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莹莹 王二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分成肺癌组(135例)与肺炎组(69例),统计对比两组CT影像特征,分析CT薄层扫描以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不规则形病灶、边界模糊、毛刺状边界、空泡、强化、血管侵犯占比均高于肺炎组(P<0.05);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P<0.05);CT薄层扫描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分期结果和病理结果kappa值为0.916,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CT薄层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应用于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并能为临床分期鉴别提供可参考依据,便于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 薄层扫描 动态增强 周围型小肺癌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病理类型及靶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温建安 舒进鹏 +2 位作者 周旭嘉 陈涛 赵艳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病理类型及靶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CT动态增...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病理类型及靶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CT动态增强扫描,获取定量参数[灌注值、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并根据患者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86例),分析灌注值、PH、Tp与病理类型及靶向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不同病理类型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灌注值、PH水平下降,Tp更大(均P<0.05)。治疗后,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灌注值、PH水平更低,Tp更大(P<0.05)。ROC曲线显示,灌注值预测NSCLC患者远期预后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822、0.19 mL·min^(-1)·mL^(-1),PH预测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80、57.61 HU,Tp预测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41、89.92 s;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60,高于单一参数预测(P<0.05)。结论:NSCLC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病理类型无关,与靶向治疗远期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扫描 定量参数 病理类型 靶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双源螺旋CT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何丽 曹红岩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2期1641-1642,共2页
目的分析双源螺旋CT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疑似炎症性肠病患者均行双源螺旋CT小肠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螺旋CT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对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效能,比... 目的分析双源螺旋CT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疑似炎症性肠病患者均行双源螺旋CT小肠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螺旋CT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对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种炎症性肠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疑似炎症性肠病患者中52例确诊为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36例,溃疡性结肠炎16例。双源螺旋CT小肠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克罗恩病的灵敏度为94.44%(34/36),特异度为87.50%(21/24),准确度为91.67%(55/60);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灵敏度为93.75%(15/16),特异度为95.45%(42/44),准确度为95.00%(57/60)。克罗恩病的肠腔狭窄及多节段性病变占比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P<0.05)。结论双源螺旋CT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较高,依据影像学特征可有效鉴别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DCE-MRI联合DWI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袁振国 杨金永 +2 位作者 赵斌 陈立光 朱向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1696-1698,共3页
目的分析3.0TDCE-MRI联合DWI在小肝癌(SH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68个SHCC的3.0T MRI容积采集技术(LAVA),多期Gd-DTPA动态增强和弥散(DWI)影像特点。结果 SHCC在Gd-DTPA动态强化及DWI... 目的分析3.0TDCE-MRI联合DWI在小肝癌(SH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68个SHCC的3.0T MRI容积采集技术(LAVA),多期Gd-DTPA动态增强和弥散(DWI)影像特点。结果 SHCC在Gd-DTPA动态强化及DWI的影像学表现。68个SHCC病灶中,94.1%(64/68)在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5.9%(4/68)肝硬化背景明显者呈略高信号,ADC图呈略低信号。平扫T1WI86.8%(59/68)病灶表现为低信号,8.8%(6/68)表现为等信号,4.4%(3/68)表现为高信号。Gd-DTPA动态强化,75%(51/68)病灶动脉期呈高信号、门脉期及平衡期呈低信号,8.8%(6/68)病灶动脉期及门脉期呈高信号、平衡期呈低信号,11.8%(8/68)病灶动脉期强化呈稍高信号、门脉期及平衡期呈等信号,4.4%(3/68)病灶动脉期及门脉期呈无强化等信号、平衡期呈稍低信号。结论小肝癌在DWI(b=500)上表现为高信号,绝大多数小肝癌在MR动态增强图像上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因此,联合DWI和DCE-MRI明显有助于提高小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小肝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综合治疗后复发的小肝癌患者MRI平扫和动态增强各序列图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志平 陈飞 +4 位作者 戴真煜 姚立正 董从松 刘洋 潘文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868-1871,共4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综合治疗后复发的小肝癌(s HCC)患者磁共振(MRI)图像表现,提高对复发s HCC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6例HCC综合治疗后复发的s HCC患者,共44个病灶,均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6例患者在3~6月后复查MRI,分...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综合治疗后复发的小肝癌(s HCC)患者磁共振(MRI)图像表现,提高对复发s HCC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6例HCC综合治疗后复发的s HCC患者,共44个病灶,均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6例患者在3~6月后复查MRI,分析病灶图像特征。测量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癌灶(A组)与非典型强化方式癌灶(B组)的长径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MRI平扫T2压脂序列显示高信号癌灶39个(88. 64%),T1压脂序列显示低信号癌灶37个(84. 09%),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高信号癌灶41个(93. 18%),双回波序列显示含脂质成分癌灶4个(9. 09%)。MRI动态增强序列显示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癌灶30个(68. 18%),非典型强化方式癌灶14个(31. 82%),延迟期出现"假包膜"征象癌灶12个(27. 27%)。A组癌灶长径大于B组,ADC值低于B组(P均<0. 05)。结论结合MRI平扫和动态增强各序列,有利于s HCC癌灶的检出,是诊断HCC综合治疗后复发的s HCC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小肝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双源CT小肠造影双能量虚拟平扫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6
6
作者 邓丽萍 史晓喆 +1 位作者 章士正 张峭巍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2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双源CT小肠造影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源CT机对39例患者进行小肠造影检查,常规行CT平扫以及动、静脉期对比增强双能量扫描(100kVp/230mAs和l40kVp/178mAs)。利用Liver VNC软件进行后处理,获... 目的:探讨64排双源CT小肠造影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源CT机对39例患者进行小肠造影检查,常规行CT平扫以及动、静脉期对比增强双能量扫描(100kVp/230mAs和l40kVp/178mAs)。利用Liver VNC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动、静脉期的虚拟平扫CT图像。以常规CT平扫图像作为标准,对虚拟平扫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估,采用4级评分法:最高为4分(图像解剖细节清晰,完全能满足诊断),最低为1分(图像模糊,不能满足诊断)。并对常规CT平扫、动、静脉期双能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39例中有腹部病变者25例,无明显异常者14例。与常规平扫图像比较,虚拟平扫图像上所有病灶均能显示,且病灶的范围、大小亦无明显差异;两位医师对虚拟平扫图像质量的评分均>2分,两者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虚拟平扫图像完全能满足诊断要求。常规平扫、双能量动脉期、双能量静脉期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283.8750±57.1195)、(289.3750±53.1543)和(301.2917±55.3346)mGy·cm,三次扫描的DL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15,P=0.544)。结论:双源CT小肠造影检查时可仅进行双能量增强扫描,经后处理获得的虚拟平扫图像基本可取代常规CT平扫,从而可减少检查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小肠造影 虚拟平扫
下载PDF
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增强CT参数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艳 刘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1期74-76,80,共4页
目的研究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前后实施CT增强动态扫描其定量参数的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84例NSCLC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予以CT增强动态扫描,观察病灶最大径、灌注值、M/A、Tp及PH的... 目的研究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前后实施CT增强动态扫描其定量参数的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84例NSCLC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予以CT增强动态扫描,观察病灶最大径、灌注值、M/A、Tp及PH的改变情况。结果 132例患者实施靶向治疗后,参考病灶的最大径改变,有76例为好转(好转组),有28例为稳定(稳定组),有28例为进展(进展组)。治疗后好转组病灶最大径、PH及灌注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治疗前后最大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PH、Tp、M/A值、灌注值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展组治疗后病灶最大径、PH及灌注值较治疗前均增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H判定结果、灌注值判定结果分别与最大径判定结果进行判定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判定NSCLC治疗效果方面,PH值、灌注值判定结果与最大径判定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57、0.616(均P<0.05)。结论 NSCLC实施靶向治疗后,患者病灶的血流动力学及增强动态扫描的参数均发生改变,其中灌注值及PH改变能够反映治疗效果。当治疗为有效时,所得灌注值及PH均降低;为进展时,所得灌注值及PH均增大。肿瘤灌注值改变与病灶最大径对疗效判定具有一致性,可以将灌注值作为NSCLC靶向治疗效果的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CT扫描 动态增强 定量参数
下载PDF
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彭丹丹 谢春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动态MR检查,对照组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肿...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动态MR检查,对照组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肿瘤转移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对照组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及肝硬化结节诊断结果高于研究组,研究组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腺瘤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扫描诊断HCC病灶,1~3 cm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 cm研究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查中,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率高,而动态MR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病情,能够判断出肿瘤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背景 小肝癌 动态MR 64排螺旋CT 三期扫描 强化特征
下载PDF
薄层小视野高分辨MRI结合DCE-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金兴兴 岳巍 +3 位作者 韩东明 闫瑞芳 孟楠 翟战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薄层小视野高分辨MRI结合DCE-MRI对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1例经超声检出的卵巢肿块患者,均行盆腔MRI平扫、病变区薄层小视野高分辨MRI和DCE-MRI。分析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三种检查方... 目的:探讨薄层小视野高分辨MRI结合DCE-MRI对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1例经超声检出的卵巢肿块患者,均行盆腔MRI平扫、病变区薄层小视野高分辨MRI和DCE-MRI。分析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51例患者共检出57个病灶。常规MRI、薄层高分辨MRI对卵巢肿块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96%(49/57)和96.49%(5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和薄层高分辨MRI分别结合DCE-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2.98%(53/57)和100%(5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结合薄层高分辨MRI与常规结合DCE-MRI检查对卵巢肿块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层小视野高分辨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薄层小视野高分辨MRI结合DCEMRI可以明显提高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但薄层高分辨MRI尚不能取代DCE-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薄层小视野扫描 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DWI、T2WI及MRI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小肝细胞癌的定量诊断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艳军 尚伟 +3 位作者 刘枫 张颖 王娟 迟宏璐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10期1711-1713,1738,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 2WI)及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乙肝肝硬化经病理证实为SHCC患者,均行DWI、T 2WI和动态...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 2WI)及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乙肝肝硬化经病理证实为SHCC患者,均行DWI、T 2WI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在6个序列信号特征和强化特征。结果①在35例患者中T 2WI检测出SHCC有32例,检测率为91.43%,有3例未检出。DWI检出35例,两者之间在检出率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6例高分化SHCC中有4例T 2WI为稍高信号,高信号和稍低信号分别为1例;19例中分化SHCC中有17例T 2WI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1例为混杂信号。中低分化8例T 2WI均表现为稍高/高信号。低分化中2例均表现为稍高/高信号。结论DWI较T 2WI对乙肝肝硬化SHCC信躁比和载波躁声比更清晰,联合两者进行病灶观察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磁共振 动态增强扫描成像 小肝细胞癌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1
作者 林国成 曹劲松 李齐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经CT检查发现肺部孤立性结节病灶的患者74例,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肺癌的患者50例(小肺癌组),确诊为良性病灶的患者24例(良性组)...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经CT检查发现肺部孤立性结节病灶的患者74例,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肺癌的患者50例(小肺癌组),确诊为良性病灶的患者24例(良性组),比较小肺癌组患者和良性组患者的平扫CT值和增强后不同时间的CT平均值的差异,比较小肺癌患者中动态增强CT和平扫CT肿瘤症像显示率的差异,以及动态增强CT和平扫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分析。结果:小肺癌组中增强后不同时间CT平均值均高于平扫CT值及良性组增强后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肺癌中动态增强CT的分叶征显示率(94.59%)、短毛刺征显示率(74.32%)及细支气管气相显示率(78.38%)均高于平扫CT(77.03%,74.32%和54.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增强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87.30%,诊断阈值为47.89,灵敏度为75.93%,特异度为90.0%,约登指数为0.659;平扫CT诊断小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36.02%,诊断阈值为22.56,灵敏度为90.74%,特异度为20.0%,约登指数为0.107。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小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CT扫描 CT平扫 小肺癌 肺部孤立性结节病灶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联合DCE-MRI在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鲜明 童欣 +1 位作者 张莉 董萌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DCE-MRI)在小肝癌(SH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临床疑似SHCC患者80例,均行常规MRI、DCE-MRI及多b值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为20、60、100、400、600、80... 目的探讨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DCE-MRI)在小肝癌(SH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临床疑似SHCC患者80例,均行常规MRI、DCE-MRI及多b值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为20、60、100、400、600、800s/mm2时病灶的ADC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值对可疑SHCC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疑似SHCC患者,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SHCC 54例,非SHCC 26例。当b值取20、60、100s/mm2等时,SHCC与非SHCC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当b值取400、600、800s/mm2时,SHCC的ADC值明显小于非SHCC(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截断值≤1.26×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91.1%,准确度为90.4%。DWI联合DCE-MRI诊断SHCC的特异度为88.46%,较单纯DCE-MRI(61.53%)明显提高,且敏感度仍保持在90%以上。结论多b值DWI对于可疑SHCC的诊断有重要作用,联合DCE-MRI有助于SHCC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爱军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6期185-186,191,共3页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海安县中医院放射科检查的70例经胸部X线摄片疑诊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平扫和增强动态增强扫描,对其图像特征和肺肿块血...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海安县中医院放射科检查的70例经胸部X线摄片疑诊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平扫和增强动态增强扫描,对其图像特征和肺肿块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研究其临床检查价值。结果两组在肿瘤确诊率、肿块边界区分率、肺不张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发现率等比较,χ2值分别为2.429,2.374,3.718和2.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瘤感兴趣区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肿瘤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比较,t值分别为2.429,2.374,3.718和2.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周围型小肺癌,能显著提高小肺癌的确诊率,清晰显示肿瘤周边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为早期诊断、肿瘤分期和临床治疗,具有准确而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小肺癌 CT检查 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研究
下载PDF
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述国 《安徽医学》 2010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薄层动态增强表现。结果28例共发现42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2个,右叶27个,尾状叶3个。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薄层动态增强表现。结果28例共发现42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2个,右叶27个,尾状叶3个。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0%强化,10%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88.1%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多层螺旋CT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苏华 王斌 翟丽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2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GE 3.0T MR扫描仪对15例小肾癌患者行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结果。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诊断为透明细胞癌,其中...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GE 3.0T MR扫描仪对15例小肾癌患者行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结果。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诊断为透明细胞癌,其中单侧发病13例,双侧发病2例。15例患者中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13例,低信号2例,DWI序列中等高信号13例,低信号2例。动态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富血供,动脉期强化,静脉期及实质期退出2例,余13例实质期持续强化,假包膜显示清晰9例。结论小肾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指导临床手术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肾癌 动态增强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DWI、T2WI及MRI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小肝细胞癌的定量诊断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骏 廖凯兵 +4 位作者 刘红翠 严小兰 周婷 邵梦平 陈驰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7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及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小肝细胞癌(SHCC)患者的定量诊断结果。方法:选取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利用DWI、T2WI及MR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SHCC患者实施诊断,观察并分...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及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小肝细胞癌(SHCC)患者的定量诊断结果。方法:选取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利用DWI、T2WI及MR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SHCC患者实施诊断,观察并分析动态增强SHCC的强化特征以及包膜的显示;T2WI、DWI、T1WI SHCC的信号特征。结果:高分化SHCC有5例,中分化SHCC有17例,中低分化SHCC有6例,低分化SHCC有2例。在30例患者中,T2WI共检测出28例SHCC,2例未检测出;DWI检测出30例,T2WI和DWI对于SHCC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5,P>0.05)。结论:DWI对于乙肝出现肝硬化背景SHCC的信噪比(SNR)以及载波噪声比(CNR)最高,明显好于T2WI,故在临床工作实施中,需结合动态增强多序列成像以及DWI对病灶进行观察,以提升病灶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DWI) T2加权成像(T2WI) 磁共振成像(MRI) 动态增强扫描 小肝细胞癌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MRI定量参数及细胞外体积分数在非小细胞肺癌分型诊断及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郭文秀 赵鹏 +3 位作者 林祥涛 吕秉霖 杨涛 田迷迷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9期567-573,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和细胞外体积(ECV)分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型诊断及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9月—2022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病理检查确诊为NSCLC...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和细胞外体积(ECV)分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型诊断及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9月—2022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病理检查确诊为NSCLC的70例患者临床和MRI资料。70例中,男55例、女15例,年龄45~74(60.7±6.9)岁。患者均在治疗前1周内行DCE-MRI和增强T1mapping检查,测量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在MRI扫描后3 d内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检测血细胞压积,根据T1mapping检测T1值计算ECV分数。根据患者NSCLC病理分型不同将患者分为腺癌组(41例)和鳞癌组(29例),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有转移组(28例)和无转移组(42例)。观察指标:(1)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等临床基线资料;(2)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测不同观察者间检测DCE-MRI定量参数及ECV分数结果的一致性;(3)比较不同分组患者间DCE-MRI定量参数及ECV分数的差异;(4)分析不同分组间有差异的参数对NSCLC分型的诊断效能及对NSCL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5)分析DCE-MRI的定量参数V_(e)与ECV分数的相关性。结果(1)腺癌组与鳞癌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0,P<0.001)。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不同观察者间检测DCE-MRI定量参数及ECV分数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ICCK^(trans)=0.815,ICCK_(ep)=0.835,ICCV_(e)=0.871,ICCECV分数=0.853。(3)腺癌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及V_(e)分别为0.23(0.19,0.29)、0.79(0.60,0.90)、0.32(0.24,0.45),均高于鳞癌组的0.14(0.12,0.20)、0.61(0.52,0.78)、0.25(0.20,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6、2.21、2.44,P值均<0.05);2组间ECV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组的ECV分数为0.33±0.07,高于无转移组的0.2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P<0.001);2组间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及V_(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选取腺癌组和鳞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K^(trans)、K_(ep)、V_(e),分析其对NSCLC分型的诊断效能:K^(trans)的诊断效能最佳,K^(tran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95%可信区间0.743~0.929),当截断值为0.208时,其诊断腺癌与鳞癌的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86.2%。选取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ECV分数,分析其对NSCL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ECV分数的AUC为0.764(95%可信区间0.652~0.877),当截断值为0.293时,ECV分数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4.3%、特异度为81.0%。(5)NSCLC患者ECV分数与V_(e)无相关性(rs=0.071,P=0.558)。结论DCE-MRI参数K^(trans)、K_(ep)、V_(e)在诊断NSCLC的分型中,K^(trans)的诊断效能最佳,ECV分数在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中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扫描 容量转移常数 速率常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 细胞外体积分数
原文传递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洪建斌 王凌雁 伍阳 《现代医学》 2014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结果:48例中共发现65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9个,右叶42个,尾状叶4个;病灶直径平均(2.56&#...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结果:48例中共发现65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9个,右叶42个,尾状叶4个;病灶直径平均(2.56±0.31)cm。肝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93.8%),门静脉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或稍低密度(72.3%),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75.4%),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包膜完整的小肝癌患者PTEN表达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的小肝癌患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PTEN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完整包膜间呈正相关(r=0.215 2,P=0.024 1)。结论:螺旋CT薄层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特征,对于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动态增强扫描 小肝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