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CC1、DNA-PKcs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郝艳艳 胡雪君 +4 位作者 温华 康健 刘云鹏 金波 侯科佐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26-230,共5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ERCC1、DNA-PKcs是重要的DNA损伤修复因子,在肿瘤发生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DNA修复因子ERCC1,DNA-PKcs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16例非小...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ERCC1、DNA-PKcs是重要的DNA损伤修复因子,在肿瘤发生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DNA修复因子ERCC1,DNA-PKcs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1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2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石蜡标本制成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CC1、DNA-PKcs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116例NSCLC组织中ERCC1、DNA-PKc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47/116)、75%(87/116),ERCC1在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NA-PKcs在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0)。ERCC1的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ERCC1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53.2%)高于阴性表达组(26.1%)(P=0.014),但ERCC1表达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DNA-PKcs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无关。结论ERCC1阳性者预后较好,提示其表达对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组织芯片 预后 ERCC1蛋白 dna-pkcs蛋白
下载PDF
DNA-PKcs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昆仑 徐晓霞 +3 位作者 张忠献 刘杨 任景丽 袁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检测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蛋白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探讨DNA-PKcs蛋白的表达和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 目的:检测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蛋白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探讨DNA-PKcs蛋白的表达和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1例食管癌患者DNA-PKcs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DNA-PKcs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8%、63.4%、51.2%;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DNA-PKcs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DNA-PKcs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病理分期无关,与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组DNA-PKcs蛋白表达高于中分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PKcs蛋白表达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表达不同,DNA-PKcs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可能成为制定食管癌个体化放疗方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pkcs蛋白 食管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DNA-PKcs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李炜娟 梁斌 +1 位作者 黄雄峰 李亮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6-1279,共4页
机体在体内因素如DNA碱基错配、自身不稳定性、机体代谢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等,体外因素如辐射、化学毒物、药物、病毒和霉菌等作用下,可以造成DNA损伤。DNA损伤有碱基损伤、错配、DNA单链或双链断裂、嘧啶二聚体形成等多种类型。其中... 机体在体内因素如DNA碱基错配、自身不稳定性、机体代谢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等,体外因素如辐射、化学毒物、药物、病毒和霉菌等作用下,可以造成DNA损伤。DNA损伤有碱基损伤、错配、DNA单链或双链断裂、嘧啶二聚体形成等多种类型。其中,DNA双链断裂(DSB)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类型。DSB的修复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同源重组(HR)、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修复 DNA依赖性蛋白激酶亚单位(dna-pkcs) 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 抑制剂
下载PDF
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鉴定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和DNA-PKcs单链抗体anti-DPK3-scFv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成林 刘晓丹 +4 位作者 王欲晓 杜丽 付凯飞 周平坤 周丽君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6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构建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及针对该区域的单链抗体anti-DPK3-scFv的猎物蛋白的表达载体,并进行活性和相互作用鉴定。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和anti-DPK3-scFv... 目的:构建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及针对该区域的单链抗体anti-DPK3-scFv的猎物蛋白的表达载体,并进行活性和相互作用鉴定。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和anti-DPK3-scFv并将它们分别克隆至诱饵载体p GBKT7和猎物载体p GADT7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用LiAc法转化到酵母菌株AH109中,鉴定诱饵蛋白和猎物蛋白的毒性和自激活活性,并通过酵母双杂交方法验证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和anti-DPK3-scFv的相互作用。结果:扩增出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和anti-DPK3-scFv并分别将它们克隆至p GBKT7和p GADT7载体中,转化酵母细胞发现它们对酵母细胞的生长均无毒害作用,自激活活性分析显示诱饵质粒和猎物质粒均无自激活活性,并证实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能够与anti-DPK3-scFv在体外直接相互作用。结论:构建了DNA-PKcs磷酸化簇的诱饵质粒p GBKT7-DPC,为后续筛选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 磷酸化簇 anti-DPK3-scFv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