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AP模型的董志塬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帅兵 李常斌 +3 位作者 杨林山 张雪蕾 杨文瑾 王雄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8-245,共8页
以董志塬为研究区,依据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及发展规划计算水资源需量。选用影响该区水资源供给及利用的三个主要因素(开源、推行节水措施和缩减地下水开采)构造8种水资源配置预案,基于WEAP模型预测董志塬三个规划年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并进... 以董志塬为研究区,依据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及发展规划计算水资源需量。选用影响该区水资源供给及利用的三个主要因素(开源、推行节水措施和缩减地下水开采)构造8种水资源配置预案,基于WEAP模型预测董志塬三个规划年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并进行最佳预案遴选。结果表明:8种配置预案在不同年份供需关系差异较大;考虑台塬区地下水系统健康的减采措施的最佳预案下,2015年(缩减开采)和2020年(缩减开采+节水措施)水资源供需基本达到平衡,2030年(缩减开采+节水措施+基于立地便利的开源)董志塬总体处于缺水状态,供水缺口为1 482万m3。可见,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水资源利用结构发生转变,水资源稀缺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从长远来看,积极寻求外调水源是实现黄土台塬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P模型 水资源利用 供需关系 董志塬
下载PDF
董志塬坡面造林地土壤水分及树种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志雄 赵嘉莹 +1 位作者 郜文旺 左涛鸣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9期52-55,共4页
针对董志塬区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等问题,结合水保大项目区林草建设实践,选取南小河沟林草大断面及典型流域造林点对其土壤含水量、土壤理化性状、林木生长量、林分密度等进行了观测调查,结果表明:林草大断面0~8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阴... 针对董志塬区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等问题,结合水保大项目区林草建设实践,选取南小河沟林草大断面及典型流域造林点对其土壤含水量、土壤理化性状、林木生长量、林分密度等进行了观测调查,结果表明:林草大断面0~8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阴坡>阳坡,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总体上阴坡>阳坡,同坡面有机质含量坡上位>坡中位>坡下位,土壤容重阳坡明显高于阴坡;同一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影响土壤含水量,密度过高的林分土壤含水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适应性 土壤水分 董志塬
下载PDF
基于小波和MK检验的董志塬年降水量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双庆 范文 于宁宇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84-90,共7页
为了研究董志塬降水规律特征,预测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应用Mann-Kendall(MK)检验和Morlet小波变换对董志塬1959-2016年的年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董志塬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存在突变性,突变起始年份分别为1962年、1970... 为了研究董志塬降水规律特征,预测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应用Mann-Kendall(MK)检验和Morlet小波变换对董志塬1959-2016年的年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董志塬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存在突变性,突变起始年份分别为1962年、1970年、1985年、1995年、2003年、2009年,突变年份间隔为10年左右;年降水量主要受2年、4年和8年的尺度周期波动影响,第一主周期为8年;年降水在整个研究的时域上丰水期与枯水期交替变化明显,以8年为周期,年降水量呈现上升下降周期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志塬 MANN-KENDALL检验 降水趋势 小波分析
下载PDF
黄土塬区马莲河流域侵蚀产沙变化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杜敏 穆兴民 何毅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6,共5页
塬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地貌类型,长期以来的土壤侵蚀导致黄土塬严重破碎,塬区生产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董志塬是现存面积最大的完整塬,马莲河位于董志塬东侧,坝库工程较少,河道输沙基本为自然过程。采用马莲河流域6个水文站195... 塬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地貌类型,长期以来的土壤侵蚀导致黄土塬严重破碎,塬区生产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董志塬是现存面积最大的完整塬,马莲河位于董志塬东侧,坝库工程较少,河道输沙基本为自然过程。采用马莲河流域6个水文站1954-2017年实测输沙资料和统计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流域及塬区土壤侵蚀产沙变化的格局。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年输沙量与输沙模数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15亿t,并以年125.38万t的速率下降。流域输沙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历了丰沙阶段(1954-1977年、1988-2003年)与枯沙阶段(1978-1987年、2004-2017年)。流域上游输沙量大于下游输沙量,产沙中心位于上游,并且由北向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产沙 输沙模数 时空变化 董志塬 马莲河流域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14)C年龄 被引量:7
5
作者 凌新颖 马金珠 +1 位作者 陈沛源 于海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2,共9页
研究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区第四系地下水与马莲河沿岸地下水、地表水水化学离子分布、氢氧同位素特征与^(14)C年龄,了解董志塬区第四系地下水的水文地球演化规律与地下水补给来源.结果表明,董志塬第四系地下水总体矿化度较低,水质较好,... 研究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区第四系地下水与马莲河沿岸地下水、地表水水化学离子分布、氢氧同位素特征与^(14)C年龄,了解董志塬区第四系地下水的水文地球演化规律与地下水补给来源.结果表明,董志塬第四系地下水总体矿化度较低,水质较好,主要由HCO_(3)-Ca型过渡到HCO_(3)-Ca-Na型水.水岩作用不强烈,受到阳离子交换反应和同离子效应影响,受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不大.董志塬地下水的δ^(2)H和δ^(18)O值在大气降水线下方且相对较贫,与现代大气降水多年加权平均特征值差异较大,说明地下水中存在有湿冷时期的古水补给成分,且来自现代大气降水补给的成分微乎其微.马莲河中下游地表水接受董志塬地下水泄流补给,马莲河源头处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14)C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董志塬深层地下水年龄在上千至上万年,结合氢氧同位素特征,认为董志塬区地下水中存在有晚更新世末期与全新世湿润时期的古降水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志塬 水化学演化 同离子效应 氢氧稳定同位素 ^(14)C定年
原文传递
董志塬核心区降雨侵蚀力时间分布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新 李启权 +5 位作者 郭佳 刘娇 岳天祥 冯强 刘相君 郑艳芬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8-1085,共8页
利用董志塬中部西峰气象站1951—2011年逐日降雨量资料,采用日雨量侵蚀力模型、趋势系数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董志塬核心区61 a来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董志塬核心区降雨侵蚀力在706.9~3 200.6 MJ... 利用董志塬中部西峰气象站1951—2011年逐日降雨量资料,采用日雨量侵蚀力模型、趋势系数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董志塬核心区61 a来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董志塬核心区降雨侵蚀力在706.9~3 200.6 MJ·mm·hm-2·h-1·a-1,平均为1 634.7 MJ·mm·hm-2·h-1·a-1;其中7—9月降雨侵蚀力占全年的72.6%,冬季自1954年以来无侵蚀性降雨发生。2 61 a来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系数为0.005,春、秋两季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夏季表现为上升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3突变检测表明,降雨侵蚀力波动幅度逐渐增加,表现为变率突变。其中,春季降雨侵蚀力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在1972年前后增加了38.5%和47.8%;夏季4个变化阶段(1951—1969年、1970—1976年、1977—1984年和1985—2011年)降雨侵蚀力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增加了36.3%和11.0%;秋季波动幅度略有减小趋势;年降雨侵蚀力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在1952—1961年、1962—1974年、1975—1986年和1987—2011年4个阶段显著上升。尽管61 a来研究区降雨侵蚀力没有明显增加,但其变率突变将造成在波峰年对土壤更严重的侵蚀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日雨量 趋势系数 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 董志塬
原文传递
1975~2015年董志塬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思齐 金钊 +1 位作者 余云龙 Henry Lin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3-1442,共10页
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方法,通过解译不同时间段(1975年、1995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董志塬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了1975年以来董志塬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地... 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方法,通过解译不同时间段(1975年、1995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董志塬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了1975年以来董志塬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1975~2015年期间,董志塬建设用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增加236.25 km2;其次是林地面积,增加158.68 k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小,增加2.06 km2。近40年来,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总体减少趋势。耕地面积与草地面积变化趋势相反,耕地面积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特点,共减少218.01 km2;草地面积则呈现"先减后增"的特点,共减少166.93 km2;未利用地面积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共减少12.02 km2。2)近40年来,土地利用变迁主要集中在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林地之间,草地和耕地之间变换频繁,是董志塬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3)董志塬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从前20年(1975~1995年)的0.03增加到后20年(1995~2015年)的0.11,说明土地转化强度显著增强;但对于土地利用程度,董志塬前20年为正(0.051),后20年为负(-0.012),表明1995~2015年期间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起到正面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志塬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 遥感影像 地理信息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