清毒颗粒治疗对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150例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清毒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PV转阴率,Cyclin D1表达水平,疾病归转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HPV转阴率为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HPV转阴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Cyclin D1表达水平为(78.63±10.36),与对照组的(77.96±10.5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yclin D1表达水平为(32.56±5.23),低于对照组的(58.69±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yclin D1表达水平为(22.36±5.28),低于对照组的(45.25±5.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为CINⅠ。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转为慢性宫颈炎12例(16.00%),与对照组的11例(14.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为慢性宫颈炎伴挖空细胞13例(17.33%),与对照组的10例(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CINⅠ患者5例(6.67%),少于对照组的14例(1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27<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应用扶正清毒颗粒后,可以通过调控Cyclin D1表达来实现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控制作用,以及患者的HPV转阴率明显较高,从而有助于诱发高危型HPV感染细胞凋亡,成为部分高危型HPV感染病变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清毒颗粒 高危型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细胞周期素d1表达
下载PDF
Glu-D1d与Wx-B1b基因聚合在强筋小麦育种中的利用
19
作者 杨雪峰 宋维富 +8 位作者 刘东军 赵丽娟 宋庆杰 张春利 辛文利 肖志敏 白光宇 孙雪松 王晓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5-550,共6页
Glu-D1d与Wx-B1b基因遗传效应是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的主要遗传基础,二者聚合可实现蛋白质(面筋)质量和淀粉特性的同步改良,并拓宽和提升强筋小麦的加工用途和商品价值。本文总结了Glu-D1d与Wx-B1b基因及其聚合对强筋小麦品质的影响... Glu-D1d与Wx-B1b基因遗传效应是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的主要遗传基础,二者聚合可实现蛋白质(面筋)质量和淀粉特性的同步改良,并拓宽和提升强筋小麦的加工用途和商品价值。本文总结了Glu-D1d与Wx-B1b基因及其聚合对强筋小麦品质的影响,并对两个基因聚合育种策略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以期为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Glu-d1d Wx-B1b 基因聚合 品质改良
下载PDF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周期蛋白D1、CD147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文华 旷菲 +1 位作者 陈小香 范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 分析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D147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观察组),以患者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切缘至少0.5 cm处且经HE染色检查无癌细胞浸润)... 目的 分析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D147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观察组),以患者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切缘至少0.5 cm处且经HE染色检查无癌细胞浸润)为癌旁组,选取同期收治非肺部恶性疾病患者71例病理组织作为良性组。随访12个月,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了解预后情况。对比不同组织中CyclinD1、CD147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yclinD1、CD147表达情况及影响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者预后因素。结果 观察组中CyclinD1、CD147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与良性组(P<0.05);不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CyclinD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患者CD147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yclinD1、CD14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CyclinD1、CD147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yclinD1、CD147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明显上调,且两者均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周期蛋白d1 Cd147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