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0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胁迫下桑树叶片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对PSⅡ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会慧 张秀丽 +2 位作者 李鑫 许楠 孙广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6,共8页
采用抑制剂法研究盐胁迫下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对桑树叶片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叶片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保持较高的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具有完善的光破坏防御机制。通过硫酸链霉素(SM)抑制D1蛋白的周转和二硫苏糖... 采用抑制剂法研究盐胁迫下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对桑树叶片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叶片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保持较高的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具有完善的光破坏防御机制。通过硫酸链霉素(SM)抑制D1蛋白的周转和二硫苏糖醇(DTT)抑制叶黄素循环,损伤盐胁迫下桑树叶片的PSⅡ反应中心,加剧盐胁迫对桑树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伤害,说明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在保护盐胁迫下桑树叶片PSⅡ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D1蛋白周转的保护作用大于叶黄素循环。DTT抑制盐胁迫下桑树叶片的叶黄素循环,却将PSⅡ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大部分以无效的荧光和热能形式耗散,减缓过剩激发能对PSⅡ反应中心的伤害程度。SM处理可抑制D1蛋白周转,减弱盐胁迫下桑树叶片以叶黄素循环为主的耗散非辐射能量的能力,降低过剩激发能的热耗散程度,导致叶片中的过剩光能(1-qP)/NPQ成倍积累,造成PSⅡ反应中心大量失活。因此,SM不但可抑制D1蛋白的周转,还可增强QB的还原程度,降低电子传递链上的电子传递,PQ库容量降低,减弱依赖PQ在类囊体膜两侧建立质子梯度(△pH)的能力,从而限制依赖于△pH的叶黄素循环。因此,盐胁迫下抑制D1蛋白的周转不但降低吸收光能后用于电子传递的比例,而且会破坏叶黄素循环耗散过剩的光能,这也是D1蛋白周转对PSⅡ的保护作用大于叶黄素循环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NACL胁迫 d1蛋白周转 叶黄素循环 PSⅡ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水稻光合PSII系统伤害及其与叶绿体D1蛋白间关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卫丽 黄福灯 +3 位作者 曹珍珍 雷炳婷 胡东维 程方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0-1068,共9页
以水稻结实期的人工控温试验测定不同温度处理下水稻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并结合Western印迹与胶体金标记技术对叶肉细胞类囊体膜中D1蛋白的表达检测与活性定位,探讨了高温胁迫对D1蛋白存在形态与活性分布的影响,以... 以水稻结实期的人工控温试验测定不同温度处理下水稻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并结合Western印迹与胶体金标记技术对叶肉细胞类囊体膜中D1蛋白的表达检测与活性定位,探讨了高温胁迫对D1蛋白存在形态与活性分布的影响,以及D1蛋白表达与叶片光合速率、PSII荧光参数的联系。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PSII潜在活性(Fv/Fo)和PSII光能转化效率(Fv/Fm)降低,且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持续和叶片功能的衰退,类囊体膜结构损伤越严重,光能转化效率越低;在D1蛋白的两类存在形态中,非磷酸化D1蛋白和磷酸化D1蛋白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量均有所下降,但前者下降更明显;高温处理下控制D1蛋白表达的叶绿体psbA基因在转录水平呈下调表达,使D1蛋白合成及周转过程受到抑制,进而类囊体膜PSII反应中心的功能受损与叶绿体光合效率下降,揭示高温胁迫对叶片PSII系统的伤害受D1蛋白磷酸化过程和psbA基因表达变化的共同作用,进而影响不同水稻品种在高温胁迫下的光合速率和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PSII光合系统 d1蛋白 蛋白印迹 免疫定位
下载PDF
高温强光胁迫对砂梨叶片光合作用、D1蛋白和Deg1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计玮玮 邱翠花 +2 位作者 焦云 郭延平 滕元文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4-799,共6页
【目的】研究夏季高温强光下砂梨叶片光合特征的变化,探讨梨光抑制的分子机制。【方法】以1年生‘翠冠’和‘圆黄’梨的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夏季晴天高温强光对气体交换参数和光响应曲线的影响,以及D1蛋白、Deg1蛋白酶含量和PsbA m... 【目的】研究夏季高温强光下砂梨叶片光合特征的变化,探讨梨光抑制的分子机制。【方法】以1年生‘翠冠’和‘圆黄’梨的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夏季晴天高温强光对气体交换参数和光响应曲线的影响,以及D1蛋白、Deg1蛋白酶含量和PsbA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翠冠’和‘圆黄’梨叶片在夏季晴天中午高温强光的双重胁迫下,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表观量子效率(AQY)、D1蛋白和Deg1蛋白酶含量显著下降,而PsbA mRNA积累增加。到了17:00,‘翠冠’的D1蛋白、Deg1蛋白酶含量得到恢复,Pn略有回升,而‘圆黄’未出现明显的恢复迹象。【结论】高温强光下2个梨品种的叶片均发生了光抑制,低含量的Deg1不是降解D1蛋白的主要蛋白酶。高温强光诱导的D1蛋白净含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D1蛋白合成在翻译阶段受到了抑制。从下午的光合和D1蛋白的恢复来看,‘翠冠’梨的PSII比‘圆黄’梨更抗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梨 高温强光 d1蛋白 deg1蛋白 PSBA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外源油菜素内酯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和D1蛋白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野 原换换 +6 位作者 裴新涌 冉午玲 樊晓聪 郑博元 毛俊 杨青华 邵瑞鑫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4,共7页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下外源油菜素内酯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保护机制,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以驻玉309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BR)预处理及20%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后玉米幼苗的生长参数、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D1...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下外源油菜素内酯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保护机制,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以驻玉309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BR)预处理及20%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后玉米幼苗的生长参数、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D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干旱胁迫处理(PEG)相比,BR+PEG处理的玉米苗株高增加45.87%,根长增加20.56%,总干物质积累增加8.01%,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4.50%,叶绿素a含量增加26.32%,光合参数(Pn、Gs、Ci、Tr)分别提高9.57%,38.23%,30.19%,28.12%,光合系统Ⅱ(ΦPSⅡ)活性提高了20.48%,最大光化学效率提高了0.66%,光合系统Ⅱ绝对电子传递速率(ETR(Ⅱ)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 ETR(Ⅱ))分别提高20.40%和31.02%;D1蛋白含量增加37.34%(P<0.05)。说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喷施BR可以改善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减缓光合系统的损伤,促进D1蛋白质的稳定,从而提高玉米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幼苗 干旱胁迫 外源油菜素内脂 光合作用 d1蛋白 调控效应
下载PDF
高温强光对温州蜜柑叶绿素荧光、D1蛋白和Deg1蛋白酶的影响及SA效应 被引量:16
5
作者 邱翠花 计玮玮 郭延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802-3810,共9页
以3年生温州蜜柑(Citrus unishiuMarc.)植株为试材,用叶绿素荧光分析、Western-blotting蛋白质印记技术及DAB(3,3′-二氨基联苯胺)显色法,研究了高温强光(38℃和1600μmo.lm-.2s-1)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PS(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蛋白和D... 以3年生温州蜜柑(Citrus unishiuMarc.)植株为试材,用叶绿素荧光分析、Western-blotting蛋白质印记技术及DAB(3,3′-二氨基联苯胺)显色法,研究了高温强光(38℃和1600μmo.lm-.2s-1)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PS(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蛋白和Deg1蛋白酶的影响和SA(水杨酸)的效应。结果表明,高温强光交互作用4 h后,叶片的初始荧光Fo升高,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及PSⅡ的量子产额ΦPSⅡ显著降低;在D1蛋白降解的同时,Deg1蛋白酶含量也下降,并伴有H2O2的积累。在高温强光下,外源的H2O2使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快相参数(Fi-Fo)/(Fp-Fo)值(反映PSⅡ中QB非还原中心的数量)升高和I-P的斜率(反映PSⅡ活化中心还原态QA积累的值)下降,Fv/Fm、ETR、ΦPSⅡ及D1蛋白和Deg1蛋白酶下降幅度增大;而外源的SA使这些参数下降幅度减小。这些结果说明,高温强光诱导H2O2的积累造成Deg1蛋白酶和光系统反应中心D1蛋白的降解,Deg1蛋白酶的减少也进一步限制了D1蛋白的周转,进而使温州蜜柑PSⅡ反应中心遭到破坏,SA对光合机构光破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高温强光 叶绿素荧光 d1蛋白 deg1蛋白 H2O2
下载PDF
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在青花菜叶片强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颉敏华 张继澍 +1 位作者 郁继华 颉建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82-1589,共8页
【目的】明确青花菜叶片的光抑制特性和主要光破坏防御机制,为青花菜高产高效栽培和选育光破坏防御能力强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抑制剂法和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在青花菜叶片强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 【目的】明确青花菜叶片的光抑制特性和主要光破坏防御机制,为青花菜高产高效栽培和选育光破坏防御能力强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抑制剂法和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在青花菜叶片强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结果】1800μmol·m-2·s-1强光下胁迫1~4h,或夏季晴天中午强光高温下,青花菜叶片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降低,初始荧光Fo升高;暗中恢复5h或下午光强减弱后,Fv/Fm和Fo均可恢复。硫酸链霉素(SM)或二硫苏糖醇(DTT)处理使强光下青花菜叶片的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开放的PSⅡ有效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下降幅度增大,SM处理的下降幅度大于DTT处理。强光处理4h后再暗恢复12h的青花菜叶片在1000μmol·m-2·s-1光强下进行荧光诱导,诱导结束时SM处理的ΦPSⅡ和F’v/F’m分别较CK降低85.71%和80.31%,DTT处理的分别较CK降低22.45%和11.48%。【结论】青花菜叶片具有完善的光破坏防御机制,抑制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均可使强光下青花菜叶片的PSⅡ反应中心遭受破坏,抑制D1蛋白周转的破坏程度大于抑制叶黄素循环;D1蛋白周转在青花菜叶片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大于叶黄素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强光 d1蛋白周转 叶黄素循环 SM dTT
下载PDF
光温交互作用对柑橘植株叶绿素荧光和D1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郑洁 郭延平 胡美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9-634,共6页
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蛋白质印迹技术,研究高光高温交互作用(30℃和1300μmol?m-2?s-1)对3年生温州蜜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D1蛋白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光条件下生长50 d后,温州蜜柑叶片的... 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蛋白质印迹技术,研究高光高温交互作用(30℃和1300μmol?m-2?s-1)对3年生温州蜜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D1蛋白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光条件下生长50 d后,温州蜜柑叶片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a/b值均显著下降,而叶绿素b的含量变化不显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初始荧光Fo升高,而反映光化学效率的Fv/Fm值、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能力ΦPSⅡ下降,同时反映热耗散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上升.表观电子传递(ETR)光响应的"光饱和点"和低于200μmol?m-2?s-1光强下的斜率降低.在荧光动力学快相中,反映QA还原活性的(Fi-Fo)/(Fp-Fo)值下降,反映失活的PSⅡ反应中心比例的Fi到Fp的斜率显著增加.此外,PSⅡ反应中心D1蛋白的合成速率小于降解速率,导致D1蛋白的净降解.这些结果说明,高温高光抑制了D1蛋白的修复,致使PSⅡ反应中心失活,电子传递和光化学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光系统Ⅱ 叶绿素荧光 d1蛋白 温度 光照
下载PDF
高温强光对小麦叶绿体Deg1蛋白酶和D1蛋白的影响及水杨酸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郑静静 赵会杰 +2 位作者 胡巍巍 赵雪娟 赵一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30-2935,共6页
以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采用0.3 mmol/L水杨酸(SA)溶液预处理灌浆期小麦叶片,以水预处理为对照,进行3种不同的光温处理:适宜温度中等光强(25℃,600μmol m-2 s-1)2 h、高温强光(38℃,1600μmol m-2 s-1)2h、高温强光2 h后置于适宜温度... 以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采用0.3 mmol/L水杨酸(SA)溶液预处理灌浆期小麦叶片,以水预处理为对照,进行3种不同的光温处理:适宜温度中等光强(25℃,600μmol m-2 s-1)2 h、高温强光(38℃,1600μmol m-2 s-1)2h、高温强光2 h后置于适宜温度中等光强下恢复3h。测定不同光温条件下,小麦叶绿体的Deg1蛋白酶、D1蛋白和PSⅡ功能的变化及SA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高温强光胁迫导致Deg1蛋白酶和D1蛋白降解,PSⅡ功能发生可逆损伤。与对照相比,水杨酸预处理不仅能够抑制高温强光下小麦叶绿体Deg1蛋白酶和D1蛋白的降解,维持较高的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和净光合速率(Pn),而且加快回到非逆境下PSⅡ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温强光胁迫 水杨酸 deg1蛋白 d1蛋白 PSⅡ功能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方式对夏玉米叶绿体D1蛋白和PSII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洪岐 裴瑞杰 +4 位作者 蔺海明 袁利刚 胡巍巍 赵会杰 王俊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42-1148,共7页
在豫北高产灌溉区生产条件下,以"浚单20"、"郑单958"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下两种夏玉米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密度在6.75万~9.00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位叶D1蛋白含量、... 在豫北高产灌溉区生产条件下,以"浚单20"、"郑单958"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下两种夏玉米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密度在6.75万~9.00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位叶D1蛋白含量、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合速率(Pn)、SOD活性和单株产量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POD活性、MDA含量、秃尖长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8.25万株·hm-2时,Fv/Fm、qP、Pn、叶片SOD活性急剧降低,密度9.00万株·hm-2比8.25万株·hm-2降低1.2%~21.7%;NPQ、MDA含量、POD活性急剧升高,密度9.00万株·hm-2比8.25万株·hm-2升高3.2%~15.0%。Fv/Fm、qP、Pn、SOD活性宽窄行种植模式高于等行距模式,NPQ、MDA含量、POD活性宽窄行种植模式低于等行距模式。密度≥7.50万株·hm-2后,"郑单958"的Fv/Fm、qP、Pn、SOD活性高于"浚单20",NPQ、MDA含量、POD活性低于"浚单20"。品种、种植方式和密度三因素对D1蛋白含量,Fv/Fm、qP、Pn、NPQ,SOD、POD活性,MDA含量及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且三因素互作的影响也差异显著。两种玉米的最适种植方式为密度不高于8.25万株·hm-2且宽窄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种植密度 种植方式 d1蛋白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不伴随D1蛋白的净降解 被引量:23
10
作者 郭连旺 许大全 沈允钢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3期196-202,共7页
通过测定田间小麦(Triticum aestivum )叶片D1蛋白的含量、光合放氧和叶绿素a 荧光,探讨了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与D1蛋白净降解的关系。田间的小麦叶片受到晴天中午光照约3 h 以后,表观光合量子效率(Φ)... 通过测定田间小麦(Triticum aestivum )叶片D1蛋白的含量、光合放氧和叶绿素a 荧光,探讨了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与D1蛋白净降解的关系。田间的小麦叶片受到晴天中午光照约3 h 以后,表观光合量子效率(Φ)、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 )和初始荧光(F0)明显下降;若将叶片转入弱光下,这3个指标可在1 h 内基本恢复;强光照射过程中D1蛋白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D1蛋白合成抑制剂SM 使强光下叶片的慢驰豫的非光化学荧光猝灭(qE-slow )明显增加;在弱光下恢复时引入链霉素(SM)不影响叶片光合功能的恢复;用二硫苏糖醇(DTT)抑制叶黄素循环使中午强光照射后的叶片中D1蛋白的含量降低30% 左右。这些结果都表明,田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不是由于D1蛋白的净降解,而是由于非辐射能量耗散的增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合作用 d1蛋白 光抑制
下载PDF
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虹 费新应 +2 位作者 余珊珊 熊振芳 张赤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4-35,51,共3页
目的:研究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HSC-T6与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共同培养24小时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周期蛋白... 目的:研究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HSC-T6与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共同培养24小时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5%、10%、20%)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与空白对照组及血清对照各组比较,可明显抑制cyclin D1 mRNA及其蛋白表达(P<0.01)。结论: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通过抑制HSC cyclin D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发挥对HSC细胞周期的调控,这可能是该药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艾叶/药效学 CYCLIN d1蛋白
下载PDF
Cyclin D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锐 杨金巧 +3 位作者 周蕾蕾 龙启明 张尚福 张世羽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503-505,共3页
为探讨周期素 D1(Cyclin D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采用免疫组化 L SAB法对 110例乳腺癌标本进行了 Cyclin D1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 :本组病例的 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74.5 5 %(82 / 110 ) ;生存时间≤ 5年及≥... 为探讨周期素 D1(Cyclin D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采用免疫组化 L SAB法对 110例乳腺癌标本进行了 Cyclin D1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 :本组病例的 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74.5 5 %(82 / 110 ) ;生存时间≤ 5年及≥ 10年者 ,其 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6 .2 2 % (5 1/ 5 3)和 40 .5 4% (15 / 37) ;Cyclin D1蛋白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由此揭示 Cyclin D1蛋白的过度表达是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YCLIN d1蛋白 免疫组化 LSAB法
下载PDF
Cyclin D1蛋白和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炬 彭芝兰 杨开选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5-368,共4页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Cyclin D1,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并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64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 Cyclin D1蛋白和 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Cyclin D1,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并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64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 Cyclin D1蛋白和 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5 4.68% ,其表达与 FIGO分期有关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5 3.13% ,其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和 FIGO分期有关 ;Cyclin D1蛋白和 P16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 (r=- 0 .40 0 7)。结论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相关蛋白 Cyclin D1和 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16蛋白 CYCLIN d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16、P53和CyclinD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立武 申彦 +2 位作者 师宜荃 刘艳 刘易欣 《解剖学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浆液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16、P53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010-2011年本院45例浆液性卵巢癌(低级别19例,高级别26例)、25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2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进行P16、P53、Cycli... 目的探讨浆液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16、P53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010-2011年本院45例浆液性卵巢癌(低级别19例,高级别26例)、25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2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进行P16、P53、CyclinD1蛋白检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P16在良性、交界性与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72%及89%,良性肿瘤组与交界性和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良性、交界性与恶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及42%,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组与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在良性、交界性与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4%及47%。良性肿瘤组、交界性肿瘤组与癌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Cy-clinD1在卵巢浆液性癌高低级间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表现为负相关,r=0.211。结论 P16的阳性表达常见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卵巢浆液性癌中,P53的阳性表达更多见于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中,CyclinD1的阳性表达更多见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与低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卵巢高级别癌与低级别癌的发病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 P16蛋白 P53蛋白 细胞周期素d1蛋白
下载PDF
TGF-β_1对胃癌和耐药性胃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与p53和cyclin D1蛋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柱虎 林贞花 LEE Mi-ja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3393-3396,3400,共5页
目的通过已建立的耐药性胃癌细胞株模型,探讨TGF-β1对胃癌细胞及耐药性胃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与P53和cyclinD1蛋白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利用MTT、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P53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明... 目的通过已建立的耐药性胃癌细胞株模型,探讨TGF-β1对胃癌细胞及耐药性胃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与P53和cyclinD1蛋白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利用MTT、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P53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明显抑制SNU-601/WT和SNU-601/cis2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具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对SNU-601/cis2细胞的抑制率与SNU-601/WT细胞相比,48和72h时明显增高(P<0.05)。Westernblot结果,TGF-β1可时间依赖性抑制P53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对cyclinD1蛋白的表达,在SNU-601/cis2细胞中24和48h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TGF-β1抑制SNU-601/WT细胞及SNU-601/cis2细胞的生长,在耐药性胃癌细胞中其抑制作用更明显。其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P53蛋白的表达有关;同时,在耐药性胃癌细胞株中早期可抑制cyclinD1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胃癌 P53蛋白 CYCLIN d1蛋白 耐药性细胞
下载PDF
Cyclin D1蛋白表达及t(11;14)染色体检测易位在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小亮 郑振 +4 位作者 刘繁荣 艾有生 朱静 俞薇薇 温文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10期5-7,10,共4页
目的:探讨Cyclin D1蛋白表达及t(11;14)染色体检测易位在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4例结内套细胞淋巴瘤(研究组)和7例B小淋巴细胞性林巴瘤、5例滤泡性淋巴瘤、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例淋巴结边缘区... 目的:探讨Cyclin D1蛋白表达及t(11;14)染色体检测易位在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4例结内套细胞淋巴瘤(研究组)和7例B小淋巴细胞性林巴瘤、5例滤泡性淋巴瘤、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例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对照组)石蜡标本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盐析法提取石蜡组织的DNA;采用半巢式PCR法检测t(11;14)易位;采用PCR法检测-βactin DNA用于DNA质量检测。结果:研究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2%(9/14);两组患者均检出-βactin阳性条带。研究组t(11;14)染色体易位的阳性率为71.4%(10/14);研究组Cyclin D1阳性和(或)t(11;14)易位阳性患者共12例,占85.7%(12/14)。对照组均阴性。结论:套细胞淋巴瘤中石蜡包埋组织Cyclin D1蛋白表达及t(11;14)染色体易位的检测,联合应用有助于优化、实用、正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套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Cyclin d1蛋白 易位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高糖对人角膜上皮细胞创伤修复中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楠楠 陈梨萍 +3 位作者 修皓 郑振优 唐平 籍雪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04-1508,共5页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对人角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初步探讨Cyclin D1蛋白在高糖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创伤愈合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模拟糖尿病角膜病变的高糖微环境,人角膜上皮细胞经复苏、培养传代后,分别设置等体积蒸馏水的DMEM完全培...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对人角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初步探讨Cyclin D1蛋白在高糖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创伤愈合中表达的意义。方法:模拟糖尿病角膜病变的高糖微环境,人角膜上皮细胞经复苏、培养传代后,分别设置等体积蒸馏水的DMEM完全培养基的正常对照组和含25mmol/L葡萄糖的DMEM完全培养基高糖处理组的两组细胞,细胞长满后进行划伤刺激,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各组细胞生长状况及其变化,于不同时间点(0、12、24、48和72h)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分析高糖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Cyclin D1 mRNA水平相对表达情况。结果:体外高糖处理条件下,人角膜上皮细胞划伤后修复速度减慢,漂浮细胞增多,细胞重新贴壁少,细胞间距增加,随着高糖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状态变差,生长速度慢;正常组细胞损伤修复较快,细胞密度增大,且形态规则,细胞膜光滑。Western blot检测划伤刺激上调Cyclin D1的表达,但随着时间延长上调作用呈逐渐减弱,两组Cyclin D1最高表达量均出现在12h。高糖处理组Cyclin D1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qRT-PCR结果显示:高糖处理后,Cyclin D1 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但随着高糖处理时间延长,上调作用减弱,且在48h处mRNA水平恢复至与对照组同一水平。结论:在角膜上皮细胞创伤愈合过程中,高糖呈负性调节,抑制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且与角膜上皮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及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人角膜上皮细胞 Cyclin d1蛋白 创伤
下载PDF
磷酸化JAK和磷酸化ERK及CyclinD1蛋白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松英 戴杰 胡济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JAK和磷酸化ERK及CyclinD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舌鳞状细胞癌30例,正常口腔舌黏膜组织20例,轻度上皮异常增生10例,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20例组... 目的:探讨磷酸化JAK和磷酸化ERK及CyclinD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舌鳞状细胞癌30例,正常口腔舌黏膜组织20例,轻度上皮异常增生10例,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20例组织中磷酸化JAK和ERK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口腔舌黏膜相比,pJAK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和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阳性率明显增高(χ2=37.54,P<0.01),且舌SCC中pJAK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上皮异常增生(χ2=12.28,P<0.05)。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pJAK的染色强度较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显著升高(χ2=6.83,P<0.05)。pERK在正常口腔舌黏膜上皮、SCC组织和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在SCC中,pJAK和CyclinD1的阳性强度呈正相关(rs=0.619,P<0.05)。pERK和CyclinD1的阳性强度无相关性(rs=0.231,P>0.05)。结论:SCC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pJAK信号传导途径诱导CyclinD1过度表达,从而促使该肿瘤细胞维持高增殖状态有关。ERK信号途径在舌鳞状细胞癌中可能不是主要的致瘤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病理学 舌肿瘤/病理学 磷酸化JAK 磷酸化ERK CYCLIN d1蛋白 舌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叶黄素循环和D1蛋白周转在毛竹叶片光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娄永峰 高志民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对强光胁迫下以及叶黄素循环抑制剂-二硫苏糖醇(DTT)和D1蛋白合成抑制剂-硫酸链霉素(SM)处理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Lehaie)的光抑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夏季中午强光或人为强光胁迫下,毛竹叶片...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对强光胁迫下以及叶黄素循环抑制剂-二硫苏糖醇(DTT)和D1蛋白合成抑制剂-硫酸链霉素(SM)处理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Lehaie)的光抑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夏季中午强光或人为强光胁迫下,毛竹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著降低;在下午光强减弱或黑暗、弱光条件下,Fv/Fm可有效恢复。DTT和SM均可抑制毛竹叶片非光化学淬灭(NPQ),且DTT效果明显优于SM。另外,在强光下,DTT和SM处理均能使毛竹叶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光化学淬灭qP等荧光参数下降幅度增大。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叶片具有完善的光破坏防御机制,NPQ与叶黄素循环和D1蛋白周转紧密关联,在叶片光保护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叶黄素循环 d1蛋白周转 强光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cyclinD1蛋白和Rb蛋白表达状况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649-3650,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cyclin)D1蛋白和Rb蛋白表达状况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120例乳腺癌和58例良性乳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cyclin D1蛋白和Rb蛋白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cyclin)D1蛋白和Rb蛋白表达状况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120例乳腺癌和58例良性乳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cyclin D1蛋白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组织(P<0.05);而R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良性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中cyclin D1蛋白和Rb蛋白阳性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病理分级有关(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越高,而Rb蛋白阳性表达越低;病理分级越高,cyclin D1蛋白和Rb蛋白阳性表达均越低;Rb蛋白表达阳性组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Rb蛋白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 cyclin D1蛋白和Rb蛋白的异常表达均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Rb蛋白的表达有关,二者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d1蛋白 RB蛋白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