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与“综合创新”文化观
1
作者 杨学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合创新论”“中国本位论”“全盘西化论”“中西古今论”“西体中用论”“河东河西论”“中国模式论”等。在这些方案中,“综合创新论”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文化实践上都更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综合创新”文化观自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以来不断传承发展,经历了张申府、张岱年的“三流合一”论,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论,以及第三期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综合创新”文化观具有无可置疑的当代价值,它也应该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时代主题而得到提升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综合创新”文化观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Homo-urbanicus and Human-centered Planning
2
作者 Hok-Lin Leung 《国际大都市发展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43-52,共10页
Homo-urbanicus is a planning concept which treats a human being as a rational animal with distinct material,social and intellectual characteristics,and a human settlement as a space in which human beings seek and offe... Homo-urbanicus is a planning concept which treats a human being as a rational animal with distinct material,social and intellectual characteristics,and a human settlement as a space in which human beings seek and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connection.Human-centered plann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Natural Law(balance between self-preservation and mutual preservation)to the matching of human needs and human sett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ning theory Homo-urbanicus Natural law east-west cultural comparison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程朱陆王论争问题的历史发展
3
作者 徐公喜 卢庆辉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2期26-38,共13页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朱子升配十哲之列,朱子学备受尊崇。及至清中晚期,理学内部的道统问题基本解决,程朱陆王之学乃以调和的姿态共同对付来自理学之外的学术冲击成为主流。随着清中晚期乾嘉汉学的兴起与消长、西学的渗透与冲击,理学...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朱子升配十哲之列,朱子学备受尊崇。及至清中晚期,理学内部的道统问题基本解决,程朱陆王之学乃以调和的姿态共同对付来自理学之外的学术冲击成为主流。随着清中晚期乾嘉汉学的兴起与消长、西学的渗透与冲击,理学士人更是会通汉学与宋学,程朱陆王学术融合成为主流。不过,这种“融合”却多从形式上会通,而少有理论内涵上的创新。程朱陆王论争问题的重点已不再以是否“正统”为主要内容,而是转变成了纯学术方法论的问题,注重以不同的方法、范式来表达自我,回归朱陆文本元典。同样的,在十九世纪后期以至近现代朱子学时期,虽然程朱陆王论争问题成为学界一再提及的话题,但这时对于程朱陆王学术思想的辨析基本都与方法之变有关,并没有太多关于其学术内涵本质性差异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晚期 程朱陆王论争问题 文化政策 调和 方法论
下载PDF
Cultural Controversy
4
《Beijing Review》 2019年第16期10-11,共2页
The 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has launched a series of cosmetics in association with a national brand, Catkin. The lipsticks, whose packaging is inspired by an embroidered screen artifact, were sna... The 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has launched a series of cosmetics in association with a national brand, Catkin. The lipsticks, whose packaging is inspired by an embroidered screen artifact, were snapped up on an e-commerce platform, with 4,000 pieces sold within 24 ho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controversy SUMMER PALACE ASSOCIATION
原文传递
中国武术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文化之争 被引量:25
5
作者 吴松 王岗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1-74,共4页
首先对西方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文化之争中的所处的地位进行了论述。然后探讨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提出:我们要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反对狂妄自大和乌托邦式的狂热,冷静面对文化弱势,通过唤醒人们对武术的文化自觉,站在文化自... 首先对西方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文化之争中的所处的地位进行了论述。然后探讨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提出:我们要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反对狂妄自大和乌托邦式的狂热,冷静面对文化弱势,通过唤醒人们对武术的文化自觉,站在文化自尊的立场上,以文化自信的态度,培育中国武术文化认同,才能够使中国武术在文化争夺的今天具备自主生存的能力和持久发展的动力,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武术 文化之争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启蒙的困境——20世纪50年代台港地区“五四论争”的形成 被引量:4
6
作者 蒋小波 林婷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6期84-92,共9页
20世纪50年代,在台湾思想界,围绕五四新文化的历史评价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方向问题,国民党官方、现代新儒家,以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展开了持续的论争。国民党官方将五四新文化看作是在大陆失败的罪魁祸首;现代新儒家肯定五四的民主与科... 20世纪50年代,在台湾思想界,围绕五四新文化的历史评价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方向问题,国民党官方、现代新儒家,以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展开了持续的论争。国民党官方将五四新文化看作是在大陆失败的罪魁祸首;现代新儒家肯定五四的民主与科学理想,但反对五四新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态度;而自由主义派则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一边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一边反击新儒家的文化批判,三方构成一出颇具复调色彩的文化论争,并对当代的台港思想界形成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国民党官方 现代新儒家 自由主义派 文化论争
下载PDF
读经论争的百年回眸 被引量:10
7
作者 洪明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2,共10页
读经问题是民国初年废除读经之后围绕恢复读经和反对读经而产生的一系列论争,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抛给世人的一个世纪难题。百年来,关于读经的争议主要经历了四次:第一次发生在民国初年,主要围绕着袁世凯、康有为等复古尊孔和以陈独... 读经问题是民国初年废除读经之后围绕恢复读经和反对读经而产生的一系列论争,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抛给世人的一个世纪难题。百年来,关于读经的争议主要经历了四次:第一次发生在民国初年,主要围绕着袁世凯、康有为等复古尊孔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者反复古斗争展开;第二次是20世纪20年代在东西文化反思过程中出现的,以1925年章士钊"读经救国"论和鲁迅的批判为标志;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抗战前夕,高潮为《教育杂志》1935年"读经专号"中关于读经的大讨论;第四次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尚未结束。读经的论争还会继续,解决读经论争的最好态度是抱有开放心态,认清潮流,允许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读经 论争 东西文化反思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边缘的视界:刘咸炘对进化论的批判 被引量:7
8
作者 周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民国学者刘咸在上个世纪20年代撰文批判进化论,区分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站在文化相对主义立场上指斥社会进化论不能被视作普遍有效无容置疑的科学真理,同时强调了进化不能等同于进步,并提出了"智进德退&qu... 民国学者刘咸在上个世纪20年代撰文批判进化论,区分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站在文化相对主义立场上指斥社会进化论不能被视作普遍有效无容置疑的科学真理,同时强调了进化不能等同于进步,并提出了"智进德退"的观点。刘咸的文化相对主义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并吸收了20世纪初传入国内的西方文化人类学观念,反映了现代中国的东西文化之争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咸炘 进化论 文化相对主义 中西文化之争
下载PDF
中西“礼仪之争”与中国近代化转型——从话语之争到身份之辩 被引量:3
9
作者 翟石磊 杨舒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36-41,共6页
始于明朝的"西学东渐"浪潮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基于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礼仪之争既体现了中西方话语权的冲突,更揭示了不同文明下的"身份之辩"。西方展示出一种相对开放的话语体系接受"多元"文化,... 始于明朝的"西学东渐"浪潮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基于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礼仪之争既体现了中西方话语权的冲突,更揭示了不同文明下的"身份之辩"。西方展示出一种相对开放的话语体系接受"多元"文化,而当时的中华帝国的话语体系则相对封闭,强调文化的"内在系统循环性"。在身份认同上,中西方均追求基于"一元身份"的"中心地位",否认合作式的多元身份共存,这是中西"礼仪之争"的实质所在。西方以"救世主"心态对外散播其宗教文化,借助工业革命的浪潮,顺应了近代化转型的需要,最终形成了西强东弱的近代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礼仪之争 话语权 一元身份 近代化转型
下载PDF
清朝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及其儒学译述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经》(Sinensis Imperii Libri Classici Sex)。进而以该书《中庸》译文为例,比较卫氏译文与其他拉丁文译本之间的异同。一方面勾勒出16-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典籍翻译与阐释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卫氏译文的独特之处及个中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礼仪之争 《中庸》 概念译介
下载PDF
从民族文化资源之争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柏权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3-15,共3页
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民族文化资源之争是民族文化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价位上升的产物。这种争论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一是要提高认识;二是要通过立法进行规范;三是各地在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时... 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民族文化资源之争是民族文化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价位上升的产物。这种争论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一是要提高认识;二是要通过立法进行规范;三是各地在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时要以大局为重;四是民族文化资源的认定必须把地域性与民族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考察;五是专家学者要恪守学术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只有这样才会尽量避免民族文化资源的恶性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源 争论 对策
下载PDF
普适性的建构:新、旧剧观念论争中的西方知识状况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云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6,共7页
新旧剧观念论争的实质在于论争双方对西方戏剧知识阐释权的争夺。在表面的歧义背后,论争双方间存在大量的交叉地带和暧昧层面。同样的西方戏剧知识经由论争双方的挪用,伴随着论述立场的不同,其意义来回滑动并悄然获得了论争的核心地位... 新旧剧观念论争的实质在于论争双方对西方戏剧知识阐释权的争夺。在表面的歧义背后,论争双方间存在大量的交叉地带和暧昧层面。同样的西方戏剧知识经由论争双方的挪用,伴随着论述立场的不同,其意义来回滑动并悄然获得了论争的核心地位。这种西方戏剧知识状况意味着:无论论争双方对中国戏曲的优劣存废持何观点,都在西方戏剧中寻找各自的理论支持。对于作为象征资本的西方戏剧知识的权威性认同,正是论争双方共享的意识形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剧 论争 西方戏剧 知识状况 文化主体性
下载PDF
文化资本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海岳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
文化资本正成为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普遍接受的一个新的资本理论研究范式。学界对文化资本尚存争议,在不同的分析思路下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在概述文化资本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简要介绍文化资本理论研究前沿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文化... 文化资本正成为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普遍接受的一个新的资本理论研究范式。学界对文化资本尚存争议,在不同的分析思路下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在概述文化资本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简要介绍文化资本理论研究前沿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文化资本理论研究中的"文化资本"的"资本"属性、文化资本概念的界定、"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以及主体与"场域"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争议热点展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研究 争议 评述
下载PDF
民国学者对马赫哲学思想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凌峰 王松普 《科学文化评论》 2013年第3期23-40,共18页
自清末民初马赫哲学思想传入中国,不少中国学者开始了解马赫,并吸收和思考其哲学理论。本文在搜集和梳理民国时期大量相关原始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从新文化运动、科玄论战、及三十年代受列宁的影响等几个时期,较为详细地考察了以哲学家、... 自清末民初马赫哲学思想传入中国,不少中国学者开始了解马赫,并吸收和思考其哲学理论。本文在搜集和梳理民国时期大量相关原始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从新文化运动、科玄论战、及三十年代受列宁的影响等几个时期,较为详细地考察了以哲学家、留洋科学家为主体的民国学者对马赫哲学思想的译介及研究状况,勾勒出民国学者对马赫哲学思想研究的基本概况,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科玄论战 马赫哲学 列宁
下载PDF
中苏论战与“文化大革命”气候的形成 被引量:5
15
作者 虞文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9-14,共6页
历史已经判明 ,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场由全国亿万群众参与其中的运动到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 ?除了理论的错误和体制的缺陷等原因之外 ,不能... 历史已经判明 ,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场由全国亿万群众参与其中的运动到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 ?除了理论的错误和体制的缺陷等原因之外 ,不能不说与 2 0世纪 60年代我国特定的政治气候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发生于“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中苏论战为这种气候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社会舆论的准备 ,还是群众思想的动员 ,也无论是运动对象的锁定 ,还是各级干部警惕性的解除 ,都与中苏论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苏论战 文化大革命 气候形成
下载PDF
全球-地方化的汉学--对“中国礼仪之争”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天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122,共7页
经过20年的研究,"中国礼仪之争"突破了"民族-国家"的限制,确立了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观,在文化交流(多元文化、跨文化、比较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确认无疑。由此启蒙进而获得"从世界看中国"... 经过20年的研究,"中国礼仪之争"突破了"民族-国家"的限制,确立了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观,在文化交流(多元文化、跨文化、比较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确认无疑。由此启蒙进而获得"从世界看中国"的眼光,证明汉学研究的赞美异域,有其外部视野的合理与局限。东方民族的学者,只有带着自己进入同一个"文化比较"的环境,才能真正看清自己。从"中国礼仪之争"引申出来的对话理论引导我们摆脱萨义德"东方学"的后殖民主义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束缚,指引我们有可能往中间行走,然后在东西合并以后的整全论域中超越出来,建立一种把地方知识直接汇入全球体系的"全球-地方化的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礼仪之争 中西交流 文化多元 自我中心论 全球-地方化的汉学
下载PDF
“贵族科学家”与“布商女儿”——《法国中尉的女人》与英国的“两种文化”之争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0,共7页
在斯诺和利维斯掀起的英国“两种文化”论争中,约翰·福尔斯反对斯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功利主张,支持利维斯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其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虚构故事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对“两种文化”之争的思考和批判。作品通过... 在斯诺和利维斯掀起的英国“两种文化”论争中,约翰·福尔斯反对斯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功利主张,支持利维斯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其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虚构故事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对“两种文化”之争的思考和批判。作品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了作者对学科分化的质疑、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坚守。小说叙述中隐含的“两种文化”论争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背景和具体的现实文化语境:它不仅是一场学科论战,还折射出英国社会中的文化价值选择与身份认同诉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 “两种文化”之争
下载PDF
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礼仪之争”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庆波 刘彩艳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96-99,共4页
明末清初时期的中西礼仪之争是海外汉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因为它曾给中国打开了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同时论争双方在欧洲发表的大量介绍中国的文献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催生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本文主要梳理了礼仪之争的不同阶段,使... 明末清初时期的中西礼仪之争是海外汉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因为它曾给中国打开了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同时论争双方在欧洲发表的大量介绍中国的文献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催生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本文主要梳理了礼仪之争的不同阶段,使我们对其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并探讨了它在中欧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彰显其研究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之争 中国文化 基督教
下载PDF
五四:文化论战,为何而战?——以陈独秀与杜亚泉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新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2-97,共6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陈独秀与杜亚泉发生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文明的论战。对这场论战的评价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往往失之于简单化,但1990年代之后从保守主义立场上对这场论战进行的再估价也非常可疑。因此,这页旧账很有重新清理的必要...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陈独秀与杜亚泉发生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文明的论战。对这场论战的评价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往往失之于简单化,但1990年代之后从保守主义立场上对这场论战进行的再估价也非常可疑。因此,这页旧账很有重新清理的必要。他们究竟在争什么?新文化阵营为何而战?论战开始之前,双方都在进行文明比较,但一方志在文化革新,一方意在文化保守,冲突可谓不可避免。论战中的分歧主要在于:一、陈独秀致力于批判专制主义和呼唤思想自由,杜亚泉却习惯于大一统的思想文化秩序,不喜欢思想的自由状态,因而主张“统整”。二、陈独秀致力于批判中国固有文明和引进西方现代文明,杜亚泉却留恋中国固有文明而不满于西方文明的输入。三、杜亚泉致力于维护固有文明之“国基”,陈独秀则为这“国基”阻碍民主共和的健康成长而痛苦。作为共和国的卫士,陈独秀在当时的努力与蔡锷的护国壮举有同样的意义。任何再评价都需要首先尊重这一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文化论战 陈独秀 保卫共和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正统之争与族群文化认同——兼以后唐沙陀政权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崇新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44-49,共6页
沙陀民族作为内迁突厥的一支,曾在唐宋之际的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一时,先后建立过后唐、后晋、后汉等沙陀政权。其中,后唐沙陀政权在五代嬗替之际的正统之争,及其族群和文化融合的过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正统之争、族群... 沙陀民族作为内迁突厥的一支,曾在唐宋之际的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一时,先后建立过后唐、后晋、后汉等沙陀政权。其中,后唐沙陀政权在五代嬗替之际的正统之争,及其族群和文化融合的过程,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正统之争、族群与文化认同,以及中国历史的多元一体性,提供了一个极为典型的历史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之争 族群认同 文化认同 多元一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