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of direct-Z-scheme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 of g-C_(3)N_(4)/Ti_(3)C_(2)/TiO_(2)composite and its degradation behavior for dyes of Rhodamine B
1
作者 Hanlin Qian Jianping Zou +4 位作者 Hongxia Liu Aishun Ma Shitong Xu Ting Li Sili Re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22-234,共13页
Direct-Z-scheme g-C_(3)N_(4)/Ti_(3)C_(2)/TiO_(2)photocatalyst with giant internal electric field was prepared by onestep aqueous sonication self-assembly method using g-C_(3)N_(4)and MXene of Ti_(3)C_(2)as the source ... Direct-Z-scheme g-C_(3)N_(4)/Ti_(3)C_(2)/TiO_(2)photocatalyst with giant internal electric field was prepared by onestep aqueous sonication self-assembly method using g-C_(3)N_(4)and MXene of Ti_(3)C_(2)as the source materials.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catalysts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XRD,SEM,TEM,and XPS.The XPS characterization indicated that Ti_(3)C_(2)was partially oxidized to TiO_(2)during the composite process.As a result,an efficient direct-Z-scheme heterojunction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the g-C_(3)N_(4)and TiO_(2)with Ti_(3)C_(2)as an electron bridge was constructed.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catalysts was evaluated by degrading the Rhodamine B(RhB)wastewater.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g-C_(3)N_(4),the g-C_(3)N_(4)/Ti_(3)C_(2)/TiO_(2)composite photocatalyst exhibited efficient and stabl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ability,with a degradation efficiency as high as 99.2%for RhB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2%Ti_(3)C_(2),pH=3).The high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of g-C_(3)N_(4)/Ti_(3)C_(2)/TiO_(2)for RhB was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ation of Ti_(3)C_(2),TiO_(2),and g-C_(3)N_(4)components,forming a direct-Z-scheme heterojunction with a high-speed electron transport channel structure.The role of Z-scheme heterojunctions in electron transport is verified by photo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along with photoluminescence(PL).Our research provides a simple method to design photocatalysts by constructing direct-Z-scheme electron transport channels for highly efficient treatment of dye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ST direct-z-scheme heterojunction RhB dye wastewater g-C_(3)N_(4) MXene Ti_(3)C_(2)
下载PDF
石墨相氮化碳基二元直接Z型异质结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蓓蓓 周杰 刁国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7-1504,共8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无金属聚合物光催化剂,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出色的性能,但g-C_(3)N_(4)光催化性能受光诱导电荷的快速复合、有限的光响应范围以及较弱的氧化能力等缺陷的制约,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半导体构建g-C_(3)N_(4...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无金属聚合物光催化剂,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出色的性能,但g-C_(3)N_(4)光催化性能受光诱导电荷的快速复合、有限的光响应范围以及较弱的氧化能力等缺陷的制约,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半导体构建g-C_(3)N_(4)基异质结是解决以上缺陷的主要策略。综述了g-C_(3)N_(4)基直接Z型异质结的主要特征、光催化机理,详细介绍了基于g-C_(3)N_(4)的二元直接Z型异质结催化剂的制备及电荷载流子转移机制,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二元 直接Z型 异质结 光催化
下载PDF
直接Z型异质结体系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进展
3
作者 皮若冰 周云龙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79-3400,共22页
全球变暖与能源不足是世界性难题,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为高附加值的含碳化学品有望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制备高效且低成本的光催化材料至关重要。已知的双组分催化剂中,直接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因其较低的光生... 全球变暖与能源不足是世界性难题,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为高附加值的含碳化学品有望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制备高效且低成本的光催化材料至关重要。已知的双组分催化剂中,直接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因其较低的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强氧化及还原能力和较高的光催化反应效率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原理,直接Z型异质结的确认方法(包括光催化还原实验、自由基鉴别实验、原位辐照X射线光电子能谱、金属负载及理论计算等方法),明确了直接Z型异质结的光催化机理。此外,总结了直接Z型异质结结构中承担氧化或还原作用的常见催化剂的现阶段研究现状。最后,对于该领域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复合材料 催化剂 直接Z型异质结 二氧化碳 还原
下载PDF
基于单质法合成直接Z型CuS-WO_3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春冬 张静 +2 位作者 高莹 卢圆圆 王芳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91-1897,共7页
以Cu粉和S粉作为CuS前驱体,基于单质法在低温下原位合成了CuS-WO_3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CuS-WO_3的晶相、形貌、粒径及光学性质等进行了... 以Cu粉和S粉作为CuS前驱体,基于单质法在低温下原位合成了CuS-WO_3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CuS-WO_3的晶相、形貌、粒径及光学性质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S对WO_3的晶相结构、粒径及比表面积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可以有效提高WO_3对可见光的吸收。以降解罗丹明B(Rh B)为反应模型,研究了CuS对WO_3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CuS-WO_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优于CuS、WO_3的光催化活性,且CuS的含量对CuS-WO_3光催化活性影响显著,CuS含量为7%(w,质量分数)时,光催化效率最高(91.3%)。进一步结合CuS、WO_3的能带位置,荧光光谱(PL)活性物种鉴定试验,提出CuS-WO_3复合光催化剂的"直接Z型"光催化机理。直接Z型CuS-WO_3复合光催化剂中可以有效抑制电子-空穴的复合。因此,与CuS和WO_3相比,CuS-WO_3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 氧化钨 直接Z型 罗丹明B 光催化
下载PDF
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设计、 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梦凡 张振民 +2 位作者 贾静雯 余长林 杨凯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20年第3期18-32,共15页
传统异质结具有扩大光响应范围、促进载流子分离的优点,但存在氧化-还原能力不够的问题。Z-型异质结是根据自然界植物光合作用模拟的人工光合作用而提出的,相对于单一光催化剂与传统异质结光催化剂具有能有效分离电子空穴对、减少复合... 传统异质结具有扩大光响应范围、促进载流子分离的优点,但存在氧化-还原能力不够的问题。Z-型异质结是根据自然界植物光合作用模拟的人工光合作用而提出的,相对于单一光催化剂与传统异质结光催化剂具有能有效分离电子空穴对、减少复合几率、保留强氧化-还原活性位点、扩大光响应范围、提高光催化活性等优点。文中综述了近年来,液相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全固态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直接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反应机理、构建方法与在光解水产氢、CO2还原、有机物的降解、水中重金属离子的还原等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比几类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特点,提出了Z-型光催化体系发展的未来挑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Z-型异质结 全固态Z-型异质结 直接Z-型异质结 制氢 降解
下载PDF
直接Z型LaNiO_(3)/Mn_(0.2)Cd_(0.8)S异质结催化剂光解水产氢性能及机理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兆宇 许俊丽 +1 位作者 张明文 陈文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09-1818,共10页
以LaNiO_(3)纳米颗粒为基质,在水热法制备CdS的过程中引入Mn2+离子,原位合成直接Z型LaNiO_(3)/Mn_(0.2)Cd_(0.8)S异质结光催化剂。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氮气吸附-脱附测试以及电... 以LaNiO_(3)纳米颗粒为基质,在水热法制备CdS的过程中引入Mn2+离子,原位合成直接Z型LaNiO_(3)/Mn_(0.2)Cd_(0.8)S异质结光催化剂。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氮气吸附-脱附测试以及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光解水产氢测试中,LaNiO_(3)/Mn_(0.2)Cd_(0.8)S异质结光催化剂在5 h的H_(2)产量达到1 190.3μmol,相较于CdS和Mn_(0.2)Cd_(0.8)S,其H_(2)产量分别提高了 25倍和10倍。荧光和电化学实验证实,Mn2+的引入能够有效地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同时LaNiO_(3)/Mn_(0.2)Cd_(0.8)S之间异质结的构筑能有效地促进光生载流子在界面间的迁移、分离,从而促进其光解水产氢效率和稳定性的提高。结合一系列表征和活性测试结果提出直接Z型光解水反应机理,很好地阐述了其光解水产氢活性和稳定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Z型异质结 LaNiO_(3)/Mn_(0.2)Cd_(0.8)S 光解水产氢 光腐蚀 稳定性
下载PDF
PhC_(2)Cu/UiO-66-Ce Z型异质结的构建及光催化降解双氯芬酸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张筱昱 林子力 +3 位作者 刘铭浩 陈平 吕文英 刘国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82,共12页
本研究运用了一种简易操作的方法制备了PhC_(2)Cu/UiO-66-Ce(PUC)直接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PUC的形态特征、晶型结构以及化学性... 本研究运用了一种简易操作的方法制备了PhC_(2)Cu/UiO-66-Ce(PUC)直接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PUC的形态特征、晶型结构以及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以DCF作为目标污染物,考察PUC对水溶液中DCF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UC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80 min内对DCF的降解率为95.06%,其光催化反应速率比单独PhC_(2)Cu提升了3.0倍.DCF的降解率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DCF在偏酸性条件降解速率更佳.根据电子自旋共振测试和自由基捕获实验,提出反应中起主导作用的活性物种为O_(2)^(·-),贡献率接近8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炔铜(PhC_(2)Cu) UiO-66-Ce 双氯芬酸(DCF) 直接Z型异质结
原文传递
Bi_(2)O_(3)-Bi_(2)WO_(6)直接Z-scheme异质结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还原U(VI)的性能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小燕 何登武 +3 位作者 李冠超 王杨 曹小岗 刘义保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46-2654,共9页
根据能带理论,以Bi(NO_(3))_(3)·5H_(2)O为铋源,采用水热煅烧法制备了Bi_(2)O_(3)-Bi_(2)WO_(6)复合光催化材料,SEM、XRD、XP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电化学阻抗(EIS)等表征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与分析,以U(VI)为目标污染物... 根据能带理论,以Bi(NO_(3))_(3)·5H_(2)O为铋源,采用水热煅烧法制备了Bi_(2)O_(3)-Bi_(2)WO_(6)复合光催化材料,SEM、XRD、XP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电化学阻抗(EIS)等表征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与分析,以U(VI)为目标污染物,在可见光下进行光催化还原U(VI)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纯Bi_(2)WO_(6)相比,Bi_(2)O_(3)-Bi_(2)WO_(6)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当Bi_(2)O_(3)与Bi_(2)WO_(6)的摩尔比为2.4∶1时,Bi_(2)O_(3)-Bi_(2)WO_(6)的光催化活性最好,光催化活性增强归因于Bi_(2)O_(3)的加入,在Bi_(2)O_(3)与Bi_(2)WO_(6)界面形成的直接Z-scheme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传输速率,降低了其复合率;另一方面,Bi_(2)O_(3)的加入使Bi_(2)WO_(6)带隙变小,扩大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从而提高了Bi_(2)O_(3)-Bi_(2)WO_(6)光催化剂的活性。本研究为设计和合成具有高可见光活性的光催化剂和了解增强U(VI)光催化还原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铋 直接Z-scheme异质结 光催化 还原
原文传递
直接Z-型立方/六方ZnIn_2S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顺生 李少珍 +1 位作者 罗晓婧 王国宏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通过水热反应方法制备出立方相ZnIn_2S_4和六方相ZnIn_2S_4和系列不同摩尔比的复合相ZnIn_2S_4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N2吸附-脱附法及紫外-可见光漫反射等手段表征了样品... 通过水热反应方法制备出立方相ZnIn_2S_4和六方相ZnIn_2S_4和系列不同摩尔比的复合相ZnIn_2S_4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N2吸附-脱附法及紫外-可见光漫反射等手段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显微结构及吸光特性并在可见光照射下进行了甲基橙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相ZnIn_2S_4样品都具有比立方相、六方相和机械混合的ZnIn_2S_4更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当复合相ZnIn_2S_4样品中立方相与六方相摩尔比为3:7时体系的催化活性最高。这种样品被可见光照射30 min后,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5.2%。其降解机理与样品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样品中的立方相与六方相之间的密切接触而形成直接Z-型光催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可见光催化降解 水热法 直接Z-型复合光催化剂 复合相ZnIn2S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