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联合肘管扩大成型术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疗效观察
1
作者 李浩然 刘红正 +3 位作者 姚泉丞 张玲 邢海洋 王兵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874-879,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肘管扩大成型术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1例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肘管扩大成型术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1例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联合肘管扩大成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肘管扩大成型术。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2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ADL)评估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关节量角器测量肘关节旋前度数、旋后度数、屈伸度数,评估2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使用Keypoint型肌电图仪检测小指展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尺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EPLP),评估2组患者神经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EPS、ADL、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EPS、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旋前度数、旋后度数、屈伸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旋前度数、旋后度数、屈伸度数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旋前度数、旋后度数、屈伸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MAP、NCV、MEP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MAP、NCV显著高于对照组,MEPL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肘管扩大成型术、关节镜联合肘关节扩大成型术均可改善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但后者损伤更小,恢复更快,在提升肘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程度、调节肌电图检查指标等方面效果更佳,且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 关节镜 肘管扩大成型术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阔筋膜在成人孟氏骨折中治疗桡骨头脱位的应用
2
作者 唐伟杰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9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分析阔筋膜在成人孟氏骨折中治疗桡骨头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7月32例孟氏骨折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阔筋膜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韧带缝合)各16例。术后根据X线评估桡骨头复位情况... 目的分析阔筋膜在成人孟氏骨折中治疗桡骨头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7月32例孟氏骨折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阔筋膜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韧带缝合)各16例。术后根据X线评估桡骨头复位情况及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估肘关节功能近、远期疗效。结果两组在术后X线检查桡骨头复位情况效果均满意。观察组1例女性患者因尺骨折延迟愈合,半年后行二次植骨术,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3.3±0.5)个月。术后3个月时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观察组(91.19±10.29)分,对照组(84.69±11.53)分。术后2年时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观察组(95.06±4.53)分,对照组(90.63±7.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阔筋膜在成人孟氏骨折中治疗桡骨头脱位较单纯缝合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骨折 阔筋膜 桡骨头脱位 环状韧带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促愈消肿汤对运动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骨生长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3
作者 杨柏琦 马金叶 +1 位作者 齐素兰 郭中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究促愈消肿汤对运动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及骨愈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运动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究促愈消肿汤对运动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及骨愈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运动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促愈消肿汤治疗。对比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 d与术后7 d时2组肘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血清FGF-2、BMP-7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消除时间、术处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7 d时,观察组Mayo肘关节功能量表,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以及血清FGF-2、BMP-7水平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7 d时,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较术后1 d时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动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服用促愈消肿汤能有效促进血清FGF-2、BMP-7水平表达上调,改善肘关节活动功能,缓解术后疼痛,加速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愈消肿汤 肱骨远端骨折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骨形态发生蛋白7 骨生长指标 肘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
作者 徐红 张剑锋 +1 位作者 李勇 万广亮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692-699,共8页
目的探究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病科收治的21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侧别、骨折类型、骨折AO分型、... 目的探究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病科收治的21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侧别、骨折类型、骨折AO分型、合并血管损伤、合并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是否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依据肘关节恢复情况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独立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R软件中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验证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风险的Nomogram模型效能。结果210例患者中,关节功能恢复不良48例,占比22.86%,余162例均恢复良好,纳入恢复良好组。恢复不良组年龄(≥60岁)、开放性骨折、C型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合并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术后出现并发症人数占比均多于恢复良好组,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人数占比少于恢复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开放性骨折、C型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合并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术后出现并发症、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AUC值均>0.700,OR>1,说明上述指标对于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基于以上8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asso-Nomogram预测模型,校准曲线C-index值为0.820,ROC曲线训练组和测试组的AUC值为0.822和0.701,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预测能效。结论基于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直观地预测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肘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治疗个案研究
5
作者 郭澳 汪宇峰 +3 位作者 孙晓蕾 徐闯 刘旭阳 岳静 《冰雪运动》 2024年第3期32-39,共8页
肘关节脱位是常见的生理性损伤,但目前针对运动员群体的肘关节复位后的康复研究空白较多。通过对我国优秀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任**左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个案进行研究,总结运动员肘关节脱位的可行化康复方案。得出将早期肘关节主动... 肘关节脱位是常见的生理性损伤,但目前针对运动员群体的肘关节复位后的康复研究空白较多。通过对我国优秀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任**左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个案进行研究,总结运动员肘关节脱位的可行化康复方案。得出将早期肘关节主动活动训练与区域镇痛手段结合,能缩短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周期;在康复期间尽早开展身体健侧部位的训练,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运动员的整体运动能力;根据运动员特点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手段,更有助于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恢复与保持。建议在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治疗中,重点关注肘关节的肌肉力量与稳定性恢复;更多结合单板滑雪大跳台专项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展开康复评估;对普通运动员或其他项目运动员的治疗案例进行更多研究,以检验本研究中康复方案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板滑雪大跳台 肘关节脱位 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揿针对脑卒中患者肩、肘、手功能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刘泽晶 陈世宏 +2 位作者 钱晓蕊 杨华 徐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究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揿针对脑卒中患者肩、肘、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揿针治疗。采... 目的探究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揿针对脑卒中患者肩、肘、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揿针治疗。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上肢功能评分(UEFI)、Berg平衡量表(BBS)分别评估上肢运动、手、平衡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状态表(MoCA)、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UEFI、BBS评分、肩和肘活动程度、MoCA评分、NIHSS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FMA、UEFI、BBS、MoCA评分及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8.38、5.95、3.58、2.20、6.24、3.39、3.58、4.17,P均<0.05),肩外展、肩前屈、伸肘、屈肘评分,NIHSS评分及Hcy、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6.31、-7.96、-3.00、-2.74、-5.98、-3.05、-5.23,P均<0.05)。结论上肢智能反馈训练联合揿针疗法通过多种机制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肩和肘活动度以及认知和神经功能,有利于促进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智能反馈训练 揿针 脑卒中患者 手功能 肩功能 肘功能
下载PDF
手术治疗与中医保守治疗在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李国鹏 项振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8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与中医保守治疗在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0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守组与手术组,各38例。保守组实施中...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与中医保守治疗在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0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守组与手术组,各38例。保守组实施中医保守治疗,手术组实施前方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手术组低于保守组;两组肘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手术组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肌力等级高于治疗前,且手术组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手术与中医保守方法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均有一定效果,但手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肘功能,恢复患肢肌力,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 肘功能 手术治疗 中医保守治疗
下载PDF
火针联合电针在社区肱骨外上髁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证候积分的影响
8
作者 黄伟权 李园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电针在社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纳入社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6例,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研究组采用火针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电针在社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纳入社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6例,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研究组采用火针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MEPS)、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体征症候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两组满意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EPS评分均有所增加,VAS评分均有所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MEPS评分更大,VAS评分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体征症候积分均有所提升,BI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体征症候积分更高,B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电针治疗社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较电针治疗可取得更高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体征症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更显著改善,疼痛程度减轻幅度更大,患者满意度明显增加,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电针 火针 肘关节功能 体征症候积分
下载PDF
Orem自理模式下分级干预时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赵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397-2400,共4页
目的 探讨奥瑞姆(Orem)自理模式下分级干预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肘管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模式下分级别干预方案,比较... 目的 探讨奥瑞姆(Orem)自理模式下分级干预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肘管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模式下分级别干预方案,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2组干预后的疼痛水平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肘管综合征患者中实施Orem自理模式下分级干预,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感,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和减少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干预 OREM自理模式 肘管综合征 功能 疼痛水平
下载PDF
儿童桡骨颈骨折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高峰 王建新 +1 位作者 禹明洋 邹许亭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 对比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行撬拨复位内固定的桡骨颈骨折患儿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组和弹性髓内钉组,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以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 目的 对比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行撬拨复位内固定的桡骨颈骨折患儿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组和弹性髓内钉组,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以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克氏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弹性髓内钉组(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 3个月,克氏针组的MEPS评分均显著高于弹性髓内钉组(P <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桡骨颈骨折患儿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经皮克氏针可减轻手术创伤,有利于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弹性髓内钉 撬拨复位 桡骨颈骨折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
11
作者 魏琨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3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8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 目的:探讨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8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试验组行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干预,两组均持续训练干预12周。比较两组的康复时间、肘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肘关节功能改善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关节屈曲、伸展、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扩大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改善其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持续静态牵伸训练 目标性自主训练 肘关节活动度 肘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2
作者 李显辉 周雄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9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接受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接受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切开组与闭合组,各51例。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闭合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闭合组骨折愈合、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儿的Mayo肘关节功能量表各个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屈肘、伸肘、过伸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能够缩短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骨折愈合、住院及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但在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者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肘关节功能 肘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折的疗效
13
作者 崔留超 田林 谭玉忠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0-42,4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对25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后微型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2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对25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后微型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2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包括肘关节疼痛(45%)、屈伸活动度(20%)、稳定性(10%)及5个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项目(25%),即梳头、吃饭、个人卫生、穿衬衣、穿鞋,评分在85~95分,平均90分,优20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可恢复解剖结构完整性,且内置物小,固定牢固,可以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训练,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 内固定 MasonⅢ型 桡骨头骨折 肘关节骨折
下载PDF
针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李玉迁 陈慈璇 骆明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8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南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南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治疗后第4、12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12周,两组Mayo肘关节评分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确切,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肘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针灸 肱骨外上髁炎 疼痛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
15
作者 马永福 马进科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5期73-75,共3页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保守治疗...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持续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中的运动功能评分、稳定性评分、日常活动评分、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促进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小头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肘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16
作者 陈元元 刘曼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9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EMG)指标、肘关节屈伸功能、上肢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107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 目的研究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EMG)指标、肘关节屈伸功能、上肢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107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运动想象训练,研究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上肢肌肉sEMG指标、肘关节屈伸功能、上肢和手功能。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肱三头肌、三角肌、腕伸肌、肱二头肌的均方根(RMS)水平分别为(31.32±3.45)μV、(32.34±3.58)μV、(26.34±4.16)μV、(32.48±3.54)μV,均高于对照组(24.77±3.23)μV、(27.65±3.64)μV、(18.45±4.43)μV、(27.64±3.88)μV,肱三头肌、三角肌、腕伸肌、肱二头肌的中位频率(MF)水平分别为(74.45±5.66)Hz、(87.58±5.42)Hz、(50.37±4.88)Hz、(89.57±4.24)Hz,均高于对照组(65.75±5.34)Hz、(81.24±4.88)Hz、(44.76±4.37)Hz、(83.45±4.74)Hz(P<0.05);研究组干预后,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布朗茨手部测试量表(BzH)评分分别为(45.32±3.74)分、(42.47±3.42)分,均高于对照组(38.55±4.14)分、(31.43±3.22)分(P<0.05);研究组干预后,肘关节屈协同收缩率、肘关节伸协同收缩率分别为(14.84±2.31)%、(31.44±4.12)%,均低于对照组(19.11±2.44)%、(42.77±4.43)%(P<0.05)。结论优化运动技能训练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肘关节屈伸功能、上肢和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上肢功能 优化运动技能训练 运动想象训练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肘肩关节功能、肌力恢复的影响
17
作者 方锐 郭建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肘屈曲、伸展60°峰力矩(PT)大于对照组,肘屈曲、伸展180°到达峰力矩时间(TP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可提高效果,有效促进患者肘肩关节功能改善和肌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双钢板内固定 AO-C型肱骨远端骨折 肘肩关节功能 肌力
下载PDF
Comparison between direct repair and humana cellular nerve allografting during contralateral C7 transfer to the upper trunk for restoration of shoulder abduction and elbow flexion 被引量:3
18
作者 Liang Li Wen-Ting He +3 位作者 Ben-Gang Qin Xiao-Lin Liu Jian-Tao Yang Li-Qiang G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2132-2140,共9页
Direct coaptation of contralateral C7 to the upper trunk could avoid the interposition of nerve grafts. We have successfully shortened the gap and graft lengths, and even achieved direct coaptation. However, direct re... Direct coaptation of contralateral C7 to the upper trunk could avoid the interposition of nerve grafts. We have successfully shortened the gap and graft lengths, and even achieved direct coaptation. However, direct repair can only be performed in some selected cases, and partial procedures still require autografts, which are the gold standard for repairing neurologic defects. As symptoms often occur after autografting, human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s have been used to avoid concomitant symptom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quality of shoulder abduction and elbow flexion following direct repair and acellular allografting to evaluate issues requiring attention for brachial plexus injury repair. Fifty-one brachial plexus injury patients in the surgical database were eligible for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Direct repair was performed in 27 patients, while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s were us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contralateral C7 nerve root and upper trunk in 24 patients. The length of the harvested contralateral C7 nerve root was measured intraoperatively. Deltoid and biceps muscle strength, and degrees of shoulder abduction and elbow flexion were examined according to the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oring system;meaningful recovery was defined as M3–M5. Length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visions of the contralateral C7 in the direct repair group were 7.64 ± 0.69 mm and 7.55 ± 0.69 mm, respectively, and in the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s group were 6.46 ± 0.58 mm and 6.43 ± 0.59 mm, respectively. After a minimum of 4-year follow-up, meaningful recoveries of deltoid and biceps muscles in the direct repair group were 88.89% and 85.19%, respectively, while they were 70.83% and 66.67% in the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s group. Time to C5/C6 reinnervation was shorter in the direct repair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s group. Direct repair facilitated the restoration of shoulder abduction and elbow flexion. Thus, if direct coaptation is not possible, use of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s is a suitable option. 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Medical Ethical Committee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China (Application ID:[2017] 290) on November 14, 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CONTRALATERAL C7 NERVE root TRANSFER NERVE graft brachial plexus avulsion injury direct REPAIR human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 shoulder function elbow function NERVE TRANSFER phrenic NERVE accessary NERV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构建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的列线图模型
19
作者 路支超 孙志强 +2 位作者 王新斌 王东 冷德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214例拟行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以术后3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作为功能转归判定标准,分为转归组和非转...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214例拟行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以术后3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作为功能转归判定标准,分为转归组和非转归组。统计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磁共振(MRI)影像学指标、血清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DCA)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两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P及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未转归影响因素(P<0.05);参照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中的AUC为0.876,95%CI为0.831~0.927,列线图模型表观线和偏差矫正线与理想线偏差不大,在0.10~0.75决策阈值下,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参与者提供临床获益。结论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FIB、FDP、CRP对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情况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预测术后功能转归、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修复术 功能转归 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 MRI影像学表现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