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粒棘球蚴Eg1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杜娟 张炜 +6 位作者 王娅娜 王洁 王淑静 张焱 高鹏 李居怡 赵巍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细粒棘球蚴分离株Eg10基因,并研究其重组蛋白的免疫特性。方法将细粒棘球蚴Eg10基因亚克隆于表达载体pET28a,转化重组质粒至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融合表达,His-bind树脂纯化系统纯化重组融合蛋白,以之作为抗原免疫小鼠。48... 目的克隆、表达细粒棘球蚴分离株Eg10基因,并研究其重组蛋白的免疫特性。方法将细粒棘球蚴Eg10基因亚克隆于表达载体pET28a,转化重组质粒至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融合表达,His-bind树脂纯化系统纯化重组融合蛋白,以之作为抗原免疫小鼠。48只ICR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A、B组为对照组,分别注射不含抗原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和福氏佐剂+PBS,每鼠皮下注射100μl。C、D组为免疫组,注射用福氏佐剂乳化的重组抗原Eg10,抗原量分别为0.1mg/μl和0.5mg/μl,每鼠皮下注射100μl。各组小鼠每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于免疫前和免疫后2、4、6、8和10周采血以获得抗血清。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和ELISA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学特性。结果成功构建含目的片段Eg10的基因工程菌株。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免疫血清能识别重组抗原Eg10。ELISA检测结果显示,用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统计学分析表明,免疫后C、D组抗体水平逐渐升高,至第8周抗体滴度达最高值,分别为(1.143±0.253)和(1.254±0.070);A、B组抗体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第2、4、6、8和10周,A、B与C、D组间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表达细粒棘球蚴重组蛋白Eg10,该蛋白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eg10 免疫特性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Eg10基因片段的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炜 王娅娜 +3 位作者 丁淑琴 王健 赵巍 杨玉荣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获得细粒棘球蚴(E.granulosus)Eg10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包虫病患者体内获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提取总RNA,根据GeneBank公布的细粒棘球蚴Eg10基因片段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Eg1... 目的获得细粒棘球蚴(E.granulosus)Eg10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包虫病患者体内获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提取总RNA,根据GeneBank公布的细粒棘球蚴Eg10基因片段已知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Eg10基因片段,将纯化后的PCR产物克隆到pGEM-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成功扩增出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Eg10基因片段,测序为938bp,该基因序列与检索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推导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亦为100%。结论测序的Eg10基因序列有完整的编码框(765bp),对于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及对包虫病的免疫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eg10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Eg10诱导树突状细胞产生Th2免疫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娅娜 王婵 王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9-447,共9页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绦虫蛋白10(antigen 10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Eg10)对小鼠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小鼠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BMDC),用不同的抗原包囊囊液(hydatid fluid ...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绦虫蛋白10(antigen 10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Eg10)对小鼠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小鼠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BMDC),用不同的抗原包囊囊液(hydatid fluid HF)、Eg10、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单独或联合作用DC,共6组。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DC形态学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吞噬能力、迁移能力的变化、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及DC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检测DC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Eg10抑制DC向成熟状态发展,与囊液对照组相比,DC表面仅增多了褶皱,两者均可提高DC吞噬能力;刺激T细胞的增殖能力很弱,但是能够提高Treg细胞的含量;同时发现Eg10组DC表面分子MHCII和CD86的表达量高于空白组,分泌高含量的IL-10,IL-6。通过给予LPS联合刺激DC形态趋于半成熟状态,细胞表面树突增加,表面分子MHCII、CD80、CD40的表达增高,CD86的表达量降低;IL-10和IL-6的含量也相应的下降。结论Eg10诱导DC产生Th2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eg10 免疫应答 细粒棘球绦虫
下载PDF
10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内镜及影像检查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丁西平 郑帮海 +4 位作者 刘兰珍 解丽 王巧民 贾勇 张开光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0,共2页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疾病,且临床表现多样性,极易引起误诊。多数研究认为,内镜及影像表现对该病诊断无特异性,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确诊为EG10例患者的内镜及影像检...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疾病,且临床表现多样性,极易引起误诊。多数研究认为,内镜及影像表现对该病诊断无特异性,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确诊为EG10例患者的内镜及影像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影像表现 检查分析 内镜 少见疾病 临床表现 检查结果 eg1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