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SO事件对东莞气候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赵杨洁 陈楚梦 《广东气象》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利用1963—2021年东莞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从台风、降水和气温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东莞气候特征的影响,分析表明:(1)2000年以前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利用1963—2021年东莞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从台风、降水和气温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东莞气候特征的影响,分析表明:(1)2000年以前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概率更大,2000年以后ENSO事件持续时间变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发生概率基本相当;(2)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年影响东莞的台风频数减少(或增多);拉尼娜年台风季偏长,初台偏早、终台偏晚;(3)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当年东莞非汛期和次年汛期降水偏多,当年汛期和次年非汛期降水偏少;拉尼娜事件发生当年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都偏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都对后汛期降水影响更明显,ENSO事件强度越强,对降水影响越大;(4)东莞气温受ENSO事件影响较小,厄尔尼诺年东莞气温偏高,拉尼娜年东莞气温偏低;高低温日数受ENSO事件影响较小,有明显的年代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enso事件 降水 气温 台风 东莞市
下载PDF
ENSO事件对山东苹果生产的影响Ⅱ:不同ENSO年型下农业气象灾害变化及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崔成 刘园 +6 位作者 刘布春 孙彦坤 杨凡 张晓男 刘珊珊 朱永昶 贺金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8-942,共15页
苹果作为山东优势果品之一,其生产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较大。探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下山东农业气象灾害演变规律及其对山东苹果产量的影响,对指导当地苹果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山东1991-2019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地市级... 苹果作为山东优势果品之一,其生产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较大。探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下山东农业气象灾害演变规律及其对山东苹果产量的影响,对指导当地苹果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山东1991-2019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地市级苹果种植统计数据及ENSO事件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和ArcGIS空间表达,得出以下结论:1)1991-2019年不同ESNO年型下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情况区域差异显著。6-8月果实膨大期厄尔尼诺年干旱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共计78次,干旱频率最高约50%;中性年雨涝灾害较为严重,高达60次。鲁西、鲁中等热量资源充足地区,干旱发生较为频繁;鲁南降水资源较为充沛地区,雨涝灾害发生频繁。鲁东、胶东半岛等地3-5月苹果花期极端低温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发生日数约7~9 d·a^(-1),频率约为60%-100%。鲁西等地是6-8月苹果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的高发区,发生天数11~15 d·a^(-1)。2)不同ESNO年型下,干旱与厄尔尼诺年呈正相关,与拉尼娜年呈负相关。3-10月苹果可生长期厄尔尼诺年南方涛动指数与雨涝呈正相关,拉尼娜年、中性年南方涛动指数与雨涝呈负相关。3-5月苹果花期低温灾害与厄尔尼诺年南方涛动指数呈负相关;与拉尼娜年、中性年南方涛动指数呈正相关。3)3-10月苹果可生长期,厄尔尼诺年,胶东半岛地区干旱加剧,导致苹果减产率上升;中性年,雨涝灾害使得苹果减产减收的影响加重。6-8月苹果果实膨大期,拉尼娜年、中性年,鲁西地区干旱与苹果减产率呈正相关;中性年,山东大部分地区雨涝与苹果减产率呈正相关。厄尔尼诺年苹果减产率受极端低温灾害影响较小,高温热害影响较大;拉尼娜年、中性年山东大部分地区低温冷害、冻害天数增加,导致苹果减产率上升,风险加大。苹果生产中谨防厄尔尼诺年高温、干旱,拉尼娜年、中性年应预防低温、雨涝灾害对苹果产量、品质的损害,确保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产量 山东 enso事件 旱涝灾害 极端温度
下载PDF
ENSO事件对长江源区径流演变的影响
3
作者 邵骏 钱晓燕 +3 位作者 谢珊 杜涛 汤瑶瑶 向碧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3-179,185,共8页
以长江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沱沱河站、直门达站实测径流系列,分析两站近60年来径流演变趋势,利用海洋尼诺指数分析ENSO事件的强度与时间特征,研究两站径流丰枯变化对ENSO事件的响应规律,从海-气耦合影响大气环流角度分析ENSO事件对径流... 以长江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沱沱河站、直门达站实测径流系列,分析两站近60年来径流演变趋势,利用海洋尼诺指数分析ENSO事件的强度与时间特征,研究两站径流丰枯变化对ENSO事件的响应规律,从海-气耦合影响大气环流角度分析ENSO事件对径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两站均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尤其在2000年以后径流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分析ENSO事件发生期间长江源区径流丰枯变化响应规律可知,1960—2000年期间,暖事件发生年份,无论是当年还是次年,长江源区出现径流偏枯的概率较高;冷事件发生年份,两站均呈现出在当年偏枯、次年丰枯概率基本相当的态势。2000年以后,长江源区径流偏丰态势尤为显著。在1970年以前和2000年以后,长江源区径流与ENSO事件之间的时频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ENSO事件发生后,引起纬向和经向大气环流异常,使得海洋向高原热量和水汽输送产生变化,从而影响青藏高原降水和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enso事件 气候指数 交叉小波分析 长江源区
下载PDF
1960年以来ENSO事件对贺州市气候的影响
4
作者 王潇 覃峥嵘 +3 位作者 黄远盼 吴蒨茵 欧阳家萌 李芷霓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3期21-27,共7页
基于贺州市4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21年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ENSO事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ENSO事件对贺州市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El Niño事件对贺州市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暴雨日数有增多的作用,La Ni... 基于贺州市4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21年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ENSO事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ENSO事件对贺州市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El Niño事件对贺州市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暴雨日数有增多的作用,La Niña事件则对上述三个气候要素有减少的作用,但El Niño事件的增幅较La Niña事件的减幅稍偏大。El Niño事件强度与年降水量距平呈正相关关系。同样,El Niño年贺州市春季、冬季降水量增多,而La Niña年春季降水量基本持平而冬季降水量明显偏少;El Niño年贺州市春季、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均较多年平均偏高,且El Niño事件强度越强,年平均、春季平均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偏高幅度越大;La Niña年贺州市年平均气温则偏低,尤其春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偏低更明显;ENSO事件对贺州市高温天气日数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温度和降水 贺州 气候
下载PDF
印度洋对ENSO事件的响应:观测与模拟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天军 俞永强 +2 位作者 宇如聪 张学洪 李肇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7-373,共17页
观测事实显示 ,在ElNi no期间 ,伴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温 (SST)的升高 ,热带印度洋SST出现正距平。作者利用海气耦合模式模拟了印度洋对ENSO事件的上述响应 ,并进而讨论了其物理机制。所用模式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Pierre Simon Lapl... 观测事实显示 ,在ElNi no期间 ,伴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温 (SST)的升高 ,热带印度洋SST出现正距平。作者利用海气耦合模式模拟了印度洋对ENSO事件的上述响应 ,并进而讨论了其物理机制。所用模式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Pierre Simon Laplace全球环境科学联合实验室 (IPSL)发展的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该模式成功地控制了气候漂移 ,能够合理再现印度洋的基本气候态。观测中与ENSO相关的热带印度洋SST变化 ,表现为全海盆一致的正距平 ,并且这种变化要滞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变化大约一个季度 ,意味着它主要是对东太平洋SST强迫的一种遥响应 ,模式结果也支持这一机制 ,尽管模式中的南方涛动现象被夸大了 ,使得模拟的与ENSO相关联的SST正距平的位置南移 ,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被负距平 (而不是正距平 )所控制。研究表明 ,东太平洋主要通过大气桥影响潜热释放来影响印度洋SST变化。赤道东太平洋ElNi no事件的发展 ,导致印度洋上空风场异常自东而西传播 ;伴随着风场的变化 ,潜热发生相应变化 ,并最终导致SST异常的发生。非洲东海岸受索马里急流控制的海域 ,其SST的变化不能简单地利用热通量的变化来解释。证据显示 ,印度洋的增暖是ENSO事件发生的结果而不是其前期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enso事件 大气桥 热通量 海气耦合模式 SST
下载PDF
一种综合监测两类不同分布类型ENSO事件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曹璐 孙丞虎 +2 位作者 任福民 袁媛 江静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4,共9页
针对1950—2009年的东部型(EP)和中部型(CP)ENSO事件,比较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ENSO监测指数对它们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单一的指数无法同时区分EP和CP型ENSO事件,其中Ni o 3指数只能有效识别EP型ENSO事件,而Ni o 4指数则对CP型事件具有... 针对1950—2009年的东部型(EP)和中部型(CP)ENSO事件,比较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ENSO监测指数对它们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单一的指数无法同时区分EP和CP型ENSO事件,其中Ni o 3指数只能有效识别EP型ENSO事件,而Ni o 4指数则对CP型事件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据此提出同时以Ni o 3和Ni o 4指数构建指数组的形式来监测不同类型的ENSO事件,结果表明,该指标组能够较全面监测历史上发生的不同分布类型ENSO事件,且能准确判定事件的峰值强度、起止时间和成熟期等其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东部型 中部型 enso指数 指标组
下载PDF
黄河源区降水与径流过程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39
7
作者 王根绪 沈永平 刘时银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根据最新季分辨率ENSO指数序列所确认的近 40多年来所发生的 2 0次ENSO事件 ,并确定了每次ENSO事件强度及其影响年 ,通过对相应年份黄河源区降水与径流距平变化值的对比 ,分析了降水与径流过程对ENSO事件响应的统计规律 :ENSO事件与黄... 根据最新季分辨率ENSO指数序列所确认的近 40多年来所发生的 2 0次ENSO事件 ,并确定了每次ENSO事件强度及其影响年 ,通过对相应年份黄河源区降水与径流距平变化值的对比 ,分析了降水与径流过程对ENSO事件响应的统计规律 :ENSO事件与黄河源区降水与径流年际波动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与ENSO事件的性质强弱、发生季节以及持续时间等有关 ,一般夏秋季暖事件无论强弱均使影响年降水减少 ,发生于春季的中等强度暖事件使发生年降水呈负距平 ,影响年降水呈增加趋势 ;冷事件与暖事件对降水的影响正好相反 ;暖事件对应年份黄河源区径流量减少 ,而冷事件则使其增加 .随着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暖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黄河源区 降水 径流 影响年
下载PDF
气候标准值改变对ENSO事件划分的影响 被引量:77
8
作者 李晓燕 翟盘茂 任福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8,共7页
通过对气候标准值从1961~1990年改为1971~2000年后ENSO指数的变化分析,确定了新指数的ENSO事件定义指标和强度划分指标,重新定义了1951~2003年的ENSO事件及事件强度,并对新旧指数定义的ENSO事件的长度、峰值、强度等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气候标准值改变 enso事件 指标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58
9
作者 何溪澄 丁一汇 何金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5-344,共10页
基于美国NOAA在ENSO诊断分析中使用的海洋Nino指数(Oceanic Nino Index,简称ONI),将1950~2005年冬季分成强El Nino、强La Nina、弱El Nino、弱La Nina和没有发生ENSO事件5类,用分类合成方法研究了冬季东亚大气环流对ENSO事件的响应... 基于美国NOAA在ENSO诊断分析中使用的海洋Nino指数(Oceanic Nino Index,简称ONI),将1950~2005年冬季分成强El Nino、强La Nina、弱El Nino、弱La Nina和没有发生ENSO事件5类,用分类合成方法研究了冬季东亚大气环流对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低纬度,大气环流对ENSO事件的响应具有较明显的准线性特征,即大气对海洋暖事件与冷事件的响应大致是反位相的,对弱ENSO事件的响应与强ENSO事件相似但强度较弱。中高纬度大气环流与ENSO事件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同等强度暖事件与冷事件下大气环流距平场上的系统分布没有呈现明显的反位相,表明大气对海温异常的响应是复杂的。强El Nino事件时大气的响应信号显著,主要表现在东亚中高纬西风气流增强,亚洲北部地区气温偏高,距平风场上的切变线从长江中下游向东伸展,菲律宾海距平反气旋西北侧的偏南气流和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加强,其共同作用使南海和中国东南沿海出现显著的偏南风距平;强La Nina事件时,长江中下游向东伸展的脊线不明显,中国南方至南海处于偏北风距平区,但通过统计检验的范围减小;弱El Nino事件时,菲律宾海距平反气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偏东,与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分开,使得华南和南海的偏南风距平没有强El Nino时显著;弱La Nina事件时,西风带纬向气流减弱,亚洲北部地区气温偏低。对ONI指数与亚洲北部温度指数(NTI)的散点图的分析显示,9个强El Nino冬季中有8年亚洲北部温度距平偏高,7个弱El Nino冬季中只有1年温度偏高;8个强La Nina冬季有4年温度偏低,12个弱La Nina冬季中有11年温度偏低;亚洲强暖冬和强冷冬的发生与ENSO事件的联系不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风 enso事件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华南登陆台风频数的变化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杨绮薇 黄增明 林爱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16,共5页
利用 18 90~ 1999年登陆于我国的台风资料 (指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及台风 ) ,主要采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华南登陆台风多时间尺度特征 ,并探讨台风与 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 ,华南登陆台风占全国的 6 3%,平均每年 5个 (最多 10个、最... 利用 18 90~ 1999年登陆于我国的台风资料 (指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及台风 ) ,主要采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华南登陆台风多时间尺度特征 ,并探讨台风与 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 ,华南登陆台风占全国的 6 3%,平均每年 5个 (最多 10个、最少 1个 ) ,主要周期有 15、5、80年 ,在 2 0世纪 6 0年代以前 15年周期显著 ,6 0年代及以后5年周期明显。台风频数与 ENSO事件的类型及其季节有密切的关系 ,华南台风在拉尼娜年始于夏季的当年明显偏多 (比厄尔尼诺年平均多 1.8个 ) ,台风偏多年 (年频数≥ 7) ,也是拉尼娜年数多于厄尔尼诺年数。影响台风活动的因素非常复杂 ,对拉尼娜年一般可考虑当年台风可能偏多 ,但厄尔尼诺年台风偏多的可能性亦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台风频数 enso事件 小波风析 拉尼娜 厄尔尼诺
下载PDF
1970—2019年河南省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11
作者 孙钰蘅 张辰光 +3 位作者 刘翼泽 邢伟 杨飒 刘明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8-534,共7页
利用河南省1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数据,并辅以海表温度距平指数(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和南方涛动指数,运用多项式拟合、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70—2019年河南省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关系... 利用河南省1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数据,并辅以海表温度距平指数(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和南方涛动指数,运用多项式拟合、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70—2019年河南省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1)1970—2019年河南省年、季节气温均呈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年均温以0.24℃/10a的速率递增,且春季气温增温速率最大,冬季气温增温速率最小。(2)过去50年,河南省的气温变化与ENSO事件的强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的增多和强度的加大,对应的河南省气温也显著增加。(3)在ENSO事件发生年份,河南省气温变化与SSTA值呈现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河南省在强ENSO事件发生的当年或次年易发生极端灾害事件,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 相关性 气温 河南省
下载PDF
ENSO事件对长江上游1470—2003年旱涝灾害影响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强 姜彤 吴宜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1-696,共6页
对长江上游旱涝灾害时间序列(1470—2003年)及SST指数序列(1868—2003年)作统计相关与谱分析,探讨了长江上游旱涝灾害与ENSO事件的遥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旱涝灾害主周期要大于ENSO事件的主周期,前者主周期主要为16.69a,5.09a以及... 对长江上游旱涝灾害时间序列(1470—2003年)及SST指数序列(1868—2003年)作统计相关与谱分析,探讨了长江上游旱涝灾害与ENSO事件的遥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旱涝灾害主周期要大于ENSO事件的主周期,前者主周期主要为16.69a,5.09a以及10.47a,而后者主周期主要为5a,~10~12年以及~10a.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旱涝灾害与SST在约5a以及约10~12a周期上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可以认为ENSO事件发生周期与生存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着长江上游旱涝灾害发生的周期与频率,并在5a以及10~12a的周期上表现出高的统计相关性.SST指数与长江上游旱涝灾害相关分析表明,ElNi no事件的发生使长江上游发生旱灾机率增大,而LaNi na事件的发生则使长江上游发生涝灾的机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旱涝灾害序列 谱分析 enso事件 长江上游地区
下载PDF
两类ENSO事件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永平 陈永利 +2 位作者 张勐宁 王凡 吴爱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3,共7页
基于美国马里兰大学提供的海洋同化(SODA)月平均资料,用个例和合成分析方法,剖析了两类ENSO事件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演变特征。结果指出,东部型ENSO事件的初始海温异常源来自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中心沿气候温跃层向东向上传送,... 基于美国马里兰大学提供的海洋同化(SODA)月平均资料,用个例和合成分析方法,剖析了两类ENSO事件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演变特征。结果指出,东部型ENSO事件的初始海温异常源来自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中心沿气候温跃层向东向上传送,至赤道东太平洋表层形成ENSO事件。东部型ENSO冷暖事件互为初始场,在形成某一位相的ENSO事件的过程中也同时为相反位相的ENSO事件准备条件。中部型ENSO事件的初始海温异常源出现在赤道中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中心沿气候温跃层向东向上传送至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形成ENSO事件。中部型ENSO事件多在前次事件减弱中断后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 海温异常 演变特征
下载PDF
ENSO事件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信忠保 谢志仁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6-354,共9页
用30 a的资料研究表明,ENSO事件和淮河流域降水异常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功率谱分析显示ENSO的冷事件和暖事件有三个共同的明显周期,即18个月、26个月和47个月;淮河流域降水异常的周期成分复杂,但同样存在明显的26个月周期.对ENSO事件年... 用30 a的资料研究表明,ENSO事件和淮河流域降水异常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功率谱分析显示ENSO的冷事件和暖事件有三个共同的明显周期,即18个月、26个月和47个月;淮河流域降水异常的周期成分复杂,但同样存在明显的26个月周期.对ENSO事件年份淮河流域降水异常的年内分布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E1 Nino年份的春季和冬季降水明显增多,而在La Nina年份降水普遍减少,尤其以7月减少最为显著;在SO指数偏高年份,淮河流域降水明显减少,尤其是9、10、11三个月,减少量都在30%以上;而在SO指数偏低年份,春季和冬季降水增多明显.时间序列的滞后分析发现淮河流域降水异常对ENSO事件有3个月左右的响应滞后时间,对EL Nino响应的滞后时间大约4~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淮河流域 降水 功率谱 滞后分析
下载PDF
1948—2000年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 被引量:21
15
作者 夏冬冬 施能 陈绿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340,共8页
用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 (PREC/ L) ,研究了 194 8— 2 0 0 0年期间的 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对合成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检验。结果表明 ,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大范围减少。显著地区是 :赤道西太平... 用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 (PREC/ L) ,研究了 194 8— 2 0 0 0年期间的 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对合成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检验。结果表明 ,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大范围减少。显著地区是 :赤道西太平洋区、中国华北、赤道中美洲区、孟加拉湾北部及尼泊尔、东澳大利亚区、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南部、勒拿河以东地区、西欧及南极的威尔克斯等区域。在暖事件年 ,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不多 ,主要是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东非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中东的土耳其、伊拉克及伊朗、北非的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西南非的纳米比亚及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统计检验表明 ,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减少面积比降水量增加面积要大 ,而且更为显著。研究还指出 ,ENSO的年代际变化对上述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影响不明显。但是 ,80年代以后的暖事件对东澳大利亚干旱、中国华北干旱的影响比 80年代前的影响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全球陆地年降水量 1948-2000年期间 全球旱涝 全球降水 蒙特卡罗模拟 年代际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径流周期与ENSO事件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洪波 俞奇骏 +1 位作者 陈克宇 顾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9-66,共8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扰动下,河川径流过程变化日益复杂,探索径流变化对气候因子(ENSO事件)的响应规律,掌握区域水资源发展动态,对科学制定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策略及满足人类需求与生态系统的水平衡要求极为重要。通过交叉小波变换法与...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扰动下,河川径流过程变化日益复杂,探索径流变化对气候因子(ENSO事件)的响应规律,掌握区域水资源发展动态,对科学制定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策略及满足人类需求与生态系统的水平衡要求极为重要。通过交叉小波变换法与凝聚谱方法,分析陕西省渭河咸阳站、无定河丁家沟站、汉江安康站河川径流规律与ENSO事件的相关性,从物理驱动因素层面探讨径流周期变化的潜在机理。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前,各站径流与ENSO指数(MEI指数)在小尺度2~4 a周期上均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径流与ENSO指数的相关性变得复杂,这与研究区内人类活动影响增强并成为径流驱动的主因有关。研究表明:交叉小波变换法与凝聚谱方法适用于水文和气象要素间响应关系的分析,可深层次地揭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响应时滞方面的联系,可反映气候因子对径流过程影响的时域变化特征。案例结果表明:陕西省河川径流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受气候因子驱动,响应较为紧密;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活动影响逐渐超越气候因子影响,径流变化表现为人类与气候双驱动模式,且以人类活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enso事件 河川径流 周期变化 交叉小波变换 年径流 MEI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古里雅冰芯气候记录对ENSO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梅学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3,共7页
ENSO现象是一个产生于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全球事件 ,它是影响全球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年际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子 .通过高通滤波法、累积异常法以及非参数检验等方法 ,对古里雅冰芯中所记录的气候信息与ENSO事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 ,... ENSO现象是一个产生于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全球事件 ,它是影响全球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年际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子 .通过高通滤波法、累积异常法以及非参数检验等方法 ,对古里雅冰芯中所记录的气候信息与ENSO事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 ,在厄尔尼诺年 ,古里雅冰芯中记录的降水量显著减少 ,但对于δ18O而言 ,虽然也在厄尔尼诺年偏低 ,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里雅 冰芯气候记录 enso事件 厄尔尼诺 年际变化 降水量 相关分析
下载PDF
ENSO事件期间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联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邓北胜 刘海涛 丑纪范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7-363,共7页
利用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研究了1979—2008年ENSO事件期间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表明ENSO事件期间存在明显的三维"齿轮式"耦合特征;在ENSO事件盛期,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垂直运动相比,大气环流三维... 利用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研究了1979—2008年ENSO事件期间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表明ENSO事件期间存在明显的三维"齿轮式"耦合特征;在ENSO事件盛期,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垂直运动相比,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揭示的东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的下沉运动更强,范围更宽。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把垂直速度分解为纬向分量和经向分量两部分,纬向分量表现为很强的下沉运动,而经向分量表现为上升运动,垂直速度的纬向分量和经向分量相互抵消了一部分,综合的结果表现为很强的下沉运动。在热带地区,垂直速度ω*的纬向分量ωW要大于其经向分量ωH,ωW反映了ω*的主要特征;在分析垂直运动方面,与NCEP再分析资料中的垂直速度相比,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候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三维分解 enso事件 印度洋-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 “齿轮式”耦合
下载PDF
ENSO事件影响下长江大通站汛期径流预测建模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开斌 朱坚 +1 位作者 葛朝霞 龚朝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24,共5页
从环流指数和ENSO事件指数出发,考虑到大尺度环流系统和海温影响的长期性,使用滑动平均方法对预报因子做前期处理,计算了预报因子在2、3、6月尺度的滑动平均值。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长江大通站汛期径流预测模型(BP-Pre),重点... 从环流指数和ENSO事件指数出发,考虑到大尺度环流系统和海温影响的长期性,使用滑动平均方法对预报因子做前期处理,计算了预报因子在2、3、6月尺度的滑动平均值。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长江大通站汛期径流预测模型(BP-Pre),重点对ENSO事件影响下的径流极值进行预测。为验证模型可行性,采用均生函数模型和利用传统因子建立的BP模型(BP-Ori)作对照分析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因子在滑动平均处理下Spearman秩相关系数得到提高;历史平均上,大通站汛期径流与前年发生的ENSO事件关系密切;事件类别不同,对应径流也相对偏大或偏小;BP-Pre模型在率定期拟合效果不及均生函数模型和BP-Ori模型,但从多方法综合评价分析来看其检验期的预测精度更高,对径流极值预测更为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前期处理 大通站 汛期径流预测
原文传递
北极海冰与ENSO事件在准四年时间尺度上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艳峰 陈隆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34-846,共13页
分析了北极海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ENSO循环在准四年时间尺度上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 ( 5 9 5~ 1 79 5°E ,60 5~ 89 5°N)的高纬海域范围内 (包括喀拉海、拉普捷夫海及东西伯利亚海 ,简称为A区 )的北极海冰变化以 9月份变率... 分析了北极海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ENSO循环在准四年时间尺度上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 ( 5 9 5~ 1 79 5°E ,60 5~ 89 5°N)的高纬海域范围内 (包括喀拉海、拉普捷夫海及东西伯利亚海 ,简称为A区 )的北极海冰变化以 9月份变率最大并具有准四年周期 ,在这个周期段上A区极冰与Ni no 3区的海温变化有明显的位相差。当Ni no 3区SST滞后海冰约 1 6个月时 ,两者达到最大负相关。A区的 9月海冰面积指数和SST的时滞相关系数分布表明 ,次年 4月开始在赤道东太平洋区域出现一显著负相关区 ,次两年的 2月负相关达到最大 ,之后减弱消失。这表明 9月A区海冰面积偏小 ,则次年春季以后出现ElNi no现象。海冰与环流相关分析表明 ,其相互影响机制可能是由于少冰年的弱冷源效应 ,使得该地区上空气旋环流发展 ,并通过中高纬相互作用促进北太平洋西北部及东亚沿岸距平气旋式环流的发展 ,有利于赤道异常西风形成从而触发和维持El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海冰 enso事件 准四年振荡 厄尔尼诺 海-冰-气相互作用 时间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