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insights into 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Eimeria tenella revealed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RNA N6-methyladenosine modification between unsporulated oocysts and sporulated oocysts
1
作者 Qing Liu Bingjin Mu +7 位作者 Yijing Meng Linmei Yu Zirui Wang Tao Jia Wenbin Zheng Wenwei Gao Shichen Xie Xingquan Zh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39-250,共12页
Evidence showed that N6-methyladenosine(m^(6)A)modific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influencing RNA fate and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e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many species.However,no information r... Evidence showed that N6-methyladenosine(m^(6)A)modific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influencing RNA fate and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e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many species.However,no information regarding m^(6)A modification in Eimeria tenella is currently available.In the present study,we surveyed the transcriptome-wide prevalence of m^(6)A in sporulated oocysts and unsporulated oocysts of E.tenella.Methylated RNA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MeRIP-seq)analysis showed that m^(6)A modification was most abundant in the coding sequences,followed by stop codon.There were 3,903 hypermethylated and 3,178 hypomethylated mRNAs in sporulated oocysts compared with unsporulated oocysts.Further joint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m^(6)A modification of the majority of gene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RNA expression.The mRNA relative expression and m^(6)A level of the selected genes were confirmed by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qPCR)and MeRIP-qPCR.GO and KEG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ially m^(6)A methylated genes(DMMG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RNA expression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processes such as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epigenetic,microtubule,autophagy-other and TOR signaling.Moreover,a total of 96 DMMGs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RNA express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protein level.GO and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of the 96 genes showed that RNA methylation may be involved in cell biosynthesis and metabolism of E.tenella.We firstly present a map of RNA m^(6)A modification in E.tenella,which 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into 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E.tene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meria tenella m^(6)A RNA methylation MeRIP-seq RNA-SEQ proteomic analysis
下载PDF
地克珠利、氨丙啉与左旋咪唑联合使用对Eimeria tenella的效力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聂奎 颜焰 +2 位作者 高俊伟 廖申权 刘应良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CAS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地克珠利与氨丙啉、左旋咪唑的联合抗球虫效果。方法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地克珠利、氨丙啉和左旋咪唑的各6个不同剂量进行优化配伍。试验设立6个药物试验组,并设药物对照组、感染不给药组和不感染不给药组.除不感染不给药组外,... 目的研究地克珠利与氨丙啉、左旋咪唑的联合抗球虫效果。方法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地克珠利、氨丙啉和左旋咪唑的各6个不同剂量进行优化配伍。试验设立6个药物试验组,并设药物对照组、感染不给药组和不感染不给药组.除不感染不给药组外,其余全部试验鸡每只接种E.tenella孢子化卵囊1×10^5个,以抗球虫指数(ACI)判定药物的疗效。结果地克珠利5mg/kg+氨丙啉240mg/kg+左旋咪唑1.5mg/kg组的雏鸡存活率为100%,相对增重率97.5%,病变值15.5,其ACI 181.97;而地克珠利2mg/kg组的ACI仅为79.35:其余各组ACI均在150-170之间。结论本试验中以地克珠利5mg/kg+氨丙啉240mg/kg+左旋咪唑1.5mg/kg为最佳抗球虫药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克珠利 氨丙啉 左旋咪唑 联合用药 eimeria tenella 疗效试验
下载PDF
抗球虫剂对Eimeriatenella裂殖子的效力试验 被引量:9
3
作者 谢明权 吴惠贤 +3 位作者 张健騑 彭新宇 谢宏料 深田恒夫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CAS 1994年第1期22-25,共4页
利用鸡胚模型研究了三种聚醚类抗生素及七种化学抗虫剂对柔嫩艾美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的效果。纯化的裂殖子用抗球虫药作用30分钟,用Hank's平衡盐溶液洗去药物后接种10~11天龄鸡胚,2.5天后收集鸡胚中的卵囊,以卵囊形成... 利用鸡胚模型研究了三种聚醚类抗生素及七种化学抗虫剂对柔嫩艾美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的效果。纯化的裂殖子用抗球虫药作用30分钟,用Hank's平衡盐溶液洗去药物后接种10~11天龄鸡胚,2.5天后收集鸡胚中的卵囊,以卵囊形成数判断药物的效果。结果证明,除Amprolium(氨丙啉)外,大部分抗球虫剂对裂殖子是有效的。各种药物的最低有效浓度为:Lasalocid(拉萨菌素)、Salinomycin(盐霉素)、Monensin(莫能菌素)、Diclazuril(杀球灵)、Ha1ofginone(常山酮)为10μg/ml;Robenidine(氯苯胍)、Decoquinate(乙羟喹酯)为10μg/ml;Clopidol(氯此酚)为500μg/ml;Nicarbazin(尼卡巴嗪)为1000μg/ml。药物剂量逐渐提高,裂殖子逐渐丧失其活性。当Lasalocid、Satin-omycin、Monensin、Diclazuril、Halofuginone、Robenidine分别达到350、150、120、200、500和700μg/ml时,所有的裂殖子完全丧失活性。本文还比较了不同投药方法的优缺点,并讨论了药物的活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球虫药 eimeria tenella 裂殖子 鸡胚模型 聚醚类抗生素 化学抗虫剂 柔嫩艾美球虫 药效试验
下载PDF
so7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表达蛋白和活菌对Eimeriatenella的免疫保护 被引量:5
4
作者 丁熙成 黄家风 蒋金书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95-97,共3页
so7为来源于E .tenella的折光体基因 ,将T vector so7克隆质粒酶切 ,构建表达载体pThioHis so7,通过酶切和SDS page检验 ,筛选阳性克隆。用表达蛋白或活菌免疫鸡 ,3周后用柔嫩艾美耳球虫攻毒。结果显示 ,鸡的相对增重率为 71.4 5 %~ 80... so7为来源于E .tenella的折光体基因 ,将T vector so7克隆质粒酶切 ,构建表达载体pThioHis so7,通过酶切和SDS page检验 ,筛选阳性克隆。用表达蛋白或活菌免疫鸡 ,3周后用柔嫩艾美耳球虫攻毒。结果显示 ,鸡的相对增重率为 71.4 5 %~ 80 .5 0 % ,相对卵囊产量为 5 9.2 7%~ 92 .0 0 %。以口服活菌 2 0 0 μg菌体蛋白组最佳 ,鸡的相对增重率为 80 .5 0 % ,盲肠相对卵囊数为 5 8.85 %。说明so7表达产物能诱导鸡对E .tenella的保护作用。因此 ,该基因编码抗原可作为基因工程苗的候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7 大肠杆菌 eimeria tenella 免疫保护 基因表达 柔嫩艾美耳球虫 表达活菌 鸡球虫病
下载PDF
NO对接种Eimeria acervulina雏鸡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申兆菊 朱蓓蕾 蒋金书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用 1日龄黄羽肉鸡研究了一氧化氮 ( NO)对接种 Eimeria acervulina雏鸡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试验设 3个对照组 (免疫对照组、感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和 3个试验组 ( L-精氨酸组、L-氨基胍组、NG-亚硝基 -L-精氨酸甲基酯组 ) ,每组 8... 用 1日龄黄羽肉鸡研究了一氧化氮 ( NO)对接种 Eimeria acervulina雏鸡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试验设 3个对照组 (免疫对照组、感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和 3个试验组 ( L-精氨酸组、L-氨基胍组、NG-亚硝基 -L-精氨酸甲基酯组 ) ,每组 8只鸡。免疫程序为 ,7日龄时初免 ,接种卵囊 3× 1 0 3 个 /只 ;1 4日龄时二免 ,接种卵囊 5× 1 0 3 个 /只 ;2 1日龄时三免 ,接种卵囊 1× 1 0 4 个 /只 ;2 8日龄时四免 ,接种卵囊 3× 1 0 6个 /只。感染对照组用于判断本试验所采用的免疫程序是否成功 ,该组鸡仅在 2 8日龄时感染卵囊 1次 ,剂量为 3× 1 0 6个 /只。 3个对照组从 7日龄开始直至扑杀当日连续口服生理盐水 0 .5 m L/次 ,2次 /d;3个试验组从 7日龄开始直至扑杀当日分别口服 5 g/L L-精氨酸溶液或 3g/L L -氨基胍溶液或 6 g/L NG-亚硝基 -L-精氨酸甲基酯溶液 ,0 .5 m L/次 ,2次 /d。 38日龄时扑杀全部试验鸡 ,取血清样本用 ELISA法测定抗体水平 ;取十二指肠样本进行肠道病变记分。试验结果表明 ,给免疫 E.acervulina的雏鸡每日口服 NO生成底物 L -精氨酸 ,可增加其血清抗体水平 ( P<0 .0 5 ) ;而口服诱导型 NO合成酶 ( i NOS)抑制剂氨基胍和原生型 NO合成酶 ( c NOS)抑制剂 NG-亚硝基 -L -精氨酸甲基酯 ,可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eimeria ACERVULINA 免疫 雏鸡 抗体 ELISA
下载PDF
鹅球虫Eimeria fulva的生活史及其感染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梅 戴亚斌 +1 位作者 李文良 陶建平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6-378,共3页
12只10日龄雏鹅分别接种7.0×10^5~1.5×10^6个孢子化Eimeria.fulva卵囊,在接种后24~264h分期扑杀.对E.fulva的生活史及其感染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动态性观察。在内生性发育过程中,E.fulva至少有2个世代的裂殖... 12只10日龄雏鹅分别接种7.0×10^5~1.5×10^6个孢子化Eimeria.fulva卵囊,在接种后24~264h分期扑杀.对E.fulva的生活史及其感染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动态性观察。在内生性发育过程中,E.fulva至少有2个世代的裂殖生殖阶段,每个成熟的裂殖体含15个左右的裂殖子。接种后168h左右,虫体进入配子生殖阶段。感染后7.5d始有卵囊排出,显露期为2.5d。25C下卵囊孢子化时间为60~84h。E.fulva可寄生于整个肠道和泄殖腔的绒毛上皮、肠腺和固有膜中,引起上皮坏死、脱落以及肠壁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以空肠和回肠较为严重。感染鹅严重腹泻,但不会发生死亡。研究结果表明,E.fulva对雏鹅具有中等程度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meria fulva 生活史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鸡Eimeria tenella致弱虫苗的实验研究及田间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兆敏 戴一洪 +1 位作者 费陈忠 邹晖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CAS 1993年第4期1-5,共5页
对双重致弱球虫疫苗(DLV虫苗)进行了实验室的安全试验。通过对380羽3日龄小鸡的3批毒力测定,强毒虫株2.5×10^4接种小鸡,死亡率均超过50%;DLV虫苗2.5×10^4剂量接种3批小鸡,未见明显临床表现,在鸡体连续5次传代,也未出... 对双重致弱球虫疫苗(DLV虫苗)进行了实验室的安全试验。通过对380羽3日龄小鸡的3批毒力测定,强毒虫株2.5×10^4接种小鸡,死亡率均超过50%;DLV虫苗2.5×10^4剂量接种3批小鸡,未见明显临床表现,在鸡体连续5次传代,也未出现明显返强现象,通过对260羽3日龄小鸡的3批免疫试验证明,DLV虫苗对10×10^5强毒株的攻击有100%的保护率,又用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消长发现,免疫后7周左右抗体效价达高峰,至14周抗体效价仍可保持在一定高度,足以对再感染具有保护力。该虫苗易于保存,一般在4℃可保存6个月以上,仍有良好的免疫效果。通过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区的男单试验,发现免疫鸡的平均发病率为2.8%,死亡率为0.48%。常规用药鸡平均发病率为11.8%,死亡率为2.9%,空白对照鸡(不用苗,不用药)平均发病率为80%,死亡率为28%(经及时抢救治疗减少了死亡率)。免疫鸡比常规用药鸡节省耗药费用0.20元/羽。在大批量扩大免疫试验中,对24,800羽鸡用苗后的平均保护率可达99.66%,死亡率为0.34%,效果十分显著,通过实验室和现场应用试验,证明DLV虫苗可靠、安全、稳定,且有高度免疫原性和足够的抗体水平及免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meriatenella致弱虫苗 田间试验 柔嫩艾美球虫 安全试验 返强试验
下载PDF
鸡盲肠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和毒害艾美尔球虫E.necatrix的发育史及其组织病变 被引量:2
8
作者 洪凌仙 林宇光 《武夷科学》 1986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鸡盲肠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和毒害艾美尔球虫(E.necatrix)是危害家鸡的二种重要球虫,呈世界性分布。厦门地区前者感染率为80%,后者45%(洪凌仙等,1984)。幼鸡严重感染后,呈厌食、拉粘液血便、生长率明显下降,并导致成批死亡(霍... 鸡盲肠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和毒害艾美尔球虫(E.necatrix)是危害家鸡的二种重要球虫,呈世界性分布。厦门地区前者感染率为80%,后者45%(洪凌仙等,1984)。幼鸡严重感染后,呈厌食、拉粘液血便、生长率明显下降,并导致成批死亡(霍夫斯塔,1972)。Tyzzer(1929)曾报道盲肠艾美尔球虫和毒害艾美尔球虫的生活史,但对两种球虫的无性生殖代数不甚明确,特别对毒害艾美尔球虫的发育史较为简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配子体 裂殖子 eimeria tenella E.necatrix 发育史
下载PDF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in the intestinal mucosa of Eimeria-infected animals 被引量:2
9
作者 Tamara Munoz-Caro Liliana Machado Ribeiro da Silva +2 位作者 Zaida Renteria-Solis Anja Taubert Carlos Hermosill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4期301-307,共7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ce of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 in vivo by analysing intestinal sections from experimentally Eimeria bovis-and naturally Eimeria arloingi-infected animals.Methods:Intestin...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ce of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 in vivo by analysing intestinal sections from experimentally Eimeria bovis-and naturally Eimeria arloingi-infected animals.Methods:Intestinal samples of Eimeria arloingi-and Eimeria bovis-infected animals were analys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fluorescence approach by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Results:Classical NET components were confirmed by co-localization of extracellular DNA being decorated with neutrophil elastase and histones in Eimeria-infected tissue samples.Here,extrusion of NETs was exclusively detected in intestinal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 infiltrating Eimeria-infected sites.In vivo NETs were either found in close proximity or in direct contact to different Eimeria stages suggesting a stage-independent process.NETs were also found within the gut lumen driven by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 that were contacting released oocysts.Conclusions:We postulate that NETs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nate defence reactions in coccidiosis therefore significantly altering the outcome of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meria bovis eimeria arloingi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APICOMPLEXA COCCIDIOSIS
下载PDF
阿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 arloingi)生活史的内生殖虫体特征和有性生殖期的超微结构
10
作者 洪凌仙 蒋弘平 林宇光 《武夷科学》 1986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山羊球虫病较为常见,病原约有14种(洪凌仙等,1983;Levine et al 1967;Le-vine,1973)。阿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 arloingi)是山羊球虫病的一种重要病原,呈世界性分布,感染率高而致病性强,严重者常由于病羊贫血或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死亡。有... 山羊球虫病较为常见,病原约有14种(洪凌仙等,1983;Levine et al 1967;Le-vine,1973)。阿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 arloingi)是山羊球虫病的一种重要病原,呈世界性分布,感染率高而致病性强,严重者常由于病羊贫血或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死亡。有关本虫的生活史,Lotze(1953)曾有研究报道。国内对该虫的病原生物学的资料十分贫乏。洪凌仙等(1983)首次报告福建山羊球虫计有11种,平均感染率85%,其中阿氏艾美尔球虫感染率高达70%虫,虫种的百分比为49。本项研究主要针对本虫在病羊肠组织的内生殖期虫体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对本虫的有性生殖期作进一步的超微结构研究,为防治本球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配子体 大配子体 eimeria arloingi 有性生殖 超微结构 生活史
下载PDF
家鸭、番鸭和骡鸭对Eimeria aythyae的易感性试验(英文)
11
作者 聂奎 G.Fort +2 位作者 P.Yvoré O.Sercy A.Pascalon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1-26,共6页
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对家鸭、番鸭和其杂交种———骡鸭进行人工感染潜鸭艾美尔球虫(Eimeriaaythyae)易感性的比较试验 ,每只试验鸭口服接种潜鸭艾美尔球虫孢子化卵囊 750 0 0个。试验结果表明 ,三种鸭对潜鸭艾美尔球虫易感 ,番鸭和骡鸭最... 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对家鸭、番鸭和其杂交种———骡鸭进行人工感染潜鸭艾美尔球虫(Eimeriaaythyae)易感性的比较试验 ,每只试验鸭口服接种潜鸭艾美尔球虫孢子化卵囊 750 0 0个。试验结果表明 ,三种鸭对潜鸭艾美尔球虫易感 ,番鸭和骡鸭最易感。可见感染鸭的增重明显降低 ,同时 ,感染血总蛋白和总脂质水平也发生变化 ,受感染的番鸭的血总蛋白水平在感染后第 3d显著增高 (p <0 .0 1) ,被感染的番鸭和家鸭的总脂质水平在感染后第 6d显著降低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meria aythyae 潜鸭艾美尔球虫 易感性 家鸭 番鸭 骡鸭
下载PDF
柔嫩艾美尔球虫厦门株(Eimeria tenella)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克夫 章军 +2 位作者 李雪松 刘仁海 徐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2-575,共4页
采用单卵囊分离方法从厦门地区饲养的鸡盲肠中获得艾美尔球虫.经显微观察、测量和感染实验.从寄生部位、卵囊形态、孢子化时间和潜伏期等指标测定.实验结果:采用琼脂板方法分离和挑选单卵囊方法进行感染效果理想。单卵囊感染小鸡成... 采用单卵囊分离方法从厦门地区饲养的鸡盲肠中获得艾美尔球虫.经显微观察、测量和感染实验.从寄生部位、卵囊形态、孢子化时间和潜伏期等指标测定.实验结果:采用琼脂板方法分离和挑选单卵囊方法进行感染效果理想。单卵囊感染小鸡成功率为60%.该球虫寄生在鸡盲肠部位.其余部位未发现.卵囊形态长卵圆形.长25.80(23.5~28.5).宽20.86(18.5~23.5).长/宽:1.23(1.21~1.27).27℃条件下孢子化时间为20h..潜伏期为146h.与国内一些株进行比较存在差别.确定该艾美尔球虫为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并定名为柔嫩艾美尔球虫厦门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尔球虫 生物学 卵囊形态 单卵囊 显微观察 厦门地区 分离方法 寄生部位 感染实验 指标测定 潜伏期 孢子化 琼脂板 盲肠 时间 挑选 行比 小鸡
下载PDF
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地理株研究Ⅰ.11株巨型艾美耳球虫的分离与基本特征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陶建平 辛玲 +2 位作者 李文超 戴亚斌 沈永林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9-352,共4页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 ,从江苏、安徽、山东、广东、福建和上海等省 (市 ) 10个地区的鸡场及美国的球虫病疫苗中获得了 11株纯种球虫。根据下列特征 :(1)卵囊的大小、形态和颜色 ;(2 )孢子囊的大小和形态 ;(3)形状指数 (卵囊长宽之比 ) ;(...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 ,从江苏、安徽、山东、广东、福建和上海等省 (市 ) 10个地区的鸡场及美国的球虫病疫苗中获得了 11株纯种球虫。根据下列特征 :(1)卵囊的大小、形态和颜色 ;(2 )孢子囊的大小和形态 ;(3)形状指数 (卵囊长宽之比 ) ;(4 )虫体肠道中的寄生区 ;(5 )肉眼病变的性质 ;(6 )最早孢子发育时间 ;(7)最短的潜在期 ,对这 11株纯种球虫作了鉴定。结果表明 ,11株纯种球虫均为巨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maxima Tyzzer,192 9)地理株。应用 SPSS软件系统 ,对各株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11株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艾美耳球虫 地理株 卵囊 分离 繁殖
下载PDF
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地理株研究 Ⅱ.11株巨型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陶建平 李文超 +2 位作者 辛玲 戴亚斌 沈永林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1,共3页
分别用 0 .1× 10 4、1× 10 4、10× 10 4个 /只孢子化卵囊的剂量感染黄羽肉公雏 ,以临床症状、肉眼病变、平均增重、病变记分和死亡率为判定指标 ,对 11株 E.maxima的致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各虫株引起的临床症状... 分别用 0 .1× 10 4、1× 10 4、10× 10 4个 /只孢子化卵囊的剂量感染黄羽肉公雏 ,以临床症状、肉眼病变、平均增重、病变记分和死亡率为判定指标 ,对 11株 E.maxima的致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各虫株引起的临床症状和各病死鸡的肉眼病变基本相似。各感染组的增重 (0 .1× 10 4组例外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在感染 10× 10 4个 /只的剂量时 ,上海株增重最少 ,苏州株和龙岩株增重最多 ;扬州株的病变记分最大 ,苏州株和龙岩株的最小 ,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扬州株、连云港株、福州株、广州株和美国株引起鸡死亡 ,死亡率分别为 2 0 %、10 %、10 %、10 %和10 %。结论 :11个虫株均有致病性 ,扬州株和上海株的致病力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重 巨型艾美耳球虫 上海株 致病性 致病力 地理株 肉眼 感染 眼病变 死亡率
下载PDF
癸氧喹酯对AA肉鸡感染Eimeria tenella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都业良 张灿 +2 位作者 刘焕奇 张启迪 邹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共4页
通过测定抗球虫指数来衡量癸氧喹酯对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疗效。结果表明癸氧喹酯低中高剂量组(13.6、27.2mg/kg和54.4mg/kg)抗球虫水平都达到了优秀,抗球虫指数分别为181.29、182.65和181.61。癸氧喹酯与马杜霉素联合用药组(13.6mg/... 通过测定抗球虫指数来衡量癸氧喹酯对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疗效。结果表明癸氧喹酯低中高剂量组(13.6、27.2mg/kg和54.4mg/kg)抗球虫水平都达到了优秀,抗球虫指数分别为181.29、182.65和181.61。癸氧喹酯与马杜霉素联合用药组(13.6mg/kg+2.5mg/kg)和癸氧喹酯与妥曲珠利联合用药组(13.6mg/kg+12.5mg/kg)的药效突出,抗球虫指数达到了194.37和197.89。试验说明癸氧喹酯能够有效的抑制球虫病的发生,联合用药效果尤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氧喹酯 柔嫩艾美耳球虫 抗球虫指数 药效
下载PDF
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早熟株与毒株的繁殖力和致病性比较试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群 陈宏武 +1 位作者 索占伟 彭嘉鹏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5,共2页
对经 15代选育的堆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acervulina)北京株的早熟株与其毒株的繁殖力和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证实早熟株的潜隐期比毒株缩短 2 7h,繁殖力有所下降 ;对致病性的研究显示 ,早熟株感染后对鸡只增重的影响较小 ,而且肠道... 对经 15代选育的堆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acervulina)北京株的早熟株与其毒株的繁殖力和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证实早熟株的潜隐期比毒株缩短 2 7h,繁殖力有所下降 ;对致病性的研究显示 ,早熟株感染后对鸡只增重的影响较小 ,而且肠道病变记分亦较毒株下降。由此认为 ,该早熟株符合球虫早熟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型艾美耳球虫 早熟株 毒株 繁殖力 致病性
下载PDF
不同表达条件对Eimeria tenella丙二酰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铭飞 覃宗华 +5 位作者 谢明权 袁建丰 吕敏娜 余劲术 吴彩艳 蔡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58-1165,共8页
为探讨不同原核表达载体、不同表达温度对重组表达Eimeria tenella丙二酸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活性的影响,以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的E.tenellaⅡ型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丙二酰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Et-MCAT)编码序列为基础,分别设计引物... 为探讨不同原核表达载体、不同表达温度对重组表达Eimeria tenella丙二酸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活性的影响,以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的E.tenellaⅡ型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丙二酰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Et-MCAT)编码序列为基础,分别设计引物扩增完整ORF,采取截除信号肽而保留转导肽以及切除信号肽和转导肽的不同策略,选择pMAL-c2x、pET-32a(+)和pProExHTa3种不同表达载体分别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DE3)后,在不同条件下诱导表达,利用酮戊二酸脱氢酶(KDH)偶联系统测定表达产物的酶活性,以评价不同表达策略对表达效果和表达产物活性的影响。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惟切除信号肽和转导肽后的功能蛋白编码区能表达,Rosseta(DE3)/pMAL-c2x-mcat体系的可溶性表达量高于Rosseta(DE3)/pET-32a(+)-mcat,但二者表达产物的酶活性相似,且均随着诱导温度的降低其可溶性蛋白表达量增加。但Rosseta(DE3)/pProExHTa-mcat体系仅能表达不溶性蛋白,且复性后无酶活性,改变诱导温度对表达效果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表达载体和诱导温度对大肠杆菌所表达EtMCAT的活性及其表达形式有显著影响,其中融合标签和表达温度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涵体表达的重组酶即使复性处理仍难达到酶活性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丙二酰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 表达载体 酶活性
下载PDF
15株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对五种抗球虫药的抗药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05
18
作者 孔繁瑶 宁长申 殷佩云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2-308,共7页
应用 AA 肉鸡,检测了采自我国12个省区的15株 Eimeria tenella 对5种抗球虫药的敏感性。根据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相对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减少率3项指标综合判定,对莫能霉素、氨丙啉、克球粉、氯苯胍和杀球灵具有不同程度抗药性的虫... 应用 AA 肉鸡,检测了采自我国12个省区的15株 Eimeria tenella 对5种抗球虫药的敏感性。根据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相对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减少率3项指标综合判定,对莫能霉素、氨丙啉、克球粉、氯苯胍和杀球灵具有不同程度抗药性的虫株分别占80%,66.6%,53.3%,53.3%和0%。不同地区虫株的抗药谱和抗药程度存在差异。多数虫株对2种或2种以上的抗球虫药具有复合抗药性。此外,研究制订了比较适用的检测球虫抗药性的判定方法和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抗药性 莫能霉素 氨丙啉
下载PDF
柔嫩艾美球虫(Eimeria tenella)体外细胞培养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宋翠萍 沈永林 汪志楷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1-155,共5页
试验比较了玻璃珠层析法、DEAE纤维素层析法、G3漏斗过滤法3种提纯柔嫩艾美球虫(Eimeriatenella)子孢子的方法。柱高8cm、直径200μm的玻璃珠柱用pH8.0的Ringer′s缓冲液作洗脱液提纯子孢子... 试验比较了玻璃珠层析法、DEAE纤维素层析法、G3漏斗过滤法3种提纯柔嫩艾美球虫(Eimeriatenella)子孢子的方法。柱高8cm、直径200μm的玻璃珠柱用pH8.0的Ringer′s缓冲液作洗脱液提纯子孢子,回收率为64.1%,子孢子洗脱高峰期集中,且易于无菌操作;柱高5cm的DEAE纤维素柱用pH8.0的甘氨酸缓冲液作洗脱液,提纯子孢子回收率为63.2%,但严格无菌操作困难;G3漏斗法易无菌操作,方法简便,但提纯效果不理想,回收率为25%,有少量杂质。结果表明,玻璃珠柱层析法可作为细胞培养用提纯子孢子的首选方法。提纯的子孢子接种于体外培养的鸡原代肾细胞,在MEM细胞形成培养液(含10%的犊牛血清)和MEM细胞维持培养液(含5%的犊牛血清和5%的水解乳蛋白)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能够发育到卵囊阶段;E.tenela在体外细胞培养中的发育与鸡体内发育的过程和时间基本相似,都经过子孢子→第一代裂殖体→第二代裂殖体→配子体→卵囊等阶段。试验也表明,水解乳蛋白作为营养补充物是E.tenela子孢子发育到卵囊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球虫 提纯 鸡原代肾细胞 体外培养
下载PDF
三株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的繁殖力和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群 蒋金书 +2 位作者 韩谦 李纪平 张永斌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97-100,共4页
分别用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弱毒株、鸡胚适应株和强毒株孢子化卵囊1000个/只,给10日龄无球虫雏鸡免疫接种,逐日检查粪便并进行克粪便卵囊(O.P.G.)计数,结果发现早熟弱毒株和鸡胚适应株的潜隐期均有不同程度缩短,繁殖... 分别用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弱毒株、鸡胚适应株和强毒株孢子化卵囊1000个/只,给10日龄无球虫雏鸡免疫接种,逐日检查粪便并进行克粪便卵囊(O.P.G.)计数,结果发现早熟弱毒株和鸡胚适应株的潜隐期均有不同程度缩短,繁殖力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进行了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株球虫的免疫原性比较:分别用三株卵囊免疫雏鸡,免疫剂量为1000个/只,免疫后14d各用1000个/只强毒株卵囊攻虫,逐日进行O.P.G.计数,发现各组免疫鸡攻虫后的卵囊产量均大大下降,其中以强毒株免疫攻虫组的排出卵囊量最低,仅为未免疫组的1.23%,早熟株和鸡胚株免疫鸡攻虫的排出卵囊量相近,分别为未免疫组的7.35%和7.23%。由此可见,三株柔嫩艾美尔球虫均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早熟株 繁殖力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