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林的几种营养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动态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益明 林鹏 《武夷科学》 1998年第0期229-233,共5页
研究了闽南绿竹林的营养元素P、K、Na、Ca、Mg的含量特征以及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一年中绿竹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这5个营养在绿竹林各组分中,P的含量最低,K的含量最高:(2)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一年中各月绿竹叶的营养... 研究了闽南绿竹林的营养元素P、K、Na、Ca、Mg的含量特征以及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一年中绿竹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这5个营养在绿竹林各组分中,P的含量最低,K的含量最高:(2)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一年中各月绿竹叶的营养元素含量大小基本上是K>Ca>Mg>Na>P(97年4月至6月绿竹叶的Mg>Ca除外);(3)1997年1月绿竹林P、K、Na、Ca、Mg的库存量分别为0.820、70.525、6.783、12.275、9.564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营养元素 动态
全文增补中
川渝低山丘陵区绿竹引种生长适应性分析
2
作者 李希春 董文渊 +1 位作者 宋鹏 钟欢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作为一种优良栽培竹种,不仅能在生物固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还能通过集约化经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克服引种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引种成功率,以引种气候相似论作为理论依据...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作为一种优良栽培竹种,不仅能在生物固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还能通过集约化经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克服引种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引种成功率,以引种气候相似论作为理论依据,利用基于欧几里得距离的模糊优先比法,对比分析绿竹原产地福建省漳州市和引种地重庆市荣昌区、四川省营山县、长宁县的气候差异性,总结绿竹引种到川渝低山丘陵区的适应性,以期为绿竹科学引种提供决策方法。结果表明:1)绿竹引种地与原产地气候相似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长宁县>荣昌区>营山县;2)绿竹胸径、株高、枝下高、林分总生物量均表现为引种地大于原产地,表明绿竹在川渝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由于自然条件和林分管理措施的差异,绿竹的表型特征及生物量与原产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基于气候因子的模糊相似优先比法能较好的反映原产地和引种地的相似度,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引种 适应性 模糊相似优先比 气候相似性 四川 重庆
下载PDF
Two New Triterpene Esters from Daphniphyllum oldhami 被引量:1
3
作者 Zhi Yu SHAO, Da Yuan ZHU, Yue Wei GU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rug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181-1184,共4页
Two new triterpene esters, 2-O-caffeoylalphitolic acid (1) and methyl 2-O-caffeoyl- alphitolate (2), together with two known triterpen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hrub Daphniphyllum oldhami. The structures of new compou... Two new triterpene esters, 2-O-caffeoylalphitolic acid (1) and methyl 2-O-caffeoyl- alphitolate (2), together with two known triterpen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hrub Daphniphyllum oldhami. The structures of new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compared with related comp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TERPENE ESTER Daphniphyllum oldhami 2-O-eaffeoylalphitolic ACID METHYL 2-O-eaffeoyl-alphitolate TRITERPENE 三萜酯
下载PDF
A New Flavan-3-ol Glucoside from Daphniphyllum oldhami 被引量:3
4
作者 Zhi Yu SHAO, Da Yuan ZHU, Yue Wei GUO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rug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9期926-929,共4页
A new flavan-3-ol glucoside, (-)-afzel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 (1), has been isolated from the stem of Daphniphyllum oldhami.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spectrosco... A new flavan-3-ol glucoside, (-)-afzel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 (1), has been isolated from the stem of Daphniphyllum oldhami.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h related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烷-3醇苷 (-)-阿夫儿茶精7-O-β-D-吡喃葡萄苷 分离 结构分析 光谱分析 虎皮楠 三萜系化合物
下载PDF
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toxin AP-Ⅰ from the pathogen of Bambusa pervariabilis × Dendrocalamopsis grandis blight
5
作者 Shujiang Li Tianhui Zhu +1 位作者 Tianmin Qiao Shan H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35-1042,共8页
Bambusa pervariabilis × Dendrocalamopsis grandis blight is caused by a toxin from the fungus 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 M. B. Ellis. We used shaking culture in a modified Fries culture medium and methanol ext... Bambusa pervariabilis × Dendrocalamopsis grandis blight is caused by a toxin from the fungus 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 M. B. Ellis. We used shaking culture in a modified Fries culture medium and methanol extraction to isolate the toxin. The optimal developing solvent mixture(methanol: ethyl acetate: H2O at 7:1.5:3) was selected using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used as the eluent for toxin purification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Two toxic frac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bioassay. A flaxen oil substance, AP-Ⅰ, showed higher toxicity than a toxic white powder, AP-Ⅱ. The more toxic AP-Ⅰ was determined to be dibutyl phthalate(C16H22O4, molecular weight of 278) by mass spectrometr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 Dibutyl phthalate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bamboo bl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竹 毒素 结构分析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纯化 病原 摇瓶培养法
下载PDF
绿竹良种在南充的引种栽培试验
6
作者 黄绍虎 余远辉 +2 位作者 姚娟 黄振 杨柳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为发掘绿竹在南充地区的培育潜力,在南充3个区县采用绿竹桶装苗开展夏季和冬季栽培试验,对绿竹成活、发笋数量、成竹地径和株高等形态性状,耐寒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绿竹成活率均在82%以上;夏季种植后,当年即可发笋,平均出笋3.4~5... 为发掘绿竹在南充地区的培育潜力,在南充3个区县采用绿竹桶装苗开展夏季和冬季栽培试验,对绿竹成活、发笋数量、成竹地径和株高等形态性状,耐寒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绿竹成活率均在82%以上;夏季种植后,当年即可发笋,平均出笋3.4~5个,冬季笋发育为一代成竹时,平均地径1.76 cm~2.49 cm、平均株高于2.4 m~3.1 m;第二年一代成竹平均出笋2个,笋成竹后平均地径为一代地径的1.5倍,平均株高为一代株高的1.56~1.85倍。冬季种植后,第二年夏秋季可出笋5.1~5.8个,其发育的成竹平均地径2.11 cm~3 cm,平均株高2.65 m~3.86 m;绿竹冬季未表现出明显的冻害。研究认为重庆绿竹适宜于在南充地区引种培养,相关研究将重庆绿竹适生范围往北提高了2~3个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充 绿竹 引种 成活率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MS同时测定福安绿竹笋中的13种元素
7
作者 潘丽秀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3期104-106,共3页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方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同时测定福安绿竹笋中的Al、As、Cr、Cd、Zn、Cu、Ca、Mo、Fe、Ni、Se、Pb、Hg这13种元素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以Sc、Ge...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方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同时测定福安绿竹笋中的Al、As、Cr、Cd、Zn、Cu、Ca、Mo、Fe、Ni、Se、Pb、Hg这13种元素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以Sc、Ge、In、Bi为内标,在碰撞模式下应用ICP-MS同时测定其中的13种元素。结果:测得13种元素的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为81.5%~115.2%,RSD在0.98%~6.40%。结论:该方法可满足福安绿竹笋中13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安绿竹笋 ICP-MS 微波消解 元素
下载PDF
设施内外绿竹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贵宾 顾小平 +3 位作者 张小平 岳晋军 李鹏 袁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4-498,共5页
为了探索绿竹对设施栽培的生理反应,给设施内绿竹提早出笋和建立高产优质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于4、5月份对尚未撤棚膜设施内和露天条件下的绿竹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内、外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 为了探索绿竹对设施栽培的生理反应,给设施内绿竹提早出笋和建立高产优质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于4、5月份对尚未撤棚膜设施内和露天条件下的绿竹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内、外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设施内Pn第2个峰值比露天提前1 h左右;设施内绿竹日均Pn值为14.1μmol/(m2.s),露天为10.2μmol/(m2.s),设施内明显要高;设施内外光合作用均具"午休现象",但影响因素却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设施栽培 光合作用 净光合作用速率
下载PDF
绿竹生态系统植硅体碳积累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杰 项婷婷 +2 位作者 姜培坤 吴家森 柯和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5-231,共7页
植硅体封存的有机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已被证明在生物地球化学碳硅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碳的分布与积累特征,于2014年12月在中心产区浙江省苍南县... 植硅体封存的有机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已被证明在生物地球化学碳硅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碳的分布与积累特征,于2014年12月在中心产区浙江省苍南县利用标准地调查方法,采集了不同年龄(1~3年生)、不同器官(叶、枝、秆)、凋落物和土壤样品,分析了硅、植硅体、植硅体碳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绿竹地上部分硅、植硅体、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大小表现均表现为凋落物〉叶〉枝〉秆,其中植硅体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28,3.16,0.28,0.04g·kg^-1,植硅体碳总积累量为22.64kg·hm^-2,大小顺序为叶(13.22kg·hm^-2)〉凋落物(5.74kg·hm^-2)〉枝(2.71kg·hm^-2)〉秆(0.96kg·hm^-2);林地土壤硅、植硅体、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均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0~100cm土壤中植硅体碳储量为1302.60kg·hm^-2。绿竹植株体内植硅体质量分数与硅、植硅体碳质量分数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P〈0.O1)或显著(P〈0.05)水平,土壤植硅体碳质量分数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之间也具有极显著(P〈0.O1)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绿竹 植硅体 植硅体碳 分布特征
下载PDF
覆土栽培对绿竹笋品质与适口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童龙 张磊 +3 位作者 李彬 耿养会 王玲 陈丽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7-493,共7页
为培育出高品质的绿竹笋,提高绿竹林的经济效益,通过测定覆土和不覆土栽培下绿竹笋的外观形态和可食率、营养物质、纤维素类物质和主要呈味物质、氨基酸含量及占比,分析不同栽培措施对绿竹笋的品质和适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后绿竹... 为培育出高品质的绿竹笋,提高绿竹林的经济效益,通过测定覆土和不覆土栽培下绿竹笋的外观形态和可食率、营养物质、纤维素类物质和主要呈味物质、氨基酸含量及占比,分析不同栽培措施对绿竹笋的品质和适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后绿竹笋个体质量、基径、长度和可食率分别比不覆土栽培增加了21.32%、13.55%、19.36%和68.06%,且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覆土后绿竹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比不覆土栽培降低了26.63%和60.84%,而可溶性糖和水分含量分别比不覆土栽培提高了16.81%和1.90%;覆土栽培后绿竹笋内总酸、单宁、草酸、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比不覆土栽培降低了60.08%、42.62%、44.83%、34.71%和60.93%;苦味、鲜味、甜味和芳香类氨基酸含量均升高,但苦味氨基酸占比则显著降低。综合分析认为,覆土栽培显著改善了绿竹笋的外观形态和笋的质量,使得绿竹笋的鲜味、香味和甜味增加,苦味、涩味和粗糙度降低,绿竹笋的品质和适口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覆土栽培 品质 适口性
下载PDF
绿竹笋形态性状与营养成分的产地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蓉 郑维鹏 +2 位作者 方伟 黄耀华 张闪闪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5-850,共6页
分析了福建和浙江12个绿竹Dendroc alamopsis oldhama主要产地鲜笋形态性状(笋地径、笋高、总质量、去壳质量)和营养成分(水解氨基酸、还原糖、水溶性总糖、粗蛋白质、粗纤维、总灰分、水分)的差异,探明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 分析了福建和浙江12个绿竹Dendroc alamopsis oldhama主要产地鲜笋形态性状(笋地径、笋高、总质量、去壳质量)和营养成分(水解氨基酸、还原糖、水溶性总糖、粗蛋白质、粗纤维、总灰分、水分)的差异,探明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受产地生长性状、栽培条件的影响,产地间鲜笋形态指标差异明显,变异系数为13.27%~36.13%,产地漳州、福安及凤岭的可食率最高,达77%~82%;产地龙岩、苍南、龙湖、同安、漳州及漳平水解氨基酸总量较高,品味鲜美;竹笋营养成分的积累也因产地不同而差异明显,粗纤维、还原糖、水溶性总糖受影响最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竹笋含糖量较高时粗纤维质量分数较低,水溶性总糖与总灰分则呈显著负相关;有效营养成分较高者为产地福安、永泰、苍南和尤溪,平均值为85.05%,其产地栽培历史悠久,竹林经营科学合理,可为绿竹的优质栽培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绿竹笋 形态性状 营养成分 产地差异
下载PDF
4个绿竹地理种源的抗寒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耀华 郑蓉 +1 位作者 邵继锋 方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5,共8页
为探明4个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地理种源的抗寒特性,测定了它们在越冬期间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冬过程中,4个绿竹地理种源的LT50... 为探明4个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地理种源的抗寒特性,测定了它们在越冬期间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冬过程中,4个绿竹地理种源的LT50值均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并在1月份降到-5.10~-8.14℃;各地理种源绿竹的POD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均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但上升幅度因种源而异。各抗寒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与POD、MDA和脯氨酸、POD和脯氨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纬度与LT50和MDA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POD与脯氨酸,LT50与可溶性蛋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抗寒综合评价表明:4个绿竹种源抗寒能力排序为温州种源>福安种源>尤溪种源>漳州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绿竹 半致死温度 丙二醛 抗寒性 种源
下载PDF
绿竹出笋规律与散生状栽培技术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贵宾 顾小平 +3 位作者 吴晓丽 朱如云 林峰 袁娜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探索和完善丛生竹散生状丰产栽培的技术理论,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不同笋目和二水笋的出笋规律及其在散生状栽培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竹竹株秆基两侧各笋目(由下及上分别为头目、二目、三目和尾目)出笋顺... 为探索和完善丛生竹散生状丰产栽培的技术理论,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不同笋目和二水笋的出笋规律及其在散生状栽培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竹竹株秆基两侧各笋目(由下及上分别为头目、二目、三目和尾目)出笋顺序依次为二目、三目、尾目和头目。竹笋产量以三目最高,达247.60 g·m-2;二目和头目次之,分别为239.30和222.40 g·m-2;尾目最低,仅70.60 g·m-2。各笋目所发笋至母竹距离分别为24.32 cm(头目),19.48 cm(二目),三目13.06 cm(三目)和8.44 cm(尾目)。各目成竹胸径:头目、二目>母竹,三目与母竹差异不明显,尾目<母竹。绿竹散生状栽培中适宜选择留养秆基中下部笋目成竹,因尾目发笋质量差,产量低,距母竹近,成竹胸径小,培育中可采用有意识抹芽,以减少营养消耗,促进其他笋芽萌发。二水笋至母竹距离明显大于一水笋,且其成竹(仅指单母竹二水笋成竹)胸径与母竹差异不明显,在散生状栽培中的应用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绿竹 散生状栽培 笋目 出笋规律
下载PDF
2种大型丛生竹对氮输入的可塑性响应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伟成 王曙光 +3 位作者 吴志庄 周妍 王树东 钟哲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8-613,共6页
为全面了解半自然条件和造林条件下丛生竹氮输入与表型可塑性之间的关联性,对酒竹和绿竹扦插移栽植株在土壤氮素梯度变化条件下(N0~N160)的形态和生理适应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绿竹相比,酒竹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较高的... 为全面了解半自然条件和造林条件下丛生竹氮输入与表型可塑性之间的关联性,对酒竹和绿竹扦插移栽植株在土壤氮素梯度变化条件下(N0~N160)的形态和生理适应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绿竹相比,酒竹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较高的生产力,酒竹最优氮素施用更倾向于N120,而绿竹则为N80,酒竹对氮素利用有更大的饱和阈值;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酒竹和绿竹通过提高SLA、扩大冠幅和总叶面积以使光能吸收率和利用率达到最优化,并与根系数据(RGRr和根半径)相对应;酒竹和绿竹在纵向生长上也表现为通过开拓立体空间使株型更有利于摄取可利用的光资源;在中等氮肥供应(N80~N120处理)情况下能显著促进目标竹种光合生理参数如Pmax、LSP、LCP、Rd和φAQY的上升;而各项形态和生理参数在高氮素施用情况下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提高;N40数据表明2种竹种在低氮施用下可塑性并不明显,但是根系和φAQY对低氮仍有一定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竹 绿竹 表型可塑性 光合作用 竹林培育
下载PDF
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养分的施肥效应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郑郁善 高培军 +2 位作者 吴擢溪 陈礼光 吴大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84,共6页
研究施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对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片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笋N、P、K含量、粗蛋白质、粗纤维、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竹笋N和蛋白质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氨... 研究施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对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片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笋N、P、K含量、粗蛋白质、粗纤维、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竹笋N和蛋白质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复合肥处理最高 ,K含量、粗纤维、半需氨基酸总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但还原糖、总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不施肥处理明显高于施肥处理。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叶片N、P、K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发笋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发笋初期N、P、K含量施肥处理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 ,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盛期叶片N、P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末期N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以不施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表现出不同肥料施肥效应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绿竹笋 营养成分 笋期 叶养分 施肥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绿竹笋保鲜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贵宾 张小平 +3 位作者 顾小平 周益权 岳晋军 袁娜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52-655,共4页
对微波处理后绿竹笋的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质量分数的变化及保鲜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DF质量分数的增加,前期快、后期慢;对照(微波0s)ADF质量分数增加速率显著高于各微波笋样;微波对其抑制作用明显。笋保鲜时... 对微波处理后绿竹笋的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质量分数的变化及保鲜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DF质量分数的增加,前期快、后期慢;对照(微波0s)ADF质量分数增加速率显著高于各微波笋样;微波对其抑制作用明显。笋保鲜时间受到微波、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低温保存、无保鲜剂涂膜,竹笋到第8天仍具较好的可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笋 微波 酸性洗涤纤维 保鲜
下载PDF
绿竹林细根周转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林益明 林鹏 杨志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研究了闽南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Munro.)Kengf.]林细根的生物量、生产力及细根的分解动态.结果表明:闽南绿竹林的细根生物量为9761kg/hm2,1996年7月至1997年6... 研究了闽南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Munro.)Kengf.]林细根的生物量、生产力及细根的分解动态.结果表明:闽南绿竹林的细根生物量为9761kg/hm2,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一年的细根生物量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在春季最大;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一年的细根生长量为3537kg/hm2,其中5月的活细根量为最大值;细根的周转率为0.46次/年;细根的半分解期为2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细根 生物量 细根周转
下载PDF
绿竹地上部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叶晶 陶立华 +2 位作者 柯和佳 项婷婷 吴家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5-550,共6页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是重要的笋材两用丛生竹之一,具有可持续经营和长期获益的特点。研究了绿竹地上部9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为绿竹的养分管理提供基础。于2013年1月,在绿竹中心产区浙江省苍南县,在实地踏查基础...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是重要的笋材两用丛生竹之一,具有可持续经营和长期获益的特点。研究了绿竹地上部9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为绿竹的养分管理提供基础。于2013年1月,在绿竹中心产区浙江省苍南县,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集不同年龄绿竹叶、枝、秆等样品,分析氮(N),磷(P),钾(K)等9种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绿竹各器官中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次序均表现为:叶>枝>秆。各器官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以氮元素最高,而以铜质量分数最低。绿竹地上部营养元素积累量为621.07 kg·hm-2,大小顺序为秆(344.04 kg·hm-2)>叶(158.81 kg·hm-2)>枝(118.22 kg·hm-2),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大小顺序为氮>钾>磷>镁>钙>铁>锰>锌>铜,积累量最多的是氮(354.28 kg·hm-2),占地上部积累量的57.04%,生产1.0 t干物质所需5种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为12.92 kg,其中氮素占58.0%,因此,在生产中适当增施氮肥,可以促进绿竹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绿竹 器官 营养元素 积累 分配
下载PDF
华安县绿竹林能量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林益明 林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08-914,共7页
研究了1997年1月福建省华安县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林各组分的热值、能量现存量;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绿竹叶与细根分解过程的热值变化.结果表明:1)1997年1月绿竹林各组分... 研究了1997年1月福建省华安县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林各组分的热值、能量现存量;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绿竹叶与细根分解过程的热值变化.结果表明:1)1997年1月绿竹林各组分的灰分含量有较大差异,在3.82%~17.66%之间,杆的灰分含量最低,叶的灰分含量最高;干重热值在16625.5~18648.2J/g之间,细根的干重热值最低,杆的干重热值最高.2)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绿竹叶的干重热值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干重热值在冬季最低.3)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绿竹细根分解过程中干重热值呈现上升、而后逐渐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值 生物量 绿竹林 能量 灰分
下载PDF
绿竹cab-BO2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志民 李雪平 +1 位作者 岳永德 彭镇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31-435,共5页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是绿色植物光合系统中的重要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与色素所形成的蛋白复合体在光化学反应、光保护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和与RACE-PCR技术,从绿竹中克隆到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是绿色植物光合系统中的重要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与色素所形成的蛋白复合体在光化学反应、光保护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和与RACE-PCR技术,从绿竹中克隆到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编码区,命名为cab-BO2(GenBank登记号:EF088668)。该基因编码区长为792bp,编码263个氨基酸。通过加酶切位点的方法,将基因的编码区直接构建到载体pBI121多克隆位点。经过酶切检测,获得了包含35S启动子、cab基因、GUS报告基因和NOS终止区域的植物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 cab-BO2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