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和瞬态渗流的DDA流固耦合模型研究
1
作者 谢强 陈昱成 +3 位作者 傅翔 田大浪 班宇鑫 徐栋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6,共8页
DDA由于处理块体大变形、大位移问题能力较强,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岩体数值模拟当中。但该方法在模拟渗流场,尤其是瞬态渗流场方面目前鲜有研究。根据立方定律建立DDA稳态渗流模型,将非饱和二维Richards方程离散化处理,推导DDA瞬态整体渗... DDA由于处理块体大变形、大位移问题能力较强,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岩体数值模拟当中。但该方法在模拟渗流场,尤其是瞬态渗流场方面目前鲜有研究。根据立方定律建立DDA稳态渗流模型,将非饱和二维Richards方程离散化处理,推导DDA瞬态整体渗流矩阵。将水头矩阵以外荷载形式作用在块体上,建立瞬态非饱和渗流流固耦合DDA计算模型。通过对土柱入渗、砂槽入渗试验和危岩体工程案例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为DDA处理非饱和瞬态流固耦合问题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a RICHARDS方程 瞬态渗流 非饱和 流固耦合
原文传递
基于DDA方法的高填方分层碾压强夯研究
2
作者 罗余游 刘洪伟 朱鹏宇 《路基工程》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针对基坑的高填方问题,提出不分层碾压和分4层碾压两种压实方案,基于DDA(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方法,从数值模拟的角度,比较两种方案在相同夯击次数后的压实度,评估是否可省略分层碾压过程。结果表明:两种压实方案经过相... 针对基坑的高填方问题,提出不分层碾压和分4层碾压两种压实方案,基于DDA(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方法,从数值模拟的角度,比较两种方案在相同夯击次数后的压实度,评估是否可省略分层碾压过程。结果表明:两种压实方案经过相同夯击次数后,压实度存在显著差异,分层碾压可有效提升压实度,现场施工应进行分层碾压;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压实度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强夯处理所带来的压实度增幅大于分层碾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高填方 dda 强夯 分层碾压 压实度
下载PDF
基于DDA方法的排碴井筒堵塞概率分析
3
作者 阳生权 周云锋 +1 位作者 吕中玉 彭程武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6-21,共6页
依托某公路隧道的超大直径通风竖井工程,针对通风竖井施工中心小直径井筒排碴存在极大堵塞风险、严重影响建设工期的问题,考虑到井筒落石属于非连续变形动力学过程,因此,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通过对井筒落石进行数值建模,以球... 依托某公路隧道的超大直径通风竖井工程,针对通风竖井施工中心小直径井筒排碴存在极大堵塞风险、严重影响建设工期的问题,考虑到井筒落石属于非连续变形动力学过程,因此,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通过对井筒落石进行数值建模,以球体作为基本块体单元,基于捆绑算法将球颗粒捆绑成相应形状块体,模拟块体运动过程中的碰撞、摩擦等,开展了针对性的小直径井筒落石堵塞概率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为避免小直径排碴井筒发生堵塞现象,应严格控制抛入排碴井筒的岩块尺寸与块度;钻爆法施工的小直径排碴井筒超欠挖现象越严重,井筒堵塞概率越大。模拟结果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排碴井工况的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通风竖井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小直径排碴井 堵塞概率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SPT-APD-DDA的砂土液化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郝少雷 张兵 +4 位作者 徐世光 李岳峰 陈梦瑞 邓立雄 郭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7-886,共10页
传统的规范法在建立经验判别准则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工程中亟需针对复杂场地液化判别方法的综合性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包头路段沉管抢修项目49组砂土土样的研究,在标准贯入试验法(SPT)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提出的绝对差值百分比... 传统的规范法在建立经验判别准则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工程中亟需针对复杂场地液化判别方法的综合性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包头路段沉管抢修项目49组砂土土样的研究,在标准贯入试验法(SPT)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提出的绝对差值百分比法(APD),划分出35组判别结果精确及14组存在判别误差的土样。借鉴判别分析理论思想,将平均粒径D50、不均匀系数Cu、比贯入阻力Ps、标准贯入点深度ds、地下水埋深dw和标准贯入锤击数N63.5等物理力学参数加入液化评价,利用精确土样建立适宜研究区工程地质特性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DDA),对14组存在判别误差或失误的土层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砂土液化综合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从多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了研究区砂土液化情况。最终通过合理的抗液化沉陷措施,保障了后续工程的稳步进行,为类似地质条件场区的砂土液化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标准贯入试验法(SPT) 绝对差值百分比(APD) 距离判别分析法(dda) 综合分析评价
下载PDF
岩石圆盘径向压缩破坏的Voronoi子块体单元DDA方法模拟
5
作者 周大波 甯尤军 +1 位作者 李春玉 王大国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4-301,共8页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是计算离散可变形块体系统力学行为的数值计算方法,可通过子块体单元DDA方法模拟岩石的开裂破坏。考虑到Voronoi多边形颗粒与细观尺度下岩石矿物晶粒形态的相似性,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圆的Voronoi颗粒单元模型生成...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是计算离散可变形块体系统力学行为的数值计算方法,可通过子块体单元DDA方法模拟岩石的开裂破坏。考虑到Voronoi多边形颗粒与细观尺度下岩石矿物晶粒形态的相似性,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圆的Voronoi颗粒单元模型生成方法;并通过完整及带预制裂纹岩石圆盘径向压缩破坏的模拟,验证岩石破裂问题Voronoi子块体单元DDA模拟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当子块体单元数较小时,圆盘表现出更高的整体强度;随着子块体单元数的增大,起裂处位置更接近真实,开裂破坏路径更清晰;子块体单元数较大时不同倾角预制裂纹圆盘破坏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高度吻合,并能有效反映圆盘中心加工小孔对开裂破坏路径的影响。使用Voronoi子块体单元DDA方法能够有效模拟岩石的开裂破坏过程,为进一步开展基于Voronoi颗粒单元模型的岩石开裂破坏模拟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圆盘 开裂破坏 Voronoi颗粒单元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原文传递
基于体素网格划分的二维DDA接触粗检测优化算法
6
作者 程晓龙 程章焱 +2 位作者 肖俊 张龙 王颖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0-546,共7页
接触检测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计算流程中耗时占比最高。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体素网格划分的接触粗检测算法。该算法将符合特定条件的复杂块体剖到网格中,有效减少预检测获得的块体对数。本文的算法已整合到非连续变形分析程序中,经过经... 接触检测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计算流程中耗时占比最高。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体素网格划分的接触粗检测算法。该算法将符合特定条件的复杂块体剖到网格中,有效减少预检测获得的块体对数。本文的算法已整合到非连续变形分析程序中,经过经典算例测试,该算法相比现有算法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网格划分 二维dda 接触粗检测
下载PDF
基于DDA检测技术的管道焊缝一次透照长度计算
7
作者 刘怿欢 何深远 赵聪 《无损检测》 CAS 2023年第7期61-64,共4页
以数字探测器阵列(DDA)检测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压力管道数字射线检测中的纵缝透照、环焊缝中心透照、环焊缝源在外双壁单影透照、环焊缝源在内单壁单影透照的一次透照长度进行了推导计算,为压力管道焊缝的DDA检测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dda检测 一次透照长度 压力管道 焊缝检测
下载PDF
基于DDA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8
作者 杜新国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7期177-182,共6页
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节理、裂隙等结构面控制,基于连续介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已不适用。为此,将节理岩体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与强度折减法相结合,提出基于DDA的复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给出强度折减策略和安全系数确定... 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节理、裂隙等结构面控制,基于连续介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已不适用。为此,将节理岩体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与强度折减法相结合,提出基于DDA的复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给出强度折减策略和安全系数确定依据。通过单滑块直线滑面和多滑块圆弧滑面两个算例,并与理论解和条分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河南洛宁抽水蓄能电站场内公路岩质边坡为例,应用该方法分析不同折减系数下边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和位移演化规律,并确定边坡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在降雨及爆破开挖扰动影响下,边坡破坏首先发生在坡脚,然后逐渐发展到坡顶,与现场调查及监测结果较为吻合。该方法可为复杂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稳定性评价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强度折减 失稳判据
下载PDF
抗DDA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仁沿 董玉华 +1 位作者 许道艳 梁玉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5-812,共8页
制备抗DDA抗体,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Ind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dc-ELISA)方法,以测定海水样品和海洋贝类中的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代谢产物。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DDA分别与载体蛋白牛血... 制备抗DDA抗体,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Ind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dc-ELISA)方法,以测定海水样品和海洋贝类中的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代谢产物。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DDA分别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albumin,BSA)和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偶联,得到完全抗原。以DDA-BSA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DDA抗体。研究表明,5只鼠产生的抗体对DDA都能产生灵敏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以DDA-OVA为包被抗原,用5#抗体建立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海水样品和海洋贝类中的有机氯农药DDT代谢产物DDA,最低检出限为:10.0ng·mL-1,海水加标样平均回收率122%,批间变异系数30%,贝类加标样平均回收率为131%,批间变异系数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a DDT dda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DDA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君 孔宪京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2-606,共5页
为了使 DDA(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方法更加有效地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对原方法作了改进 .开发了界面友好的前、后处理程序 ,方便用户建立 DDA模型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结果分析 ;修正了由于刚体旋转给计算结果带来的误差 ;... 为了使 DDA(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方法更加有效地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对原方法作了改进 .开发了界面友好的前、后处理程序 ,方便用户建立 DDA模型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结果分析 ;修正了由于刚体旋转给计算结果带来的误差 ;在 DDAW程序中集成了圆形和椭圆形颗粒随机生成算法 ,并对椭圆形颗粒的接触算法进行了改进 ,从而使 DDA可以应用于分析散粒体介质 ;增加了更加有效的方程求解器——预处理共轭梯度法 ( PCG)和对称连续超松弛预处理共轭梯度法 .将这些改进集成在新开发的 DDAW( discontinuousdeformation analysis-windows version)程序中 .算例证明了 DDAW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 颗粒生成 前后处理 预处理共轭梯度法 ddaW程序 面向对象
下载PDF
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危害预测的DDA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史秀志 周健 +3 位作者 崔松 黄敏 邱贤阳 孙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1-448,共8页
针对爆破地震效应评价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应用距离判别分析理论,选用爆破振动幅值、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灰缝强度、砖墙面积率、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圈梁构造柱、施工质量、场地条件共10个影响因素作为判别因子,建立露天采... 针对爆破地震效应评价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应用距离判别分析理论,选用爆破振动幅值、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灰缝强度、砖墙面积率、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圈梁构造柱、施工质量、场地条件共10个影响因素作为判别因子,建立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危害预测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DDA);以36组爆破振动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线性判别函数并利用回代估计方法进行回检,用12组现场数据作为预测样本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回检误判率为2.78%;距离判别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吻合,预测精度高,为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危害程度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采矿 爆破振动 民房危害 dda模型 预测
下载PDF
DDA方法块体稳定性验证及其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12
作者 邬爱清 丁秀丽 +2 位作者 卢波 张奇华 石根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4-672,共9页
首先,介绍DDA方法中关于块体接触力的计算过程,提出计算沿潜在滑动面稳定性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沿折坡单块体滑动问题为实例,利用DDA方法分别计算仅考虑滑动面摩擦角?和同时考虑摩擦角?和黏聚力c条件下块体的运动稳定... 首先,介绍DDA方法中关于块体接触力的计算过程,提出计算沿潜在滑动面稳定性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沿折坡单块体滑动问题为实例,利用DDA方法分别计算仅考虑滑动面摩擦角?和同时考虑摩擦角?和黏聚力c条件下块体的运动稳定性和安全系数大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与验证;最后,针对乌江银盘水电工程右坝肩边坡开挖后因软弱断层控制引起的稳定性及处理措施选取问题,利用已有的极限平衡分析条块系统,将DDA方法应用于该边坡稳定性分析,对边坡的实际稳定状态及锚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DDA方法在计算滑面上条块系统沿滑面稳定安全系数时,因其条块间接触力是建立在严格的力学平衡方程基础上,允许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并且勿需条块界面强度等比例调用的假定,其结果对反映实际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应该更具合理性。另外,DDA方法关于边坡锚固模拟计算,充分反映和验证了锚杆在边坡稳定性加固处理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dda 接触力 块体稳定性验证 安全系数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煤矿开采中的岩层应力分布与变形移动的DDA模拟 被引量:17
13
作者 鞠杨 左建平 +2 位作者 宋振铎 田鹭璐 周宏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8-273,共6页
应用DDA数值方法模拟分析了深部煤矿开采中上覆岩层的应力场变化和变形移动规律,并与相似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DA法可以有效地模拟出上覆岩层的应力场变化趋势和变化范围、不连续块体的变形和位移、岩层垮落和“离层”现... 应用DDA数值方法模拟分析了深部煤矿开采中上覆岩层的应力场变化和变形移动规律,并与相似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DA法可以有效地模拟出上覆岩层的应力场变化趋势和变化范围、不连续块体的变形和位移、岩层垮落和“离层”现象。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应力 变形移动 岩层 数值模拟 深部开采
下载PDF
DDA数值模型及其在岩体工程上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51
14
作者 邬爱清 任放 董学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11-417,共7页
根据已初步开发出的DDA模型计算程序,分别就某工程试验洞洞挖和边坡明挖问题进行了计算,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开挖问题计算结果表明,DDA模型计算结果在岩体开挖位移形态及位移量级上与有限元及实际位移监测结果都具... 根据已初步开发出的DDA模型计算程序,分别就某工程试验洞洞挖和边坡明挖问题进行了计算,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开挖问题计算结果表明,DDA模型计算结果在岩体开挖位移形态及位移量级上与有限元及实际位移监测结果都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说明该模型所反映的岩体开挖变形趋势是符合实际的,分别就DDA模型应用于岩体洞挖和明挖计算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岩体开挖荷载施加方式、块体界面特性模拟以及块体系统嵌入差别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系统 dda 岩体工程 洞室开挖 岩体变形
下载PDF
用改进的DDA方法模拟公路隧道的稳定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秀丽 焦玉勇 +1 位作者 刘泉声 陈卫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10-1714,共5页
用改进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某公路隧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采用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行波法,在计算区域内自动生成三角形的DDA块体。块体的边界分为真实节理和虚拟节理,虚拟节理的强度取岩体的真实强度。另外,计算中还考虑了... 用改进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某公路隧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采用有限元网格生成方法——行波法,在计算区域内自动生成三角形的DDA块体。块体的边界分为真实节理和虚拟节理,虚拟节理的强度取岩体的真实强度。另外,计算中还考虑了预应力锚杆对隧道围岩的加固作用。将计算得到的隧道拱顶、边墙的位移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吻合,说明改进的DDA方法在地下隧道的稳定性分析方面具有应有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a 公路隧道 稳定性分析 虚拟节理 预应力锚杆
下载PDF
节理岩质边坡变形的DDA模拟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书法 李树忱 +1 位作者 李术才 朱维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2-354,共3页
对原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方法)中边界约束方法进行了推广,将其应用于节理岩质边坡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推广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dda方法 边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磷酸溶液中DDA在锌表面的吸附及其缓蚀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木冠南 刘光恒 张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23-1028,共6页
采用失重法及电化学法研究了锌在含或不含十二烷基胺(DDA)的磷酸溶液中的腐蚀作用,得出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求得有关的动力学及热力学参数.用光电子能谱(XPS)检测发现,在40~70℃区间,锌在磷酸溶液中生成Zn(OH)x覆盖层,表现出较强的自缓... 采用失重法及电化学法研究了锌在含或不含十二烷基胺(DDA)的磷酸溶液中的腐蚀作用,得出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求得有关的动力学及热力学参数.用光电子能谱(XPS)检测发现,在40~70℃区间,锌在磷酸溶液中生成Zn(OH)x覆盖层,表现出较强的自缓蚀效果,而在30~40℃区间,因DDA以及HPO42-,H2PO4-等微粒同时吸附在锌表面,DDA在磷酸溶液中表现出较强的缓蚀作用.用吸附理论讨论了这种缓蚀作用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溶液 dda 缓蚀作用 十二烷基胺 表面吸附 腐蚀
下载PDF
节理岩体爆破的DDA方法模拟 被引量:28
18
作者 甯尤军 杨军 陈鹏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59-2263,共5页
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中,通过跟踪炮孔扩张和炮孔周边裂隙的发展贯通求得爆腔的即时体积,进而根据爆生压力状态方程计算爆腔即时压力,并将爆生压力载荷作用到主炮孔内壁和贯通裂隙面上,实现了爆生产物作用下节理岩体爆破的DDA方法... 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中,通过跟踪炮孔扩张和炮孔周边裂隙的发展贯通求得爆腔的即时体积,进而根据爆生压力状态方程计算爆腔即时压力,并将爆生压力载荷作用到主炮孔内壁和贯通裂隙面上,实现了爆生产物作用下节理岩体爆破的DDA方法模拟。采用DDA方法模拟了节理岩体中的水平柱状炮孔抛掷爆破问题,得到了爆腔的体积扩张和压力衰减时间曲线,模拟很好的再现了岩石爆破过程中的炮孔扩张、岩体破坏、块体抛掷和爆堆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a 爆生产物压力 节理岩体 岩石爆破: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DDA方法在波动问题计算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付晓东 盛谦 +1 位作者 张勇慧 王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5,共6页
采用DDA方法验证了1维应力波在不同边界的响应情况;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位移和应力2种地震波输入方式,并对2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基于DDA的1维计算模型,研究了在计算波动问题时块体单元尺寸和节理刚度的取值问题。研究结果表明:DDA模型网格... 采用DDA方法验证了1维应力波在不同边界的响应情况;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位移和应力2种地震波输入方式,并对2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基于DDA的1维计算模型,研究了在计算波动问题时块体单元尺寸和节理刚度的取值问题。研究结果表明:DDA模型网格在波传播方向的尺寸取最短波长的1/15~1/20;随着法向刚度的降低,节理对弹性纵波的衰减作用增大;当节理标准强度大于0.5时,DDA计算的节理面透射系数与理论透射系数的误差在5%以内。此外,基于DDA方法中波动问题的初步研究成果,对某地下厂房在正弦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分析成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这为DDA方法用于工程实例的动力响应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a 动力计算 地震波输入 边界 单元尺寸 节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