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心肌炎病毒(EMCV)感染昆明小鼠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郑剑纲 郝至立 +3 位作者 曹志刚 孙盼盼 孙娜 李宏全(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32-2237,共6页
目的:建立EMCV感染昆明小鼠模型。方法:6~8周龄昆明小鼠,雌雄各半,分为空白对照组和EMCV高(100TCID50/20 g)、中(10 TCID_(50)/20 g)、低(1 TCID50/20 g)剂量组。分别于EMCV感染5 d、7 d、9 d、11 d、13 d、15 d称重,眼眶采血后,断颈处... 目的:建立EMCV感染昆明小鼠模型。方法:6~8周龄昆明小鼠,雌雄各半,分为空白对照组和EMCV高(100TCID50/20 g)、中(10 TCID_(50)/20 g)、低(1 TCID50/20 g)剂量组。分别于EMCV感染5 d、7 d、9 d、11 d、13 d、15 d称重,眼眶采血后,断颈处死。取心、脑、肝和脾组织,计算各器官脏器指数;qRT-PCR检测心、脑、脾、肝和外周血病毒载量;qRT-PCR检测心和脑IL-1β、IL-6和TNF-α mRNA表达量;取心和脑,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损伤。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的EMCV感染小鼠5 d时,能显著提高心脏指数(P<0.05)和极显著提高脾脏指数(P<0.01);qRT-PCR结果显示EMCV感染9 d时,小鼠心、脑、肝、脾和外周血病毒载量最高,中、低剂量EMCV感染小鼠各脏器中的病毒载量很低;高剂量的EMCV感染小鼠9 d时,心和脑IL-1β(P<0.01)、IL-6(P<0.001)和TNF-α(P<0.01)极显著升高;9 d时,高剂量EMCV引起心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空泡化病变;5~9 d时,高剂量EMCV引起脑组织脑膜增厚、脑膜下血管扩张和出血、脑白质血管扩张形成血管套。结论:EMCV攻毒剂量为0.2 ml 100 TCID_(50)/20 g时,成功建立EMCV感染昆明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昆明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Changes in the Nuclei of Infected Cells at Early Stages of Infection with EMCV
2
作者 Zaven A. Karalyan Hranush R. Avagyan +4 位作者 Hovakim S. Zakaryan Liana O. Abroyan Lina H. Hakobyan Aida S. Avetisyan Elena M. Karalova 《CellBio》 2013年第3期125-130,共6页
By the methods of quantitative cytophotometry, we have identified the changes in the nucleus and of some intranuclear compartment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infection with 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MCV). They can be c... By the methods of quantitative cytophotometry, we have identified the changes in the nucleus and of some intranuclear compartment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infection with 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MCV). They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early 1 - 2 hours post infection (hpi) and temporary increase (duration about 1 hour) in the content of the acidic proteins of the nucleolus, changing their decline to the control values. Then (after 1 - 2 hours) follows an increase in RNA content of nucleoli to 4 hours post infection (the process takes about 2 hours). The increase in RNA content in nucleoli is in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ime (slightly behind) with the activation of PML bodies (2 - 4 hpi). Then, the RNA content in nucleoli decreased to the control values, while simultaneously decreasing activity of PML bodies (ranging from 5 - 6 hpi). The early stages of infection EMCV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the tendency to increase in the size of the nuclei of infected cells, and preserve at a later time. Then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RNA content in the nucleus, roughly coinciding with the increased content of RNA in the nucleo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cv ACIDIC PROTEINS RNA NUCLEOLUS NUCLEUS
下载PDF
分离自比处时和希腊的两株脑心肌炎病毒(EMCV)致病性,抗原性及分?…
3
作者 刘文兴 《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 1998年第3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emcv 致病性 抗原性 分子特性
下载PDF
脑心肌炎病毒(EMCV)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蔡燕飞 朱瑞宇 +1 位作者 陈蕴 金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7,共6页
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al entry site,IRES)已被广泛运用于蛋白的表达中,如应用于Clontech公司推出的pIRES2质粒对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但是由于对EMCV的IRE... 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al entry site,IRES)已被广泛运用于蛋白的表达中,如应用于Clontech公司推出的pIRES2质粒对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但是由于对EMCV的IRES了解还不够深入而在利用EMCV的IRES进行基因表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红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报告基因,通过分子克隆、荧光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Western blot等分子细胞生物学手段,对EMCV的IRES末端序列与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EMCV的IRES末端序列对其IRES的活性影响极大,而人们常用的报告基因EGFP本身也可能存在I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莪术醇抗脑心肌炎病毒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盼盼 侯震 +5 位作者 郝至立 郑剑纲 孙娜 范阔海 尹伟 李宏全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1-348,共8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发现莪术醇抗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GeneCards数据库获得莪术醇抗EMCV的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STRING和DAVID...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发现莪术醇抗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GeneCards数据库获得莪术醇抗EMCV的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STRING和DAVID数据库构建靶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对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莪术醇抗EMCV靶点-通路网络;通过AutoDock Vina 1.1.2分析莪术醇与靶蛋白的结合能及结合模式。【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莪术醇抗EMCV的潜在靶点有9个,其中丝裂原活化激酶1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MAPK14)、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白蛋白(albumin,ALB)、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可能是莪术醇抗EMCV的核心靶点,所得靶点参与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等代谢通路,功能涉及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产生、蛋白激酶活性和药物结合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4种核心靶蛋白与莪术醇之间存在较强的结合能,均存在疏水形式的结合,其中ALB、STAT1和IL2与莪术醇之间还存在氢键结合。【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MAPK14、STAT1、ALB和IL2是莪术醇发挥抗EMCV作用的潜在靶点,本研究为莪术醇作为抗EMCV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脑心肌炎病毒(emcv)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靶点
下载PDF
Caveolin-1在EMCV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
6
作者 刘杨 赵克学 +2 位作者 许淑娟 刘翊忠 李琼毅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2253-2262,共10页
脑心肌炎病毒(EMCV)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但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小窝蛋白-1(Caveolin-1)可介导多种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为了探究Caveolin-1在EMCV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该实验检测了EMCV感染不同时间段He La细胞中Caveolin-1... 脑心肌炎病毒(EMCV)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但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小窝蛋白-1(Caveolin-1)可介导多种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为了探究Caveolin-1在EMCV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该实验检测了EMCV感染不同时间段He La细胞中Caveolin-1的表达量,对He La细胞和HEK-293细胞中Caveolin-1进行瞬时过表达实验、瞬时沉默实验和Caveolin-1依赖型内吞途径抑制实验,然后观察EMCV对He La细胞和HEK-293细胞的感染情况。结果发现, HeLa细胞中Caveolin-1表达量会随病毒感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Caveolin-1瞬时过表达实验结果中,病毒滴度、病毒拷贝数、病毒蛋白检测结果均显示,上调Caveolin-1促进EMCV感染宿主细胞, Caveolin-1瞬时沉默实验和Caveolin-1依赖型内吞途径抑制实验的结果则显示,下调Caveolin-1或抑制Caveolin-1依赖型内吞途径可抑制EMCV感染宿主细胞。上述现象提示, EMCV可通过Caveolin-1依赖型内吞途径感染宿主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窝蛋白-1 脑心肌炎病毒 人宫颈癌细胞 人胚肾细胞
原文传递
猪细小病毒和猪源脑心肌炎病毒的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向博 刘业兵 +6 位作者 王晶钰 张晓杰 梁耀峰 王利勤 董睿 陈婷 李成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1-35,共5页
试验旨在建立能同时检测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和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的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PPV VP2基因和EMCV 3D基因序列,利用Premier 5.0软件设计出PPV和EMCV的特异性引物... 试验旨在建立能同时检测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和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的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PPV VP2基因和EMCV 3D基因序列,利用Premier 5.0软件设计出PPV和EMCV的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特异性检测PPV和EMCV的二重PCR方法,PPV和EMCV的敏感性检测极限分别达7.62和1.22×10-1pg/μL。通过对临床36份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二重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适合于临床检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V emcv 猪源脑心肌炎病毒 二重PCR
下载PDF
猪脑心肌炎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施开创 莫胜兰 +3 位作者 胡丽萍 杨荣 郑敏 李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实现快速、准确地对猪脑心肌炎进行临床诊断和病原学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3D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EMCV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 【目的】实现快速、准确地对猪脑心肌炎进行临床诊断和病原学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3D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EMCV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一步法RT-PCR可以从EMCVB JC3株中扩增出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86bp特异性片段,而对猪口蹄疫病毒(FMD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BHK-21正常细胞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EMCVBJC3株细胞毒的敏感度达到2TCID50;对10份EMCVB JC3株细胞毒进行重复性检测,结果均一致;对207份临床疑似发病猪的病料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9.18%。【结论】所建立的EMCV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灵敏、高效、快速等特点,可用于EMCV的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emcv) 3D基因 一步法RT-PCR
下载PDF
基于DM642的纹理检测与Adaboost分类器相结合的车牌定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存弟 刘金清 +5 位作者 刘引 蔡淑宽 何世强 周晓童 邓淑敏 吴庆祥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7年第7期56-64,共9页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而车牌识别(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LPR)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车牌的实时检测,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而车牌识别(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LPR)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车牌的实时检测,研究了基于TMS320DM642的车牌检测、定位与识别技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纹理检测和Adaboost分类器相结合的车牌定位算法,针对该算法与DM642的结合进行了系统设计,并且基于EMCV与Opencv图像处理库进行了代码移植.该系统很好的避免了单独纹理检测的定位无方向性和单独Adaboost分类的定位不完整性的缺点,较好的提高了定位准确率,且定位后的车牌图像能够基于TCP协议发送到PC服务器,实现远程的车辆车牌的定位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S320DM642 纹理检测 Adaboost分类 emcv Opencv
下载PDF
小鼠IFN-γ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佐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勇 王海燕 +2 位作者 张甲 王雨舟 张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367-371,共5页
目的通过融合表达小鼠IFN-γ(MuIFN-γ)与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结构蛋白VP1研究MuIFN-γ的分子佐剂作用。方法通过RT-PCR克隆IFN-γ的成熟肽基因,从pGEX-6p-1/vp1中亚克隆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抗原基因VP1,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菌株pET32-a/... 目的通过融合表达小鼠IFN-γ(MuIFN-γ)与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结构蛋白VP1研究MuIFN-γ的分子佐剂作用。方法通过RT-PCR克隆IFN-γ的成熟肽基因,从pGEX-6p-1/vp1中亚克隆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抗原基因VP1,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菌株pET32-a/VP1/Rosetta(DE3)和pET32-a/VP1/MuIFN-γ,将VP1及VP1与MuIFN-γ在宿主菌Rosetta(DE3)中进行表达与共表达。将表达的VP1及MuIFN-γ/VP1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每次免疫2周后采血,分离血清,利用ELISA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达的VP1蛋白分子量为60kD,共表达蛋白MuIFN-γ/VP1分子量为73kD,VP1及MuIFN-γ/VP1蛋白免疫小鼠测定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32000和1:128000。结论表达的VP1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激免疫小鼠产生明显的体液免疫反应。MuIFN-γ/VP1免疫小鼠后产生的佐剂效果要强于弗氏佐剂。MuIFN-γ/VP1蛋白能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MuIFN-γ具有一定的分子佐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IFN—γ emcv VP1 原核表达 免疫佐剂
下载PDF
脑心肌炎病毒3C蛋白抑制IFN-β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闭璟珊 杜以军 +1 位作者 白娟 姜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92,共5页
为了探讨脑心肌炎病毒(EMCV)非结构蛋白3C对IFN-β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构建EMCV 3C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3C,将其转染至HeLa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Western blot验证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和分布定位情况;利用R... 为了探讨脑心肌炎病毒(EMCV)非结构蛋白3C对IFN-β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构建EMCV 3C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3C,将其转染至HeLa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Western blot验证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和分布定位情况;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HeLa细胞表达EMCV 3C蛋白后Ⅰ型干扰素(IFN)效应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并用含有双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检测分析3C蛋白在Ⅰ型IFN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VAX1-3C真核表达质粒,该重组质粒能在HeLa细胞内表达,并分布在细胞核中;pVAX1-3C重组质粒转染组细胞中Ⅰ型IFN效应因子ISG15、ISG56、Mx1、OAS、PKR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在双荧光素酶试验中,用poly(I:C)刺激各处理组后进行检测,转染了pVAX1-3C的细胞中IFN-β、IRF3及PRDⅡ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ISRE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结果显示,用IFN-β刺激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pVAX1-3C的细胞中ISRE启动子的活性受到抑制。结论:EMCV 3C蛋白能够下调细胞Ⅰ型IFN效应因子ISG15、ISG56、Mx1、OAS、PKR的mRNA水平,并能下调IFN-β、IRF3、PRDⅡ及ISRE启动子的活性,首次证明EMCV 3C蛋白能够抑制IFN-β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emcv) 3C蛋白 Ⅰ型干扰素
下载PDF
猪脑心肌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0
12
作者 盖新娜 杨汉春 +4 位作者 郭鑫 吕艳丽 王芳 陈艳红 查振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5,共7页
从规模化猪场疑似病例组织病料中分离到5株脑心肌炎病毒(EMCV),对其中的2株(EMCV BJC3和EMCV HB1)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大小约为27nm,呈圆形;2株病毒均不耐酸,对氯仿不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性有所不同,60℃加热1... 从规模化猪场疑似病例组织病料中分离到5株脑心肌炎病毒(EMCV),对其中的2株(EMCV BJC3和EMCV HB1)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大小约为27nm,呈圆形;2株病毒均不耐酸,对氯仿不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性有所不同,60℃加热1h可被灭活,二价阳离子对病毒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用EMCV多克隆抗体作间接免疫荧光,分离毒株感染的BHK-21细胞的胞浆中可见特异性荧光。对分离毒株进行了VP1和3D基因的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2个毒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46%,与GenBank中EMC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81.61%~99.5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5.5%以上;3D基因扩增片段序列与其它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基于VP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表明,2株分离毒均位于进化树的主干上,变异度不大。由此表明,EMCV感染已在我国猪场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脑心肌炎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猪脑心肌炎病毒SYBR GreenⅠ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3
作者 施开创 陈进喜 +5 位作者 屈素洁 许瑞胜 熊毅 刘棋 陈汉忠 李刚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39,共5页
针对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VP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以构建的含有该引物扩增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EMCV核酸的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关系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达到0.991;... 针对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VP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以构建的含有该引物扩增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EMCV核酸的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关系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达到0.991;对初始模板的检出下限为1×101copies/μL,比常规PCR方法高100倍;与其他猪源病毒,如口蹄疫病毒(FMDV)、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17份临床可疑病例的心、脑组织样本,结果1份为阳性。表明,建立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以用于EMCV的病原检测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
下载PDF
猪脑心肌炎病毒P1和P12A3C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振海 杨汉春 +4 位作者 郭鑫 盖新娜 贾红 陈艳红 查振林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60-766,共7页
为研制脑心肌炎病毒(EMCV)新型活载体疫苗,首先将病毒核衣壳前体多肽P1与P12A3C串联基因分别插入穿梭质粒pDC316中,构建得到了重组穿梭质粒pDC316一P1和pDC316-P12A3C。将其分别与辅助质粒pBHGloxAEl、3Cre共转染293细胞,成功包装... 为研制脑心肌炎病毒(EMCV)新型活载体疫苗,首先将病毒核衣壳前体多肽P1与P12A3C串联基因分别插入穿梭质粒pDC316中,构建得到了重组穿梭质粒pDC316一P1和pDC316-P12A3C。将其分别与辅助质粒pBHGloxAEl、3Cre共转染293细胞,成功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P1和Ad-P12A3C。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确证,重组腺病毒可表达目的蛋白。分1次和2次肌肉注射免疫小鼠,然后通过间接ELISA试验和中和试验评价其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水平。结果,Ad-P1诱导的VPl特异总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Ad-P12A3C,但不能检测到明显的中和抗体(〈1:8);Ad-P12A3C能诱导产生良好的中和抗体(1:32~1:128),用1×10^8TCID50剂量EMCVBJC3株攻毒,Ad-P12A3C免疫组能获得100%的保护,而Ad-P1免疫组仅能获得部分保护。以上结果表明,Ad-P12A3C可作为良好的EMCV腺病毒活载体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重组腺病毒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河北省猪场脑心肌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兰亚 陈春花 +2 位作者 许玉静 宋勤叶 李潭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不同地区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于2006-2008年间从河北省10个地区的31个猪场共采集了1 306份血清,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EMCV非结构蛋白2C特异性抗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生长阶... 目的了解河北省不同地区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于2006-2008年间从河北省10个地区的31个猪场共采集了1 306份血清,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EMCV非结构蛋白2C特异性抗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EMCV抗体阳性率。结果1 306份血清中176份为EMCV 2C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3.48%;监测的10个地区中6个为抗体阳性,阳性率最高为26%;种母猪的EMC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生长阶段猪感染率。结论河北省多个地区的猪场已经有EMCV感染存在,带毒母猪是猪群EMCV感染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抗体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清学调查
下载PDF
人工合成的脑心肌炎病毒VP1表位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抗原性测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研妍 姜平 +1 位作者 顾小雪 李玉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在分析脑心肌炎病毒VP1蛋白抗原表位基础上人工合成一段含VP1抗原表位双链DNA序列(150 bp),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感受态细胞,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过GSTr... 在分析脑心肌炎病毒VP1蛋白抗原表位基础上人工合成一段含VP1抗原表位双链DNA序列(150 bp),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感受态细胞,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过GSTrap FF亲和层析柱获得纯化蛋白,经SDS-PAGE电泳显示相对分子质量为30 800。以该纯化蛋白免疫家兔,获得效价分别为1∶25 600和1∶1 600的抗血清。W estern-b lot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与经过空载体pGEX-6p-1表达的GST蛋白孵育的抗血清反应后有明显的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脑心肌炎病毒VP1蛋白抗原表位区150 bp编码基因在E.coli中获得正确表达,纯化后的蛋白具有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VP1蛋白抗原表位 原核表达 抗原性
下载PDF
小鼠IL-6、iNOS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施开创 陈宏备 +3 位作者 胡杰 覃芳芸 郑喜邦 李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4-51,共8页
为探讨脑心肌炎病毒(EMCV)感染后IL-6、iNOS基因的表达水平,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EMCV的致病机制,分别针对小鼠IL-6、iNOS及管家基因β-actin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含有各自引物扩增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 为探讨脑心肌炎病毒(EMCV)感染后IL-6、iNOS基因的表达水平,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EMCV的致病机制,分别针对小鼠IL-6、iNOS及管家基因β-actin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含有各自引物扩增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IL-6、iNOS和β-actin的TaqMan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线性关系好,IL-6、iNOS和β-actin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8;敏感性高,初始模板的检出下限均达到1×101拷贝/μL;特异性强,只有以总RNA反转录成的cDNA为模板,并加入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的反应才检测到荧光信号;重复性好,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对猪源EMCV GXLC株感染小鼠的脑、心脏中IL-6、iNOS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aqMan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小鼠IL-6、iNOS基因的检测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IL-6 INOS 荧光定量PCR 脑心肌炎病毒
下载PDF
猪脑心肌炎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文俊 施开创 +3 位作者 屈素洁 莫胜兰 李向涛 钟诚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10,共5页
以猪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VP1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EMCV血清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经优化,获得间接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0.625μg/mL... 以猪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VP1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EMCV血清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经优化,获得间接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0.625μg/mL,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40,封闭液为50g/L脱脂乳,酶标兔抗猪抗体稀释度为1∶6 000,底物显色时间为室温避光15min,血清样本阴阳性临界值为OD450nm值≥0.33。与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virus,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抗体没有交叉反应。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广西2010年—2011年所采集的2 228份血清进行检测,被检血清样品平均阳性率为91.47%,被检猪场阳性率为100%。表明广西地区猪群感染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VP1重组蛋白 间接ELISA 血清学调查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合并感染脑心肌炎病毒对仔猪的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常洪涛 刘慧敏 +6 位作者 李永涛 贺秀媛 赵军 陈陆 王新卫 杨霞 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35-1442,共8页
旨在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仔猪后造成免疫抑制条件下,探索合并感染脑心肌炎病毒(EMCV)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影响和致病性分析。选取16头健康仔猪设计了EMCV攻毒组、PCV-2攻毒组、PCV-2/EMCV联合攻毒组和对照组,通过临床表现、组织... 旨在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仔猪后造成免疫抑制条件下,探索合并感染脑心肌炎病毒(EMCV)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影响和致病性分析。选取16头健康仔猪设计了EMCV攻毒组、PCV-2攻毒组、PCV-2/EMCV联合攻毒组和对照组,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测、生长性能、免疫指标以及排毒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对二者合并感染仔猪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种病毒单独感染后,均表现出各自的典型临床特征,危害均不严重。但合并感染后死亡率迅速上升,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体重负增长率升高,心肌和脑组织变性、坏死更为严重,血液中淋巴细胞比率始终较低,EMCV中和抗体较长时间维持在低水平。EMCV排毒期可持续至感染后第12天,略长于EMCV单独攻毒组的第9天。研究结果证实,PCV-2先期感染可使EMCV对仔猪表现出更为严重的致病性和致死性,免疫功能降低,并可能使得EMCV在猪体内的复制、排毒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脑心肌炎病毒 合并感染 仔猪 致病性
下载PDF
猪脑心肌炎病毒重组抗原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研妍 李玉峰 +1 位作者 顾小雪 姜平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共3页
以猪脑心肌炎病毒VP1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经优化后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2μg/mL,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50,其作用时间为90 min,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为1∶20 000,最适作用时间为30 mi... 以猪脑心肌炎病毒VP1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经优化后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2μg/mL,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50,其作用时间为90 min,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为1∶20 000,最适作用时间为30 min。判定标准为OD450≥0.427为阳性,OD450≤0.35为阴性,介于二者之间为可疑。该重组蛋白与PRRSV、猪瘟、PCV2、FMDV抗体反应呈阴性,证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应用该方法检测了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26家猪场的156份临床血清,结果证明我国部分规模化猪场已有猪脑心肌炎疾病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间接ELISA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