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tical approaches in the 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of sugar isomerization and epimerization after Fischer-History,challenges,and prospects
1
作者 Da-Ming Gao Xun Zhang +5 位作者 Haichao Liu Hidemi Fujino Tingzhou Lei Fuan Sun Jie Zhu Taoli Huhe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35-453,共19页
The transformation of aldose to ketose or common sugars into rare saccharides,including rare ketoses and aldoses,is of great value and interest to the food industry and for saccharidic biomass utilization,medicine,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ldose to ketose or common sugars into rare saccharides,including rare ketoses and aldoses,is of great value and interest to the food industry and for saccharidic biomass utilization,medicine,and the synthesis of drugs.Nowadays,high-fructose corn syrup(HFCS)is industrially produced in more than 10 million tons annually using immobilized glucose isomerase.Some low-calorie saccharides such as tagatose and psicose,which are becoming popular sweeteners,have also been produced on a pilot scale in order to replace sucrose and HFCS.However,current catalysts and catalytic processes are still difficult to utilize in biomass conversion and also have strong substrate dependence in producing high-value,rare sugars.Considering the specific reaction properties of saccharides and catalysts,since the pioneering discovery by Fischer,various catalysts and catalytic systems have been discovered or developed in attempts to extend the reaction pathways,improve the reaction efficiency,and to potentially produce commercial products.In this review,we trace the history of sugar isomerization/epimerization reactions and summarize the important breakthroughs for each reactio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that remain unresolved to d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sugars ISOMERIZATION Ketonization epimerization 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Chemistry of Taxoid Sinenxan A: (Ⅰ) Epimerization of the 14β-hydroxyl Group
2
作者 Guang Yan HUANG Ji Yu GUO Xiao Tian LIANG(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5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77-280,共4页
Compound 2 with 14β-hydroxyl group was successfully converted into its epimerized α-counterpart via oxidation - reduction.The elimination product (6) was auto-oxidized to epoxide 8,even in the solid
关键词 CL epimerization of the 14 hydroxyl Group Chemistry of Taxoid Sinenxan A
下载PDF
The Epimerization of 10-Deacetylbaccatin Ⅲ by Microsphaeropsis Onychiuri a Fungus from Taxus Yunnanensis
3
作者 Jun Zeng ZHANG Fu TU Li He ZHANG(The National Research Laboratories of Natural and Biomimetic Drugs,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De You QIU(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7-48,共2页
: The microbiological transformaion of a natural taxoid 10-deacetylbaccatin III into its C-7 epimer, 10-deacetylbaccatin V with Microsphaeropsis onychiuri, a fungus isolated from the inner bark of Taxus yunnanensis is... : The microbiological transformaion of a natural taxoid 10-deacetylbaccatin III into its C-7 epimer, 10-deacetylbaccatin V with Microsphaeropsis onychiuri, a fungus isolated from the inner bark of Taxus yunnanensis is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pimerization of 10-Deacetylbaccatin by Microsphaeropsis Onychiuri a Fungus from Taxus Yunnanensis
下载PDF
Anomeric configuration-dependence of the Lattrell-Dax epimerization from D-glucose to synthetically useful D-allose derivatives 被引量:4
4
作者 NING Yun-Zhan QIN Chun-Jun +3 位作者 SUN Wen-Bin FU Jun-Jie HU Jing YIN Jia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723-728,共6页
D-Allose and its derivativ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field of health care and food nutrition. Pure and well-defined Dallose derivatives can facilitate the elucidation of thei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s an... D-Allose and its derivativ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field of health care and food nutrition. Pure and well-defined Dallose derivatives can facilitate the elucidation of thei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s an essential step for drug design. The LattrellDax epimerization, refers to the triflate inversion using nitrite reagent, is known as valuable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rare D-allose derivatives. Here, the influence of protecting group patterns on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D-glucose derivatives into synthetically useful D-alloses and D-allosamines via the Lattrell-Dax epimerization was studied. For C3 epimerization of D-glucose derivatives bearing O2-acyl group, an anomeric configuration-dependent acyl migration from O2 to O3 was found. In addition, a neighbouring group participation effect-mediated SN1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f the D-glucosamine bearing C2 trichloroacetamido(TCA) group in the Lattrell-Dax epimerization was dependent upon anomeric configuration. Thus, the effect of anomeric configuration on the LattrellDax epimerization of D-glucose suggests that β-D-glucosides with low steric hindrance at C2 should be better substrates for the synthesis of D-allose derivatives. Significantly, the efficient synthesis of the orthogonally protected D-allose 13 and D-allosamine 18 will serve well for further assembly of complex glyc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LLOSE D-allosamine epimerization Anomeric configuration Acyl migration
原文传递
Two remarkable epimerizations imperative for the success of an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aigialospirol
5
作者 FIGUEROA Ruth FELTENBERGER John B. +1 位作者 GUEVARRA Christle C. HSUNG Richard P.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31-42,共12页
Two remarkable epimerization processes were uncovered during our pursuit of an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aigialospirol featuring a cyclic acetal tethered ring-closing metathesis.Through modeling,we were able to... Two remarkable epimerization processes were uncovered during our pursuit of an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aigialospirol featuring a cyclic acetal tethered ring-closing metathesis.Through modeling,we were able to turn these two unexpected epimerizations to our advantage via modeling to ensure a successful and concise total synthesis,thereby firmly establishing cyclic acetal tethered RCM as a powerful strategy in natural product synthesis.Most importantly,calculations allowed u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the mechanistic course of these two epimerizations that were imperative to the total synthesis eff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合成 非对称 天然产物合成 异构化过程 合成过程 解的性质 环缩醛 复分解
原文传递
差向异构结构域在非核糖体肽合成中的作用
6
作者 薛永常 吴欣园 朱晨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1-846,共6页
差向异构结构域作为非核糖体肽合成酶体系中重要组分,将L型氨基酸异构化为D型氨基酸,赋予了非核糖体肽独特的生物活性和对蛋白酶的抵抗力。本文结合近期研究阐述了差向异构结构域的蛋白结构特征和异构化过程中的去质子化/再质子化机制,... 差向异构结构域作为非核糖体肽合成酶体系中重要组分,将L型氨基酸异构化为D型氨基酸,赋予了非核糖体肽独特的生物活性和对蛋白酶的抵抗力。本文结合近期研究阐述了差向异构结构域的蛋白结构特征和异构化过程中的去质子化/再质子化机制,此外还对差向异构结构域在非核糖肽合成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总结,展望了非核糖体肽合成酶的未来发展趋势,希望为非核糖体肽合成酶的工程改造和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 差向异构结构域 非核糖体肽 立体化学转化 构象
下载PDF
Lewis酸性MOF催化葡萄糖异构和差向异构反应机制
7
作者 刘苗 何颖 +5 位作者 焦莹莹 应制洲 杨洋 孙亮亮 张元宝 罗群兴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10期29-34,共6页
葡萄糖异构和差向异构是生物质转化和稀有单糖催化合成的重要反应路径之一。研究表明,Lewis酸性Cr-MIL-101和Zr-UiO-66骨架金属位点呈现不同反应效能,但催化反应机制尚不明确。以Cr-MIL-101和Zr-UiO-66中的Cr(Ⅲ)和Zr(Ⅳ)团簇作为模型单... 葡萄糖异构和差向异构是生物质转化和稀有单糖催化合成的重要反应路径之一。研究表明,Lewis酸性Cr-MIL-101和Zr-UiO-66骨架金属位点呈现不同反应效能,但催化反应机制尚不明确。以Cr-MIL-101和Zr-UiO-66中的Cr(Ⅲ)和Zr(Ⅳ)团簇作为模型单元,采用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两种催化剂本征活性位上葡萄糖异构和差向异构反应过渡态及能垒,阐明不同金属中心影响异构和差向异构反应路径的本质原因,结果表明,两种催化体系存在相似的基元反应步骤,都经历了负氢离子和反负氢离子转移两个过程,但由于催化中心配位活化机制不同,导致Lewis酸性Cr(Ⅲ)中心上负氢离子转移活化能低于反负氢离子转移活化能,Lewis酸性Zr(Ⅳ)中心上负氢离子转移活化能高于反负氢离子转移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葡萄糖 异构 差向异构 金属有机骨架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茶儿茶素异构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8
作者 徐懿 屠幼英 钟小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06-1109,共4页
综述茶叶中的表型儿茶素和非表型儿茶素的结构、清除自由基活性以及影响其异构化的因素。高温是引起儿茶素异构化的重要因素,同时pH值、金属离子浓度、反应时间和儿茶素浓度都会影响儿茶素的异构化作用。抗坏血酸既能抑制儿茶素异构化反... 综述茶叶中的表型儿茶素和非表型儿茶素的结构、清除自由基活性以及影响其异构化的因素。高温是引起儿茶素异构化的重要因素,同时pH值、金属离子浓度、反应时间和儿茶素浓度都会影响儿茶素的异构化作用。抗坏血酸既能抑制儿茶素异构化反应,又能促进其异构化反应。非表型儿茶素清除自由基能力与表型儿茶素相当,甚至优于表型儿茶素,这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儿茶素 非表型儿茶素 异构化 抗坏血酸
下载PDF
热处理过程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变化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吴平 夏涛 +3 位作者 高丽萍 戴前颖 王云生 李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4-39,共6页
利用Arrhenius动力学方程,研究了不同热处理(4~100℃)条件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发生降解、异构化和脱没食子化反应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关的动力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EGCG发生的降解、异构化和脱没食子化... 利用Arrhenius动力学方程,研究了不同热处理(4~100℃)条件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发生降解、异构化和脱没食子化反应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关的动力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EGCG发生的降解、异构化和脱没食子化反应均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可用Arrhenius方程进行拟合(R2>0.9),反应速率常数K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预测模型中的Ea(活化能)和A(频率因子)分别为53.90kJ/mol和5.698×104、98.60 kJ/mol和7.315×1012、85.34 kJ/mol和5.112×1010,表明EGCG易发生降解,而发生异构化反应难;各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13%,因此可根据Arrhenius方程对热处理条件下EGCG的变化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降解 异构化 脱没食子化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Sinaiticin的首次全合成 被引量:6
10
作者 厍学功 顾文鑫 +1 位作者 景崤壁 潘鑫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395-1398,共4页
首次完成了黄酮木脂素 (± ) -Sinaiticin的全合成 ,通过 9步反应 ,总产率为 1 3.4% ,cis-6发生差向异构化转化为 trans-7,氧化偶联为关键步骤 .
关键词 差向异构化 全合成 黄酮木脂素 氧化偶联
下载PDF
L-核糖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卫红 冯亚青 战佩英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3-158,共6页
L 核糖是合成L 核糖核苷抗病毒剂的重要中间体 .综述了L 核糖的合成方法及最新进展 .重点讨论了L 核糖的化学合成方法 ,也介绍了L
关键词 L-核糖 立体选择性反应 催化立体异构化 微生物合成 药物中间体 L-核糖核苷 化学合成 抗病毒剂
下载PDF
甘草酸18H差向异构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吴锡铭 吕坚 茹仁萍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15-218,共4页
本文对2个甘草酸差向异构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GLC,UV,IR,^(1)HNMR,^(13)CNMR,MS,CD及比旋光度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它们的抗肝损伤作用和毒性作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两者物理化学性质酷似,但比旋光度,CD及^(1)HNMR,^(13)CNMR等有明... 本文对2个甘草酸差向异构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GLC,UV,IR,^(1)HNMR,^(13)CNMR,MS,CD及比旋光度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它们的抗肝损伤作用和毒性作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两者物理化学性质酷似,但比旋光度,CD及^(1)HNMR,^(13)CNMR等有明显差别。抗肝损伤及急性毒性实验证明,18α—甘草酸比18β—甘草酸有更强的抗肝损伤作用,毒性也低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Α-甘草酸 圆二色性 差向异构
下载PDF
杏仁不同配伍条件下苦杏仁苷形态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帅 汤庆发 +1 位作者 谢颖 罗佳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增效减毒。苦杏仁苷是中药杏仁的毒性(药效)成分且在煎剂中会发生差向异构。鉴于药物手性会产生不同的活性和毒性,该文针对杏仁类药对配伍对苦杏仁苷存在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其配伍... 目的: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增效减毒。苦杏仁苷是中药杏仁的毒性(药效)成分且在煎剂中会发生差向异构。鉴于药物手性会产生不同的活性和毒性,该文针对杏仁类药对配伍对苦杏仁苷存在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其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选取杏仁为主药,杏仁类药对为载体,采用HPLC-DAD法对水煎剂中L-苦杏仁苷、D-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及相对转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配伍明显影响其有毒-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异构化进程;异构化(L-型/D-型)系数与配伍环境密切相关。结论:碱性是异构化的重要化学因素,符合相关化学反应原理,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杏仁配伍的科学性提供了一个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 L-苦杏仁苷 配伍 异构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葡萄糖钼异构反应后加氢制备甘露醇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朝晖 梁上疆 +2 位作者 陆少武 李宁 刘勇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3-137,共5页
通过深入研究葡萄糖钼异构反应后再经过加氢制备甘露醇,利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来确定优化的反应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得出的实际优化条件为:葡萄糖在钼酸铵用量为葡萄糖量的0.4%、反应温度98℃、反应时间150min、反应液... 通过深入研究葡萄糖钼异构反应后再经过加氢制备甘露醇,利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来确定优化的反应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得出的实际优化条件为:葡萄糖在钼酸铵用量为葡萄糖量的0.4%、反应温度98℃、反应时间150min、反应液pH 0.2、糖液浓度55%条件下进行钼异构反应,经过离子交换树脂精制后,在Ni-Al合金催化剂催化下,于100~160℃、氢气压力为0~6MPa条件下充分加氢至残糖低于0.1%,所得到的加氢后混醇干物质中的甘露醇含量可达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异构 甘露醇 制备
下载PDF
4-乙酰氨基环己醇的顺反立体异构化工艺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能渭 徐正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3,共5页
以Reney-Ni为催化剂,对4-乙酰氨基环己醇加氢和脱氢反应进行研究,它能促进4-乙酰氨基环己醇立体异构化反应。对反应溶剂,添加剂,H2保护和H2压力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添加剂AN-1和常压氢保护气氛存在下,以水为溶... 以Reney-Ni为催化剂,对4-乙酰氨基环己醇加氢和脱氢反应进行研究,它能促进4-乙酰氨基环己醇立体异构化反应。对反应溶剂,添加剂,H2保护和H2压力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添加剂AN-1和常压氢保护气氛存在下,以水为溶剂,在回流温度下反应6h,Raney-Ni对顺式反式异构化反应具有较好的效果。反应主要受热力学控制。当以顺反比66:34的4-乙酰氨基环己醇为原料时,平衡产物中,反式异构体可占总醇分离的66%-68%。Raney-Ni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平衡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平衡产物经浓缩结晶,可获得以固体原料计38%以上的较纯(93%)反式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乙酰氨基环己醇 顺反异构化 RANEY-NI 医药中间体
下载PDF
盐酸-三氯化铁催化芝麻素差向异构化合成细辛素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学德 黄雪 +1 位作者 刘帅 崔英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55-460,共6页
分别以盐酸、三氯化铁、盐酸-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研究芝麻素差向异构化合成细辛素的条件并探讨差向异构化机理,采用NMR、MS方法对合成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显示:单独使用盐酸作为催化剂,盐酸体积分数为20%时催化反应达到平衡;单独使用... 分别以盐酸、三氯化铁、盐酸-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研究芝麻素差向异构化合成细辛素的条件并探讨差向异构化机理,采用NMR、MS方法对合成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显示:单独使用盐酸作为催化剂,盐酸体积分数为20%时催化反应达到平衡;单独使用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会发生水解反应,致使催化反应终止;以盐酸-三氯化铁作为联合催化剂,使用较少的量(质量分数0.05%~0.5%),反应温度控制在体系中乙醇沸点之上,10min内就能够达到很好的催化效果。联合催化剂可降低反应体系的活化能,加快了芝麻素异构化为细辛素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素 细辛素 化学反应 合成 差向异构化 催化剂 催化机理
下载PDF
含α活泼氢的哌醋甲酯衍生物在二异丙基胺锂作用下的差向异构化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红玉 孙宝国 刘玉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94-596,607,共4页
在制备治疗滥用可卡因症的药物———(±) threo 哌醋甲酯衍生物中,发现了含α活泼氢的哌醋甲酯衍生物在二异丙基胺锂作用下的差向异构化作用,(±) erythro 哌醋甲酯经过乙酰基化、二异丙基胺锂作用关环后,生成热力学上更稳定的... 在制备治疗滥用可卡因症的药物———(±) threo 哌醋甲酯衍生物中,发现了含α活泼氢的哌醋甲酯衍生物在二异丙基胺锂作用下的差向异构化作用,(±) erythro 哌醋甲酯经过乙酰基化、二异丙基胺锂作用关环后,生成热力学上更稳定的threo构型产物,产物构型通过1HNMR和13CNMR得到了确认,探讨了该过程的反应机理。这一发现避免了原合成路线中复杂的差向异构化和重结晶步骤,整个反应过程的产率提高了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向异构化作用 哌醋甲酯衍生物 二异丙基胺锂
下载PDF
^(19)F-NMR 方法验证无载体 ^(18)FDG 合成的异构选择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贵植 龙卫忠 +1 位作者 李大康 王翌善 《同位素》 CAS 1997年第3期129-134,共6页
采用穴状配体氨基聚醚2.2.2催化下的亲核取代反应,以[19F]F-(KF)代替18FDG合成中的[18F]F-与前体化合物1,3,4,6-四氧乙酰基-2-氧三氟甲烷磺酰基-β-右旋吡喃甘露糖反应,应用18FDG自动... 采用穴状配体氨基聚醚2.2.2催化下的亲核取代反应,以[19F]F-(KF)代替18FDG合成中的[18F]F-与前体化合物1,3,4,6-四氧乙酰基-2-氧三氟甲烷磺酰基-β-右旋吡喃甘露糖反应,应用18FDG自动合成系统制备19F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F-NMR ^18FDG 异构选择性 PET 示踪剂 同位素
下载PDF
“一锅法”合成他达那非12a位差向异构体及其类似物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森 董菁 +1 位作者 吕霞 施小新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2,共3页
1,2,3-三取代四氢-β-咔啉化合物与胺在DMSO中反应制得他达那非及其类似物;不经处理,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存在下完成C-12a-位差像异构化,高立体选择性地一锅合成了他达那非12 a-位差向异构体及其类似物,其结构经1H NMR,I... 1,2,3-三取代四氢-β-咔啉化合物与胺在DMSO中反应制得他达那非及其类似物;不经处理,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存在下完成C-12a-位差像异构化,高立体选择性地一锅合成了他达那非12 a-位差向异构体及其类似物,其结构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达那非 咔啉 差向异构化 一锅法 药物合成
下载PDF
孕酮受体拮抗剂ZK98299类似物的合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国华 屠树滋 廖清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为寻找新的、活性强且毒副作用小的孕酮受体拮抗剂,从3,3-乙撑二氧-5α、10α-环氧-△(9(11))-雌烯-17-酮(1)开始经四步反应得到孕酮受体拮抗剂ZK98299类似物(12)、(13)及其C(17)差向异... 为寻找新的、活性强且毒副作用小的孕酮受体拮抗剂,从3,3-乙撑二氧-5α、10α-环氧-△(9(11))-雌烯-17-酮(1)开始经四步反应得到孕酮受体拮抗剂ZK98299类似物(12)、(13)及其C(17)差向异构体(10)、(11),化合物(3~13)均未见文献报道,目的物(10~13)的生物活性正在进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受体 拮抗剂 光化学异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