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2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蒙药材刺柏叶及其混淆品
1
作者 娜仁图雅 刘杰 +3 位作者 籍学伟 徐继民 郑健 韩塔娜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4期416-422,共7页
目的: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别蒙药材刺柏叶及其混淆品。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条形码序列ITS2、psb A-trn H、mat K和rbc L,对刺柏叶及其混淆品圆柏叶共计11份样品进行DNA提取、扩增,采用CodonCode Aligner进行序列拼接,并用MEGA软件对拼... 目的: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别蒙药材刺柏叶及其混淆品。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条形码序列ITS2、psb A-trn H、mat K和rbc L,对刺柏叶及其混淆品圆柏叶共计11份样品进行DNA提取、扩增,采用CodonCode Aligner进行序列拼接,并用MEGA软件对拼接序列进行变异位点分析、邻接(NJ)聚类分析,并计算其平均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4对引物的PCR扩增产物测序成功率分别为ITS2 100%、psb A-trn H 100%、rbc L 100%、mat K 0%;ITS2序列和psb A-trn H序列均可通过变异位点比较区分刺柏叶及其混淆品;NJ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psb A-trn H序列的NJ聚类树中刺柏叶与圆柏叶均能分别聚为一支,且psb A-trn H序列的平均种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平均种内遗传距离。结论:psb A-trn H序列能有效区分圆柏叶与刺柏叶,可作为鉴别刺柏叶及其混淆品圆柏叶的条形码序列,为蒙药材刺柏叶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材 刺柏叶 圆柏叶 混淆品 dna条形码 鉴别
下载PDF
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DNA条形码研究
2
作者 张仕兰 王屿岑 刘文亮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9-709,共11页
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Tang&F.T.Wang)Tatanov]的分类学地位至今尚无定论。为明确海三棱藨草的分类学地位并探讨其与近缘种的关系,该研究分别利用1个核基因(ITS)和5个叶绿体基因(mat K、ndh F、rbc L、t... 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Tang&F.T.Wang)Tatanov]的分类学地位至今尚无定论。为明确海三棱藨草的分类学地位并探讨其与近缘种的关系,该研究分别利用1个核基因(ITS)和5个叶绿体基因(mat K、ndh F、rbc L、trn L和trn L-trn F)的DNA条形码序列对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4种21批样品进行扩增和测序,通过采用相似性搜索算法对单一序列和序列组合的物种鉴定效率进行评价,并基于贝叶斯推断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ITS+mat K序列组合的物种鉴定效率最高,为71.4%,可实现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种间区分、鉴定。(2)基于ITS+mat K序列组合构建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同一物种的样品聚集度较好,海三棱藨草与三棱草属[Bolboschoenus(Asch.)Palla]的物种聚为一支,明显与水葱属[Schoenoplectus(Rchb.)Palla]物种分开,并且海三棱藨草与海滨三棱草[Bolboschoenus maritimus(Linnaeus)Palla]形成单系。综上所述,ITS+mat K序列组合可作为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物种鉴定的最佳条形码序列,研究结果不支持海三棱藨草为天然杂交种的观点,而应将其归入三棱草属中,海三棱藨草应为海滨三棱草的异名。该研究结果为海三棱藨草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三棱藨草 近缘种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的食用菌与其易混有毒真菌的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梦迪 于佳琦 王明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常见可食用真菌与其易混的野生有毒真菌进行分子鉴定。方法使用MEGA7.0软件对GenBank中获得菌类的ITS2、nrLSU及EF1-α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序列比对,计算各分类群种内与种间的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常见可食用真菌与其易混的野生有毒真菌进行分子鉴定。方法使用MEGA7.0软件对GenBank中获得菌类的ITS2、nrLSU及EF1-α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序列比对,计算各分类群种内与种间的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构建相邻结合法(neighbor joining,NJ)系统聚类树,利用ITS2数据库预测各物种的ITS2二级结构。利用4Sale软件进行ITS2二级结构比对,运用ProfDistS软件构建剖面邻接(profile neighbor joining,PNJ)进化树。结果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各分类群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隔(barcoding gap);NJ树结果显示各物种均可独立分支,具有良好的单系性;PNJ树同样可以区分食用菌与易混有毒真菌;各物种的ITS2二级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ITS2、nrLSU和EF1-α可作为DNA条形码用于可食用真菌与其易混的野生有毒真菌的鉴定,为推动真菌的分子鉴别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广泛应用,保障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鉴定 食用菌 有毒真菌 dna条形码
原文传递
竹亚科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代波 张玉霄 《竹子学报》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传统的植物分类方法主要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尤其是有性生殖特征进行分门别类,但竹类植物大多开花周期较长,很难采集到花等有性生殖结构,而其他形态特征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竹类植物的分类鉴定一直是一个难题。DNA条形码是... 传统的植物分类方法主要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尤其是有性生殖特征进行分门别类,但竹类植物大多开花周期较长,很难采集到花等有性生殖结构,而其他形态特征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竹类植物的分类鉴定一直是一个难题。DNA条形码是近年来兴起的、借助分子手段对生物进行辅助鉴定的1种分子技术,已在很多植物中得到应用。该文对DNA条形码在竹类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提出了DNA条形码在竹类植物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该技术在竹类植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亚科 dna条形码 分类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徐闻角尾海域夏、秋季仔稚鱼鉴定研究
5
作者 王思进 王锦润 +1 位作者 陈妍颖 侯刚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的标准COⅠ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对徐闻角尾珊瑚礁海域夏、秋季仔稚鱼进行分子鉴定,并探讨其在鱼类早期阶段物种鉴定的适用性。本研究共获得199条仔稚鱼样品COⅠ序列,其中有69个序列鉴定到种水平、110个序列鉴定到...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的标准COⅠ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对徐闻角尾珊瑚礁海域夏、秋季仔稚鱼进行分子鉴定,并探讨其在鱼类早期阶段物种鉴定的适用性。本研究共获得199条仔稚鱼样品COⅠ序列,其中有69个序列鉴定到种水平、110个序列鉴定到目、科、属水平。本研究共成功鉴定了32个类群,隶属6目19科20属,其中17个类群鉴定到种的水平,5个类群鉴定到属的水平,9个类群鉴定到科的水平,1个类群鉴定到目的水平,另有9个类群未能鉴定。在科级水平上,虾虎鱼科种类和数量最多,种类数占比为17.07%,数量占比为31.16%;其次为鲾科,种类数占比为7.31%,数量占比为8.04%。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依据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徐闻珊瑚礁海域的仔稚鱼,鉴定到种的水平比例偏低,成鱼DNA条形码序列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亟需构建本海域分布的鱼类DNA条形码数据库,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以便更加准确地鉴定仔稚鱼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珊瑚礁 徐闻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佛手及其近缘种的鉴定研究
6
作者 袁春红 朱敏凤 林海霞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目的从常用DNA条形码序列中筛选合适的序列对佛手及其近缘种进行鉴定,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简单探讨。方法分别采用4对通用引物对佛手和枸橼样品的ITS2、psbA-trnH、matK、rbcL序列进行PCR扩增,再从GenBank和BOLD数据库下载相似度高的DNA... 目的从常用DNA条形码序列中筛选合适的序列对佛手及其近缘种进行鉴定,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简单探讨。方法分别采用4对通用引物对佛手和枸橼样品的ITS2、psbA-trnH、matK、rbcL序列进行PCR扩增,再从GenBank和BOLD数据库下载相似度高的DNA序列。采用MEGA-X软件对所有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利用ITS2数据库预测各样本的ITS2二级结构,比较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佛手和枸橼遗传差异小,系统发育树常聚为一支,二级结构也基本一致,4个序列均不能将两者区分;matK序列对佛手的鉴别能力优于其他3个序列;psbA-trnH序列在佛手和其他亲缘关系较远的柑橘属物种间表现出较高的种间差异。结论matK序列和psbA-trnH序列可鉴别佛手与其遗传距离较远的近缘种,佛手和枸橼亲缘关系最近,还需筛选其他DNA片段对二者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枸橼 dna条形码 近缘种 鉴定
下载PDF
鱼胶品种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研究
7
作者 姚丽锋 张娟 +6 位作者 黎财慧 张晴阳 周臣清 林靖 丁琦 游淑珠 王小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建立鱼胶种属鉴别的DNA条形码方法。方法使用不同试剂盒对鱼胶核酸提取效果进行评价和优化,筛选出适用于鱼胶的核酸提取方法,选取3对引物进行扩增对比,建立鱼胶种属鉴别的DNA条形码方法。基于建立的方法,对44份鱼胶样品进行特异性扩... 目的建立鱼胶种属鉴别的DNA条形码方法。方法使用不同试剂盒对鱼胶核酸提取效果进行评价和优化,筛选出适用于鱼胶的核酸提取方法,选取3对引物进行扩增对比,建立鱼胶种属鉴别的DNA条形码方法。基于建立的方法,对44份鱼胶样品进行特异性扩增,并根据生命条形码系统(barcode of life data system,BOLD)进行物种鉴定,同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对44份鱼胶样品的鉴定结果显示,样品分属8科,11属,15种,石首鱼科(15个)和尖吻鲈科(20个)占比79.5%。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同物种的不同个体都聚在了一起,同属以及同科不同属的物种也聚在一支,界限分明。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较一致确认鱼胶所属的鱼类种类。结论建立的方法能高效、准确地对鱼胶进行种属鉴定,研究结果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鱼胶产品交易中的欺诈行为,也为促进我国鱼胶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胶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冷水花DNA条形码分析和基因组大小测定
8
作者 罗湘胤 游磊 +5 位作者 叶峥秀 张泽志 石宪铭 居婷婷 李琳 张勇洪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鉴定采集到的冷水花属植物样本并测定其基因组大小。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样品的ITS2、rbcL和psbA-trnH序列并测序,通过比对Nr核酸数据库确定物种;以玉米Mo17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基因组大小。结果:本研究采集到的冷水... 目的:鉴定采集到的冷水花属植物样本并测定其基因组大小。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样品的ITS2、rbcL和psbA-trnH序列并测序,通过比对Nr核酸数据库确定物种;以玉米Mo17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基因组大小。结果:本研究采集到的冷水花植物与冷水花(Pilea notata)ITS2序列一致性为100%,其基因组大小约为498.4 Mb。结论:ITS2序列可以较好地区分冷水花属植物,采用流式细胞术可以简便地估算待测植物样品的基因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花 dna条形码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大小
下载PDF
鲿科鱼类DNA条形码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红艳 熊飞 +3 位作者 翟东东 王莹 夏明 陈元元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5-584,共10页
鲿科鱼类是一类高度多样化的类群,一些具有高度相似特征的物种难以通过形态进行识别,系统分类关系混乱,因此,选择一种更为有效、便捷的鱼类鉴定和分类方法十分必要。对5属36种共214条鲿科鱼类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种... 鲿科鱼类是一类高度多样化的类群,一些具有高度相似特征的物种难以通过形态进行识别,系统分类关系混乱,因此,选择一种更为有效、便捷的鱼类鉴定和分类方法十分必要。对5属36种共214条鲿科鱼类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种鲿科鱼类的种内和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6和0.158,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9.875倍;大多数鲿科鱼类的种内遗传距离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在种内、种间重叠较少,能形成的一定的DNA条形码间隙。ABGD结果将36个物种定义为25个运算分类单元,运算分类单元的划分与距离法结果大体一致,种间遗传距离较小的物种被划分为同一个运算分类单元,种内遗传距离较大的物种分化为多个运算分类单元。聚类树结果显示:黄颡鱼属、拟鲿属和■属的鱼类聚成一大支;鳠属和半鲿属中各有1个物种聚类到对方的分支中,这两属之间存在不完全的谱系分选。在本研究中,DNA条形码在大部分鲿科鱼类中能进行有效的鉴定,但对一些近缘种,条形码鉴定存在局限性,同时,COⅠ条形码也阐明了鲿科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可为鲿科物种的系统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科鱼类 COⅠ基因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的研究
10
作者 孔啸兰 张帅 +3 位作者 陈作志 林昭进 蒋佩文 江艳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5,共14页
采用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分析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究两种条形码在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共扩增样本391个,成功鉴定的鱼卵和仔稚鱼共7目25科42属60种(2种未鉴定到种)... 采用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分析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究两种条形码在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共扩增样本391个,成功鉴定的鱼卵和仔稚鱼共7目25科42属60种(2种未鉴定到种)。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和数量最多,种类数占比为51.6%,数量占比为47.91%;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种类数占比为25%,数量占比为34.56%。优势种10种,其中凤鲚(Coilia mystus)优势度最高,为0.071;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最低,为0.014。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扩增结果显示,鱼卵和仔稚鱼12S rRNA基因片段扩增成功率(95.60%)明显高于COⅠ基因(43.22%)。遗传距离和ABGD分析显示,COⅠ基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5(平均0.003),种间遗传距离为0.061~0.376(平均0.253),两者间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隙”,ABGD划分结果与数据库比对结果一致;12S r RNA基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1(平均0.007),种间遗传距离为0.007~0.487(平均0.283),龟(Chelon haematocheila)和前鳞龟(Chelon affinis)种间遗传距离与种内遗传距离不形成“条形码间隙”,ABGD将其划分为同一种。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种的分类阶元,所有物种均能聚为独立分支,得到有效区分。综上,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条形码可有效鉴定珠江口大多数鱼卵和仔稚鱼,但是COⅠ基因扩增成功率较低,12S rRNA基因部分近缘物种存在区分困难的情况,两种基因结合使用更能提高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Ⅰ基因 12S rRNA基因 鱼卵和仔稚鱼 dna条形码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对鱼子酱物种溯源及鉴定
11
作者 谢思芸 徐仁杰 +5 位作者 方丽 郭泽时 何振宇 伍俊羽 张霞 廖彩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0-326,共7页
为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鱼子酱物种鉴定中的适用性,利用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和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单位I(Cytochrome Oxidase I,COI)作为DNA条形码对鱼子酱样品进行DNA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 为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鱼子酱物种鉴定中的适用性,利用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和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单位I(Cytochrome Oxidase I,COI)作为DNA条形码对鱼子酱样品进行DNA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序、利用NCBI网站和BOLD鉴定系统进行基因比较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鱼子酱物种,对我国鱼子酱产品物种标签符合性情况进行检查。购买的40份样品,一致性鲟鱼物种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在99%以上,涉及5个鲟鱼种,其中杂交种占比75%、西伯利亚鲟、施氏鲟、欧鳇、俄罗斯鲟占25%。说明Cyt b、COI作为DNA条形码可以对鱼子酱进行物种鉴定,检测的鱼子酱产品均为鲟鱼子酱,无造假,但是45%产品标签物种替代或物种标识不清。加强对产品物种标识重视及鉴定技术的开发,有助于我国鱼子酱对外贸易发展,保障我国鲟鱼产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子酱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食用血制品掺杂成分鉴别中的应用
12
作者 励炯 吴琼 +2 位作者 江海 扈明洁 徐新怡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48,138,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食用血制品中7种动物源成分(包括猪、牛、羊、鸡、鸭、鹅、兔)掺杂鉴别的分析方法。方法:血制品经DNA提取纯化及PCR扩增后,将克隆测序结果提交至7种血制品的DNA条形码本地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对血制品的预处理方式、DN... 目的:建立一种可食用血制品中7种动物源成分(包括猪、牛、羊、鸡、鸭、鹅、兔)掺杂鉴别的分析方法。方法:血制品经DNA提取纯化及PCR扩增后,将克隆测序结果提交至7种血制品的DNA条形码本地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对血制品的预处理方式、DNA提取方式以及PCR扩增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并建立常见血制品掺杂模型,研究模型的最低掺杂检出率。结果:7种可食用血制品的DNA扩增效率为100%,各种掺杂模型中的最低掺杂检出率为5%;利用该法对25批次市售可食用血制品进行掺杂鉴定,发现有21批次存在掺有其他动物源成分的情况。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可作为日常可食用血制品质量监督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可食用血制品 COI 掺杂
下载PDF
基于毛细管凝胶电泳与DNA条形码技术鉴别可食用动物内脏掺假方法的研究
13
作者 励炯 吴琼 +3 位作者 江海 扈明洁 金朦娜 闫金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29-336,共8页
建立并优化了使用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可食用内脏制品中包括猪、牛、羊、鸡、鸭、鹅、兔7种常见动物源成分进行掺假鉴别的方法。用生理盐水清洗和真空冷冻干燥预处理后的内脏样品,经DNA提取扩增后,扩增产物经毛细管凝胶电泳分析系统进... 建立并优化了使用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可食用内脏制品中包括猪、牛、羊、鸡、鸭、鹅、兔7种常见动物源成分进行掺假鉴别的方法。用生理盐水清洗和真空冷冻干燥预处理后的内脏样品,经DNA提取扩增后,扩增产物经毛细管凝胶电泳分析系统进行确认,克隆测序结果提交本地数据库Viscera进行比对,同时筛选出适合7种动物源内脏DNA扩增的通用引物COI-A,优化DNA模板量和退火温度,验证考察了19个可食用内脏掺假模型的最低掺假比例。7种动物的5类内脏的PCR扩增效率均为100%,最佳的DNA模板量和退火温度为2μL和53℃,掺假成分的最低检出比例为5%。本方法灵敏度高,可靠性好,可作为常见可食用动物内脏掺假的有效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凝胶电泳 dna条形码 内脏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掺假
下载PDF
3种黄檀属木材DNA条形码识别研究
14
作者 余敏 张彭俐 +1 位作者 王金波 高俊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4期99-101,141,共4页
以降香黄檀、交趾黄檀和微凹黄檀木材为研究对象,提取木材DNA并扩增trnL和trnS-trnG序列,比较黄檀属候选DNA条形码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评价不同DNA条形码序列的鉴定能力。结果表明:3种黄檀属木材叶绿体编码基因片段... 以降香黄檀、交趾黄檀和微凹黄檀木材为研究对象,提取木材DNA并扩增trnL和trnS-trnG序列,比较黄檀属候选DNA条形码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评价不同DNA条形码序列的鉴定能力。结果表明:3种黄檀属木材叶绿体编码基因片段trnL和叶绿体基因间隔区trnS-trnG序列的PCR扩增成功率分别为82%和59%,PCR产物克隆测序成功率均为100%。候选DNA条形码序列种间的碱基变异和插入缺失数量均高于种内。基于叶绿体编码基因序列trnL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能够成功区分3种黄檀属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属 dna提取 dna条形码 木材识别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在光唇鱼属鱼类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强 黄文炜 +6 位作者 彭苏汉 周江伟 詹华伟 张钰莹 蓝昭军 李文俊 桂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6期51-55,共5页
本文基于COI基因序列对光唇鱼属13种鱼类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表明,光唇鱼属各物种间遗传距离,除了北江光唇鱼(A.beijiangensis)与窄条光唇鱼(A.stenotaeniatus)之间的遗传距离(0.0157)外,其余物种间遗传距离都大于0.0200... 本文基于COI基因序列对光唇鱼属13种鱼类进行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表明,光唇鱼属各物种间遗传距离,除了北江光唇鱼(A.beijiangensis)与窄条光唇鱼(A.stenotaeniatus)之间的遗传距离(0.0157)外,其余物种间遗传距离都大于0.0200。在分子系统发育树上,北江光唇鱼与窄条光唇鱼形成一个分支,且因其种间遗传距离达不到种的划分水平,结合已有的资料判断两者可能为同一物种;吉首光唇鱼(A.jishouensis)在分子系统发育树上与侧条光唇鱼(A.parallens)和半刺光唇鱼(A.hemispinus)聚为姐妹分支,且与两者的种间遗传距离都明显大于0.0200,吉首光唇鱼应为一个有效种;半刺光唇鱼和带半刺光唇鱼(A.cinctus)在系统树上各自分布在2个独立的分支上,且两者间遗传距离比各自与同分支上的物种间遗传距离大,故判断它们的差异已达到种的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能有效地对光唇鱼属鱼类进行物种鉴定,并可用于探讨光唇鱼属的系统发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I基因 光唇鱼属 系统发育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黑龙江地区姬小蜂科物种鉴定中的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天玉 刘思竹 +5 位作者 谢维欣 刘兴龙 李志勇 王克勤 朱朝东 刘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78-84,88,共8页
姬小蜂科寄生蜂在农业害虫防治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体型小种类多,鉴定较难,导致开发利用的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小蜂总科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利用黑龙江省的6个吸虫塔... 姬小蜂科寄生蜂在农业害虫防治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体型小种类多,鉴定较难,导致开发利用的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小蜂总科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利用黑龙江省的6个吸虫塔收集到了238个姬小蜂科样本。在DNA提取之前通过形态学鉴定为14属52种。对其中60个COI和68个28S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并将基因登录号提交GenBank;COI基因的登录号为MG836426~MG836501,28S基因的登录号为MH169011~MH169101。经进一步计算COI和28S基因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发现,COI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差异显著,最小种间遗传距离(6.00%)远大于最大种内遗传距离(3.02%)。但是,28S基因的差异较大,许多属的种内遗传距离超过种间遗传距离,重叠现象严重。用MEGA-7.0软件进一步分析了COI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COI基因序列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而28S基因序列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结果有较大差异。可见COI基因在姬小蜂科的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上比28S基因有很大优势,更适合姬小蜂科DNA条形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I 28S 分子鉴定 姬小蜂科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和特异性PCR技术鉴别蚂蟥及其常见伪品 被引量:2
17
作者 解盈盈 李军 +6 位作者 汪冰 于雅萌 栾永福 梅桂雪 张全芳 戴忠 林永强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1期48-58,共11页
目的:建立蚂蟥特异性PCR鉴别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蚂蟥与其常见伪品。方法:通过分析蚂蟥与其常见伪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寻找蚂蟥SNP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循环次数、DNA模板量及Taq酶等关键因... 目的:建立蚂蟥特异性PCR鉴别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蚂蟥与其常见伪品。方法:通过分析蚂蟥与其常见伪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寻找蚂蟥SNP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循环次数、DNA模板量及Taq酶等关键因素的考察,确立最优反应体系及条件,并将特异性PCR方法应用到水蛭(蚂蟥)粉末中进行药材粉末的基原鉴别,同时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将PCR扩增产物进行一代测序。结果:特异性PCR结果表明蚂蟥在400~600 bp有单一明亮条带,常见混伪品则无此条带,试验结果与一代测序结果一致,为蚂蟥。结论:该方法能够将蚂蟥与其常见伪品菲牛蛭、东北小水蛭、黑条、小黑条等区别,且能鉴别水蛭(蚂蟥)粉的基原,为提升中药监管力度,打击中药掺伪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 蚂蟥 混伪品 蚂蟥粉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的鬼箭羽及其混伪品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丽嵘 赵伟 +3 位作者 杨丽 陈海娟 杨志刚 李一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鉴别鬼箭羽及其混伪品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DNA条形码分析的方法,对16批鬼箭羽药材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测序及序列拼接,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鬼箭羽近源种及混伪品的系统发育分析树。结果16... 目的建立快速鉴别鬼箭羽及其混伪品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DNA条形码分析的方法,对16批鬼箭羽药材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测序及序列拼接,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鬼箭羽近源种及混伪品的系统发育分析树。结果16批鬼箭羽药材中共检测到2种ITS2单倍型,单倍型之间仅有一个位点的突变,说明不同产地鬼箭羽种内保守性高,遗传稳定。系统聚类分析表明,鬼箭羽与其近源种并为一个大分支,而其混伪品自成一支,可相互区分。结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够方便、快速地鉴别鬼箭羽及其混伪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箭羽 dna条形码 ITS2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常见石首鱼科鱼胶的物种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晓康 李艳芬 +3 位作者 董慧 王树启 温小波 林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36-244,共9页
目的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常见石首鱼科鱼胶进行物种鉴定。方法通过对26份鱼胶样品基因组DNA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ytochrome c oxidase,COI)基因、测序,用生命条形码数据(barcode ... 目的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常见石首鱼科鱼胶进行物种鉴定。方法通过对26份鱼胶样品基因组DNA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ytochrome c oxidase,COI)基因、测序,用生命条形码数据(barcode of life data,BOLD)物种鉴定系统,与数据库中已有鱼类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鉴定出各鱼胶的物种;根据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样品序列遗传距离,并将所得序列使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6份鱼胶样品通过鉴定引物“Fish-F”“Fish-R”均可实现扩增,条带清晰,扩增和测序成功率均为100%;BOLD鉴定结果显示,26份鱼胶样品中23份能够确定物种来源(相似性达98%以上),包括石首鱼科12属15种鱼类,且多数为外来物种,另外3份鱼胶可推测其近缘物种。此外,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结果与物种鉴定结果一致。结论目前石首鱼类鱼胶来源物种较多,且多为外来基原鱼种。DNA条形码技术与BOLD鉴定系统相结合,可对大部分鱼胶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胶 dna条形码 COI基因 物种鉴定 石首鱼科
原文传递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22种金花茶种质资源
20
作者 姚涵雅 李耀燕 +3 位作者 白燕远 高慧 闫国跃 谢阳姣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153,共10页
收集22种金花茶新鲜叶片,运用离心柱型植物基因组试剂盒的方法提取DNA,使用ITS2、matK、rbcL、trnL-trnF、psbA-trnH序列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后双向测序,应用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RNA转录体Ⅱ型内含子剪切酶基... 收集22种金花茶新鲜叶片,运用离心柱型植物基因组试剂盒的方法提取DNA,使用ITS2、matK、rbcL、trnL-trnF、psbA-trnH序列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后双向测序,应用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RNA转录体Ⅱ型内含子剪切酶基因(matK)、叶绿体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大亚基(rbcL)、叶绿体非编码区(trnL-trnF、psbA-trnH)序列对22种金花茶进行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分子鉴定,并确定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2种金花茶原植物样品的DNA均能成功提取,ITS2引物扩增失败,其他引物扩增成功且测序成功率均达到100%。matK、rbcL、trnL-trnF、psbA-trnH及其组合序列能将不同种金花茶成功区分。matK、rbcL、trnL-trnF、psbA-trnH及其组合序列在22种金花茶分子鉴定及确定亲缘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