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Dongpo Culture in the UK and the US
1
作者 QIU Shicun XU Jinwe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24年第7期322-327,共6页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intricate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Dongpo Culture,epitomized by Su Shi,in the UK and the US,aiming to bolster the global recogni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and cultural values and advanc...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intricate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Dongpo Culture,epitomized by Su Shi,in the UK and the US,aiming to bolster the global recogni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and cultural values and advance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Going Out”.Su Shi’s multifaceted contributions—spanning literature,philosophy,calligraphy,and art—serve as a pinnacl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culture.This research evaluates the varied translations,monographs,biographies,journal articles,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bout Su Shi in these Western nations,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typical analysis,and comparative methods.The findings reveal a robust interest in Su Shi studies in the US,marked by a proliferation of scholarly works and translations across diverse disciplines,such as literature,art,and aesthetics,establishing the US as a leading center for Dongpo Culture studies.Conversely,the UK,despite its early engagement,shows limited scholarly outputs and significant research papers on the subject.By examining Dongpo Culture’s overseas communication path and influence paradigm,this paper seeks to enhance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self-confidence.It underscores the vital rol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in constructing a positive image of China’s national identity,facilitating its peaceful rise,and providing strategic insights for the global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po Culture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national image cultural soft power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along 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Based on AHP:A Case Study of Dongpo Bund in Huangzhou
2
作者 WANG Yanxia PENG Siq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1期1-4,9,共5页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collation,the evaluation factors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along 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were extracted,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la...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collation,the evaluation factors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along 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were extracted,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along 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was established by the AHP method.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along 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is the first-level index,including four secondary indexes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landscape,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landscape,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e and sketch,and spatial landscape experience,as well as 17 three-level indicators such as road environment landscape coordination,uniqueness of road markers and road landscape recognizability.The reli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along 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in Dongpo Bund was proved.The importance sequence of road landscape level,spatial landscape experience,landscape visual effect and plant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was obtained,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users’ satisfaction.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survey,suggestion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along 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in Dongpo Bund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along similar urban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Landscape evaluation SATISFACTION dongpo Bund
下载PDF
东坡书院述略:从苏轼与书院的关系谈起
3
作者 邓洪波 刘敏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9,共8页
苏轼在两次兴学运动中认为当“因循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今世,也即主张书院与官学并存;但是随着官学化运动的发展,苏轼转而支持官学的发展,甚至参与其中。这与他“学者,王者事也”的学校观有关。他认为,兴王化之教才是地方官... 苏轼在两次兴学运动中认为当“因循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今世,也即主张书院与官学并存;但是随着官学化运动的发展,苏轼转而支持官学的发展,甚至参与其中。这与他“学者,王者事也”的学校观有关。他认为,兴王化之教才是地方官员修建学校的目的,而官学与书院均为王化之所。目前统计的10所东坡书院,主要是后人崇拜苏轼,并以之为主祀对象的祭祀性书院,这也决定了这些书院呈现尽可能地追寻先贤遗迹,但又不完全是苏轼行迹过化之地的特点。在修建东坡书院祭祀苏轼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与地域文化因素。如常州东坡书院的修建缘于晁子健看重家族和苏轼的交往,而惠州东坡书院的修建则与当地民众将平安的希冀寄托于苏轼祭祀有关。这些对于认识书院的形成机理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书院 苏轼 苏公祠 兴学运动 教育史
下载PDF
人本、情本、民本:苏东坡的家国情怀
4
作者 舒大刚 姜雪 Zhu Yuan(译) 《孔学堂》 CSSCI 2024年第2期39-51,141-152,共25页
苏轼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仁人志士,具有鲜活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志趣。他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以伟岸的人格承接使命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利民使命,以短暂一生铸就千古英名。从宇... 苏轼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仁人志士,具有鲜活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志趣。他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以伟岸的人格承接使命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利民使命,以短暂一生铸就千古英名。从宇宙观考虑,苏轼继承了夏禹以来“敬鬼敬神而远之”的传统,在天地人神之间,他主“人本”说;他承认人生而有欲,感物有情,教化的功能端在于对人情的节制,因此在人性论方面,他主“情本”说;他认为“民可亲而不可疏,可敬而不可愚”,于君臣社稷之间,他主“民本”说。通过这些方面,可以完整地透视出苏轼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家国情怀 宇宙观 社会观 人生观
下载PDF
热爱、豁达与光明——评龚文瑞的传记写作
5
作者 明飞龙 李雅姿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3-48,共6页
龚文瑞关于王阳明、苏东坡的传记写作,是以传主与赣州的空间关系为中心展开书写的,这一方面使龚文瑞的传记写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传记中展示丰富的地方史料也为赣南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另一方面,龚文瑞采用史学与... 龚文瑞关于王阳明、苏东坡的传记写作,是以传主与赣州的空间关系为中心展开书写的,这一方面使龚文瑞的传记写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传记中展示丰富的地方史料也为赣南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另一方面,龚文瑞采用史学与文学结合的叙述方式,在拓展读者历史知识的同时,也给读者予审美想象,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人生思考。在传记中彰显出来热爱、豁达与光明的格调,是王阳明、苏东坡传记的精神底色,也是龚文瑞自我的人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苏东坡 传记写作 赣州
下载PDF
黄州,东坡多元文化的发祥地
6
作者 饶学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黄州是苏东坡重要的人生驿站,苏东坡是北宋文艺黄州高峰的首席攀登者。黄州神奇的“山水风月、农耕劳作、文化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首次铸就了东坡及其多元文化,因而黄州就成为东坡多元文化的发祥地。黄州,这座早被东坡认作是新... 黄州是苏东坡重要的人生驿站,苏东坡是北宋文艺黄州高峰的首席攀登者。黄州神奇的“山水风月、农耕劳作、文化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首次铸就了东坡及其多元文化,因而黄州就成为东坡多元文化的发祥地。黄州,这座早被东坡认作是新生地的小山城,也就成了他人生历程中的一座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州 苏东坡 东坡多元文化
下载PDF
苏东坡黄州词《南乡子·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写作时间考
7
作者 陈淑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南乡子·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一词是苏东坡在黄州重阳节涵晖楼宴席上填的。词人以诗的意境和语言,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意境深刻,影响深远。至于该词的写作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南乡子·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词的... 《南乡子·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一词是苏东坡在黄州重阳节涵晖楼宴席上填的。词人以诗的意境和语言,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意境深刻,影响深远。至于该词的写作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南乡子·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词的思想内容、从写作背景考证《南乡子·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词的写作时间、从思想情感考证《南乡子·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词的写作时间等三个方面考证其写作时间,通过考证,得出的结论是:《南乡子·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一词是苏东坡元丰三年(1080)重阳节所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南乡子·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 重阳节 写作时间考
下载PDF
从“幽人”内涵变迁看苏轼黄州时期的贬谪心态
8
作者 郭春林 刘潇涵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幽人”语汇贯穿苏诗创作全过程,而在谪宦黄州时期,“幽人”实现内涵的粉碎、颠覆与重塑。苏轼《东坡易传》丰富了“幽人”的内涵,涵盖了“幽隐”“幽囚”和“幽愤”等义项。从初至黄州的“幽囚”情感,到求道的人生尝试中“幽隐”与“... “幽人”语汇贯穿苏诗创作全过程,而在谪宦黄州时期,“幽人”实现内涵的粉碎、颠覆与重塑。苏轼《东坡易传》丰富了“幽人”的内涵,涵盖了“幽隐”“幽囚”和“幽愤”等义项。从初至黄州的“幽囚”情感,到求道的人生尝试中“幽隐”与“幽囚”心态的矛盾徘徊,促成“幽愤”心态的萌芽,从而彻底落于“幽愤之人”的自我体认,皆足以洞察苏轼演“易”所带来的痕迹,生动地展露其贬谪心态的复杂演变。从易学视角入手,为我们理解“幽人”的多重含义及其嬗变脉络指明方向,由此窥测苏轼贬谪黄州的心态,理解其贬谪心态由惊惧避祸转向自我疏解与自我观省,从而实现自身文化人格自立的内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人 苏轼 黄州时期 《东坡易传》
下载PDF
B站“东坡热”现象对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启示
9
作者 张磊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84-87,共4页
针对B站的“东坡热”现象,通过检索有关苏东坡的视频资源,筛选、分类整理出了“治愈”“吃货”“天才”“社交达人”等关键词。“东坡关键词”用网络热词的形式表达苏轼精神,是B站弘扬传统文化的成功范本,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了解大学生... 针对B站的“东坡热”现象,通过检索有关苏东坡的视频资源,筛选、分类整理出了“治愈”“吃货”“天才”“社交达人”等关键词。“东坡关键词”用网络热词的形式表达苏轼精神,是B站弘扬传统文化的成功范本,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利用网络热词,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以轻松幽默的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大学生内心。不足之处在于网络营销具有快餐化、娱乐化倾向,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流于肤浅,无法深入。据此,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心灵;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便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教育形式;利用专业学科优势,占领传统文化的网络宣传阵地,发挥其引领作用,以规约这些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东坡热”现象
下载PDF
新文创下历史文化名人IP助推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路径研究
10
作者 陈国锋 王小平 朱洪娣 《丝网印刷》 2024年第20期80-83,共4页
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这一重要的文化区域中,苏东坡IP无疑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潜力。研究历史文化名人苏东坡IP对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必要性,提取其文化符号,开发IP文创产品,塑造IP品牌,以期为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 新文创 历史文化名人 常州大运河文化带 苏东坡IP
下载PDF
比坡与厌坡:比坡文学的生成及其意义
11
作者 王天觉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6-35,共10页
古代作家常自比为东坡或被他人比作东坡,以示对苏轼的认同。另有一些作家厌恶东坡,对东坡作品予以指摘,是比坡的另类样态。比坡与厌坡生成比坡文学。比坡文学在内容上自比、他比东坡;形式上,多模拟、唱和东坡作品;风格上,多与东坡相类... 古代作家常自比为东坡或被他人比作东坡,以示对苏轼的认同。另有一些作家厌恶东坡,对东坡作品予以指摘,是比坡的另类样态。比坡与厌坡生成比坡文学。比坡文学在内容上自比、他比东坡;形式上,多模拟、唱和东坡作品;风格上,多与东坡相类。诗论家对比坡文学的批评使比坡文学理论化。比坡文学推进了苏诗经典化,确立了苏轼唯一性,孕育出新的文学经典,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比坡 厌坡 比坡文学
下载PDF
变异、虚空与元图像:关于雅克·林纳德静物画所绘“东坡游赤壁”纹青花瓷碗的阐释
12
作者 何艳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2,共11页
17世纪的法国画家雅克·林纳德在其跨越十三年的三幅静物画中,反复表现了一种或一只产自中国景德镇的“东坡游赤壁”纹青花瓷碗,使之成为其所绘“五感”或“虚空”主题静物画中的象征符号。因为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雅克·林... 17世纪的法国画家雅克·林纳德在其跨越十三年的三幅静物画中,反复表现了一种或一只产自中国景德镇的“东坡游赤壁”纹青花瓷碗,使之成为其所绘“五感”或“虚空”主题静物画中的象征符号。因为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雅克·林纳德静物画中的青花瓷碗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功能错位;“东坡游赤壁”主题的文字纹则变异为无实际意义的点线组合符号纹;而图像纹除了表现内容的变异,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寓意。另一方面,这种变异也使“东坡游赤壁”图摆脱了苏轼“赤壁”二赋或改编故事的束缚,以纯粹的“图像”身份独立呈现。雅克·林纳德的三幅静物画尤其是《中国瓷器与鲜花》,因此也展示出更加明显的“元图像”或“元绘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图 五感画 虚空画 元绘画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东坡词中的生物多样性
13
作者 董洪进 张凤琴 +1 位作者 项俊 肖云丽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共3页
从生物多样性视角研究了《苏轼词全集》中的355首词。东坡词中出现动物47种,植物72种,涉及了淡水、海洋、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和湿地生态系统;不同创作地点、词牌名的东坡词中生物多样性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从生物学角度解析东... 从生物多样性视角研究了《苏轼词全集》中的355首词。东坡词中出现动物47种,植物72种,涉及了淡水、海洋、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和湿地生态系统;不同创作地点、词牌名的东坡词中生物多样性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从生物学角度解析东坡词,为中小学的生物学和语文教学提供了跨学科的参考资料,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词 生物多样性 教学资源
下载PDF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日常饮食
14
作者 刘晗 李景燕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12,共6页
苏东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人生态度。他一生仕宦沉浮,历经贬谪,遭遇巨大的生存困境,却始终保有对生命的热爱,以诗意的心灵观照日常生活,追求“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人生态度。他一生仕宦沉浮,历经贬谪,遭遇巨大的生存困境,却始终保有对生命的热爱,以诗意的心灵观照日常生活,追求“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人生境界。在日常饮食领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赋予日常饮食以诗意,以“美食”化解生活的苦难;二是崇尚日常饮食的简朴,更加注重内在精神的富足;三是善于以雅化俗,在清雅的日常饮食中获得安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日常饮食 清欢
下载PDF
论东坡词的叙事艺术
15
作者 姜晓娟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北宋词坛名家苏东坡的词作具有典型的叙事性。主要表现在词序与正文虚实相生、借典故暗含叙事语义以及借诗意叙事丰富词作抒情意蕴三个方面。作为宋代词坛将词序发扬光大的关键人物,东坡词词序进一步发展了序文补充说明正文叙事、提前... 北宋词坛名家苏东坡的词作具有典型的叙事性。主要表现在词序与正文虚实相生、借典故暗含叙事语义以及借诗意叙事丰富词作抒情意蕴三个方面。作为宋代词坛将词序发扬光大的关键人物,东坡词词序进一步发展了序文补充说明正文叙事、提前暗示情感指向的写作手法。大量运用典故使东坡词在叙事方面不但暗含个人情绪与事件发展走向,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暗喻着人物性格,具有丰富的叙事语义。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同样影响着其词作的叙事,即事寓情、意象联想与以神雅化的创作手段共同形成东坡词诗意叙事的审美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词 叙事艺术 词序 典故 诗意叙事
下载PDF
清代民国时期四川诗坛“为东坡寿”的历史流变、特征与意义
16
作者 袁昊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为东坡寿”是清代民国时期重要的诗人雅集活动与文学现象,清代民国时期四川诗坛“为东坡寿”现象不是以翁方纲为中心的北京“为东坡寿”的地方扩展,是四川诗人自觉的诗歌行为。四川诗坛独辟“诗集代像”“拜东坡像”的寿苏形式,诗词... “为东坡寿”是清代民国时期重要的诗人雅集活动与文学现象,清代民国时期四川诗坛“为东坡寿”现象不是以翁方纲为中心的北京“为东坡寿”的地方扩展,是四川诗人自觉的诗歌行为。四川诗坛独辟“诗集代像”“拜东坡像”的寿苏形式,诗词创作注重苏东坡与蜀地之间的联系等。清代四川诗人构建了除文化与精神偶像之外的苏东坡“乡邦典型”形象,民国时期四川诗人则把苏东坡作为泅渡黑暗现实处境的精神符号。对清代民国时期四川诗坛“为东坡寿”的研究扩大了苏东坡研究范围,显示了其历史价值与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民国 “为东坡寿” 乡邦典范 精神符号
下载PDF
“以诗为文”观念演变论略--以《东坡志林》《陶庵梦忆》为例
17
作者 马晨燕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以诗为文”,即以散文文体为基础,化用吸收诗体特征成文。早期散文文体内部包含诗的因素,经由文体理论现世,散文逐步发展成熟,“以诗为文”的观念由模糊未分到清晰确立,散文的诗化倾向愈发明显,审美风格发生偏移。该观念凝聚于宋代,并... “以诗为文”,即以散文文体为基础,化用吸收诗体特征成文。早期散文文体内部包含诗的因素,经由文体理论现世,散文逐步发展成熟,“以诗为文”的观念由模糊未分到清晰确立,散文的诗化倾向愈发明显,审美风格发生偏移。该观念凝聚于宋代,并在宋代完成长期新变定型,《东坡志林》的文本样态及审美风格显示了“以诗为文”这种文体渗透观念的跳跃发展。至晚明小品,诗文跨界融通的创作观念达到成熟阶段,张岱《陶庵梦忆》集小品之大成,化诗歌句式节奏之外在、情志之内涵、意境之神韵入文,笔调自然圆熟,冲淡太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为文 晚明小品 《东坡志林》 《陶庵梦忆》
下载PDF
传统文化景区如何更好地“引客来”并“留客在”--黄州东坡赤壁景区游客停留时长和特点的调研
18
作者 徐冬梅 王静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12,共4页
黄州东坡赤壁作为黄冈文化景区的代表,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游客总数和旅游收入也有显著提升,但量的提升并未带来质的转变,游客停留时间短这一问题仍长期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步伐,成为影响东坡赤壁旅游业发展的一条软肋。本文... 黄州东坡赤壁作为黄冈文化景区的代表,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游客总数和旅游收入也有显著提升,但量的提升并未带来质的转变,游客停留时间短这一问题仍长期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步伐,成为影响东坡赤壁旅游业发展的一条软肋。本文通过对东坡赤壁游客停留时间进行调查分析,从游客体验、产品供给、科技赋能等方面探讨影响游客停留时长的关键因素,提出丰富旅游产品、融合科技元素、完善基础设施等发展建议,以期实现景区受益和游客满意的双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赤壁 游客现状 停留时间 情况调研:发展建议
下载PDF
《东坡文化与黄州》品读感言
19
作者 余彦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阐明此著脉络清晰、论述精辟等五个着重点认定苏子在黄州由苏轼嬗变为苏东坡后思想豁然开朗,眼界全新开阔,天纵文才大大提升,创作高潮在此形成。四位著者对策源于黄州的东坡文化认识全面、深刻,娴熟、高端的笔法运斤自如,从而托出... 通过阐明此著脉络清晰、论述精辟等五个着重点认定苏子在黄州由苏轼嬗变为苏东坡后思想豁然开朗,眼界全新开阔,天纵文才大大提升,创作高潮在此形成。四位著者对策源于黄州的东坡文化认识全面、深刻,娴熟、高端的笔法运斤自如,从而托出集成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文化 策源黄州 集成史著 脉络清新 论证有力 论述精辟 总括得当
下载PDF
董仲舒与苏东坡:政治思想异同比较
20
作者 李英华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苏东坡在诗文中至少有10次提及董仲舒。其中重要一点,苏东坡把董仲舒视为自己的“前身”。事实上,苏东坡与董仲舒的生平履历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其政治思想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在君道观、民本论、人性论、天人感应论、德主刑辅论,以及批判... 苏东坡在诗文中至少有10次提及董仲舒。其中重要一点,苏东坡把董仲舒视为自己的“前身”。事实上,苏东坡与董仲舒的生平履历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其政治思想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在君道观、民本论、人性论、天人感应论、德主刑辅论,以及批判秦朝暴政等方面都存在相似或相同的思想观点。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董仲舒认为,民众浑朴无知,有赖于王者施行教化;苏东坡认为,民众具有智慧,统治者应该“以民为师”和“广开言路”。其二,董仲舒主张大一统,对西汉以后的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苏东坡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可谓是后世追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先驱性人物。立足新时代,如何权衡和吸收他们的政治思想,值得今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苏东坡 政治思想 教化 大一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