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_(2)SiO_(5)纳米粉体的并流共沉淀法合成
1
作者 佟永乐 王雅雷 +3 位作者 刘蓉 刘怀菲 武囡囡 程慧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以Er_(2)O_(3)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Er_(2)SiO_(5)粉体。研究了前驱体Si/Er摩尔比、煅烧温度以及反应体系pH值对Er_(2)SiO_(5)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Er_(2)SiO_(5)粉体的合成机理。结果表明... 以Er_(2)O_(3)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Er_(2)SiO_(5)粉体。研究了前驱体Si/Er摩尔比、煅烧温度以及反应体系pH值对Er_(2)SiO_(5)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Er_(2)SiO_(5)粉体的合成机理。结果表明:前驱体Er/Si摩尔比为20∶12,煅烧温度为1300℃时,Er_(2)SiO_(5)粉体由X2-Er_(2)SiO_(5)纯相组成,具有近球形形貌特征。低Er/Si摩尔比可降低Er_(2)SiO_(5)的结晶温度并促进X2-Er_(2)SiO_(5)的生成,反应体系pH值的升高则对[Si—O—Er]结构的生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Er_(2)SiO_(5)前驱体是以[Si—O—Er]网络结构形式存在的,煅烧过程中通过分解和结构重组逐步生成Er_(2)SiO_(5),Er_(2)O_(3)杂质相的生成是高Er/Si摩尔比前驱体[Si—O—Er]网络结构中的Er^(3+)在Er_(2)SiO_(5)结晶过程中的析出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_(2)siO_(5)粉体 并流共沉淀法 er/si摩尔比 合成机理
下载PDF
Silica-alumina molar ratio and some factors effect on the synthesis of zeolites from fly ash 被引量:2
2
作者 SUN Yue-zhi FU Ke-ming +1 位作者 ZHU Hong ZHU Tian-lin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9年第4期430-433,共4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tivity and eliminate some impurities, pretreatment was used befor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The fly ash was mixed with an aqueous NaOH solution, the alkali melted fly ash was also adopted, whi...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tivity and eliminate some impurities, pretreatment was used befor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The fly ash was mixed with an aqueous NaOH solution, the alkali melted fly ash was also adopted, which is hydrothermally treated at about 104 ℃, and the liquid/solid ratio was controlled at 6:1. In order to control Si/Al molar ratio, SiO2 or Al2O3 powers were added to the fly ash. The results of XRD and SEM show that the alkali melted can activate fly ash and eliminate its quartz and mullite, alo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i/Al molar ratio and alkalinity. In addition, zeolite Na-A changes into sodalite gradually, and nepheline is the synthesized intermediate product. Thos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a formation mechanism of zeolite from fly 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y ash ZEOLIT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si/Al molar ratio
下载PDF
无溶剂快速合成S-1和TS-1分子筛
3
作者 肖霞 潘昱彤 +7 位作者 赵昱竹 迟泰兴 白子玉 于湛 范晓强 孔莲 解则安 赵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Silicalite-1(S-1)和Titanium Silicalite-1(TS-1)沸石分子筛因其良好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和择形性等特点,作为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剂在工业应用上极具优势和价值.采用无溶剂法成功合成了TS-1分子筛,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比表面和... Silicalite-1(S-1)和Titanium Silicalite-1(TS-1)沸石分子筛因其良好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和择形性等特点,作为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剂在工业应用上极具优势和价值.采用无溶剂法成功合成了TS-1分子筛,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分析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和扫描电镜等表征仪器研究了晶化时间和硅钛摩尔比对所制备TS-1分子筛的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TS-1沸石分子筛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纯度、均一的晶粒大小、高的比表面积和在分子筛骨架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钛物种.无溶剂合成TS-1沸石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和高效的优点,研究将为工业上沸石的规模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TS-1沸石 无溶剂法 硅钛摩尔比
下载PDF
Si/Ti摩尔比对SiO_2-TiO_2气凝胶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波 姜剑锋 +1 位作者 邓冰心 陈银飞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78,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常压干燥法制备了不同Si/Ti摩尔比的SiO2-TiO2复合气凝胶,结合Uv-vis,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Si/Ti摩尔比对其在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H2O2((H2O2)=30%)为氧化剂的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 通过溶胶凝胶—常压干燥法制备了不同Si/Ti摩尔比的SiO2-TiO2复合气凝胶,结合Uv-vis,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Si/Ti摩尔比对其在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H2O2((H2O2)=30%)为氧化剂的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产物只有环氧苯乙烷(SO)和苯甲醛(BA).随着Si/Ti摩尔比的降低,催化剂的TON和双氧水的有效利用率逐渐降低,但苯乙烯的转化率先迅速增加后增加缓慢,SO的选择性先增加后降低,当Si/Ti摩尔比为16.4时,SO的选择性和收率最高,这归因于随着钛含量的增加,三种不同钛物种相对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环氧化 siO2-TiO2复合气凝胶 si/Ti比 选择性
下载PDF
Gd_(2)SiO_(5)纳米粉体的并流化学共沉淀法合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蓉 王雅雷 +3 位作者 武囡囡 刘怀菲 刘如铁 程慧聪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7,共9页
以Gd_(2)O_(3)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材料,采用并流化学共沉淀法合成Gd_(2)SiO_(5)粉体材料。研究Gd_(2)SiO_(5)前驱体的热响应特征、Gd_(2)SiO_(5)粉体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并对Gd_(2)SiO_(5)粉体的合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以Gd_(2)O_(3)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材料,采用并流化学共沉淀法合成Gd_(2)SiO_(5)粉体材料。研究Gd_(2)SiO_(5)前驱体的热响应特征、Gd_(2)SiO_(5)粉体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并对Gd_(2)SiO_(5)粉体的合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前驱体的低Gd/Si摩尔比和反应体系的高pH值会导致Gd_(2)SiO_(5)粉体生成Gd_(9.33)(SiO_(4))_(6)O_(2)杂质相,相反则会导致生成Gd2O3杂质相。当Gd/Si摩尔比为20∶11、pH值为9~10、合成温度为1000~1300℃时,合成的粉体纯度较高,Gd_(2)SiO_(5)颗粒呈不规则形貌特征,平均粒度为100~200 nm。Gd_(2)SiO_(5)合成过程中,前驱体以一种—[Si—O—Gd]—网络结构存在,在煅烧过程中逐渐转化为Gd_(2)SiO_(5)晶体以及Gd_(9.33)(SiO_(4))_(6)O_(2)和Gd_(2)O_(3)杂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_(2)siO_(5)粉体 并流共沉淀法 Gd/si摩尔比 反应体系pH值 合成机理
下载PDF
Fractionation of residual Al in natural water treatment from reservoir with poly-aluminum-silicate-chloride (PASiC): Effect of OH/Al, Si/Al molar ratios and initial pH 被引量:7
6
作者 Zhonglian Yang Baoyu Gao +2 位作者 Yan Wang Yaqin Zhao Qinyan Yu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908-1916,共9页
An aluminum fractionation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a surface reservoir water treatment to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of poly- aluminum-silicate-chloride (PASiC) in terms of the residual A1 fractions as a function of ... An aluminum fractionation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a surface reservoir water treatment to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of poly- aluminum-silicate-chloride (PASiC) in terms of the residual A1 fractions as a function of initial pH. The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expressed as turbidity and organic matter removal was established as supporting data. Some extra data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 residual A1 ratio of the composite PASiC coagulant. The main residual A1 sources were the A1 fractions derived from the use of PASiC. The turbidity and organic matter removal ability was optimal at initial pH 6.00-7.00, 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residual A1 species and the residual A1 ratio of PASiC were minimal at an initial pH range of 7.00-8.00.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H/AI molar ratio = 2.00 and Si/A1 molar ratio = 0.05, PASiC had superior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and comparatively low residual A1 concentrations. The A1 fraction in the composite PASiC coagulant seldom remained under such conditions. Experimental data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suspended (filterable) AI fraction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and organic-bound or organo-A1 complex A1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major species of dissolved A1 in water treated by PASiC coagulation. Additionally,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monomeric A1 species dominated the dissolved monomeric A1 f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OH/A1 and si/AI molar ratio poly-aluminum-silicate-chloride (PAniC) resi0ual AI speclataon residual A1 ratio
原文传递
Effect of Pozzolanic Reaction Products on Alkali-silica Reaction
7
作者 魏风艳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The effect of fly ash on controlling alkail-silica rection (ASR) in simudated alkali solution was studied. The expausion of mortar bars and the content of Ca( OH)2 in cement paste cured at 80 °G for 91 d were... The effect of fly ash on controlling alkail-silica rection (ASR) in simudated alkali solution was studied. The expausion of mortar bars and the content of Ca( OH)2 in cement paste cured at 80 °G for 91 d were measured. Traa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t9 (HRTEM)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microstructure of C-S-H. T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leas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of C-S-H.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paste was analyzed by mercury intntsion porosimetry (MI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fly ash of 30% and 45% can well inhibit ASR. And the content of Ca(OH) 2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ly ash. That fly ash reacted with Ca(OH)2 to produce C-S-H with a low Ca/Si molar ratio could bind more Na^+ and K^+ ious, and produce a reduction in the amount of soluble alkali available for ASR. At the same time, the C- S- H produced by pozzolanic reaction converted large pores to snudler ones ( gel pores smaller than 10 nm ) to deusify the pore structure. Perhaps that could inhibit alkali trausport to aggregate for A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 Ca/ si molar ratio C-S-H alkali-silica reaction
下载PDF
超细水泥-硅灰二元低pH注浆材料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卫全 任增增 +2 位作者 张金接 李勇辉 张翔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6-1165,共10页
采用简化磨碎溶出法测试了硅灰(SF)掺量为30%~50%(质量分数,下同)、水胶比为1.4的超细水泥(SC)注浆材料结石体在不同龄期的pH值,探讨SF掺量、SiO_(2)含量和C-S-H凝胶理论钙硅摩尔比对注浆材料pH值的影响,并测试了60%SC+40%SF低pH注浆材... 采用简化磨碎溶出法测试了硅灰(SF)掺量为30%~50%(质量分数,下同)、水胶比为1.4的超细水泥(SC)注浆材料结石体在不同龄期的pH值,探讨SF掺量、SiO_(2)含量和C-S-H凝胶理论钙硅摩尔比对注浆材料pH值的影响,并测试了60%SC+40%SF低pH注浆材料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利用SEM、XRD、TG表征手段分析了结石体的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SF掺量大于40%、SiO_(2)含量大于50%、C-S-H凝胶钙硅摩尔比小于0.8时,结石体pH值小于11.00。萘系减水剂(SP)能显著降低浆液的马氏漏斗黏度,SP适宜掺量为1.6%。宾汉姆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浆液流变性能。水胶比的提高对结石体抗压强度有不利影响,因此水胶比不宜超过1.6。由于SF具有火山灰效应和稀释效应,养护180 d后结石体内不存在Ca(OH)_(2),其主要水化产物为低钙硅比的C-S-H凝胶和钙矾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pH注浆材料 超细水泥 硅灰 钙硅摩尔比 孔溶液 结石体
下载PDF
微波辐射法合成SAPO-5分子筛中硅铝比对产物结晶度和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郝志显 赵海涛 +3 位作者 王利军 解丽丽 田震 李庆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9-834,共6页
采用硅溶胶作硅源,用微波辐射法在酸性条件下(pH=4.5-5.0)合成了SAPO-5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分析对样品的结晶度、形貌和比表面等进行表征,考察了... 采用硅溶胶作硅源,用微波辐射法在酸性条件下(pH=4.5-5.0)合成了SAPO-5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分析对样品的结晶度、形貌和比表面等进行表征,考察了晶化原料硅铝比对分子筛结晶度和晶体颗粒长径比(c/a)的影响,测定了分子筛对甲苯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的SAPO-5分子筛,在硅铝摩尔比为0.50附近生成产物的结晶度最好,晶体颗粒的长径比最小(约为1.0).尽管不同硅铝比条件下得到的样品比表面测定结果变化不大,但对甲苯的吸附实验显示,在硅铝比为0.50时样品的吸附速率和饱和吸附量均达到了最大值.这与表征所得的结晶度和长径比的变化一致,即结晶度好,长径比小的SAPO-5分子筛具有更好的甲苯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5分子筛 微波辐射法 硅铝比 结晶度 长径比 甲苯吸附
下载PDF
以TEOS为硅源的聚硅氯化铝中铝及硅形态分布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华章 彭凤仙 +2 位作者 栾兆坤 王红宇 陈福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5-219,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 (TEOS)为硅源 ,合成了新型的聚硅氯化铝 (PASC) ,利用A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Si Mo逐时络合比色法分别研究了其Al形态及Si形态分布 ,并与常规方法 (以硅酸钠为硅源 )合成的聚硅氯化铝做了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 ,新方法合... 以正硅酸乙酯 (TEOS)为硅源 ,合成了新型的聚硅氯化铝 (PASC) ,利用A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Si Mo逐时络合比色法分别研究了其Al形态及Si形态分布 ,并与常规方法 (以硅酸钠为硅源 )合成的聚硅氯化铝做了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 ,新方法合成的PASC具有铝硅分布均匀 ,分子量较大 ,产品重现性好的优点 .两种方法合成的PASC具有相同的Al形态分布规律 ,即高分子量Al形态含量随B值 (碱化度 )和Si Al摩尔比的增大而增加 ,Al形态随Si Al摩尔比的变化程度随B值的增大而增大 .另外通过新方法发现 ,Si形态分布也具有规律性并和Al形态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但Si形态随Si Al摩尔比的变化程度随B值的增大而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硅酸乙酯 TEOS 聚硅氯化铝 PASC 碱化度 si/Ai摩尔比 逐时络合比色法 絮凝剂 水处理
下载PDF
聚硅硫酸铁(PFSS)的混凝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宋永会 栾兆坤 +1 位作者 岳钦艳 高宝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00-605,共6页
本文研究了聚硅硫酸铁的混凝性能和稳定性,试验了它对煤矿洗煤水、矿井水,以及城市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结果发现,随Fe/Si摩尔比的增大,聚硅硫酸铁的混凝效果明显提高;与聚硅酸相比,聚硅硫酸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除浊脱色性能。
关键词 聚硅硫酸铁 混凝 废水处理
下载PDF
GaZSM-5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甲醇转化制烃(MTH)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俊华 刘平 +4 位作者 吉可明 韩丽华 刘增厚 周浩 张侃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472,共8页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得不同硅镓比的GaZSM-5分子筛,经酸交换后压片成型,得到甲醇转化制烃类的Ga ZSM-5催化剂。采用XRD、SEM、FT-IR、XPS、ICP、低温氮气吸附-脱附、NH_3-TPD和Py-FTIR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MT...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得不同硅镓比的GaZSM-5分子筛,经酸交换后压片成型,得到甲醇转化制烃类的Ga ZSM-5催化剂。采用XRD、SEM、FT-IR、XPS、ICP、低温氮气吸附-脱附、NH_3-TPD和Py-FTIR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MTH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分子筛中Ga物种主要以骨架Ga和骨架外表面游离态的Ga2O3两种状态存在。凝胶Si O2/Ga_2O_3配比为60合成所得GaZSM-5分子筛催化剂酸性适中,酸量为0.62 mmol NH_3/g,B酸和L酸比值为4.88,形成较大的晶间介孔孔容,达到0.51 cm^3/g;具有高的M TH活性稳定性,在相同评价条件下,催化剂寿命最高可达到456 h。与Al ZSM-5相比,Ga ZSM-5的酸性弱,能够抑制积炭生成;纳米GaZSM-5的晶间介孔改善了扩散性能,进一步提高反应活性稳定性,催化剂寿命延长1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镓物质的量比 ZSM-5 酸催化 甲醇 烃类
下载PDF
ZSM-5分子筛催化甲醇制汽油反应中的晶粒粒径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邵娟 付廷俊 +3 位作者 常江伟 万威利 齐瑞岳 李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3,共9页
通过调控水热合成ZSM-5凝胶液中H_2O/Si物质的量比,实现了粒径为70、200、400和650 nm四种单分散ZSM-5的可控合成。采用XRD、TEM、BET和NH_3-TPD等多种表征对其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催化性能评价,考察了晶粒粒径对其催化甲醇制汽油反... 通过调控水热合成ZSM-5凝胶液中H_2O/Si物质的量比,实现了粒径为70、200、400和650 nm四种单分散ZSM-5的可控合成。采用XRD、TEM、BET和NH_3-TPD等多种表征对其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催化性能评价,考察了晶粒粒径对其催化甲醇制汽油反应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整体上随着ZSM-5晶粒粒径的增加,其外比表面积减小,结晶度提高,酸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基本不变的趋势。但外表面附着小晶粒的粒径为650 nm的分子筛体现出了大的外表面积和强的酸性。ZSM-5晶粒粒径的增加整体上降低了其催化MTG反应的寿命和最高收率。晶粒粒径为70 nm时,ZSM-5体现出了96 h的催化寿命和30.8%的最高收率。晶粒粒径为650 nm样品由于其大的外比表面积和较强的表面酸性,也体现出91 h的寿命。在大晶粒ZSM-5外表面附着生长小晶粒ZSM-5,是一种制备高性能催化剂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水硅物质的量比 晶粒粒径 扩散性能 催化性能
下载PDF
聚硅氯化铝絮凝剂的中聚合态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奎霞 朱书全 +1 位作者 赵华章 栾兆坤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以正硅酸(TEOS)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制备了新型聚硅氯化铝絮凝剂(TEOS-PAC).基于铝硅复合絮凝剂中中聚合态A lb,S ib是最具凝聚-絮凝反应活性的成分,采用A 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S i-M o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A lb,S ib的形态变化特... 以正硅酸(TEOS)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制备了新型聚硅氯化铝絮凝剂(TEOS-PAC).基于铝硅复合絮凝剂中中聚合态A lb,S ib是最具凝聚-絮凝反应活性的成分,采用A 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S i-M o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A lb,S ib的形态变化特征,并与以聚硅酸为硅源的传统聚硅氯化铝絮凝剂(PS-PAC)作了比较.同时,还利用27A lNMR谱图对A lb形态特征作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TEOS-PAC样品的A lb形态含量略低于传统的PS-PAC样品,但其A l13形态含量却较高;两种样品的A lb形态和S ib形态含量随S i/A l摩尔比变化的程度都取决于碱化度B值,但铝形态和硅形态的变化方向却相反,且与传统聚硅铝样品PS-PAC相比,TEOS-PAC样品的S ib形态特征规律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硅酸 聚硅氯化铝絮凝剂 Alb sib形态 碱化度 si/Al摩尔比
下载PDF
新型高浓度聚硅氯化铝水解形态与絮凝基础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维芝 刘莉莉 +1 位作者 高宝玉 王燕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7-101,共5页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采用缓慢滴碱法合成了高浓度(2.0mol·L-1左右)具有不同Si/Al摩尔比γ(Si/Al)的聚硫氯化铝,研究了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和除浊效果.AlFerron和AlNMR分析结果表明,随着γ(Si/Al)的增加,Al13/Alb形态的含量逐渐减小,Al...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采用缓慢滴碱法合成了高浓度(2.0mol·L-1左右)具有不同Si/Al摩尔比γ(Si/Al)的聚硫氯化铝,研究了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和除浊效果.AlFerron和AlNMR分析结果表明,随着γ(Si/Al)的增加,Al13/Alb形态的含量逐渐减小,Al单体和Al高聚体形态含量逐渐增大.烧杯实验结果表明PASC浓度高、最佳投加量低,絮凝效果好,pH适用范围广,可显著降低处理成本.Al水解形态与絮凝效果的研究表明以铝酸钠为碱化剂制备的高浓度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不宜用Al13/Alb含量高低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聚硅氯化铝 铝酸钠 AI形态 絮凝效果 si/Al摩尔比
下载PDF
基于二次铝灰的地聚反应稳固化垃圾飞灰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开 吴新 +2 位作者 梁财 刘道洁 李军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421-4428,共8页
基于工业生产铝过程中回收的二次铝灰(SAD)的地质聚合反应,提出了一种稳固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MSWIFA)的新方法,分析硅铝物质的量之比对飞灰中重金属浸出浓度及地聚物固化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硅铝物质的量之比小于2.5... 基于工业生产铝过程中回收的二次铝灰(SAD)的地质聚合反应,提出了一种稳固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MSWIFA)的新方法,分析硅铝物质的量之比对飞灰中重金属浸出浓度及地聚物固化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硅铝物质的量之比小于2.5时,二次铝灰-SiO2基固化体与偏高岭土-SiO2基固化体中的重金属浸出浓度均随着硅铝物质的量之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2种固化体的抗压强度随着硅铝物质的量之比的增加而增加;硅铝物质的量之比达到2.5时,重金属的浸出浓度与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均趋于稳定.XRD分析结果显示,偏高岭土-SiO2基固化体中聚合物的种类与数量均略高于二次铝灰-SiO2基固化体.但从重金属的浸出浓度与固化体的抗压强度来看,2类固化体对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固化效果的差别很小,二次铝灰加上部分硅基材料可以作为偏高岭土的替代品,用于稳固化飞灰重金属的地质聚合反应中.二次铝灰-SiO2基固化体的抗压强度达到13.65MPa,具备一定的力学性能,可用于部分特定的建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二次铝灰 硅铝物质的量之比 稳固化 重金属
下载PDF
用流动电流技术研究聚硅氯化铝混凝剂的电动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宝玉 王占生 汤鸿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22-525,共4页
采用流动电流(SC)技术,研究比较了聚硅氯化铝(PASC)与聚合氯化铝(PAC)的电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带负电荷的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PASC的电中和能力较PAC有所下降,其下... 采用流动电流(SC)技术,研究比较了聚硅氯化铝(PASC)与聚合氯化铝(PAC)的电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带负电荷的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PASC的电中和能力较PAC有所下降,其下降程度与PASC的碱化度(B)和Al/Si摩尔比密切相关,B值和Al/Si摩尔比越小,则PASC的电中和能力就越弱.制备工艺对PASC的电中和能力略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氯化铝 混凝剂 流动电流 电动特性 水处理
下载PDF
敞开体系法合成W-MCM-41介孔催化剂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晓丽 杨春艳 +2 位作者 李敏艳 王向宇 郑修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5-699,共5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钨酸钠为钨源,采用敞开体系法制备了W-MCM-41介孔催化剂样品。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投料中硅与钨摩尔比对W-MCM-41结构和催化环己烯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制...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钨酸钠为钨源,采用敞开体系法制备了W-MCM-41介孔催化剂样品。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投料中硅与钨摩尔比对W-MCM-41结构和催化环己烯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制W-MCM-41介孔催化剂样品均保持着MCM-41的介孔结构,而且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其中硅与钨摩尔比为30时所制的W-MCM-41样品催化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敞开体系法 W-MCM-41 硅与钨摩尔比 结构表征 环己烯氧化
下载PDF
粉煤灰抑制ASR的机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魏风艳 许仲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7-541,共5页
本文研究粉煤灰对ASR的抑制作用。测定了不同粉煤灰掺量砂浆棒膨胀率、水泥石中Ca(OH)2含量以及主要水化产物C-S-H凝胶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并对粉煤灰抑制ASR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粉煤灰掺量增加,其对ASR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本文研究粉煤灰对ASR的抑制作用。测定了不同粉煤灰掺量砂浆棒膨胀率、水泥石中Ca(OH)2含量以及主要水化产物C-S-H凝胶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并对粉煤灰抑制ASR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粉煤灰掺量增加,其对ASR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水泥石中Ca(OH)2含量不断减少,二次反应生成大量低n(Ca)/n(Si)的C-S-H凝胶。随n(Ca)/n(Si)降低,C-S-H凝胶中固溶了大量的Al,凝胶的固碱能力增强,从而使混凝土孔溶液中的有效碱大大减少,减轻了ASR程度。凝胶的固碱能力增强除了因n(Ca)/n(Si)降低,使C-S-H凝胶的固碱能力增强之外。还可能因为Al3+代替Si4+形成[AlO4]5-四面体,由于Al3+比Si4+少一价,引起电价不平衡,系统带负电,因此碱离子更容易进入C-S-H凝胶中,减少了碱与活性集料反应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i C-S-H 碱-硅酸反应
下载PDF
铁硅摩尔比对聚合硅酸铁的聚合机制及混凝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萍 迟姚玲 +3 位作者 蒋进元 李志丽 丁福臣 易玉峰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2717-2720,共4页
通过硅酸钠与硫酸亚铁聚合得到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硅酸铁,用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Si-Mo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了聚合硅酸铁中硅铁的形态,考察了熟化时间、Fe/Si摩尔比对硅铁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 通过硅酸钠与硫酸亚铁聚合得到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硅酸铁,用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Si-Mo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了聚合硅酸铁中硅铁的形态,考察了熟化时间、Fe/Si摩尔比对硅铁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Fea逐渐向Fec转化且过程比较缓慢,而硅的形态转化则呈现不同规律;Fe/Si摩尔比不同硅铁间成键方式亦有区别。絮凝实验表明适宜的硅铁比及投加量是协同电中和、吸附架桥以及絮凝卷扫的关系发挥混凝效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硅酸铁 硅铁形态 Fe/si摩尔比 混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