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iST:一种改进的通用搜索树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阳国贵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5-360,共6页
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可扩展的体系结构和支持特定领域的构件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各种新型应用领域的要求 ,为此 ,提供一个可扩展的存取结构成为对象关系数据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介绍通用搜索树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 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可扩展的体系结构和支持特定领域的构件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各种新型应用领域的要求 ,为此 ,提供一个可扩展的存取结构成为对象关系数据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介绍通用搜索树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搜索树结构 .该结构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基于该结构可以实现一些常见的搜索树形式 ,如 B+树、RD树、K- D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关系数据库 索引结构 通用搜索树结构 egist 面向对象
下载PDF
eGiST:一种改进的通用搜索树
2
作者 曹忠升 石青青 金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0-192,195,共4页
新型应用领域的出现,要求数据库系统提供支持数据类型和查询谓词可扩展的索引结构。该文首先介绍了具有这种可扩展性的通用搜索树结构(GiST),分析了GiST在结点溢出处理策略上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通用搜索树结构eGiST,提高了空间... 新型应用领域的出现,要求数据库系统提供支持数据类型和查询谓词可扩展的索引结构。该文首先介绍了具有这种可扩展性的通用搜索树结构(GiST),分析了GiST在结点溢出处理策略上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通用搜索树结构eGiST,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系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ist 通用搜索树 索引结构 R^*树 紧凑R树 数据库系统
下载PDF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及分子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伟 李艳红 +2 位作者 朱少君 巩丽 李爱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研究网膜和肠系膜胃肠道外问质瘤(E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特点,分析其克隆性,并探讨其组织来源、预后评价及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关系。方法运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CD117、CD34等)和克隆性分析技术研究12例... 目的研究网膜和肠系膜胃肠道外问质瘤(E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特点,分析其克隆性,并探讨其组织来源、预后评价及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关系。方法运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CD117、CD34等)和克隆性分析技术研究12例网膜和肠系膜胃肠道外间质瘤。结果共诊断12例EGIST,其中网膜5例,肠系膜6例。肿瘤大小3.5~29.0cm(平均12.4cm),另有1例为多发性(共34个肿瘤)。梭形细胞为主型7例,上皮样细胞为丰型2例,混合型3例。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结果:CDll7(12/12)、CD34(8/12)、平滑肌肌动蛋自(6/12)、S一100蛋白(7/12)、结蛋白均为阴性。克隆性分析结果提示EGIST为单克隆起源。结果5例网膜EGIST均无瘤生存;6例肠系膜EGIST中3例死于肿瘤,1例术后2年复发;1例多发性EGIST术后1年复发。结论EGIST与GIST为同一性质肿瘤,可能共同起源于多分化潜能的间叶干细胞或肿瘤向卡哈尔间质细胞分化。EGIST有独特的行为谱,预后评价不能完全套用GIST的评价指标。EGIST为单克隆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间质瘤 间质瘤 腹膜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克隆性分析
下载PDF
15例原发性胃肠外来源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伟贤 黄成智 +1 位作者 赵亮 姚学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外来源胃肠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7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EGISTs临床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外来源胃肠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7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EGISTs临床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5例原发性EGISTs,所有病例经病理确诊。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5岁(33~70岁)。首发症状多为腹盆腔包块或腹痛。原发部位中,有4例位于腹膜后,4例位于结肠系膜,3例位于小肠系膜,1例位于盆腔,1例位于左侧胸膜腔,1例位于胰腺被膜,1例位于小网膜囊。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1~102个月)。免疫组化显示,14例CD117表达阳性(14/15),10例CD34表达阳性(10/15),6例患者DOG-1表达阳性(6/8)。有7例患者接受基因检测,2例c-KIT基因外显子9突变,2例c-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1例PDGFRa基因外显子12同义突变,2例未检测到c-KIT基因及PDGFRa基因突变。依据改良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标准进行危险度分级,5例高危病例行R0术后接受伊马替尼靶向治疗,平均生存期为67个月;高危患者中8例未行辅助靶向治疗,平均生存期为36.58个月。有8例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转移,8例出现肿瘤相关性死亡。结论EGISTs发病率低,症状多为腹盆腔包块,预后差;其病理特征与常见的胃肠来源的GISTs相仿。R0手术切除是治疗首选,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并预防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来源胃肠间质瘤 egists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胰腺恶性间质瘤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勇 刘巍 +2 位作者 闫郡琴 林文松 郑朝晖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胃肠外恶性间质瘤(EGIS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胰腺EGIST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男,53岁,胰腺肿瘤大小30.0cm×25.0cm×20.0cm,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在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栅... 目的:探讨胰腺胃肠外恶性间质瘤(EGIS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胰腺EGIST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男,53岁,胰腺肿瘤大小30.0cm×25.0cm×20.0cm,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在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或短束状交织排列,伴上皮样细胞分化,核分裂象3-5个/10HPF。鉴别诊断包括胰腺平滑肌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117、CD34、DOG-1、CD99、Bcl-2和vimentin,不表达SMA、S-100、Desmin、CD31、Cytokeratin、NSE、CgA和Syn。患者行胰腺肿瘤切除术,诊断为胰腺EGIST。结论:胰腺EGIST临床罕见,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转移和不能手术治疗者可采取分子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恶性间质瘤 胰腺 CD117 CD34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袁媛 李健 +1 位作者 周炳喜 程黎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7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和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及其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已确诊的212例GIST和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中,GIST患者以低度危险和高度危险为主,EGIST患...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和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及其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已确诊的212例GIST和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中,GIST患者以低度危险和高度危险为主,EGIST患者以高度危险为主。CD117检测阳性率为99.06%,DOG-1阳性率为97.17%,联合检测CD117、DOG-1共同阳性率为96.23%。结论 GIST较EGIST多见,EGIST恶性程度更高,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外间质瘤 病理学
下载PDF
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莫秦良 刘标 +3 位作者 王子康 支巧明 陈少骥 赵宏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9期1596-1598,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到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34例EGIS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到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34例EGIS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33.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切除方式、肿瘤是否破裂、出血坏死、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危险度分级、Ki-67指数大小、有无复发转移、核分裂象数目、术后是否格列卫靶向治疗等因素对EGIST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切除方式、肿瘤是否破裂、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有无复发转移、核分裂象数目、术后是否格列卫靶向治疗等因素是影响EGIS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GIST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差;与GIST有相似的免疫组化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术中完整切除、避免破裂及术后予以格列卫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临床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伊马替尼 预后
下载PDF
膀胱胃肠外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溯 李明华 +3 位作者 杨华安 杜中国 张杨 杨钰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2135-2137,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尤其是膀胱胃肠外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膀胱胃肠外间质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免疫组化结果:CD117...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尤其是膀胱胃肠外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膀胱胃肠外间质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免疫组化结果:CD117(++),诊断为膀胱胃肠外间质瘤。结论:膀胱胃肠外间质瘤临床罕见,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需靠免疫组化确诊,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转移和不能手术治疗者可采取分子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胃肠外间质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前列腺部位胃肠外间质瘤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周阳 乔梁 +1 位作者 李永响 于杰 《青岛医药卫生》 2015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部位胃肠外间质瘤(EGISTs)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我院2010年至2014年收治4例发生于前列腺部位的EGISTs患者,术前诊断为前列腺肿瘤、直肠肿物,均行盆腔肿物切除术。报告其中1例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部位胃肠外间质瘤(EGISTs)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我院2010年至2014年收治4例发生于前列腺部位的EGISTs患者,术前诊断为前列腺肿瘤、直肠肿物,均行盆腔肿物切除术。报告其中1例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排便困难伴血便3月入院,直肠指诊发现直肠前壁黏膜下有一质韧肿物,考虑为直肠肿物。盆腔的B超及MRI检查均提示肿物可能来源于前列腺。盆腔肿物探查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前列腺)间叶组织肿瘤,梭形细胞为主,增生活跃,诊断为恶性EGISTs;免疫组化检查CD117、CD34均阳性。结论前列腺部位EGISTs发病与C-kit和PDGFRA基因状态有着密切联系,临床表现有会阴部酸疼不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肉眼血尿、排便困难、血便,术前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肿瘤穿刺病理免疫组化检测,治疗以手术为主,无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可行药物辅助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前列腺 免疫组化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胃肠道外间质瘤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国良 郑志超 赵岩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7年5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首次进行外科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47例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与本中心的254例胃肠间质瘤(GIST)患...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7年5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首次进行外科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47例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与本中心的254例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结果EGIST与GIST患者在年龄(χ^2=6.394,P<0.011),肿瘤大小(χ^2=60.941,P<0.001),组织学类型(χ^2=30.081,P<0.001),CD117表达(χ^2=52.99,P<0.001),CD34表达(χ^2=37.21,P<0.001)、Dog-1表达(χ^2=24.57,P<0.001),是否坏死(χ^2=10.38,P=0.006)、改良NIH危险度分级(χ^2=56.12,P<0.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GIST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78.3%、63.4%;接受R0切除的EGIST患者25例(53.2%)。R0切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R0切除患者(χ2=5.104,P=0.024)。其中,25例R0切除的患者中显示不同核分裂像、不同肿瘤直径大小、是否伴坏死与EGIST患者的预后未体现统计学意义(χ^2=2.067,P=0.151;χ^2=1.355,P=0.244;χ^2=0.912,P=0.34)。结论EGIST患者症状隐匿,不易早诊断,首次就诊时肿瘤体积往往较大。是否R0切除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胃间质瘤 临床特征 生存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