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指蛋白-36缺陷抑制小鼠的成骨细胞分化:基于激活ERK/ MAPK通路
1
作者 戎圣炜 李宏芳 +4 位作者 魏怡然 冯子航 甘露 邓仲豪 赵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705,共9页
目的探究锌指蛋白-36(ZFP36)对成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提取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小鼠成骨细胞前体细胞系MC3T3-E1,在体外成骨分化诱导状态下观察Zfp36(编码ZFP36)的表达变化。通过干扰RNA技术构建Zfp36缺陷的... 目的探究锌指蛋白-36(ZFP36)对成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提取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小鼠成骨细胞前体细胞系MC3T3-E1,在体外成骨分化诱导状态下观察Zfp36(编码ZFP36)的表达变化。通过干扰RNA技术构建Zfp36缺陷的细胞,观察成骨分化作用的改变。通过第二代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Zfp36缺陷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转录组水平改变。通过ERK/MAPK信号抑制分子U0126验证Zfp36缺陷对成骨分化作用的调控机制。结果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细胞以及MC3T3-E2细胞中Zfp36表达在成骨分化0~14d过程中呈逐渐升高趋势,在第7天到达峰值时较第0天升高3.85倍(P<0.0001)。抑制上述细胞Zfp36的表达后,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弱于对照组,成骨分化标志基因Alpl(P<0.01)、Sp7(P<0.001)、Bglap(P<0.01)、Ibsp(P<0.0001)表达显著减弱。转录本测序结果提示Zfp36缺陷细胞的下调基因富集到骨矿化相关基因集中,且与ERK信号相关。蛋白表达检测显示Zfp36缺陷细胞的磷酸化ERK蛋白比例较对照组升高2.1倍(P=0.0274)。通过分子化合物U0126抑制Zfp36缺陷细胞中被激活的ERK/MAPK信号,可观察到表型挽救现象,并且呈剂量依赖。Zfp36缺陷细胞在10μmol/L度U0126作用下碱性磷酸酶染色增强,成骨细胞分化标志基因Runx2(P<0.05)及Bglap(P<0.05)表达显著增高。结论ZFP36参与了小鼠成骨细胞的分化调控过程,Zfp36缺陷会引起ERK/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成骨细胞向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36 成骨细胞分化 erk/MAPK信号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藏红花水提取物通过调控ERK、Bcl-2、Bax蛋白表达影响人卵巢癌细胞HO-8910增殖 被引量:1
2
作者 边庆华 彭皇青 +1 位作者 周月娟 印志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藏红花水提取物调控ERK、Bcl-2、Bax蛋白表达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方法:以人卵巢癌细胞HO-8910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浓度(0、0.4、0.8、1.0 mg/L)藏红花水提取物进行培养,MTT法检测细胞HO-8910的增殖... 目的:探讨藏红花水提取物调控ERK、Bcl-2、Bax蛋白表达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方法:以人卵巢癌细胞HO-8910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浓度(0、0.4、0.8、1.0 mg/L)藏红花水提取物进行培养,MTT法检测细胞HO-8910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HO-8910的凋亡率;划痕法检测细胞HO-8910的迁移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HO-8910的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HO-8910的ERK、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人卵巢癌细胞HO-8910的增殖活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受藏红花水提取物的影响,随藏红花水提取物剂量增加,人卵巢癌细胞HO-8910的增殖活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减弱;而人卵巢癌细胞HO-8910的凋亡率则相反,随藏红花水提取物剂量增加,人卵巢癌细胞HO-8910的凋亡率逐渐增加;受藏红花水提取物影响,人卵巢癌细胞HO-8910中ERK、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增加,且藏红花水提取物剂量越高,ERK、Bcl-2蛋白表达越低,Bax蛋白表达越高。结论:藏红花水提取物能够降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并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通过调控ERK、Bcl-2、Bax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水提取物 erk蛋白 Bcl-2蛋白 Bax蛋白 卵巢癌细胞HO-8910 增殖 凋亡 侵袭
下载PDF
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 promotes liver cell proliferation via a positive cascade loop involving 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 and p-ERK1/2 被引量:15
3
作者 Changliang Shan Fuqing Xu +6 位作者 Shuai Zhang Jiacong YOU Xiaona You Liyan Qiu Jie Zheng Lihong Ye Xiaodong Zhang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63-575,共13页
肝炎 B 病毒 X 蛋白质(HBx ) 在 hepatocellular 癌的发展起一个关键作用。这里,我们寻求了识别 HBx 由调停的机制肝房间增长。我们发现那 HBx upregulated cyclooxygenase-2 (COX-2 ) 的层次, 5-lipoxygenase (5 哈鱼) 和 phosphoryl... 肝炎 B 病毒 X 蛋白质(HBx ) 在 hepatocellular 癌的发展起一个关键作用。这里,我们寻求了识别 HBx 由调停的机制肝房间增长。我们发现那 HBx upregulated cyclooxygenase-2 (COX-2 ) 的层次, 5-lipoxygenase (5 哈鱼) 和 phosphorylated 在肝房间的细胞外的调整信号的蛋白质 kinases 1/2 (p-ERK1/2 ) 。导致 HBx 的 p-ERK1/2 被 Gi/o 蛋白质,艇长或哈鱼的抑制废除。另外, HBx 增加了前列腺素 E2 (PGE2 ) 的数量,免除房间线的 leukotriene B4 (LTB4 ) 源于 hepatocytes。而且,这些释放 arachidonic 酸代谢物能激活 ERK1/2。有趣地,激活 ERK1/2 能 upregulate 以一种积极反馈方式的 COX-2 和 5 哈鱼的表示。在结论, HBx 经由包含 COX-2, 5 哈鱼,释放 arachidonic 酸代谢物, Gi/o 蛋白质和 p-ERK1/2 的一个积极反馈环提高并且维持肝房间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花生四烯酸 蛋白激酶 细胞增殖 循环 酸代谢 环氧合酶-2 级联
下载PDF
利用FRET技术检测不同力学条件下T细胞中ERK活性的脉冲现象
4
作者 盛会 李亚芹 +2 位作者 邢雨洁 邓林红 欧阳明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4-930,共7页
目的探索Jurkat T细胞中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活性动力学以及基质刚度对ERK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实时观测Jurkat细胞中ER... 目的探索Jurkat T细胞中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活性动力学以及基质刚度对ERK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实时观测Jurkat细胞中ERK活性的变化,或细胞处于I型胶原基质胶中检测其影响。结果部分Jurkat细胞中存在ERK活性脉冲现象,频率约为3次/h,FRET振幅变化约为20%。在抗体激活T细胞抗原受体(T-cell receptor,TCR)的条件下,ERK脉冲依然存在,频率和振幅无显著变化。当细胞处于I型胶原水凝胶中,随着胶基质刚度增加,脉冲频率有所下调。结论Jurkat T细胞中存在自发的ERK活性脉冲现象,初步实验显示其频率受基质刚度影响。而该信号波动的生理意义和分子机制仍有待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信号脉冲 基质刚度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Secondary Structure of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 Interacting Proteins and Their Domain: An in Silico Study
5
作者 Kurrey Khuleshwari Paramanik Vijay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21年第1期67-89,共23页
ERK is involved in multiple cell signaling pathways through its interacting proteins. By </span><i><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in</span></i> <i><s... ERK is involved in multiple cell signaling pathways through its interacting proteins. By </span><i><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in</span></i> <i><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silico</span></i><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 analysis, earlier we have identified 22 putative ERK interacting proteins namely;ephrin type-B receptor 2 isoform 2 precursor (EPHB2),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span></span><span "="" style="font-size:10pt;"> </span><span "="" style="font-size:10pt;"><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MAPK1), interleukin-17 receptor D precursor (IL17RD), WD repeat domain containing 83 (WDR83), </span><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tescalcin (Tesc),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kinase 4 (MAPP3K4),</span><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 kinase suppressor of Ras2 (KSR2),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6 (MAP3K6), UL16 binding protein 2 (ULBP2), UL16 binding protein 1 (ULBP1), 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14 (DUSP14), 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 (DUSP6), 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 (RHAMM), kinase D interacting substrate of 220</span></span><span "="" style="font-size:10pt;"> </span><span "=""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kDa (KININS220), membrane-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 (MAGI3), phosphoprotein enriched in astrocytes 15</span><span "="" style="font-size:10pt;"> </span><span "=""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PEA15), typtophenyl-tRNA synthetase, cytoplasmic (WARS), 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9 (DUSP9),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kinase 1</span><span "="" style="font-size:10pt;"> </span><span "=""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MAP3K1), UL16 binding protein 3 (ULBP3), SLAM family member 7 isoform a precursor (SLAMMF7) and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kinase 11 (MAP3K11) (</span><span "="" style="font-size:10pt;"><a href="file:///E:/%E5%B7%A5%E4%BD%9C%E8%AE%B0%E5%BD%95/2021/0225-wqs-%E5%B7%A5%E4%BD%9C%E8%AE%B0%E5%BD%95/2%E6%9C%88%20WJNS11.1%20%E6%8F%92%E9%A1%B5%E7%A0%81%20%E4%BB%98%E5%96%9C%E4%BB%81%20%EF%BC%887%EF%BC%89(1)/2%E6%9C%88%20WJNS11.1%20%E6%8F%92%E9%A1%B5%E7%A0%81%20%E4%BB%98%E5%96%9C%E4%BB%81%20%EF%BC%887%EF%BC%89/7-1390595.docx#T1"><b><span color:#943634;"="" style="font-size: 12px;font-family: Verdana;">Table 1</span></b></a></span><span "="" style="font-size:10pt;"><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 However, prediction of secondary structure and domain/motif present in aforementioned ERK interacting proteins is not studied. In this paper, </span><i><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in</span></i></span><i><span style="font-size:10.0pt;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 "="">silico</span></i><span "=""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 prediction of secondary structure of ERK interacting proteins was done by SOPMA and motif/domain identification using motif search. Briefly, SOPMA predicted higher random coil and alpha helix percentage in these proteins (</span><span "="" style="font-size:10pt;"><a href="file:///E:/%E5%B7%A5%E4%BD%9C%E8%AE%B0%E5%BD%95/2021/0225-wqs-%E5%B7%A5%E4%BD%9C%E8%AE%B0%E5%BD%95/2%E6%9C%88%20WJNS11.1%20%E6%8F%92%E9%A1%B5%E7%A0%81%20%E4%BB%98%E5%96%9C%E4%BB%81%20%EF%BC%887%EF%BC%89(1)/2%E6%9C%88%20WJNS11.1%20%E6%8F%92%E9%A1%B5%E7%A0%81%20%E4%BB%98%E5%96%9C%E4%BB%81%20%EF%BC%887%EF%BC%89/7-1390595.docx#T2"><b><span color:#943634;"="" style="font-size: 12px;font-family: Verdana;">Table 2</span></b></a></span><span "=""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 and</span><span "=""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 motif scan predicted serine/threonine kinases active site signature and protein kinase ATP binding region in majority of ERK interacting proteins. Moreover, few have commonly dual specificity protein phosphatase family and tyrosine specific protein phosphatase domains (</span><span "="" style="font-size:10pt;"><a href="file:///E:/%E5%B7%A5%E4%BD%9C%E8%AE%B0%E5%BD%95/2021/0225-wqs-%E5%B7%A5%E4%BD%9C%E8%AE%B0%E5%BD%95/2%E6%9C%88%20WJNS11.1%20%E6%8F%92%E9%A1%B5%E7%A0%81%20%E4%BB%98%E5%96%9C%E4%BB%81%20%EF%BC%887%EF%BC%89(1)/2%E6%9C%88%20WJNS11.1%20%E6%8F%92%E9%A1%B5%E7%A0%81%20%E4%BB%98%E5%96%9C%E4%BB%81%20%EF%BC%887%EF%BC%89/7-1390595.docx#T3"><b><span color:#943634;"="" style="font-size: 12px;font-family: Verdana;">Table 3</span></b></a></span><span "=""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 Such study may be helpful to design engineered molecules for regulating ERK dependent pathways in disease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k Secondary Structure Motif Scan Random Coils Alpha Helix protein Kinases
下载PDF
在无血清条件下TNFα通过Pkn1和MAPK-Erk通路对FBJ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丽 王毅楠 +2 位作者 吴英良 山形贞子 山形达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无血清条件下作为生长因子促进FBJ细胞生长的信号通路。方法用细胞活性检测法分析细胞的活性;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al-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无血清条件下作为生长因子促进FBJ细胞生长的信号通路。方法用细胞活性检测法分析细胞的活性;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al-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TNFα的表达以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p38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经TNFα(10μg.L-1)处理的FBJ细胞明显对抗无血清条件下诱发的细胞死亡,TNFαsense cD-NA转染的FBJ-LL和FBJ-S1细胞均能提高其在正常培养基以及无血清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TNFα是FBJ细胞中重要的生长因子之一;蛋白酶N1(protein kinase N1,Pkn1)siRNA可明显沉默目的基因Pkn1的表达,同时降低TNFα的含量;Pkn1沉默的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的生长明显被抑制;TNFα处理的细胞能迅速刺激Erk的磷酸化,Erk沉默的FBJ-LL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TNFα通过Erk信号通路诱发细胞生长;TNFα亦能诱导另一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p38的磷酸化;神经节苷脂GD1a可降低TNFα在FBJ细胞中的表达,TNFα诱发的无血清条件下的生长速度也被神经节苷脂GD1a抑制。结论在无血清条件下,TNFα通过Pkn1和MAPK-Erk通路调控小鼠骨肉瘤FBJ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蛋白酶N1 FBJ细胞 细胞死亡 神经节苷脂 GD1a
原文传递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与BAD、p-BAD及p-ERK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关剑 李柏林 +3 位作者 宋敏 李凤 张英 宋继谒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组织学分级间BAD及其磷酸化形式p-BAD和上游作用因子ERK的活性形式p-ERK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AD、p-BAD及p-ERK蛋白表达及应用TUNEL法原位观察不同组织学分...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组织学分级间BAD及其磷酸化形式p-BAD和上游作用因子ERK的活性形式p-ERK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AD、p-BAD及p-ERK蛋白表达及应用TUNEL法原位观察不同组织学分级间凋亡指数的差异。结果:组织学分级越高,凋亡指数及BAD、p-BAD及p-ERK蛋白表达均越高,且在高分化与低分化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AD与凋亡指数存在正相关性(r=1.000,P=0.018),BAD与p-BAD存在正相关性(r=0.999,P=0.031),p-BAD与p-ERK存在正相关性(r=0.997,P=0.040)。结论:BAD、p-BAD及p-ERK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蛋白表达水平呈现出肿瘤分化级别越低而表达越强的特征,这与肿瘤恶性进程中细胞发生凋亡与增殖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 乳腺 细胞凋亡 BAD蛋白 erk蛋白
下载PDF
靶向ERK信号转导通路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罗威 曹亚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00-203,共4页
Ras,Raf基因突变及MAPK的过度激活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由于ERK通路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枢纽地位,其作为抗肿瘤的分子靶受到基础研究与药物开发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可喜的前景。
关键词 MAPK erk 蛋白激酶 抑制剂 肿瘤
原文传递
外周血miR-30a对脓毒血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欧阳银 唐伟伟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miR-30a对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诊治的100例脓毒血症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28天病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生存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miR-30a、ERK蛋白以及... 目的探讨外周血miR-30a对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诊治的100例脓毒血症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28天病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生存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miR-30a、ERK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水平,评估miR-30a、ERK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水平对脓毒血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死亡组的miR-30a和磷酸化蛋白水平高于生存组,ERK蛋白低于生存组(P<0.05)。miR-30a、ERK蛋白、磷酸化蛋白进行联合诊断,其诊断特异度较高,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外周血miR-30a、ERK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表达异常可作为脓毒血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判定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miR-30a erk蛋白 磷酸化蛋白 预后
下载PDF
磷酸化ERK、TGF-β受体Ⅱ和磷酸化Smad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欣蓉 王琼 +1 位作者 蔡燕 付茂勇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10-11,20,共3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ERK(P-ERK)、TGF-β受体Ⅱ(TβRⅡ)和磷酸化Smad2(P-Smad2)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8份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和12份癌旁组织标本中P-ERK、TβRⅡ、P-Smad2蛋白表达。结果食管癌组... 目的探讨磷酸化ERK(P-ERK)、TGF-β受体Ⅱ(TβRⅡ)和磷酸化Smad2(P-Smad2)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8份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和12份癌旁组织标本中P-ERK、TβRⅡ、P-Smad2蛋白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TβRⅡ、P-Smad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ER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P-ERK、TβRⅡ、P-Smad2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ERK、TβRⅡ与P-Smad2蛋白表达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P-ERK、TβRⅡ和Smad2蛋白表达异常;此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erk蛋白 TGF-β受体Ⅱ蛋白 磷酸化Smad2蛋白 食管癌
下载PDF
PTEN和P-ERK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树伟 陈旻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探讨PTEN和P-ERK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34例皮肤鳞癌组织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TEN蛋白和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41.18%)明显... 目的:探讨PTEN和P-ERK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34例皮肤鳞癌组织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TEN蛋白和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41.18%)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100%)(P<0.05);P-ERK蛋白在SCC中的阳性表达率(76.47%)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20.00%)(P<0.05);SCC中低分化组的PTEN和P-ER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和高于高分化组(P<0.05)。SCC中PTEN和P-ERK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PTEN蛋白的低表达或失表达,不能有效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使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SCC) PTEN蛋白 P-erk蛋白 免疫组化 信号传导
下载PDF
牡蛎提取物对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和ER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竹 孙万森 +2 位作者 李睿萍 王晔 刘军花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3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牡蛎提取物对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driamycin,ADR)的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牡蛎提取物小、中、... 目的:探讨牡蛎提取物对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driamycin,ADR)的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牡蛎提取物小、中、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从第4周起,牡蛎提取物组分别给予牡蛎提取物3.0 g/kg、6.0 g/kg、12.0 g/kg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泼尼松25 mg/kg灌胃。连续28 d后,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实验结束时用Real-time 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足细胞骨架蛋白NEPHRIN m RNA及NEPHRIN蛋白表达。体外选用1μmol/L阿霉素制造足细胞损伤模型,Western Blot检测NEPHRIN蛋白含量及足细胞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结果:牡蛎提取物可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总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减少尿蛋白;阿霉素肾病大鼠及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中NEPHRIN蛋白表达均下降。经牡蛎提取物干预后,可以上调体内、体外的NEPHRIN蛋白表达;阿霉素(1μmol/L)可显著升高ERK的磷酸化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牡蛎提取物预处理细胞后,能够有效地遏制阿霉素诱导的ERK通路活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牡蛎提取物对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有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RK通路活化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提取物 NEPHRIN e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hCG通过ERK1/2调节睾丸间质细胞StAR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鲜忠 孙燕 +2 位作者 潘红梅 吴建云 张家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54-1159,共6页
以2-3周龄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hCG在快速调节期对StAR蛋白表达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hCG、8-Br-cAMP均能使StAR蛋白、mRNA和P-ERK1/2的水平随刺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8-Br-cAMP作用的速度较hCG更快,增幅也更明显;加入PK... 以2-3周龄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hCG在快速调节期对StAR蛋白表达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hCG、8-Br-cAMP均能使StAR蛋白、mRNA和P-ERK1/2的水平随刺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8-Br-cAMP作用的速度较hCG更快,增幅也更明显;加入PKI,StAR蛋白、mRNA和P-ERK1/2活性明显下降,但StAR mRNA仍然可以检测到;加入MAPK的抑制剂PD98059后,StAR蛋白、mRNA的水平均降低。由此可知,hCG在诱导StAR蛋白的表达过程中,首先通过cAMP-PKA直接调节蛋白前体蛋白向成熟蛋白的转化,随着时间的延长,通过cAMP-PKA-ERK1/2级联,磷酸化转录因子,促进StAR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G StAR蛋白 CAMP erk
下载PDF
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SMAD3蛋白和ERK1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增文 张国 王天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和SMAD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规律,初步探讨它们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质量250~300g,皮...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和SMAD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规律,初步探讨它们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质量250~300g,皮下注射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CCl4后1、4、8周处理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ERK1和SMAD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ERK1和SMAD3蛋白均主要表达于肝星状细胞中。CCl4注射诱导后,大鼠肝组织中ERK1和SMAD3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P<0.05)。且CCl4注射1、4、8周组肝组织中两者的表达强度均呈明显的逐级递增的趋势(P<0.05)。结论:ERK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与此同时,SMAD3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则可能与肝星状细胞的纤维化活性密切相关,两者共同促进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erk SMAD3蛋白 信号传导
下载PDF
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对IL-1β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ERK通路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钟丹 毛炜 +2 位作者 杨霓芝 赵代鑫 刘明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对IL-1β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ERK通路活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延缓肾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培养,采用...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对IL-1β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ERK通路活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延缓肾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培养,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黄芪、三七药物血清,分别用IL-1β(终浓度1μg/L)刺激系膜细胞5、15、30min后,Western印迹法测定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分别加入10%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10%黄芪药物血清、10%三七药物血清以及特异性络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10μg/mL)预处理12h后,观察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IL-1β刺激下,ERK活化在5min时出现高峰,后逐渐减弱,genistein预处理12h后,ERK活化延迟到30min时才出现。通脉、黄芪含药血清预处理12h后均可使IL-1 beta刺激下ERK活化延迟到15min时出现,30min时增强,且峰值较前减弱。三七含药血清预处理12h后在3个观察时间点上(5min、15min、30min)均未出现磷酸化。通脉、黄芪、三七含药血清与genistein联合使用后在3个观察时间点上(5min、15min、30min)均未观察到ERK的磷酸化。结论: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黄芪、三七含药血清对ERK的磷酸化均有一定的阻断作用,与genistein合用可增强这一阻断作用。组间相比较结果显示三七组作用要优于黄芪组,提示在抑制ERK的磷酸化作用方面,活血类中药作用可能要优于益气类中药;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延缓肾纤维化的可能机制为抑制ERK抗体的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通脉口服液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erk 系膜细胞
下载PDF
IL-8通过激活PKC/ERK信号通路促进肾癌细胞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毕良宽 林天歆 +6 位作者 许可慰 韩金利 黄海 张彩霞 董文 刘皓 黄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81-986,共6页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在肿瘤转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肾癌发生EMT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IL-8是一个重要的炎症趋化因子,研究表明肾癌细胞可以分泌IL-8,但IL-8是否参与肾癌细胞EMT的调节目前尚无报道.我们研究发现,IL-8可以...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在肿瘤转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肾癌发生EMT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IL-8是一个重要的炎症趋化因子,研究表明肾癌细胞可以分泌IL-8,但IL-8是否参与肾癌细胞EMT的调节目前尚无报道.我们研究发现,IL-8可以促进肾癌细胞形态发生间质化改变,IL-8刺激后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下降,N-钙黏蛋白表达上调.另外,IL-8可以促进肾癌细胞侵袭,但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IL-8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引起细胞外调节性激酶(ERK)磷酸化.因此,我们认为IL-8可能通过PKC/ERK信号通路促进肾癌细胞发生EMT,这可能是肾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IL-8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 蛋白激酶C 细胞外信号调节性激酶(erk)
原文传递
模拟失重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的ROS17/2.8细胞中ERK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冰 曹新生 +2 位作者 吴燕红 杨志 张舒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目的观察回转器模拟失重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的大鼠骨肉瘤成骨样细胞(ROS17/2.8)中蛋白激酶ERK活性及c-fos/c-ju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地面1G和回转器模拟失重条件下培养ROS17/2.8细胞,按培养时间再分为24h和48h组,各组又分... 目的观察回转器模拟失重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的大鼠骨肉瘤成骨样细胞(ROS17/2.8)中蛋白激酶ERK活性及c-fos/c-ju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地面1G和回转器模拟失重条件下培养ROS17/2.8细胞,按培养时间再分为24h和48h组,各组又分为有或无BMP-2(500ng/ml)组。提取细胞总蛋白,应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Elk(p-Elk)含量的变化,以反映蛋白激酶ERK的活性。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反转录PCR法检测c-fos和c-jun的mRNA表达量。结果BMP-2诱导组的p-Elk表达量明显高于无BMP-2组,各时间点模拟失重组p-Elk表达量均低于1G重力对照组。模拟失重条件下24h和48h组的c-fosmRNA表达较1G对照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1)。模拟失重条件下48h组的c-jun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1G对照水平(P<0.01)。结论模拟失重降低了ROS17/2.8细胞中BMP-2诱导的ERK的活性,且抑制了c-fos和c-jun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骨肉瘤成骨样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蛋白激酶 c-fas C-JUN
下载PDF
丹酚酸B对NIH/3T3成纤维细胞TGF-β1/ERK胞内信号转导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陶艳艳 王晓玲 刘成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B)影响TGF-β1/ERK信号转导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NIH/3T3成纤维细胞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正常组细胞以含0.5%FBS的M199培养,模型组和治疗组均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以100pmol/LTGF-β1刺激24h,...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B)影响TGF-β1/ERK信号转导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NIH/3T3成纤维细胞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正常组细胞以含0.5%FBS的M199培养,模型组和治疗组均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以100pmol/LTGF-β1刺激24h,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分别以1μmol/LSA-B和10μmol/LSA-B同时温育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观察细胞TGF-β受体蛋白表达、ERK蛋白表达与磷酸化水平、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等。结果不同浓度SA-B无明显细胞毒性;TGF-β1刺激明显促进细胞TGF-β受体蛋白表达、ERK磷酸化水平、纤维蛋白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与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SA-B剂量依赖性抑制TGF-βⅠ型受体(TβR-Ⅰ)的蛋白表达,抑制ERK磷酸化与PAI-1蛋白表达。结论SA-B抑制TGF-β1的胞内ERK信号转导,拮抗TGF-β1的促NIH/3T3成纤维细胞胶原生成可能是SA-B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转化生长因子Β 受体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肝纤维化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MEK2/ERK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辉 张有成 +2 位作者 王杉 叶颖江 崔志荣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 研究丝裂原激活化蛋白激酶 (MAPK )中MEK2 /ERK信号传导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 1)采用Westernblot检测 5 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邻近肠黏膜中MEK 2蛋白的表达。 ( 2 )用丝裂原细胞外激酶 (MEK )抑制剂作用于结... 目的 研究丝裂原激活化蛋白激酶 (MAPK )中MEK2 /ERK信号传导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 1)采用Westernblot检测 5 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邻近肠黏膜中MEK 2蛋白的表达。 ( 2 )用丝裂原细胞外激酶 (MEK )抑制剂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系SW 480 ,然后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 ;用Westernblot检测MEK2 ,p ERK及其靶基因产物C myc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EK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邻近的肠黏膜 (P <0 .0 5 ) ,且与肿瘤的分化、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应用MEK的抑制剂后SW 480细胞中MEK2 ,p ERK ,C myc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 MEK2活性增高与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力有关 ,阻断MEK2 /ERK信号传导通路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蛋白表达 MEK2/erk信号传导通路
下载PDF
宽频噪音对大鼠AD模型不同脑区ERK、GDNF表达及ABR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启文 汤浩 侯伟健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AD模型颞叶和额叶在 98dB宽频噪音暴露 5min前后不同脑区ERK、GDNF表达及ABR阈值的影响。方法 :取体重 15 0~ 2 2 0 gSD大鼠 ,雌雄不拘 ,经行为训练筛选 ,剔除记忆差 (指“稍有记忆”和“无记忆”)大鼠后 ,随机分 3组 :... 目的 :观察大鼠AD模型颞叶和额叶在 98dB宽频噪音暴露 5min前后不同脑区ERK、GDNF表达及ABR阈值的影响。方法 :取体重 15 0~ 2 2 0 gSD大鼠 ,雌雄不拘 ,经行为训练筛选 ,剔除记忆差 (指“稍有记忆”和“无记忆”)大鼠后 ,随机分 3组 :双侧海马CA1区 (AP3.2~ 3.4 ,L2 .0~ 2 .4 ,H2 .8~ 3.0 )微量注射谷氨酸组 (n =8) ;双侧海马CA1区微量注射生理盐水组 (n =8) ;空白对照组 (n =10 )。采用WesternBlot及图像分析技术 ,结合ABR测定方法。结果 :①空白对照组大鼠额叶ERK表达明显多于其它两组鼠 ,且加噪音后有较显著的上调趋势 ;②各组动物颞区皮质神经元加噪音后ERK表达明显增强 ,且均强于额叶各组 ,也有较显著的上调趋势 ;③空白对照组大鼠额叶GDNF加噪音后表达多于加噪音前的同组鼠 ,有较明显的上调趋势 ;④谷氨酸组加噪音后颞区皮质神经元GDNF表达有较明显的下调趋势 ;⑤颞区空白对照组GDNF表达远弱于额叶。结论 :AD模型大鼠额叶ERK表达较少 ,不受噪音刺激影响 ,颞区则相反 ,且明显上调 ;宽频噪音抑制大鼠AD模型颞叶GDN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噪音 大鼠 AD模型 脑区 erk GDNF 表达 ABR阈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