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DSA辅助下神经介入取栓术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朱军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58-860,共3页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辅助下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辅助下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DSA辅助下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在术后1 w,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采用DSA辅助下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血管再通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dsa 神经介入取栓术 总有效率 神经功能 血管再通率
下载PDF
Haynes230镍基合金拉伸DSA效应和循环硬化特性研究
2
作者 金丹 李卓群 +2 位作者 孙梦莹 刘壮 郭超越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6-130,共5页
基于Haynes230镍基合金760℃下的拉伸和疲劳实验结果,讨论了拉伸过程中的动态应变时效(DSA)效应以及不同应变幅值下的循环硬化特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拉伸和疲劳特性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Haynes230镍基合金在760℃拉伸过程中... 基于Haynes230镍基合金760℃下的拉伸和疲劳实验结果,讨论了拉伸过程中的动态应变时效(DSA)效应以及不同应变幅值下的循环硬化特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拉伸和疲劳特性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Haynes230镍基合金在760℃拉伸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DSA效应,最大应力跌幅为3.8 MPa。在单轴疲劳过程中,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循环硬化现象。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和基于热激活位错运动的指数流动准则对拉伸过程中的DSA效应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整个拉伸过程最大应力误差仅为3.9%,最大应力跌幅为9.3 MPa。选择Chaboche混合模型进行了应变范围0.6%和0.8%下的循环硬化模拟计算,模拟得到的前100周次内峰值应力的平均误差分别为4.3%和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ynes230镍基合金 dsa效应 应力跌幅 循环硬化 Chaboche混合模型
原文传递
术中DSA辅助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3
作者 杨子舰 方伟 +5 位作者 赵振伟 张涛 刘宇峰 吴妮 王小琴 邓剑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讨术中DSA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术中DSA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的47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首次切除后术中DSA显示,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10例,有残留37例。术... 目的 探讨术中DSA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术中DSA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的47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首次切除后术中DSA显示,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10例,有残留37例。术中DSA次数中位数为2.0(2.0,3.5)次。26例采用动脉瘤夹定位畸形血管团位置,定位造影次数中位数为1.5(1.0,2.0)次。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44例,部分残留3例。5例术后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46例,预后不良1例;DSA随访发现复发7例。结论 术中DSA辅助下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有助于提高畸形团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复合手术 显微手术 术中dsa 疗效
下载PDF
Effectiveness of MRA on emboliz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 comparison of DSA, CE-MRA, and TOF-MRA 被引量:5
4
作者 Ally Mohamed Qassim Sheng Guan +2 位作者 Halfan Saidi Ngowo Binghui Liu Haowen Xu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18年第1期32-41,共10页
Purpose: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as proven safe and effective compared to the alternative method of surgical clipping, despite the high recurrence rate. Follow-up of embolized intracrania... Purpose: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as proven safe and effective compared to the alternative method of surgical clipping, despite the high recurrence rate. Follow-up of emboliz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s mandatory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recurrence and improved outcomes. DSA is used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for this assessmen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MRA in follow-up evaluation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fter embolization by comparing DSA, CE-MRA, and TOF-MRA. Materials and Methods: Sixty-eight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DSA, TOF-MRA, and CE-MRA during an interval of <1 week were enrolled in this 6-month study. Images were evaluated for occlusion status, patency of the parent vessels, and artifacts. The modified Raymond-Roy occlusion classification and Aneurysm Embolization Grade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occlusion status and initial DSA images for detection of recurrence in two filtered study phases with optimized selection criteria. Seventeen observers(phase I: 9, phase II: 8) independently interpreted the double-blinded images. Agreement was expressed with a Fleiss kappa value; p < 0.05 wa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Results: This study included 68 patients with 77 aneurysms; 38(49.35%) were treated with coil alone and 39(50.65%) with stent-assisted coiling. In both phases, DSA was superior to TOF-MRA and CE-MRA using MRRC(Phase I: k = 0.567, p ≤ 0.001; k = 0.287, p ≤ 0.001; k = 0.117, p ≤ 0.001, respectively; Phase II: k = 0.503, p ≤ 0.001; k = 0.303, p ≤ 0.001; k = 0.115, p = 0.038, respectively). TOF-MRA was as effective as DSA(TOF: k = 0.335, p ≤ 0.001; DSA: k = 0.323, p ≤ 0.001) for recurrence detection. Conclusion: We suggest TOF-MRA as a first-line follow-up tool to detect aneurysm recurrence, and DSA to quantify the filling space to make a definite decision on re-embo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IVENESS follow-up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RA dsa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碘油栓塞后MRI随访临床应用研究——兼与DSA和临床随访对比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嵘 王建华 +2 位作者 周康荣 严福华 颜志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MRI和DSA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后原发病灶肿瘤残存和肝内新病灶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 8例TACE治疗的HCC患者 ,共有原发病灶 92个。患者于治疗后2~ 9个月行MRI检查 ,MRI检查后 0~ 7... 目的 对比分析MRI和DSA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后原发病灶肿瘤残存和肝内新病灶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 8例TACE治疗的HCC患者 ,共有原发病灶 92个。患者于治疗后2~ 9个月行MRI检查 ,MRI检查后 0~ 7天行DSA。评价MRI和DSA显示原发病灶残存和肝内新病灶结果的符合情况 ,并与临床 6个月以上随访 (平均 10 .4个月 )结果相对比。结果  (1) 92个原发病灶中 ,6 1个病灶MRI和DSA均显示有肿瘤残存 ,2 6个无肿瘤残存 ,两者的总体相符率为 94 .6 % (87/ 92 )。 18例患者MRI和DSA均显示有肝内新病灶 ,4 7例无新病灶 ,两者总体相符率为 95 .6 % (6 5 / 6 8)。 (2 )以临床随访结果为标准 ,MRI显示原发病灶肿瘤残存的敏感性为 93.9% ,特异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95 .7% ,DSA的敏感性为 98.5 % ,特异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98.9%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MRI显示肝内新病灶的敏感性为 85 .7% ,特异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95 .6 % ,DS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 10 0 % ,两者亦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MRI和DSA均能清楚显示HCCTACE治疗后原发病灶肿瘤残存和肝内新病灶 ,两者有很高的符合率。MRI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 ,便于临床随访采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磁共振成像检查 dsa 随访
下载PDF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DSA表现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范卫君 黄祥龙 +3 位作者 王嵩 沈天真 胡宙 胡美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脑血管造影特征。材料和方法:对2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脑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发生的部位与其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脑血管造影特征。结果:颅...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脑血管造影特征。材料和方法:对2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脑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发生的部位与其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脑血管造影特征。结果:颅内巨大动脉瘤一般瘤颈较宽,瘤腔内容易血栓形成。其占位效应可直接或间接的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同一部位的巨大动脉瘤可能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不同部位的巨大动脉瘤可能会有相同的临床表现。结论:临床症状和体症对判断颅内巨大动脉瘤的发病部位没有特异性,脑血管造影对显示颅内巨大动脉瘤的部位和特征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动脉瘤 dsa 占位效应 颅内肿瘤
下载PDF
预防性介入治疗DSA检查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应勇 罗家芳 +2 位作者 何晓 曾繁林 谢雨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5556-5560,共5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介入治疗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 S A)检查阴性的胃肠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索介入在治疗DSA阴性胃肠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06/2014-06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 目的:研究预防性介入治疗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 S A)检查阴性的胃肠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索介入在治疗DSA阴性胃肠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06/2014-06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就诊的DSA检查阴性的消化系出血患者78例,按照盲法随机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39例)采用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的短期止血成功率和远期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2.31%和82.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和58.97%(P<0.05).介入治疗组的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4.56 m L±10.37 m L和10.35 d±2.46 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86.21 m L±11.34 m L和13.02 d±3.03d(P<0.05),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对DSA检查阴性的胃肠道出血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 胃肠道出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DSA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1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徐玲 徐小峰 +1 位作者 丁建春 陈文萍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4期570-571,共2页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大咯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14例大咯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临床资料,总结疗效。结果:术后1年随访114例患者中有仅8例咯血复发。结论:应用DSA下支气管动脉栓塞...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大咯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14例大咯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临床资料,总结疗效。结果:术后1年随访114例患者中有仅8例咯血复发。结论:应用DSA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大咯血 观察疗效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马英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9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两种检查方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9-01—2019-12经手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分别进行3D-...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两种检查方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9-01—2019-12经手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分别进行3D-DSA和3D-CTA检查,以手术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①动脉瘤检出率;②呈现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能力展开比较。结果手术结果显示,35例患者共发现38个动脉瘤,其中32个单发动脉瘤,3例为双发动脉瘤,3D-DSA全部检出,检出率100%,3D-CTA检出36个,检出率94.74%,漏检2个,漏检的2个动脉瘤长颈均<3.0 mm,两种检查方式动脉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呈现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能力上,3D-DSA较3D-CTA更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与3D-DSA均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但3D-DSA成像效果更优,在临床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出血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CT血管造影 早期诊断 效果
下载PDF
老年肝病患者DSA减影经验总结
10
作者 王晓辉 程继凯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肝病患者减影失败或影像较差的图像,找出原因。方法:使用GE公司的Innova 4100数字血管造影机,Mark V ProVis 60/150高压注射器。回顾性分析4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结果:优质图像占80%,良好的图像占15%,需要再次减...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肝病患者减影失败或影像较差的图像,找出原因。方法:使用GE公司的Innova 4100数字血管造影机,Mark V ProVis 60/150高压注射器。回顾性分析4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结果:优质图像占80%,良好的图像占15%,需要再次减影的占5%。结论:通过设定合适的造影剂注射速度、浓度、总量及注射压力等参数,并要求患者给予良好的配合,来获得优良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图像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DSA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接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1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我院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在DSA引导下行靶点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我院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在DSA引导下行靶点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臭氧消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模拟视觉疼痛评分(VAS),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4±0.7)分,低于对照组的(3.6±0.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镇痛效果优良率90.9%,高于对照组7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DSA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热凝 臭氧消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消化道大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A02期151-152,共2页
近年来,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医院消化道大出血疾病的临床治疗中,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式对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有效地推广和应用。由于DSA诊断及介入治疗属于有创治疗,介入治疗的进行可以有效地减... 近年来,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医院消化道大出血疾病的临床治疗中,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式对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有效地推广和应用。由于DSA诊断及介入治疗属于有创治疗,介入治疗的进行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叙述了什么是消化道大出血及DSA诊断,还阐述了DSA诊断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大出血 dsa诊断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对DSA介导下头颈部静脉畸形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阳海秀 《青岛医药卫生》 2015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究DSA介导下头颈部静脉畸形治疗时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行DSA介导下头颈部静脉畸形治疗的患者120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 目的 探究DSA介导下头颈部静脉畸形治疗时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行DSA介导下头颈部静脉畸形治疗的患者120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而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VAS评分≤3分占45.83%,显著高于护理前17.50%,VAS评分在7~10分占比27.50%,显著低于护理前65.83%(P〈0.05)。患者完全依从占比显著高于护理前,不依从占比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 DSA介导下头颈部静脉畸形治疗时实施针对性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疼痛及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dsa 静脉畸形 效果
下载PDF
DSA特殊功能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威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7期34-37,共4页
目的关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特殊功能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选出4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特殊功能(3D-DSA+最佳工作体位... 目的关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特殊功能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选出4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特殊功能(3D-DSA+最佳工作体位+路图技术)治疗研究,对照组行常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不同治疗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系、子宫肌瘤体积、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等进行统计统计学计算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22/2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6.52%(1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2/23),对照组为34.78%(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体积为(105.42±11.32)mm^(3),对照组为(117.23±13.14)mm^(3),观察组治疗后的肿瘤体积为(23.14±11.22)mm^(3),对照组为(34.22±11.35)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进行比较,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治疗前,两组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且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等都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都比多少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特殊功能应用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中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减少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改善患者的子宫体积和肿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特殊功能 子宫肌瘤栓塞 治疗效果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下载PDF
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卓辉 《影像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究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选择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在我院接受介入诊疗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进行平分,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别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n=43)... 目的:探究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选择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在我院接受介入诊疗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进行平分,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别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n=43),以及应用传统分段DSA检查(n=43),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将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的病变程度检查和预后情况、造影剂使用量和检查时间、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图像质量优良率进行对照。结果: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所检查的43例患者中,均一次注入造影剂完成检查;在传统分段DSA技术所检查的43例患者中,需要分段多次造影;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对于属于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展,或者予联合支架术等对症治疗,患者在术后的者足背部温度、足背部脉搏以及血供情况恢复良好;与传统分段DSA检查相比,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的造影剂使用量和检查时间明显更少(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上,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传统分段DSA检查分别为2.33%、9.3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存在可比性(P<0.05);在图像质量优良率对照上,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传统分段DSA检查分别为97.67%、88.3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存在可比性(P<0.05)。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与应用传统分段DSA检查相比,选择应用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缩短检查时间、减少造影剂使用量以及提升造影图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患者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 介入诊疗 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 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刘艺超 修良昌 +1 位作者 王超 邱晓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以颅内动脉瘤收治并行3D-CTA和3D-DSA检查的患者114例。以3D-DSA为“金标准”,分析3D-CTA对颅脑动脉瘤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114例患者...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以颅内动脉瘤收治并行3D-CTA和3D-DSA检查的患者114例。以3D-DSA为“金标准”,分析3D-CTA对颅脑动脉瘤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114例患者,经3D-DSA检查7例患者未检出动脉瘤,107例患者检测出139个动脉瘤。3D-CTA未检查出动脉瘤11例,103例患者检测出动脉瘤133个,诊断灵敏度95.32%,特异度85.71%,准确率94.74%,阳性预测值99.03%,阴性预测值54.55%。经3D-CTA诊断的后交通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动脉瘤与3D-DSA符合率均为100%,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与3D-DSA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0.91%、95.45%、95.00%、94.74%、94.44%,总符合率为95.68%。3D-CTA和3D-DSA测量瘤颈宽度与瘤体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颅脑动脉瘤患者病情危急或无法使用3D-DSA诊断时,3D-CTA可作为3D-DSA替代手段用于颅脑动脉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瘤 3D-dsa 3D-CTA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影像引导下经皮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0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似亮 张明亮 +4 位作者 吾太华 侯浩波 李春苗 邓少勇 马赞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66-568,574,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DSA引导下行经皮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并有效随访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 目的探讨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DSA引导下行经皮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并有效随访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对性别、年龄、病程、患侧、球囊形态、面部麻木程度、疼痛复发和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100%。随访期间9例疼痛复发,短期复发率18.0%;治愈44例,治愈率88.0%;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2例,有效率96.0%。患者年龄、性别、患侧、病程、球囊形态与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部麻木程度、疼痛复发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经皮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创、有效。术后面部麻木程度≤Ⅱ分和疼痛复发是影响临床疗效的两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球囊压迫 dsa 疗效
下载PDF
DSA影像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产后出血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18
作者 孙丽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1期40-41,共2页
目的 :探讨DSA影像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产后出血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治疗后均采用DS... 目的 :探讨DSA影像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产后出血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治疗后均采用DSA影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DSA影像特点。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补液量(1284.45±21.44)m L,补血量(873.25±15.44)m L,与对照组补液量(1276.32±21.08)m L,补血量(871.44±14.98)m 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时间(5.35±1.33)d,短于对照组(12.09±2.09)d(P<0.05)。观察组治疗后DSA影像下出现小点或片状影,有轻微对比剂外渗显效;对照组治疗后DSA影像下可见大片状影,有外渗、聚集显效。结论:将DSA影像用于介入栓塞产后出血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影像 介入栓塞 产后出血 疗效对比
下载PDF
DSA技术指导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有效性观察
19
作者 闫辉 赵仲喻 王军楠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指导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对等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外科方案开展治疗,观察组40例于DSA技术引导下...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指导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对等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外科方案开展治疗,观察组40例于DSA技术引导下开展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以患者休克、止血情况、输液量、输血量、并发症情况以及死亡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组间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的37.50%相比,观察组休克发生率10.00%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7.50%相较于对照组的77.50%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输液量、输血量均呈现出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死亡率2.50%与对照组的10.00%、7.50%比较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于DSA指导下接受血管介入栓塞可有效提升止血成功效率,及时实现失血性休克纠正目标,减少输血量与并发症,降低患者疾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技术 血管 介入栓塞 骨盆骨折大出血 有效性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22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向阳 桂明 +4 位作者 韩飞 陈亮 代金龙 吴娟 徐丰乐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0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疗效,探讨介入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的血管造影诊断、介入栓塞治疗过程及其疗效。结果 22例患者全部致密栓塞,20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1例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具有微创...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疗效,探讨介入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的血管造影诊断、介入栓塞治疗过程及其疗效。结果 22例患者全部致密栓塞,20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1例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具有微创、手术风险小、适应证广、后遗症少、疗效可靠的特点,值得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dsa脑血管造影 介入栓塞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