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斑病病原菌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鈜琳 尹桥秀 +4 位作者 江仕龙 包兴涛 武娴 王德炉 陈卓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69-3277,共9页
为有效控制贵州省独山县茶叶斑病的发生与危害,本文研究了该区域茶叶斑病的病原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该地区茶叶斑病组织中分离的代表性菌株GZDS2018BXT10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等形态与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为有效控制贵州省独山县茶叶斑病的发生与危害,本文研究了该区域茶叶斑病的病原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该地区茶叶斑病组织中分离的代表性菌株GZDS2018BXT10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等形态与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一致。对ITS、RBP2、TUB、rDNA-LSU核酸或基因进行测序,采用PAUP软件及最大简约法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GZDS2018BXT10菌株与高粱附球菌模式菌株CBS179.80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自举支持率为100%。致病性试验表明,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GZDS2018BXT10菌株可通过损伤方式导致茶树叶部产生病斑,符合柯赫氏法则。因此,确认该区域叶斑病病原为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菌株可在PDA、OA和MEA培养基上生长,GZDS2018BXT10菌株在O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快,为(0.76±0.01) cm/d,显著高于MEA和PDA培养基(P<0.05),在PDA上最适生长温度为22℃,最适pH为6.0。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可影响菌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高粱附球菌 鉴定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蓝靛果叶斑病病原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闫浩浩 米耀族 +2 位作者 桑明玉 臧海莲 李春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6,共8页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采集的蓝靛果发病植株为试材,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LSU、TUB和RPB2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以期为将来实施有效的化学和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病原菌株来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采集的蓝靛果发病植株为试材,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LSU、TUB和RPB2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以期为将来实施有效的化学和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病原菌株来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可在PDA、OA和ME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培养基为OA。最适培养条件为生长温度25℃,pH 7,碳源为乳糖和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并且全光照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叶斑病 高粱附球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一株蒲公英内生真菌Epicoccum sorghinum 1-2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宝聪 郑瑶瑶 +3 位作者 陈旭 陈秋霞 季若男 陈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15-2119,共5页
运用硅胶柱、凝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一株蒲公英内生真菌Epicoccum sorghinum 1-2发酵产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及质谱(MS)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并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化合物... 运用硅胶柱、凝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一株蒲公英内生真菌Epicoccum sorghinum 1-2发酵产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及质谱(MS)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并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最终从E.sorghinum 1-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4R*,5R*,6S*)-4,5-二羟基-6-(6'-甲基水杨酸氧基)-2-甲氧基甲基-2-环己烯-1-酮(1)、(4R*,5R*,6S*)-4,5-二羟基6-(6′-甲基水杨酸氧基)-2-甲基-2-环己烯-1-酮(2)、(4R,5R,6S)-4,5-二羟基-6-(6′-甲基水杨酸氧基)-2-羟基甲基-2-环己烯-1-酮(3)、(-)-gabosine E(4)、theobroxide(5)、3-氯代龙胆醇(6)和3-羟基苯甲醇(7)。其中化合物1~5是顶环氧菌素类化合物,化合物6和7是苯酚类化合物。化合物1和2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6对金葡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内生真菌 epicoccum sorghinum 次级代谢产物 顶环氧菌素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Four new diphenyl ether derivatives from a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Epicoccum sorghinum
4
作者 ZHU Jun-Jie HUANG Qi-Sen +3 位作者 LIU Sheng-Quan DING Wei-Jia XIONG Ya-Hong LI Chun-Yua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7期537-540,共4页
Four new diphenyl ethers,named epicoccethers K−N(1−4),were purifi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of a fungus Epicoccum sorghinum derived from Myoporum bontioides,and identified through HR-ESI-MS and NMR spectral analy... Four new diphenyl ethers,named epicoccethers K−N(1−4),were purifi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of a fungus Epicoccum sorghinum derived from Myoporum bontioides,and identified through HR-ESI-MS and NMR spectral analysis.Except that compound 1 showed moderate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Penicillium italicum and Fusarium graminearum,the other three compounds showed stronger activity against them than triadimefon.All of them showed moderate or weak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wards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with O6 and O78 serotypes except that 3 was inactive to E.coli O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coccum sorghinum Antimicrobial activity Diphenyl ether Secondary metabolite
原文传递
白及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抑制效应研究
5
作者 马晓雅 路茜 +5 位作者 吴巧芬 杨燕妮 夏科 赵志国 郑文俊 仇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3,共9页
为明确鉴定白及块茎腐烂病(根腐病)的病原菌,并筛选能够抑制病原菌的中药材提取物。该研究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同时观察了7种中药材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 为明确鉴定白及块茎腐烂病(根腐病)的病原菌,并筛选能够抑制病原菌的中药材提取物。该研究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同时观察了7种中药材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从感病叶片、叶鞘及块茎中共分离得到14株真菌和4株细菌,病原菌室内和室外回接表明菌株GF-1致病症状与田间一致,致病率均达到100%。(2)经形态学鉴定,菌株GF-1为附球菌属(Epicoccum)病原菌,菌落白色绒絮状,圆形;菌丝匍匐向外、向上生长,气生,无色,有隔膜,有分枝,具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3)菌株GF-1的ITS序列(全长522 bp)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甘蔗的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MN493119.1)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9.62%,与已报道的白及叶斑病致病菌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MF948994.1)的一致性为98.88%。(4)培养基中含有0.1~0.2 g·mL^(-1)的青钱柳等7种中药材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GF-1菌落的生长;当培养基中含有0.05 g·mL^(-1)的提取物时,肉桂和丁香提取物仍然能够完全抑制菌落的生长。综上认为,引起白及根腐病的致病菌为附球菌属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培养基中分别含有0.1~0.2 g·mL^(-1)的青钱柳、白及、厚朴、八角、肉桂、蛇床子和丁香7种中药材提取物且均能完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该研究结果为白及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根腐病 病原菌分离和鉴定 高粱附球菌 中草药提取物
下载PDF
18种化学杀菌剂及混配组合对高粱附球菌的抑制效果
6
作者 杨胜雨 段海明 +2 位作者 孟祥涛 陈甦 周慧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究化学杀菌剂单剂及其混配对高梁附球菌(E.sorghinum)的抑制活性,旨在找出抑菌效果最佳的混配组合。方法:采用Horsfall的方法设计2种化学杀菌剂的混配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求出各配比的抑菌率和毒性比率。结果:咯菌腈对高粱... 目的:探究化学杀菌剂单剂及其混配对高梁附球菌(E.sorghinum)的抑制活性,旨在找出抑菌效果最佳的混配组合。方法:采用Horsfall的方法设计2种化学杀菌剂的混配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求出各配比的抑菌率和毒性比率。结果:咯菌腈对高粱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高,EC_(50)达0.32 mg/L;其次为咪鲜胺和氟硅唑,EC_(50)分别为0.38、0.52 mg/L。百菌清、溴菌腈和代森锰锌对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弱,EC_(50)分别为69.24、79.51、84.40 mg/L。氟硅唑和克菌丹以6∶4的比例混配抑制效果最佳,毒性比率达1.40,以2∶8比例的混配毒性比率达1.35;咪鲜胺与咯菌腈以3∶7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达1.34;以5∶5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1。溴菌腈与百菌清以8∶2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最高,为1.33,其次为7∶3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0。氟硅唑与百菌清以4∶6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1;溴菌腈与代森锰锌以7∶3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28。结论:不同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对于高粱附球菌能够表现出较好的增效抑制活性,且大多为选择性杀菌剂和保护性杀菌剂混配,能够较好发挥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其中以氟硅唑和克菌丹的混配组合增效最佳,其次是咪鲜胺和咯菌腈的混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附球菌 化学杀菌剂 混配 抑制效果 毒力测定
下载PDF
盘龙参内生真菌胞内细菌7-2H的分离鉴定和促生特性研究
7
作者 方澜 黎妍妍 +3 位作者 江健伟 成胜 孙正祥 周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2-282,共11页
真菌内生细菌是一类特殊细菌,在寄主真菌体内及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发掘盘龙参内生真菌内具有促生功能的内生细菌资源,并探索其生物学功能,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 真菌内生细菌是一类特殊细菌,在寄主真菌体内及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发掘盘龙参内生真菌内具有促生功能的内生细菌资源,并探索其生物学功能,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菌丝中内生细菌的存在后,利用菌丝组织研磨法分离内生细菌,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特征对其进行鉴定。运用特异性引物验证细菌的内生性,采用Salkowski比色法、CAS比色法以及钼锑抗比色法对菌株的促生特性进行测定,通过水稻种子促生长实验初步验证内生细菌的促生长能力,并对内生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促生相关功能基因分析。真菌E.sorghinum菌丝内能观察到与荧光素标记的单链核酸探针杂交后的细菌,证实其菌丝内含有细菌,从菌丝内分离出一株内生栖稻根瘤菌Rhizobium oryzihabitans 7-2H,具有产吲哚乙酸(IAA)、铁载体和溶磷能力,可显著提高水稻幼苗的茎长、根长、鲜重和干重。菌株7-2H与标准菌株R.oryzihabitans M15基因组之间的平均核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值为96.98%,通过对基因组分析发现,菌株7-2H含有与产IAA、铁载体及溶磷能力相关的基因。分离得到一株真菌内生栖稻根瘤菌,该菌具有良好的促进植物生长特性,可作为后续研发微生物菌肥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参 内生真菌 高粱附球菌 真菌内生细菌 栖稻根瘤菌 促生特性 全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湖南郴州烟区一种新型烟草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8
作者 李思军 谭志鹏 +3 位作者 吴文信 黎萍 钟杰 肖艳松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66-69,共4页
烟草叶部病害是烟草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易流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20—2021年对湖南省各烟区的烟草病害进行了调查,在郴州烟区烟叶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为了明确引起该叶部病害的病原菌,采集了具有典型... 烟草叶部病害是烟草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易流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20—2021年对湖南省各烟区的烟草病害进行了调查,在郴州烟区烟叶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为了明确引起该叶部病害的病原菌,采集了具有典型症状的烟草病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菌落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叶部病害是由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引起的叶斑病,该病害侵染烟草叶片,病斑形状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呈淡褐色或深褐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据查这是湖南省首次发现由E. sorghinum引起的烟草叶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高粱附球菌
下载PDF
百合病原菌高粱附球菌寄主范围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润根 徐丹 李子奇 《昆明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64-67,共4页
为探讨高粱附球菌的防治措施,对百合病原菌高粱附球菌的寄主范围进行鉴定.结果发现,高粱附球菌对葫芦科南瓜、葫瓜、黄瓜,禾本科水稻、玉米、慈竹、狗尾巴草,百合科黄花菜、吊兰,豆科大豆、豇豆,马齿苋科马齿苋和苋科苋菜等植物具有致病... 为探讨高粱附球菌的防治措施,对百合病原菌高粱附球菌的寄主范围进行鉴定.结果发现,高粱附球菌对葫芦科南瓜、葫瓜、黄瓜,禾本科水稻、玉米、慈竹、狗尾巴草,百合科黄花菜、吊兰,豆科大豆、豇豆,马齿苋科马齿苋和苋科苋菜等植物具有致病性;对山茶科山茶、蔷薇科苹果和葫芦科冬瓜(果实)等植物的致病性较弱;而对茄科番茄、天南星科绿萝、大戟科橡皮树和荨麻科苎麻不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病原菌 高粱附球菌 寄主范围 鉴定
下载PDF
Pathogenic Identification of Leaf Tip Blight of Red-fleshed Kiwifruit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10
作者 Guohui Zhang Xiangyang Li +4 位作者 Huanxian Gu Wenhhua Zhang Shengli Si Rongyu Li Ming Li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21年第2期1-4,共4页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investigate and identify new diseases in kiwifruit producing areas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to reduce the harm of disease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red-fleshed kiwifruit products.[Method]...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investigate and identify new diseases in kiwifruit producing areas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to reduce the harm of disease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red-fleshed kiwifruit products.[Method]The pathogenic fungus was isolated from diseased leaves of redfleshed kiwifruit by tissue separation method,and DNA was sequenced by ribosomal 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equencing.Molecular evolutionary trees were built using MEGA4.0 software,and the pathogenic fungus was classified and identified combined wit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Result]Leaf tip blight was a new disease caused by Epicoccum sorghinum.It caused serious damage on red-fleshed kiwifruit.[Conclusion]The study supplements diseases of red-fleshed kiwifruit,and provides support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ate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fleshed kiwifruit Leaf tip blight epicoccum sorghinum Incidence symptom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on Dry Blight Disease in Leaf Tip of Red-fleshed Kiwifruit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11
作者 Guohui ZHANG Xiangyang LI +2 位作者 Huanxian GU Wenhua ZHANG Shengli S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2年第5期80-83,100,共5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harm of diseases in red-fleshed kiwifruit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and ensure product quality, a new disease in the producing areas were investigated, and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were carried o... In order to reduce the harm of diseases in red-fleshed kiwifruit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and ensure product quality, a new disease in the producing areas were investigated, and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were carried out. The pathogen was isolated from diseased leaves by a tissue separation method. DNA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by the sequence analysis of ribosomal 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and a molecular evolutionary tree was constructed by the MEGA 4.0 software. The pathogenic fungus was classified and identified by combining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fin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y blight disease in leaf tip was a new disease, which was caused by Epicoccum sorghinum, and it had a serious damage to red-fleshed kiwifru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fleshed kiwifruit Dry blight disease in leaf tip epicoccum sorghinum Disease symptom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病原菌高粱附球菌的鉴定
12
作者 崔宇星 白莹雪 +3 位作者 王秋实 尚巧霞 任俊达 李玮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8-313,共6页
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发生严重,发病范围较广,对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分析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病害发生原因,进而为病害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其田间病害症状,收集发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大豆病叶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琼... 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发生严重,发病范围较广,对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分析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病害发生原因,进而为病害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其田间病害症状,收集发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大豆病叶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琼胶平板表面单孢分离法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纯化。参照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检测,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病原菌菌落初期为白色或灰白色,后期整个菌落呈现红褐色,菌落中心出现橘红色、粉红色或白色的凸起,边缘为灰白色,呈现不规则状。分生孢子为球形、近球形或卵圆形,中间有隔,多为串生,大小约为20μm×5μm。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该病原菌确定为高粱附球菌。本研究初次在大豆中分离得到高粱附球菌,并且经过回接验证发现该病原菌致病性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斑病 分子生物学 高粱附球菌 科赫法则
原文传递
八仙花叶斑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13
作者 赵娟 乔广行 +3 位作者 段佳琪 谭晓倩 邱艳红 秦文韬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1-724,共4页
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Ser.],又名绣球花、粉团花等,在城市现代公园和风景区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八仙花在生长期常受到多种病原物危害,其中叶斑病发生普遍,病原种类复杂。已报道病原包括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交... 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Ser.],又名绣球花、粉团花等,在城市现代公园和风景区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八仙花在生长期常受到多种病原物危害,其中叶斑病发生普遍,病原种类复杂。已报道病原包括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等[1-4]。2021年8月课题组在北京市丰台区发现八仙花叶斑病为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ngea macrophylla epicoccum sorghinum leaf spot pathogenicity test species ide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秦皇岛市北苍术三种叶部病害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海洋 冯丽娜 +4 位作者 齐慧霞 曹佳 张娜娜 温晓蕾 孙伟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7-812,共6页
北苍术是药食同源的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3])。在北苍术人工种植过程中,病害发生尤为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Zhang等^([4])报道了重庆地区引起苍术黑斑病的病原为茄链格孢菌;Xu等^([5])报道了辽宁地区引起苍... 北苍术是药食同源的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3])。在北苍术人工种植过程中,病害发生尤为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Zhang等^([4])报道了重庆地区引起苍术黑斑病的病原为茄链格孢菌;Xu等^([5])报道了辽宁地区引起苍术菌核病、苍术叶斑病、苍术炭疽病的病原分别为雪腐核盘菌、菊异茎点霉和炭疽菌。自2016年以来,本课题组对秦皇岛市北苍术人工种植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了4种主要叶部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部病害 人工种植 茄链格孢菌 炭疽菌 核盘菌 病害发生 北苍术 菌核病
原文传递
黔东南州红心猕猴桃叶尖干枯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国辉 李向阳 +4 位作者 顾焕先 张文华 佀胜利 李荣玉 李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为减少黔东南州的红心猕猴桃病害危害、保证产品质量,对产区内的新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及病原鉴定。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使用核糖体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分析法进行DNA测序,使用MEGA 4.0... 为减少黔东南州的红心猕猴桃病害危害、保证产品质量,对产区内的新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及病原鉴定。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使用核糖体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分析法进行DNA测序,使用MEGA 4.0软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合形态学观察对致病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由病原菌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导致的一种新病害——叶尖干枯病对红心猕猴桃有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猕猴桃 叶尖干枯病 高粱附球菌 发病症状 病原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