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2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复发进程中DNA修复调节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验证
1
作者 常凯 王艳艳 +7 位作者 江忠勇 孙巍 刘晨霞 那琬琳 许宏宣 谢静 刘媛 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6,共8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复发进程中DNA修复调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HCC 2年内复发和5年预后良好的肝癌组织样本,分析富集在DNA复制、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4条通路的蛋白...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复发进程中DNA修复调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HCC 2年内复发和5年预后良好的肝癌组织样本,分析富集在DNA复制、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4条通路的蛋白表达差异,分析在HCC复发进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调控通路及靶点,预测可能的调控机制。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真核生物复制复合体通路MCM2(P=0.018)、MCM3(P=0.047)、MCM4(P=0.014)、MCM5(P=0.008)、MCM6(P=0.006)、MCM7(P=0.007)、PCNA(P=0.019)、RFC4(P=0.002)、RFC5(P<0.001)、LIG1(P=0.04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中PCNA(P=0.019)、RFC4(P=0.002)、RFC5(P<0.001)、LIG1(P=0.042)共4个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碱基切除修复通路PCNA(P=0.019)和LIG1(P=0.042)在HCC复发组中均显著降低;错配修复富集通路中MSH2(P=0.026)、MSH6(P=0.006)、RFC4(P=0.002)、RFC5(P<0.001)、PCNA(P=0.019)、LIG1(P=0.042)共6个蛋白在肝癌复发组织中均显著减少。差异蛋白涉及MCM复合体、DNA聚合酶复合体ε、连接酶LIG1、长补丁碱基剪切修复复合体(long patch BER)、DNA错配修复蛋白复合体的重要组分。对DNA修复调节的重要差异蛋白进行临床样本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复发组中除MCM6表现出下降趋势外,MCM5(P=0.008)、MCM7(P=0.007)、RCF4(P=0.002)、RCF5(P<0.001)和MSH6(P=0.00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结论HCC复发过程中,DNA修复进程中多个复合体蛋白组分存在显著减少或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复发 局部 dna修复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范可尼贫血:从遗传疾病到癌症关联的DNA修复通路探索与治疗展望
2
作者 史晋宇 邢琳 +4 位作者 刘世佳 吕文豪 张冰琰 徐立君 张亚芬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范可尼贫血(F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包括骨髓衰竭、发育异常和易患癌症。这种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导致修复DNA链间交联(ICLs)异常。DNA损伤反应失调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增加突变率和致癌风险。FA通路是DNA损伤应答的重要组成部... 范可尼贫血(F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包括骨髓衰竭、发育异常和易患癌症。这种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导致修复DNA链间交联(ICLs)异常。DNA损伤反应失调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增加突变率和致癌风险。FA通路是DNA损伤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DNA链间交联修复和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任何一个编码FA蛋白的基因胚系突变都会导致FA。随着体细胞癌中FA基因表达异常的普遍发生和不断开展的FA通路激活与化疗耐药相关性的研究,FA通路与癌症之间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并且基于FA通路基因缺陷的靶向治疗也在逐步开发和应用。本文综述了FA蛋白在ICLs修复、FA信号网络调节以及其在癌症发病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靶向FA途径的小分子抑制剂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可尼贫血通路 dna损伤修复 癌症易感性 预后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整合DNA修复能力与核苷酸剪切修复标志物评估头颈鳞癌发病风险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张令 敬怡 +2 位作者 刘琪 张晓彤 韩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整合DNA修复能力和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表达来评估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发病风险。方法:82例HN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性别和年龄与患者匹配的81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来自中国汉族人群。使用宿主细胞... 目的:探讨通过整合DNA修复能力和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表达来评估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发病风险。方法:82例HN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性别和年龄与患者匹配的81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来自中国汉族人群。使用宿主细胞再活化(HCR)实验来测定HNSCC患者和对照者的DNA修复能力(DRC);使用qPCR实验检测HNSCC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9个核心NE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DRC和NER 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整合DRC和NER mRNA表达水平对HNSCC风险预测的效能。结果:HNSCC患者DRC的平均水平(9.84±2.32)%明显低于对照组(10.35±2.42)%(P=0.013)。DRC水平与NER基因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发现DRC与XPA之间存在关联(P=0.031)。与单一水平相比,DRC水平曲线下面积显著提高(P=0.043)。同时,将NER mRNA表达水平整合到ROC曲线中,与仅含DRC的水平相比,含DRC和XPA mRNA的水平曲线下面积明显提高(P=0.046)。结论:整合DRC和NER mRNA表达对HNSCC发病风险的预测效能显著提高。相比于只包含一种表型的水平,整合两种标志物能更有效地评估HNSCC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鳞癌 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 dna修复能力 肿瘤易感性 肿瘤风险 整合
下载PDF
顺铂对A549细胞DNA修复酶MGMT和DNA-PKc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霞 吕斌 +1 位作者 郝巧玲 周宜开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在DNA损伤剂顺铂作用下 ,A549细胞内DNA修复基因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DNA依赖的蛋白激酶复合物催化亚单位 (DNA_PKcs)的表达变化。[方法]MTT法分析顺铂对A549细胞生存力的影响 ;彗星实验研究顺铂对DNA损伤的程... [目的]探讨在DNA损伤剂顺铂作用下 ,A549细胞内DNA修复基因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DNA依赖的蛋白激酶复合物催化亚单位 (DNA_PKcs)的表达变化。[方法]MTT法分析顺铂对A549细胞生存力的影响 ;彗星实验研究顺铂对DNA损伤的程度 ;RT_PCR分析不同顺铂作用时间修复酶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顺铂对A549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为剂量依赖性。低浓度 (IC20 剂量 )顺铂作用下 ,DNA损伤程度的变化与作用时间成正比 ,且伴随MGMT和DNA_PKcs的表达上升。停止作用后 ,DNA损伤程度减轻 ,修复基因的表达也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A549细胞 dna修复 MGMT dna-PKCS dna损伤 RT-PCR法 dna修复系统 肿瘤细胞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毒性及其发挥与DNA修复(修复相关酶) 被引量:6
5
作者 龙喜带 唐月浩 +1 位作者 曲德英 马韵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78-280,共3页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dna修复酶类 dna修复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金明娟 陈坤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15-220,共6页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可通过影响机体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而使机体罹患癌症的风险发生变化。本文介绍了相关DNA修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多态...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可通过影响机体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而使机体罹患癌症的风险发生变化。本文介绍了相关DNA修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作一系统的人群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dna修复基因 基因多态性 肺癌易感性 dna修复 世界范围内 流行病学研究 dna损伤 恶性肿瘤 上升趋势
下载PDF
乳宁冲剂对乳腺增生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淋巴细胞DNA修复功能调节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50
7
作者 阙华发 陈红风 +2 位作者 陆德铭 唐汉钧 丁镛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29-532,共4页
容提要 目的 :探讨乳宁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阐明乳腺增生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对 187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别采用乳宁冲剂 ( 14 7例 )和三苯氧胺 ( 40例 )治疗 ,疗程均为 3个月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递质... 容提要 目的 :探讨乳宁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阐明乳腺增生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对 187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别采用乳宁冲剂 ( 14 7例 )和三苯氧胺 ( 40例 )治疗 ,疗程均为 3个月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 ,T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变化。结果 :乳腺增生病患者存在去甲肾上腺素 (NE)、催乳素 (PRL)、T辅助及诱导细胞 (OKT4 + )、T抑制或细胞毒细胞(OKT+ 8)异常升高 (P <0 0 1) ,孕酮 (P)、睾酮 (T)、总T细胞 (OKT+ 3)、OKT+ 4/OKT+ 8、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 (UDS)值明显低下 (P <0 0 5 ,P <0 0 1) ,5 -色胺 ( 5 -HT)、肾上腺素 (E)、雌二醇 (E2 )、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呈分泌紊乱状态 ,乳宁冲剂对此有明显的调整作用。通过与三苯氧胺组对比观察 ,结果显示乳宁冲剂组临床痊愈率优于三苯氧胺组 (P <0 0 5 ) ,其调节 5 -HT/NE、E2 /P、T、OKT+ 3作用亦优于三苯氧胺组 (P <0 0 5 )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乳腺增生病的发生是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失调或紊乱为中心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乳宁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疗效的重要机制可能在于从整体上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的调整了失调或紊乱的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神经内分泌 免疫功能 dna修复
下载PDF
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中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爱华 李健 +3 位作者 潘雪莉 蒋宪瑶 岑笃才 黄晓欣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检测DNA修复基因MGMT、XRCC1、hMSH2mRNA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与砷性皮肤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61例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中MGMT、XRCC1、hMSH2mRNA的表达变... 目的检测DNA修复基因MGMT、XRCC1、hMSH2mRNA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与砷性皮肤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61例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中MGMT、XRCC1、hMSH2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的发展,MGMT、XRCC1、hMSH2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癌变组MGMT和XRCC1mRNA阳性表达率与一般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MGMT、XRCC1、hMSH2作为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砷性皮肤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砷可能通过抑制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中MGMT、XRCC1等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影响基因组DNA稳定性和DNA修复功能而导致对皮肤的致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 患者 MGMT 砷中毒 皮肤组织 表达 dna修复基因 RNA 基因组dna dna损伤修复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PD多态性和肝细胞肝癌危险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许丽 吴一迁 +2 位作者 金晏 于永梅 钱耕荪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6-529,共4页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XPD多态性和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了江苏启东地区 72例HCC患者以及 137例正常对照 ,以年龄 (± 3岁 )和性别为配对因素进行了配对 ,对XP...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XPD多态性和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了江苏启东地区 72例HCC患者以及 137例正常对照 ,以年龄 (± 3岁 )和性别为配对因素进行了配对 ,对XPD 75 1位点基因多态性作PCR RFLP分析。结果 XPD 75 1位点的Gln/Lys或Gln/Gln基因型的发生频率在病例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别有显著性 (OR =3.13,95 %CI =1.16~ 8.4 7) ,在调整了HBV感染因素后 ,差别的显著性虽然消失 ,但可信限下限位于临界处 (OR =2 .70 ,95 %CI =0 .98~ 7.4 2 )。对HBV感染患者并同时伴有XPD 75 1位点为Gln/Lys或Gln/Gln基因型的个体 ,其HCC发生的危险性是HBV阴性及XPD 75 1位点为Lys/Lys野生型基因型个体的 6 .6 8倍 ,差别有显著性 (OR=6 .6 8,95 %CI=3.4 3~ 13.0 1)。结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首次应用病例 对照研究发现XPD 75 1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HCC的发生 ,同时指出XPD 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流行病学 肝细胞 病例-对照研究 dna修复 XPD基因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牛磺酸对小鼠抗氧化和DNA修复能力的作用 被引量:33
10
作者 沈芳兰 张秀珍 +3 位作者 李珏声 张在香 段建华 王建华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8-262,共5页
断乳小鼠在饲料相同的基础上,两组动物分别喂以普通水和1%牛磺酸,于36天(幼龄期)和110天(中龄期)时断头处死,测定其肝、脑匀浆的SOD活性,MDA及脂褐质含量,结果表明:补充牛磺酸的小鼠肝脑匀浆SOD在幼龄期即显... 断乳小鼠在饲料相同的基础上,两组动物分别喂以普通水和1%牛磺酸,于36天(幼龄期)和110天(中龄期)时断头处死,测定其肝、脑匀浆的SOD活性,MDA及脂褐质含量,结果表明:补充牛磺酸的小鼠肝脑匀浆SOD在幼龄期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至中龄期更为显著(P<0.01)。脑匀浆中MDA及脂褐质含量在幼龄期时无差异,至中龄时,实验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匀浆中脂褐质含量在不同鼠龄时与脑匀浆相同,但MDA则不同鼠龄时无变化。本实验又以110天、150天、180天鼠龄之脾细胞进行细胞悬液培养后,测其DNA经紫外线照射后的修复能力,结果证明,DNA损伤修复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但牛磺酸组在各年龄段的修复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牛磺酸在体内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功能,并可能作用于DNA分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抗氧化 dna修复
下载PDF
中国人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及其与食管癌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41
11
作者 宋春英 谭文 林东昕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PCR-RFLP方法分析了食管癌病例( n=222)和按性别、年龄频数配对的正常对照者( n=433) XRCC1基因 C26304T和 G2... 目的:研究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PCR-RFLP方法分析了食管癌病例( n=222)和按性别、年龄频数配对的正常对照者( n=433) XRCC1基因 C26304T和 G28152A多态,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风险的关系以及基因多态与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食管癌风险的影响。结果:在食管癌病人中XRCC1 26304TT变异基因型频率为12.6%,高于对照组的6.7%(P<0.05);携带此种基因型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比携带其他基因型者高1. 8倍(校正的OR=1.83, 95% CI 1.03~3.24)。G28152A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而与食管癌风险无关。XRCC1基因这两个位点多态之间没有联合作用,但26304TT基因型与吸烟之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在吸烟与否和吸烟量两个层次,26304TT基因型均与之有联合作用而增高食管癌风险。结论: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多态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1基因 dna修复 食管肿瘤 基因多态性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化疗敏感性与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洪成雨 徐倩 +2 位作者 岳峥 张晔 袁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91-1297,共7页
背景与目的:基因多态预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对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 codon194及39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长春瑞滨加顺铂(vinorelbine and cisplatin,NVB and DDP,N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 背景与目的:基因多态预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对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 codon194及39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长春瑞滨加顺铂(vinorelbine and cisplatin,NVB and DDP,N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NAXRCC1194和399位点的多态性。选择NP方案化疗,化疗两周期后评价疗效,并分析化疗敏感性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携带XRCC1基因Codon194C/T+T/T基因型者化疗有效率(41.8%)是C/C基因型者(26.0%)的2.038倍(P=0.036,95%CI=1.044-3.976)。携带XRCC1基因Codon399G/G、A/G、A/A型的患者化疗有效率(37.1%,34.6%,14.3%)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基因 XRCC1 多态性 肺肿瘤 非小细胞 NP方案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南京市人群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雅辉 尹立红 +2 位作者 浦跃朴 梁戈玉 崔红梅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与南京市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对病例_对照研究 ,收集南京籍原发性肺癌患者104例为病例组 ,同时按1:1配对选择非肿瘤、非呼吸道疾病患者104例为对照组 ,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PC... [目的]研究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与南京市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对病例_对照研究 ,收集南京籍原发性肺癌患者104例为病例组 ,同时按1:1配对选择非肿瘤、非呼吸道疾病患者104例为对照组 ,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PCR_RFLP方法分析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XRCC1基因Arg194Trp和Arg399Gln两个位点的多态性 ,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以及基因多态性与吸烟之间对肺癌易感性的交互作用。[结果]携带399Gln等位基因的个体其肺癌危险性增高 (OR=1.790 ,95 %CI=1.033~3.103 ,P=0.038) ,且主要增加患鳞癌的危险 (OR=2.426 ,95 %CI=1.123~5.237,P=0.023);并与吸烟指数≥20的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OR=2.536 ,95 %CI=1.043~6.165)。Arg194Trp与肺癌危险性之间未见显著性相关 (OR=1.040 ,95%CI=0.600~1.805)。[结论]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的多态性可能会对肺癌易感性产生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dna修复基因 XRCC1基因 基因多态性 肺癌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针灸对CTX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MGMTmRNA POLβmRNA表达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路玫 曹大明 +1 位作者 赵喜新 李建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01-1904,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对环磷酰胺(CTX)造模的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MGMTmRNA、POL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植种S180肉瘤,分为荷瘤空白组、荷瘤模型组、荷瘤针刺组、荷瘤艾灸组,其中荷瘤模型组、荷瘤针刺组、荷瘤... 目的:观察针灸对环磷酰胺(CTX)造模的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MGMTmRNA、POL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植种S180肉瘤,分为荷瘤空白组、荷瘤模型组、荷瘤针刺组、荷瘤艾灸组,其中荷瘤模型组、荷瘤针刺组、荷瘤艾灸组腹腔注射CTX,制备CTX荷瘤小鼠模型。荷瘤针刺组、荷瘤艾灸组分别采用针刺、艾灸治疗,荷瘤空白组、荷瘤模型组每日陪同抓取、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各组分别于1~6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MGMTmRNA、POLβmRNA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烷化剂CTX致使荷瘤小鼠骨髓细胞损伤,荷瘤模型组DNA修复基因MGMTmRNA、POLβmRNA增高,针刺和艾灸可以进一步上调CTX荷瘤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MGMTmRNA、POLβmRNA的表达,加速骨髓细胞DNA损伤的直接快速修复和剪基切除修复,从而对抗烷化剂CTX造成的不良反应,减轻骨髓抑制。结论:促进受损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MGMTmRNA、POLβmRNA的表达,是针灸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保护造血功能,提升白细胞的关键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机理研究 骨髓抑制 dna修复基因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对DNA修复基因和肝癌发生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一迁 崔恒宓 +5 位作者 万曙光 金晏 罗海涛 许丽 于永梅 钱耕荪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9-381,共3页
目的 以HBV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 ,黄曲霉毒素 (AFB1) ,DNA修复基因和肝细胞肝癌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HBVx基因转基因小鼠以相同的方式和剂量给予黄曲霉毒素 (AFB1)攻击 ,比较肝癌的发生率 ;同时用逆转录———... 目的 以HBV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 ,黄曲霉毒素 (AFB1) ,DNA修复基因和肝细胞肝癌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HBVx基因转基因小鼠以相同的方式和剂量给予黄曲霉毒素 (AFB1)攻击 ,比较肝癌的发生率 ;同时用逆转录———热标记扩增 (RT -HOT -PCR)的方法 ,检查HBVx基因转基因小鼠HBVx整合阳性和阴性以及AFB1攻击后 ,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DNA修复基因Brca2和Nthl1的RNA表达水平。结果  (1)黄曲霉毒素诱导 ,5 2周肝癌发生率HBVx整合阳性小鼠 2 9只 ,14只发生肝癌 (48.3% ) ;HBVx整合阴性小鼠 15只 ,3只发生肝癌 (2 0 .0 % )。两者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1)。(2 )HBVx整合阳性小鼠的肝组织DNA修复基因Brca2和Nthl1的RNA表达水平都低于HBVx整合阴性小鼠。经AFB1攻击形成的肝癌和癌旁组织 ,其DNA修复基因Brca2和Nthl1的RNA表达水平也低于HBVx整合阴性小鼠。结论 结果表明HBVx在宿主细胞的整合 ,影响了宿主DNA修复能力 ,从而导致宿主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增加 ,最终引起肝癌发生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dna修复基因 肝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DNA修复相关蛋白与肺癌顺铂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尚晓滨 于振涛 +1 位作者 唐鹏 张熙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DNA修复相关蛋白ERCC1、BRCA1和hMLH1与肺癌顺铂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60例肺癌组织中ERCC1、BRCA1和hMLH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顺铂耐药的关系及3种DNA修复蛋白... 目的研究DNA修复相关蛋白ERCC1、BRCA1和hMLH1与肺癌顺铂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60例肺癌组织中ERCC1、BRCA1和hMLH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顺铂耐药的关系及3种DNA修复蛋白的相关性。结果60例肺癌组织ERCC1、BRCA1、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25%、68.3%。顺铂化疗耐药组ERCC1、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P<0.05)。BRCA1和hMLH1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ERCC1、BRCA1蛋白的表达与肺癌顺铂耐药有关,可能成为预测肺癌顺铂敏感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dna修复 顺铂 抗药性 肿瘤
下载PDF
枸杞子的抗衰老功效及增强DNA修复能力的作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邹俊华 梁红业 +1 位作者 闵凌峰 吴白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2-133,共2页
目的:检测枸杞子对遗传物质DNA受损后修复的作用,探讨枸杞子在抗衰老中的药理作用。方法:2000-03北京医科大学遗传系检测了不同浓度的枸杞培养液培养受γ射线照射的人淋巴细胞所得微核率的差异,同时在非程序DNA合成法(UDS)基础上,检测... 目的:检测枸杞子对遗传物质DNA受损后修复的作用,探讨枸杞子在抗衰老中的药理作用。方法:2000-03北京医科大学遗传系检测了不同浓度的枸杞培养液培养受γ射线照射的人淋巴细胞所得微核率的差异,同时在非程序DNA合成法(UDS)基础上,检测受紫外线损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3H-TdR掺入细胞的量。结果: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结果:显示γ射线具有很强的诱发微核产生的作用(P<0.001);同一放射剂量下,培养液中加枸杞提取液组与不加枸杞提取液组相比,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均极显著降低P<0.001),1g/L枸杞浓度组比0.5g/L浓度组这种抑制微(核的作用更为显著(P<0.001)。口服枸杞子后能提高正常人DNA修复能力。结论:枸杞对辐射所致DNA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为延缓细胞衰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dna修复 辐射 电离
下载PDF
DNA修复酶(MGMT)在人胃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薄爱华 邢立强 +1 位作者 卢广平 孙素梅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MGMT在胃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胃肠癌(其中胃癌53例,大肠癌40例)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GMT。结果在胃肠癌中MGMT阳性率为49.46%(46/93),在胃癌和大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45.28%(24/53)和55.00%(22/40)。66岁以... 目的探讨MGMT在胃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胃肠癌(其中胃癌53例,大肠癌40例)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GMT。结果在胃肠癌中MGMT阳性率为49.46%(46/93),在胃癌和大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45.28%(24/53)和55.00%(22/40)。66岁以上老年组MGMT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癌组织浸润深度达浆膜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MGMT阳性率高。MGMT在胃肠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和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MGMT在胃肠癌中的表达与年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癌 胃癌 大肠癌 dna修复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中国人DNA修复基因XRCC1 Pro206Pro和Gln632Gln单核苷酸多态与肺癌发生风险 被引量:4
19
作者 祁荣 马业罡 +4 位作者 刘峥嵘 刘大为 孙晓玲 孙中芙 尹娇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266-1269,1274,共5页
目的:DNA修复系统基因在维持基因组整体性及预防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碱基切除修复是DNA修复途径之一,主要切除DNA分子的小型损伤。XRCC1蛋白分子是碱基切除修复途径的重要组成成分。本研究探讨了DNA修复基因XRCC1 Pro206Pro与Gln63... 目的:DNA修复系统基因在维持基因组整体性及预防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碱基切除修复是DNA修复途径之一,主要切除DNA分子的小型损伤。XRCC1蛋白分子是碱基切除修复途径的重要组成成分。本研究探讨了DNA修复基因XRCC1 Pro206Pro与Gln632Gln单核苷酸多态与肺癌发生风险。方法:采用PCR-RFLP分型技术,分析中国东北地区汉族群体中247例肺癌患者与253例正常对照者的XRCC1 Pro206Pro和Gln632Gln多态/单体型与肺癌易感性及其与吸烟之间的关联。肺癌病例与正常对照者在年龄(±3岁)、性别及民族方面相配对。结果:XRCC1 Pro206Pro(G)变异等位基因携带者与AA野生等位基因纯合子个体相比较,有1.96倍高的肺癌发生风险(ad-justedOR=1.96,95%CI=1.26~3.06,P=0.003)(OR值经吸烟史校正)。对于XRCC1 Gln632Gln单一位点研究,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未观察到基因型与吸烟史之间可能的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两个SNPs之间存在强烈的连锁不平衡(D’=0.807,P=3.1e-115),单体型在肺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总体分布有极显著性差异(P=2.25e-06)。单体型2(Pro206Pro(A)-Gln632Gln(G)是抗风险性单体型(OR=0.66,95%CI=0.45~0.96,P=0.03),而单体型4(Pro206Pro(G)-Gln632Gln(G)是高风险性单体型(OR=16.09,95%CI=3.89~66.53,P=3.09e-07),这表明了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复杂疾病研究的重要性。结论:XRCC1Pro206Pro等位基因及含其等位基因的单体型可能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基因 XRCC1 遗传多态性 肺癌 中国人
下载PDF
外源核苷酸对受损小鼠胸腺细胞DNA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兰芳 乐国伟 戴秋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核苷酸对受损小鼠胸腺细胞DNA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10μmol/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小鼠胸腺细胞DNA损伤后,在终浓度分别为0,0.1,1和10mmol/L核苷酸的RPMI-1640基础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的第2,5... 目的:探讨外源核苷酸对受损小鼠胸腺细胞DNA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10μmol/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小鼠胸腺细胞DNA损伤后,在终浓度分别为0,0.1,1和10mmol/L核苷酸的RPMI-1640基础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的第2,5h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细胞DNA损伤和修复情况.结果:培养2h时,基础培养基中各组间的拖尾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培养基中核苷酸能降低拖尾率(P<0.01).5h时,随着核苷酸添加浓度的升高,拖尾率均降低(P<0.01).在相同的培养基中,各组的彗星尾长在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后,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10mmol/L的核苷酸使得彗星尾长降低(P<0.05);在完全培养基中添加1,10mmol/L的核苷酸也使得彗星尾长降低(P<0.01).在培养的2~5h内,补充核苷酸均能提高基础培养基(P<0.05)和完全培养基(P<0.01)中DNA修复细胞的百分率.结论:外源核苷酸能明显促进受损小鼠胸腺细胞DNA的修复,且核苷酸的作用与其添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 dna损伤 dna修复 彗星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