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西北缘鄂博梁地区下干柴沟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栩莹 李凤杰 张鹏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86,共15页
以柴达木盆地西北缘鄂博梁地区为例,通过痕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合沉积综合柱状图,探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的古盐度、古气候和古氧化-还原条件等变化特征。样品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及轻微的Ce负异常,氧化-还原指标Ni/Co、V/Cr、U/T... 以柴达木盆地西北缘鄂博梁地区为例,通过痕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合沉积综合柱状图,探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的古盐度、古气候和古氧化-还原条件等变化特征。样品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及轻微的Ce负异常,氧化-还原指标Ni/Co、V/Cr、U/Th一致指示氧化条件,古气候指标Sr/Cu值与Sr、Rb/Sr值指示的气候温湿变化趋势一致,古气候条件与Sr/Ba、Th/U判断出的古盐度变化相符合。古近纪青藏高原隆升高度较低且范围有限,鄂博梁地区下干柴沟组沉积期处在温暖湿润的淡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鄂博梁 古近系 元素地球化学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构造带超压形成机制与高压气、水层成因 被引量:22
2
作者 范昌育 王震亮 +3 位作者 王爱国 张骁 张永庶 孔红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9-706,714,共9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属于多期构造叠加的新生型前陆盆地,复杂的构造背景造就了盆地内成因复杂的超压.目前对该区超压的成因认识尚不确定,导致在钻井过程中事故频发,背斜顶部多钻遇超压永层、差气层、气-水同层.在泥岩压实研究的基础上,...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属于多期构造叠加的新生型前陆盆地,复杂的构造背景造就了盆地内成因复杂的超压.目前对该区超压的成因认识尚不确定,导致在钻井过程中事故频发,背斜顶部多钻遇超压永层、差气层、气-水同层.在泥岩压实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修正后的声速与有效应力图解法,识别了研究区存在的超压类型,评价了各种成因类型的超压在超压形成中的贡献,分析了研究区背斜顶部超压水层的成因.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浅部地层(2 100~2 200m以上)主要发育不均衡压实超压,而较深部地层(2 100~2 200m以下)超压存在多元成因,主要有不均衡压实、传递及其他成因超压(如构造挤压),其中传递增压作用最为明显,对超压的复合成因段总超压的贡献最大为57%.超压传递的途径主要有:垂向沟通深部超压地层的断裂、侧向传递背斜翼部埋深较大地层内超压的输导层.古近纪以来地层较快的沉积速率和岩性组合造就了普遍发育的不均衡压实超压,对超压的复合成因段总超压的贡献最大为43%;其他增压机制在该地区对超压的贡献较小,大部分为4%~6%.研究区湖相地层背斜顶部未发现可观的高丰度气层,主要受输导条件、超压体的封隔及超压的增溶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超压传递 水溶气藏 背斜 鄂博梁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中新统成岩作用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国强 吕婧文 +4 位作者 赵明君 朱军 吴剑锋 陈章群 史基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7-347,共11页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鄂博梁Ⅲ号构造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上干柴沟组碎屑岩中碎屑颗粒间主要以点—线接触关系为主,长粒矿物被...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鄂博梁Ⅲ号构造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形成环境和物质来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上干柴沟组碎屑岩中碎屑颗粒间主要以点—线接触关系为主,长粒矿物被定向排列,经历过较强的压实作用。其中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平均达到了35.03%,主要以伊利石,绿泥石及伊—蒙混层为主。碳酸盐胶结物类型主要以方解石为主,仅含有少量白云石。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含量测定表明,碳同位素(δ13C)分布在-6.8‰^-4.0‰之间,平均为-5.0‰;氧同位素(δ18O)分布于-11.1‰^-5.4‰,平均为-8.7‰;根据碳氧同位素含量推算古盐度Z值分布于108.34~114.89,平均值为112.77;碳酸盐沉淀温度分布在43.36℃~77.84℃,平均值为62.30℃。结合对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有机碳含量等地球化学元素的综合分析,认为鄂博梁Ⅲ号构造带中新统上干柴沟组目前所处的成岩阶段主要为早成岩阶段B期至中成岩阶段A期,在形成早期主要以干、冷的淡水—微咸水环境为主,晚期则以要对暖、湿的淡水环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碳酸盐胶结物 上干柴沟组 中新统 鄂博梁Ⅲ号构造带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方向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俊武 代廷勇 +2 位作者 李凤杰 杨承锦 杨豫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9-658,共10页
分析沉积区物源方向对研究该区的沉积作用、储层特征以及构造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查明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方向,本文对研究区碎屑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特征、稀土元素特征和阴极发光特征的平... 分析沉积区物源方向对研究该区的沉积作用、储层特征以及构造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查明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方向,本文对研究区碎屑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特征、稀土元素特征和阴极发光特征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地震资料,确定研究区古近系沉积物源。综合分析得出鄂博梁Ⅰ号构造带物源主要来自于北部的阿尔金山物源区,西部的东坪构造带与鄂博梁Ⅰ号构造带具有相对独立的物源;鄂博梁Ⅱ号构造带属于混源区,同时是受到两个方向物源影响,分别是北部的阿尔金山方向,即来自于鄂博梁Ⅰ号构造带,是主要的物源区,来自东北部的小赛什腾山经冷湖三号、四号和五号构造带方向的物源,为次要物源区;鄂博梁Ⅲ号构造带主要是来自东北部赛什腾山经冷湖六号和冷湖七号构造带方向的物源,不受到南八仙方向的"古鱼卡大型古河流三角洲"物源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鄂博梁 物源分析 古近系
下载PDF
柴北缘鄂博梁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部署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平 汪立群 +4 位作者 郭泽清 田继先 张林 曾旭 张绍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4期18-25,共8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构造带由鄂博梁Ⅰ号、鄂博梁Ⅱ号、鄂博梁Ⅲ号和葫芦山4个地面构造组成。近期的综合研究和老井复查表明:该区带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位于侏罗系生气凹陷之内、发育大型构造圈闭、具有优质储层和良好储盖组合... 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构造带由鄂博梁Ⅰ号、鄂博梁Ⅱ号、鄂博梁Ⅲ号和葫芦山4个地面构造组成。近期的综合研究和老井复查表明:该区带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位于侏罗系生气凹陷之内、发育大型构造圈闭、具有优质储层和良好储盖组合以及深大断裂沟通气源,发育源内和源上两种成藏模式。近期,邻近的牛东构造获得重大突破,其他构造已钻井都有气显示,并且鄂7井获得工业气流。在成藏条件和目前勘探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区优先风险钻探鄂博梁Ⅰ号构造;积极准备其他构造,其中以开展精细地震勘探鄂博梁Ⅲ号构造为重点,精细落实圈闭后投入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鄂博梁构造带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勘探部署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迎宾 胡烨 +2 位作者 王彦青 翟怡 何晋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39,63,共7页
在落实构造圈闭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气源、储盖层条件以及成藏条件配置关系,研究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伊北凹陷是鄂博梁Ⅲ号构造主要的供气凹陷,其下侏罗统为中等—好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以生气为主... 在落实构造圈闭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气源、储盖层条件以及成藏条件配置关系,研究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伊北凹陷是鄂博梁Ⅲ号构造主要的供气凹陷,其下侏罗统为中等—好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以生气为主,可为深层天然气成藏提供充足的气源。上、下干柴沟组以滨—浅湖和三角洲沉积为主,碎屑岩储层发育,储层物性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透和特低孔、特低渗透特征,但对天然气仍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研究区构造深层圈闭完整,干柴沟组—油砂山组均发育扩张湖相泥岩,具备良好的封盖及保存条件;其深层为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成藏条件配置关系良好;下油砂山组—狮子沟组沉积末期为研究区重要的油气成藏期,与构造形成时期相匹配,具有典型的晚期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天然气 成藏条件 晚期成藏鄂博梁Ⅲ号构造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鄂博梁Ⅲ号构造上、下油砂山组成岩作用及对孔隙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吉 史基安 +4 位作者 孙国强 王牧 马进业 邹开真 龙国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共7页
根据砂岩普遍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其他化验资料等,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鄂博梁Ⅲ号构造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对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砂岩较细,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含少量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长... 根据砂岩普遍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其他化验资料等,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鄂博梁Ⅲ号构造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对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砂岩较细,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含少量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含少量长石岩屑砂岩.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成岩作用阶段已经达到晚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中等是孔隙度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较强,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物、硫酸盐胶结物、硅质胶结和黏土矿物胶结,胶结物充填孔隙、堵塞喉道,在成岩早期能起骨架支撑缓解压实作用的进行.溶蚀作用中等,主要为长石、岩屑、碳酸盐胶结物及杂基等易溶组分溶蚀成粒间、粒内溶蚀孔,为储层增加次生孔隙,属于建设性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控制因素 上、下油砂山组 鄂博梁地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新近系物源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俊武 杨承锦 +2 位作者 李凤杰 吴永良 代廷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物源分析是沉积盆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新近系相关资料调研的基础之上,对研究区碎屑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砂地比和阴极发光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震资料,确定出研究区新近系物源方向... 物源分析是沉积盆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新近系相关资料调研的基础之上,对研究区碎屑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砂地比和阴极发光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震资料,确定出研究区新近系物源方向:鄂博梁Ⅰ号构造带物源主要来自于北部的阿尔金山,而位于其西部的东坪构造带与鄂博梁Ⅰ号构造带物源区不同,其具有相对独立的物源区;鄂博梁Ⅱ号构造带属于混源区,同时受到2个方向物源的影响,分别是北部的阿尔金山方向和东北部的小赛什腾山方向,前者穿过鄂博梁Ⅰ号构造带到达该地区,是主要的物源区,后者穿过冷湖一、二、三号构造带到达该地区,为次要物源区;鄂博梁Ⅲ号构造带物源主要来自于东北方向的赛什腾山,其是穿过冷湖六、七号构造带到达该地区的,并未受到来自南八仙方向"古鱼卡大型古河流三角洲"物源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鄂博梁地区 物源分析 新近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地震低速异常识别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迎宾 张寿庭 +1 位作者 万传治 赵凡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94-1902,共9页
岩石空隙中含气造成的地震波低速异常是检测天然气藏的一个重要地震信息.笔者在对鄂博梁Ⅲ号地震解释过程中发现,构造东高点深层地震所反映的构造形态及深、浅层构造叠置样式不仅与相邻构造存在较大差异,与区域构造变形规律也不相吻合.... 岩石空隙中含气造成的地震波低速异常是检测天然气藏的一个重要地震信息.笔者在对鄂博梁Ⅲ号地震解释过程中发现,构造东高点深层地震所反映的构造形态及深、浅层构造叠置样式不仅与相邻构造存在较大差异,与区域构造变形规律也不相吻合.通过对全区地震精细解释及原始地震速度谱的分析判定,构造东高点深层地震反射不是真实构造形态的反映,而是由于地震异常低速造成同相轴"下拉"导致的构造形态畸变.进而,在排除影响地震速度的地表、处理流程、地下特殊岩性体等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认为,构造东高点紧邻生气凹陷、深层储、盖配置良好、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天然气藏的地质条件.圈闭含气是构造东高点深层地震产生低速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鄂博梁Ⅲ号构造 地震低速异常
下载PDF
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动态物理模拟——以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国民 罗群 +3 位作者 庞雄奇 向才富 徐子远 彭威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34,共11页
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油气运聚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为改进、完善这一实验方法,在前人物理模拟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将构造挤压融入油气充注的实验过程中,并以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藏为例,利用研发的天然气运聚成藏动态模拟实验装... 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油气运聚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为改进、完善这一实验方法,在前人物理模拟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将构造挤压融入油气充注的实验过程中,并以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藏为例,利用研发的天然气运聚成藏动态模拟实验装置,成功模拟了该构造天然气藏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总结了该区气藏的形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①该区存在深、浅2套输导体系,深部输导体系为断裂—输导层输导体系,有利于天然气的向上运移并在优质储层中聚集成藏,而浅部输导体系为断裂—输导层—断裂输导体系,对浅部天然气藏具有破坏作用,不利于天然气的聚集成藏;②气藏形成后期,当供气量小于散失量时,气藏逐渐萎缩直至消失,由于深部地层的保存条件相对浅部更为优越,因此气藏消失的顺序也是先浅层后深层,由此形成了该区"浅差深好"的天然气藏保存序列。结论认为:鄂博梁Ⅲ号构造中深部可能存在保存较好的大型整装天然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鄂博梁Ⅲ号构造 气藏形成 物理模拟实验 输导体系 保存序列 构造挤压 勘探区
下载PDF
青海柴达木盆地鄂博梁2号井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嫔 席萍 乔子真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产自青海柴达木盆地鄂博梁 2号井 4 5 0 1— 4 85 2 .7m层段中的孢粉化石 ,共计 5 5属 96种 ,其中蕨类植物孢子 2 5属 4 5种 ,裸子植物花粉 2 8属 4 9种 ,疑源类 2属 2种。组成以 Cyathidites- Deltoidospora- Pi-ceites-... 本文系统研究了产自青海柴达木盆地鄂博梁 2号井 4 5 0 1— 4 85 2 .7m层段中的孢粉化石 ,共计 5 5属 96种 ,其中蕨类植物孢子 2 5属 4 5种 ,裸子植物花粉 2 8属 4 9种 ,疑源类 2属 2种。组成以 Cyathidites- Deltoidospora- Pi-ceites- Quadraeculina- Classopollis为特征的孢粉组合。根据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讨论及与有关孢粉组合的对比 ,其时代应归为早侏罗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柴达木盆地 鄂博梁2号井 早侏罗世 孢粉 植物群 地质
下载PDF
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N_1~N_2~2砂岩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俊武 代廷勇 +3 位作者 杜凌春 李凤杰 曹占元 屈雪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9期101-107,共7页
运用普通薄片鉴定、铸体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观察手段,结合物性测试和压汞资料,分析鄂博梁Ⅲ号地区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认为研究区储层砂体具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为主,其次是粒内溶蚀孔和粒间溶蚀孔,根据压汞曲线分析... 运用普通薄片鉴定、铸体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观察手段,结合物性测试和压汞资料,分析鄂博梁Ⅲ号地区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认为研究区储层砂体具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为主,其次是粒内溶蚀孔和粒间溶蚀孔,根据压汞曲线分析可知研究区N1、N21和N22孔隙喉道特征差别较大,N1属于Ⅱ~Ⅲ类细喉;N21属于Ⅱ类细喉;N22属于Ⅰ类较细喉。储层孔隙发育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溶蚀作用影响。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的位置储层物性最好;成岩作用过程中的压实作用破坏储层孔隙发育,压实作用越强储层物性越差,胶结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具有双重作用;溶蚀作用能够形成储集空间,有利于储层孔隙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储层 影响因素 鄂博梁Ⅲ号构造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鄂博梁构造带储层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来自碳、氧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付锁堂 王震亮 +3 位作者 张永庶 王爱国 孔红喜 范昌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999,共9页
碳酸盐胶结物是古流体活动的产物,蕴含着成岩环境、成岩流体演化等方面的有益地质信息。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柴北缘西段鄂博梁构造带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储层中普遍存在的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 碳酸盐胶结物是古流体活动的产物,蕴含着成岩环境、成岩流体演化等方面的有益地质信息。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柴北缘西段鄂博梁构造带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储层中普遍存在的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胶结物以方解石和含铁方解石为主。鄂博梁I号构造主要见方解石,其碳、氧同位素分布范围较大:-13.47‰<δ13CPDB<2.54‰,-15.93‰<δ18OPDB<-4.74‰,成因多种多样,与有机质脱羧、同生—准同生、甲烷生成等作用有关;鄂博梁III号—鸭湖构造则主要见含铁方解石,其碳、氧同位素分布集中:-4.24‰<δ13CPDB<-1.99‰,-11.17‰<δ18OPDB<-9.41‰,为沉积压实水沉淀而成。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揭示了鄂博梁构造带无机—有机流体的活动信息,从而为该地区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鄂博梁构造带 碳酸盐胶结物 古流体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盐湖型锂矿床地质特征与地球物理探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孟军海 林佳富 +5 位作者 才智杰 薛国强 周楠楠 李洪普 马龙 王丽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柴达木盆地新近系背斜构造中的深层卤水含有较为丰富的Li、B、K等有益元素。采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区内背斜构造空间展布特征和盐类沉积特点,对于评价该类地区深层卤水锂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外锂资源分布现状、... 柴达木盆地新近系背斜构造中的深层卤水含有较为丰富的Li、B、K等有益元素。采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区内背斜构造空间展布特征和盐类沉积特点,对于评价该类地区深层卤水锂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外锂资源分布现状、锂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模型选取碱石山、鄂博梁背斜构造有利成矿区,利用地震、广域电磁法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识别背斜构造形态、分析水层分布、总结构造裂隙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推断背斜构造深部卤水矿层产出层位、赋存特征、品位和厚度等,综合研究钻孔孔位布设,为开展该区锂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依据。钻探验证结果表明:地震方法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对于地层分层及构造识别有较好的效果,但因含卤水地层与不含卤水地层的速度差异较小,地震方法难以识别;广域电磁法具有较强的横向探测能力,尽管纵向分辨能力有限,但对于含卤水结构体的低电阻率特性反映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 成矿地质模型 地震 电磁法 背斜构造 碱石山 鄂博梁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鄂博梁Ⅱ号构造深层卤水储层特征与锂硼资源富集成因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光 樊启顺 +4 位作者 许建新 潘彤 刘久波 袁文虎 董启伟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2期70-78,共9页
鄂博梁Ⅱ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西部鄂博梁Ⅰ-Ⅲ号褶皱带中的一个局部构造,在古新世—上新世以来主要为河流泛滥平原相、滨浅湖相和深湖相构造环境,在“高山深盆”的构造环境下,接受了大量造山带物源碎屑补给并赋存卤水矿床。通过对钻孔岩... 鄂博梁Ⅱ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西部鄂博梁Ⅰ-Ⅲ号褶皱带中的一个局部构造,在古新世—上新世以来主要为河流泛滥平原相、滨浅湖相和深湖相构造环境,在“高山深盆”的构造环境下,接受了大量造山带物源碎屑补给并赋存卤水矿床。通过对钻孔岩性、孔隙度、给水度、地球物理测井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下油砂山组下部和干柴沟组地层是区内相对较好的深层卤水赋存层位,可作为深层卤水的重点探矿层位进一步勘查。同时,鄂博梁Ⅱ号构造钻孔深层卤水化学组成及特征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该水体为低矿化度(平均值为73.00 g/L)、Na;、Cl;为主的卤水,其中Li、B等元素含量达到边界品位以上,Br、I元素含量也达到或接近综合利用标准,具有较好的深层卤水找矿前景;卤水的成因为柴达木盆地周缘中新生代以来深部火山热泉补给、造山带火山岩物质风化和溶滤盐岩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卤水 Li、B资源 富集成因 储层特征 鄂博梁Ⅱ号构造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新近系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孔红喜 赵健 +4 位作者 侯泽生 司丹 翟志伟 马进业 申玉山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62,共12页
鄂博梁Ⅲ号构造为柴达木盆地大型构造之一,其中仅新近系下油砂山组圈闭面积即可达470km2。运用近3年来在该构造东西高点钻探的鄂深1、鄂深2及鄂7共3口探井的最新资料,通过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对鄂博梁Ⅲ号构造沉积... 鄂博梁Ⅲ号构造为柴达木盆地大型构造之一,其中仅新近系下油砂山组圈闭面积即可达470km2。运用近3年来在该构造东西高点钻探的鄂深1、鄂深2及鄂7共3口探井的最新资料,通过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对鄂博梁Ⅲ号构造沉积环境演化和物源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不同于前人的新认识。鄂博梁Ⅲ号构造新近纪沉积环境自上干柴沟期(N1)到狮子沟期(N23)是一个湖进、水体不断加深的沉积演化过程,与前期所认识的湖泊收缩、水体不断变浅的结论不同。鄂博梁Ⅲ号构造新近系沉积碎屑主要来自于阿尔金山物源区,自下而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浅部地层受冷湖方向物源的影响而具有混源的特点。该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为该区进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鄂博梁Ⅲ号构造 新近系 沉积环境演化 物源
下载PDF
青海省冷湖行委俄博梁地区稀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娟 马正婷 +4 位作者 柴云 魏丽琼 贾研慧 乔建峰 马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87,共6页
基于前人开展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在俄博梁地区开展了水系沉积物副样稀有稀土元素优选测试,根据1∶5万水系沉积物样品副样稀有稀土元素优选测试及前人研究成果,对俄博梁地区稀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为区... 基于前人开展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在俄博梁地区开展了水系沉积物副样稀有稀土元素优选测试,根据1∶5万水系沉积物样品副样稀有稀土元素优选测试及前人研究成果,对俄博梁地区稀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为区内稀有稀土矿产勘查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博梁 稀有稀土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潜力
下载PDF
鄂博梁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孔红喜 王远飞 +3 位作者 周飞 朱军 陈阳阳 宋德康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鄂博梁构造带各构造均钻有以古近系—新近系为目的层的探井,但含气丰度很低,一直未能实现勘探的实际突破,同时限于侏罗系烃源岩层埋深较大,成藏富集规律认识不清。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多口探井钻达侏罗系地层,为进一步深入研... 鄂博梁构造带各构造均钻有以古近系—新近系为目的层的探井,但含气丰度很低,一直未能实现勘探的实际突破,同时限于侏罗系烃源岩层埋深较大,成藏富集规律认识不清。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多口探井钻达侏罗系地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对鄂博梁构造带烃源岩、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运聚条件的详细分析,开展了成藏条件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处于边缘地区的牛东鼻隆—鄂博梁Ⅰ号构造有机质丰度不高、成熟度很低,不具备大规模形成天然气的烃源岩条件。目前已发现的天然气为高成熟、过成熟的煤型气,来自凹陷中心形成的高成熟烃源岩,侏罗系顶面广泛分布的不整合与沟通源岩的断层是主要的输导途径。鄂博梁构造带进一步的勘探工作应选择凹陷中心烃源岩成熟度高的地区,目的层应尽可能贴近源岩。该研究成果为鄂博梁构造带进一步勘探指出了有利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天然气组分 甲烷碳同位素 输导条件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鄂博梁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成因分析
19
作者 岳祯奇 吴萌萌 陆申童 《西部资源》 2016年第6期195-198,共4页
为了解决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的天然气成因问题。本文从天然气地球化学的角度,结合溶解度计算对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是否具有水溶气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的深层含有游离的天然气,深层水和天然气在沿断裂向... 为了解决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的天然气成因问题。本文从天然气地球化学的角度,结合溶解度计算对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是否具有水溶气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的深层含有游离的天然气,深层水和天然气在沿断裂向上运移的过程中,由于温压降低,存在明显的天然气脱溶,且脱溶的天然气量可占到气藏的65%,造成了天然气干燥系数随深度减小而逐渐增高。也正因此,深部储集层成为下一步勘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鄂博梁Ⅲ号 水溶气 形成条件 地球化学特征 甲烷溶解度回归方程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地区新近系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洪 郑兵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2,共6页
通过分析钻井岩芯和野外露头剖面的沉积相,结合二维地震资料的地震相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地区新近系进行沉积相研究。钻井岩芯和野外露头剖面的沉积相观察分析表明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5... 通过分析钻井岩芯和野外露头剖面的沉积相,结合二维地震资料的地震相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地区新近系进行沉积相研究。钻井岩芯和野外露头剖面的沉积相观察分析表明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5种沉积相类型;二维地震反射剖面中平行—亚平行地震反射相大面积发育,即湖泊沉积发育。鄂博梁Ⅰ号、Ⅱ号构造和冷湖地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冷湖六号、七号构造带,鄂博梁Ⅲ号构造带和南八仙地区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沉积相、地震相和沉积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与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为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地层 岩石地层 地震相 沉积体系 新近系 鄂博梁 柴达木盆地 青海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