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s the Basis for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in a Sleep Health Program: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of E-Mail Newsletters to College Students
1
作者 Kenichi Asano Ikuo Ishimura +3 位作者 Hironori Abe Michiko Nakazato Akiko Nakagawa Eiji Shimizu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2015年第1期9-16,共8页
Several reports suggest that college students often have atypical sleep patterns and experience poor sleep quality.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a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to improve ... Several reports suggest that college students often have atypical sleep patterns and experience poor sleep quality.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a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and overall mental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intervention was delivered in the form of e-mail newsletters. Fifty-thre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nother 50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a lecture on sleep hygiene;once-weekly e-mail newsletters on sleep health topics (sleep hygiene, stimulus control, sleep restriction, sleep titration, and relapse prevention) and were asked to maintain a four-week sleep diary.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a measure of sleep quality, and the Kessler 6, a measur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ere administered before the lecture (as the baseline measurement) and again 16 weeks later (follow-up measurement). PSQI and K6 scores were reduc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 CBT-based sleep health program utilizing e-mail newsletters may work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This program may represent a cost effective way for Japanese students to receive treatment for poor sleep and may also serve to prevent psychiatric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EP College Students insomnia MENTAL Health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下载PDF
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沈银萍 陈海勤 +1 位作者 汤伟丽 沈仲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digital deliver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dCBT-I)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焦虑、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于湖州...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digital deliver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dCBT-I)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焦虑、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于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G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干预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dCBT-I,对照组采用线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障碍的信念和态度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dCBT-I可有效缓解GAD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广泛性焦虑障碍 焦虑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远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陈军君 李凡 +5 位作者 赵文瑞 高洁 蒋春凤 赵玉华 胡琛 李陈渝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比较远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与面对面CBT-I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差异,研究远程CBT-I的有效性。方法招募2019年3月至2023年5月重庆市中医院睡眠门诊收治的108例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经剔除后最终纳入74例进行分析,其中远程组38例,... 目的比较远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与面对面CBT-I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差异,研究远程CBT-I的有效性。方法招募2019年3月至2023年5月重庆市中医院睡眠门诊收治的108例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经剔除后最终纳入74例进行分析,其中远程组38例,面对面组36例。使用失眠严重指数(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失眠症状以及睡眠质量,使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问卷(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使用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16)评估患者的不合理睡眠认知,使用格拉斯哥睡眠努力量表(GSES)量化患者的睡眠努力。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ISI、PSQI、GAD-7、PHQ-9、DBAS-16、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面对面组的各问卷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远程组除GAD-7外的各问卷得分亦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远程CBT-I可有效改善中国失眠患者的夜间及日间症状、睡眠不良信念和行为,是可扩大CBT-I获得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远程 面对面
下载PDF
多感官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阿尔茨海默病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杨璇 常红 乔雨晨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5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多感官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阿尔茨海默病(AD)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AD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多感官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阿尔茨海默病(AD)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AD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多感官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柯恩-曼斯菲尔德激越行为量表(CMAI)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激越行为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PSQI总分和CM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感官刺激疗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AD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激越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失眠 多感官刺激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睡眠质量 激越行为 护理
下载PDF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我睡眠管理改善慢性失眠的临床初探
5
作者 龚珏如 黄庆玲 +2 位作者 邓平 刘海深 高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5-218,F0003,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的自我睡眠管理改善慢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年9月―2023年11月于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175例。所有入组...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的自我睡眠管理改善慢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年9月―2023年11月于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175例。所有入组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CBT-I,随后制定为期2周的睡眠自我管理方案。采用睡眠日志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omnia Severity Index,IS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情况及失眠严重程度。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基于CBT-I的自我睡眠管理对患者总睡眠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睡眠质量得分、睡眠效率在治疗2周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的日间精神状态明显要优于治疗前(P<0.05)。PSQI量表和ISI量表结果表明,在自我睡眠管理2周后,患者的PSQI得分和ISI得分均显著降低(P<0.001)。在完成2周的自我睡眠管理后,患者的BAI得分和BDI得分均明显下降(P<0.001)。结论 基于CBT-I的自我睡眠管理能显著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为缺乏开展标准CBT-I的临床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执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认知行为疗法 自我管理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百合地黄汤加味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旭海 曹峰祥 +1 位作者 赵峥峥 杜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2-975,共4页
目的 观察百合地黄汤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roup-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insomnia,G-CBT-I)对老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及联合组各60例,中药组予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联合组予百合地黄汤... 目的 观察百合地黄汤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roup-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insomnia,G-CBT-I)对老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及联合组各60例,中药组予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联合组予百合地黄汤加味联合G-CBT-I治疗,2个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通过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估2个组被试在治疗前后及3个月随访时主观睡眠评价、入睡时间等因子分及总分变化情况,根据PSQI减分率评估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中药组(P<0.05);2个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ISI量表总分均下降,PSQI量表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分均有改善(P<0.05);联合组PSQI、ISI量表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因子分改善优于中药组(P<0.05),且可保持3个月。结论 百合地黄汤联合G-CBT-I在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百合地黄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地黄汤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老年失眠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加巴喷丁与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疼痛、疲劳和失眠对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史继红 岳阳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比较加巴喷丁与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疼痛、疲劳和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SFD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巴喷丁组(37例)和帕罗西汀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简短的认知行为治疗,并... 目的比较加巴喷丁与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疼痛、疲劳和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SFD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巴喷丁组(37例)和帕罗西汀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简短的认知行为治疗,并分别接受加巴喷丁0.3 g/d或帕罗西汀20 mg/d,均治疗12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医学结局研究疼痛量表(MOS-PM)、疲劳量表-14(FS-14)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以及睡眠障碍指数(SPI)均显著降低(P<0.05);加巴喷丁组和帕罗西汀组治疗结束时整体印象改变量表(GIC)评分分别为[2(1.0,3.0)]分和[2(1.5,3.0)]分(Z=0.737,P=0.461),治疗有效率相当(89.19%比84.62%,χ^(2)=0.063,P=0.802);治疗期间加巴喷丁组和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24.32%比25.64%,χ^(2)=0.023,P=0.879)。结论在联合简短认知行为治疗背景下,加巴喷丁与帕罗西汀用于缓解SFD患者的疼痛、疲劳和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疼痛 疲劳 失眠 加巴喷丁 帕罗西汀 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慢性失眠症的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
8
作者 牛仁山 孙威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eCBTI)依从性的危险因素。方法25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2例,对入组的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抑郁自测量表(SDS)、焦虑自测量表(SAS)... 目的分析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eCBTI)依从性的危险因素。方法25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2例,对入组的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抑郁自测量表(SDS)、焦虑自测量表(SAS)测试及多导睡眠监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为期6周的eCBTI,6周后再次对患者进行ISI测试及多导睡眠监测,以睡眠效率(SE)>85%为睡眠改善指标,ISI评分<6分且SE>85%为临床疗愈指标进行疗效对比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eCBTI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SI评分及睡眠参数较基线均下降;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愈率更高,其增加的睡眠中深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文化程度低、有基础疾病、运动量少、吸烟均为eCBTI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e CBTI可以很好地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失眠症状,增加深睡眠时间,临床可推荐使用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症 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多导睡眠监测 依从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对二胎瘢痕子宫孕妇负性情绪及阴道分娩率的影响
9
作者 吴华敏 赖玉娥 +2 位作者 黎艳梅 韦川妹 黄芳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32期61-64,158,共5页
目的探讨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对二胎瘢痕子宫孕妇负性情绪及阴道分娩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建卡并规律产检的85例二胎瘢痕子宫孕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从... 目的探讨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对二胎瘢痕子宫孕妇负性情绪及阴道分娩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建卡并规律产检的85例二胎瘢痕子宫孕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从孕28周开始至分娩前开展ICBT。比较两组孕妇入组时及分娩前分娩恐惧量表(CAQ)评分、妊娠相关焦虑量表(PAQ)评分及阴道分娩率。结果干预组分娩前CAQ、P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阴道分娩率80.0%高于对照组的53.8%(P<0.05)。结论ICBT能够有效改善瘢痕子宫孕妇的负性情绪,增强阴道试产意愿,提高阴道分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认知行为疗法 瘢痕子宫孕妇 负性情绪 阴道分娩率
下载PDF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丽君 何梦婷 +4 位作者 何佳蔚 陈晓娅 陈胡丹 王怡 姚静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3期248-253,共6页
背景失眠障碍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常见疾病,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失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其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有限。目的探索CBTI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失眠障碍的非药物... 背景失眠障碍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常见疾病,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失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其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有限。目的探索CBTI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失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47例失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为期6周的CBTI治疗。治疗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的睡眠情况和认知功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治疗后失眠障碍患者PSQI总评分减分值与MoCA总评分增分值的相关性。结果治疗6周后,失眠障碍患者PSQI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及PSQI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69~15.290,P均<0.01),MoCA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记忆力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73~-4.277,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经6周CBTI治疗后,失眠障碍患者PSQI总评分减分值与MoCA总评分增分值呈正相关(r=0.323,P=0.027)。结论CBTI可能有助于改善失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CBTI干预后,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可能与认知功能的改善存在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功能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柴胡龙骨牡蛎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肝郁型更年期失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洮洮 朱璞玉 +1 位作者 余丹丹 郑国健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评价肝郁型更年期失眠应用柴胡龙骨牡蛎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郁型更年期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柴胡龙骨牡蛎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 目的:评价肝郁型更年期失眠应用柴胡龙骨牡蛎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郁型更年期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柴胡龙骨牡蛎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阿普唑仑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龙骨牡蛎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肝郁型更年期失眠疗效与阿普唑仑相当;但在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疾病症状方面更有效;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服用阿普唑仑片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型 更年期失眠 柴胡龙骨牡蛎汤 认知行为疗法
原文传递
手册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中患者体验的定性分析
12
作者 赵亚婷 卢静芳 +9 位作者 李静茹 葛方梅 张洁 张晶 孙莞绮 赵文清 师彬彬 王宇 薛莉莉 苑成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从患者的视角探索接受手册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体验。方法:招募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按结构化的治疗手册进行8周个体治疗,分别于第2、4、8次治疗结束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定性的主题分析,提取治疗中患者体验... 目的:从患者的视角探索接受手册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体验。方法:招募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按结构化的治疗手册进行8周个体治疗,分别于第2、4、8次治疗结束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定性的主题分析,提取治疗中患者体验的相关主题。结果:患者对治疗的体验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治疗体验”相关主题围绕治疗形式、治疗内容、治疗过程、治疗师等4个方面,各方面均有正性和负性的体验。患者的正性体验在第2、4、8次治疗结束时出现的比率分别为58.9%、69.8%和63.5%,负性体验出现的比率在第2次治疗结束时最高,达到25%,第4次、8次治疗结束时下降至9.6%。结论:手册式CBTI治疗过程中负性体验随着治疗进程逐渐减少,正性体验逐渐增加;手册式CB-TI需增强治疗的个性化、形式的多样化,且需关注患者的情绪问题及其在核心技术的执行方面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册式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治疗体验 定性研究
下载PDF
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患者失眠症状的影响
13
作者 张晶 畅临亚 +13 位作者 丁菲 张洁 王宇 卢卫红 叶尘宇 薛莉莉 宋蕊 王琰 陶华 周慧鸣 卢静芳 李静茹 葛方梅 苑成梅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分析团体认知行为(GCBT)对轻症抑郁患者失眠的改善作用并探索影响失眠改善的因素。方法:147例轻症抑郁患者接受GCBT治疗。在基线、治疗4周、8周和12周对患者进行HAMD-17评估,根据治疗12周HAMD-17总分减分率将患者分为抑郁治疗显效... 目的:分析团体认知行为(GCBT)对轻症抑郁患者失眠的改善作用并探索影响失眠改善的因素。方法:147例轻症抑郁患者接受GCBT治疗。在基线、治疗4周、8周和12周对患者进行HAMD-17评估,根据治疗12周HAMD-17总分减分率将患者分为抑郁治疗显效组(减分率≥50%)和非显效组(减分率<50%),对两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失眠改善的因素。结果:与基线相比,治疗12周时患者HAMD-17睡眠因子得分显著下降(t=-5.634,P<0.01),患者的入睡困难(Z=-3.065,P=0.002)、睡眠不深(Z=-5.412,P<0.001)和早醒症状(Z=-2.635,P=0.008)显著改善。显效组HAMD-17睡眠因子分治疗4周就显著降低(P<0.001),两组在治疗4周和12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治疗是否显效、性别和受教育年限为失眠改善的预测因素。结论:经过GCBT治疗后轻症抑郁患者失眠症状明显改善,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和早醒,而且失眠症状的改善受抑郁治疗是否显效、性别和受教育年限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轻症抑郁 失眠
下载PDF
数字疗法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14
作者 竺腾 莫苡楠 +5 位作者 金瑞琳 李瀚林 章梦杰 俞嘉韵 郑莞滢 杨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25-630,共6页
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s)是指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通过软件程序和互联网技术,对疾病或症状进行评估、干预的一类非药物治疗方法,目前已证实其对多种精神障碍疾病存在良好的治疗效果。数字疗法能够... 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s)是指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通过软件程序和互联网技术,对疾病或症状进行评估、干预的一类非药物治疗方法,目前已证实其对多种精神障碍疾病存在良好的治疗效果。数字疗法能够改善睡眠障碍人群的失眠问题,增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注意力和工作记忆能力,同时还能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数字疗法在未来将向个性化治疗、通俗化治疗、碎片化治疗、娱乐化治疗等方向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疗法 数字干预 认知行为治疗 睡眠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抑郁症 焦虑症 精神 障碍 精神科治疗
下载PDF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杨梦姝 孔晓云 +3 位作者 李欢 邹延威 王义豪 董慈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17-122,共6页
目的 探讨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对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某三甲医院住院的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 目的 探讨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对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某三甲医院住院的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CBT-I。所有的患者常规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量表、睡眠日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对患者的睡眠和情绪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PSQI量表、ISI量表、入睡潜伏期(SOL)、总睡眠时间(TST)、HAMD17以及HAMA14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间睡眠效率(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提高帕金森病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 帕金森病 失眠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浅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德钱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6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浅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福清市医院收治的59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浅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采用匹兹堡睡... 目的探讨浅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福清市医院收治的59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浅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ISI评分、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I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提高,试验组治疗后的PSQI、ISI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浅针 认知行为干预 睡眠质量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非苯二氮?类药物降阶梯疗法对轻中度失眠症的治疗效果
17
作者 连晓东 黄楚明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联合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on-benzodiazepines,non-BZDs)降阶梯疗法对轻中度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汕头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睡眠亚专科...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联合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on-benzodiazepines,non-BZDs)降阶梯疗法对轻中度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汕头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睡眠亚专科门诊接诊的轻中度失眠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non-BZDs降阶梯疗法,研究组采用CBT联合non-BZDs降阶梯疗法,疗程2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评分及客观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22周的non-BZDs服用情况。结果对照组共36例,研究组共39例纳入最终分析。研究组患者治疗22周PSQI量表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维度得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2周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2周时,研究组患者non-BZDs足量服用比例低于对照组(23.08%vs.58.33%),停药比例高于对照组(28.21%vs.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仅应用non-BZDs疗法相比,轻中度失眠症患者应用CBT联合non-BZDs降阶梯疗法,失眠改善效果更好,non-BZDs戒断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non-BZDs降阶梯疗法 轻中度失眠症 疗效
下载PDF
阿戈美拉汀+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丽华 曾纪财 +3 位作者 胡少红 章志娟 廖明生 胡安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采用阿戈美拉汀+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2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阿戈美拉汀+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采用阿戈美拉汀+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2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阿戈美拉汀+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戈美拉汀+认知行为疗法与针刺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评估两组治疗效果,于治疗前、治疗2、4、8、12周评估两组焦虑抑郁状况及睡眠质量,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周,观察组PSQI、HAMA及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2、4、8、12周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采用阿戈美拉汀+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状况,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阿戈美拉汀 针刺 认知行为疗法
下载PDF
CBT-I数字疗法:现状与挑战
19
作者 居易 王勇 《中国数字医学》 2023年第7期34-40,共7页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较药物更安全且长期效果良好。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数字疗法是基于常规CBT-I的5大核心模块(刺激控制、睡眠限制、认知重构、睡眠卫生教育及放松训练)所开发的数字化程序,可为患者提...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较药物更安全且长期效果良好。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数字疗法是基于常规CBT-I的5大核心模块(刺激控制、睡眠限制、认知重构、睡眠卫生教育及放松训练)所开发的数字化程序,可为患者提供循证治疗干预,具有低成本、高治疗效率和易获取等优势。本研究结合目前产品设计、应用技术和政策规范等情况,综述了CBT-I数字疗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可为后续相关产品的开发、认证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睡眠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数字疗法
下载PDF
慢性失眠障碍患者肠道益生菌联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晶 詹克研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障碍患者采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1)联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慢性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90例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组(认知组)、服用益生菌药物组(药物组)和失眠认知行为...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障碍患者采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1)联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慢性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90例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组(认知组)、服用益生菌药物组(药物组)和失眠认知行为治疗联合益生菌治疗组(联合组),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5周末对三组患者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5周末,联合组、认知组、药物组患者PSQI评分分别为(7.75±3.02)、(10.51±6.03)、(8.25±4.13)分,低于治疗前的(15.10±4.10)、(15.01±3.03)、(15.12±4.15)分;联合组PSQI评分低于认知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周末,联合组、认知组、药物组患者睡眠潜伏期分别为(25.13±13.21)、(31.62±12.45)、(27.33±14.26)min,短于治疗前的(57.65±20.41)、(60.17±21.77)、(61.17±22.87)min;联合组、认知组、药物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分别为(402.56±72.33)、(290.04±63.23)、(299.05±65.25)min,长于治疗前的(163.74±64.31)、(165.42±70.29)、(168.52±71.40)min;联合组、认知组、药物组患者睡眠觉醒次数分别为(6.25±3.27)、(9.25±3.73)、(12.35±4.73)次,少于治疗前的(12.53±4.96)、(12.01±5.06)、(13.01±5.76)次;联合组睡眠潜伏期短于认知组和药物组,睡眠觉醒次数少于认知组和药物组,总睡眠时间长于认知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和益生菌治疗都能提高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两者联合应用在身、心两方面对患者的认知行为及机体的免疫系统均有调整,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益生菌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