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satility of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海涛 郑启新 +2 位作者 杨述华 吴斌 刘建湘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3期382-386,共5页
Summar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to reconstruct the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caused by traumatic injuries. These flap graftings were carried o... Summar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to reconstruct the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caused by traumatic injuries. These flap graftings were carried out from Oct. 2010 to Dec. 2012 in our department. The series consisted of 36 patients, including 21 men and 15 women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6.2 years (14-83 years) and with a medium followp period of 18 months (12-24 months). Of all the cases of acute trauma, there were 10 eases of trauma of distal tibia, 9 cases of trauma of perimalleolus, and 17 cases of trauma of midfoot and forefoot.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the patients were diabetes (2 cases), advanced age (〉65 years, 3 cases) and ciga- rette smoking (6 cases). The reverse flow sural island flap irrigation depended on lower perforators of the peroneal artery. The fasciocutaneous pedicle was 3-4 cm in width and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consisted of the superficial and deep fascia, the sural nerve, short saphenous vein, superficial sural artery together with an islet of subcutaneous cellular tissue and skin. The most proximal border of the flap was only 1.5 cm away from the popliteal skin crease and the pivot point was 5-7 cm above the tip of the lateral malleolus. All the flaps survived. No arterial crisis occurred in any case. The venous congestion occurred in 2 cases and got better after raising the limbs and bloodletting. Only in an old man, 1.5 cm necrosis of distal margin of his flap occurred and finally healed after continuous dressing change. One-stage skin grafting was performed, and all the donor sites were sutured and successfully heal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is safe and reliable to extend to the proximal third even near the popliteal skin crease. We also concluded this flap can be safely and efficiently us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large and far soft-tissue defects from the distal leg to the forefoot with more versatility and it is easier to reach the recipient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al nerve reverse island flap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下载PDF
全瓷冠修复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缺损龈壁提升后的美学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程楠 柴丛娜 +1 位作者 刘英奇 程磊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4年第4期214-220,236,共8页
目的探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缺损龈壁提升后给予全瓷冠修复的美学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因第二磨牙远中缺损行龈壁提升后给予全瓷冠修复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0例行龈壁提升后给予金属桩钴铬... 目的探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缺损龈壁提升后给予全瓷冠修复的美学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因第二磨牙远中缺损行龈壁提升后给予全瓷冠修复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0例行龈壁提升后给予金属桩钴铬烤瓷冠修复的第二磨牙远中缺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12个月的修复效果和各结构的生物力学性能分布;比较两组修复前及修复后12个月的牙周状况和美学效果评分;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评价全瓷冠修复对患牙美学效果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边缘密合性、颜色匹配、牙龈健康方面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修复前的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液(GCF)量、美学效果的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修复后12个月的GI、PD、GCF、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较修复前均明显增加,观察组的GI、PD、GCF明显小于对照组,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体、粘接剂、牙本质、牙釉质的垂直向载荷应力、斜向载荷应力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0.05);广义估计方程评价结果显示,全瓷冠修复能够减轻对患牙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生物力学性能较好;观察组修复12个月后修复满意度评价为A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缺损龈壁提升后给予全瓷冠修复能够提高美学效果评分,维持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减轻对患牙牙周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缺损 全瓷冠修复 龈壁提升 美学效果 生物力学性能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在促进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创面愈合及术后反应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广野 熊际文 +3 位作者 杨士毅 王刚 游迪迪 郜倩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在促进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创面愈合中的疗效,及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深度(osseous defect depth,OD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及疼痛应激指标的影响。方... 目的:探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在促进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创面愈合中的疗效,及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深度(osseous defect depth,OD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及疼痛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共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8)及对照组(n=48)。对照组在拔牙后不填入任何植入物,研究组填入CGF凝冻物。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面部肿胀情况、疼痛应激指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半乳糖胺(galactosamine,Ga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含量、ODD、CAL及术后生活质量[术后症状严重程度(postoperative symptom severity,PoSSe)量表]。结果:术后1、3 d,研究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72±0.56)、(2.94±0.4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1±0.61)、(3.86±0.57)分(P<0.001);术后研究组的面部肿胀度为(2.79±0.64)mm,低于对照组的(5.46±1.22)mm(P<0.001);2组术后3 d的5-HT、Gal、CGRP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分别为(2.46±0.68)ng/mL、(9.56±1.42)nmol/mL、(1.76±0.52)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3.15±0.46)ng/mL、(13.19±1.08)nmol/mL、(2.89±0.44)ng/mL(P<0.001);术后6个月,2组的ODD、CAL水平均低于术后1周,研究组分别为(4.21±0.87)、(0.48±0.12)mm,均低于对照组[(5.75±0.61)、(0.73±0.19)mm,P<0.001];研究组的各项PoS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GF可降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后患者术后疼痛应激指标水平,改善其拔牙后的疼痛及面部肿胀情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深度 临床附着水平 疼痛应激指标
下载PDF
人工真皮修复治疗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对创面愈合、指腹感觉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研究
4
作者 史一 孔钰环 秦芝霞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64-268,共5页
目的分析人工真皮修复治疗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对创面愈合、指腹感觉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的78例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人工真皮修复治疗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对创面愈合、指腹感觉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的78例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真皮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移植物存活率、手术次数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长于观察组,且手术费用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指腹感觉等级达到S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腹两点辨别觉及TAM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植皮手术相对于传统方法对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有更小的影响,可为促进创面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指腹感觉相关功能的恢复与游离植皮修复术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修复 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 创面愈合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远端开放骨折骨缺损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乔跃跃 赵勇 +2 位作者 周大鹏 解冰 薛海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髂骨植骨在股骨远端开放骨折骨缺损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3月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髂骨植骨技术治疗股骨远端开放骨折骨缺损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8...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髂骨植骨在股骨远端开放骨折骨缺损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3月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髂骨植骨技术治疗股骨远端开放骨折骨缺损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8~68岁。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Gustilo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A型8例。采用AO分型:C2型9例,C3型7例。从受伤至接受最终植骨手术时间为4~119 d。骨缺长损度2~10 cm。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膝关节功能Merchan评分。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9个月。1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感染、钢板断裂、肢体短缩及膝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膝关节功能根据Merchan评分标准评估,优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柱占位联合髂骨植骨治疗股骨远端开放复杂骨折骨缺损有助于预防感染、协助骨折复位,增加固定强度,减少植骨量,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 骨缺损 抗生素骨水泥 植骨
下载PDF
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下颌牙列缺损游离端黏膜形态差异分析
6
作者 龚志成 彭艳 +2 位作者 钟群 邬雪颖 房硕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目的:比较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技术制取的下颌牙列缺损模型游离端黏膜组织形态的差异。方法:纳入下颌Kennedy第一、二类牙列缺损患者17例,共23个游离端,分别使用口内数字印模和选择性压力印模为同一患者制取2个下颌模型。使用... 目的:比较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技术制取的下颌牙列缺损模型游离端黏膜组织形态的差异。方法:纳入下颌Kennedy第一、二类牙列缺损患者17例,共23个游离端,分别使用口内数字印模和选择性压力印模为同一患者制取2个下颌模型。使用模型扫描仪获取选择性压力印模石膏模型的三维图像,作为参照模型。在Geomagic Control 2014软件中将同一患者的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进行三维偏差分析,得到均方根误差,测量游离端牙槽嵴顶距末端基牙5、10、15 mm处的2.5 mm半径圆形区域形态差异。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偏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技术制取的游离端黏膜平均形态差异为(0.37±0.12)mm,最小形态差异为0.26 mm,最大形态差异为0.55 mm。区域形态差异与末端基牙距离呈正相关(P<0.05),其中,距末端基牙5 mm处区域形态差异为(0.14±0.11)mm,距末端基牙10 mm处区域形态差异为(0.22±0.13)mm,距末端基牙15 mm处区域形态差异为(0.39±0.16)mm。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对下颌游离端缺牙区黏膜组织形态差异整体为0.26~0.55 mm,形态差异大小与距离末端基牙的距离呈正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数字印模 选择性压力印模 牙列缺损 末端游离
原文传递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
7
作者 刘军凯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9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质缺损修复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9例,根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同种异体骨植骨,观察组50...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质缺损修复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9例,根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同种异体骨植骨,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腕关节活动度、骨代谢指标以及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开始活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旋前度、旋后度、桡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桡骨高度低于治疗前,尺偏角和掌倾角均大于治疗前,旋前度、旋后度、挠偏度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可取得与同种异体骨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更好,能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固化磷酸钙 人工骨植骨 桡骨远端骨折 骨质缺损修复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伴有内侧骨缺损的C3型股骨远端骨折
8
作者 陈丁 于娇娜 +1 位作者 于洋 严明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11-1720,共10页
目的:伴有内侧骨缺损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预后差,目前尚无治疗伴有内侧骨缺损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金标准。本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比较股骨远端外侧单钢板、逆行髓内钉和内外侧双钢板这3种治疗伴有内侧骨缺损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内固定... 目的:伴有内侧骨缺损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预后差,目前尚无治疗伴有内侧骨缺损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金标准。本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比较股骨远端外侧单钢板、逆行髓内钉和内外侧双钢板这3种治疗伴有内侧骨缺损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旨在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位43岁体重60 kg男性志愿者,无股骨骨折及骨病史,股骨X线及CT检测表明骨质条件无异常。运用螺旋CT对志愿者的股骨全长进行层厚1 mm的断层扫描,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基于CT采集数据建立伴有内侧骨缺损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仿真模型,并分别建立股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单钢板组)、逆行髓内钉(逆行髓内钉组)以及内外侧双钢板(双钢板组)固定的三维模型。模拟60 kg体重男性行走步态中单足负重中立位受力情况,对装配模型施加300 N轴向应力,观察各组模型中内植物的应力、剪切力、位移、股骨应力分布及骨折端位移情况。结果:单钢板组、逆行髓内钉组、双钢板组的内植物应力峰值分别为149.300、59.281、58.038 MPa,应力峰值均在股骨远端骨缺损部位。单钢板组、逆行髓内钉组、双钢板组的内植物剪切力峰值分别为77.867、30.136、33.505 MPa,均出现在股骨远端骨缺损部位。单钢板组、逆行髓内钉组、双钢板组的内植物位移峰值分别为1.34、1.25、0.83 mm,骨折端位移峰值分别为1.529、1.264、0.880 mm,股骨应力峰值分别为72.682、112.430、40.716 MPa。结论:在治疗伴有内侧骨缺损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3种模型中,双钢板组的内植物位移及应力峰值最小,股骨应力峰值最小,出现内固定断裂风险最低,可能是治疗伴有内侧骨缺损的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内侧骨缺损 双钢板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远端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9
作者 张博闻 铁军 +7 位作者 丁一 马国续 张梓炀 吴建科 张汉霖 康毅 赵飞 黄永禄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67-96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腓动脉穿支血管的研究,依据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使用远端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的创面,观察其对创面覆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者资料共22例,创面大小3.1 cm×1.3 cm~7.5 cm×4.6 cm。术中根据创面部位、创面状... 目的通过对腓动脉穿支血管的研究,依据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使用远端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的创面,观察其对创面覆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者资料共22例,创面大小3.1 cm×1.3 cm~7.5 cm×4.6 cm。术中根据创面部位、创面状态及大小,CTA检查腓动脉穿支分布情况,术前使用Doppler超声精准定位远端穿支选择远端合适的穿支设计皮瓣,供区直接闭合,观察切取皮瓣的血供后,将皮瓣与创面无张力缝合。结果22例患者腓动脉远端穿支皮瓣存活状态良好,其中3例患者皮瓣局部出现静脉危象,后期转归。经半年随访,19例患者患肢皮瓣不臃肿,3例患者患肢皮瓣略臃肿,均未见瘢痕形成,行走无差异。采用美国AOFAS标准评价患足功能的优良率为90.90%。结论腓动脉最远端穿支近踝关节水平通过CTA及术前Doppler超声定位,其修复足踝部小面积缺损安全性较为可靠且具有距离优势、供区直接闭合、术后皮瓣色差小、美容效果佳、无臃肿、步态自然等优点,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腓动脉穿支皮瓣 小面积缺损 临床应用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手指远节指腹缺损
10
作者 李海建 李甲 +3 位作者 王大伟 郑大伟 朱辉 赵春旭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674-676,共3页
目的 探讨[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手指远节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11例手指远节指腹缺损患者。指腹缺损面积2.0 cm×1.0 cm~4.0 cm×1.8 cm。切取皮瓣面积2.2 cm... 目的 探讨[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手指远节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11例手指远节指腹缺损患者。指腹缺损面积2.0 cm×1.0 cm~4.0 cm×1.8 cm。切取皮瓣面积2.2 cm×1.2 cm~4.5 cm×2.2 cm。结果 皮瓣均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末次随访时,指腹皮瓣颜色红润,张力正常,外形饱满,有指螺纹,指腹两点辨别觉9~16 mm,皮瓣与患指皮肤缝合处瘢痕不明显,外形接近正常手指。[足母]趾供区一期缝合,其中2例皮瓣切取宽度>1.5 cm,缝合后张力过大,局部产生张力性水疱,拆除部分缝线后换药愈合,其余患者切口无红肿、破溃,愈合良好,无瘢痕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步行均无异常。结论 采用[足母]趾腓侧游离皮瓣结合指压力套修复手指远节指腹缺损,能重建感觉,很好地恢复患指的外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节指腹缺损 [足母]趾腓侧 游离皮瓣 指压力套
下载PDF
手部不同远端蒂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毛莉颖 黄东 +5 位作者 江奕恒 张惠茹 吴伟炽 林浩 牟勇 黄国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分析手部不同远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及改善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对56例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应用远端蒂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掌背动脉皮瓣、远端蒂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等不同方法分别进行修... 目的分析手部不同远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及改善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对56例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应用远端蒂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掌背动脉皮瓣、远端蒂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等不同方法分别进行修复。结果本组53例皮瓣全部成活,早期有3例远端蒂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后出现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远端蒂皮瓣蒂部的处理是皮瓣成活的关键,在皮瓣蒂部结扎浅静脉干能够有效地降低皮瓣转位术后静脉危象的发生率,改善静脉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损伤 远端蒂皮瓣 静脉回流
原文传递
改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14
12
作者 田万成 张发惠 +3 位作者 朱大成 国建文 潘风雨 宋海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总结改进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5年4月,对15例足跟、踝关节和足前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为皮瓣提供血供,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蒂部最远可... 目的总结改进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5年4月,对15例足跟、踝关节和足前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为皮瓣提供血供,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蒂部最远可达外踝平面。其中切取单纯皮瓣12例,复合皮瓣3例,皮瓣范围7cm×6cm^11cm×8cm。供区伤口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皮瓣肿胀或血运障碍,供、受区创面均期愈合。术后获随访3~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近似,无局限性臃肿,能穿鞋正常行走,皮瓣受力处无破溃,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不需吻合血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皮肤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 岛状皮瓣
下载PDF
远端蒂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13
作者 蔡晓斌 刘云健 +1 位作者 吴凌峰 吴忠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7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4种不同类型的远端蒂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27例。皮瓣类型:指背筋膜蒂皮瓣9例,手指侧方岛状皮瓣25例,掌背动脉逆行皮瓣15例,食指背侧岛状皮瓣...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14种不同类型的远端蒂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27例。皮瓣类型:指背筋膜蒂皮瓣9例,手指侧方岛状皮瓣25例,掌背动脉逆行皮瓣15例,食指背侧岛状皮瓣8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13例,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6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7例,前臂骨间背动脉岛状穿支皮瓣7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8例,足底内侧逆行皮瓣3例,跖背动脉逆行皮瓣2例。其中血管蒂皮瓣81例,筋膜皮瓣9例,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7例。结果本组1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个月,127例远端蒂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完全坏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7例。成活的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结论远端蒂皮瓣移位修复肢体远端组织缺损安全、简便、不吻合血管,成功率高,皮瓣较薄,与受区皮肤质地、色泽比较接近等优点,是修复肢体远端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组织缺损 远端蒂皮瓣 显微修复
下载PDF
邻指皮瓣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明通 方光荣 +2 位作者 殷海滨 赵峰 刘冠英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邻指皮瓣与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09年5月-2010年5月50例指端缺损患者.缺损范围:0.8cm×1.0cm-1.5cm×2.5cm。根据病情应用邻指皮瓣修复25例,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25例。术后... 目的探讨邻指皮瓣与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09年5月-2010年5月50例指端缺损患者.缺损范围:0.8cm×1.0cm-1.5cm×2.5cm。根据病情应用邻指皮瓣修复25例,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25例。术后随访1~1.5年,对患指整体外观、伸屈功能、皮瓣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有无出现痛觉过敏及患指耐寒性进行比较。结果46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坏死及水疱,4例指动脉岛状皮瓣出现瘀紫水疱,予拆除蒂部部分缝线及换药治疗。皮瓣成活:邻指皮瓣术后患指整体外观及耐寒性较指动脉岛状皮瓣好。对伸屈功能采用芹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5,V=1,P=0.03)。对两点辨别觉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得t=2.518.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感觉恢复采用有序分类变量两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得Z=2.456,P〈0,05。、按照α=0.05检验水准,拒绝H10。两组中位数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用邻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较指动脉岛状皮瓣具有更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指皮瓣 岛状皮瓣 指动脉 指端缺损
下载PDF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第二磨牙远中骨质缺损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戈旌 杨驰 +1 位作者 郑家伟 汪湧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6-82,共7页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邻近第二磨牙出现远中骨缺损是一个广泛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无法自行修复。本文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修复技术做一综述。牙周治疗和单纯的生物膜覆盖,其骨再生效果不明显。骨移植物包括...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邻近第二磨牙出现远中骨缺损是一个广泛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无法自行修复。本文对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的修复技术做一综述。牙周治疗和单纯的生物膜覆盖,其骨再生效果不明显。骨移植物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组织工程骨,用于远中骨缺损的修复目前已取得一定疗效,但完全骨再生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下颌第二磨牙 远中骨缺损 骨修复
原文传递
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修复腕手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民 田德虎 +5 位作者 张英泽 邵新中 张克亮 韩金豹 张继春 韩久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3年12月,应用包含深筋膜、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修复掌指关节以近、近侧腕横纹以远的手及腕部伴肌腱或骨外露创面26例,男17例,女9例。年... 目的探讨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3年12月,应用包含深筋膜、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前臂远端蒂复合血管网皮瓣修复掌指关节以近、近侧腕横纹以远的手及腕部伴肌腱或骨外露创面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8~56岁。急诊修复16例,择期修复10例,皮瓣范围10 cm×5 cm^18 cm×7 cm。结果术后26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3~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不臃肿,耐磨,腕及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6~10 mm。结论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网与真皮下及深筋膜血管网经穿动脉相互联系,构成三维立体轴向的血供,是皮瓣成活的解剖基础,蒂部远端的主干血管穿支是皮瓣的血供来源。手术操作安全,成活率高,质地优良,适合修复腕手部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远端蒂皮瓣 手腕 皮肤缺损
下载PDF
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修复前后的咀嚼肌表面肌电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郁春华 陈玉琴 张富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从颌面肌肌电生理的角度,探讨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在修复前、后不同时期的肌电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门诊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27例,分别在修复前及修复后1、3和6个月对其进行肌电图检测,记录双侧颞肌前束、咬肌的峰值... 目的:从颌面肌肌电生理的角度,探讨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在修复前、后不同时期的肌电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门诊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27例,分别在修复前及修复后1、3和6个月对其进行肌电图检测,记录双侧颞肌前束、咬肌的峰值电位,计算咀嚼肌活动总体不对称指数、咬肌不对称指数、颞肌前束不对称指数和咀嚼肌功能储备指数,并将修复后各组与修复前的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修复后1个月,患者的咀嚼肌活动总体不对称指数和咬肌不对称指数较修复前增大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修复后3、6个月,咀嚼肌活动总体不对称指数、颞肌前束不对称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均减小,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咀嚼肌功能储备指数修复后逐渐减小,修复后3、6个月与修复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末端游离牙列缺损患者在义齿修复后双侧咀嚼肌的肌力平衡和功能储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患者对新义齿的适应需要3个月以上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游离牙列缺损 咀嚼肌肌电图 口颌系统
下载PDF
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邻指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志雄 耿成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7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比较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邻指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采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邻指皮瓣治疗的指端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指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者30例(Ⅰ组),采用邻指皮... 目的比较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邻指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采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邻指皮瓣治疗的指端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指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者30例(Ⅰ组),采用邻指皮瓣治疗者25例(Ⅱ组)。比较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皮瓣的温度、触觉、两点辨别觉、拇指总主活动度及患手持物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两组患者的皮瓣均成活,Ⅰ组术后6 d内有2例患者的皮瓣表皮出现小血泡,经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引流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的皮瓣远端部分坏死,表皮脱落后愈合。Ⅱ组术后2例患者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两组患者的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均满意,感觉、患指活动功能恢复良好。两组患者皮瓣的温度、两点辨别觉及持物稳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4,P=0.651;t=-1.320,P=0.192;Z=-0.139,P=0.890);Ⅱ组的触觉和患指TAM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31.87,Ⅱ组=23.96,Z=-2.186,P=0.029;Ⅰ组=32.87,Ⅱ组=22.16,Z=-2.762,P=0.006)。结论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邻指皮瓣均能有效恢复拇指指端缺损患者患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后者在恢复患指感觉和活动功能方面的疗效略优于前者,但后者疗程较长,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指端缺损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邻指皮瓣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小腿远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小容 刘玉生 +4 位作者 尹敬光 陈晓武 万里 黄静 廖旭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患者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患者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足背足跟各2例,踝前1例。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血...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患者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中老年患者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足背足跟各2例,踝前1例。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血不足及静脉回流障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切取简便,血运丰富,成活率高,对中老年患者尤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 远端蒂皮瓣 缺损
下载PDF
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玉兵 褚夫兵 +4 位作者 孙启英 李海波 田家心 吴敬涛 徐永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6期186-187,共2页
目的观察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5月笔者设计并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该处缺损创面32例。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按照国际手... 目的观察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5月笔者设计并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该处缺损创面32例。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按照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感觉功能分级标准:本组8例吻合皮神经的皮瓣感觉均恢复至S5级;未吻合皮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至S4级10例,恢复至S3级14例。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结论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