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2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9例临床病理特征
1
作者 陈倩倩 罗雯雯 +1 位作者 关结霞 梁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59,65,共5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EBV^(+)I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EBV^(+)I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inflammatory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EBV^(+)I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EBV^(+)I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EBV^(+)IFDCS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44.7岁。7例发生于肝,2例发生于脾。肿瘤内可见血管壁纤维样及透明变性(6/9)、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9)和上皮样肉芽肿(2/9)。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滤泡树突状细胞标志物CD21(7/9)、CD23(8/9)和CD35(9/9),部分表达SMA(6/9)和D2-40(1/9)。2例脾IgG4阳性浆细胞明显增高(80~135个/10 HPF),7例肝IgG4阳性浆细胞为0~36个/10 HPF。术后随访3~84个月,6例无瘤生存,2例转移,1例失访。结论EBV^(+)IFDCS罕见,低度恶性。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在EBV^(+)IFDC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IgG4相关疾病 EBER原位杂交 预后
下载PDF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汪亮亮 周斌 +3 位作者 余燚 侯英勇 魏淑飞 张卢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1,94,共4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肝脏3例,脾脏2例),女性3例(肝脏2例,脾...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肝脏3例,脾脏2例),女性3例(肝脏2例,脾脏1例),男女比约1.7∶1。年龄36~85岁,中位年龄66岁,平均58岁。临床多为体检或因发热、腹泻等症状检查时发现肝脏或脾脏占位,2例具有乙肝病史,1例具有乳腺癌病史,1例合并肝细胞肝癌。影像学检查示肝脏或脾脏内见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结节。镜检: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背景内见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具有轻度异型,细胞边界不清,梭形或卵圆形,呈席纹状、束状排列或单个散在分布。胞质淡染或略有嗜酸性,细胞核呈空泡状,染色质细腻,核仁可见。部分肿瘤细胞似R-S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21、CD23和CD35。8例EBER原位杂交检查均阳性。随访1~15个月,除1例肝脏有2枚肿瘤患者于术后2个月复发外,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少见,临床特征不明显,预后差异较大,诊断时需结合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肝脏肿瘤 脾脏肿瘤 ebv阳性 预后
下载PDF
EBV重激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由 李用国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467-473,共7页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是一种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病毒,它在人类生命周期中的某个时刻几乎无一例外地会感染到每个人。EBV通常能在人体B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建立长期潜伏感染,且在特定条件下可能重新激活。EBV的重激活与多种肿瘤...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是一种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病毒,它在人类生命周期中的某个时刻几乎无一例外地会感染到每个人。EBV通常能在人体B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建立长期潜伏感染,且在特定条件下可能重新激活。EBV的重激活与多种肿瘤性疾病相关,包括淋巴瘤和胃肠癌等。虽然目前没有官方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已有研究显示某些抗病毒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EBV的复制。但对于潜伏感染的治疗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更多研究来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 潜伏期 重新激活 免疫 治疗
下载PDF
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CMV和EBV共激活患儿的护理
4
作者 许淑惠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期196-198,共3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指将健康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至病人体内,目的是帮助其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allo-HSCT是地中海贫血病人能够重新获得生命...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指将健康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至病人体内,目的是帮助其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allo-HSCT是地中海贫血病人能够重新获得生命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在各大移植中心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护理
下载PDF
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治疗EBV肝损伤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5
作者 张馨慧 刘松涛 +1 位作者 王先滨 王海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76-382,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治疗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HERB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筛选和预测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治疗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HERB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筛选和预测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EBV肝损伤的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关键成分。对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治疗EBV肝损伤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其导入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利用MCC和MNC算法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利用CB-Dock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收集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的活性成分96个,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治疗EBV肝损伤的作用靶点57个。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主要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功能和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证实核心靶点STAT3、AKT1、JUN、TP53能稳定地与关键成分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金合欢素、异鼠李素结合。结论: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主要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金合欢素和异鼠李素等关键成分作用于STAT3、AKT1、JUN和TP53等核心靶点,参与细胞因子相关生物细胞过程的调节,最终起到治疗EBV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片 抗感颗粒 EB病毒 肝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通路 靶点
下载PDF
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6
作者 朱琳 吴梅 闻淑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99-0104,共6页
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探讨其与BCL-2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新发DLBCL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BV相关 DLBCL 患者的... 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探讨其与BCL-2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新发DLBCL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BV相关 DLBCL 患者的临床特征、 蛋白表达及预后比较。结果 261例DLBCL患者中EBV(+)患者比例约31.03%,与EBV(-) 组相比,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更高 (49.4% vs 64.4% ,P = 0.022),两组在性别分布、年龄、免疫学亚型、 分布特征、临床分期、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LDH)无显著差异;EBV(+)组 BCL-2 蛋白表达高于EBV (-)组(74.1%vs 60.6%,P=0.028),两组在CMYC 蛋白、双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通过Cox 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EB病毒感染、CMYC / BCL2 共表达、高危组均为 OS、PFS 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EBV感染、IPI、BCL-2、CMYC、BCL-2 /CMYC 双表达均与 EBV阳性DLBCL患者预后相关,这些指标可以初步判断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 B细胞性淋巴瘤 ebv BCL-2 CMYC 双表达 预后
下载PDF
血浆EBV DNA变化预测晚期胃癌化疗近期疗效的价值
7
作者 彭丽香 黄晏骁 +2 位作者 曾频 江长安 赵鹏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0期1694-1697,共4页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血浆EBV DNA基础值及化疗后的变化及与化疗近期疗效间的关系。方法入组350例经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确诊为进展期的符合研究条件的胃腺癌患者,采取EBV-RNA(EBVR)原位杂交法及PCR诊断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EBV(EBV诊断金标准)...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血浆EBV DNA基础值及化疗后的变化及与化疗近期疗效间的关系。方法入组350例经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确诊为进展期的符合研究条件的胃腺癌患者,采取EBV-RNA(EBVR)原位杂交法及PCR诊断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EBV(EBV诊断金标准),将原位杂交法诊断胃腺癌组织中存在EBV阳性的胃腺癌患者筛选出后,应用PCR检测胃癌患者基础值和每2周期化疗前血浆EBV-DNA表达水平的变化;每完成2周期化疗,采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病灶,依据RECIST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率。结果每完成2周期化疗后进行两两比较,血浆EBV DNA阳性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完成2周期化疗,结合阳性率,显示患者无进展人数与血浆EBV阳性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浆EBV DNA在胃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对原位杂交法诊断EBV阳性的胃腺癌患者检测血浆EBV DNA的表达来预测晚期胃癌化疗的近期疗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DNA 原位杂交法 晚期胃癌 化疗近期疗效
下载PDF
EBV多抗体、EBV-DNA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检测对儿童EB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8
作者 梁少霞 黄润笑 胡树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24-0027,共4页
研究EB病毒感染患儿在诊断过程中采用EBV多抗体、EBV-DNA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检测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EB病毒感染的患儿40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同龄儿童资料,将其... 研究EB病毒感染患儿在诊断过程中采用EBV多抗体、EBV-DNA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检测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EB病毒感染的患儿40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同龄儿童资料,将其分成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实时荧光定量法、镜检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EBV多抗体、EBV-DNA、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进行测定。结果 EBV多抗体、EBV-DNA、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以研究组较高,且P<0.05。且EBV多抗体、EBV-DNA、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患儿的EBV多抗体、EBV-DNA、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检测结果,会明显异于健康同龄儿童,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EB感染进行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使诊断的准确性提高,为患儿争取更多有效治疗时间,使其转归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小儿 ebv多抗体 ebv-DNA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EBV、HPV共感染状况真实世界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红蕾 马代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四川南充地区鼻咽癌患者EB病毒(EBV)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共感染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鼻咽镜活检证实的初诊鼻咽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分子杂交技术以及PCR荧光定量行EBV核酸定量(EBV-DNA)检测及HPV分型检测,... 目的:初步分析四川南充地区鼻咽癌患者EB病毒(EBV)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共感染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鼻咽镜活检证实的初诊鼻咽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分子杂交技术以及PCR荧光定量行EBV核酸定量(EBV-DNA)检测及HPV分型检测,分析EBV、HPV共感染状况与人口学特征、分期、治疗相关副反应、近期疗效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患者总体EBV感染率为81.7%,HPV感染率为40%,28.3%的鼻咽癌患者存在HPV和EBV共感染;中晚期患者EBV感染高于HPV感染,EBV单感染患者CR率为29.4%,HPV感染(HPV单感染+EBV/HPV共感染)患者CR率为63.6%,差异接近有统计学差异(P=0.074),四种感染状态在性别、年龄、吸烟状况、T分期等方面无差异。结论:鼻咽癌EBV感染率高于HPV,中晚期患者EBV感染率更高,<60岁患者HPV感染更常见;鼻咽癌患者存在一定比例EBV/HPV共感染状态;鼻咽癌EBV感染背景下,合并HPV感染可能是预后良好的一个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HPV ebv-DNA 共感染
下载PDF
靶向EBV潜伏膜蛋白1的单克隆抗体促进HIV相关EBV阳性伯基特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10
作者 涂小云 陈宇 +3 位作者 熊玉红 邓爱花 孙春枝 刘阳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67-472,共6页
目的制备和筛选抑制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的抗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单克隆抗体。方法人工合成EBV潜伏膜蛋白1的跨膜结构域5(transmembrane domain 5,TMD5),并以此为抗原,采用杂交瘤法制备抗TMD... 目的制备和筛选抑制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的抗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单克隆抗体。方法人工合成EBV潜伏膜蛋白1的跨膜结构域5(transmembrane domain 5,TMD5),并以此为抗原,采用杂交瘤法制备抗TMD5单抗。ELISA法测定小鼠腹水中的抗体效价。7-氨基放线菌素D(7-Aminoactinomycin D,7-AAD)/Annexin V-PE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和JC-1染色联合流式细胞术测定线粒体膜电势评估单抗对BL细胞系Daudi细胞的促凋亡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测定Daudi细胞内促存活信号通路p38-MAPK/IKK/NF-κB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过2轮筛选,获得R2-2-5E-6C和R2-2-8D-3A两种单抗,这2种单抗均能与TMD5发生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与GAPDH无免疫反应。与NC组相比,R2-2-5E-6C组和R2-2-8D-3A组处理后的Daudi细胞中Annexin V+7-AAD+细胞所占百分比增加;JC-1荧光强度<104的细胞所占百分比增加;胞内p38-MAPK、IKK和NF-κB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筛选获得的抗TMD5单抗R2-2-5E-6C和R2-2-8D-3A可通过抑制LMP1介导的p38-MAPK/IKK/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促进BL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结构域5 潜伏膜蛋白1 HIV-相关ebv-阳性伯基特淋巴瘤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EBV-miR-BART17-5p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及迁移功能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
11
作者 黄玉娟 邓雅言 +5 位作者 刘雪 陈勇 黎秋云 叶家享 张锦燕 李永强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EBV-miR-BART17-5p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 将慢病毒Vector control和EBV-miR-BART17-5p mimic分别感染至HK1-EBV细胞,记为Vector control组和Mimic组,采用RT-qPCR... 目的 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EBV-miR-BART17-5p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 将慢病毒Vector control和EBV-miR-BART17-5p mimic分别感染至HK1-EBV细胞,记为Vector control组和Mimic组,采用RT-qPCR验证慢病毒感染效果;EdU和CCK-8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BV-miR-BART17-5p靶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Vector control组比较,Mimic组HK1-EBV细胞中EBV-miR-BART17-5p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和迁移能力均明显增强(均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EBV-miR-BART17-5p能调控鼻咽癌细胞HK1-EBV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BV-miR-BART17-5p反向调控肿瘤抑制因子PTE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v-miR-BART17-5p PTEN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合并梅毒及EBV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刘健 史雪 +2 位作者 李营 张月瑛 王伟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19168-19173,共6页
目的:报道1例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eactive plasmacytosis, RP)合并梅毒(syphilis)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病例并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10月收治的1例RP合并... 目的:报道1例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eactive plasmacytosis, RP)合并梅毒(syphilis)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病例并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10月收治的1例RP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48岁,首发症状为发热伴贫血,当地医院查骨髓穿刺不能排除是多发性骨髓瘤,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尚不满足单克隆浆细胞疾病诊断标准,且合并梅毒及EBV感染,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可能性大。结论:RP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均取决于原发病,需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等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梅毒 ebv 临床表现 病理学特征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EBER原位杂交和CD35双染法在肝/脾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晓颖 李艳春 +1 位作者 张喆 赵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4-1265,共2页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特殊亚型,主要累及肝脏和脾脏。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常不同程度表达一种或几种滤泡树突细胞标志物(CD21、CD23和CD35),并且与EBV感染密切相关。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染法利用...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特殊亚型,主要累及肝脏和脾脏。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常不同程度表达一种或几种滤泡树突细胞标志物(CD21、CD23和CD35),并且与EBV感染密切相关。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染法利用探针和单克隆抗体同时在一张切片上显示的特点,可在一张切片上同时显示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良好的双染结果有利于病理医师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形态分析。因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成分较少,通常需要标记一组抗体,如CD21、CD23、CD3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ebv阳性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伴EBV阴性的DLBCL一例:附文献复习
14
作者 朱娜 左立平 +1 位作者 陈世明 王谦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及治疗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对一例AITL伴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 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及治疗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对一例AITL伴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AITL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结合病理学活检、免疫组化、PCR、血液学、影像学检查等结果,本例患者确诊为AITL伴DLBCL转化型,EBV阴性。给予R-CHOP联合西达苯胺方案治疗,4周期后疗效部分缓解。结论:AITL可转化为DLBCL,目前发病机制尚未阐明,EBV感染是其诱发因素,但非必须。临床过程中对于EBV阴性的AITL仍需予以关注,其亦有转化为DLBCL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ebv
下载PDF
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EBV感染情况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5
作者 郭贤哲 江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1303-11310,共8页
随着移植模式不断完善,RIC (减低剂量预处理)移植模式的出现使许多不适合接受常规MAC (清髓性预处理)模式的老年患者和体弱的非老年患者,也能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是在RIC-allo-HSCT (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CMV... 随着移植模式不断完善,RIC (减低剂量预处理)移植模式的出现使许多不适合接受常规MAC (清髓性预处理)模式的老年患者和体弱的非老年患者,也能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是在RIC-allo-HSCT (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CMV、EBV感染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ebv 减低剂量预处理(RIC) MAC (清髓性预处理) Allo-HSCT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EBV相关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16
作者 付晓宇 齐兴峰 叶显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1-1245,共5页
EBV相关平滑肌肿瘤(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smooth muscle tumours,EBV-SMT)属于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移植后病例和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肿瘤间质内见散在淋巴细胞和... EBV相关平滑肌肿瘤(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smooth muscle tumours,EBV-SMT)属于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移植后病例和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肿瘤间质内见散在淋巴细胞和从分化良好的梭形平滑肌细胞区域逐渐或突然过渡到偏原始的圆形平滑肌细胞区域是该肿瘤重要的形态学诊断线索;组织形态中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和坏死等与预后无关。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内存在EBV感染是诊断的关键。该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该文就EBV-SM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EBV-SMT的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肿瘤 ebv 免疫缺陷 移植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张叶萌 张莹 张延霞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1期1699-1705,1710,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CAEBV患者为CAEBV组,同期6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为IM组,64例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3...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CAEBV患者为CAEBV组,同期6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为IM组,64例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3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外周血NK细胞、B细胞水平以及CD3^(+)、CD4^(+)、CD8^(+)、CD4^(+)CD28^(+)、CD8^(+)CD28^(+)、CD4^(+)CD25^(+)、DR^(+)CD8^(+)、CD38^(+)CD8^(+)、CD4^(+)和CD8^(+)初始T细胞、记忆T细胞亚群水平。对CAEBV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结局分为存活组(n=49)和死亡组(n=15),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并对两组预后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指标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M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CD4^(+)CD25^(+)、DR^(+)CD8^(+)、CD38^(+)CD8^(+)、效应记忆CD4^(+)CD62L-CD45RO^(+)、效应记忆CD8^(+)CD62L-CD45RO^(+)更高,而NK细胞、B细胞水平、CD4^(+)CD28^(+)、CD8^(+)CD28^(+)、初始CD4^(+)CD62L^(+)CD45RA^(+)、初始CD8^(+)CD62L^(+)CD45RA^(+)水平更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AEBV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NK细胞、B细胞水平、CD4^(+)CD28^(+)、CD8^(+)CD28^(+)、初始CD4^(+)CD62L^(+)CD45RA^(+)、初始CD8^(+)CD62L^(+)CD45RA^(+)水平更低,CD4^(+)CD25^(+)、DR^(+)CD8^(+)、CD38^(+)CD8^(+)、效应记忆CD4^(+)CD62L-CD45RO^(+)、效应记忆CD8^(+)CD62L-CD45RO^(+)更高(均P<0.05)。IM组及CAEBV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在EBV DNA拷贝数、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AST、白蛋白、血清铁蛋白、CD4^(+)CD28^(+)、CD38^(+)CD8^(+)、初始CD4^(+)CD62L^(+)CD45RA^(+)、初始CD8^(+)CD62L^(+)CD45RA^(+)水平上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BV DNA>10^(5)拷贝/mL、血小板计数<50×10^(12)/L、白蛋白<30 g/L以及血清铁蛋白>5000μg/L是CAEBV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EBV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免疫功能紊乱,EBV DNA>10^(5)拷贝/mL、血小板计数<50×10^(12)/L、白蛋白<30 g/L以及血清铁蛋白>5000μg/L是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需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ebv 外周血 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
下载PDF
脾脏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
18
作者 宋红 王素芬 +1 位作者 黄曦 刘银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7-1408,共2页
患者男性,41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4年余入院。CT示脾脏体积无明显增大,脾脏实质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欠清,最大截面大小9.4 cm×7.2 cm,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考虑脾脏内脉管瘤可能(图1)。患者遂于2022年1月10日在全麻... 患者男性,41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4年余入院。CT示脾脏体积无明显增大,脾脏实质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欠清,最大截面大小9.4 cm×7.2 cm,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考虑脾脏内脉管瘤可能(图1)。患者遂于2022年1月10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腔黏连松解+脾脏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ebv阳性
下载PDF
EBV阳性髓外浆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卫颖泽 李春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EBV阳性E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等,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 目的探讨EBV阳性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EBV阳性E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等,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4、65岁,肿块分别位于右侧睾丸和右侧胸壁,肿瘤最大径分别为4.6、4.8 cm。患者均无其他部位异常及全身症状。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分布,黏附性差,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均较小,胞质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不粗、较细腻,核偏位于细胞一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不常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8、CD79a、MUM1均阳性,Kappa/Lambda限制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8%、15%。EBER原位杂交均阳性。2例均行手术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术后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EBV阳性EMP罕见,预后佳,临床无特异性,组织学、免疫表型与其他不同类型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常有重叠,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及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浆细胞瘤 ebv阳性 临床病理特征 EBER原位杂交
下载PDF
肝脏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刘雪青 叶文选 +1 位作者 沈艳玲 杨文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肝脏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患者男性,28岁,体检发现肝脏占位4个月余。镜... 目的探讨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肝脏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患者男性,28岁,体检发现肝脏占位4个月余。镜下示肿瘤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以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为背景,梭形肿瘤细胞疏松散在分布。肿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丰富、嗜伊红染,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透亮或呈空泡状,部分可见核膜皱褶、核内假包涵体及小核仁,核分裂象不易见。肿瘤内可见片状或地图样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梭形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地表达滤泡树突细胞标记物CD21、CD35、CD23,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梭形肿瘤细胞EBER呈核阳性,而背景淋巴细胞EBER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该患者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术后随访至今约14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以显著的炎细胞为背景,肿瘤细胞不易识别,认识不足极易误诊,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可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ebv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肝脏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